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2016-12-01 13:04: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共9篇)软件项目需求调研报告-模板[XXXX]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名称][XXXX]公司[客户名称][XXXX]软件项目[项目或产品名称]需求调研报告文件信息修改历史目录文件信息 ...

软件项目需求调研报告-模板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一篇

[XXXX]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名称]

[XXXX]公司[客户名称]

[XXXX]软件项目[项目或产品名称]

需求调研报告

文件信息

修改历史

目录

文件信息 ................................................................... 1 修改历史 ................................................................... 2 目录 ................................................................... 3 一、 引言 ............................................................... 4

1.1、 编写目的 ................................................................................................................... 4 1.2、 文档范围 ................................................................................................................... 4 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 4 1.4、 参考资料 ................................................................................................................... 4 二、 项目描述 ........................................................... 4

2.1、 项目背景 ................................................................................................................... 4 2.2、 项目名称 ................................................................................................................... 5 2.3、 项目概述 ................................................................................................................... 5 2.4、 项目关联性 ............................................................................................................... 5 2.5、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 5 2.6、 假定和约束 ............................................................................................................... 6 2.7、 名词/术语解释 ......................................................................................................... 6 三、 用户环境描述 ....................................................... 6

3.1、 用户单位组织结构 ................................................................................................... 6 3.2、 用户部门设置与职责 ............................................................................................... 6 3.3、 用户业务关系描述 ................................................................................................... 7 3.4、 系统面向的用户群 ................................................................................................... 7 3.5、 关键计算机资源 ....................................................................................................... 7 3.6、 用户环境中的其他应用系统分布 ........................................................................... 7 四、 功能性需求描述 ..................................................... 7

4.1、 用户各部门当前的工作模式 ................................................................................... 7 4.2、 构建该系统的目标 ................................................................................................... 8 4.3、 功能结构图 ............................................................................................................... 9 4.4、 功能点需求 ............................................................................................................... 9 4.5、 接口需求 ................................................................................................................. 10 五、 非功能性需求描述 .................................................. 11

5.1、 系统环境需求 ......................................................................................................... 11 5.2、 易用性和用户体验需求 ......................................................................................... 11 5.3、 软硬件技术需求 ..................................................................................................... 11 5.4、 安全性需求 ............................................................................................................. 11 5.5、 可维护性需求 ......................................................................................................... 11 5.6、 对培训的需求 ......................................................................................................... 12 六、 其他 .............................................................. 12

6.1、 软件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 ................................................................................. 12 6.2、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 12 6.3、 附件 ......................................................................................................................... 13

一、 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提示:阐明编写该文档的目的;本节内容是读者接触到本文的第一段正式文字,建议通过简短文字描述简明扼要的告诉他们编写本文档的目标。 例如:

1、 本文档是 [项目名称] [系统属性] 客户需求调研报告,供需求分析人员进行项目需

求分析时使用;

2、 本文档可以作为项目验收标准之一; 3、 本文档可以作为软件维护的参考资料;

1.2、 文档范围

编写提示:对本文当所涉及到所有内容的高度概括,简要说明即可。 例如:

1、 本文档包括 [项目描述]、[用户环境描述]…等几个章节,并:

a) 在 [项目描述] 章节中描述了…信息; b) 在 [用户环境描述] 章节中描述了…信息;

c) …

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编写提示:描述本文档可能涉及到的各类读者对象以及不同的读者应该注意的侧重点;

1.4、 参考资料

编写提示: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客户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格式如下:

二、 项目描述

2.1、 项目背景

编写建议:描述该项目的建设背景;

例如:

1、 项目立项时的环境描述; 2、 项目立项的政策性支持; 3、 项目需求提出的初衷目的等。

2.2、 项目名称

编写建议:描述该项目的名称,格式为:[客户名称]-[软件名称]。 例如: 江西省电力集团信息通讯分公司-调运检一体化智能联动管理平台

2.3、 项目概述

编写建议:描述该项目的概要情况。应包括如下信息:

1、 项目的委托单位;

2、 项目主要功能或解决问题描述; 可以用列举方式进行描述,例如:

1、 项目委托单位:[单位名称];【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2、 比较委托单位原有系统与完整系统结构进行对比等,或进行详细的系统结构概述; 3、 针对项目的特色功能进行基本描述; 4、 …

2.4、 项目关联性

编写建议:描述该项目与其他相关事物的关联性。应包括如下信息:

1、 与其他现有软件系统的关联性;

2、 对现有客户环境(IT环境、管理措施等)造成的影响; 3、 对以后可能建设的其他系统造成的长期影响; 4、 其他认为应该包括的信息…

2.5、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编写建议:描述该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分析、设计以及开发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性限制; 例如:

1、 软件实现技术上的要求; 2、 与其他关联系统的对接要求; 3、 预留接口或扩展性的要求; 4、 其他认为应该包括的信息…

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篇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水利厅档案管理系统

需求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Copyright © BroadenGate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Catalog

目 录

1

需求调研流程......................................................................................................... 4 1.1 调研整体流程........................................................................................... 4 1.2 组成部分关系........................................................................................... 6 1.3 分析过程................................................................................................... 7 需求调研和分析的方法、策略和步骤................................................................. 7 2.1 如何调研................................................................................................... 8 2.2 如何分析................................................................................................... 8 2.3 调研方法................................................................................................... 9 2.4 基本策略................................................................................................... 9 2.5 结构化方法分析步骤............................................................................. 10 2.6 UML方法分析步骤 ............................................................................... 10 需求调研相关要求............................................................................................... 11 3.1 文档规范................................................................................................. 11 3.2 需求管理................................................................................................. 12 3.3 调研成果................................................................................................. 13

2

3

1 需求调研流程

1.1 调研整体流程

计算机技术人员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三篇

计算机技术人员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 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 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人力资源。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 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 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 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 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 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 人才。

项目需求调研报告通用模版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四篇

XXXXX项目

需 求 调 严 报 告

深圳市博安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XX月

文档控制

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文档去向记录

目 录

1 2 3

调研概述 ................................................................. 3 调研目的 ................................................................. 4 用户概况 ................................................................. 4

用户简介 ............................................................. 4 用户组织架构 ......................................................... 4 用户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 4

3.1 3.2 3.3 4

用户信息化现状 ........................................................... 4

网络建设 ............................................................. 4 数据库运用 ........................................................... 4 网络安全/制度建设 .................................................... 4 当前操作系统 ......................................................... 5

4.1 4.2 4.3 4.4 5

用户需求 ................................................................. 5

功能需求 ............................................................. 5 希望实现的业务流程图 ................................................. 5 业务流程控制点说明 ................................................... 5 对系统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 ............................................. 5 与其他系统接口需求 ................................................... 6

5.1 5.2 5.3 5.4 5.5 6

附件 ..................................................................... 6

3 用户概况

3.1 用户简介

3.2 用户组织架构

3.3 用户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4 用户信息化现状

4.1 网络建设

4.2 数据库运用

4.3 网络安全/制度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五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探索,我院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并就此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面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通过工艺装备才能物化成现实生产力。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

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机械工业的多家重点项目机床用户、大型企业采购团将选购大量国内外先进机床工具设备,以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技术实现这一转变一是要高技术化,二是要技术升级。但是,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的制造大国,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其低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目前安徽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是提高机械制造行业技术的迫切需求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使我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紧密地交融汇合为一体,形成先进制造技术,对机电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社会需求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

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械手、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CAD/CAM系统等,这些机电产品无一不是机械、电脑、电力电子等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317亿美元,增长17.2%,保持全球第二位,与德国差距进一步缩小;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占全球出口的份额提高到12.5%,占全球出口增量的25.4%。我国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

3、东营经济振兴,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六大高端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黄蓝”两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4、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我院组织老师下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东营市、广饶县和本地区的一些大中型机电与装备企业,如国山东铝业有限公司、汇丰集团、双王集团、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微电子、机电产品、机电设备、钢铁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开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急需既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使用、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的机电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人员、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改造人员、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的检验、销售、技术服务与管理人员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情况预测见表1。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情况预测

从上述分析与市场预测来看,形势是喜人的。学院地处东营市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开发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灵活的办学机制,应为本地区和全市工业经济振兴、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培养更多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

2016儿童慈善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六篇

中国儿童慈善事业深深植根于传统社会爱幼护幼的精神土壤中,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方向和动力。2016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媒体到个人,都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对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呈现出来,为慈善组织运作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性,对服务提供方——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有超过2.2亿0-14岁的儿童,占全国人口16.6%。不管是政府还是公益慈善组织,要想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都需要准确确定儿童需求。从需求层次来看,有贫困儿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困境儿童的特殊权益保护、以及所有儿童都具有的发展需求;从需求领域来看,有营养、医疗卫生、大病、心理发展、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从弱势儿童群体类别来看,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等,他们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需求也在变化着。如何能够实现对各类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项目,成为众多慈善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共同调研编写的这份《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6)》,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初步成果。报告提出一个分析框架,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出一个儿童各类需求以及针对这些需求设计项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坐标轴谱系。

这仅仅是给各位公益界的同仁提出了一个路径,一种方法,抛砖引玉,为业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准确定位现阶段儿童需求,只是专业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将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增进与业内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思考探索,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与大家携手同行!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民政部副部长 窦玉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以慈善组织为载体的现代慈善事业得到了蓬勃有力的发展。如今,她已走过了31年。31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一瞬。毋庸置疑,慈善事业是年轻的。年轻则蕴含着生机,有着发展的远大前景,而发展更需要充分把握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机遇。年轻也会遇到挑战和成长的烦恼,更需要各方呵护和监督。令我们振奋和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6-2016年)》的发布,都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指南。而慈善的普世性特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民生的改善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慈善公益事业都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需要我们深思。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成立最早的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这份适时推出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6)》,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时代脉搏、紧握行业动态,以现阶段儿童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相结合,为广大从业者开展儿童慈善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理论依据。仔细阅读该研究报告后,认同其独具的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它将引领我们突破传统救助的思维模式,力求达成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优做精做强为原则,将其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参与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需求与期待紧密契合,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奉献爱心的原生动力和最大热情,将“人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落到实处,进而赋予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为世界上拥有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儿童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这里,寄希望于全行业继承和发扬先进的、开放的组织理念,以敏锐的行动力引领年轻的慈善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慈善之烛为亿万儿童点亮生命之光芒。

前 言

《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6)》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一个研究项目。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在儿童教育及福利事业领域运作了31年,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在公益研究领域5年耕耘,接触以儿童为工作对象的组织机构数百家,为数十家机构提供战略咨询或建议,从而形成了对儿童领域的深度观察和思考。

项目从2016年5月起至10月止,历经6个月的时间,最终产出为一个综合性的、具有领域内战略高度的框架体系,我们希望该框架对将来儿童慈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产生引领性的作用。

整个研究期间,编写组在全国13个省市走访了45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状况、当地社会状况等,从而形成了对于儿童慈善领域的深度认识。但这个框架所依据的信息量远不止于此,它汇集了研究团队数年来的基础经验和理论思考,是研究团队耕耘多年的成果之精华。此前知识的积累、问题的思考和案例收集在此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可以说这份报告展现了研究队伍在儿童慈善领域的认识与探索过程。

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咨询、访谈了相关学者,参考了兄弟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很多研究已经站到了领域发展的前沿上,我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匪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研究不仅仅是一次调查资料的集中展示,而是利用资料建构一个理论框架,最终产出是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分析体系。目前对于儿童慈善需求的基本调查工作已经被众多的组织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但是我们在儿童领域的实践中看到,儿童慈善领域缺乏的不是数据和资料,而是一个解读数据、整理事实资料的分析体系。本次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应该以儿童的基础慈善需求为起点不断的生长和发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沿着纵向和横向生长。在纵向上从低到高,具体表现为由基础慈善向特殊权益发展,然后再向儿童全面发展过渡;在横向上,由朴素的基础慈善向着专业化的项目运作发展,最终实现各种儿童慈善项目的有深度的专业化的运作,形成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该框架体系对现实中的诸多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用理论体系为实践项目定位,进而为儿童慈善领域的资助方、公益项目运作者提供指导,我们也希望该框架能够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价值理念和专业化运作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间仓促,信息量大,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小康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一时期,企业和个人积累的社会财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近几年,数量呈井喷式爆发的社会组织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学术界都积极致力于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着力改善民生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对儿童福利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从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保障弱势儿童福利的实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先后提高了孤儿救助养育标准,将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纳入医保体系,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残障儿童救助等。不难发现,国家对儿童的投入已经覆盖到教育、医疗、学龄期营养等领域。

上述这些,恰恰正是公益慈善组织也在发挥作用的领域。纵览公益组织的慈善项目,会发现它们也大量集中于助学、大病救助、营养改善等领域。弱势儿童例如孤儿、罹患大病儿童、残障儿童等,既是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也是众多公益组织的帮扶群体。而像大病医疗、营养补给、基础教育等领域,既是财政投入的领域,也是公益组织引导社会爱心资源进行支持的领域。

在这些需求领域,公益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这些需求逐渐被纳入到政府保障体系中。公益组织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发展空间。

要确定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公益组织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哪些弱势儿童群体,以及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确定儿童的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有2.2亿0-14岁儿童,占到了人口总体的16.6%。如果对这部分群体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几乎无法想象。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困境和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资料建构出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对于儿童慈善需求的分析体系,供业内交流使用。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目前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的发展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虽然儿童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儿童群体迫切的需求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一些研究试图对全国所有地域、所有类型的儿童的所有慈善需求一一呈现,但是这样做有可能既无法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又无法提供一个有深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的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缺少的不是对某种类型儿童的慈善需求的关注(恰恰相反,这方面的专项研究报告已经很多,在下一部分会作简单呈现),而是缺少一个总领性的、系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因此,我们的目的是提出一个系统性、引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儿童慈善需求框架”,来引导社会爱心资源的投放和输送,提高社会公众慈善捐助的使用效率。

