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08-11 12:05: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共6篇)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制约,缺乏有利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民“增收难”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总结症结,研究对策,浅析核桃成为中山地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16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16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

产业种植不受区域限制,种植覆盖面大。二是不受立地条件限制,坡度大小,荒山、荒坡,有土都可栽种。三是在核桃园内,可采用套种与之相适应的白熟等中药材的方式,每亩收入可增加约2000元。因此,核桃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不亚于柑橘和茶叶两个产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第四、生态经济共赢。我县地处库区,对生态保护具有很高要求。核桃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经测试,在核桃防护林区内,风速降低32%,水蒸发量减少13%,土壤含水率提高5.5%。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不足。截止目前,由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更多倾注于柑橘、茶叶、烟叶等产业,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政策仅限于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因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有限,导致该产业发展不快,经济效益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科技管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开发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核桃销售主要以各地商贩上门分散收购为唯一渠道,县内无固定的产地交易市场,没有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以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由于市场开发不到位,使我县的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分析全县林果产业形势,核桃产业在我县发展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若要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明确主导地位。在中高山地区发展核桃产业,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事关全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和谐发展大局。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牢固确立其地位,才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第二、明确发展目标。全县通过10年发展,核桃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总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体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核桃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3个亿。第二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核桃产量300万公斤,拥有1至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0个亿。

第三、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人均土地多、有传统优势和种植积极性高的地区布局。在其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适宜或半适宜地区,应在适度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加工型。对适宜地点少、认识程度低的地区,应限制发展。

第四、健全组织机构。一是要根据县乡实际,成立核桃生产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以及核桃科技协会等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对核桃生产的组织、指挥和督办;二是组建核桃产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人,明确其核桃发展、栽培管理、科技培训、推广等工作职责。 第五、推动规模发展。规模发展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基地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能人规模化建园,鼓励连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核桃种植从一开始就向规模种植,专业化生产转变,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农场式生产,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技术不高等问题。【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林业科技队伍。以县核桃科技协会为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开展核桃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广泛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科技支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第七、加快良种繁育。核桃产业发展、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要把种苗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供苗机制;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积极建立健全良种苗木价格监管制度,维持苗木价格基本稳定。 第八、强化资金扶持。财政应专列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优质良种核桃。在政府扶持、个人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九、重视产品质量,及早谋划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

篇二: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改良对策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试析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

改 良 对 策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秦岭山脉徽成盆地,境内海拔高度在750至2377米之间,年日照1624小时,年均降雨量620.8mm,无霜期200天,四季分明,冷暖适宜,为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光、热、水、土、肥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于核桃生长,是全国核桃主产区之一。

核桃是一种长寿、高产、品质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效益长的优良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嫁接后5年便有收益,可连续收获100多年,甚至达300年。核桃仁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品,也是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核桃系列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热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上核桃的医药价值和化工系列产品开发价值不断为人们所认识,发展核桃具有广阔的前景,以核桃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核桃仁、油料、食品添加剂及生产的木材、家具、工具等系列产品已达1 000种以上,发展核桃效益愈来愈明显。

核桃生产的投资成本低,在建园初期只需投入3 000元/亩左右,产果期每年投入750元/亩左右。而核桃3-8年挂果,10-15年进入生产期。单产750-3 750kg/亩,单价18-20元/kg,产值1.5-7.5万元/亩。且核桃的经济寿命长,一般可达200年左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2000年以来,县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列为全县发展的主导型特色产业,提出了“大办核桃产业,再造绿色铅锌矿”的发展目标,并先后实施了“32142”和“5211”特色产业开发工程,使全县核桃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在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扩基地、建市场、强管理、创品牌,使我县核桃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虽然,我县的核桃产业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发展之下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自然灾害、传统种植模式及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还制约着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影响着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笔者通过广泛对我县各乡镇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实地观察,细心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参阅了大量资料,现对我县核桃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提出浅显意见,供大家商榷。

一、存在的问题【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一)种子繁殖,良莠不齐。

成县核桃由于长期沿用种子繁殖,形成了遗传上的多样性,性状分离现象严重,品质良莠不齐。优良单株的坚果壳薄,仁色浅,风味香,取仁容易;而有的单株品质较差,核桃壳厚,取仁较难,仁色较深。结果时间初始期早晚不同,多数结果较晚,一般8-10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差异悬殊,成龄树少则1-2kg,多则100-200kg。导致景核桃产量低、品质不齐、效益慢,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重栽轻管,产量不高。

