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2016-08-26 10:53: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共6篇)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准确定位好我镇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抓住中央对加快水利建设的机遇,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百姓、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是我镇“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对水利工作的接触,对全镇...

篇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准确定位

好我镇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抓住中央对加快水利建设的机遇,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百姓、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是我镇“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对水利工作的接触,对全镇水利建设情况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进行了初浅的思考。

一、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马田镇地处永兴县西北部,是郴州市的北大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武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达8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达3.8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0220亩(其中水田17100亩,旱土3100亩),山林面积为67800亩(其中油茶林地有63260亩)。有驻镇单位62个,门面商铺1600多个,经济活跃、集镇发达、秩序井然,是附近三县十乡镇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历称“湘南第一大镇”。享有“油茶之乡”和“煤炭之乡”的美誉。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之缺乏水源性工程,形成了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且分配不均”的局面。全镇共有小Ⅰ型水库 2 个,总库容36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8000亩;小Ⅱ型水库8个、总库容 万立方

米、总灌溉面积4400亩、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小山塘358个、总容量 万立方米。共有两条主要河流,其中金龙江流经5个村、总长度4.2公里、灌溉面积3000亩;九山河流经3个村、总长为3.5公里,灌溉面积2000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我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沟渠水源工程16个(马田村、井岗村、枣子村、高仓村、罗尾村、罗家村、红星村、邝家村、塘前村、蔬菜村、明星村、上桥村、石坳村、寨下村、忠和村、水源村),建成高产稳产农田6000亩;实施了投资1000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4个(马田村、井岗村、水源村、高仓村)。拟投入近2000万元,抓好工农利水库、牛子塘水库、八斤塘水库、泥背冲水库和四季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拟投入1000万元,对上桥、明星、江家等村饮用水进行改造;拟投入1000万元,对镇区自来水公司管网进行改扩建;拟投入2000万元,对镇区污水管网进行改建。通过改造,全面解决镇区及部分村组人饮困难和不安全饮水实际。

二、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带病运行。我镇的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经多年的运行,渠道及建筑物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特别是支渠以下排灌工程,渠道多为土

渠,缺少配套的建筑物,使用时靠群众扒扒堵堵,工程效益低,输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我镇的,10座水库经水利部门鉴定后均为病险水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和淤积、蓄水量不到总库容的一半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大部分沟渠倒坍、淤积、渗漏较为明显,过水不畅,水的利用率不到70%;由于管理不到位,部分水利设施虽经多次维修、改造和加固,但根本性的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带病运行仍显得十分突出。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近年来,我镇逐年加大了小山塘、小水池、小水渠等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就全镇整体而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是比较薄弱,存在数量与发挥效益不相匹配。358个小山塘 库容 万立方米,由于渗漏严重、涵闸破坏,能用水为 万立方米,利用率仅为 %;水渠 个理论容量 立方米,由于淤积、破损突出,能用水为 立方米,利用率仅为 %。

(三)河流防御能力不强。金龙江、九山河是我镇的两条防洪河道,马田镇地处河道下游,承担着泄洪重任;目前大部分堤段严重淤积,少部分出现决堤、淤积,河床上升形成地上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金龙江途经高仓村、罗尾村等河道,河面窄,如遇暴雨极易出现严重水患。九山和贯穿水源村,是典型的地上河,防洪标准基本达不到5年一遇洪水标准。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四)缺乏水利技术人才。水利工作是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注重社会效益的工作,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防治各个方面,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和支撑。目前马田水管站仅有工作人员1名,年龄 岁。人员短缺、专业技能不高,年龄偏大、全方位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马田镇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的需要。

三、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轻重”失衡。忧患意识不强。从干部到群众习惯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吃老本”,对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紧迫感不强。主体责任不强。多数群众认为修不修水利无关自己利益,何必充当群众利益的牺牲者;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搞水利建设就是搞政绩,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必须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政府只能是引导鼓励;只能“就汤下面”,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还有个别领导认为平时修水利不如到时搞救急工程,因此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困难。近年市县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偏