该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可以回答这样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l 儿童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l 儿童需求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

l 资助儿童时应该注意什么?(即公益组织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具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专业化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报告通过实证性研究,归纳现实中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一个系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为公益组织瞄准儿童慈善需求提供系统的参考;为儿童慈善项目的选择提供清晰的定位;也为儿童慈善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原则。希望这个理论体系可以作为后来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供拓展的系统性的框架模型,共同为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关于定性研究,我们采用了多种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行动干预研究等。首先,我们阅读了大量儿童研究的文献和调查报告,对研究现状和政策现状进行梳理;其次,我们在全国13个省市访谈和跟踪了45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的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的状况、当地社会状况等。

关于定量研究,主要采用了研究团队从事流动儿童课题研究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对北京市郊区的6所流动儿童聚集学校进行了1276份问卷的调查工作。这些数据主要用于报告第三部分纵轴体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逐渐弥补了一些儿童需求儿童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首先,就困境儿童类别而言,不同类别的困境儿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需求,如失依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自闭症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我们不能再以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类别儿童的问题。其次,不管是何种类别的儿童,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同样有着全面发展的诉求。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如何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儿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的追问就越来越多,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一、儿童慈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确定的主要原因

确定儿童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中国的儿童数量占到了人口总体的16.6%。如果对全国2亿多的儿童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调研和普查几乎无法想象。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另外一些具体的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儿童的全部慈善需求。

第一,儿童对需求的认知不全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孩子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但是其实孩子本人只能描述出部分需求,因为儿童受到自身阅历和成长经验的限制,很多需求位于他们的视野之外。比如,一家公益组织带领孩子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了一次儿童交往活动,孩子们也因此获得了团队感、增能感等重要的收获,但在活动之前,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些方面的需求。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表层需求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显而易见的需要可能与更深层的问题或状况有关,但是人们可能并未觉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大龄孤儿对生活补助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他们提供生活资助和物质援助是否有助于他们的生活改善?其实,对于大龄孤儿来说,一份谋生的技能比一份短期的资助要重要的多。很多时候受助人可能无法评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孰重孰轻,容易选择首先满足眼前的生活需要而忽略长远的发展。而专业的公益慈善组织,需要认真的评估到底哪种需求是根本性的需求。

第三,一些儿童需求的“诊断”需要专业技术。某些困境儿童的特殊需求需要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把握。例如留守儿童,他们的需求需要通过以社会心理学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度综合分析才能够实现。再如流动儿童,针对他们的需求调查则更多需要社会学的支持,了解他们在城市的融入状况,他们的教育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状况等等。而对于像自闭症、残障儿童,他们的需求状况则更多的需要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的知识来加以把握。

第四,一些具体的需求信息的变动性较大,需要长期的跟踪调研和深入的社会学实践才能够获得。例如流浪儿童的数量和他们的需要。因为流浪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不固定性和对社会救助的排斥导致很难进入他们的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对流浪儿童数量的统计这项基础工作的开展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了解他们的需求状况。

二、目前已有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对于儿童需求的研究,很多机构和公益组织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时间里,有很多综合性的儿童需求调查报告和各个特殊儿童群体专项需求调查报告先后出炉。这些成果既有综合性的内容,又有单项的调查研究,既有基础需求的调查,又有发展需求的探索。这些需求报告向我们呈现了儿童领域复杂多样的需求状况。以下通过列表的形式简单呈现近两年部分有代表性的儿童状况和需求研究报告,并对这些报告所关注的儿童需求进行简单汇总(见表1)。

表1:近两年儿童需求研究报告列表

序号 报告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关注对象 主要需求 1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2016/05/04 青少年 l 获得可靠的生殖健康知识

l 学校开设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课程和讲座

l 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l 青少年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生殖健康治疗 2 心智障碍儿童调查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2016/11 心智障碍儿童 l 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早期治疗和康复服务

l 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教育 3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2016/03 受虐儿童 l 儿童家庭需要基本的儿童权益及教育理念、方法普及培训

l 伤害发生,儿童及相关群体合理化的报案途径

l 受虐儿童能够获得基本的保护,尤其是家庭内部的暴力发生后,儿童能够在家庭之外找到庇护,免除多次伤害

l 有效的儿童保护体系(包括政策、法律执行、监护权剥离等) 4 女童遭受性侵害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检察院 2016/04 受害女童 l 受获得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

l 对于遭受性侵犯的女童有着特殊的需求,尤其是需要获得心理救济和法律救济 5 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2016/04 自闭症儿童 l 基本的医疗需求,包括诊断、评估、个别训练及关于治疗的相关知识

l 获得基本养护、康复服务

l 获得特殊教育服务

l 获得保障和经济救助 6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2016报告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2016/05/21 农村儿童 l 营养和健康 7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2016/05/31 中国儿童 l 儿童福利政策法规的完善 8 北京打工子女社区教育需求调查报告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新公民计划 2016/06 打工子女 l 音体美设施和器材

l 课外辅导

l 图书

l 多样化的社区活动 9 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 全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组委会、中国人口宣教中心 2016/07/02 留守儿童 l 情感需求及健康人格的构建 10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6) 卫生部 2016/09/12 出生缺陷患儿 l 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l 母婴保健

三、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雏形

面对上述列表中的成果,我们发现,目前在儿童需求领域的调查已经非常专业化,各个领域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调查研究,每个方向都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问题。

启动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进入公益组织的实际运作层面,在这些基础调查报告信息之上,进行更高层面上的分析加工,产生出一个更具有综合性、指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其特征是:综合性、系统性、有深度、引领性。

公益慈善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赠与,即通过给钱来满足单项需求的过程,也难以通过简单的需求调查来指导公益实践。儿童公益慈善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深度的领域,儿童需求的判断首先应在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中进行。质性的判别、以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分析、行动指导框架的建立,已经优先于简单的数据收集。

基于这样的原则,本研究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呈现儿童需求的总体“生态”,即系统化的需求状况。我们希望能够将众多的儿童慈善需求整合为一个需求体系,在其间建立一个有机的联系—— “综合性需求体系”。

第二,如何满足儿童需求,即在单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专业化技术、系统化服务模式和文化价值的体现,我们称之为“单项目体系”。我们认为,要实现效果的最优,就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做法。

两方面沿两个方向伸展开,纵向是综合性需求体系的建立,横向是单项目体系的完善。

1、纵向: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

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是指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情感、技能、发展等各个层面的需求总和,而所有这些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处于一种互动转换的过程,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就是在呈现儿童不同的需求基础上,将儿童需求进行分层和提炼,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研究现有报告和实际调研发现,儿童的需求虽然非常多样,还是可以根据其被满足的方式和内在联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用钱可以满足的基本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往往与贫困、灾难联系在一起,可称之为“基础慈善需求”。例如,救灾、基本生活费的提供、营养满足、大病的救治、学费的提供等。这些需求只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基本就可以得到满足。

第二,那些不是通过钱就能够满足的需求,但仍然属于基本生存层面的需求,它们通常与特殊的困境相关联,属于一些专项的权益,可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例如:留守女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障儿童、受毒品艾滋病影响儿童等。每一类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困境,面临不同的需求缺陷,因所处的特殊境遇而产生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

第三,最难以通过金钱满足的是儿童发展需求。在保障基本生存基础之上如何通过专业化的公益方式促进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发展需求虽不再与贫困、失能、特殊的困境直接关联,但却同样是困境孩子也面临的需求。同时,这些需求也是普通儿童所具有的。这些需求可称之为“发展需求”。例如,艺术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养、公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机会、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生意义的探寻等等。发展,是帮助的最高境界,是提供儿童服务的最终目标。

以上三个需求层面可以通过下图综合性地表达出来(见图1):

基础慈善需求:因缺乏资金而造成的基本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特殊权益需求:因陷于某种特殊的困境所形成的独特需求。

发展需求:所有儿童都涉及到的高层次需求,为了体现公益性,在此主要关注困境儿童在发展方面的需求。

基础慈善 特殊权益 发展需求 图1: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示意图(圆圈表示各种具体需求,圆圈的大小不同代表需求的多样性)

2、横向:儿童慈善单项目体系

“单项目体系”就是在满足一个具体的需求过程中,也就是在开展某个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做法,在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以及服务项目背后的文化理念。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儿童某项需求应该如何去做。单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运作项目的专业性。尤其是在不能单独靠钱就可以解决的项目中,更是需要专业性。例如,如何使流浪儿童愿意接受你的影响,因为很多流浪儿童连父母的管束都很反感,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救助中心的帮助,而是不断的逃离,反复流浪。再如,如何避免在慈善资助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尽管基础慈善可以通过给钱基本解决问题,但是,给钱的一个最大危害就是会造成受助人对资助的依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养懒”。因此,在资助儿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来“给钱”。这些都是运作项目时需要考虑和具备的专业技术。

第二,项目不断深化形成整体服务体系。一个好的项目往往在满足某一个具体需求的过程中会不断深入了解受助人的一系列需求,会通过一点形成一个资助体系,将相关的志愿者动员、资助者回馈、社工技术的运用、后续工作等一整套内容都做出来,这其实也是在最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第三,儿童救助与文化理念。在儿童慈善项目中尤其需要赋予高层次的文化理念,因为为儿童服务的项目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理念做引导,很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终生影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理念不一定是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要是遵循科学和理性的规律以及尊重人性的立场衍生出的相对具体的价值原则都可称之为文化理念。例如,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从不同的组织中看到了这样一些说法:“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形成对社会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学会坚强、敢于接受挫折”……这都是文化的成分。

除了这三方面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满足的条件。但这三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成分,本研究在“单项目体系”中将重点关注这三个方面。

3、“综合性需求体系”与“单项目体系”的整合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发现,综合性需求体系是由低到高发展的方向,而单项目体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将这两个方面分别沿着纵向和横向展现出来,就成为本报告提出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见表2)。这里展现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只是一个雏形,只是呈现出横向和纵向两种趋势各自的划分维度,其中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过实证资料逐渐完善。例如每一类单项目体系中专业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服务体系的模式是怎样的,文化价值理念都有哪些,我们会在之后的框架建构过程中具体呈现。

表2:儿童慈善需求框架雏形

儿童综合需求体系 单项目体系 发展需求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 专业技术

特殊权益需求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 专业技术

基础慈善需求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 专业技术

第三部分: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建构过程

一、框架的建构方法和目标

上面呈现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是研究团队经过大量访谈和调研,归纳分析客观事件和现象抽象出的理论模型。这个框架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资料加工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在这部分我们试图呈现这个过程,以便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研究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基于编写组多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理论积累以及对众多公益组织的深度了解提出一个理论假设;之后,通过对本次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公益组织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的深度剖析,运用归纳的方式建立分析框架。该框架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l 归纳整理众多的事实。即把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通过这个框架整合起来,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可以进行项目定位的工具,并让后来者对此前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l 指导公益领域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项目设计和运作。使他们能够运用更简洁的方法进入到一个更为专业化、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公益慈善道路上来。

l 增强公益组织、尤其是儿童领域公益组织的专业性和影响力。通过此框架,公益组织自身对儿童慈善领域的问题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把握,并能够影响捐赠人,让他们的资源和公益组织的专业性结合起来,以实现公益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益组织在价值理念和专业运作方面的作用。

二、从公益组织的实践中看到的发展趋势

1、纵向的趋势

纵向的发展趋势是指儿童慈善项目往往从基础慈善做起,进而延伸至特殊权益保护和儿童发展,呈现出一个上升的势态。编写组在对诸多的儿童慈善项目进行调研之后发现,无论是从单一项目的发展程度还是从总体的儿童慈善项目的分布都呈现出三个层次: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发展。

很多儿童公益组织在涉足儿童慈善领域之初往往从基础慈善做起,项目常常集中于医疗救助、儿童营养、应急救灾、资助基础教育等领域。其中有些组织在项目过程中开始探索深化,调整项目设计,由向儿童提供资金支持、物质支持,逐渐开始转移到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的组织不再单单是资助儿童的生活费、医疗费、学费,而是探索一种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和自立的项目方式。还有一些组织专门针对某一类特殊困境中的儿童开展项目,这类项目往往也是在满足儿童基础的生存需要之后会关注该类儿童的特殊的权益需求,进而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我们从诸多的调研资料中归纳发现这种趋势,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是一个总体的发展方向。这些运作前沿的机构,在满足目标群体基础生存的需要之后,纷纷开始向发展迈进。同时,这种趋势是步步积累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基础慈善是儿童慈善项目的起点

众所周知,生存是一切需求的基础。当前我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影响了儿童健康成长。有关数据[1]显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农村儿童50.5%未得到治疗或仅在门诊治疗;在贫困地区,儿童罹患重疾死亡率高达54%;贫困儿童罹患重疾后的死亡率比城市儿童高约9倍。因此,只有做好了保障儿童生存的基础慈善工作,儿童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保障贫困儿童的基本生存成为众多公益慈善项目的目标。

为了保障贫困儿童的医疗救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6年开始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用于救助受到疾病困扰的儿童。此外,2016年,神华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开展的旨在帮助贫困家庭0—14周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即“神华爱心行动”。

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吃好饭、更加营养”,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项目。

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婴幼儿贫血率,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的普及程度,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2016年起,共同开展“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项目。

为了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住宿条件,为每个寄宿生提供一个温暖的家,满足最基本的住宿生活需要,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筑巢行动”。

