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07-18 13:08: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共6篇)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来源】--【关 键 字】投...

篇一: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

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

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 【报告来源】--【关 键 字】投资分析 行业分析 数据研究 行情预测 【出版日期】2016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2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2016-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由观研天下(Insight&Info Consulting Ltd)领衔撰写,在周密严谨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行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商务部等权威统计资料。

报告主要研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为战略投资或行业规划者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大纲】

第一章 县域经济基本概述18

1.1 县域经济的概念阐释18

1.1.1 县域经济的定义18

1.1.2 县域经济的内涵18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1.1.3 县域经济的特点19

1.2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20

1.2.1 农村经济阶段20

1.2.2 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20

1.2.3 全面推进“三化”阶段20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分析22

2.1 经济环境22

2.1.1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22

2.1.2 中国经济缓中向好33

2.1.3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38

2.2 消费环境39

2.2.1 城镇居民收入40

2.2.2 消费价格走势42

2.2.3 消费市场特点46

2.3 城镇化进程47

2.3.1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47

2.3.2 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48

2.3.3 城镇化发展的问题49

2.4 社会效益50

2.4.1 国民经济的基石50

2.4.2 繁荣农村经济51

2.4.3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1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总体现状分析53

3.1 中国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53

3.1.1 中国县域数量基本情况53

3.1.2 中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53

3.1.3 我国重视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54

3.1.4 县域经济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55

3.2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56

3.2.1 中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56

3.2.2 中国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57

3.2.3 百强县积极推进县域经济转型57

3.3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58

3.3.1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压力较大58

3.3.2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59

3.3.3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强的资源环境约束60【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3.3.4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仍不完善60

3.3.5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封闭、开放合作不足61

3.4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62

3.4.1 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62

3.4.2 依靠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66

3.4.3 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思路68

第四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71

4.1 主导产业驱动发展模式71

4.1.1 农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71

4.1.2 工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77

4.1.3 第三产业驱动型的发展模式78【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4.2 不同所有制组织驱动发展模式79

4.2.1 集体经济主导型79

4.2.2 民营经济主导型79

4.2.3 政企合作产业园区带动型80

4.2.4 产业集群引领模式80

4.3 地方特色驱动发展模式81

4.3.1 资源禀赋型发展模式81

4.3.2 劳务经济型发展模式81

4.3.3 外向经济主导型发展模式82

4.3.4 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83

4.4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及转变分析83

4.4.1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的形成83

4.4.2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的弊端分析84

4.4.3 统筹发展型模式的探索及内涵与特征86

4.4.4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转型的对策87【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4.5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实例分析90

4.5.1 双流模式90

4.5.2 增城模式91

4.5.3 江阴模式92

篇二: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1-5月份江苏省滨海县经济形势分析

滨海县1-5月份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市统计局 时间:2016-06-28[ 大 中 小 ]

1-5月份,滨海县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首季“开门红”的良好势头,增速总体快于宏观层面,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一、1-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指标稳中有进。1-5月份,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4亿元,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62亿元,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152.98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总额13718万美元,同比下降21.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606万美元,同比下降68.8%。除外资、外贸指标外,其余月度统计指标均保持了2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2项指标达到目标序时进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市第一。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用电用汽量持续回升。1-5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沿海工业园用汽量达到94.77万吨,同比增长11.6%,用电用汽量均扭转了年初负增长的格局,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经营形势有所好转。1-5月份,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实现119.88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开票销售90.9亿元,同比下降7.2%;完成入库税收4.84亿元,同比增长3.3%。开票销售增长面为44.1%,与上月持平。骨干企业支撑有力。1-5月份,工业开票50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63.35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70%。入库税收50强企业实现税收4.0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0.5%。工业用电50强企业用电3.02亿度,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2.1%。四大产业两升两降。纺织、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共实现开票销售83.21亿元、入库税收4.57亿元,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91.9%、91.3%,其中纺织、化工行业开票销售分别同比下降33.6%、12.4%;机械、农产品加工行业开票销售分别同比增长54.8%、29.8%。

3、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为全市“领头羊”。沿海开发势头强劲。港口码头群初具雏形,港区物流园正在快速推进;临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一大批国字号、大体量项目火热建设;港城面貌不断出新,月亮湾、灵龙湖等一批基建项目展现身姿。“三港”联动的喜人局面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协鑫火电、中电投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及时入库列统,为投资指标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支撑性指标增速较快。1-5月份,全县建筑业营业税、固定资产抵扣税分别同比增长90%、79.3%,增速均居全市第3

