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关于传销的报告

关于传销的报告

2016-09-12 09:45: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关于传销的报告(共6篇)当前我国传销形势调研报告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调研报告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呈日趋上升态势,即打着各式新型营销旗号,利用传销和变相传销手段犯罪。传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种犯罪活动的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严重...

篇一:关于传销的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调研报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呈日趋上升态势,即打着各式新型营销旗号,利用传销和变相传销手段犯罪。传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种犯罪活动的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活动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由于传销和变相传销犯罪活动具有较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从中央至各级地方政府及公安、工商等机关对此类犯罪非常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开展专项行动。但是打击传销却陷入“打而不绝反猖獗”、“屡禁不止、屡打不尽”的怪圈,形成“传销人员执迷不悟→政府打击遣散效果不明显→执法人员麻木热情不在→百姓求助无门遭拒绝→传销更加猖獗”的恶性循环。

本报告从实际出发综述传销犯罪的形势,浅析传销犯罪类型、走向,分析当前打击传销制度上的缺陷:在法律层面上,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法律程序上取证认定难;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打击格局不对称、协作机制不健全、执法队伍专业水平欠缺、行政执法缺乏积极主动性;其它相关政策中,宣传预防工作不深入、思想教育和改造措

施缺失。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打击和预防对策。从宏观上: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权责分明,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建立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宣传预防和思想矫正系统;从微观上: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依法严打、依法严惩→思想解救、教育改造→深入开展宣传预防→全民参与、营造反传销氛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传销犯罪 形势 打击传销 政策

我国传销犯罪的基本现状【关于传销的报告】

传销(Pyramid Sales)是老百姓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熟悉是因为传销曾几乎席卷整个中国,留下无数难以磨灭的伤痕,人们深受其害,甚至“谈销色变”。陌生是因为对其本质不了解,缺乏理性的认知与评判,所以才会有许多老百姓甚至不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上当受骗。

传销作为社会的一大顽疾和毒瘤,被称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和“流行性精神邪教”,政府一直没有放松打击。但是,传销至今屡打不尽、屡禁不止,反而有日趋猖獗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稳定。【关于传销的报告】

一、当前传销犯罪的形势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传销组织冠以“人际网络”、“直销”、“连锁经营”、“资本运作”、“特许加盟经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基金”、“PE”等名目繁多的幌子继续行骗。许多人身陷泥潭却无力自拔,导致了一幕幕尔虞我诈、众叛亲离的悲情上演。无数幸福的家庭因为传销而一夜间支离破碎、倾家荡产„„

传销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犯罪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从我国开展打击传销、制定《禁止传销条例》、刑法新增“组织、领导传销罪”以来,就对传销进行了界定,并且一直对传销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传销组织大多假借国家政策、编造国家领导人讲话,甚至诋毁政府形象,煽动狭隘的民族情绪,以此类手段增强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控制,并以各式各样的旗号和幌子行传销欺骗之实。从传商品,发展到传人头;从小额投资,发展到大宗投资;从线下发展到互联网;非法集资类拉人头的金融传销更是吞噬了无法估量的庞大资金。传销人员从之前的贫困阶层发展到“三高”人群(高收入、高学历、高层次),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二、当前传销犯罪的几种类型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

【关于传销的报告】

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具备交纳入门费获取资格、发展下线组成层级关系、通过拉人头计酬获利三个特点,以及人员结构链和资金链两个组成要件。【关于传销的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人际网络、直销、网络营销”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2450元、2800元、2900元、3000元、3200元、3260元、3900元一套产品,实际上大多数无产品,大多数参与人员投资金额也达到数万元。以三商法、四个发展、五级三阶制、无限代累积制、出局制为主要内容,并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打负面”。睡地铺吃大锅饭,生活条件比较差,集体上大课,受害人群主要以大学生、退伍军人、打工者为主,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22-25岁。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

2、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优化资本、资本孵化”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3800元一份,可以高起点运作,投资33500元、36800元、69800元等金额,大多数无产品,有些以西服等产品为道具。假借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开发、国家工程等名义,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宏观调控”。4-6人合租,不限制自由。很少上大课,主要以三高人群为主,高学历,高层次,高收入人群,中老年人偏多。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该类传