生存需求的基础性和迫切性,决定了基础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儿童慈善的起点在于解决儿童的吃、穿、住、教育、医疗等需求。基础慈善是儿童慈善的起点。

(2)保障特殊权益是儿童慈善的关键点

基础慈善项目的开展为广大的困境儿童提供了与普通孩子平等的生存机会,为保障儿童的基础权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基础慈善项目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政府对于儿童领域的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组织面临新的课题。在基础教育方面,2001年起,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这一政策和配套的财政投入基本保障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而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最初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大病救助和营养改善方面的情况也非常类似,政府逐步出台相应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儿童的相应需求。面对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公益组织必须进一步挖掘儿童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转变,做出项目改革。

另一方面,儿童的特殊权益需求日益凸显。在满足了儿童基础慈善需求之后,不同类型的儿童因为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地域条件等因素,逐渐体现出不同的特殊权益需求。比如,对于孤儿来说,政府每个月提供600元或1000元的补助,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吗?他们真正缺少的是家庭的温馨和家人的关爱。再如留守儿童,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起初,我们会给他们送一些学习用品,送一些慰问金。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亲情的沟通和交流。再比如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缺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在调查中很多流浪儿童拒绝接受来自外界的帮助,他们从救助站不断的逃离、反复流浪,并表示很喜欢从垃圾桶里找食物的生活。其实,流浪儿童最需要的是一个权威的影响,一个能够让他们安定下来不再选择流浪的环境和空间。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她们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困境儿童来说,在满足了他们基础的生存需求之后还需要关注他们差异化的权益需求,找准不同儿童的特殊权益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这些需求是公益组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解决儿童慈善的关键问题。

(3)发展是儿童慈善的核心

某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告诉我们,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位于唐家岭的这所学校,当时就被这里的教育状况和孩子们的知识水平震惊了,所有孩子都交白卷。“可怕的不是不会,而是孩子们不愿意去思考。”后来许多媒体报道了他和这个学校的事情,于是社会上很多人捐资助学,喜欢送书本、铅笔盒、书包。但这位校长觉得这种方式没办法改变状况,“孩子没有书包,拿个塑料袋也能上学。他们需要的是好老师。”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其实缺的不是书包、文具,而是一个好老师,和对未来的希望。因此,儿童对于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对获得自身发展的需求超过对物质方面的基础慈善需求。而如果我们仅仅解决了儿童的书包问题,而没有提供塑造儿童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教给儿童自我发展的技能和自我超越的品质,那么这一代的困境儿童长大后只会成为下一代困境儿童的父母。

从实际项目中我们看到,致力于促进儿童发展的项目设计往往也是解决一些基础慈善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孤儿救助是当地儿童慈善的重难点问题。简单的给钱和提供物资援助,孩子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生存状况。即使是政府持续性的补助,每个月给1000元钱,这往往会导致很多孤儿不求上进,没有动力去掌握求生的技巧。等成年之后,没有政府的补助,他们的生活会非常艰辛。

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孤儿的问题?

在当地的调查发现,很多大龄孤儿缺乏必备的现代生活的生存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他们有时候连汉语都说不流利,或者基本的交通规则都不懂。而很多人在长大之后选择到城市打工,由于缺乏上述基本生活技巧,生存和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于是,一些公益组织开始在这些地方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通过培训给他们教授基本的生存知识、生存能力,使他们获得一门生存的基本的手艺,从而不仅仅解决了孤儿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发展问题。

这个案例中,通过发展型的项目让孤儿掌握了生存技能,在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孤儿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把着眼点放在发展上,往往可以帮助解决目标群体的生存需求等基础需求。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帮助弱势儿童获得独立的生存能力,从而使其获取长期稳定的生活收入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儿童日益增长的艺术修养、团队意识、公民意识与能力的塑造等需求的显现,设计实施儿童发展类项目,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基础慈善和特殊权益的需求,让儿童更多的参与和表达、促进他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寻找到人生意义成为儿童慈善的核心。发展,既是综合解决儿童问题的“扳机”,也是儿童慈善的核心思想。因为,发展是帮助的最高境界,是提供儿童服务的最终目标。

(4)基础慈善、特殊权益与发展三者必须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基础慈善、特殊权益与发展是儿童慈善中三个重要的方面。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和发展类的项目不是相互割裂或排斥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基础慈善类项目做到后期都开始关注儿童的发展,也看到很多关注某一类特殊群体儿童的项目也会在满足其基础层面的需求和特殊权益的需求基础上为儿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特别关注发展的项目往往也不会忽视对儿童基础慈善需求的满足。比如很多以体育运动、游戏活动等形式促进儿童技能和心理发展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注意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并在项目中提供基本的物质设施。

【案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让我玩”公益项目

为帮助流动青少年在团队体育中学习增强自信、沟通协作和设立目标等重要生活技能,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挑战和融入社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耐克公司于2016年共同发起了“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项目倡导体育运动在青少年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体育作为体验式教育手段在校园中的实践,并创建了《在运动中成长-青少年发展工具书》及体育教师培训手册等诸多可供广泛推广的工具书,帮助一线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即时采用和参考。项目目前在全国24个城市的440多所学校开展,累计有近100万名青少年直接参与并受益。

项目内容具体包括:

1、每年为1000多名校长和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实践“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2、为项目学校提供超过2万套体育器材包和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每年举办超过1500多场的校内、校际足篮球训练营和联赛,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运动成长体验。

4、每年选拔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校外课外辅导员,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传递社会关爱。

这就是我们在公益组织实践中看到的纵向发展趋势,即儿童的慈善需求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和发展。这三个层面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融合的模式。我们可以此为工具,分析现实中诸多的儿童慈善项目处于哪一个层面,判断项目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2、横向的趋势

横向的趋势是指公益组织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满足儿童的慈善需求的横向上不断的前进。通过对很多组织的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儿童慈善项目,在满足儿童需求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运作技术,用更加专业化的方式来实现帮助儿童的目标;同时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项目都会渐渐形成一种服务模式,即运作同一层次的项目所遵循的一些特定的原则和条件,最终形成一种规范;最后,有些儿童慈善项目往往会形成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理念,即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价值和原则。

在横向上的发展趋势不像纵向那样有一个递进层次,而是更加接近于一种并列分布的状况,即追求专业化运作、形成服务模式和彰显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三个方面的内涵。

(1)追求专业技术

儿童慈善项目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募集社会资金为困境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帮助,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我们看到在实际的过程中单纯的给钱并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简单的给钱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例如会造成受助人对外界支持的依赖,公开的资助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恰当的给予方式引起受助人之间的竞争,甚至受助人拒绝接受帮助等等,证明给钱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慈善组织由原来简单粗放型的支持方法,逐渐转变为越来越关注细节和项目运作的专业性,避免因资助产生后续的问题。例如,一些做助学项目的公益组织选定受助人之后不再大肆宣扬,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要求学校对所有受助人的信息严格保密,如果需要公开,必须征得受助人的同意。再如,一些医疗救助类的项目特别容易产生家长和儿童对资助的依赖,甚至有些家长拿到资助款之后丢下孩子跑掉。面对这种情况,公益组织开始转变资助模式,让受助人能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心怀感恩,努力自立,尽量让家长参与所有的讨论过程,把资助费用用于弥补医院的治疗和住院费用,不再直接给到家长。此外,还有一些营养支持类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物资分配问题等,有些专业的公益组织就会发动当地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充分参与,让家长成立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厨房建设、食品购买和后期监督的过程中。

这些专业技术概况起来大概有:选择和瞄准受助对象的方法、避免受助人对资助产生依赖的方法、充分动员受助人参与资助过程的方法、如何在项目过程中尊重儿童,避免标签化的方法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就会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这体现了儿童慈善类项目的运作需要专门的人才支持和技术经验,儿童公益慈善已经进入专业化运作的时代。

(2)形成服务模式

在专业技术的运作基础上,儿童慈善项目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开始形成一些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和运作体系。也就是说很多项目不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根据受助儿童需求的不断发掘形成一系列项目群,组成一个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例如:在白血病儿童救助项目中,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现白血病儿童除了需要一定的医疗费用支持,他们还需要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但是长期在医院无法实现这种愿望。于是,基金会就开展阳光伙伴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医院陪伴白血病儿童读书、游戏。另外,基金会还会时刻关注受助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用专业的社工技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此外,对于出院的白血病儿童,基金会还会长期关注和跟踪,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好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后续工作等。

我们看到这样的项目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项目,而是不断衍生出一系列的辅助项目,成为一个救助体系,这样的服务模式在很多运作良好的公益组织中都会看到,他们真正为儿童的利益考虑,尽可能多的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项目来促进其权益的实现。

(3)彰显文化理念

一个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往往能够带来某种价值和文化,尤其是儿童慈善项目,更需要一些具有引导作用的项目来倡导某种文化和价值。我们看到一些儿童慈善项目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一些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理念,并且在践行这些理念的时候为整个慈善领域带来很多思考。

例如,我们看到美新路基金会的大朋友项目所倡导的“用爱陪伴生命”的文化和理念,影响和改变了无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面对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或者是跟随父母打工的城市流动儿童,大朋友项目不是倡导志愿者为孩子辅导学习、提供物资以及经济资助,而是陪伴他们走过一段成长的人生路。志愿者通过写信和见面的方式和小朋友建立联系,彼此传递关爱、建立友谊,为小朋友打开一扇充满爱的窗,追求和树立更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朋友志愿者是孩子们的陪伴者、倾听者、人生道路的分享者。

再如,中国儿基会与空军联合实施的“蓝天春蕾计划”,不仅为边疆地区的贫困儿童提供生活费、学费等资金上的帮助,还鼓励驻地空军官兵和所资助的孩子们做朋友,空军官兵用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成长成才,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此外,慈善救助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去帮助到所有的孩子,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面对那些无力救助的孩子,其实不是站在道德的立场去极力抢救而需用心用爱静静的陪伴。一些家长为了救治身患绝症的孩子苦苦挣扎,悲苦的维系孩子的生命,却忽略了用爱和快乐去让他享受短暂却依然可以美好的生命。而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理念的组织往往懂得接受和尊重生命的规律,引导孩子和家长懂得感恩,而不是陷于对自身命运的抱怨无法自拔。

彰显文化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深度的公益项目的主要特点,一个可以输出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组织才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

3、发展趋势示意图

综合来看,我们通过公益组织的实践看到了两种发展趋势。纵向上,儿童慈善项目从基础慈善逐渐深化,开始关注儿童的发展;一些主要关注某一类特殊儿童群体的项目也从保障孩子的基本生存需要转移到探索该类儿童的特殊需求,保障他们的特殊权益,并且在这些基础上让流动、留守、流浪、残障等儿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关注自身价值和追寻生活的意义。横向上,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不论哪个层面的项目都从最初的简单操作开始逐步形成更加专业化的运作技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慢慢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全方位立体化的满足儿童需求;另外,一些追求卓越的公益组织开始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的文化价值,遵循着一些特定的理念运作项目,对整个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整个发展趋势可以用下图来表现(见图2)。

专业技术+服务模式+文化理念

发展 特殊权益 专业技术+服务模式+文化理念 专业技术+服务模式+文化理念

基础慈善

图2:儿童慈善需求纵向发展趋势示意图

三、纵向体系的建立:以流动儿童为例

由于儿童领域过于宽泛和庞杂,为了更清晰地阐述这部分理论模型,在这一部分中将主要通过流动儿童这一类特殊的群体来建构纵向体系。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他们的需求是怎样分布的,由此推及其他儿童领域。

对于流动儿童来说,我们的假设是:首先,这类特殊儿童因为其群体特征而具有自己的特殊权益需求;其次,该类群体中也存在着贫困者,他们的生存也可能面临挑战,因此他们有基础慈善层面上的需求;最后,这类儿童群体还存在着更高层面上发展的需求。需要明确的是,该类儿童的特殊权益需求是该类群体所特有的,而基础慈善与发展需求则与其他儿童类别都是一致的。

1、流动儿童问题

在过去二十年里,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根据2016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为12.44%。根据这一比例和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1.4735亿)推算,全国14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的数量达到1833万。[2]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被排除在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基础慈善方面诸如教育、健康、卫生等方面的挑战非常严峻。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从事了流动儿童相关课题的研究。现将流动儿童的需求整理归纳如下。

2、流动儿童基础慈善需求

我们认为带有明显流动儿童群体特征的基础慈善需求是教育需求和医疗卫生需求。

(1)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

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总结起来可以有这样四个方面:(1)流动儿童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超龄入学的现象,未能适龄入学使其错失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2)流动儿童往往会在随父母迁移过程中被迫中断学业,跨地区、跨学校的不连贯的学习生活会造成其学习成绩较差、与同学关系疏远等情况;(3)流动儿童大多就近在打工子弟学校入学,而这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还是在教学水平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4)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的水平比较低。

以上四个方面综合反映出流动儿童所面临的教育困境。从中可以看到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因为教育质量会严重影响这些流动儿童日后的生活与发展。

(2)流动儿童的医疗卫生需求

我们在调研和访谈中发现,流动儿童身体素质和家长的健康状况都令人堪忧。曾经资助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体检的某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给几个打工子弟小学安排了免费的体检。之前,他们大部分人从来未参加过体检。我们发现有家庭遗传病的儿童群体问题很大。有些是孩子的父母是残疾,或者身体有病。因此这类儿童不仅仅有遗传病的风险,也经受着精神压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几代人都继续处于社会底层,不断的被边缘化。”

因此,流动儿童对于营养健康和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十分显著,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