小,加之镇财政保运转压力大,只能勉强应付上面的配套资金,搞点临时的修修补补,面上工程很难有大的投入。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战略,取消农业税并推行多种涉农补贴,多数老百姓认为什么费用都应由国家大包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事业筹资积极性不高,投入资金缺口巨大。

(三)管理不力,设施设备“建管”缺位。由于管理主体重视不够、管理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设施提前老化,使用成本增加,利用率降低;反过来长期不使用水利设施,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必然又造成水利设施无人用无人管的局面,限制各方面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四、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

增加农民收入一直都是“三农”工作的中心,农业本身应该给农民更多效益这一点不容忽视,农业自身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能力,这才是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在提高农业的产出能力的所有因素当中,水无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抓好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转变观念,确定管理主体。我镇是农业乡镇,应充分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水利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生、社会安定;党政领

篇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二OO九年九月

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抗旱、防洪、抵御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拓展工作思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今年5月至9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右江区、平果、那坡、乐业、隆林等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访问的形式就我市农田水利的投入、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维护使用以及人员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断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近年来,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加大了市县两级财政和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仅2007-2008年总投资就达 58777. 42万元,促使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到2008年底,全市已建有各类农田水利13.7万处(座),其中:蓄水工程 101419处(座);引水工程32781处、提水灌溉工程2914处,装机51845.1千瓦;0.1个流量以上水利渠道长度4532公里。水利设计灌溉面积 211. 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4 %,有效灌溉面积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旱涝保收面积130.6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5%o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化进程加快。

近三年来,针对本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坏状况比较严重,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一是对右江大型灌区和靖西岜蒙、德保西荣两个中型灌区以及一批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渠道防渗269公里。二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7座,维修中小型水库109座、山塘172座。三是改建维修提水泵站 393座,总装机470台 19173千瓦。四是新建、维修引水工程 742处,引水流量124 m3 /s。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全市农田水利化率大为提高。

(三)强化监管,农田水利设施效益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一直是水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水利工程质量和病险水库的监管,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603个,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一是抗御旱涝能力显著提高。我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过去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有9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干旱缺水地区,如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九五”以来,我市实施雨水集蓄工程 98227处,累计可解决68.97万人及92.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为干旱缺水地区28.3万亩农田旱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粮食生产获得增产增收。二是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由 1980年126.5万亩,扩大到2008年163.44万亩,确保全市农业种植面积;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支撑了我市百万亩优质稻、百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百万亩亚热带优质水果、百万亩高产高糖原料蔗等产业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人16.085亿元,同比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收人2775元,同比增长 12.6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原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现有的水利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无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从群众的愿望要求出发,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问题也还比较多。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水利化程度低。全市581.3万亩耕地面积,有水利设施保障排灌的耕地只有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全市147.99万亩的“冬闲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乏,“等天下雨,才能犁田耕地”的被动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二)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全市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日前工程老化失修,渗漏严重、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除险加固规划的36座水库外,全市目前还有107座水库以及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急需进行维修或更新改造。“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水柜建设选址和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水柜失效,使用率较低。

(三)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和全盘考虑。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多部门投入、投资分散、整合资金难度大、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用水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全市135个乡镇中,有111个乡镇的水利站(所)由乡镇政府管理,有18个乡镇水利站归县水利部门管理,还有 6个乡镇没有设置水利机构。现在大部分乡.镇管理的水利站普遍存在没有水利员上岗、工作经费无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等问题。全市水利系统共有2145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647人 (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38人,初级职称386人)。 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已是青黄不接,县(区)

一级都没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才。

(五)国营水管单位困难比较大。水费收入少,财政补贴和管理维护费少,退休人员比例高,职工的工资、养老、基本医疗等没有保障。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我市地处山区和亚热带气候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较为突出。表现在石山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或山区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因素,严重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另外,我市的降雨分配不均(每年的 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导致全市旱涝自然灾害频繁,在石山地区更有“一场大雨涝一片,十天没雨旱一片”旱涝两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被洪水毁坏,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水利设施。 二是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但近年来,上级重点安排大型灌区和 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人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要求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而我市各级财政都很困难,基本无法拿出配套资金,因而很难争取得到国家和自治区农田水利项目,进而难于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是直接导致全市水利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当前无论兴建或维修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是靠各级财政拿钱请专业队施工,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完全依赖政府解决,缺乏投资投劳的积极性,这是严重制约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四是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用水者协会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形式是很好的,但由于“用水者协会”管理费用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用水者协会必要的管理和维修经费没有得到保障,加之群众对花钱买水种田和维修水利设施不理解,协会应收的费用收不上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维护经费缺乏,目前大多数用水者协会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少数坚持下来的也是步履维艰。

