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2016-10-13 09:29: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共8篇)温室气体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前沿学 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专业名称: 环 境 工 程学生姓名:学 号: 指导老师:温室气体不一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摘要:本文通过IPCC的全球气候报告的内容...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温室气体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二氧化碳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前沿

学 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

专业名称: 环 境 工 程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温室气体不一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摘要:本文通过IPCC的全球气候报告的内容分析和对温室气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收集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得出:全球气候变暖并不能完全归因于温室气体排放,应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相互作用着眼,科学分析,广泛调研,实事求是来破解全球气候难题。

关键词:IPCC 温室气体 气溶胶 冰期

1. 前言

1.1 IPCC的全球气候评估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趋势的愈发明显,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 年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以全面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原因、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潜在影响, 以及人类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IPCC是一个政府间机构,它向UNEP和WMO所有成员国开放,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1]

IPCC 下设三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 致力于回答全球变暖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 第二工作组负责气候变化影响与对策研究;第三工作组主要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经济分析工作。IPCC 先后于1990 年、1996 年、2001 、2007和2013 年完成了5次评估报告。现将历次报告内容简述于下:[2]

IPCC在1990年发布了第一评估报告。报告中主要说明了,在过去一百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cm;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1750~1800年)的20mL·m-3上升到353 mL·m-3。

第二次评估报告( SAR, 1996) 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解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报告指出人类健康、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对气候变化的程度和速度是敏感的, 其不利影响有一些是不可逆的,而又有一些影响是有利的, 因此社会的各个不同部分会遇到不同的变化, 其适应

气候变化的需求也不一样。同时提出了使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的方法和可能措施。

2001年提出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

(1)近百年温度上升的范围是0.4℃~0.8℃, 比第二次评估报告中的值提高0.1℃, 卫星和探空资料也证实了这种变暖的一致性。

(2)综合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及其脆弱性。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未来的气候情景, 特别是降水的预测结果。

(3)提出了减缓措施和对策建议, 特别是限制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汇” 的对策; 减缓行动的内容、规模和时间依赖于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 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的可能水平等。 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在2007年发布[3]。基于观测事实, 通过综合分析, 得到了一些新的重要结论: ①太阳辐射变化对当代气候变暖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②观测到的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 ③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最新发布的第五次全球气候报告主要亮点有[4]:与AR4相比,AR5从多层面、多视角证实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在海洋变暧、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暖的新证据,进一步确认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暧的主要原因( 概率大于95%)采用CMIP5模式和RCP情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表明,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加剧变暧, AR5明确指出全球采取应对、候变化行动的紧迫性。

1.2 IPCC对全球气候归因问题的结论

从 1990 年IPCC 第1 次评估报告发布,到2013 年第5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归因研究均落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模拟研究方法都不可能真实反映地球的实际情况。因此,许多科学家对IPCC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质疑[5]。Shakun等[6]认为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加速了冰期向间冰期的转变。当然,一旦温度上升,气温与CO2 之间正反馈作用必然加强,也不能认为温度上升完全依赖于CO2 变化。这种观点,与过去的主流观点认为在更新世温度变化导致了CO2 变化是不同的。

综合来看,IPCC的历次调查结果无非归根到底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就是由于

温室气体造成的,然而这种论调是否这么坚如磐石呢?接下来将一一说明。

2. 温室气体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否如IPCC所指出的罪魁祸首-温室气体,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温室气体,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2.1什么是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主要包括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₂O)、氟利

昂、甲烷(CH4)等。这些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主要来源是: CO2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使用和水泥生产, 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如热带毁林)所导致的排放; CH4 主要来自畜牧业、水稻田、湿地等排放;N2O 主要产生于施肥等农业生产活动; CFCs 则主要来自冰箱、空调等制冷剂的使用。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₂)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₃),甲烷(CH4),氧化亚氮(N₂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由以上可知,IPCC着重强调的温室气体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但是应该对可以通过人类共同努力而去控制的气体排放应该积极地去做。比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破坏的有害气体。诚然这些温室气体对人类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但全球气温升高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法得知减少温室气体是否如IPCC所说能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2.2温室气体的作用机制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太阳来提供能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有20%的能量被反射,只有50%不到被地表吸收;这部分能量被地球上的生物吸收一部分,另一部分辐射到大气中。这时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过高会导致热量很难逸出大气层,而是反射到地面上,从而使得地球温度升高。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 而地面增