3、流动儿童特殊权益保护

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困境儿童群体,除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与城市儿童相比有所欠缺外,流动儿童所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因为流动迁移导致的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正常满足。政府从1996年起就先后出台了很多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文件,如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16年)等。此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投入了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流动儿童的入学条件,对民办学校流动儿童给予补助,通过强化公共服务以改善流动儿童受教育环境和条件。这些措施为流动儿童教育环境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复杂的系统问题,除了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其需求还体现在学校管理方式改变、家庭教育功能改善、社区教育的补充等方面。

(1)学校:以非控制的手段管理和教育

这是中国社会的传统问题,即教师通常会依靠“打手掌”或类似的体罚、强制等方式来教学生听从自己,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有效的方式。一位校长这样说:“还能有什么方式?”一位老资深教师是这样说的:“我不敢打他我就找人来打,我找他的家长来打,那样就不会到法院告我了!”这虽然有些说笑的味道,但却代表一种普遍的现象。另一位被调查者附和道:“哪个班都避免不了有特别淘气、特别调皮的那种孩子,确实是,也没法弄。”

而在老师的体罚和强制压力下,有些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或者痛恨心理。

一位7年级的女同学在学校中这样对访谈员说:“我真想拿板砖去拍老师”。问她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她说:“喜欢有共同语言的”;继续问她:“什么是共同语言”,她说:“我们说人话,他不要讲‘鸟语’。”“鸟语”是指以蛮横、不尊重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她继续说:“我们不喜欢这个校长,我们特别讨厌这个校长。我们喜欢的老师都走了,都被校长给赶走了。”

因为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秩序因此而出现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班级的课堂秩序一般都不太好的超过一半。

当使用一个很具有“挑衅性”的问题即“看到别的同学顶撞老师自己高兴”,结果,只有约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肯定不是这样,而另一半同学或者含糊其辞,或者认为的确如此。当问及对校纪校规的态度,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愿遵守校规”。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的教学形态,形成对于教学手法、课堂环境更高的要求,这是流动儿童的特殊权益问题。其实流动儿童最缺乏的不是有没有去故宫玩,有没有看过长城,而是如何让他们不通过网络寻找生活的乐趣;流动儿童更看重的不是有没有学费,而是老师能够用一种民主有效的方式管理班级,对待学生,能够不用强制力和体罚来对学生产生权威和影响力,让学生愿意跟随其学习。

也就是说,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在学校中他们的特殊权益的需求是:如何以非控制的方式让孩子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2)家庭:家长更多照顾和关心家庭能够提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积极社会功能的环境,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家庭是他们社会化的最初场所,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基本依托。而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功能两方面均显著差于城市儿童。其中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普遍较弱,教育观念淡薄,导致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3]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电子游戏和网络上瘾在流动儿童中比例很高,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非常迷恋网络游戏。根据以往对于儿童网瘾的研究显示,孩子网络成瘾往往与不良的家庭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对儿童的情感关怀的缺乏和爱与交流的表达欠缺都是导致儿童网瘾的重要因素。[4]而这些因素在流动家庭中比正常的家庭表现的更为突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流动儿童家长职业类型的特殊性,大多从事的是个体经营业,如批发水产蔬菜水果,经营理发店等,少数家长进入工厂务工。这些职业的特点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基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这就导致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严重不足。

家长1:“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在楼下干活,只是抽空上去看一看,督促一下,也不是时刻看着。一般是没有(监督)的。”

家长2:“没有人陪着孩子做家庭作业,一般孩子做作业时,我们都不在家。”

总体而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期望两级化、教育能力不足以及家校沟通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凸显。因此,对流动儿童来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功能的改善也是非常显著的需求。

(3)社区:更平等开放的非歧视态度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同其父母以及其他社区成员紧密相连,而多数流动儿童都跟随父母生活在“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城市中地理和人文环境较差的地方。使他们远离了城市文明,更接近城市中的脏乱差。这就导致流动儿童对城市的理想生活与现实之间产生巨大的反差。此外,流动儿童长期在城中村生活,其接触的人群也都是流动群体,在这些流动人口聚集区逐渐形成相对封闭的亚文化圈,而与城市主流社会的接触相对很少,这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区教育并不十分有利。

2016年,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对1500名8到17岁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存在自卑、孤僻、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许多流动儿童认为自己受到过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调查报告显示,近30%的流动儿童曾感到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行为拘谨,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相对孤僻,不敢、不愿与人交往。调查中,68%的流动儿童更喜欢生活在“老家”,主要因为老家有熟悉的伙伴;近六成流动儿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流动儿童需要适应在社区中的生活,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要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区环境和社区生活。因此,如何在流动儿童的生活社区提供有利于他们成长为社会人的教育服务也是流动儿童面临的重要需求。

4、流动儿童发展的需求

我们在对流动儿童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流动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厌学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就流动儿童的“逃课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按照年级顺序对于“想要逃课”的愿望比例中分别为:9.2%,7.5%,10.4%,23.3%,29.2和38.4%。

根据我们看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流动儿童年级越高,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越小。我们看到高年级的孩子普遍呈现出自暴自弃的情况,而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成年之后的整体的发展。所以,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路径,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流动儿童与所有其他类型的儿童一样最根本的目标是发展,但是,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其发展的路径可能有别于普通儿童。我们认为,流动儿童的发展需求是基于其基础慈善和特殊权益需求之上,并且有助于基础慈善需求和特殊权益需求的满足。流动儿童的发展需求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公民素质提升、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生意义的探求等等。

(1)流动儿童对技能培训的需求

流动儿童的发展动力来源可能并不像正常儿童一样通过常规的学校教育就可以获得,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学校甚至无法满足流动儿童基础的教育需求。而让流动儿童获得一种发展的动力,其切入点必须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也许是某种他喜欢的游戏,某个他比较擅长的艺术类别,或者某本他特别喜欢的书。因此,流动儿童更需要一些特别的技能培训。例如体育技能、艺术技能、生存技能等。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正在开展的“让我玩”项目,让流动儿童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特别是篮球。再如,儿童乐益会在打工子弟学校开展的“运动成长空间”项目,也是通过体育培训的形式来为流动儿童服务。另外,南都“新公民计划”中也有很多关于艺术培训和艺术表演方面的项目,例如"今日美术馆"活动为培养农民工子女的艺术兴趣而量身打造。这些项目都是在探索通过满足流动儿童技能培训需求来促进儿童发展的典型。

(2)流动儿童对共同体的需求

流动儿童在发展路径中的另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对共同体的需求,因为他们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原来的社会交往完全被截断,而在大城市又不断的迁移,很难形成固定的朋友圈子,也就无法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就流动儿童的兴趣爱好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校体育课”、“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过去在农村与小伙伴们一起的活动”、“过去在农村里进行的各种自然打交道的活动”几个选项的有效百分比之和占到了62.7%。而我们发现,这几项活动都是和其他的伙伴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的活动。也就是说,流动儿童对于一个一起玩耍、成长的共同体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见表3)。表3:流动儿童兴趣爱好调查表

选择方面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学校体育课

338

16.9

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244

12.2

电子游戏

362

18.1

自己组织的体育活动

152

7.6

过去在农村与小伙伴们一起的活动

311

15.5

过去在农村里进行的各种自然打交道的活动

363

18.1

自己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的发展机会

90

4.5

城市里的繁华与热闹

143

7.1

合计

2016

100.0

(3)流动儿童公民素质提升的需求

流动儿童要发展就需要被其所处的城市接纳,流动儿童与所有城市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要融入这个城市,要做这个城市的公民。因此,流动儿童同样需要学会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对自己的身份和所生活的地方产生认同,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

南都基金会的“新公民计划”是这个领域里边儿童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一个例证。“志愿精神在身边”项目把触角伸向了孩子的心灵与品格,旨在培养流动儿童的志愿服务精神,实践助人自助的理念。作为城市新公民,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社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建立对自我、学校、社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增强自信,完成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身份认同。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让他们对自身有更好的认识和自我的满足,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能量,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和这个城市,这是培养一个公民的必备的素质。

(4)流动儿童对未来和希望的追寻

在调查中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在这个城市没有什么未来,多数认为可能是像父母一样继续卖菜、卖衣服、摆地摊,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自己人生的方向和梦想在哪里。

我们通过一个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话可以看到:

“孩子们虽然缺少一些基本的物质和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是,其实他们最缺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你为什么总让我写作文?我以后卖菜、卖啤酒用得着这个吗?”自卑和缺乏梦想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让流动儿童心怀梦想,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真正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核心要义。

下表就是对流动儿童慈善需求纵向体系的体现。(见表4)

表4:流动儿童慈善需求纵向列表

儿童发展 对未来和希望的追寻 公民素质的提升 生活的认同和归属感 技能培训 特殊权益 社区:更平等开放的非歧视态度 家庭:家人更多照顾和关心 学校:以非控制的手段管理和教育 基础慈善 基础教育需求 环境安全需求 健康营养需求 医疗卫生需求

四、横向体系的建立:如何更好的满足儿童需求?

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了实践中的公益项目在操作过程中的横向的发展趋势,即走向专业化、形成服务模式和彰显文化理念。这就构成了我们儿童慈善框架的横向体系的三个维度,而这三个维度与纵向体系的三个层面相互结合之后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横轴体系。也就是说有一些项目运作技术、一套服务体系和一些文化价值理念可以基本适用于基础慈善类的所有项目,同样对于发展类项目而言也有这样一些普遍适用的规范。在特殊权益方面比较复杂,因为每一类不同的儿童群体的特殊需求各不相同,我们在这个框架中以某一类特殊的儿童群体为例来试图呈现其横轴体系,供大家参考。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横轴体系需要所有的儿童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探索。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展现,使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横轴体系通过实证资料建构的过程。

1、基础慈善需求的横向体系

(1)专业技术

虽然基础慈善类的项目多种多样,但是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发现,所有的基础慈善类项目都需要面对一些相同的关键问题,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技巧会在运作基础慈善类项目时产生更好的效果,更好的满足儿童的需求。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专业化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选定受助对象

在基础慈善类项目中,受助对象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甄别和确定儿童是否需要受到资助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的一半工作。所以,瞄准受助对象往往需要一些专门的需求评估工具和深入的调查。否则就可能会遗漏真正需要帮助的儿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何选对受助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公益组织通过他们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答案。

【案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儿童弱视专项基金

2002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儿童弱视专项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家庭的弱视儿童解除因弱视造成的身心痛苦。弱视项目在选择受助儿童的时候建立了一套非常严格和规范的流程和标准。

首先,项目对资助对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特困家庭中患有弱视疾病的12岁以下的儿童。资助一名弱视儿童患者一般5000元(包括检查费、治疗费、儿童和家长45天左右住宿费)。

其次,在受助对象的选择中遵循严格的程序。

1、中国儿基会率医疗队和专用医疗车到各地农村地区进行弱视筛查,诊断儿童眼疾是否属于弱视。经当地妇联或政府证明,患儿家庭确实属于贫困家庭(即根据当地政府确定的年家庭人平均收入在贫困线标准以下者)。名单张榜公示,坚持公开透明。

3、患儿家长需填写由中国儿基会统一设计的申请表格,经各级妇联组织逐级上报至省区直辖市妇联儿童工作部门或儿童基金会。各省区直辖市妇联儿童工作部门或儿童基金会将符合资助条件的表格(一式两份)统一送中国儿基会。

4、中国儿基会儿童弱视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资金情况、资助计划以及患儿病情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经批准后,将有关事宜,以书面形式,通知省区直辖市妇联或儿童基金会。由省区直辖市妇联或儿童基金会通知各基层妇联和患儿家长。

5、凡接受资助治疗的,由中国儿基会具体进行住院安排,患儿及陪护家长方可来京接受免费治疗。治疗时间:每个疗程10—45天。

最后,项目还会对受助对象进行跟踪与效益评估。为了及时掌握资助情况,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资助办法,中国儿基会儿童弱视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对部分资助对象进行长期跟踪,获得受助对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和信息,了解项目的效果。

其他类型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也有相应的选定受助人的方法,但是,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

l 对受助人真实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l 采用需求评估工具或者评估标准对受助人的需求进行正确的评估;

l 对所有受助人建立档案管理;

l 对受助人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记录。

2)解决依赖的问题

依赖的倾向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公益慈善与福利性项目中。在中国,“福利依赖”这个问题被提及较多的是扶贫领域。随着国家大规模扶贫工作的开展,依赖性也十分典型地突出出来。依赖性在儿童身上的可能性更高,危害也更大。它涉及到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当过于依赖外界的资源之时,就有可能降低自己的奋斗动机与自我负责的精神。所以,解决依赖的问题是基础慈善项目中非常核心的专业化议题,而具体的操作办法已见于很多公益组织的实践中。

【案例】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如何防止依赖

某慈善基金会进行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项目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基金会在出资帮孩子做完手术之后,很多孩子的家长在医院不走了,对基金会的志愿者说“是你们把我叫过来做手术的,你们得给我回去的车费”。

面对受助人的这种依赖现象,该基金会开始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资助方式。他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在当地找到代理人,与受助人建立信任关系。基金会组织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员开展基层工作,到各个小区了解孩子患病情况。这样,基金会与受助人就通过当地代理人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取得了充分的信任。

其次,让受助人参与,成为志愿者。后来,基金会又发动受助儿童及家长成为活动的志愿者,大家一起参与来共同完成救治儿童的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和儿童都充分理解了基金会的难处,也产生了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

再次,充分体察受助人的真实需求,将资助用于他们最需要的地方。基金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造成受助人对资助的依赖的主要原因是公益组织的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资助方式,而每个地区、每个类型、甚至某个具体的受助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资助不仅提高了资助的效率而且会让受助人产生非常强烈的认同感而不是依赖感。