五是科学规划指导不到位。由于全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大部分时间忙于项目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比较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重视不够。

三、几点建议

(—)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重视和强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目前,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相称,为实现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必须树立“为官一任、治水一方、造福民众”的执政理念与追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必须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把水利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提出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措施,确定水利建设重点和具体实施管理目标。二是把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纳人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量化明细考核指标,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对全市的重点工程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负责制。三是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实行现场验收,量化计分,兑现奖惩办法。

(三)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农田水利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从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条件特点出发,制定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旱涝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意见,尽快组织编制好《农田水利规划》,从法律、制度、机制上全面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所有涉及农田水 利的建设项目,都应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指导,并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作为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

(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发改、国土、财政 、扶贫、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整体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人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不低于15%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应大部分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加强基金征管。加大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征收力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四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热惰。五要盘活现有资产。加快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整合涉水项日,真正用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突出抓好“桂西旱片治理”项目 实施,力争5年内基本改变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一是对现有中小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减少输水损失,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二是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维修,增加蓄水量,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三是对损坏和失修的固定提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四是针对山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重点抓好以雨水集蓄为重点的山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山塘、水柜等雨水集蓄工程。五是针对“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存在的“问题水柜”,要组织专家会诊,能维修的尽快维修使用,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水柜要尽快清除,如果长期把“问题水柜”留在地里,不但占用耕地,又影响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建设工程的声誉和投资的积极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六)加强水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调进水利部门工作。目前,一些县(区)水利技术管理部门非专业人员占的职数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因此,建议组织人事、水利部门要从全市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择优招聘录用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乡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二是加强水利科技队伍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七)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要积极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水法意识和干部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明确各乡镇和水管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执法要地位”的意识,提高行政权威性,理直气壮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水利设施功能正常发挥。

(八)积极稳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要按照我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把公益类国有水管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框架,逐步规范公益类水管单位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建议把准公益类水管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

(九)努力争取上级调整项 目 申报条件,取消地方项目配套资金

调研中,各县(区)普遍反映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高,本地财政难以承受。因此,建议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反映,请求调低或取消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以帮助解决我市农田水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篇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2016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工作方案

为加强全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工作,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管、用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为入手,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全镇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建立起以村集体为主导,农户自身为主体适当配套的管护机制,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推进全镇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补助机制

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为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充分调动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镇政府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维护专项基金,对全镇各村纳入计划的项目按照材料费成本的45%进行资金补助。

2、补助范围及内容:自筹资金实施新打机井、新铺设地埋线或对井管、水泵等较大水利设施管件进行维修更新的村组集体、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人工费、占地费、赔青费不在补助范围。

3、项目申报程序:由村集体写出书面申请(要写清工程建设内容、规模、造价等),包点领导、点长进行把关,镇水利站实地查验,镇政府进行审批。

4、项目补助资金的拔付:施工完毕经镇水利站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直接拔付给项目实施村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5、不再补助范围的项目:水利设施小的易损管件等不列入补助范围,由村集体或水利设施受益群众自行解决。鼓励村集体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进货,按照成本价进行供给,降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成本。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

1、发挥村集体维护管理的主导作用。要组织村干部、电工,定期对全村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井、泵、泵管、闸、井台、渠道、出水口、配电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

2、鼓励和指导农户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各村村委会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由受益农户、村组集体或联户组建用水户协会,负责受益范围内的工程管护工作,把农民用水户协会培育成为末级水利工程建管、用水和管水主体,建立“产权明晰、权责一致”的小农水管护机制。

3、加大管护宣传工作,增强群管群护意。实行“专管”与“群管”有机结合,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法律、法规,把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纳入《乡规民约》之中,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加强宣传用水户协会组建的作用、意义,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积极性。

