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2016-07-26 09:52: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共6篇)居家养老调研报告镇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是挺多的,其中主要的一种是老年化,这个是我们该去关注的一个问题,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镇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是挺多的,其中主要的一种是老年化,这个是我们该去关注的一个问题,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3亿,超过总人口的12%,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xx镇社会事务管理科在镇域内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的调研,如下:

调研方:甘肃省的村子

调研地区:29个村、5个社区

调研时间:2012年12月

研究目的:

1、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理清政策思路与具体要求

3、了解目前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4、加快完善和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抽样调查、重点访谈

文献研究:通过对《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

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解读。

抽样调查:本次调研运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对xx镇47个村、5个社区全部享受居家养老补贴进行抽样,最后选取了总数的80%作为调研样本。

重点访谈:对镇与村(社区)负责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商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结果:

一、居家养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 范围逐步扩大。

2、各级行政体系很完善。

3、目标人群多样化。

4、服务种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5、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在迅速增加。

二、目前居家养老的中心任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服务。

三、符合条件的老人获得的是由与政府签约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而非现金。

四、行政执行程序

由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到区老龄委,分级上报审批。

五、资金的结算程序

老年人到服务商处消费后登记,服务商将每月消费总数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然后逐级上报,由市老龄办审核批准后,再分级下拨资金。最后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服务商按季度结算。

六、老年人基本情况及需求

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目前本镇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有1000多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 ,

其中不能完全自理的约占72%。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3、老人有服务券可享受的服务情况

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洁、理发、洗浴、家电维修、生活照料、老年用品换购等。老年人普遍认为目前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范围较窄。

4、老年人可享受的服务补贴金额

虽然北京市的养老补贴金额在50-250元之间,但符合100元以上条件的老人相对较少。

5、服务券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老年人认为目前的补贴额度偏低一些,认为不太够与太少的老年人占67%左右。【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6、老年人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满意程度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政策的整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其中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老人约占13%。

七、服务商情况介绍

老年餐桌13家、理发店4家、浴池3家、康爱乐家政等。

八、存在的问题

1、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严重缺乏

目前的服务商主要由家政公司、饭店、理发店、浴池等商家承担。这些服务商通常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引发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服务不能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如:老年餐桌的饭菜偏咸、偏油,不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需求。家政公司的服务员更换频繁,老年人适应不了。

(2)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资金是一季度一结算,非现金及时支付,周转起来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会觉的麻烦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3)没有意识到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福利,只有老年人才能消费并登记,往往老年人的子女或亲戚以老人名义消费时他们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

2、服务商的数量少、涉及范围小,老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引发的细节问题有:

(1)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农村与城市老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差距,本地大部分老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使用养老券过程中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换购物品和医疗服务,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他服务相比之下就不是很重要了。

(2)老人安全问题及经济问题

目前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老人欠缺的,但由于受服务商的局限性,老人在享受服务的时候不方便。例如:拿50元服务券让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么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务员送餐价钱就比较高了,50元最多只能吃2-3顿。由于居住地距离老年餐桌较远,出于经济考虑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

3、服务商受政府控制,服务成本高,收费比同行业也高,老人使用起来不经济实惠。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特困老人来说,目前的补贴标准仍然不够,并且服务收费标准过高,所以每月100元的养老券对于家庭困难的老人帮助不大.。

4、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老年人多与子女同住,但高龄老人的子女也都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照顾老人越来越乏力。有些空巢或是独居的老人就更加难过了,子女都不在身边,基本生活和安全都是问题。

5、老年人服务多元化问题

有些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的老人,不愿意使用这项服务,觉得局限性太多、资金额度也不大,使用反而影响他正常的生活。例如:他家本身有子女或是保姆照顾,且离老年餐桌、购物等服务网点都较远,最方便使用的还是自己子女和保姆。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认为自己本身不需要服务,为了迎合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每月还得考虑要接受什么服务,影响了原来正常的生活,还不如不享受这项服务。

九、建议

1、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政府鼓励与支持专业性连锁性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产生。

2、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

3、增加服务商,扩大服务范围,使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4、鼓励和扶持本地区开发属于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如: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员、社区医院等。

5、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6、对特困老人适当提高资助额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7、简化现在的一些行政执行程序,让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发展服务商和监督服务质量。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全镇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篇二: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 Page 1-----------------------

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李兵(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部 博士)

张文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博士)

洪小良(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部 博士)

课题组成员 李红兵 李兵 张文娟 孙廷俊 田颖 黄丽华 洪小良 杜鹏

摘要:本文在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政策理论模 型,即“任务排序模型”,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构建出一个较为 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任务排序模型;政策体系