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氧化亚氮等吸收,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也向所有方向发送辐射,包括向地球表面的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15 ℃;如果大气层不存在, 则地表平均温度为-18 ℃, 这就是温室气体对地面温度的调节作用, 即“自然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吸收更多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升高,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

有以上分析可知,大气中增多吸收能量的物质会导致全球变暖,而水汽占温室气体比重最高,其对大气层的吸热能力影响最大。高凤玲等[7]认为地表及大气温度升高所造成的对流层水浓度的增加,会使得对流层各处的向上出射长波通量减少,并在层顶处达到最大;而且对流层顶水汽含量的变化,对于出射长波通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也就是说温度升高使得大气水汽比重增加,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进而使得温度上升,如此恶性循环。所以,过分强调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不科学的。全球温度上升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系统的去解决。就好比中医,人体出现的病症绝不是某一点出了问题,而是需要全身的调理,如此才能标本兼治。

3. 温室气体不一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

以上可知温室确实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存在诸多的位置因素使得无法确定造成这一结果的确定原因[8],也并未如IPCC所强调的那样,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更全面的分析温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3.1自然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影响

(1)太阳活动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一切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气候形成重要的因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太阳黑子现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科学上用太阳常数来表征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 是一个指标性物理量。太阳常数是指垂直

第二篇:《题目d86b996a561252d380eb6e87》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三篇:《温室气体循环失衡与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循环失衡与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学习了大气污染环境化学,对于一些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我就全球变暖的形成机理和它的解决途径进行学习探讨。

一、全球气候变暖理论。

本世纪以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人口猛增, 大量矿质燃料的燃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人为活动产生的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排放量不断增加, 打破了原来各种天然气体成分的源、汇自然平衡, 使大气中的气体浓度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如(CO2、CH4、N2O)的大气浓度分别比工业化以前增加了26%,148%,8%。处于自然平衡态的人类生存环境被打破。而在这一时期,全球温度在不断上升,继而又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由此,科学家们开始对这些气体大量增加和气候变暖进行研究,试图找出气候变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与这些气体大量排放的关系。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1896年4月, 瑞典科学家Svente Arrihenius在“ 伦敦、爱丁堡、都柏林哲学与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 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 的论文, 这是人类针对大气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进行量化的首次尝试, 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人为造成的全球温度变化的估计。而第一个在大气——地球系统中是使用“ 温室效应”一词的是Wood, 他于1909年第一次了这术语。

根据物理学原理, 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能量, 一般物体热辐射的波长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定。温度越高, 热辐射的强度越大, 短波所占的比重越大温度越低, 热辐射的强度越低, 长波所占的比例越大。太阳表面温度约为绝对温度6000K, 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见光部分地球表面的温度约为288K, 地表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位于红外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 被岩石土壤等吸收,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时, 地球表面物质向大气发射出红外辐射。由于大气层中存在水气、CO2等强烈吸收红外线的气体成分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作用, 造成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较多, 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少, 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 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这些气体被称温室气体。 最新研究,氢氟碳化物也能导致气候变暖。研究还发现污水灌溉稻田会加剧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同空调、汽车的使用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甚至不恰当的农业耕作也会导致温室效应。研究发现,与河水灌溉相比,污水灌溉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在不施氮处理和常规施氮处理下,污水灌溉较河水灌溉稻田的甲烷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7%和33% ,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8 %与170 %。甲烷和氧化亚氮增温潜势的计算结果表明,污水灌溉明显加剧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当一些地区无力支付污水处理的昂贵费用时,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被直接用作农业灌溉。目前即使在我国相对较为发达的南方,污水灌溉现象也较为普遍。因此,合理的稻田水、肥等养分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对于在粮食安全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实现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二、碳循环过程。

由以上理论可以看出,CO2是影响全球变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详细的论述。

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cc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

换库的作用。

(一)有机体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

(二)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

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三)大气与岩石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和地下水中成为碳酸,碳酸能把石灰岩变为可溶态的重碳酸盐,并被河流输送到海洋中。海水中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含量是饱和的,接纳新输入的碳酸盐,便有等量的碳酸盐沉积下来。通过不同的成岩过程,又形成为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在化学和物理作用(风化)下,这些岩石被破坏,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入大气中。火山爆发也可使一部分有机碳和碳酸盐中的碳再次加入碳的循环。碳质岩石的破坏,在短时期内对循环的影响虽不大,但对几百万年中碳量的平衡却是重要的。

(四)而碳循环失衡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在岩石圈的化石燃料被大量利用,使得大气CO2大量增加。从1949年到1969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以及其他工业活动,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估计每年增加 4.8%。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三、气候变暖的影响。