位。项目支撑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县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5月份,全县新签约项目4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 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列入市“三重”项目开工15个,开工率为 88.2 %;列入市“八大类”项目开工36个,开工率为94.7%;列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6 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1.57亿元。

4、房地产市场有所微调。1-5月份,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速有所下滑。房价总体保持稳定,县城住宅均价414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

5.1%,与上月环比下降4.5%。实现房地产税收1.34亿元,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

5、财税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1-5月份,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27.79亿元,同比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16.19亿元,占比达到89.3%。国地税各项税收快速增长,顺利完成目标序时任务。服务业税收快速增长。1-5月份,全县实现服务业税收8.18亿元,同比增长10.8%,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值税、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分别同比增长40.1%、60.1%,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45、60.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市场保持活力。金融保持平稳运行。5月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8.71亿元,比年初增加34.07亿元,增长14.5%,其中储蓄存款17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增速列全市第2位。各项贷款余额203.51亿元,比年初增加17.81亿元,增长5.1%。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指标负增长、欠序时。1-5月份,5项月度统计指标中有3项达不到目标序时,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进出口总额,其中进出口、外资2项指标负增长,且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1.2%、68.8%,今年以来持续下滑的趋势未得到扭转。

2、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靠。1-5月份,无论反映工业生产的用电量指标,还是反映销售的开票销售、入库税收指标均比1-4月份有小幅回落,且在全市位次较为靠后。全县化工产业生产销售下滑的趋势未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化工行业受环评影响、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开票销售持续负增长,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从去年的70%以上下跌到现在的60%左右,对整体产生了明显下拉影响。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未得到扭转。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由于产品单调,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比如我县工业园内大多数企业产品以普通泵阀为主,市场竞争能力差,一旦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市场出现动荡,企业也随之出现问题。

3、经济增长后续支撑不足。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等支撑经济增长的企业培植困难。截至目前,我县仅新增4家建筑业企业、1家房地产企业,工业、服务业、批零住餐企业经过排摸未能发现一家准达标企业,房地产企业去年全年仅增加3个,总数仅有26家,在全市靠后。

三、政策建议

1、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力度。要积极顺应新常态,化危为机,制定和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创新创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下定决心,坚决淘汰工艺设备落后、产能低下、产品缺乏市场前景的企业,以及环保安全不达标且不具备整改能力的企业。支持企业采取并购、重组等形式,盘活存量,壮大体量,优化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2、强化要素协调保障。发挥好服务型政府职能,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全力化解企业生产要素制约。一是在土地批供上,必须确保重大项目供地,同时要进一步整合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无效的项目和用地,把用地和产出效益切实挂起钩来。二是在化解资金瓶颈上,要全面整合国有资源,把融资平台做大做强,组织政银企三方对接洽谈会,争取信贷额度,提高信贷到位率。三是在用电保障上,要充分认清未来沿海用电需求上的新形势,尽早谋划,为工业生产和临港产业落户提供电力保障。四是在劳动力供给上,要从全国市场的视角出发,全方位招引劳动力资源,同时做好本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输送。

3、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投资兴业软环境。

要坚持不懈优化投资环境,清理一批阻碍投资兴业的事项审批,出台一批鼓励创业兴业的扶持政策,发挥好政府的服务职能,运用好政策的引领作用。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着力激发各类企业自主增长活力;继续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大发展,扩展城市化发展的增长空间;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人才、技术、房地产、金融等市场经济体系,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进程。

篇三: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县域经济税收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税收分析在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税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的转变,要求税收分析不能局限于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更应该注重从经济税收关系角度认识税收职能和目标实现的关联度。下面就永丰县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一、永丰县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概况分析

(一)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以2016年为例,对永丰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概况作如下分析

1.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做大。: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达105亿元,增长12.2%,增幅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11.56亿元,增长23.8%,增幅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2.产业经济结构渐趋合理。呈现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的特点,其中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8家,总数达102家,新增量和总量均列全市第一,成为县域经济的顶梁柱,对壮大财政收入规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较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22.2%,增幅居全市第二。特别是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极大提升了永丰县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4.工业项目建设进展显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14.8%,增幅居全市第二。工业税收完成3.32亿元,增长62.97%,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8.72%。

