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劳动力的外出,2016

劳动力的外出,2016

2016-08-04 11:23: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劳动力的外出,2016(共6篇)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关于对XX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一篇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关于对XX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2016年,XX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37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人,到2016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10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10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

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作者:陈开龙)__于2016年7月24日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Szd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

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作者:陈开龙)__于2016年7月24日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Szd

2016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二篇

2016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可以说农业农村基层得到了夯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调研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下面,我以区镇的调研情况作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属于典型纯农业乡镇,处于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区西南部。东邻镇、镇,南与接壤,西靠镇,北邻观音乡。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63.7%。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93.4%。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从、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16年,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1.45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劳动力的外出,2016】

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16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劳动力的外出,2016】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8.5%。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11.8%。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78.6%,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14.5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

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三篇

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关于对XX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2016年,XX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37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人,到2016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10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10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作者:陈开龙)__于2016年7月24日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Szd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作者:陈开龙)__于2016年7月24日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Szd

2016xxx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四篇

为认真落实xx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我们对全乡8个村1398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xxx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的XX个村共有XX人,其中劳动力XX人(劳动力系指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的农村人员,下同)占总人口的XX%。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XX人,占总劳动力的XX%。其中农业生产达XX人,高居XX%;从事专业养殖XX人,仅占XX%;从事农产品经营XX人,占XX%;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XX人,仅占XX%。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XX人,占总劳动力的XX%。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XX人,占XX%)、广东、福建(XX人,占XX%)、其他地区(XX人,约占XX%)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号召,我们建议如下: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二、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是:由农村人口变成非农人口,要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且有就业场所,下岗、退休后应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县大力推进“兴工富县”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这才叫“寻范文 上 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求真务实的,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民!

三、抓住地方经济特点,加强引导与培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发展种养业。但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却很少,而且效益并不高。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还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引导与培训,从种植养殖入手,用先进技术培训种养能手,致富一个,带动一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不要把农业技术作为某些人谋利的手段,而应成为我们农民共同占有的致富金钥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条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见成效。

四、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农民短期培训。青年农民,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农民,应大力鼓励他们进行长期职业培训,学到今后工作的技能的职业培训。中年农民民,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这批农民工,我们应重点加强建筑业的培训等等。

五、解决资金缺口,抓好培训技术关,为农民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我们在调查中得知,不少农民不是不想培训,而是担心培训费过高、技术不过硬等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从解决“三农”问题,切实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高度,投入资金,补充职业培训的资金缺口,并督促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把好培训质量关,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总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必须注重实效、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同时,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盲目攀比,更不能成为个别职业培训机构和政府个别有关部门赚钱的手段。我们认为,引导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要遵循“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致;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政府部门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精心策划、有序组织、合理开展、切实培训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出最大力量。

2016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五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可以说农业农村基层得到了夯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调研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下面,我以区镇的调研情况作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属于典型纯农业乡镇,处于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区西南部。东邻镇、镇,南与接壤,西靠镇,北邻观音乡。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63.7%。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93.4%。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7%、25%和10.3%。

(一)家庭收入低。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从、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16年,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1.45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16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8.5%。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8.2%,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11.8%。【劳动力的外出,2016】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78.6%,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14.5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2016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两篇
劳动力的外出,2016 第六篇

##第1篇: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本人任枣园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多以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枣园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摸索经验,带领和团结枣园村全体村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枣园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小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现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为枣园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枣园村党支部始终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员学习培训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坚持以重在联系实际、重在讲求质量、重在取得实效为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形式、学模范、抓住重点环节,查找存在问题,开展民主评议,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学习和活动开展,让党员更新了观念,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思想通,百事通,观念新,事业兴。教育活动的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在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解矛盾等方面,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2016年我村发展预备党员一名,培养后备干部一名,为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为我村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同时,我们还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收看现代远程教育专题、举办辅导讲座、开展专题讨论、村组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报告,科学发展观理论、农业科技知识等。全年各级各部门共组织集中学习40多场次,其中村上邀请县、乡有关单位领导为村干部、广大党员及村民代表集中专题辅导4次,坚持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制度,使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入心入脑。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指导