最后,尊重受助人的自尊心,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在资助的过程中,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学会通过平等的关爱来代替高高在上的给予,尊重受助人的过程让他们更好的学会了自尊,也不愿意只是单纯的依靠外界资助,而是努力靠自己来渡过难关。

在基础慈善类项目中避免受助人形成依赖,归纳起来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包括:

l 让受助人意识到所得资助的非必然性,从而心怀感恩;

l 在当地寻找代理人,与受助人建立信任关系;

l 有针对性的满足其关键需求即可,不提倡给予过多的物质资助;

l 与受助人分享信息,让其充分参与到项目中;

l 让受助人通过自己一定的付出得到资助,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

l 情感关怀,爱的影响。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3)尊重儿童

我们总是倡导要尊重儿童,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看到很多的资助方易忽略受助者的尊严,没有尊重他们的感受。

我们在为孩子们提供基础慈善帮助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涉及到对于孩子心理与尊严的影响。因此,儿童慈善项目需要极大的自我修养或强烈的意识、以及发自内心的对儿童的爱才能够做好。

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具体的操作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案例加以总结提炼。

第一,捐赠的物品要有价值。为孩子捐赠图书、捐赠衣物、提供食物的项目非常多,但是这些项目往往鱼龙混杂,有些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的是有质量问题的、不清洁的物品,或是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这样的物品捐赠给孩子其实不是对孩子的帮助,反而是对他们的尊严的伤害。

我们在访谈一家做图书捐赠项目的基金会的时候,他们为孩子提供书屋时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不提供旧书。这一点这符合冰心老人的观点“给孩子们一定要新书,让他从打开书的时候闻到墨香,就对书有向往和亲近感”。书的新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书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农村孩子在物质上可以贫困,但是读书上起点要高。所以基金会选择的书一定是新的、合适的、好的,绝不捐旧书,不捐盗版书,不捐不合适的书,哪怕是贵一些,也要找到最合适的书。

第二,注重对受助儿童的隐私进行保护,不要对其标签化。 我们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不要大肆宣扬,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个贫困的孩子,是一个受到别人资助的孩子,这种标签化的做法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尊严,使其处于深深的自卑之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关注项目运作的专业性,尊重孩子的隐私,注重对他们情感和尊严的保护。具体做法主要包括所有受助人的信息必须保密,如果需要公开,必须争得受助人的同意。另外,学校不能大肆宣扬,不能说某个孩子家里穷,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接受资助。

第三,最大的尊重是对儿童的信任。在做儿童慈善类项目时我们往往通常把儿童当做被帮助的对象,将自己与儿童放于不同的立场,因此,很多项目的设计中有很多防范风险的措施,甚至是假设儿童会犯错为前提而制定一系列的规则。

我们在访谈中却发现该基金会在内蒙古捐赠的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任何一个学生可以把书拿走、拿回家,不用做任何登记。等到年终统计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图书丢失率、损毁率几乎一年为零。

基金会的理事长这样讲述他们的理念:“我们充分信任孩子。书本来就是人类的朋友,我这儿为什么不丢书,是因为学生被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尊和自主意识。他会非常自觉的在看完书之后归还,他知道别的小朋友还要用这本书。我们希望从小孩起培养一个信任的基础。”

第四,正确处理受助儿童和资助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资助人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希望受助人有一定形式的感谢,而这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违背受助儿童的意愿。

再看另一家助学基金会,他们强调资助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要本着尊重孩子意愿的原则,资助人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基金会希望资助人要本着孩子自愿的形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基金会在跟资助人签订资助协议的时候就要求资助人对孩子不提任何附带条件。孩子如果愿意可以把自己的成绩单寄给资助人,让资助人感觉到资助是有所得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在项目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尊重儿童,项目所有的设计和实施都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权益最大化为原则,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 为儿童提供有使用价值、适合他们的物品;

l 保护儿童的隐私,避免标签化;

l 充分信任儿童,培养起自主自觉的意识;

l 正确处理资助人与儿童的关系,尊重儿童意愿。

4)积极动员受助人参与

一个公益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助人是否积极配合和参与。这是儿童基础慈善项目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动员受助人参与也需要专业的技巧和方法。

【案例】阳光午餐项目如何引导受助人参与

某企业基金会实施了“阳光午餐项目”,充分运用了受助人参与的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渭源县位于甘肃定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学生学习条件很艰苦,很多学生只能用干馍充饥或者根本不吃午饭。于是基金会决定帮助他们解决午饭问题。

基金会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直接给每个孩子提供午餐补助就可以,后来发现学校需要建食堂才能保障孩子的正常用餐。接下来,学校和基金会开始讨论建食堂的问题。这时候学校的校长和基金会发动家长一起参与食堂的建设,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

首先,家长参与到食堂的建设和餐具的准备中。很多家长成为午餐项目的志愿者,并主动的把学校破桌子修好,对食堂进行修整。除此之外,家长们还想办法置办锅碗瓢盆,将自己能够提供的物品都提供给学校食堂。之后,家长们想办法找到两个愿意在学校帮助孩子们午餐的厨师,虽然要用一笔费用,而且家长们也都不富裕,但是他们也非常愿意出一些钱去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让孩子们能够吃上午饭。然后,基金会动员家长成立管委会,负责对食堂的开销和食品质量进行监督。事实证明这个管委会组织得非常有效,家长和孩子都充分参与到项目之中,基金会让受助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一味的给予。

总结起来,动员受助人参与的关键技术包括:

l 让受助人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困难;

l 让受助人对自己负责,资助方只是提供辅助;

l 让受助人自己制定解决方案,有充分的自主权。

5)与政府资源实现无缝对接

很多时候,基础慈善类的工作往往也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会被逐渐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之中。因此,公益组织在设计运作公益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可以把成功的模式推荐给政府,自己则去探索更多的需求和解决方案。由公益组织设计并试点成功,然后政府加以支持和推广,才是一个公益项目生命力的体现。

【案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安康计划-儿童安全教育工程”

“安康计划-儿童安全教育工程”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汶川地震后,根据广大儿童防范灾难、自护自救技能亟需提高的现状,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的一项大型公益项目。2016年中国儿基会的项目团队先在几个重点城市开展基线调研,了解城市儿童的安全教育现状和需求。随后,根据调研情况选定了杭州和成都作为项目试点城市。

在试点过程中,中国儿基会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平台优势,探索出一个项目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儿基会发挥公募平台的优势,广泛进行社会动员,用社会筹集的爱心资源在试点地区建立了25间安全体验教室。

第二,中国儿基会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研发出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邀请来自政府部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研发了一整套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安全应急、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逃生自救、心理干预等学术指导和专业支持。

第三,中国儿基会凭借公益组织的优势,积极协调教育、安全、卫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实施项目。

第四,中国儿基会整合专业机构优势,形成了完善的工程实施体系。包括:在中小学建立“安全体验教室”、在社区或校外活动场所建立“安全体验中心”;以“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依托,儿童从娱乐中学习了应对自然灾害、交通、治安、消防、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提高应急技能;举办安全管理培训,面向校长、安全负责人、骨干教师等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学校的安全教育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

中国儿基会积极与试点项目所在地政府——杭州和成都市政府进行沟通,推动地方将儿童安全教育工程纳入工作内容。杭州市政府通过了杭州市“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2016-2016年),将“实施‘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明确写入规划之中,并将“安康计划—儿童安全教育工程”项目作为杭州市“十二五”儿童发展的重要项目,明确由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教育局牵头实施,进而让“儿童安全教育工程”项目覆盖全市800多所中小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公益组织的项目最终能够由政府接盘会产生更大和更好的社会效果,让更多的少年儿童收益。这个过程中,公益组织前期需要开创良好的、成熟的和专业的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中经过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才会得到政府的认可,最终实现与政府资源的对接。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在儿童基础慈善项目中普遍需要的专业技术,包括如何选定受助对象,避免受助人依赖,充分尊重儿童,积极动员受助人参与,处理与政府关系等。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有其他很多的技术和原则,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呈现,仅以这些为例说明儿童慈善领域需要专业化的运作,不是简单给钱就行,而要学会把钱用好。

(2)服务模式

在很多运作成熟规范的基础慈善项目中,我们发现其通过关注某一点的需求开始不断的扩展到儿童的其他需求的满足。很多项目不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根据对受助儿童需求的不断发掘而形成一系列项目群,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服务体系。我们将在基础慈善领域看到的这种服务体系称之为“底部服务丛林”,就像是在一个森林中生长在底层地带植被和灌木,它们连成一体,共同支撑着更高的大树的成长和整个森林系统的完善。就是说一些核心慈善项目的完善还需要有一些相关联的次级项目加以辅助,从而使得慈善项目立体化,更加高效,产生深度的社会影响。这些次级项目可以是为捐赠人服务、可以是在解决受助人的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解决其心理问题,还可以是在解决治疗问题的同时加上丰富的社工服务,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呈现这种服务模式。

【案例】某国际组织项目中的志愿者参与

某国际组织以志愿服务为特色,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患儿提供免费治疗。它拥有一支由高度专业化的优秀医务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项目除了提供医疗救助服务,还围绕这一核心项目形成了一系列次级项目,将所有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广泛而庞大的社区服务网,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场所。该组织与很多跨国企业如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露洁,万豪酒店等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除了每年定期捐款支持救助贫困唇腭裂患儿外,还派企业员工参加救助行动。对于员工来说这是企业福利的一个方面(很多员工都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因为这样的公益活动带给他们很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很多员工都认为他们为这样的企业工作很有自豪感,而且公司在派遣员工的时候是调用不同中心和地区的员工,让他们彼此相互熟悉和合作,这样有助于整个公司的跨区域团队建设。

第二,广泛招募医生志愿者,提供医生交流平台。该组织每年都会召开相关的医学会议,医疗志愿者可以报名参加研讨会议,切磋医术,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手术方法,分析行动案例,对医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另外在行动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就算只是国内的行动,国内医生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频繁。有一位云南昆明的医生告诉我们,虽然工作很累,但是只要有机会她还是会参加,因为除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每次来实施手术她都能了解到最新的手术作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第三,吸纳更多的学生志愿者,提升学生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该组织在全球知名高校组建学生社团,每年8月份会召开国际学生领导力会议,邀请高校社团的学生参加。在会议上,会邀请很多美国知名的人士来给学生做领导力方面的演讲,同时分享一些学校社团的精彩的募款活动,举办义卖活动,让世界各地的学生聚在一起分享。参加过学生领导力大会的学生可以申请免费参加一次救助唇腭裂患儿的国际行动,切身体验和学习。通过社团活动,学生们(从初中到大学)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更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锻炼了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

第四,广泛组织社区活动,传播公益志愿精神。该组织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公益社区活动,比如马拉松比赛等等,通过一些能够调动普通的社会公众可以参与的社区活动,更多人了解了项目理念,这些活动不仅为项目筹集了大量的善款用于救助儿童,而且传播了公益志愿精神,让许多未曾接触过公益慈善活动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

第五,手术结束后,该组织继续提供相关后续服务。在一次手术之后,要在一周后以及一年后对这些患者做修复检查,在术后的行动中,会由本地的医生志愿者参加,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上报。

在这个案例中,该国际组织以志愿者为依托建立起一套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另外,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甘肃某先心病救助项目也有一套对于“底部服务丛林”的设想,它的整个模式是这样的:公益组织接受一个慈善机构的捐赠,在西北做儿童先心病免费治疗手术。这里的儿童十分贫困,整个治疗模式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于是他们探索综合性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模式,并且通过现实和对未来的设想得出一套理想运作项目的模式,就是除了治疗补助款项以外,还有帮他们来解决合作医疗补偿问题,帮他们来解决后期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建构一套志愿者队伍,并架设一个全省性的服务平台组织体系。

底部服务丛林的理想模式由如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l 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的参与,捐赠人、医生(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建立志愿者网络;

l 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志愿者在参与奉献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l 深入发掘和满足受助人需求,包括在救助过程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及救助之后持续的跟踪和关注;

l 向受助人提供政策信息和建议,包括大病医保、新农合等政策信息的提供;

l 帮助受助人解决后期的脱贫、发展、维持最基本生计的服务,让受助人能够自力更生,获得新的生活希望。

(3)文化理念

基础慈善类的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文化理念有很多内容,我们无法一一呈现,在这部分我们简单介绍几种相对比较重要的慈善文化理念,对我们的传统认识提出一些挑战,主要是试图说明慈善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多的时候需要理性价值的引导。

1)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在开展大型慈善项目(比如覆盖一个地区、一个省份、甚至全国性的大型项目)过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慈善项目仅仅停留在一次性提供物质资源,往往难以改变受助人的境况。慈善项目应注重提升受助人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态度。

2)认识到慈善的边界

慈善是对于有限资源的重新分配,爱可以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障碍都能克服,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避免。在面临一个困境时,哪些时候应该倾尽全力,哪些情况应该适可而止,哪些情境又该顺其自然,值得慈善工作者认真思考。

我们应该有一种针对贫困、针对危机的健康的慈善文化,要认识到慈善是有边界的。正确的面对苦难的态度应该是接受它们,坦然的面对贫困、死亡、疾病、伤害,尽力去让孩子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爱和快乐。

3)如何面对苦难

当看到孩子们背着妹妹上学、拾着柴火上学、扛着课桌去学校、就着冰凉的山泉水洗头,或在校外搭伙租房等画面,我们很容易看到他们面临的困境,并产生同情。然而,我们是否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过,这些孩子是多么的美好、坚强、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看到了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生命力量,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当然,并不是说为了欣赏这种品质就要看着儿童陷入贫困而不去帮助。对于公益组织而言,如何在资助困境儿童的时候依然保留他们那份难得的坚强品质和乐观精神其实是更值得思考的。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帮助儿童,会让儿童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2、特殊权益的横向体系