前 言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善之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

发展也十分迅速。据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到2005年底,全市

常住老年人口224.3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6%,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

人口的增长速度。西城区老年人数量大,比重大,且发展速度快。2005 年西城

区的家庭规模仅 2.81 人(以 2005 年西城区数字代替)。月坛街道现有常住居民

12364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6892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5%。其中

80岁以上老年人4123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5.3%,空巢老人有2439户,3454人,

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2.8%。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人和空巢

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为探索和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

的问题,街道自 2004 年 8 月在汽南社区开展“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服

务的试点,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初步形成了民间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专业化

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居家养老运行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区居家养老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需要在总结

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带有方

向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努力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水平。因此,开展“月

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调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战略意义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一五”期

间 “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指针和理

论依据。而我们基层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将中央的精神,即促进社会事

业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和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丰富中央精神,为贯彻落实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供新鲜经验。

2、现实意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

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人口老龄化是月坛街道

【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居家养老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将是月坛街道在和

谐社会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因如此,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才具有挑战

性,才有可能在政策上和工作方式上有所突破创新。因此,作为推动社会事业和

老龄事业发展的基层部门,必须发挥首创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集中力

量,加强前瞻性、超前性和开拓性研究,力求在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上有所突破,

为提高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水平,为完善和充实西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政

策,为北京市和国家出台居家养老政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一 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回顾

月坛街道从2004年8月开始在汽南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在试点

过程中,以“无围墙敬老院”为实践理念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的品牌,构筑以满足

“融合社区区域资源,提供规范标准为老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从

提出无围墙敬老院的构想到现在渐显雏形,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民间组织承办、

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运行模式。

(一)、运行机制

汽南社区居家养老实践的核心就是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概括

讲,就是通过政府的倡导和政策的引导,在一个社区或资源互补、服务半径适当

的相邻社区中,通过搭建养老服务平台,经纪养老服务资源,培育为老服务联盟,

规范养老服务标准,使社区养老趋于有效、有序、规模、规范,形成一个社区养

老生态体系,逐渐使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人文化的养老服务走进老人家庭

和老人心中。

具体而言,无围墙敬老院的运行模式是由覆盖全社区的、由敬老巡视员加

楼门组长加志愿者构成的老年服务需求获知网络,搜集并整理老人的需求信息,

传递给社区建设协会这样一个具有法人资格和法律地位的区域资源经纪平台,协

会依据需求吸纳包括无围墙敬老院在内的为老服务供应商或机构加盟,并逐渐满

足老人需求,巡视员等监督并向社区建设协会反馈供应商或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

和老人满意度,再顺次调整传递控制,形成良性运转的闭环体系。其中,服务支

持平台就是无围墙敬老院的站群建设。这其中热线服务+居家服务+全托和日托服

务+活动中心服务构成社区养老体系,与之相对应的热线服务包括巡视员巡视、

邻里探望、96156的电话服务等。居家服务包括家庭病床和上门家政服务等,全

托和日托服务则主要是机构养老站群中各站点的整合,活动中心服务是由文化活

动站群中的各站点提供。

当把汽南社区这一作法放大到月坛街道时,并不是月坛街道所辖26个社区

的简单组合,而是整个月坛地区,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以站群形式的叠加。这其中

站群就包括养老设施站群、健康医疗服务站群、家政服务站群、综合服务站群。

不同功能的站群,根据需求和实际状况确定在月坛地区的分布格局。譬如:月坛

地区的健康医疗服务站群就包括月坛社区卫生十个站一个中心及 13 个单位卫生

所站;家政服务包括四个加盟公司,分布在地区的四边;综合服务站群就包括了

月坛街道的所有社区服务中心,譬如,社区教育学校、爱心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

设施和站点。每一类站群都涉及对其相对专业化的管理。

在街道层面,在月坛地区建设协会下,成立了月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它

作为民办非企单位,受街道委托,负责从地区层面优化整合资源,规划发展居家

养老服务站点,制定标准,了解需求,拟定规划,培训队伍等工作。其中包括通

过会员制的方式,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技术手段,将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紧密地连

接起来。

机构养老在月坛地区很难有相对集中、规模很大的敬老院,但能满足老人

在社区就近参加机构养老的站点,还有可挖掘和整合调整的空间。这些站点的床

位数基本上不超过 20 张,若单独管理则很难形成规模,很难专业化,也很难在

财政上持平乃至微利运营。我们现在将分散在三处的站点交由一个老年服务管理

机构管理,有效地缓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正新建的站点也将交由该机构统一管理。

街道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逐步坚持做到:设施建设标准化、队伍

建设专业化、服务程序规范化。【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1、设施建设标准化。街道设计老年住宅和建筑装修建设标准,做出设计规