了解了碳循环失衡造成全球变暖,那么我们有必要知道,全球变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样才能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控制它。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影响很大。

(一)冰雪消融与海平面上升: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的永冻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松动融化,北极冰层在过去的50年中已变薄40%。“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冰川消减速度近年来呈加速趋势,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比现有面积减少28%,到2090年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50%。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1/3,可能将在2050年前消失殆尽;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消融速度更为惊人,191 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黏合剂”的功能,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冰雪消融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IPCC的评估报告表明,未来100年气候变暖,全球增加的温度是1.1到6.4度,会引起海平面上升18—59厘米,这意味着许多沿海地区和小岛将面临灭顶之灾。

(二)影响人类健康:由于暖冬的气温比常年偏高,这就使各种病茵、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很多有害动物,比如蚊子、跳蚤、老鼠等减少了被冻死的概率,此类传染病载体的数量大增,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据估计,全球变暖会使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增加,威胁40%~50%的世界人口。气候变暖还可使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如真菌胞子、花粉和大气颗粒物随温度和湿度增高而浓度增加,使人群中患过敏性疾病如枯草热、过敏性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气候变暖还可以通过对土壤、植物光合作用、虫害的影响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另外温室气体中以氟氯烃为主的气体对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性,导致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增加,有可能提高皮肤癌、白内障和雪盲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

织指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生率在2050年后可增加6% ~3.5% 。气候变化也会使大气污染更加恶化,从而影响人类健康,例如,气温增高会促进各种次级大气污染物(如臭氧和悬浮颗粒)的产生,由这些大气污染物引发的过敏症、心肺异常和死亡的发生率就相应增加。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导致的灾害出现了

频率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灾害比50年代多5倍。20世纪60年代,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0亿美元,而80年代和90年代,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90亿美元。近20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的趋势更加明显。非洲持续20年干旱,许多国家出现空前饥荒;1988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了194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粮食减产38% ;1992年冬天和1994年初美国经历极度严寒, 导致经济危机和交通瘫痪;1994年夏季北半球大范围持续高温酷热天气,对各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98年中美洲诸国和孟加拉、中国遭受世纪性的洪涝灾害;1998年10月下旬,米奇飓风肆虐加勒比海地区,1.2万人丧生;2004年12月底,印尼大海啸夺去了30多万人的生命;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冰灾,造成交通系统,电力系统瘫痪,之后接连发生旱灾,洪灾,给我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人口多,资源稀缺,气候条件复杂,因此气候变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带来的压力更大。近年来,干旱、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近40年来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温度和干湿情况的变化研究表明:若CO2倍增、温度上升1. 5 C.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地区面积扩大1.88×105 km2 ,湿润地区缩小1.57×105 km2若CO2倍增、温度上升4 Co.干里、半干旱及半湿润面积将扩大8.43×105 km2,湿润区将缩小9.59×105 km2.荒漠化面积扩大7.06×105 km2,平均每年扩大6 9411 km2 (慈龙骏,1994)。按照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格局,现代时期的干旱和寒冷使得我国东部土地荒漠化有所发展,西部地区荒漠化受到遏制 ,而全球变暧将使得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程度加强.东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减缓甚至逆转(李锋.1997)。但总的变化趋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将继续扩张.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五)加速一些景点的消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海平面升高多少就是衡量气候变化程度的最敏锐角度。如果大块冰层融化,如果部分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西岸融化,那么海平面的上升将是巨大的。但是对于临近海岸的城市来说,例如新奥尔良已经位于海平面以下,即使在近期,升高的水位也会给这里的游客和居民带来麻烦。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洛基山国家公园. 成群的甲虫正在啃食掉科罗拉多州的森林,将这些常绿植物变成成片的呈病态红色的坏死的树。甲虫灾害覆盖了美国西部的所有山脉,位于丹佛西北部的洛基山国家公园内尤为突出。你在十年之内去那里游览,还有机会看到那些茂密、繁盛的大树。有些变红的树林看起来也算美丽,但是应该注意到,这种颜色并非松树的自然色。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冰川.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比落基山脉坐落的海拔低,这里的冰川I和滑雪胜地更容易融化。一位澳大利亚的气候学家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透露,阿尔卑斯山著名的冰山将在2030年~2050年问消失。一份2006年的报告也指出,冰川将在这个世纪末融化。