特殊权益的横轴体系与基层慈善有些不同,因为困境儿童的分类有很多种,每一类儿童都有相应的特殊权益的需求,因此,满足每一类儿童需求的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价值都不一样,在本报告中我们尚无法呈现每一类儿童的横轴体系,就选取流浪儿童为代表,说明一个特殊权益的横轴体系是如何建构的。

通过对流浪儿童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流浪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个安全稳定的居所和稳定的生活照料。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大多是父母遗弃、虐待子女或长期争吵等家庭原因。如果把流浪儿童简单送回家中,必然导致儿童重复流浪,流浪儿童的权利也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很多被送到救助站的孩子还会选择逃走。于是,流浪儿童很容易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的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也就是说,对于流浪儿童项目来说,如何让他们愿意停留下来接受外界的帮助和愿意融入社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满足流浪儿童特殊权益需求的关键。

(1)专业技术

1) 在流浪儿童中形成权威和影响力

流浪儿童救助的难点是救助对象不服管束,反复流浪。我们认为,让流浪儿童愿意停留的方法精髓就是用权威而不用权力。所谓权威就是让人们愿意服从、发自内心产生的敬佩力量。当有这种力量的时候,流浪儿童便愿意接受你的影响,愿意跟着你走,你便可以对他施加有益的帮助了。权威的形成需要技术。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某流浪儿童救助站的负责人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救助站的负责人从北京带回十几个来自XZ的流浪儿童,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孩子非常不服气,抱着时刻要逃走的心态。这位救助站负责人连续三天整日整夜的陪着这些孩子,通过聊天和观察发现流浪儿童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儿。于是,这位负责人就带着十几个孩子疯狂的玩儿,爬山、徒步、宿营,几天几夜下来,这些孩子一个个都累的精疲力竭,最后他们对这位负责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发现这个负责人比他们更会玩儿。

从此之后,这位负责人在这些流浪儿童中产生了非常高的权威和影响力,十几个孩子不仅不想逃跑了,而且这些孩子通过网络等方式去招呼他们还在外面流浪的伙伴都到这里来,告诉他们这里的生活非常有意思。

2) 为流浪儿童树立一个具体的生活目标

在流浪儿童群体中形成权威影响之后,这些孩子对这位负责人的很多话都能够听进去而且愿意跟在他后面做事了。这个时候,这位负责人就开始慢慢帮助孩子们重新树立一个生活的目标。

他对这些孩子说:“你们愿意不愿意过我这种生活?你们觉得我和你们相比,谁更好?”这些孩子们说:“当然你更好了,有身份,有地位,受人尊重,又有丰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险。”这位负责人说,“好,你知道我是怎样走到这条路上的吗?”孩子说“怎样走的?”他就告诉他们,这需要上学学习知识。

虽然看上去跟普通的说教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位负责人的真诚和权威就是让这些孩子真的愿意静下心来走到教室,打开书本,愿意开始去读书认字了。当然,这位负责人并不是直接把孩子送到正规的学校和班级,而是让这十几个孩子组成一个小班级,教他们相对简单和有意思的知识,让他们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主要是先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设法让他们与正规的教育体制对接。就这样,这些孩子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和正向的目标,愿意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3) 为流浪儿童提供一种目标实现的路径

虽然孩子们愿意坐下来读书了,但是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让他们能够有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的路径。

于是,这位救助站负责人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他开始探索为这些孩子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和鼓励流浪儿童创业。他不仅请专业的老师来给这些孩子进行技能培训而且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让他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整个过程下来,这些流浪儿童不仅不再逃跑去继续流浪,而且愿意主动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而且在救助站的支持下开始探索创业之路,去用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位救助站负责人的专业技术是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关键。

(2)服务模式

传统的流浪儿童救助站主要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是流浪儿童进入、救助、送返和回访。而一些流浪儿童救助站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开创了一套完整的流浪儿童救助服务模式。郑州市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所创造的“郑州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以“跟踪回访”为巩固,注重调研基础,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为专业支持,参与社区预防为辅助,另外包括网站服务、建设救助小学等,综合性、全方位、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一个保护流浪儿童的网络体系。目前为止“郑州模式”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我们所讲的服务模式不是唯一的、特定的,除了郑州之外各个地区都在探索适应本地区的救助方式。在这里我们认为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服务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为流浪儿童提供愿意停留的生活环境和基础条件;

第二,引导流浪儿童接受教育,为孩子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资源;

第三,设计针对流浪儿童的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第四,为流浪儿童提供家庭式的温暖,重新获得关爱。

(3)文化理念:普遍的爱

在传统的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救助人员普遍将流浪儿童看成是有问题的孩子,认为他们本身或是经历坎坷,心理必定存在阴影;或者认为他们在社会流浪沾染了很多恶习,需要纠正。以这种理念和价值为导向采取的救助措施必定是防御性的和控制性的,所有的出发点都是避免孩子问题发作,看到的都是他们身上的缺陷而忽略儿童的优点。

需要提倡的是对儿童的尊重和普遍的爱,不论是流浪儿童还是其他类型的困境儿童,在文化价值这个层面上我们都认为应该采取一种对待正常的人和正常的儿童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对待所有特殊儿童的时候不是一定要把他们标签化和一定要强调去标签化,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人,我们应该用一种对待人的普遍的价值去对待他们,正常的尊重、倾听和爱,没有必要一定要对他们采用特殊化的方式,只要项目的执行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内心的感受,用对待所有儿童的爱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就足够。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他们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我们作为外界的干预者要做的不是帮他们改正缺点,而是努力激发他们本身就有的优点和美德,让他们自身慢慢的通过美好的特质去完善自我的其他方面的短板。

具体而言,就是救助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扮演倾听者、理解者、引导者和同行者的角色。首先,服务人员要耐心地倾听流浪儿童对其生活经历、感受的陈述和理解,即进入流浪儿童的个人世界之中;其次,服务人员还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情况,并同流浪儿童一同去构建更符合流浪儿童需求的价值体系;最后,服务人员要能够发自内心的欣赏流浪儿童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和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能够用心陪伴他们成长。

3、发展需求的横向体系

所有儿童都有发展的需求,而如何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也需要一套整体的规范。发展需求主要包括技能的提高(体育、艺术、学习等)、共同体的需求、公民素质的提升(参与能力、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生活价值等。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先进的儿童发展理念,就目前的国内儿童领域来看,发展层面的项目尚比较少,也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所以,这个层面的横轴体系尚不能非常健全,我们在此主要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后续的完善和改进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专业技术

1) 认识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的区别

在发展类的项目中往往涉及到技能培训,例如儿童艺术培训、体育训练等等。我们都知道在商业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培训机构以营利的形式提供培训服务,虽然培训的内容可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公益项目中针对儿童的培训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如果商业市场领域已经可以解决或满足部分儿童的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这时候公益资源就不宜介入,因为这样会扰乱市场秩序和影响提供服务的质量。公益慈善类的培训需要满足的是市场无法满足的需求。

其次,儿童慈善类的技能培训项目应该是针对弱势儿童和困境儿童,比如残障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为这些群体开展技能培训类的项目就要考虑到这些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而不是商业领域中的标准化培训。

再次,公益慈善类的技能培训的目的除了让儿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培训中不是以掌握技能为衡量标准。

因此,公益慈善项目在提供技能培训的时候还是要重点关注弱势儿童,因为他们是无法享受到市场服务的群体,而那些有能力享受商业方式提供的技能培训服务的儿童就不应该占用公益资源。

2) 运用儿童集体活动的方式

在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的一种技术是动员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性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交往的机会、公共的空间,在集体活动中儿童能够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尊重,有助于儿童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团体生活。

我们看到很多发展型的项目正在开展的儿童集体游戏的活动,例如由中国儿基会和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于2016年共同发起“让我玩”体育项目,以体育运动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校际篮球比赛等,使流动儿童在“玩”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建设性交流与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力,培养创造力。

儿童集体活动的技术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采用游戏等比较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活动形式;

第二,有专业的、系统化的活动内容,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学习;

第三,与儿童相处过程中的专业技巧。

3) 儿童参与技术的应用

儿童发展项目中特别强调儿童参与,儿童通过参与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根据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定义,儿童参与是指设计好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儿童的意见将会被记录和采纳,儿童也能看到他们的意见对决策和计划产生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儿童参与的能力,甚至剥夺了儿童参与很多事务的权利。国际计划在开展项目过程中非常注重儿童在参与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与发展。他们提出“让儿童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来”的理念,他们认为参与社区活动是儿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儿童自身能力,促进儿童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案例】国际计划[5]儿童参与社区发展项目

浦城县是国际计划进入陕西后确定的第一个国际计划项目县,国际计划帮各村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按照国际计划的要求,参加规划讨论的人群中必须要有儿童参加,而且应当占一定比例。最开始村里的干部和大人都无法理解,“小孩子能做什么规划”!但是,经过几年的项目实践,儿童参与社区发展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计划的社区规划项目中儿童参与的具体形式包括:

第一,选择一些孩子作为“交流儿童”参与村级事务会议的讨论过程,他们代表其他儿童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选拔孩子的过程不允许成人包办,而是组织孩子一起讨论,选拔和表决方式都由孩子们自己决定。

第二,组织儿童参与项目优先排序,参与入户调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并在大人的指导下绘制村庄资源示意图。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前几天我们村书记带我们去镇上开会,让我们完成社区调查表,回来后,我们认真地调查,并且仔细地填好了表,调查结果,有些人一周甚至几个月也不刷一次牙,许多人连澡也不洗,说明他们不懂卫生与健康。”

第三,在孩子们的参与下,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HD小学图书馆。该项目的整个过程以儿童为中心,贯彻儿童的参与,图书的种类由儿童选择,图书管理人员由他们自己选举,并且产生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同学们自己把图书馆管理的井井有条。“我是图书管理第五小组的小组长,还有两个同学是我的助手,我们管理的是科学类的图书,有60多本,每周只能借两次,分别是星期一、四吃过早饭的时间。借书先要打借条,但不能借给校外的人。我有信心管理好这些书”。

国际计划发现,让儿童参与社区规划,可以有效的让儿童了解村庄现状,学习成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儿童参与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对于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只有通过直接参与,儿童才能形成对参与的胜任感和责任感。

要鼓励儿童参与,需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要真心去交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很重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给孩子们赋权,一定要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参与不是大人的特意安排,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权利,培养他们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表达他们的看法、意见,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参与的“自愿,民主”。

(2)服务模式:为儿童提供发展的路径

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也是需要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的,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区、社会、政府,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所以,我们不能提供一个标准模式,而是让所有在探索和实践中的组织和个人有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空间,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一个好的儿童发展项目往往能够为儿童提供比较系统的发展路径,在提高儿童技能、养成良好品格、锻炼公民能力、提供人生价值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案例】某社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的实践

我们从上海某社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的项目和理念中可以看到一个相对成熟和系统的儿童发展服务模式。

该组织正在努力打造一种以社区为中心,让家长、社工、学校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的服务形式。该机构的青少年成长项目为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的约800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困难家庭、残疾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提供看护与素质教育服务的冬夏令营、周末活动及亲子活动,带领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高受助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社区儿童的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艺术创作、深度阅读、自然观察以及户外定向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其次,通过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周末活动,包括小组活动、团队游戏、社区定向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增长团体生活经验,增强团体之间的互动,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技能。

然后,组织青少年自主设计、开展社区服务,内容包括为老人服务、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等形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儿童学习如何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的技能;帮助青少年在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及团队融合上得到提升。

最后,除了儿童参与的活动,机构还设计了很多亲子活动,包括促进亲子关系的家庭公益讲座和亲子互动活动。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提高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能力,确立正确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协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做更好的交流。

我们看到,该机构所开展的儿童发展项目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模式,而这个模式核心的内涵就在于,儿童通过参加有梯度的发展类活动,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不仅是从技能方面,而且人格和心理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家长的参与也更好的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文化理念:开放式的探讨

儿童慈善事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在最高层面发展需求的满足过程中更加需要正确的文化价值来引导和启迪所有的行业人员。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统一的理念或准则,因为领域中所有的服务者都在用实践行动探索、总结。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是能够尊重儿童群体和个体,用一种普遍的爱来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文化都值得肯定和倡导。比如“每个孩子皆可成就”、“生活即教育”等等,这些说法和理念都可以在实践中给予支持和引导。

儿童发展所遵循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开放式的探讨,我们认为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促进儿童人性的完善和发展是公益组织开展发展类项目的重要方向。

尼采说:“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守护这一珍宝,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使命。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

所谓的人性的发展是指儿童能够被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能够成为一个人性善良、正直的人。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是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不是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而是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的切身感受,对人性意义上的真、善、美有深刻的理解。

也就是说,儿童慈善的终极方向是帮助儿童寻找心灵幸福,获得人性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公益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是超越各种束缚,努力让儿童回归个体的自觉自悟,在心灵和自然宇宙之中找到平衡与和谐,让心灵超越一切而真正自由而幸福。以这样的文化价值为指导去开展儿童公益慈善项目,其实各种事情会变的非常简单,只有我们能够把心态摆正,正视儿童,能够把儿童当平等的、完整的人看待,将这种观念传递给他,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发表见解,才能够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儿童公益慈善领域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和价值理念,将爱与人性的美好传递给孩子。

第四部分: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汇总

通过对儿童慈善领域的实践、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上对儿童慈善需求进行了理论建构。

纵向上,将儿童的需求分为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和发展三个层次,而每一个层次又进行了第二级的细分,这些细分所列出的儿童需求不一定全面,只是提炼一些我们从调研中看到的具体需求,而在公益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继续添加和补充完善。而且该纵向体系可以为一些公益项目的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即我们在设计一些公益项目之前或者进行筹资的时候可以明确项目所处的位置,有针对性的去寻找资助方和服务受助对象。

横向上,我们初步探讨了满足每一个层面的儿童需求应该遵循的方式,包括从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理念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原则,但是这些都不是定论,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探讨体系,尚处于初级的思考阶段,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因为本报告的重点是呈现出在儿童慈善项目的运作中应该有一些专业化和更加深化的做法,而不再是粗放型的运作,至于这些做法到底应该是什么,需要整个儿童慈善界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索。根据横轴体系,我们可以对很多儿童慈善项目进行分析,看其所处的阶段,是否运用了较为专业化的技术,是否有较好的运作模式和服务理念。有了横轴体系,我们就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深化项目执行的程度,打造有深度的项目。此外,我们也呼吁在儿童慈善领域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人才来递送专业的服务,让儿童慈善成为一个具有专业门槛和科学性的领域。

以此框架为理论基础,我们现在可以回答报告在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

l 儿童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儿童的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不是停留在某一点或者某一个层面,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是基础生存、情感满足、个人发展的综合体,不能简单的将儿童的需求割裂开,而是探索如何全方位的去满足儿童的立体需求。

l 我们在资助儿童时应该怎么做?