划。由市、区、街道共计投资二百多万元,建筑面积近千平米,集住养、送餐、

健身、娱乐、文化等服务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就完全应用了这一建筑装修标准。

2、队伍建设专业化。首先是自身队伍建设,街道现有居家养老专职工作人

员8人(兼职5人)、人才培训储备70人。他们均经过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和民政局共同组织的培训或街道自由师资的专业培训。加盟机构队伍的工作人员

除参加本单位的岗前培训外,在加盟机构队伍的工作人员除参加本单位的岗前培

训外,在加盟后还纳入到市、区、街道组织的各项培训中。

3、服务标准规范化。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态度,街道

以政府购买服务老人提供服务为切入点,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督导队伍,他们主

要负责监督各服务机构开展服务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了解老人需求、调解发

生问题。在督导服务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四有”的管理制度,即:有记录、

有反馈、有调查、有评估,进行严格有序的督导。

(二)、经验概括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定位,汽南社区“无围墙敬老院”试

点经验的普遍性在于从社区层面探索创新出协会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模式,

突破了传统居委会组织社区服务模式,为社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

经验。因此,要结合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主

篇三: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2016城市居家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基本原则。

市政协十二届十一次主席会议确定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从2016年7月下旬至8月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带领政协社法委、民政局、政协委员调研组先后视察了杏花岭区锦绣苑社区、迎泽区五龙口三社区、海边街社区、太原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听取市民政局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建设情况,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就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对策进行调查研究。

一、基本状况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6年开始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市民政局作为政府总牵头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为老服务新机制,构建居家养老新体系,逐步把这项工作推广到全市543个社区,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全市。2016年9月和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来太原市考察,充分肯定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并向全省推广。综合归纳有六个方面的亮点。

(一)紧跟社会形势,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建设。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人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8%,其中空巢老人约13万户,人口结构向老龄化、空巢化的趋势发展。为应对老龄化现实,目前全市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15个,安设老年床位1380余张,招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500余家,设立养老服务点2461个,建立社区服务队760支(约2000人),招募志愿服务者10.2万人,建立老年人“爱心一键通”服务系统,为空巢老人发放2.4万部“爱心一键通”,开通8181890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建成现代化的求助呼叫网络平台,受理老年人求助呼叫225862人次,为民排忧解难70629人次,全天候(24小时)为老年人服务。

(二)创新养老模式,敢于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导向,把研究解决养老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养老服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前进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即“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纽带、居家照护服务为宗旨”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健全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优质服务的运行机制,即“无偿服务针对80岁以上高龄、空巢、困难、伤残以及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低偿服务针对老人与服务机构签订协议,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服务;有偿服务针对以市场运作,为老人提供预约上门实惠服务”。

(三)制定扶持政策,构建居家养老事业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养老政策的贯彻落实,为适应新形势下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规划和服务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意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支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全市基本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四)树立全新理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机制。全市建立了各级党政部门、社区居委会、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广大居民“五力合一”的联动运行机制和分类服务、分级帮扶、助老服务、网格管理、亲切关怀、社会联动“六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创新为老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管理办法》,为孤寡、失独、独居、空巢、困难、优抚、残疾和高龄等八类老人提供享受分级优惠服务,评估计分确定“ABCD”四种类型老人发放养老服务卷,即每年每人发给A类85岁以上空巢“三无”老人2400元、B类80岁以上空巢困难老人600元、C类70岁以上空巢伤残老人150元、D类60岁以上空巢特困老人享受亲情志愿者服务;今年为近五万名老人提供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其中A类128人、B类2585人、C类17194人、D类30000余人。

(五)扩大服务领域,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生活需求。根据老年人不同服务需求,在全市各个社区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防病治病、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老年餐桌、家政服务、配餐送餐、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亲情服务等40项社会化服务,在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管员,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指南、服务项目、服务人员,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和护理需求,基本做到“养老在社区、服务进家庭”。

(六)经费基本保障,投入养老公共资金逐年增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工作建设经费逐年增加,从2016年开始社区办公经费根据辖区范围和居民户数增加至5万元、6万元、7万元。2016年,为每个社区安排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建设与服务,市民政局按照管理原则,对资金使用投向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居家养老公共事业作为惠民项目资金重点使用领域之一,重点打造了社区“老年餐桌”试点,得到了社区老人的普遍欢迎。

总体上讲,我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有创新、见成效,服务和管理水平优先全国同类城市。