篇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2016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总缆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征和举措,××组织××于××年4月17日至26日深入到全县××个乡镇对近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辖××镇××乡,××个村委会,1300多个自然村,农业人口9.87万户3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1%,有耕地面积28.1万亩,人均0.75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主攻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优质粮食、优质果菜、优质畜禽、水产品等支柱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17.32万吨;经济作物种值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38.5万吨;出栏生猪40.44万头、牛1.39万头、羊1.84万只、家禽391.68万羽,实现养殖业产值亿元,水产品产量9618吨,产值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21.19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3325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在中央和区、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农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其中高速路公里,二级路公里,三级路公里,四级路公里,全县134个行政村,有122个行政村通四级路,通车率%。二是农电网改造取得明显进步,全县134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并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开发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有水电座,装机台,总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万千瓦时。三是"十五"期间,共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四是通移动电话行政村132个,通村率98.5%;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拓展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广播覆盖率达92%;电视覆盖率95%;六是建沼气池4.23万座,入户率43.77%;农村卫生厕所改造4.93万户,普及率49.95%;七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从年开始,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年来共投资万元,完成改造万亩,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闸等,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万元完成了万亩农田和座水库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加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乡镇建立了农村科普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学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一技两项种养技术;县成立了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就业人员进行岗位前培训,提高了就业人员技能。2016年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为农民增收亿。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2016年,对全县所有孤儿、五保户、特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数达人,全年发放保障金余万元。高度重视基层保障网络建设,在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了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人,占总数%。切实解决农村孤儿和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对全县孤儿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切实解决他们就学和生活难题。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乡镇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年全县共投入??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室建设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县拥有所乡镇卫生院(所),个村卫生室,共拥有农村医务人员余名,基本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生源少、条件差的中小学进行撤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用于危房改造,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危房已基本消除。大力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乡风日益文明。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龙头,全面实施清洁工程,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构,各村委会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监督制度,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县××个行政村都能按有关规定全面公开村务内容,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县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履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较弱,组织规模小,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有30余座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抗涝旱能力薄弱,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截止到××年,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总体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部分村民有不同意见。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力打造优势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一要培植壮大现代农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立足本县特色,依托科技进步,主攻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水果、绿色食品稻米三个国家级绿色品牌和草食动物、家离、水产品、种桑养蚕等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建设好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稻米生产基地、草食动物养植基地、家禽养植基地、水产品养植基地、种桑养蚕基地等七大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基地,在全县形成特色养殖、优质水果、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四大优势农产品种养区域,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巩固壮大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安冷库等龙头企业,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月柿、柑橙、板栗等农副产品新加工龙头企业和尽快启动二塘农副产品交易农贸市场等项目,力争形成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全方位提升×养殖协会、农副产品种植营销协会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四要切实优化农业综合服务。积极组织技术服务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为农民"引项目、跑资金、送物资"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体系,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营销服务。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要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着重要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办好办实,当务之急,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解困和防洪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快武水河、甘溪河、腊水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6.3万人和5.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全县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防洪标准。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力争5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年要开工建设**一级公路,认真做好临连公路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通乡公路建设29.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53.9公里,开工建设镇南、金江、汾市3个客运站。加快推进小水电建设和农电网改造,力争××年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6000千瓦。抓紧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力争到××年,农村电网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进一步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年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重点建设好20个沼气生态示范村。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和征占林地整治工作,保护好森林植被。四是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村容整治。要根据条件和实力,在交通干线、城镇周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选择一批建制村,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新村规划要尊重民意、体现乡村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调整和修订规划必须严格按程序报批。同时,要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护耕地,杜绝大拆大建、占用耕地建房现象。尽快启动"示范新村建设",××年要重点抓好10个县级、22个乡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村容整治,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县70%建制村的村容治理。

(三)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深化农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财务村帐乡管、组帐村管以及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抓好农村财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年审计面达到100%,村级财务公开率达到100%。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一票否决"制、涉农收费公示制、减轻农民负担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大对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二是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年要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基本消除危房。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农科教相结合,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电影放映点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三是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残疾人扶助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