一是由于认识、体制、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虽然面积发展较快,但核桃栽培仍沿用传统技术,苗木质量、整地方法、栽植技术不能达到要求。二是成县的核桃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管理粗放,对核桃树不修剪、不施肥、不灌溉、不防病治虫,致使树体高大,冠内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滋生蔓延,对生产发展极为不利。三是由于急功近利思想,乱剪滥伐枝条出售,破坏性采枝影响正常生长,单产低,产量不稳定。四是近年来虽然开始重视规划、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但具体的操作还是跟不上,效果不大理想。仍存在品种混杂、苗木大小不匀、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今后出现成熟期不一致、病虫害泛滥等问题,从而影响效益。

(三)苗圃管理不规范。

成县核桃品种嫁接苗的批量生产以来,出现大量的个体育苗户,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苗圃管理不规范,无人监管,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接穗配臵,致使苗木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不理想,对优良品种的推广不利,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前景和效益。

(四)采收技术落后。

成县核桃采收技术落后,以传统采收技术为主,就是待核桃青皮转黄时,一齐用竹竿击落,拾起堆沤去壳,晾干贮藏。这样采收的核桃外壳色泽不均一,光滑洁净度差,部分核仁也有些变色变质,商品价值低。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采收过早,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出油率低;二是采收过迟,因在温度较高的气候下,坚果要比果皮成熟的早,而果皮具有防止热量和水分散失的性能,使坚果热量积累,容易造成果仁温度升高到临界有害温度43℃,使坚果吸收水分很快变质;三是在采后脱青皮、漂洗及晾晒等方面不够重视,核桃外壳色泽不均、不光滑、不洁净,严重影响外观质量。

(五)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我县的核桃由于由于缺乏管理,大多属于野生树,树冠高大,而且这些果树大多属于自生苗木,种植不集中,不利于精细管理。同时,由于近几年我县我县晚霜冻频发,使核【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桃在扬花期遭受晚霜冻而找不到行之有效的预防途径,导致产量剧减。

二、改良对策

(一)明确思路,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

成县核桃产业发展要本着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山区林业持续发展主导基础产业的思路抓好发展。成县核桃生产规模日益壮大,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民认识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核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就要提高核桃的商品率和附加值。首先是提高核桃的品质,生产出优质核桃。优质核桃的标准是外壳自然黄白色,取仁容易,种仁饱满,仁色黄白,涩味淡,单果重≥12g,壳厚度≤1.5mm,整齐度≥95%,出仁率≥50%,空壳果≤1%,破损果≤0.1%,黑斑果≤0.1% 。(二)加快良种化进程

成县的核桃育苗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繁育基地的管理,规范育苗基地,依法经营。根据成县的土壤、气候特点培育、引进良种壮苗,以加快成县核桃品种化栽培的顺利进行。加快嫁接技术培训,筹好优良苗木、土地和资金等,用5-10年时间基本实现成县

篇三: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制约,缺乏有利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民“增收难”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总结症结,研究对策,浅析核桃成为中山地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16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16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产业种植不受区域限制,种植覆盖面大。二是不受立地条件限制,坡度大小,荒山、荒坡,有土都可栽种。三是在核桃园内,可采用套种与之相适应的白熟等中药材的方式,每亩收入可增加约2000元。因此,核桃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不亚于柑橘和茶叶两个产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第四、生态经济共赢。我县地处库区,对生态保护具有很高要求。核桃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经测试,在核桃防护林区内,风速降低32%,水蒸发量减少13%,土壤含水率提高5.5%。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不足。截止目前,由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更多倾注于柑橘、茶叶、烟叶等产业,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政策仅限于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因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有限,导致该产业发展不快,经济效益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科技管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开发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核桃销售主要以各地商贩上门分散收购为唯一渠道,县内无固定的产地交易市场,没有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以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由于市场开发不到位,使我县的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分析全县林果产业形势,核桃产业在我县发展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若要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主导地位。在中高山地区发展核桃产业,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事关全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和谐发展大局。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牢固确立其地位,才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第二、明确发展目标。全县通过10年发展,核桃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总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体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核桃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3个亿。第二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核桃产量300万公斤,拥有1至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0个亿。

第三、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人均土地多、有传统优势和种植积极性高的地区布局。在其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适宜或半适宜地区,应在适度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加工型。对适宜地点少、认识程度低的地区,应限制发展。