销已经非常泛滥。

3、以“网络销售”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主要以投资3800元、4700元、5700元一单为主。五级三阶制(五个级别三个晋升阶段),睡大通铺,吃大锅饭,条件非常恶劣,受害人群98%的都是大学生,很多网络销售传销组织要求只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参与。该类传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虚假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限制人生自由,暴力控制,伴随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广州、东莞、深圳都是重灾区,其他省份目前没有该类传销。主要打着“太阳神”等公司旗号招摇撞骗,一般几个月出一次门。该类传销人主要是网上招聘或者同学朋友异地邀约来发展,参与人员数十万。

4、以“电子商务、网赚、网络游戏、网络资本运作、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网上基金投资”等为旗号的互联网网络传销。网络传销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更强、更具欺骗性、隐蔽性强、传播跨地域性、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特征使得网络传销在蔓延过程中更加悄无声息地飞速传播。网络资本运作是异地资本运作传销的网络版,在互联网上已经非常泛滥,参与人员不低于200万人员,波及范围非常广。另外还有多次返利、循环退款的诱惑以及商家的利润来自于点击量、加盟费、广告费等欺骗性宣传。投资或者变相投资金额少到几十元,多则数百万元。比如:世界通,E玛国际,通亿商城,财富壹佰等等。

篇二:关于传销的报告
金融传销调查报告

金融传销调查报告

陈中放、祝凯鸣 俞浩鹏 黄宗劭 胡玄

一、概念及起因

金融传销是一种新型的传销模式,其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认知的传销。但是要深入了解金融传销的本质,却需要从传统传销的意义入手。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禁止传销条例》中传销初步被定义为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行为。而后在刑法07修正案第二百二十四条中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做出了精准的定义,即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销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出现了所谓的产品直销,广告加盟等。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金融传销的新型传销模式。金融传销,顾名思义,其借助的是金融的外表,吸引人员加入。这种传销模式的特点是组织者以其高收入、高起点、高投入为诱饵,以纯资本运作,虚拟经济等金融概念为幌子,打着政府政策支持的旗号,欺骗人们,尤其是中产阶层加入的新型传销模式,具有严重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作者注意到在广西“10.16”特大传销案件中,金融传销就已经跃入人们的视眼,以及网络上受害者所写的被骗经历,也让作者开始对这种披着金融外衣的传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一位朋友几个月前冒着危险,以研究的目的深入金融传销组织中,亲身感受了金融传销的整个过程。通过对他的采访收集到了第一手的资料,记录下了全部的过程,并且对金融传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力图让公众了解金融传销的真相。

二、金融传销发展史

这种金融传销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其历史溯源是荷兰郁金香事件和美国庞氏骗局,这是金融传销组织引以为豪的从外国引进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方式。根据金融传销组织内部课程的介绍,其组织是在98年-04年,在广西的玉林试点,

并取得了成功,处于一个试验期。04年-06年,逐渐发展到广西6个地区,并过度为转型期。从06年-现在,在广西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成功,其大多数地区处于发展期。

2.1、广西玉林试验期

在1998年到2004年期间,金融传销组织首先在广西玉林建立了传销试点。根据其组织内部课程描述,金融传销机制是从1998年开始的,他们在首个试验点——广西玉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规划将1998年到2004年划分为了试验期。在这期间,每个加入组织的人,只需要交3800元为一份即可入伙。入伙之后,按照其所宣扬的新增份额累计出局制中,当一名成员的下线组织人员总计人数达到了600人左右,这个成员就完成了工作期。在其内部课程上,金融传销组织大多以每个人可得到的回报率达到1000倍为噱头,向其成员宣扬每个人累计可以得到380万,只需要5到6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出局的条件。与此对应的是,在98——04的试验期中,金融传销组织对外宣扬其所从事的为国家支持的虚拟经济机制,对于推动广西地方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广西1999——2004年的经济数据(1999年广GDP:1953亿,2000年:2050亿,2001年:2231亿,2004年:2200亿),可以得知广西省经济增长缓慢。这说明这种金融传销并没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侧面揭示了金融传销的非法性,在本质上是利用组织成员的贪婪和无知来欺骗其加入。