(四)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流动车等宣传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经济能人对农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统一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乡镇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完善奖励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篇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2016中心城市水务改革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 中心城市水务改革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中心城市水务改革步伐,抓好供水工程建设,推动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根据3月2日市政府 “城建、城投、供水”专题会议精神,3月16日,王健康副市长带领市住建、水务、国土、物价、规划、环保、城投、供水等单位,和永济市、盐湖区、空港管委会负责人就城市水务改革和建设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了解了城市供水目前的现状,认清了供水改

革的紧迫形势。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现状

运城市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由4个水源、6座水厂和5个独立的城市供水管网组成。分属水利和建设两个部门管理,归属两级四个政府领导。4个水源的实际供水能力为5.5万方/日,6座水厂总的制水能力为10万方/日,市区管网总长度约160公里。综上所述,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为日供水5.5万方。,实际供水总量1633万方,日平均供水4.4万方,最高日供水5.4万方。根据预测,2016年中心城市日需水约为7.5万方。

二、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共供水缺少统筹规划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务管理体制,对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中心城市的城乡水务管理涉及水利、城建两个部门,几个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统筹规划性差,人为造成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无法统一调配,水质与水量管理相分离,服务标准不统一,水资源调配与城乡供水不相衔接,削弱了城市供水综合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体问题体现在:

1、没有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多年来,供水专项规划报告编制落后,无法指导供水工程统一建设 。

2、供水水源过度依赖外部调水。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供水水源缺乏科学合理配置,一味地考虑外部引水、调水,没有充分利用城市中水和雨水等资源。

3、供水企业分散经营,供水管网建设滞后。由于中心城市供水业务由几个企业分别负责,形成了划区域管理模式。加之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现有新建、改建街道不能同步配套供水管网的状况,这不仅加重了城市“拉链工程”问题,也造成自备井的无序开采。截止底,市区6条新建街道约21公里,尚未配套供水管线,涉及新建及改造道路12条,长度约18公里,尚未安排供水管网的配套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滞后,中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心城市中水回用管网建设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城市中尚未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制约着中水的回用,同时雨水的利用系统也完全没有考虑。

(三)空港新区供排水问题

1、自备井过多。空港新区的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抽取后直接进供水管网。据了解,个别企业还在新打自备井、甚至是地热井。

2、雨污不分流。空港新区城市排水管网没有将雨水管网与生活污水管网分离,导致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给污水处理增加了处理量,既浪费了资金,又造成水资源浪费。

3、污水处理费没有征收。空港新区由于招商引资等方面原因一直没有征收污水处理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办法

(一)水务改革势在必行

实施水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当前城市供水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比较多,现在不改,错过时机,机会就会失去,所以水务改革势在必行。据悉,临猗县已经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迈开了步子,引用外部资金搞供水工程,将原有的4个供水单位进行整合,采用租用的方式,由北京首创投资来搞,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供水系统;而盐湖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其投资一般采用水利部门专项资金和区政府贷款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应将中心城市供水事务统筹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行业间的交叉管理,能统一的统一,能授权的授权。

(二)积极倡导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危机的主要对策之一,它不仅可以缓解缺水的矛盾,而且相应的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污水处理费用。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实行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

具体措施是:

1、合理调引地表水。在统一规划、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引用外部的地表水源,如永济蒲州水源、夏县泗交水源和尊村引黄水源。

2、限制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危害,一是破坏市区地质构造和生态平衡。市区已形成40平方公里的永久降落漏斗,导致地基下沉、水质污染、墙体裂缝等恶果;二是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很差。市区内地下100米以下淡水中氟化物、总

[第一课件]硬度、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等平均超过国家标准50%以上。其中氨氮超标平均高达300%,最高达850%。全省10个地市地下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地下水质最差,不适宜人畜饮用。另外地热资源的破坏性开采会加重城市排污压力和处理难度,增加处理费用。所以除留有必要的城市公共应急井和地下水检测井以外,中心城市要继续实施关井压采工作,限制甚

至禁打自备井。

3、充分利用中水雨水。目前两个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营,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配套相应的设施,充分的使用中水,尤其是用水量大的企业,如盐化、关铝电厂等,这样既能减少中心城市过度依赖外部水源,减少外调水量,相应减少对引水工程的投入,又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增加污水厂的收入,减轻财政负担,促进其正常运转,同时也促进了节约用水。