儿童慈善项目不是给钱就可以做好的,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需求满足都应该遵循一定的专业化做法,这些做法包括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理念等不同的方面,虽然无法用一种普适的原则来要求所有的项目,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儿童慈善领域的从业者都应该思考如何用这些方面涉及的原则去更好地服务儿童。

l 儿童的需求内在的结构是怎样的?

儿童的需求无论是从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有一个内在的结构,是不断互动和相互融合的,儿童需求项目可能会坐落在不同的点,有的可能是满足儿童的基础慈善需求,但是其运作的专业技术和理念层次都比较高。而有的项目也许是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但是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专业技术程度尚不高。

2016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七篇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于暑假期间在辽宁省xx市就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其专业及能力要求情况展开了调研。调研以xx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为基点,多次对xx市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多个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在就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报告。报告涉及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xx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及能力要求、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以及社会各界应采取的措施等五方面内容。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高校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也都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去年以来又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人口众多,连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仅今年大学毕业生就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努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适时对自己的就业意愿做出调整以适应用工单位要求。因此,开展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用工就业信息,畅通企业用工信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之间的传递渠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这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的和谐程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xx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

xx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xx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是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xx市1985年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居第40位。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亿元,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257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6元。全市户籍人口310.2万人,城镇人口12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市内高校毕业生及返乡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xx市是东北地区较早开办人才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地级市,市区内及各县区有10多所较具规模的人才及劳动力就业市场。xx市人才市场与xx市劳动力市场是xx市政府开办的两所大规模的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就业中心。其中xx市人才市场于1993年4月正式挂牌开办,由xx市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人才服务中心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是辽宁省政府确定的三大区域性人才市场之一,服务范围覆盖辽西五市及国内相关省市。xx市人才市场有近千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拥有130余个展位,周二、周五开放。每逢xx市人才市场开放日,来自xx及周边地区的求职人员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以来,企业用工需求数量明显增多,人才需求较旺。假期中我多次逢开放日到该人才市场调研,几乎场场人员爆满,许多企业都提前预定展区和展位,即便是小雨天,来xx人才市场的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仍然很多,招聘场面一直相当火爆。根据xx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统计,目前市场营销、服务行业、计算机等是xx市今年招聘需求的热门岗位和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幅上升、供不应求。另外,目前市场上急需的专业是装备制造业,还有机械专业,工业自动化专业等也比较短缺。

三、各领域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要求

在xx市人才交流中心,我通过与一些参加招聘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和应聘者进行交谈以及对其招工说明进行阅读的方式了解到了下面一些信息:

(一)专业要对口

术业有专攻,专业对口是招聘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用工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希望专业对口。例如xx宝地物业公司在对其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明确要求是物业及相关管理专业。xx富山密封科技公司招聘成本会计,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是会计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学生。甚至巴黎经典影楼的接待员也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是摄影相关专业毕业。看来大学里选择的专业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有很深远的影响,用人单位当然都希望招聘进来的工作人员能以他们所学过、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于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于是在招工时就表现为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关切。

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用人单位较为灵活,并不对专业进行限制。例如在调查过程中我注意到一家名为“明辰”的少儿英语学校。他们的招聘人员告诉我,这所民办学校在招聘英语教师时“不看专业看能力”。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对应聘人员进行英语口语的测试,由专门人员来测试应聘者的口语水平以及发音是否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项目,如要求形象气质佳、对孩子有热情、性格活泼开朗、能带动小朋友的情绪等等,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这项工作对专业的要求并不严格,而且很适合年轻人,所以深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而这所学校也乐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二)能力很重要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与专业或学历相比,用人单位对能力更为看重。很多招聘说明上都注明了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比如韩柏科技有限公司在招聘信息安全主管时,就明确要求应聘人员熟悉数据库的结构和应用,对因特网安全结构、系统漏洞、入侵检测、病毒防护、防火墙等有深入理解,有丰富的网络建设维护和网络安全产品应用维护经验,精通WindowsNT/2000/2016、Unix、Linux等网络环境,能独立进行网络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精通TCp/Ip协议和主流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等。北京锐风行文化传播公司对其艺术总监岗位的要求是精通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包装的设计与策划,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完成频道的整体包装。洪天装饰装修公司对其设计师的要求更是简明到能够完成室内设计图和效果图。而相同的是,这三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在招聘较高层职位时,并未对学历或专业做过多要求,只是强调能力。这说明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能力。有能者,则用之。

(三)经验是“注脚”

与能力同样重要的是经验。当然,对应届毕业生来说,经验必定是其缺乏的一项。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对经验的看重程度与日俱增,因此在这份报告中我不得不谈一谈经验的重要。这里说的工作经验,不只是单指以前做过的工作的经历或在其他公司里面上班时学到的东西,还包括平日学习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工作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处理问题的速度、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用人单位对于经验是很看重的。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其招聘的岗位后面都会加上“注脚”,注明工作经验要求。比如xx富山密封科技公司的成本会计要求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辽宁中天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系统管理员要求有三年以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通常大公司中,高层的职位或像会计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位不会聘用应届毕业生。不过有些较低层次的岗位或一些简单琐碎的工作,大公司反而乐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便于公司内部培养高层岗位的后备人才。例如有些单位会计涉及到的账目比较简单,或者需要会计兼文秘,这样的单位 比较倾向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四)额外有要求。

除了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之外,有的用人单位往往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要求。如上面提到过的明辰少儿英语学校,对老师就有形象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外地招工的公司,如武汉大田创建电子技术公司在xx市人才市场招聘时就注明了要在外地工作。尤其区域经理一职,更是具体提出要求能适应长期出差、驻外工作。仁和网络集团在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其终端代表时要求必须是本地常驻户口。除了这些之外,有时候性别也会成为限定就业的因素。

(五)心态是亮点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精神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应聘人员的重要方面,也是应聘者竞聘成功的重要砝码。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端正就业观念无疑也成为一项重要因素。在人才市场可以看到很多招聘说明上有诸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有事业追求,勤奋好学”,“学习力、创造力强,不甘平庸”,“热心于建功立业,不过多的追求金钱待遇”等要求。弘元商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这是我们评价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在给一个员工做评语时也都常常有‘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等话语。”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形象和交谈来确定求职者的工作或人生态度。诸如“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吗?”、“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吗?”、“你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时的艰辛及不如意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吗?”、“你对工资待遇有很高的要求吗?”等,这些都是通常会问的问题。

我走访的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和发展前途。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把自己岗位上的职责做到最好,这是敬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合理回报自然也会来。

四、大学毕业生应努力达到的高度

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项专业及能力要求,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为了与世俱进,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必须努力做到:

(一)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术业有专攻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进入职业生涯后,运用最多的自然是自己在大学四年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法宝。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上一定是相对缺乏的,想要尽快步上工作轨道,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能缺少的。因此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刻苦、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每门课程,术业有专攻,专业有特长,本领有独门,在未来的就业和职场生涯中将受益无穷。

(二)注重能力培养,积极积累经验,提高竞争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往往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实习过程,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同时,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毕业求职时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德、智、体全面发展,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学生是国家花大气力培养的重要人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的后备力量。党和人民对我们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本领。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学业有成、本领高强、体魄健壮、精神昂扬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五、社会热点,共同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努力

(一)政府力量----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1、增加就业岗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加工作岗位,这必然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扩大就业的需要。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要积极开拓社区就业新领域,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大力发展老年人保健、护理等事业,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吸纳大学生到小区物业就业等,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继续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农村任职,促进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推行有利政策

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统筹安排。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增加聘用条件。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管理上消除一些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3、鼓励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种小趋势。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方面,政府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也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大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二)高校作用----努力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强劲推手

各高校应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就业指导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 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面对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还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三)自我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要转变

xx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谈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表示,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轻待遇”等正确的择业观。要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总之,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我深信,有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高校和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有大学生的不懈拼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现在我们大学生面前的就业前景必定是一片晴朗的蓝天!

2015需求分析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八篇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1篇:软件需求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该文档是为了分析人工管理高校工资的流程,把人工模式抽象为可在计算机上处理的自动模式,对高校工资的科学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便于开发小组成员对系统整体功能的认识,通过该文档,确定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参考。需求分析是软件系统生存期中定义阶段的最后一个步骤。它作为整个软件开发范围的指南,是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正确的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的重点。编写本文档的目的是根据系统分析工程师和客户沟通的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深入描述学校内部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定本软件设计的限制和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本需求说明书的读者对象是工资管理系统开发的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个性网名)

1、2背景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高校工资管理更加的复杂,而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这就对高校工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工资已经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高校工资管理系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工资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不仅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而且优化了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智能化,也提高了透明度和互动性。

1、3定义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通过对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第二个是完全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确定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的需求分析表达出来。

静态数据:系统固化在内的描述系统实现功能的一部分数据。

动态数据: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后系统输出给用户的一部分数据,也就是系统要处理的数据。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中的名字都是一些属性与内容的抽象和概括,它们的特点是数据的“严密性”和“精确性”,没有半点含糊。

1、4参考资料

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史济民,顾春华,李昌武。软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郑阿奇。Delphi7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尚志宏,石蔚云。Delphi7全方位教程。航天工业出版社。2015

张虹。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2任务概述

2、1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对大中专院校的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进行添加和修改,根据个人信息将工资分为职务工资,职称工资和其他工资。能够调整工资标准和员工信息,也能够调整其他工资项目,根据需要对教职员工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查询,本系统能够生成各个月的工资表,能够打印报表方便保存和管理,还包括对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比如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系统应该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职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应该具有简单,易用,小巧,经典的特色,应该能够对高校工资管理进行优化,使其系统化,高效化,智能化。并保证工资管理的准确性,简易性,为学校财务人员提供便利。相应的需求如下:(情侣网名)

(1)员工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

(2)员工工资管理功能。具体包括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的添加、修改、删除。

(3)工资的查询、发放与打印。

(4)员工工资上报银行。

(5)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部门的维护。

(6)数据的统计。包括员工信息和工资的统计。

(7)管理员的添加以及口令修改。

(8)登录信息管理。

(9)调用系统辅助工具记事本和计算器。

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职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本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是:

1、系统应符合学校财务管理的规定,满足财务部门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对其进行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2、2用户的特点

本软件的最终用户是大中专院校财务部门,由于该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学历、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本软件需要至少一名系统管理人员,由于本软件系统的易用性,并不需要受过专业训练人员。

2、3假定和约束

由于本软件系统较小,且在Windows系统下开发,故在Windows环境下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一个更为完善的工资管理系统,应提供更为便捷与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如相应的网络操作及服务,由于开发时间和计算机数量有限,该系统并未提供这一功能。对信息的保护手段仅限于设置用户级别,以及提供数据文件的备份,比较简单,不能防止恶意的破坏,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3、1、1功能模块及描述

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3-1:

1)系统操作员添加以及密码修改模块

2)员工信息模块

3)工资管理模块

4)系统维护模块

5)数据统计模块

提示:在复制文档时,发现流程图无法在这里显示。

员工工资管理

工资的发放与打印

浮动工资的添加、修改

基本工资的添加、修改

工资上报银行

数据维护

部门的维护

数据库的还原

数据库的备份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删除

员工信息修改

员工信息添加

操作员管理

操作员添加

修改用户口令

登录信息管理

学校内部工资管理系统

6)报表打印模块

7)系统登录模块

数据统计

员工信息统计

工资统计

打印报表

管理员打印单条工资

一般员工打印自己工资

系统登录模块

操作员登录以及一般员工登录

图3-1系统功能模块图

下面详细描述一下各个功能模块:

1)、员工信息模块

员工信息模块具有员工信息输入、员工增删、员工信息修改、打印功能,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员工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所在部门、文化程度、银行帐号等信息。员工增删实现了对数据库中员工信息的增加和删除。员工可以通过员工号或员工姓名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还可以导出为Excel电子表格或报表打印。(qq情侣网名)

2)、工资管理模块

根据员工的工资管理实际情况,本系统将工资结构分为基本工资管理和浮动工资管理两部分。该模块还包括工资的发放、查询与打印,其中有工资的计算。3)、数据统计模块

管理员在对员工信息和员工工资信息进行输入以后,在数据统计模块中可以对员工的信息和工资进行汇总。

4)、系统操作员管理模块

(1)添加管理员:只有管理员才可以对系统进行所有操作。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工资信息。