第四、健全组织机构。一是要根据县乡实际,成立核桃生产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以及核桃科技协会等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对核桃生产的组织、指挥和督办;二是组建核桃产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人,明确其核桃发展、栽培管理、科技培训、推广等工作职责。

第五、推动规模发展。规模发展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基地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能人规模化建园,鼓励连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核桃种植从一开始就向规模种植,专业化生产转变,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农场式生产,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技术不高等问题。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林业科技队伍。以县核桃科技协会为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开展核桃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广泛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科技支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第七、加快良种繁育。核桃产业发展、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要把种苗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供苗机制;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积极建立健全良种苗木价格监管制度,维持苗木价格基本稳定。

第八、强化资金扶持。财政应专列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优质良种核桃。在政府扶持、个人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九、重视产品质量,及早谋划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

篇四: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乡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拉开了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理的大幕,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理清发展思路、增添发展措施、加快发展速度、取得发展实效,是乡镇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审视五大发展现状。贫困地区乡镇情况大同小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不稳定是普遍现状,只有家底清、情况明,才能有的放矢、科学施策。镇是一个人口大镇、财政穷镇,但更是有名的“旱码头”,后发赶超优势明显。地理区位所定。镇有2.2万人,距县城仅25公里,不仅是的地域和产业西大门,并且是对外交流的新平台和新窗口。潜在发展所需。全镇经济总量较小,刚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和市场环境,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镇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竞争力大大增强。广大群众所盼。当前,全镇人民群众期望尽快畅通出行通道,盼望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希望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抢抓发展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为民富民、顺应民心、体现民意的务实之举。战略时机所遇。今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以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战略性部署,将极大倾斜有利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到来。资源禀赋所赐。全镇幅员面积57.9平方公里,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达280天;有通乡和村村通道路280公里,通讯健全;域内有大小水库220余口、蓄水500余万方,是发展农林牧渔业的“天府之国”。

二、五大发展思路。当前各乡镇既要面对物质基础薄弱的困难,又要解决社会种种不和谐的问题;既要面对历史积累的老矛盾,又要解决加快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加快建设,必须运用哲学思想,看待、发展、创新。转思想深谋划,加快实现“新与旧”的转换。新旧转换,是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和矛盾斗争的必然趋势。现在全市、全县已进入破难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务必破除等靠要思想、破除管卡压思维、破除怕风险求保险理念,集中精力推车上坎,在争取政策上下功夫、在大抓项目上想办法、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抢占发展主动权。重示范促扩面,加快实现“点与面”的结合。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实现点面结合、以点促面、梯次推进。通过把握特点、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打造一批辐射能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亮点,善于运用“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抓点扩面、推动全局,突出建设实效和工作实效。出实招办实事,加快实现“虚与实”的呼应。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既要从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发展经验,又要用先进思想指导具体实践;既要深入一线调查实情,帮助解决问题,又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最终兜底责任,努力将“三严三实”转化成一种行为准则、一种干事示范。抓班子带队伍,加快实现“官与民”的换位。“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耻,休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推动一个区域的建设发展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与群众换位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看长远重短期,加快实现“长与短”的统筹。长与短是事物本质的两种形态,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在发展中既要取长补短,长短共存,又要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长痛与短痛、长处与短处的关系,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通过既实施长期的宏观规划,又配套短期的发展思路,既发展潜力巨大、惠及子孙的长远产业,又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短效项目,长短结合、高低配套,加快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三、紧扣五大发展战略。战略指导战术、开局决定结局。市县谋篇布局、绘制蓝图,乡镇因策施治、字斟句酌,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区一城”发展战略,镇落实“五个”建设任务。加快建设畅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完善提升、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并重,加快西大门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向南、向北、向东完善提升乡镇联网路、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形成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交通格局,实现融入10分钟县域经济圈。加快建设产业。坚持特色产业优先原则,抓紧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区,促进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居民、农民变工人,3年内完成全镇7个村3000亩马铃薯商品基地、10000亩空山核桃基地、3000亩茶叶基地和5个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形成一个区域内小环线和镇域内大环线富民增收产业带。加快建设民生。以水、电、气、房为重点,切实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巴山新居、环境治理”民生工程,以全镇“八大惠民工程”和“八件民生实事”为重点,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建设法治。以“依法治镇”为总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创造良好政务环境;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换位沉底”和分片包村工作机制,定期下村到户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情;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大格局;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强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探索加强村(居)民法制教育新途径,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平安。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判决找法院”的工作局面。强力打击涉黑涉恶和违法犯罪行为,教育转化信教群众,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平安创建格局。