二、主要问题

在我市居家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居家养老公共经费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虽然公共资金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量不大,有的基层社区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现象,用于发展居家养老公共事业经费不够明确,专项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对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磨合。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工作涉及牵头单位民政、教育、老龄、人计、人社、发改、建管、卫生、财政、地税等10多个部门,有些部门对居家养老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工作方面配合不够主动、缺乏大局意识,应该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

(三)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还需进一步扩大。从全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关服务产业化发展不平衡,能够落地的养老服务产业为数不多,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与形势发展还有差距,服务业力量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标准的需求。

(四)老年服务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招募从业人员和老年志愿者有一定难度,专业型人员匮乏,志愿者队伍不够壮大,部分服务功能缺失,服务队伍的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家政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特护人员供需不平衡,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短板。

(五)宣传引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广泛,社会认知度还有偏差,从我市老年人民调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缺乏“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不太愿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社会、家庭、单位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情况调研,市政协调研组认为:资金保障、管理体制、政策支持、队伍建设、宣传引导是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以人为本、服务满意、合理收费、管理精细、老有所养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是促进居家养老事业顺利前行的基本保证。为此,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供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社会广泛参与,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1、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从我市近几年看,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公共服务经费相对也在较大幅度的增加。根据市财政局报告,2016年预算安排城乡社区事务资金17.77亿元,比上年度增加9.24亿元,增长幅度108.4%。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居家养老事业的公共经费安排,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经费投入要明确标准、细化项目、专款专用,一事一表列入财政预算计划,按照全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规划,专门立项年度居家养老事业经费,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养老事业经费的幅度,根据老龄人口的增加,保障居家养老投入的公共经费足额到位。

2、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发展。各级政府要在各个环节上,提供有利条件,创造宽松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民营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力量要支持养老事业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多元化、社会化、长效化的投入机制。

3、管好用好居家养老公共资金。政府投入的居家养老专项资金,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管理、专款专用,制定有效的管理使用办法,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用于发展居家养老事业的各项建设。

(二)加大政府效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健全完善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监管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工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借鉴全国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大局考虑,进一步完善市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民政部门“总牵头、总指导、负总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全局意识,树立街道社区敬老助老的服务意识,齐心合力推动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充分开放为老年人活动的公共设施。各级政府对涉及居家养老的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情况监督指导,积极协调社会各方,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充分为服务老年人开放,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依法保护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权利,构建完备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促进全市为老服务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更加完善。

3、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落实中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在服务居家养老事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驱动器”的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使广大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市场动力,积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1、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各级政府要对各类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产业自用房产、土地房产、城镇土地使用等,完善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减税清费,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产业扎根落地;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业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高度重视城市新建、改建、扩建中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力求规划建设同步落实到位;按照国家规定,对居家养老用地、税收、信贷、水电、床位、营运等方面,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补贴补助”,坚持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的原则,提供优质的政策保障。

2、建设社区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各级政府要继续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小型养老院或敬老院,力争全市80%的社区各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化服务功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优先为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年人提供集中住养场所。

3、推进社区“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设。政府花钱买服务,社区老人得实惠。市民政局组织牵头在我市锦绣苑社区、海边街社区开办“老年餐桌”试点服务项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老年人生活的关爱关心关照,解决了老年人中午就餐问题,很受社会欢迎。建议逐步向全市社区推广“老年餐桌”服务项目,并作为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把“老年餐桌”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四)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有爱心、素质高、服务好”的居家养老专业化队伍。

1、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强化居家养老专业队伍建设,为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创条件,办理签订合同制手续,享受同城化社会待遇,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市场化运作、社区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平衡,促进相关产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就业落实;各街道社区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工作,立足社区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现有人力资源,扩大网格化专业服务队伍,为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各级政府要指导委托相关培训机构,为从业人员免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发给“职业资格证”,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服务明星,更好地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2、逐步完善招募老年志愿者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实现老年志愿者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0%的目标,对照我市还有差距。为此,各级政府要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动员指导,相关部门牵头,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逐步完善老年志愿者招募社会化、管理正规化、服务常态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老年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全市共青团、妇联、工会、教育、公安、人社、文明办、驻地部队等相关部门应带头响应,形成共建单位,签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协议书》,并纳入精神文明和谐单位考核。

3、建立街道社区联系从业人员制度和激励机制。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建立联系从业人员的制度,正确处理辖区社区干部、从业人员、居家老人三方人际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的理念,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建立激励机制,关心从业人员的政治待遇,尊重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健全完善从业人员档案信息,积极开展评选优秀服务明星的活动,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以人为本、文明礼仪、热情服务、行为规范作为一项考核目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流的幸福家园。

1、高度关心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各级政府要在推动养老事业中发挥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当地养老事业的任务措施,解决养老突出问题,真正把养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凝聚力量,在落实上很下功夫,促进我市居家养老事业提档升级。