4、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要加大对所有使用自备井单位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重点是使用双水源的单位(同时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备井水源)。

5、尽快执行阶梯型水价。要拉开水价档次,让少用水的家庭和单位享受低水价,用水多的就要支付高水价,用价格政策来推动节约用水工作。我们预计对高耗水行业采取经济杠杆大幅提高水价后,其用水量会直线下降,以此达到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的目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三)尽快实现分质供水

为解决中心城市缺水问题,应开源节流,把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当做开辟城市新水源来抓,加快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分质供水。将优质水(如永济蒲州和夏县泗交水源)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而将低品质水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园林绿化、清洗车辆、冲洗厕所、喷洒道路、景观用水以及工业冷却等。具体讲: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全城中水回用系统。

1、规划部门立即出台中水回用相关规划,统一考虑,协调一致。

2、市政府出台中水回用相关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系统主干管网的铺设,由建设部门在城市新建和改建街道过程中,同步建设。同时要将配置中水回用管道设施作为强制审批项目之一。要求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必须将中水回用和与其他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3、有可能的话由规划部门牵头,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四)加强空港供排水管理

1、限制开采地下水,加快其外部引水工程项目建设。

2、雨污分流。对新建道路雨污分流一次到位,对原有雨污合流管道要限期完成分流改造。

3、立即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

(五)近期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快城市供水规划

规划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编制速度,专项规划既要考虑目前建设现状,又要着眼长远。对近期城市供水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统一规划、统筹调配、分工建设、分质供水、节约用水。

2、水源建设

(1)盐湖区政府负责盐湖区城乡供水水源项目建设。该水源工程近期重点保障城区铁路以北区域的原水供给,鉴于去年夏季个别时段出现水源短缺问题,要求盐湖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力争于今年6月底前建成,并与北城水厂、董家营水厂和舜源水厂所属管网联网,保障盐湖区供排水总公司所属供水范围的原水供应,确保夏季高峰期用水。同时要解决好高铁新区供水和城市管网的配套建设。

(2)空港管委会负责空港新区的供水项目建设。该水源工程近期重点保障空港新区范围供水,按其原有思路继续操作。

(3)盐湖生态建设开发区的供水工程可由市水务改革和建设领导组直接负责实施。该项目重点保障南山开发区范围的供水,资金来源拟由城投公司融资解决。

(4)永济水源扩建工程项目由永济蒲州水源公司负责实施。具体有三种方案可供比选:

①扩建水源方案。原水源建设方案需投资3700万元,新增日供水4万吨。其资金由企业贷款或市场化融资办法解决。

②临时应急方案。先打3—4眼井,增加1.3万吨的供水规模,将蒲州水源的供水规模由不足5万吨恢复到原设计6万吨的供水规模。

③水源置换方案。即用尊村引黄水源置换永济蒲州水源。由于蒲州水源地给永济的2万吨水量主要是向工业供水,可考虑采用置换的办法,把永济工业用的2万吨水量全部调整给运城,作为运城的生活用水;再由市政府协调,用尊村引黄水源解决永济的工业用水。如果运作成功,蒲州水源近期无需扩建。

6

篇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2016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调研报告

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作为水利部门,则积极提供水利支持,并通过水利发展,挖掘自身优势,为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农田水利建设为第一抓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根本,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我县将积极向上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例如:灌溉渠道、排水工程、小型提灌工程、水陂等。通过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提供有力帮助。

二、以防洪减灾为保障,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为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我局将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工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加大河道行洪、泄洪能力,提高河流灌溉能力,确保中小河流汛能排、旱能灌;全面落实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加固大坝、新建灌溉涵管和溢洪道,保证下游农田不被冲毁。通过这一系列项目实施,保障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三、以水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水利经济及水利服务社会能力

依托县水资源优势,发展水利经济及水利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根据县“十三五”水利规划,我局将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建设第二水源(洋前坝水库),解决目前城区供水单一水源(礼亨水库)问题。同时,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完善供水应急措施。另外,大力发展小水电,利用XX县山区优势,通过蓄水发电,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相关热词搜索: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845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