(六)对农业、林业和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表现为: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季节会延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水稻、豆类等植物的生产能力。不利的一面表现为:暖冬将有助于许多植物病虫害的迅猛爆发(如霉粉病、锈斑病等),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温升高微生物活性也提高,土壤肥力下降更快。在气温升高的条件下,支配树种分布的气候带将向两极和高地移动。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C林区将向北延伸100公里,随着气温的变化,全球森林的面积减少6%,草原将增加25%,降水也将发生变化。若气温升高,如果降水没有相应的增加,则空气湿度有可能下降,最敏感的地区将是那些按温度和水分而言已接近树种生物界限的地区,如半干旱地区等气候将变得更干旱,给林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升高林木和牧草的品种将发生变化,特别是牧草,随着气候变暖,很多杂草有可能加速扩展到高纬地区。

三、气候变暖的应对策略。

理清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转化机理,并知道了它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是学习环境化学的主要任务。

首先,在观念上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应变策略时,应有全面综合的观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以经济和科技发展为主导”改变为“以环境保护为基本来发展经济和应用科技”的战略。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本质上说,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已超出了纯粹科学的范畴,而更多地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是自然生态过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结果。

其次,在具体对策上,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控制能源消费规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效途径。众所周知,人类目前所使用的能源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煤,化石能源燃烧后不仅产生大量CO2,而且还会污染环境,产生一些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若利用非化石能源,可大大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力发电具有不使用燃料,可再生,不产生污染突出优点,大力发展水电应成为优选战略(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可采储量为3.7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仅开发利用了十分之一)。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核电可能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核电不排放一般大气污染物、甚至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也低于燃煤电厂。在有机物来源丰富的农村,应大力推广生物能源——沼气的使用,沼气具有较高的热值,燃烧时不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沼气,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之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能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我国而言,节能潜力巨大,按产品计算,我国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高出30%一90%,按产值计算,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一4倍。又如全国现有的工业锅炉约40万台,年耗煤3亿多吨,其热效率只有60%左右,如果热效率提高10%一20%,每年就可少耗煤几千万吨,据初步测算,如果将能源的有效率提高到工业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全国每年可少耗3亿多吨标准煤。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条新途径,特别是太阳能其取之不竭,又无污染,开发潜力巨大。

二是加强森林植被保护,扩大绿地面积,增加绿色植物的“净化”功能。绿化植物能吸收CO2放出O2(即光合作用),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可以起到固碳作用,从而降低大气中CO2含量,抵御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林业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而且森林资源破坏相当严重,毁林开荒、滥伐严重,再加上资源面临困境,因此,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绿色家园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逐步减少、尽快停止使用和生产CFCS,大力开展替代物质和替换技术的研究。再次,遏止全球变化的加剧,各国应加强宣传、普及教育使国民了解人类已出现了生存危机,同时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方法,缓解现状问题,控制未来新的温

室效应的再形成。

最后,实施长期的节能减排战略。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减少人为碳排放的“低碳” 理念, “碳足迹” 、“低碳经济” 、 “低碳技术” 、 “低碳发展” 、 “低碳生活方式” 、 “低碳社会” 、 “低碳城市”、 “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由此演进出来,各种推动实现低碳社会的节能减排措施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之中。

四、综合总结。

应对气候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人或国家所能解决的,必须全球全人类团结起来,达成共识,共同应对。这同样需要各国人民在应对气候灾变的同时要改变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环境的承受力,不要一味只求发展,而忽略了环境气候问题。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低碳的道路。但是另我痛心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未能通过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各国仍然在持观望的态度。气候变暖尚未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之路还很漫长。我深感忧虑的同时也看到我国再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勇于承担责任。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的这一举动必将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应对气候问题上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作为环境科学的学生,更应该懂得这个历史的使命感,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知识,为我们以后共同家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智慧的人类必将达成共识:全力应对气候问题,共创美好家园,不为什么,就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参考文献

1.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四期

2.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3期2OO9年6月

3.地球在呻吟——聚焦全球气候变暖,文:小小,2008年4月

4.“暖劫难”逼近地球:当气候变暖已成为现实,中国减灾.2007年第7期

5.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李永红 程义斌 金银龙 刘迎春

6.百度百科

7.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常 影,宁大同

8.方 熠等:绿色科技期刊:优势、责任和理念 2009年第1期工作研究

9.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之初探 张乐勤 2002年11月

10.标准“ 把关" 气候变暖--写在2 0 0 9 年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

11.打造适应“低碳’’需要的绿色会展 文:何卫东 2009 November

12.创建低碳社会提升国家竞争力--英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与启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仇保兴