2、宣传引导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既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又体现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内涵、新品位。据民政部推测全国90%的老年人需要居家养老服务。对此,各街道社区要组织力量“进门进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摸底普查辖区老人养老意愿,为政府提供居家养老情况的翔实信息数据;借今年“九·九”重阳节之际,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为老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养老政策,引导老年人和家庭子女转变养老观念,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积极推动居家养老社会化进程。

3、认真细化居家养老各项服务标准。各街道社区要对收费的服务项目进行公示,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尊重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自愿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制定长期、短期、定期、临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办法,采取协议方式与老年家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在物价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服务收费标准;对标全国先进典型,优化配置市场为老服务优质要素,建立完善“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的市场合作信用体系,保证供需服务长期稳定,把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朝阳产业。

(编辑:琛哥)

篇四: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2015需求调研报告

需求调研报告(一)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需求调研报告(二)

地板,在整个地面铺装材料中究竟占据多大的比重,或者说在消费者心中木地板的认可度有多高?《地板消费需求大调查》的问卷活动在河南地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不同市区的消费者均参与了活动。

本调查报告仅以南阳地区为例,让各大地板品牌了解当地的地板消费理念、趋势与行为模式。总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39份,有效问卷33份,其中女性有12名,男性有21名,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有11人,高于5000元的有4人。

在参与调查的消费者当中,仍旧有24%的人表示“在家庭装修中不会考虑地板作为地面铺装材料”,可见地板消费更应当树立引导、普及的职责。而不愿铺设地板的人中,认为“木地板打理麻烦”、“价格较高”的人相对较多,认为“安装麻烦”、“甲醛释放”、“花色单一”的人数基本持平。

在对木地板铺装持肯定意见的消费者重,普遍认为木地板的舒适环保是吸引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单就南阳地区来说消费者对强化地板情有独钟,而实木地板、实木多层、地热地板恰恰三分天下,地热地板能够在南阳拥有如此多的拥护者是该类型地板产品在当地的渗透。

九正建材网了解到,南阳地区的消费者对新型地板的信息掌握比较多,近37%的调查对象知悉生态木地板,对超实木地板、仿瓷木地板、软木地板、PVC地板、防静电地板等新型地板均有一定数量的人认识,这在其他调查地区较难看到的。

这一点从对地热地板的接受程度上,也可见鲜明的差异。有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铺设地热地板,其中不到四成的人对地热地板有过了解。而与其他地区的调查有鲜明差异的还有一点,南阳地区消费者对木地板色彩的钟爱比较集中,大部分人都倾心于本色。

与其他地区相似的是95%以上的人员不会采用网购的形式来购买地板产品,虚拟形式的交易模式可能在南阳地区实施起来更加艰难。

篇五: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2016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

近年来,随着我县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社区老年人绝大多数是居住在家中,那么依托社区资源,拓宽社区为老服务领域就成了社区加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社区为中心,建立一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

一、全县老年产业的基本情况

1##、老年人口概况 【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泗阳县面积1213.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26万,城镇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2%,辖11个镇,5个乡,设99个居委会,153个村委会。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256万,占总人口的13.66%。其中:重点优抚对象中老年人3926人,城市“三无”老人153人,五保供养对象3242人,低保户39706人(城镇:11621人;农村:28085人),家庭中空巢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6523人;收入较高的家庭的老年人24465人,占老年人口1.9%。

当前,我县人口老龄化已进入高峰期,每年老年人口以0.8%左右速度递增,全县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66%;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二是老年人口基数大,预计到2016年前后,将突破14万人;三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到2020年我县将净增老年人3.21万人;四是预期寿命高,全县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达77.12岁,百岁老人有23人,年龄最高的达到105岁。五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惠民政策的普及,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将逐年增加,特别是政府保障的五保老人、“三无”人员、低保户中的失能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失能老人等需入住机构养老的人数越来越多,

2##、老年服务机构的布局和运行情况

全县城区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共有10家(农村没有老年公寓),除泗阳县社会福利院公立的外,现已拆迁,其余9家均为私营,布局和运行特点为:

(1)零星分散,布局不尽合理,北边有夕阳红康复颐养院是省厅命名的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可接纳老人500人;南边聚福老年公寓,座落在大运河南岸,月季花园旁边,可接纳30名老人,已入住20人;其他7家都集中在城中,①南山老年公寓已入住78人,座落在桃源中路西三巷6号;②幸福老年服务中心入住13人,座落在太平路西5巷14号;③金色港湾老年公寓入住8人,座落在东工业园区丁沟桥西侧;④银河老年公寓入住10人,座落在银河东路13号;⑤养心苑老年公寓入住105人,座落在人民南路68号;⑥爱心老年服务中心入住16人,座落在桃源中路18号;⑦快乐老人老年公寓,座落在延安路61号,现已入住老人65名,可接纳120人;接纳能力参差不齐,南边和东边缺位。