四、抓实五大发展举措。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要加快建设“五个”,必须要有过硬的发展措施。抓好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重点抓好农村“八权一股”改革,将放活经营权作为突破口,突出还权释能;积极引导融资抵押,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乡镇静态资源;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力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简化行政审批,承接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抓好开放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招商“名片”,做精招商专案,提升招商实效;大力实施“回引工程”,搭建创业载体,优化创业环境,制定扶持政策,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同步催生、激活、壮大本地市场主体,实现全镇快速发展。抓好项目争取。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支持,做好与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循序渐进,把项目抓好抓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镇发展速度。抓好经济增长。在党建工作引领之下,大力发展好农业产业(主要发展茶叶、核桃、畜牧、马铃薯和中药材等产业)、乡村旅游(镇域内有较大的佛教寺庙、米仓古道遗址,在建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和劳务经济(全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达200人之多),只有体现出优势、凸显出特色、培育出亮点,才能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抓好技能培训。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重点,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开展各类农用实用技术短期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如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五、创新五大党建模式。主动适应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切实加强全镇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反思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根源问题,切实加强整改落实,全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大力推行“第一书记”,实行党建重心全下移。分派11个党委成员和科级干部担任11个村(居)“第一书记”,主动研究谋划村(居)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靠前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检查督促村(居)常规工作开展、重点工程推进、资金安排使用和惠民利民政策兑现等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吹进千家万户。《镇第一书记助推产业发展》专题片先后在县、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报。试点试行“流动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主要以籍在西安、新疆务工人士和知名人士为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把党支部建在籍在外人口密集地区,实现组织全覆盖。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加大对优秀创业人士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建好基地、放宽政策、筑巢引凤,鼓励回乡创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产业党建”,实现支部协会全链接。探索在全镇茶叶、核桃、马铃薯、畜牧等四大产业带上建立跨村际的联合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截止目前,镇集中连片栽植茶叶1500余亩、核桃5300余亩、马铃薯3000余亩,在建和已建畜牧养殖基地5个,已成立专业合作社2个、正在申请的有3个,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发展链上的条件基本成熟。务实开展“组团服务”,实现工作力量全下沉。打破村社行政地域界限,以镇级单位、政府各办及站所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以村(居)两委干部、各村(居)小组长、党小组长组成助农增收和乡村治理服务队,开展民情大走访、信访大调解、疑难大化解、政策大宣传,最终实现民心大集聚。逗硬落实“阳光党务”,实现党务政务全公开。主动晾晒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的和工作中动态出现的各类问题,把党务、政务、财务情况每季度或每年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镇机关建好了“廉政食堂”,防止干部职工走读;悬挂了“机关干部去向公示牌”,方便群众办事;在产业带上竖立了巨幅党建标语,明确了工作方向,极大凝聚了党心民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用人导向,重用讲奉献、能吃苦、不贪占的优秀基层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有事干、能干事的干成事、干成事的不出事、不出事的有位子,激发干事创业工作激情,最大限度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

篇五: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文章标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镇按照“产业支撑,市场运作,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运作思路,认真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城镇形象和品位有了明显提升。

一、以科学规划布局为先导,集聚小城镇发展优势

1、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夯实小城镇建设物质基础。**镇地处我市南部山区,土地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辖48个行政村、3.7万人,镇驻地北距经十东路4公里,南侧设有济莱高速公路上下口和服务区,交通便捷。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修筑水泥路15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投资750万元建成并完善了镇内东西两线南北贯通的联村供水

网络,镇内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使原有破产企业得以盘活达效,先后引进成立了雅博色彩科技、雅思达化工技术、隆升滑动水口、利民型钢制造、海恒服装加工、东辰矿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安置劳动力3000多人,带动形成了化工、水口、型钢、服装、石材等主导产业基础,镇驻地人口得到集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抓住加快山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特色林果开发,建起了万亩薄壳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济南市最大的薄壳核桃种植区、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的试验示范基地(该学会在全国乡镇中设立的第一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以薄壳核桃为主的林果种植面积1.5万亩。引进民间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三王峪山水风景园,三王峪流域生态资源得以开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兴起发展,形成了曹横路沿线2000亩的小杂粮生产基地。2016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319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47万元,被评为全省“最具成长性的乡镇”。