【劳动力的外出,2016】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村支部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陈明顺(支书)担任组长,吴元鹏(村主任)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村党员活动室,领导小组具体安排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为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日程表,确保把科学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力争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让科学发展之东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参加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和全村所有党员及村民代表。学习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抓好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工作。(根据我村工作实际,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雨天和农闲时间每周保证学习两次,其余时间为自学时间,总的要求是每天必须有学习内容。对老、弱、病、残和不识字的党员,采取送学帮学的形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每名有学习能力的党员负责一名老、弱、病、残和不识字的党员,利用雨天、晚上送学到家。对外出打工的两名党员采取邮寄资料的形式,让他们边打工边学习,支部通过书写的方式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同时,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办黑板报、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宣传动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书写标语,全村张贴、悬挂宣传横幅,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黑板报三期,组织党员定期观看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片,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要求两委会成员记学习笔记达一万字以上,写心得体会两篇,有学习能力的党员记学习笔记五千字以上,写心得体会两篇。村支部办学习园地三期。

三、产业发展有条不紊,经济建设有序进行

今年,我村主要围绕“一村一品”,主抓核桃产业的发展,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估计到年底我们在全村载核桃树将达5000株以上,同时加强栽培技术的学习,确保成活率,彻底改变过去年年栽树,年年没树的尴尬局面。我们在做好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加强对养殖业的大力支持,我们先后扶持了一批养猪大户,利用农村信息站给他们提供饲料信息和生猪价格。改变了过去盲目圈养的时间长、见效慢、成本高、利润小的不利局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规模大、技术精、时间短、效益高我村掀起了养猪高潮,农民的收入也翻了几翻,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在搞好家庭经济的同时,我村的劳务输出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有了一技之长,在祖国各地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为家庭带回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档次,不可同日而语。

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今年,我村紧密围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主要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检查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讨论分析,寻求我村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由于我们工作扎实到位,认真负责,加之上级领导的格外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村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村民非常满意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社会发展和谐有序,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民事纠纷逐步减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深自身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年,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两大主题,把握“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四大重点,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村党支部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抓好班子、带强队伍,坚持抓好思想政治和执政能力建设,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对村两委会制定了详细的百分制目标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干部工资挂钩,通过强化各级班子管理与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活力和战斗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少数村干部对开展远程教育的认识依然不高,存在重建设轻学用的思想,导致学用工作没有真正有效开展起来;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深刻,存在走形式、交任务的现象;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广大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项目少、资金缺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解决;四是农村青壮年劳力的缺乏很难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完成,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前进步伐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年来,本人能够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为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全村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已,始终与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步,并结合村情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加出色的成绩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2篇: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我自担任月丹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立足我村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模式经验,带领和团结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月丹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小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在此,我把2016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统筹推进我村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

我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17户、1200余人、其中有共产党员46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结合我村实际,主要抓以下工作。

1、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在我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全面完成了党委和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2016发展油茶、毛竹、经果林等成绩显着,群众经济增收。

2、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2016年我村积极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2016年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基本实现就业问题;卫生方面,认真抓好村级卫生室建设,方便了群众就医的同时,积极组织村民踊跃参加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并加强了上下协调服务,帮助患病群众及时报销医疗费,让广大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方面,2016年我村新入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全村大约570余人,群众对其相当满意。

二、基层民主建设情况

2016年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经常深入到组,到户开展调研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建议和意见。重视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认真加以办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六步工作法”,规范完善村两委会开放驻班制,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发挥新村议事会作用的同时,广泛吸收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化解了不少纠纷和矛盾,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村党务、村务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面达到100%,使党员群众放心。

三、推进村公共服务资金和社会改革情况

2016年我村在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争取了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新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

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及组织建设情况

我村有正式党员46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有10名、46岁-55岁党员21名、56岁-60岁党员15名;党员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3名、中专(高中)共有6名、初中18名、小学19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村党员坚持以党章、党纲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宗旨、遵纪党规党纪,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我村班子自身建设、廉政自律从我做起,从村“两委班子”做起不违反财经制度,加强财物管理,全面推行村务、党务及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的公开,坚持“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重大决策事项由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五、为贫困党员群众办事的承诺情况

我村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多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二是代困难群众积极向上级反应情况,争取落实救助;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等,兑现承诺,到目前为止完成了惠民行动、为民办实事目标共5项:一是慰问查看老党员和贫困户8户;三是组残联为我村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残疾人解决了助听器和行走拐杖等;四是帮助全村26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家庭解决了政策性的生活困难救助。

2016年工作繁多、任务艰巨,矛盾和纠纷错综复杂,我们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认真按照乡党委、乡政府的各项决议部署开展工作,保证我村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新村气象广阔,田野春色满园,政通人和、风光无限,为把我村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劳动力的外出,2016相关热词搜索:2016劳动力供给 2016临沧劳动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劳动力的外出,2016”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劳动力的外出,2016"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368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