13. 应对全球气候灾变急需改变发展观 中国减灾 2007年第3期

14.全球气候变暖及相关命题真伪考 刘书越 第42卷第3期 2009年6月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Science》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述评 郑新奇,姚 慧,王筱明 生态环境第14卷第3期(2005年5月)

第四篇:《题目2e41a5d5b9f3f90f76c61b44》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五篇:《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何联系?……你认为通过哪些林业措施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4)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何联系?人类的哪些活动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你认为通过哪些林业措施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答: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人类被广泛用作冰箱、冷冻机、空调等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氟氯碳),聚氨酯泡沫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中的发泡剂,气雾剂制品中的推进剂,电子线路板、精密金属零部件等的清洗剂,烟丝的膨胀剂等。另一主要罪魁祸首哈龙则主要用作灭火系统或手提灭火器中的灭火剂。和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许多化学物质,尤其是空调制冷、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致雾剂以及消防器材中氟里昂广泛使用,对大气臭氧层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

如果要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课题从林业方面可采取措施就是加大人工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储量,可作为缓解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一个途径。其次在增加森林碳汇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第六篇:《温室气体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课堂编号 40 10展示设计一班 牧羊的men

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我们都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家在预言着这些改变,人类已开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着求生存。但这一切只不过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序幕,我们正在经历危险的气候变化,升温的车轮越转越快。要阻止这场灾难,我们必须马上行动。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温室气体含量不断的升高使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同样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严重的变化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其中主要被排放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等。虽然在2009年,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曾聚首哥本哈根,共同商议解决全球升温的方法,并协议签订协议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但迫于国家的发展和重工业的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法。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高,使地球已经受到温室效应的诸多影响,其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全球气温继续变暖

温室气体的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对我们全球的影响将是人类无法想象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将直接导致地球气温上升。在1981~199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有关研究数据表示,倘若地球表面没有温室气体的存在,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比现在实际测到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低33摄氏度。根据这一个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最直接的就是会给地球带来升温这一结果。

南北极冰川融化

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使到全球气候变化各异,其中南北极正遭受着温室效应对其的严重影响。大家都清楚,南北极布满着冰川与冰山,倘若温度升高使南北极的冰川和冰山全部融化,海面会上升六十公尺,到那時整個荷兰会被淹沒;孟加拉国亦会因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像马尔代夫这些海岛国家就更加不能逃过被海水淹没这一厄运。溫室效应使得地球变暖,不断融化的冰山迫使两极生物面临生存的危机。原本两极的雪与冰山可以将80%至90%的太阳光反射回大氣中,当白色的雪与冰山因融化而減少时,所能反射的太阳光也減少,這表示地表與海洋吸收的热越來越多,雪与冰山融化的情況也就更嚴重了。就以北极作为例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再不受到控制的話,科学家们估计在本世紀末時,北极冰山会減少50%至60%,到時夏天也將因为溫度太高,冰山會全数融化。即使北极蘊含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器资源,使人类能在极地地区更便利的开采能源,而在北极的交通往來也会变得更加方便,但一旦冰川全部融化,一些依赖浮冰区覓食的北极熊、海豹、海鸟等等的野生动物,将会因为冰川的融化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大西洋飓风倍增

由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会导致更多,更强烈的热带风暴和飓风。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使风向和形态发生了改变。从1905年至1930年,平均每年观察到6次大西洋风暴,其中4次飓风,2次热带风暴。从1931年至1940年,每年的风暴数上升至10次,其中5次是飓风。而从1995年至2005年,平均每年有15次风暴,其中8次是飓风,7次是热带风暴。2006年是普遍认为比较温和的年份,但也有10次风暴发生。而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风暴数量上升前都会有海洋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在过去的100年间,北大西洋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了1.3华氏度。有科学家已计算出,2/3的温度上升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效应所致。在1930年之前,温度上升了0.7华氏度;而在1995年之前,海水温度又上升了0.6华氏度。海洋表面的温度上升会导致大气风力场和循环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风暴发生的频率。由此可见,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温度变升高是导致大西洋飓风增加的主要原因。

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对海洋上的影响,首推海平面变化。因为气候变暖了以后,两极冰盖融化,陆地上的冰川融化,大量的水进入海洋;第二个原因,进了这么多水以后,海水的盐度和密度都会降低,在持续温暖的条件下,海水的膨胀率会增长,海水膨胀了,那相对沿岸的固体来讲(水位)就上升了。据我国国家海洋局公报显示: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6毫米,比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高出40%。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更是高于常年。其中,海南升幅最大,达113毫米;排在第二的广东上升93毫米。其它地区升幅介于43-80毫米之间。而且,上升的趋势仍在持续。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9年升高80~130毫米。因此,海平面的上升和温室气体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温室效应也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全球旱情加剧