金融传销发展史数据表

表 1-1 2.2、转型期

在2004年——2006年期间,金融传销进入到了转型期。在这个期间,加入

金融传销组织的门槛提高到了每人36800元,即11份,第一份3800元,其他10份每份3300元。相比较试验期,其实基本机制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数量由1份发展到了11份。但是由于其机制内关于总份数600份完成工作期的制度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在转型期其完成工作期要求人数相应地减少为55人。在这个时期金融传销制度已经慢慢地从试验期过渡到了转型期,虽然回报率较之前降低到了200倍,但是仍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于此相对应的,金融传销机制更吸引人的是出局的时间也缩短为3—4年。由于以上原因的结合,客观上也就使得金融传销组织的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其组织借助投资项目之名,如同瘟疫一般在短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广西的六个地区并迅速地聚集到了大量的资金。相比试验期而言,处在转型期的金融传销改变了以巨额回报率吸引人的策略,开始用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幌子欺骗投资者,用其宣扬的言论而言,这个项目变得更加严谨科学合理。因为人的理智的存在,如果金融传销组织与投资者过多地强调“少量投入,巨额产出”的不合理现象是无法长久有效的。所以其组织需要故意营造出一个发展的假象,来博得更多的人的信任。但是于此同时这里却又存在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陷阱,即门槛被提高其实意味着你需要交比之前更多的钱。于此相比,虽然投资者的份额相比之下增加了,但是最后无法掩盖其欺诈的本质。在这个机制中,即使组织成员拥有巨大的份额也无法脱离这个体制并拿到回报,其主要利益永远掌握在组织核心成员手中,体现出了其欺诈的本质。

2.3、发展期

在玉林和其他六个地区试验成功后,这种模式的金融传销迅速扩张到了广西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飞快的发展期。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入伙金额也不断增加,从初始的3800元增长到了69800元,即21份,出局最高可获得1040万元的奖励,即所谓的“1040工程”。虽然回报率与之前相比变低了,但是1040万元的回报更具吸引力。该组织向外界所宣传的运行目的是为了广西的发展,支援国家建设,包括公路、铁路、大型码头和现代机场等,为其披上了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模式的外衣。组织成员发展模式也改变以前主要吸收低层人员的方式,转而呈现“高收入、高学历、高情商”的特点,组织成员逐渐精英化。而组织的目标也更多的向全国各地的“成功人士”和“优秀人才”发展,其中不乏离退休的政企干部,这也增加了该组织的可信度。

高额投入与人员精英化的特点,以及支援地方建设的形象包装,使得这种新型的金融传销脱离了传统的传销组织,在该基础上发生了变异与进化,组织内部管理更加严密,发展更稳定。这种精英化的传销组织扩张速度非常快,自1998年-2004年玉林试验成功以来,据称已经覆盖了广西大部分地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隐蔽性的影响。虽然吸纳的人员都来自外地,大量的人员在广西进行“资本运作”可以提高广西省的整体消费水平。但是,其纯资金流动的运作方式并没有给广西省带来实质性的生产力提高,一旦组织奔溃,那么对广西省的经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这种新型的金融传销组织自1998年以来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发展机制,覆盖面不断扩张,对广西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金融传销的机制剖析

金融传销作为新型的资本运作模式,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以广西玉林为起点,迅速扩散到整个广西地区,不断吸引外来人员的加入,迅速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那么,金融传销的诱惑何在?下面作者将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试图深入剖析当前金融传销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其幕后的本质。

3.1、“资本运作”流程

这个自称通过民间“资本运作”的组织采用了传统的五级三阶制奖励机制和1:3发展下线的方式。在这基础上又添加了一种被称为“新增份额累计出局制”的内部管理机制。该组织的入伙方式为每人交纳69800元,第一份3800元,其余20份每份3300元(这是一种优惠模式,实际计算仍按3800元每份为依据)。其中可返还19000元用于在当地工作时期的消费报销。69800元分为21份,每一份的45%号称作为税金支援国家建设,剩余52%作为五级三阶制奖励分配,3%为高层补助分红。

该组织的奖励分配引用了传销组织最常用的五级三阶制,将传销成员分为五级:业务员E、组长D、主任C、经理B、高级业务员A,并按这五个级别对下线进行抽成,如表2-1所示。“三阶”即传销成员的晋升分为三阶:业务员、组长、主任为一阶,主任到经理为一阶,经理到高级业务员为一阶,最顶端的高级业务员俗称“老总”。

原始五级三阶制奖励分布表

表 2

这是普通的传销组织的奖励机制,表2-1所示的是以每人购买一份,每份3800元的原始累进奖励机制。而该“资本运作”组织当今采用了一种投入更大的入伙方式,即每人以69800元的价格购买21份,从而直接晋升“主任”职位,加快组织内部发展与资金膨胀。