(2)修改管理员密码。

(3)登录信息管理:查看系统登录用户的信息和删除信息。

5)、系统维护

(1)数据备份: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保存的路径把数据库保存在硬盘中,也可保存在软盘中。

(2)数据恢复: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路径把数据恢复。

(3)部门管理:可以在该模块添加、修改、删除部门。

6)、打印报表

(1)打印单条工资记录:主要适用于管理员打印员工的工资信息。

(2)打印员工自己的工资信息:一般员工登录后可以打印自己的工资信息。

7)、系统登录模块

通过选择两种不同用户的权限进行登录,管理员可以登录并操作系统,而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工资信息。

3、1、2数据流图

《工资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流图是比较清晰的,对各功能模块来说都比较有规律。但完整的图比较繁琐,各个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图如下。

1。登录数据流图

用户名及密码

身份验证

登录失败

登录成功

管理员表

选择操作

添加

修改

2、人员管理

删除

员工表信息载入

3、工资管理

选择操作

工资添加

工资修改

工资计算

工资上报银行

工资表信息载入

4、工资查询

选择查询字段

输入查询条件

查询

显示

打印

计算

5、系统维护

部门表信息载入

部门管理

数据恢复

选择路径

系统数据管理

添加

选择操作

数据备份

选择路径

修改

删除

备份

恢复

打开

6、数据统计

选择操作

员工信息统计工作

工资统计

员工表和工资表载入

7、操作员管理

选择操作

添加管理员

修改管理员密码

登录信息管理

管理员表和登录表信息载入

选择操作

8、打印报表

打印单条工资记录(用户)

打印单条工资记录(管理员)

打印员工信息(管理员)

打印

3、1、3数据字典

名字:员工信息

别名:employees

描述:记录员工的个人信息

定义:员工信息=员工编号+姓名+性别+文化程度+部门名称+聘用日期+代发银行+银行帐号+备注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管理员信息

别名:admin

描述:记录管理员登录账户

定义: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姓名+管理员密码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员工基本工资信息

别名:basicwages

描述:记录员工的基本工资信息

定义:员工基本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养老保险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员工浮动工资信息

别名:floatwages

描述:记录员工的浮动工资信息

定义:员工基本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个人所得税+住房补助+保险费+生活补助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部门信息

别名:department

描述:记录部门信息

定义:部门信息=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电话+备注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3、1、4业务流程图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图3-2所示:

图3-2系统业务流图

3、2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度

A。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

B。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通常有文件的记录会很多,所以本系统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3、2、2时间特性要求

本软件在时间特性要求方面的要求是:由于本系统的数据库较小,所以程序在响应时间,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上性能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也正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少,故在数据传输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上表现的较让人满意。

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在1-2秒内,对软磁盘和打印机的操作也应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3、2、3灵活性

本软件系统在灵活性方面的要求比较简单,适用于大部分系统,满足高校内部员工使用的需求。对前面提到的运行环境要求不应存在困难。

3、3输人输出要求

3、3、1静态数据描述

1)管理员表

2)员工信息表

3)部门信息表

4)登录信息表

5)员工基本工资表

6)员工浮动工资表

7)工资发放明细表

3、3、2动态数据描述

输入数据:菜单选项,查找关键字,新建记录项。

输出数据:由查询关键字确定的数据库记录集合。

内部生成的数据:中间查询结果。

数据库描述

3、3、3数据库描述

本系统使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由于本软件系统用于对学校内部的员工工资进行管理,所以要满足学校内部使用的需求。

3、5故障处理要求

考虑到软件的范围不大,所以故障处理一般由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只要保持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即可。只要操作系统没有大的故障程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考虑到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程序可以有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数据备份功能与过程,以及系统崩溃后的数据恢复功能,这点在数据库软件中已经达到了,只要稍微在其上再增加用户所需要的附加功能即可。

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对于用户的输入错误应给出适当的改正提示。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3、6其他专门要求

1)系统的功能实现情况:用户可在本系统下实现各种用户要求的功能。

2)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都有密码保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系统的容错性:用户输错数据都有提示信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4)系统的封闭性:用户的封闭性较好,用户基本上在提示信息下输数据。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1、一台586以上的PC机

2、内存128MB以上

3、VGA显示器一台

4、采用菜单界面驱动方式

5、键盘、打印机(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4、2支持软件

1、Windows98以上的操作系统

2、Delphi7、0中文版

3、SQLServer2000数据库

4、Office2000以上的办公应用软件

4、3接口

硬件接口

本软件不需要特定的硬件或硬件接口进行支撑。

586以上PC机均可运行此软件。

软件接口

运行于Windows98及更高版本具有WIN32API的操作系统之上。

4、4控制

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

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来操作完成该系统;

第2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分析报告

1、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中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

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普遍企业认为计网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较合适;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培训机构,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计算机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4)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①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

在调查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在网络系统平台搭建(windows,linux,unix)占10%,路由交换(网络设备)占15%,网络建设及管理约占20%,网络安全占15%,综合布线占10%,方案设计占10%,硬件维护、技术服务15%,有3%做普通技术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网络系统平台搭建,网络设备,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导向。

2016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调研报告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第九篇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调研报告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暑期调研

2016年8月13至17日,我们就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的课题,在南宁市各个体商贸商贸群体中展开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三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答卷290份,回收率96.7%,10份由于部分原因作废。

一、调研背景:

银行成立以来,我们从无到有,先后建成电话银行、个人网银、电视银行和手机银行系统,加上遍布城乡的ATM等自助渠道,成为电子渠道最完备的商业银行。个体商贸客户一直以来是邮储银行的重点客户群之一,从目前电子银行发展情况来看,个体商贸客户也是电子银行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之一,调研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对于优化电子银行产品、有效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

南宁市各个体商贸户。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走访各商贸户,采取咨询访谈的方式,用不记名方式随机抽样进行调查。

1.问卷调查

2.深度访谈

除了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外,调研团队还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引导调查对象说出其他更多问卷未涉及的内容。

(1)邮储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ATM)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2)希望邮储银行推出哪些新产品;

(3)分别介绍一下在什么情境下会使用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以及ATM等电子银行。

四、调研目的:

了解个体商贸客户的金融需求以及电子银行的使用情况。通过对邮储银行商贸客户金融需求以及邮储银行个体商贸客户电子银行使用情况,分析邮储银行商贸客户金融需求及电子银行为其提供服务改进的方向。

五、调研结果报告:

时值暑假,地处南国的南宁酷暑难当,同班的许多同学都选择回到温馨的家度假。八月初,也就是暑假期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的主办方--邮储银行下发了调研任务。作为千千万万参赛队伍中的一组,我们团队(携手飞跃)积极接下这一调研任务,躬身实践,深入社会,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次社会调查问卷的实践活动,一则是通过调研检验我们初赛方案的合理性跟可行性,以便后期参赛方案的修改与完善;二则通过参加调研活动,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跟参与意识,对以后走向社会这一实践的大舞台做经验积累。总之,参加这次调研活动,既完成了参赛环节中的方案实施任务,又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各个方面的素质,获益匪浅。

我们的团队共五人,其中两人在暑假参加了邮储银行南宁市总分行安排的网点业务实习,其余三人在暑假仍不忘通过网络工具取得联系,共同合作进行参赛方案的修改跟制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到这次调研活动之中。在邮储银行派发了各参赛组的调研任务后,我们在队长的组织下,首先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包括分析讨论南宁市个体商贸户分布情况跟我们三人各自的优缺点,部署出调研的地点分配跟时间安排,从而保证了活动的高效顺利展开和完成。随后调研活动中,我们各司其职,分赴各自的调研地点完成任务,虽然酷热难当,有些调研地离校区较远,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保质保量完成调研活动,维护了整个团队的利益。

调研开展的第一天,考虑到调查问卷中可能会出现填写方面的问题,我们三人决定先一起调研半天,初步进入实践正轨状态,规范了调查问卷的填写,为后期活动的展开开个好头。个体商贸户金融需求调查,无疑调查的对象被圈定为个体商业经营户,像服装店,餐馆等有固定营业点,及其合法营业牌照的社会主义工商业参与者。在调查中,我们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本着“礼貌,随和,务实”的理念,完成包括指导被调查者问卷填写、普及邮储银行的现行金融业务、征集其对邮储银行的建议与他们对于银行业金融服务需求等等工作,如实客观地开展调研,达到本次问卷活动的真正目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热情礼貌,很多个体户也平易近人,很好地配合了我们的问卷活动,在此由衷地感谢社会群众对我们调研活动的支持。有些被调查者质疑我们的问卷是否合法,我们耐心地讲解此次调研的目的,让其消除顾虑,采用匿名填写问卷,切实维护了他们的隐私等利益;有些不愿透露其月流水金额,对于有些店来说,这或许可以成为商业机密,我们也不去勉强他们去填,让其采取自愿的形式,如实客观填写一些愿意透露的信息,绝大多数个体户还是挺支持我们的问卷活动的,填完问卷的同时,在我们的交流中,他们也说出了对邮储银行的建议及其业务创新上的改进意见;有些个体户回避我们的调查,考虑到他们的难言之隐,便不去强求。在调研中,每个人都热心积极,由衷地垂询聆听个体户对银行业的各种意见与发展大计的好提议,了解他们目前业务往来在金融服务上所需的新服务,如实客观地做笔录,掌握了深入社会,来自群众心声的第一手资料,相信这些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也是极其宝贵的。在调研的同时,也拍下了很多活动现场的照片,以备日后完成调研报告所需的同时,这些实地照片,也算是对暑假团队精诚团结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缅怀与纪念。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分头行动,效率提高了许多,耗时五天,圆满完成调研活动。

接下来,我就此次回收来的有效问卷做以汇总与分析。本次调研活动,下发问卷300份,回收中有效的有290份,无效的10份多是没按照要求填写的作废问卷。虽然不是所有的问卷都有效,但结果依然仍是可观的,仍然能达到本次问卷的目的。被调查者男女性别比例均衡,年龄段在18至55岁之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参与,其中25-30岁的青年占据绝大多数,这也符合现在年轻人爱好创业的实际。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大专、本科阶段。由于我们随机调查的多为普通中小型商贸户,其每月的业务流水金额处于”5万元及一下”者居多,约合60%,“5万至20万”和“20万至50万”占有20%,余下的为50万及其以上,四个流水金额人口比约为6:3:1。关于银行卡使用情况,邮储银行卡的持有率占三成,以农业银行卡、工商银行卡用户居多,持卡者办理账户业务有:账户查询,网上支付,转账汇款,个人贷款,个别的用户也用来投资理财,由于个体户月流水金额不多,多用现金进行业务往来,对银行提供的诸如信用卡还款,外汇业务等等有些不清楚,故还是以传统的账户查询、个人贷款业务为主。被调查的个体户月使用邮储银行业务频率集中在1-5次。在商贸市场的网络工具有:能上网的电脑,能上网的手机。在调查中,有约八成的客户开通有电子银行,他们开通网银的主要原因是操作简单,附近有银行网点,功能多样等。至于每月使用网银的次数,以服装业的用户居多,很多人通过网购来进货,但针对有些钓鱼网站冒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致使网银用户对日后继续使用电子银行表示犹豫与质疑,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一些利欲熏心网络黑客的非法破坏,极大损害了网银用户的财产利益,这一点还需要银行业与互联网展开更好地合作,完善交易系统,提高网络防攻击能力,维护好用户的利益。电视银行跟电话银行是邮储银行开设的两大新业务,开创银行服务业改革的先河,但针对该项服务刚起步,技术不是很成熟,在社会上推广的时日不长,故用户不是很多。多数人使用的电子银行种类有:个人网银、手机银行、ATM。电子银行主要用于账户查询、网上支付、转账汇款、网上缴费,存取款,有部分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用来手机充值、购买彩票、购买游戏点卡等。开通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的客户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绝大多数个体商贸户对邮储银行的这两项新兴业务不是很了解,同时,我们也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跟宣传了这一部分业务盲区。电子银行用户每月网购的次数“2次以内”,“3-5次”,“5次以上”所占比例约为4:3:3,很多人在购物的时候会选择网购,得益于网购的安全便捷。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如实客观地了解到个体商贸户的金融需求,对于有些好的提议,如“基于避免跨行业务办理难的问题”而提出的“商业银行联盟策略”,我们也如实做有笔录,反映客户的真实需求,这些一手材料对银行业的整顿亦将大有裨益,努力做好业务优化与创新,服务人民大众。

如上就是这次问卷的如实记录。

六、总结及建议:

现代社会中,个体商贸业异军突起,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团体,数量大,分布广,为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目前形势下,业务流水金额少的中小型企业,“三农”产业居多,这是邮储银行的一大有利客源,也是银行业内的一大市场。邮储在07年成功转型为集邮政、金融为一体的商业银行,其性质发生本质的变化,但始终坚持“服务大众”的经营理念,服务于中小型、私人企业,信用贷款,转账汇款等业务日臻成熟,拥有的客户群越来越大。而我们现在做题为“个体商贸户金融需求”的调研活动,深入客户,切实了解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对于邮储银行的业务升级,更好地服务大众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价值。下面,我就这次调查的实际,列出客户对邮储银行电子银行的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建议如下: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层次;

二、强化品牌意识,健全营销机制;

三、优化产品结构,合服务功能;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五、强化部门工作职责,再造业务考评机制。

附调研地点: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时代天骄广场及周边

广西南宁市明秀路秀灵路

广西南宁市朝阳路

2016年8月20日


技术需求调研报告相关热词搜索: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技术需求调研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585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