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地表水分加速向空中蒸发,即使降雨量有所增加,多数地区也会形成干旱。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地球上严重干旱地区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而全球变暖是旱区扩大的罪魁祸首。20世纪70年代,全球严重干旱地区占陆地面积的10%至15%,而到2002年已达到约30%,这一增长的一半可归因于气温升高而不是降水量下降,实际上同期全球平均降水量还略有增长。由气温升高导致的干旱多数发生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加拿大、非洲西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等。 对于全球旱情加剧,温室气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这无疑的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要任何去考虑和全球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第七篇:《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节选)阅读答案》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节选)阅读答案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候,大量 本文来自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B.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C.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D.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B.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C.克罗宁博格采取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

参考答案:

1.C【解析】项,这只是克罗宁博格的观点,并不是原文的看法。

2. D【解析】“从地质史上火山爆发和气候的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不对,而是以“大自然变化的时间尺度”为中心展开论述。

3. A【解析】“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不对,原文只是说“他在看待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事件尺度”。

第八篇:《低碳与动物环保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

动物保护与环保法

环保法:

1.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下列何选项中的哪个单位可决定其限期治理?

A.

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

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C.

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D.

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见《环境保护法》第29条,限期治理是由有关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来决定,而并非是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的。这即意味着,不是所有符合限期治理条件的污染源都要限期治理,故是否限期治理以及什么时候限期治理,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市、县或者市、县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2.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民事法律责任及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的叙述,错误的是哪项?

A.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B.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

C.

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D.

未经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答案:D

解析:见《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第2款。根据上述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政环境

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我国环保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一项具有独创性的环境法律制,其适用范围包括下列哪些?

A.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B.

技术改造项目

C.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

D.

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答案:ABD

解析:见《环境保护法》第26条。根据上述规定:"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保法律制度。其范围包括;(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2)技术改造项目;(3)凡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4)即使是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也应在其范围内。"三同时"制度以严格的程序作保证,对不同的建设阶段都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是一项具有独创性的环境法律制度,有利于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有效地贯彻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4.

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哪些?

A.

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的罚款决定,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B.

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C.

责仅停止、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

D.

责令中央直辖的企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答案:ABD

解析:见《环境保护法》第39条。该条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

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5.

新工厂开工建设过程中,依《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应注意下列哪些问题?

A.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B.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C.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产使用

D.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检验维修

答案:ABC

解析;见《环境保护法》第26条第1款。该条款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6.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答案:D

7.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答案:A

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

)。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答案:A

9.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

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

境标准是(

)。

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A

10.多选:在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其主要的特征有(

)。

A.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B.环境立法的数量迅速增多C.环境法调整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D.制定了大量环境法典E。强调了风险预防原则

答案:B、C

11.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包括(

)。

A.直接对污染物排放量作出限制性规定B.对开发、利用资源及其排污行为实行全程管制C.实行排污收费制度D.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E。采用税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环境标志等经济刺激措施

答案:ABCDE

12.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

A.限期淘汰

B.强制拆除

C.限期治理

D.强制关闭

1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A

)

A.禁止猎捕、杀害

B.经主管部门许可可以猎捕、杀害

C.大量驯养繁殖成功后可以猎捕、杀害

D.自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猎捕、杀害

14.以下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是(B)

A、家养的猫

B、自然保护区里的水鸟

C、太阳

D、农田里的水稻

解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即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但作为法律关系客体还必须是人类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A、D属于民法上的财产。C是人类无法控制和影响的。

15.我国草原法规定的草原所有权属于(C

)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D、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

16.某单位擅自拆除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后被环保部门检查发现。该单位应受到的处罚是:C

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重新安装

C.责令重新安装并处罚款

D.处以罚款

动物知识

1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A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2哪个国家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D)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C)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

级,属轻度污染。

A

50以下

B

50~100

C

101~200

D201~300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水水质分为(A

)。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5自然保护区

部分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C)

A、核心区

B、缓冲区

C、试验区

D、任何区域

6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B)

A、Ⅰ

B、Ⅱ

C、Ⅲ

D、Ⅳ

7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

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地500米以外。(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

(

A

)

不属于清洁能源。

A、煤炭

B、沼气

C、太阳能

D、风力

9我国的爱鸟周是每年

(

B

)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A、三

B、四

C、五

D、六

10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很多意义,不属于其意义的是(C)等。

A.环境效应

B.文化价值

C.观赏价值

11有一种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像”的珍奇动物,其野生种群18世纪在我国灭绝。1985年我国分批引进80多只,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的研究,这种动物是(C)。

A羚羊

B野鹿

C麋鹿

D马鹿

12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C).