(2)运行不太规范,需强化管理,经过我们历年检查验收,除夕阳红康复颐养院和快乐老年公寓、养心苑老年公寓三家内部管理、环境卫生、安全设置等基本符合要求外,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及安全设置不配套、夜间无人值班等问题,对此,我们有的当面指出,有的作了书面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3)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县9家老年公寓仅能接纳800人,10年12月统计实际入住仅480人,入住率未到60%,据调查,目前尚有较大数量的老人准备入住到老年公寓,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场所功能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他们望而止步。据测算仅城区3.4万老人,70%为70岁以上老人,其数量为2.8万,按90%居家自养,尚有2800人需要入住社会服务机构,与仅能接纳800人的老年服务机构相比,差距太大,全县公办乡镇敬老院18家,建筑面积28800平方米,现有床位2897张,实际入住2144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人、城乡低保户中的失能老人、城镇“三无”、五保老人共计10720人,都需要政府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力。因此,科学规划,逐步建设和改造、扩建一定数量,布局合理的上规模、高标准的综合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迫在眉睫。同时急需创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形成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

3##、县政府扶持老年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老年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获得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托老所)建设应纳入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到2016年底,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3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依托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站),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层次养老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对独立建设经验收符合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标准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建设补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招用符合领取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政府按规定给予补贴。经过近2年的努力,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一个,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84个,2016年计划创建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个,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3个,全县已基本形成居家养服务网络。 (2)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符合省市有关条件的,在供地、贷款、规费、基建、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投资1000万元以上,床位超过150张:①政府划拔供地20亩;②给予2年期1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③经验收符合省级示范性老年服务机构标准给予每张床位1000元建设补贴;④按实际入住老人的人数,分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给予每人每月50、100元、150元的生活补贴;⑤按省市有关规定减免相关税收。对老年服务机构的用电、用气、用水费用按照民用价格标准收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酌情给予减免。电话、网络使用费按民用价格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按单位终端总数的30%收取。⑥对具备医疗机构设置条件的养老机构,可申办医疗执业许可证。对具备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二、需求分析

①基本情况:2016年,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3.256万人,80周岁以上老人1.58万人,在各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2624人,占老年人总数1.97%,提供社会照料服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刚刚起步。居家养老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90%,其中有42%为空巢老年家庭,城区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40%,农村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45%。

②需求分析:在居家养老的老人中,他们有30%需提供照料服务,有28%家庭子女无法解决老年康复护理问题,医院费用高住不起,在家子女忙于工作为生计无暇顾及,老年服务平台没有建立,随着城建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相当部分家庭不愿意将老年人病危时放在家中,住医院费用又高,最盼望有个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机构。

现在全县五保供养对象3202人,城镇“三无”老人152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年人3926人,低保对象家庭失能老人3020人。无监护人、孤弃儿832人,这些弱势群众政府应当重点保障食宿、医疗等。

然而,全县还有2857家庭收入较高的老年需要社会提供高端服务,(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教育等服务)。

根据我县各类老年人状况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服务业呈现日益增加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全县将新建老年公寓7家,其中城区5家,乡镇2家(王集、新袁)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40亩。公办的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已启动,2016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可接纳200位老人,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扩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新增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整合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发展居家养老中心118个。预计总投资1.9亿元(不含利用资源资金),政府应承担1.45亿(17个综合性服务中心1.241亿,118个社区服务中心590万元,1所公办老年福利中心1500万元,应急救助信息平台网络建设120万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建立城区和涉农社区一体化养老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

2016年全县城区所有社区都要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乡镇都要以敬老院为基地建立一所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同时根据要求配齐专职服务人员,为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培训和养老服务平台。县域城区示范养老公寓为依托,建立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服务机构指导,开展好养老服务活动交流等活动。加强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改善、提升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将全县18个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新增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新增床位2212张。

整合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建身所资源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所,陪护,助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应急救助,法律维权,精神文化服务。每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30平方米。全县要达到118家约占村(居)社区总数1/3。今后凡新建住宅小区,农村康居示范村必须将居家养老服务站纳入整体规划。