(二)地方税收概况分析

1.地税收入总量分析:一是地方税收总量增长较快。全县地税收入总量2016年28026万元,到2016年达到52020万元,总量实现两年翻番。二是宏观税负保持持续增长。宏观税负由2016年的4.24%上升到2016年的4.95%,提高了0.71%。

2.地税收入结构分析:一是从税种结构看,营业税主体税种地位不变,耕、契两税成新的增长潜力。2016年营业税占地税收入的比重为43.39%,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的第一主力税种地位依然坚挺,同时由于加强了社会协税护税工作力度,耕、契两税成为地方税收增收主力,占总收入比重为19.34%。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业对地方税收贡献不一。从统计数据得知,第一、二、三产业对应的地方税收结构分别为:0.3:36.4:63.3,尤其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采掘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更是成为促进地税收入较快增长的主力军。三是从经济性质结构看,非公经济税收成为主力军。股份制企业提供的地方税收份额最大,国有、个体经营和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下降。2016年股份制公司上缴地方税收所占比重为47.7%,私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所占比重为16.4%,国有企业上缴地方税收所占比重为13.6%,个体经营上缴地方税收所占比重为14.5%。

二、永丰县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关联分析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永丰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关联十分紧密,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 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增长总体协调。近几年永丰县地方税收弹性在3.53-2.56之间,总体表明了地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正向同步,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二)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不断加大。近几年,永丰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2016年实现地方税收1.2亿元,从地税成立到迈上1亿元台阶用了16年;而从1亿元迈上5亿元台阶仅用了4年,税收增速呈加快态势,这既与地税部门加强征管是密不可分,但更多的是得力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地方税收对建筑、房地产等投资性行业依赖较大。近些年来,随着永丰县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建筑、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两行业入库地方税收20822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比重为40%。

三、当前永丰县域经济税收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一)高税GDp总量偏小,影响了地方税收总量的提高。在三大产业中,各产业的含税量各不相同,不同产业的含税量存在较大差异,对地方税收来说,第一产业是无税GDp,第二产业属于低税GDp,而第三产业属于高税GDp。永丰县第三产业总量较小、发展滞后、层次偏低、比重不高,为第二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不健全,所发挥的促进推动作用不强,影响了地方税收规模的进一步壮大。

(二)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比重过大,给地方税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难度。2016年永丰县建筑业、房地产业完成地方税收20822万元,占地方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0%。交通运输业完成地方税收14698万元,占地方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8.3%。由于房地产和建筑业是非生产型和服务型行业,其产生的税源呈现一次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加之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这“三业”的税源缺口,将给地方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地方税收弹性系数波动加剧,影响了地方税源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永丰县近三年地方税收弹性系数分别为3.53、3.12、2.56,地方税收弹性系数波动较大,2016年GDp每增长1%,地方税收增长2.56%,宏观税负相对偏高,经济税收负担相对加重,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将会不利于地方经济尤其是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地方税源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促进县域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GDp的税收能力。经济发展是地方税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断加速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在工业经济方面,主打“三类经济”,即围绕建设好“三个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省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头经济”;围绕创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主打“循环经济”;围绕发挥好品牌和产业基地优势,主打医药食品产业经济。二在农业经济方面,瞄准“多样、精致、高效”农业方向,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户、千户农庄、万亩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产名县。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快旅游产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应当在继续推进工业核心化战略的同时,注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如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分工,搞好产业辐射,延长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好地从地方税收上体现出来。

(二)按照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立足产业集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壮大经济税源规模。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税源规模壮大的最重要途径。积极对接昌宁高速的开工建设,广昌到吉安高速的启动,衡茶吉铁路的东延,规划打造“四大重点区域板块”,即新老城区及周边统筹发展区域,藤田、陶唐产城融合统筹发展区域,龙(龙冈)上(上固)君(君埠)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区域和全省知名农产名县统筹发展区域。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地方税源可持续增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上项目。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着力引进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二是是突出招商重点。在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西经济区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筛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一批服务业企业,重点扶持,促其改造升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四)加大地方税收管控力度,实现经济税源向税收的转化。经济是税收之源,要使经济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强化税收管控实现。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惩治力度,规范纳税行为,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基础性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专人跟踪管理,分级监控。加快征管信息化应用进程,进一步整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结构关系,准确把握税源变动。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大力落实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税收征管工作合力。