A.大象

B。老虎

C。藏羚羊

D。金丝猴

13一只燕子仅一个夏季就能捕捉(C)只苍蝇、蚊子,对控制疾病有重要作用。

A、80万

B、100万

C、120万

D、140万

1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C)

A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

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

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15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很多意义,不属于其意义的是(C)等。

A.环境效应

B.文化价值

C.观赏价值

16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B)。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骆驼

17广义的自然保护区还包括(A)。

A.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B.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C.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18在我国已灭绝的10种野生动物中,新疆占了3种,它们是野马、高鼻羚羊和(

A

).

A.新疆虎

B.新疆北鲵

C.斑林狸

18.哪两种动物被称为“海洋变色龙”?

A.海马和乌贼

B.乌贼和章鱼√

C.章鱼和海蜇

19.企鹅会飞吗?

A.会

B.不会√

20.“美人鱼”的学名叫什么?

A.儒艮

B.鲤艮√

21.有哪些鸟类能模仿人语?

(可选多个答案)

A.八哥√

B.乌鸦

C.鹩哥√

D.鹦鹉

22.刺猬以什么为食?

(可选多个答案)

材料二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A.鼠类

B.蚂蚁

√C.煌虫√

D.蝼蛄

23.澳大利亚的国宝是什么动物?

A.袋鼠

√B.鹰

C.熊猫

D.树袋熊

24.大袋鼠吃什么?

(可选多个答案)

A.树叶

√B.稻谷

C.树藤

√D.青草

25.

屎壳郎学名是什么?

A.蟑螂

B.蜣螂

26.蜗牛是软体动物吗?

A.是

B.不是

27.科摩多龙是蜥蜴还是龙?

A.蜥蜴

√B.龙

28.“眼镜王蛇”是“眼镜蛇之王”吗?

A.是,√都是同一种蛇

B.否,它们是两种蛇

二、

低碳生活

材料一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1.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

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_____的排放量。

2.

低碳生活,就是要节___、节水、节油、

节气。

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3.2009年_______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

4.

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_______

材料三

●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及时关电脑

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

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多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7.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____

8.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___式干衣机

9.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___闹钟;

材料五

1、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付账单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5.

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____、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6.()不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A.定期换机油

B.定期换轮胎

C.多乘公交车

D.及时关电脑

材料四

●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和平板显示器;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

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

2、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

3、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照明够了就行,而且房间亮度低点更浪漫更有情趣。

4、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

5、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

6、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

7、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

8、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

9、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做绿豆汤不用高压锅,晚上把绿豆泡在热水瓶的开水里,早上就可以美美的喝了。

10、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

11、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

12、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

13、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

14、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

15、抽水

马桶贮水桶中放一个装满水的大号可乐瓶,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减少贮水量。最好能设计两个开关,一个用来冲大便,另一个冲小便。

16、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

10.

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____(答案合理即可),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

11.

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___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

12.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____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____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材料六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13.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是哪个国家推行的?

A.美国

B.法国

C.加拿大

D.英国

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

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

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

型?

A.2004

B.2008

C.2007

D.2009

材料八

2008年1月28日,

WWF正式启动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

根据WWF和保定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在“新能源产业带动城市低碳

发展”的原则下,双方的合作将重点集中在:和经验的引入;保定市成功经验的国内外推广;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

WWF将通过项目促进保定可再生能源及能效产品的出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国内外宣传和推广,并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保定市政府则将为项目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人力物力,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5.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C

)。

A.15万吨

B.21万吨

C.18万吨

D.13万

16.“碳汇”指____,森林碳汇指____。

材料九

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

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7..“碳汇”一词最早来源于哪个相关的政府文件?

A.

《波恩政治协议》

B.《马拉喀什协定》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

D《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资料十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由此形成了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汇”)。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地管理来提高固炭潜力,所取得的成效抵消相关国家的炭减排份额。

18.碳循环主要是指____在大气、海洋及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以及_____在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循环。

资料十一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主要是二氧化碳)在大气、海洋及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碳及其化合物在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循环。

19.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十二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

20.碳交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十三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21.“碳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谁提出?