三、我县老年发展的存在问题

由于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刚起步,推进困难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配套措施,起步工作乏力。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工作,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是很难持久开展下去的。目前还缺少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适应的政府配套措施。一是我县各级政府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没有专项经费预算和投入,试点社区也仅是政府将少量资金直接补给敬老院改善一下办公条件,创建一些基础实施,造成工作经费缺乏。二是社区公建配套项目中没有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其中,很难找到适合开展定点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的场所。三是缺少吸引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扶持政策,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很难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缺乏参与积极性。四是缺少动员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基本上停留在精神鼓励上,造成志愿者很难提供持久的服务。

(二)缺少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专职服务人员大多是农村健康老人和少数志愿者,其业务技能往往只能应付一些较简单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难以应对老人的多样需求。并且我县相关部门尚无为老服务培训课目,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服务人员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难提高。

(三)缺少服务平台,服务项目单一。

没有可以为广大社会老人介绍、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造成居家老人甚至包括政府了解和沟通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渠道十分有限,难以通过服务平台从市场中寻找中意的服务提供者。造成供求双方交流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相互缺乏信任度,也导致服务提供者难以准确了解居家老人的真实需求,难以准确把握服务项目的定位,提供最为需要的服务。

(四)缺少社会共识,社会重视不够。

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共识,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没有普遍形成,向政府“等靠要”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也一定程度制约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向市场化、体系化发展。

四、今后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人口老龄化呈现的几个特点,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破解养老难的有效措施,是政府必须予以重视、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的一项工作。推进此项服务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

(一)政府主导,全面推进

政府应转变观念,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扶持,特别是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阶段,服务开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其的态度和支持力度。

一要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应当广泛开展系统、持久、深入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社区开展社会化家养老工作,树立居家养老服务典型,逐步向全县推广,最终建立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需求。

二要制定扶持政策,提供政策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政府须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应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对社区建立带有托老所功能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设施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解决养老服务用房及活动场地等问题。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工作经费,拨给社区居委会支配使用,对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实行补贴,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三要整合社区资源,拓展工作空间。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社区现有的可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现有公共设施,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服务。充分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拥有者和经营者的沟通、教育、协调工作,协调各方利益,使社区资源尽可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起来。

(二)依托社区,搭建服务平台

社区是开展居家养服务的阵地,我们必须依托社区,设置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双方搭建服务平台,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摸清社区老人需求,做好工作准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必须先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摸清社区居家老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并建立详尽档案,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打下基础。

二要建立健全服务队伍,提供人员保障。建立义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会服务机构三支服务队伍。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对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专职服务、公益性岗位和身体健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人员的选定、组织、管理工作,组成义工队伍,开展服务。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要把那些有较强责任感,对老年人又富有爱心的热心人士和机构尽可能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同时建立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队伍的稳定。着力用好现有的政策,积极拓展多种渠道,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吸引更多正规而诚信的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丰富服务内容。

三要沟通供求双方,组织实施服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府政策和措施,大力培育可以提供各类养老服务的实体,构建有良好信誉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平台,这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前提。样丰富服务方式,如动员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邻里守望;动员社区医院组成老年医疗康复组开展经常性的定点和上门为老服务;动员社区法律工作者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动员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为有经济能力的居家老人介绍优质而价格合理的家政服务等等。

(三)社会参与,多方提供服务

大力建设和发展向居家老人实施具体服务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等服务实体,包括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类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共建或协作单位以及社会家政服务机构,形成多方参与,互为补充的服务格局。对政府为主投资的公共服务机构,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政府的政策规定,实行无偿、低偿或保本服务,体现国家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机构,应倡导多让利于老年人,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服务组织和机构应树立真诚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奖惩措施,实现规范服务。实施具体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机构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努力开发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需求。

随着我县人口日趋老龄化、高龄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势在必行,但它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老人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循序渐进,大胆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推向深入。

泗阳县民政局庄咸华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协议书

甲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乙方:养老服务对象或家属

一、甲方承诺:

(一)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二)视老人如亲人,服务做到耐心、细致、周到,不怕脏、累、苦。

(三)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四)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调整服务内容。

(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二、乙方承诺:

(一)正确理解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对甲方要以礼相待。自觉按时向甲方支付须自行承担的费用。

(二)积极配合甲方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事求是地对甲方进行工作评定。

(三)服务过程中如对甲方不满,应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实说明原因,由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三、服务内容

,服务时间

,服务方式

以上内容需甲、乙双方共同遵守,确保居家养老工作顺利开展。

甲方负责人签名(盖章):

乙方签名:

年月日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

1. 以人为本,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2. 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认真接待热情服务,对服务对象咨询的事项应予以一次性告知,疑难问题应约定时间,应予以解决。

3. 落实分管责任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各自职责与分工,做到可以办理的事情当场办结,因申报资料不齐全等因素,造成一时不能办结的需向服务对象耐心解释,明确办理的时间和地点。