篇四: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温家宝在全国金融会议上要求: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此形势下,金融业承担的任务更重,肩负的责任更大,在履职过程中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县域经济在稳中求进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需求的矛盾突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量和增速。2016年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重启3年央行票据发行;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贷款增加受到影响,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增长受限。辖内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合意贷款增量监控,无法填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留下的空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放缓。2016年我县国有银行信贷增速为17.27%,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2、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县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低,对信贷增长支撑不足,银行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银行贷款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盈利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企业难贷款。

3、存贷比过低,县域资金流出。受该县存款增长“两增两降”(月末、年终高增长;月中、季中就下降)态势的制约,新增存款运用率低。2016年我县存量存贷比49.6%;增量存贷比37.36%。累计流出资金126153万元,仅2016年就流出49271万元。促进县域资金回流与经济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矛盾突出。

二、对策与建议

(一)贯彻好稳健货币政策,服务经济发展

金融业充分抓住抓住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在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县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级行推介贷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倾斜,增加对县的信贷额度和投放比例。

1、积极开展信贷营销,确保各项贷款的平稳增长。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营销的激励和约束办法,在强化贷款责任追究的同时,完善对基层信贷人员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营销的激励机制,合理划分贷款责任,科学进行绩效考核,不把贷款业务“零风险”作为考核目标,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要用活、用足本级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信贷审批权限。继续推行综合授信制度,全面推行对大型企业的综合授信,积极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授信,进一步扩大授信面。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需求,积极参与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大力挖掘和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积极做好优质项目储备工作,确保贷款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

2、大力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金融机构要大力调整信贷存量,优化信贷增量,紧密结合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赣粤门户”的区域优势,积极介入全县招商引资活动和项目,通过提供优质的结算服务和积极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的金融环境。新增贷款和退出的存量贷款要集中投向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增税的重点项目,投向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投向招商引资中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的优质项目。要努力以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来引导社会投资资金的流动,以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政、银、企共赢的局面

3、全面落实信贷“定向支持”的要求。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信贷资质培育为手段,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发展服务经济。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支持要求;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新增存款的70%要用于当地,确保“三农”贷款的稳定增加,进一步巩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要确保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总额不低于全部贷款新增总额的1/3;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4、不断简化信贷审批程序。金融机构在确保贷款安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加快贷款审批速度。流动资金贷款要在企业申请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技改贷款要在60天内完成审批,新上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要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暂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县域中小企业,可试行预授信制度,即银行先行介入,跟踪提供有关服务,待企业相关指标达到银行授信条件时,银行贷款及时跟进支持。

5、深化信贷资质培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成长型企业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企业整章建制,指导企业按财务制度全面真实反映经营年度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等级。通过对企业逐户辅导,银行锁定客户、优化信贷品种、启动绿色通道、调整审批授信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信贷合作意向和意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支行为单位,每年至少培育2家以上原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信贷合作企业。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形成“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融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融合。对已列入上市后备和培育名单的重点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从资金、利率、服务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投资上市后备企业;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和个人来崇义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积极探索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业务。一方面,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制定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鼓励中小企业集约投保。保险公司要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为中小企业搭建保单融资平台,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推动融资便利化。

(四)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人行组织协调、行社主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五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二是研究制定促进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清收公务员到逾期贷款,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营造“守信光荣、违约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诚信”。

2、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政银企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宣传国家金融政策、银行信贷产品,掌握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建立定期企业融资信息发布制度或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专题会,促成银企沟通协作。二是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职能部门的办证问题及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及标准问题,对能够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林权证》的企业及时办理合法有效手续,对职能部门主管的中介机构,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简化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

3、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组织各金融机构及时将信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拓展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加大非银行信息采集力度,丰富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约束和激励社会公众诚信守信;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为全县所有开户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没有贷款关系的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增强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的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自担”的原则,推进信用评级工作,力争使规模以上信用企业实现全评级,为金融机构甄别信用企业、扩大信贷投入创造条件。