2、科学规划布局,引领小城镇健康发展。立足城镇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各方面优势,我镇于2016年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城镇发展定位为工矿商贸带动型小城镇、南部山区林果加工集散基地、济南市东部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依照“经济与生态并重,自然与人文交汇,商贸与休闲娱乐一体”的建设原则,将驻地分为四个功能区:镇中区以政府大街为中心,扩建、改建农工贸市场及各类商贸设施,形成集商贸、居住、文体、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区;镇北区在城建路以北、潘大路两侧区域内,发展形成以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镇东区依托现有石料开采、加工企业,沿曹横路向西南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石材加工区;镇西区依托济莱高速路口和待建的黄旗山路网2号路,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形成新的城镇开发区。目前,随着区位优势的日益显现,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林果开发的有序推进,生态旅游带动能力的持续增强,小城镇发展优势得以集聚。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小城镇形象品位

1、优化城镇环境。近年来,我镇新建改造了镇驻地的政府大街、城建路、建安路、广场路、圣火路、中学路,形成了“两横四纵”路网格局,拉开了小城镇建设的框架。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异址新建或整修了供电站、邮电所、派出所等单位,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了中学实验楼、餐厅、卫生院病房楼。积极运作多元投资开发,新建了农民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卫生院职工宿舍楼。城镇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公用设施和居住条件趋于完善。实施了驻地绿化美化工程,建起了政府大街和城建路的法桐、垂柳绿化带,以及青旗山、马庄山绿化区,驻地主干路两侧绿化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新建的雅思达广场集文化活动、娱乐健身于一体,隆升花园设计巧妙,绿地、造型相映成趣,339盏路灯不仅亮

化了镇驻地,而且向北延伸4公里,实现了与经十东路的对接。

2、完善配套管理。注重城镇功能设施的配套完善,邮电、通讯、电力、工商、浴池、商业网点等公用设施齐全,排水设施、垃圾站点等分布适宜。为保持镇区整洁卫生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管理力度,成立了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镇执法大队和公路养护所负责日常管理,聘用清洁工,配备马路清扫机、垃圾清运车等,加强街道保洁、清理乱占乱倒、整治乱摆乱放,保证了驻地街道和镇内主干道环境卫生及维护,保障了良好的交通安全。

三、以经营城镇理念为指导,推进小城镇科学发展

1、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按照编制完成的2016—2020年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申报实施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大街向东延伸与曹横路连接,政府大街和城建路向西延伸与规划的黄旗山路网2号路对接,新修南、北**连接路,新建改造功能配套

设施,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集聚城镇发展人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以济莱高速路口为轴心,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采取多元投资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房产,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参与小城镇商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特色农产品及综合贸易市场,带动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吸纳群众进镇经商、购房,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

2、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对于水、电、路、灯等公用设施,明确物权、产权,由联村供水公司、水电办公室、公路养护所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由建委收取物业管理费,全部用于各小区聘用的管理人员,负责居住区环境、绿化、巡查,增强居民的舒适和安全感。建立健全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镇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环境卫生、道路畅通等方面的监管,保持城镇设施的规范有序,镇区环境的整洁优美。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LtL

设施,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集聚城镇发展人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以济莱高速路口为轴心,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采取多元投资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房产,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参与小城镇商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特色农产品及综合贸易市场,带动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吸纳群众进镇经商、购房,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

2、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对于水、电、路、灯等公用设施,明确物权、产权,由联村供水公司、水电办公室、公路养护所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由建委收取物业管理费,全部用于各小区聘用的管理人员,负责居住区环境、绿化、巡查,增强居民的舒适和安全感。建立健全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镇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环境卫生、道路畅通等方面的监管,保持城镇设施的规范有序,镇区环境的整洁优美。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LtL

篇六: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2016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调研报告