同时在五级三阶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的制度——新增份额累计出局制,达到高级业务员(A点)后每月可获得10万-99万的回报,1.5-2.5年内获得1040万出局。新增份额累计出局制又称“四代老总出局制”,即发展的第四代下线都成为老总后,上线获得48600份以及1040万并出局。如图1-1所示。

新增份额累计出局制示意图

图 1-1

1

2 直接奖:上线直接发展一名下线时获得的奖励。 间接奖:上线的下线发展一名下线时,该上线获得的奖励,当上线与下线处于同一级别时,间 补助:当上线与其下线处于同一级别时,以该上线为源头的体系中有新的下线加入时,上线获接奖失效。 3

得的奖励。

篇三:关于传销的报告
2015打击传销工作汇报

打击传销工作汇报

根据市打传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联系我县实际,对打击传销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强人民群众防范传销的意识,有效地遏制了传销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今年以来,我县共捣毁涉嫌传销窝点1个,驱散涉嫌传销人员11人,全部遣返至省外,有效遏制了传销活动的蔓延。

一、领导重视,成立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我县制定了《2015年**县打击传销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傅克同志为组长的打击传销领导小组,明确了打击传销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对打击传销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部署,把打击传销工作进行分解,县综治办、县工商局、县公安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做好落实。县打传办负责牵头、协调工作。

各乡、镇综治、工商、公安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服从所在地打击传销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参与专项集中整治行动。

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加强了对辖区特别是人员聚集区、外来务工集中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监控,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做到联防联控联查,及时掌握传销活动动态,建立快速打击传销活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单位的作用,及时发现、彻底清除辖区的传销活动。

二、深入开展打击传销Ⅰ号、Ⅱ号行动,对传销活动进行集中排查摸底。

按照上级部署,在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剑Ⅰ号、Ⅱ号行动,集中排查摸底行动中国共产党出动执法人员100人次,执法车辆20台(次),对出租民房进行调查,与公安、政府等部门配合走访群众1220人,走访学校、企业、专业合作社46家,调查出租房38家。重点调查是否有假借"连锁销售"等名义和形式的传销活动;是否有无正当职业的外地人三五成群聚集开会、学习活动的情况;是否有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诱骗返乡农民工参与传销的违法行为。

通过**剑Ⅰ号、Ⅱ号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县打击传销工作及各个职能部门已经形成了各司其职、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合力打击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开展打击传销宣传。

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在各乡镇、村居社区人员聚集的地方设置了宣传栏15(台),展出了板报18幅,悬挂了标语、横幅60张(条),散发了宣传资料300多份,深刻揭露传销活动的欺骗性和违法犯罪本质,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做到了把传销活动的特征、违法性、危害性、国家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车站。

四、保持对传销活动的高压态势,对传销活动露头就打,绝不允许传销分子在我县范围内集结。

由于周边县市都在开展打击传销力度,为防止传销人员向我县转移,我县加大了巡查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对出租房屋集中的地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巡查监控。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共计出动巡查人员260人次,执法车辆50台(次)。

五、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

我县组织召开了有综治、工商、公安、社区等单位参加的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向相关单位通报了我县打击传销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彻底清除辖区的传销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在社区向辖区居民发放联系卡、张贴监管网络示意图、建立出租房屋管理台帐和流动人口管理台帐、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打击传销的坚定决心和法律、法规、政策。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传销人员的欺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受骗群众心理,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加强了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屋主的宣传教育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城关地区(有固定办公场所的)无传销社区创建已达到全覆盖,乡镇已创建小圩村为无传销村示范点。

六、打击传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打击传销经费没有达到最低3万元保障,经费不足是制约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按照上级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严打传销专项行动。

对传销活动做到"勤巡查、严监控、端窝点、抓头目、堵回流"和"造舆论、壮声威、公开示警"等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掌握传销活动动态,建立快速打击传销活动联运机制,对传销活动露头就打,把传销活动消灭在萌牙状态,巩固打击传销工作成果。

(二)开展统一执法行动

认真巡查,摸清涉嫌传销活动规模,时间,人员等情况,联合其他部门开展清剿传销窝点行动。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传销违法的特征及危害;通过案例直观地说明传销的具体表现和规律;保障各项举报投诉渠道的畅通,及时受理打击传销,使传销的苗头萌芽予以打击。

篇四:关于传销的报告
2016打击传销活动工作计划

篇五:关于传销的报告
2016拒绝传销承诺书

篇六:关于传销的报告
2015非法集资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


关于传销的报告相关热词搜索:打击传销自查报告 传销模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传销的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传销的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6298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