A.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B.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

C.中国主席胡锦涛

D.

英国首相卡梅伦

资料十四

“碳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7月4日,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22.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_____和_____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

资料十五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

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

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23.中国哪个城市被首选为低碳城市适用样本?

A.北京

B.杭州

C.天津

D.吉林

成为首选适用样本。

24.“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09年哪月召开,持续了多少天?

A.十月,十天

B.九月,十天

C.十一月,十一天

D.十二月,十二天

资料十七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

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25.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有多少个公约国?

A.200

B.180

C.185

D.189

资料十八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

26.下列哪类参加国不属于公约中?

A.

工业化国家

B.

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商业化国家

资料十九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27.1.一节1号电池可以十一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那么请问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C

A

1立方米水

B

1000立方米水

C

6万立方米水

28.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C

A

回收塑料袋

B

回收剩饭

C

回收废纸

D

回收生物垃圾

29.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发展,全球已逐渐形成一种(B

)的生活风尚。

A

追求时尚

破坏环境

B

保护环境

崇尚自然

C

保护环境

盲目消费

30.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

A)

A

环境影响

B

环境改变

C

环境改造

31.当前人类面临六方面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是(B)

A

生态环境问题

B

生态环境恶化于新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C

新资源开发问题

32.(

C)是我市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因子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氮

C

可吸入颗粒物

33.国家环保城市创建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等于(

C)%

A

75

B

80

C

85

34.你清楚下列那一项不属于低碳饮食吗?(

A

A.尽量喝袋装茶

B.多自制饮料食品

C.多吃蔬果少吃肉

D.尽量喝散装茶

35.在节能减排上,我们倡导(

B

)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和(

)饮酒。

A.增加,减少

B.减少,适量

C.减少,杜绝

D.减少,增加

36.节能方式洗衣措施有:能采取每月手洗衣服;少用洗衣粉,还有使用(

D

)洗衣机。

A.滚筒

B.全自动

C.半自动

D.节能

37.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

D

)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

A.睡眠模式

B.开机模式

C.屏幕保护

D.关闭显示器

38.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如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都在用电后拔下插头,每年可节电约20.3亿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是(

B

).

A.100万吨

B.50万吨

C.197万吨

D.189万吨

39.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C

)。

A.15万吨

B.21万吨

C.18万吨

D.13万

40.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

C

)%为宜,放得过多和过少都费电。

A.100

B.60

C.50

D.80

41.妙用空调可节能。空调制冷时,室温调高(

B

)℃,制热时,室温调低(

)℃,均可省电10%以上。

A.1,2

B.2,1

C.1,1

D.2,2.

42.

如果一个人从杭州到北京旅游,造成污染最小效能方式是乘坐(D)。

A.飞机

B.汽车

C.轮船

D.高速列车

资料二十

高速列车载运量大,时间也快,人均排放很低。不选择飞机是因为飞机油耗高,其碳排放量是非常大的。

43.2007年12月7日,(B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

A.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B.《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启动各成员国温室气体减排份额分担的谈判会议。

C.世界气象组织(WMO)第十五次世界气象大会全球气温变化会议

D.全球气候变化大会

44.下面那个不属于低碳倡导的活动

(C)

A.每人少用0.5千克洗衣粉

B.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

C.洗衣服都用洗衣机

D.少喝一斤白酒

45.国务院办公室日前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从(D)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假使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中国每天将减少11亿Kg的碳排放量。

49.上海世博会是第几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A)

A.一

B.三

C.四

D.五

50.“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_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

A.2008年3月1日

B.2008年4月1日

C.2008年5月1日

D.2008年6月1日

46.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C)亿度

A.70

B.60

C.50

D.40

47..即使还在用普通冰箱,只要你坚持,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多度电。以下哪个不是节能用冰箱法呢?

(A)

A.一周定时断电一次

B.及时除霜

C.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D.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

48.中国每年消费大约800亿双一次性筷子,那这所带来的碳的排放量大约是多少呢?(C)

A.1000万千克

B.2000万千克

C.4000万千克

D.8000万千克

资料二十一

目前,占地球面积2%的城市制造了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汽车尾气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北京汽车尾气占大气污染的1/3;中国每年消费800亿双一次性筷子,这个数字带来的碳排放为3680万Kg,,相当于8600人的一年碳足迹(世界人均碳足迹为4300Kg);

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经济。

资料二十二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的危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温室气体怎么使气候变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6841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