**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多年来一直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倾斜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和各类项目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央、省、市关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加优越,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优惠政策叠加,发展机遇空前,帮扶力度加大。如何全力维护稳定,推动民族地区转型跨越、和谐发展,是摆在联乡单位和乡党委政府面前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此,按照县委苏书记在该乡草河坝村乡村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马主席的安排,县政协组成调研组,采取进村入户问计问需于民、召开乡村干部及乡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寻找对策等方式,就**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16个村,51个村民小组,2834户,10857人,其中藏族634户,2545人(在外工作人员除外)。国土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82亩,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94元。16个村中有纯藏族村4个,藏族自然村14个,藏汉杂居村7个。纯藏族村中,麦贡山村100户,360人,其中立志山36户,172人。入贡山村92户,392人。强曲村163户,688人,其中朱林坡47户,216人。枕头坝村68户,236人;藏汉杂居村中,旧寨村中岭山藏族村小组24户,102人。景家坝村夹石山藏族村小组9户,58人。下墩上村腰坪山藏族村小组11户,42人。草河坝村草坡山藏族村小组62户,237人。寨科桥村迭堡寨藏族村小组33户,112人,寨科桥9户,35人。石门沟村案板地藏族村小组57户,253人。李子坝村杨尕山藏族村小组6户,30人。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完成了农村居民灾后重建,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乡村公路、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狠抓水力电力开发,大力开展白马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导群众栽植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藏汉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了公路,部分村实施了“一池三改”项目,硬化了村内道路,修建白马民俗传习所5个,新建了中、小学教学楼、乡卫生院医技楼和乡政府办公楼。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势头。

二、潜力优势及困难和问题

**乡除政策优越之外,有着较好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水力资源丰富,白马河横贯全乡,36条小溪常年不竭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利于水利电力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草场面积大,白马河上游地区特别是邱家坝等区域生态景观宜人,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红腹锦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多样性垂直气候明显,“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种类繁多,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特色产业;白马民俗文化古老独特,享誉较高,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发展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富余劳动力较多,有利于开展劳务增收。

虽然有着上述优势和潜力,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县内其他乡镇相比,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然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改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左右,以旱地和山坡地为主,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增产增收难,农业生产效益低。

基础设施滞后,迫切需要加强。以鹄铁路为主的乡村公路虽然得到改善,但通行能力较差,存在晴通雨阻现象,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年久失修,影响通行,特色建筑面临消失。公路交通不能满足藏汉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更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利设施老化,沿川地区灌溉水渠基本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坍塌渗漏现象较为普遍,如铁楼村白马渠、旧寨村八一渠、强曲和石门沟村团结渠、肖家山村桂家沟渠、景家坝村阳山渠和倒虹工程等水利设施都需要修复完善;中、小学教学楼虽已竣工使用,配套设施不完善,楼后未建护坎,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室缺少设施,各村缺少卫生室,乡村医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5处民俗文化传习所缺设施,缺乏文化广场;麦贡山、下墩上两村没有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不能满足群众安全正常用电。

教育卫生落后,迫切需要提升。通过灾后重建和项目建设,教育卫生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师资力量短缺,医技人员缺乏,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群众就近就医存在困难,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全乡有小学、村学11所, 7至12岁适龄儿童694人,在校学生384人,流出外乡310人,有教师47人,其中民办转公办18人,高楼山农场工人转教师3人,学历合格的仅有26人,缺少英语和音、体、美教师。有初中一所,13至15周岁适龄儿童540人,在校学生260人,流出280人,有教师26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特岗教师5人。缺少英语和数理化教师;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7人,其中助理医师2人,药剂师1人,医技人员短缺。

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加快。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白马民俗文化利用刚刚起步,停留在唱歌跳舞接待客人的状态,没有带来经济收入。市场发育程度低,没有农贸市场,没有信用社,非公企业处在初始阶段。农业效益低下,保护区内保护动物损害农作物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学管理,基本处在种粮食吃饭、种花椒用钱、打工养家过日子的状态。

三、思路和打算

**乡处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抢抓优惠政策叠加、各级领导关注的良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长计划与短安排有机结合,学好用好政策,强化资源利用,加快基础建设,壮大富民产业,加强组织建设,统一全乡思想,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抓好旅游开发。按照《藏族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白马河旅游发展详规》,抓好生态民俗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开发,实施“两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以石门沟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小沟桥、强曲、入贡山,以草河坝为中心点,辐射带动枕头坝、寨科桥、李子坝,连接邱家坝,着力打造白马河风情线。对白马河所有古廊桥、水磨坊尽快进行修复,对全乡所有古树木进行挂牌保护,建立白马文化艺术团,引导扶持能人大户兴办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在邱家坝恢复建立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驯养场。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长远谋划,不放松对平铁公路的争取。从当前思考,必须升等改造23.5公里的鹄铁公路,硬化铁楼至邱家坝19公里的旅游公路,硬化强曲、石门沟、入贡山、枕头坝通村公路和迭堡寨通社公路,修通强曲至朱林坡、旧寨至中岭山通社公路。全面修复白马河沿线的5处古廊桥;完善修复沿川地区灌溉设施,修建景家坝、旧寨、铁楼、草河坝等村河堤;实施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修建铁楼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教学楼楼后护坎。