4.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第1 / 1页

篇六: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2015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第1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居民养老服务工作,探讨居家养老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贴近广大老人的需要,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为社区老年人提供5项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

2、扩大志愿者队伍,与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二、建设标准

1、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2、壮大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中选派,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服务队伍包括: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应争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③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3、制定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服务内容

1、联系民政局为孤寡老人、重病老人、残疾人安装呼叫器。

2、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在社区老年人生病期间经常看望、关注,敲敲门、打打电话。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

3、生活照料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打扫卫生、做饭菜、洗衣物、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一般家政服务。

4、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测血压、量体温等)、陪同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5、文化娱乐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健身团队,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服务;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6、精神慰藉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聊天谈心、心理咨询,有苦闷矛盾时进行劝解等服务。

7、法律维权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财产、赡养、婚姻等合法权益的服务。

8、其它方面的服务。主要是根据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生活状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其它各类服务。

第2篇:历下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2015年9月1日是我在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正式上岗的日子。8月中下旬实习期间服务社与历下区民政局签约,而自己也因此被派驻到历下区的居家养老岗位。实习过程中,我大体了解了服务社开展服务的情况及自己上岗之后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也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关系。

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社会工作机构比较适合开展的服务之一。社区化的居家养老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尚且处在试点阶段,而济南市历下区正是养老服务的试点,所以在历下区开展养老服务有政策的支持。全国各地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上有三种运作模式:

1以街道相关部门为指导,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成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2依托物业公司、家政公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3政府购买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在历下区,居家养老工作有社区的支持,也有家政等养老服务的资源,同时也有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因此,山泉社工服务社在历下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有着比较充分的条件的。但是,服务的开展也有着很多限制,比如社区居民对社工服务的认同度,社区居委会与社工关系的建立,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长期性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及与社区领导的沟通,我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并不允许社工按着理想的模式去开展,而是有着政府购买的服务内容的限制。但这种内容的限制却为社工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向。社工所要做的,是要补充“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这一中国养老模式的不足,使养老服务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到老年人。因此,山泉社工服务社在历下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主要确立为四个方向:

1开展老年人小组活动,如建立长期的自助互助小组,增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使小组本身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动力和资源;

2建立志愿者队伍,帮助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料理,提供陪聊等服务,弥补政府为老人购买服务的有限性;

3为老人提供心理关怀及精神慰藉服务;

4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发挥社工的联动作用。

实习期间与十亩园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初步的关系,而这恰恰可以成为服务开展的切入点。十亩园社区中秋及十一期间会开展社区性的活动,而服务社恰恰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居民建立起好的关系,也为社工服务做一些宣传。

总的来说,居家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充分了解和评估他们的真正需求,并大胆探索和开展实务工作。

第3篇: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9%。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统筹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职责,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在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范围,推动养老服务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4.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促进代际和谐。多举措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探索并实行具有蛟河特色的养老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养老大院建设,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中心城区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完善城乡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到2015年12月底全市拥有养老床位数2000张,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1.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2015年底,建立覆盖中心城区、乡镇街区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城区街道和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街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信息,推进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的有效连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2.大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引导吸收社会各种服务资源和经济实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效聚合功能区域内的服务资源,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体现居家养老特点、需求与服务对接、各类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使居家老年人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和医疗服务得到基本保障。

3.加强特殊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陪护、基本生活照料、特殊护理、紧急援助等服务。同时,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探索建立特殊养老群体分级分类服务办法,满足其多样性的服务需求。

4.探索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不断改善老年人基本居住条件,实物配租应优先面向已经登记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老年人家庭。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城区住宅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居住、上下楼和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商品住宅开发,探索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满足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宜居社区。

(二)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1.推进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在每个城镇社区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养老服务站为载体,全面掌握老年人服务信息,整合服务资源,组织为老服务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政策保障和帮助,形成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2.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结合农村社区建设,依托建制村或有条件的自然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室内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文体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结对帮扶、邻里守望等方式,推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第4篇: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居家养老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探讨居家养老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贴近广大老人的需要,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号召,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关爱、服务老年人为出发点,努力通过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服务内涵,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志愿服务,探索完善新时期为老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推行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新方式。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工作,使社区居民更了解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所等专业机构为服务实体、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老人能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

(三)保障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等服务对象,视不同情况给予更为积极和加倍的照顾和服务。

(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通过社会各类服务资源(

(五)突出生活照料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

(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老人健康体检活动,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宣传。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带去精神上的享受,进一步丰富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居家养老工作调研报告 居家养老工作视察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京居家养老工作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097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