(五)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金融统计和调查研究分析,密切与政府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加强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做好支付体系运转,大力推进公务卡、农民工银行卡和地方特色银行卡业务,扩大非现金支付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反假货币宣传,打击假币犯罪,继续做好辖内现金供应。四是加快国库信息化步伐,完善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加强风险预测和评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进一步增强国库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篇五: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县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县上下按照“围绕五县思路、实施五主方略、强化五重举措、打造五个xxxx”的总体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县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开局良好的稳健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今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7477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5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739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59388万元,增长15%。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4135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637万元,同比增长13.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0441万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41541万元,同比增长39.4%。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冶炼、建材、电力生产与供应、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7.8%,同比分别增长36.4%、52.6%、26.2%和10.7%。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169万元,同比增长3.1%,农村经济来势向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粮价稳定上涨和中央鼓励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共完成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8万亩。其中油料作物3.4万亩,同比增长1.4%;棉花1350亩,同比增长12.5%。养殖业继续呈增长态势。今年发展生猪74.1万头,增长0.2%;家禽出笼426万羽,增长4.9%;羊出栏2.5万只,增长5.1%;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6.9%。

(三)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主要特点:一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县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较上年同期加快30.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较上年同期加快11.9个百分点,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增长30.4%,较上年同期加快25.2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稳步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74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59326万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6%和5.8%。三是旅游业稳步增长。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

(四)内需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稳中加快。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581万元,同比增长41.4%,增幅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分别为27.3%、35.3%、40.6%、39.8%和41.4%。其中城镇单位与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0.1%和45.9%。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86万元,同比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7950万元,增长18.7%,乡村实现零售额14236万元,增长10%。分行业看,零售业和餐饮业增长速度较快,分别达到18.7%和24.9%,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和7.3个百分点。

(五)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341万元,同比增长40.7%,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554万元,增长52.5%。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1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42元,同比增长20.6%,增幅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532892万元,比年初新增72449万元。三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趋好。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40843万元,增长39.4%;实现利润总额8125万元,增长26.2%;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0.2%,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工业、投资始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上述主要支撑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从生产角度来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xxxx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39.0∶35.7,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3.5%,达到三分之一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是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前,我县工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行业结构方面。全县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电力生产与供应已成为我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冶炼与建材企业总数占据“半壁江山”,达到39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47%,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1.1%,且大都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将被淘汰企业,行业结构不优。同时,我县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生物制药、装饰新材料)才刚刚起步,成长壮大成为支柱产业仍有待时日。

规模生产方面。首先,企业规模总量不大。在8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没有一家能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其次,企业生产形势堪忧。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等生产要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已关停或搬迁。另外受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的影响,冶炼建材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如龙溪水泥、双龙焊剂、兴发电熔、特种焊材等将进行改制、重组整合或升级改造,年内有可能关停,退出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再次,发展后劲不足。全县132家重点财源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21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13个,这些项目中年内可能建成投产的仅有宏宇科技、鸿运服装、深冠华矿冶等3家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增长的需要。

国家政策调控方面。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动统计制度改革,推行“四大工程”建设,我省从今年开始将全面铺开。今年4月和5月,国家、省、市统计局专门组织进行了基本单位核查,我县迎接了省市检查,结果喜忧参半。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状况和数据质量。同时,从今年8月开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118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2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14家)都将全面实施“一套表制度”,推行联网直报,这些企业将直接向国家和省上报数据,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如何衔接历史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将成为此次统计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投资增长项目支撑不足。今年我县132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8亿元,这基本包括了1000万元以上的所有投资项目,即使全部按计划完成,与固定资产投资年初计划68亿元相比,仍有近30亿元的差距,,压力不少。另外,部分重大项目开工不足,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影响了项目资金的筹集,土地利用指标紧张,征地拆迁更加困难,制约了部分项目建设,投资后劲受到较大影响。消费增长空间有限。一方面,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家电下乡”消费空间的逐步饱和,这两大消费热点将进一步降温。另一方面,今年物价呈上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三、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支撑因素分析

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部署,xxxx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5%。要实现这个目标,根据生产法进行测算和分析,三次产业的支撑条件分别是:

第一产业增长4%。从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和历年来全县农业实际情况分析,在不发生重大旱涝灾害和畜牧业生产出现较大滑坡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实现。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3%,这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点之一。我们初步测算,实现36.5亿元的工业增加值,至少应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增长30%以上,难度很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2%。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营利性服务业税收、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及客货运周转量增幅能否分别达到30%、35%和15%以上,从今年发展趋势看,预计目标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今年我县GDp增长15%预期目标的主要难度在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任一环节的支撑数据不足,都将影响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保持规模工业快速增长是关键,部门数据有效衔接是基础。为此我们建议:

1、做优做强企业,着力调整工业结构

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善我县工业经济结构。当前,一方面要做优做强骨干企业。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鼓励扶持东港锑品、舜皇米业、新龙矿业等骨干企业通过升级改造,继续靠大靠强。引导双龙焊剂、兴发电熔、湘江焊剂、特种焊材、辉华焊剂等企业按照国家产业要求整合开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xxxx年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重点抓好白牙市工业园内的创辉电子产业园、楚天医学产业园和井头圩镇的光伏产业园建设,引导大企业进驻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改变我县工业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

2、破解瓶颈制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针对当前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的现状,需要积极破解瓶颈制约。一要破解生产要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全力保障工业企业各基本生产要素供应,确保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推进。经信、电力、石化、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市场供需情况的调度,及早发现薄弱环节,妥善处置供求矛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二要全力破解政策因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扶持企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3、认真调查摸底,积极做好“入统”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下半年可以分两次新“入统”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召集经信委、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场和工业园区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全县工业企业名录库。并对初步具备“入统”条件的企业再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然后按照规模企业入统条件,统筹规划,认真搞好具备条件企业的“入统”工作,切实做到不漏统、不错统,保证应统尽统,确保真实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4、紧盯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今年要紧紧围绕21个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按照年度考核基本建设内容,严格落实到位。一要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保证签约一批、立项一批。对楚天医学产业园、风能发电厂等在谈项目争取尽快做好勘探设计、申报衔接工作,争取早日立项。二要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保证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对创辉电子产业园、永州欧迈服饰、天润新能源(二期)、怡民电子等项目,要创造条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跟踪服务开工项目,保证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对永州宏宇科技、光伏产业园、深冠华矿冶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工的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见效。此外,要抢抓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补充工业储备,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5、加强部门协调,齐力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明确了部门统计的重要性和部门协调的必要性。为此,38个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重点做好月度数据衔接与季度GDp核算数据衔接工作。此外,要全力以赴,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决定今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涉及的企业多,部门多,推进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操作难度很大。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统计改革顺利推进,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编辑:华华)

篇六: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2016经济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一、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常委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资料及时进行了传阅,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了专题学习,开展了专题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为,安化社会经济发展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较大的突破,当务之急要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一大好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大于一切;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先于一切;发展是根本大计,必须重于一切”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县委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对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认真研究部署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决定于2月中旬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还利用各种会议向县几家班子成员、乡镇和县直部门负责人传达和宣传会议精神,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目前,全县掀起了一个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高潮,全县上下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人心思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二、认真研究确定全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我县2016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开放兴县、产业强县、项目立县、民营活县,坚定不移地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三大县域经济发展重点,继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加快“三化”建设进程,深化国企改革,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全年工作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规模内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范文先生网

全年工作重点是:

1.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重视粮食生产。坚持“保面积、改品种、提单产”的方针,大力推广吨粮田、超级稻,确保粮食面积90万亩,总产28万吨以上,同时抓好荞麦、红薯等旱杂粮生产。二是加快扶贫、移民、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和沼气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步伐。继续抓好水毁工程的恢复,抓紧水库、山塘的处险加固。三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农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农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抓好农民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力争全县劳务输出总数达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紧紧抓住原烟价格持续增长、销售通畅的有利时机,在乐安、梅城、清塘等乡镇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全县种烟1.5万亩,产烟3万担。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清理涉农收费项目,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2. 进一步加快支柱产业建设。在茶叶及绿色食品产业上,重点扶持湖南力田美食有限公司建成投资5000万元的绿色食品生产线,加快茶叶品牌的整合,着力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在小水电产业上,重点支持东坪电站建设,抓紧做好株溪口电站的规划、设计、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积极抓好罗溪电站等8处径流小水电站的建设。在建材矿产业上,重点支持湘安钨业对司徒钨矿、符竹溪金矿的租赁和重组,加快渣滓溪锑矿的改制步伐。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因企施策、平稳推进”的要求,做好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林业、经贸等所属17家国有企业改革。

3.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以交通、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建设方面,认真实施好县到乡公路改造工程,加快通达工程建设步伐,切实解决边远贫困村群众出行问题。在电力建设方面,力争实现全县两大区域电网联网运行,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启动东坪电站接入系统建设,努力提高用电质量。在通信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大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的覆盖面,努力改善农村通信条件。加快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大力支持和协助做好柘溪水电站扩机、东坪电站、东坪大桥建设工程,加快马奎段改造、县城镇东桥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江南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


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相关热词搜索:湖北省2016县域经济 2016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县域经济形势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4944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