3、抓好富民产业。一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依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白马河中下游地区巩固提升花椒、核桃产业,在景家坝至旧寨段推广种植油橄榄,形成南岸花椒、北岸油橄榄种植模式,沿山及上游林缘地带发展山野菜、食用菌,扩大板栗,种植漆树,高半山地区发展青稞、苦荞、高粱、糜谷等小杂粮。二是抓好农业示范点建设。确定肖家山村核桃坪为优质核桃基地,寨科桥村芝麻河坝为板栗基地。修通核桃坪农机道路,加大科技含量,强化科学管理,以“两点”示范带动全乡农业特色产业,促农增收。三是抓好劳务增收。发挥富裕劳动力多,北京、天津等地在外干事创业能人大户的优势,搭桥牵线,加强联系,强化技能培训,做好组织输送和维权工作,提升劳务输转工作水平。四是采取政策扶持,政府帮助等办法,带动非公经济发展。支持魏家咀酿酒、养殖,旧寨獭兔养殖,铁楼梅花鹿养殖和白马机砖厂等私营企业。强化引导,强化服务,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使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意见和建议

1、重视民族宗教和维稳工作。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和综治信访工作。统战宗教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要对全乡两大宗教派别,15个宗教场所,1100多信教群众,经常开展宗教政策宣传,加强依法管理,防止邪教渗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为维护和谐稳定做贡献。发挥好司法调解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教育引导藏汉群众,消除争草场、争地界、各自为政的观念和陋习,树立“两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党委自身建设,强化学习,提高执行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特事特办,倾斜政策,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和医务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高藏族乡干部职工福利待遇,使其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踏踏实实工作,乐意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室各类设施和村级卫生室,使广大群众能就近就医,真真让村级组织阵地发挥作用。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项目单位要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高度,全力为民族乡报项目、跑项目、落实项目,不仅要作为工作责任,而且要作为政治任务去谋划和落实,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切合实际,突出特色,有利于长远发展。乡党委、政府要营造好投资建设环境,协调解决好各类问题,确保项目能落地、能动工、能顺利完成。

4、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交通部门对铁楼乡农村公路建设继续给予倾斜,对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及时进行勘测设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整合资金项目,尽快予以实施。铁邱公路硬化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6.5米宽有效路面,着眼长远,从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出发,变更设计,至少按7米宽砼路面标准实施,做到一步到位。保护局应发挥自身优势,想方设法为铁邱路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为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建议旅游、文体、交通、扶贫等单位,通盘思考,共同出资,及时对白马河沿线5处古廊桥进行完善修复;建议文体、财政、旅游等部门共同筹措资金,做好设计预算,对5处传习所完善设备,新建文化广场;建议组织、财政、民政、卫生部门整合力量,完善各村村级组织活动室、卫生室各类设施;建议发改、水利、水保、国土、环保、教育等部门整合资金项目,对铁楼各村护村、护地河堤和教学楼护坎工程,及时协商研究,现场规划设计,予以动工修建;建议水利、扶贫等单位,及时对沿川地区水利设施进行普查,分别予以修复完善;建议电力部门尽快实施铁楼35KV送变电工程和麦贡山、下墩上两村农网改造,变电站地址应确定在铁楼村以上区域。

5、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建议农牧、林业、水保、扶贫、科技等单位,给予倾斜支持,按照职能为培育壮大民族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有效服务,创造各类条件。提供好苗木和技术指导,根据需要架设引水管道,提高成活率,开展好科技培训,办好示范点,真正把农业特色产业办成富民产业。

6、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建设。乡党委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多栽树、少砍柴,保护好生态资源,注重环境卫生,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思想、新风尚。扶贫办要继续重视民族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对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要继续实施,确保全覆盖。推广完善“一池三改”,实现村村有太阳能,户户有沼气池,村容整洁,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的目标;环保局要做好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根据实际为各村修建垃圾屋,乡村干部要落实措施和办法,确保垃圾屋发挥作用。

(编辑:杰作)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506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