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民宿市场上游

民宿市场上游

2016-12-07 09:26: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民宿市场上游(共7篇)2016年中国民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2016年中国民宿行业 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民宿的分类二、民宿行业发展现状自由行消费者的需求高度个性化,体验目的地文化、当地社交需求日益增长,而民宿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艺龙发布《2014年消费者住宿及点评行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有59%的...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民宿市场上游》,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年中国民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民宿市场上游 第一篇

2016年中国民宿行业 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民宿的分类

二、民宿行业发展现状

自由行消费者的需求高度个性化,体验目的地文化、当地社交需求日益增长,而民宿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艺龙发布《2014年消费者住宿及点评行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有59%的消费者仍首要选择经济型酒店作为出行入住地,但选择民宿客栈的消费者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达到了18%。选择主题酒店的则约占15%。星级酒店因其价格昂贵,所以虽然服务质量高,但消费者的选择量仅占10%。

消费者住宿选择占比

中国客栈民宿的预订用户有50.7%在26~35岁之间,38%在18~25岁,主要集中在年轻的一代。木鸟短租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消费群体分析数据”显示,在使用其平台预订民宿的用户中,高达48%的人为月收入低于2500元的90后,同时,42%的用户收入在9000~16000元,剩余10%为中间收入群体。民宿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和低收入水平的人群,市场消费群体呈现哑铃状分布。

【民宿市场上游】

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付费金额

【民宿市场上游】

2、民宿产品在房屋结构和设计更具有家庭气息,为家庭游和出行时的聚会提供了便利;服务更人性化,不仅满足住宿的需求,还通过相关的周边服务优化住宿的体验感;地理位置一般靠近景区,出行方便提高效率减少精力耗费,增强旅游的满足感。

通过改造个人房屋以及平台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自营房屋,为民宿提供了大量的房源供给。据统计,截止2016年1月,我国大陆客栈民宿总数达42658家。中国商务部服务业公司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民宿从业者数据显示,2012年的民宿从业者尚不足10万,而2016年从业者增至近90万人。民宿发展的迅猛之势,也印证了供给端的储量庞大。 3、国内自由行已成为主流,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进入景区的散客占比在2015年已达到70%至80%。自由行游客对旅行的需求上升到文化、社交层面,在住宿上,更愿意选择外观具有鲜明特色,能与当地人交流的民宿。

从提供民宿的企业来说,民宿相较于标准化住宿,更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不同的地缘环境,不同的装饰风格,不同的风俗习惯,都能天然地打包、呈现出受到自由行游客欢迎的产品形态。比如台湾影视剧对于民宿的取景,除了增添了剧情本身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带动了粉丝前往观摩体验的热潮,引发周边旅游产品的销量猛增。

特色化住宿逐渐成为影响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正如民宿预订OTA大鱼自助游的宣传语“为一张床,赴一座城”,昔日的小众市场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民宿的流量入口价值逐渐显现,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万亿级周边游市场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互联网+民宿营销策略
民宿市场上游 第二篇

如何运营“互联网+民宿” 民宿经营营销策略 一、当民宿崛起遇上互联网时代

1.民宿和“互联网+旅游”双双呈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区别于旅馆与饭店的民宿发展势头迅猛,民宿经济蓬勃兴起。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进一步助推了民宿的发展。

从地域上看,客栈民宿分布在全国著名的景点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丽江、厦门、三亚、杭州、黄山等地,具有天然的“地利”。同时,客栈民宿作为特殊的住宿业态,和酒店行业的发展相差较大。和标准化的酒店相比,客栈民宿行业具有更多的个性化经营的特色。由于其具备更多的本地特色、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轻松的社交关系等,客栈民宿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而客栈民宿行业的这些特点也决定其将成为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环节。客栈民宿通常依托周边旅游资源提供具备当地特色的经营项目,与其他旅游产品具备较强的协同性和融合能力。

另一方面,进入信息数字与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旅游”也迅速发展起来。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系统提出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

旅游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元素的融入让旅游业的发展如虎添翼。以最近的“十一”国庆长假为例,根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假日前四天,互联网与旅游融合效应显现,游客网络预订增速迅猛,移动互联网预订比例上升,去哪儿、携程、马蜂窝等在线旅游企业假日订单增幅在100%~300%之间。

无论是携程、去哪儿、同程等OTA巨头,还是新兴的蚂蜂窝、淘在路上等平台,其移动端的表现都在这次黄金周中实现了爆发,“互联网+旅游”初显威力。无论是行前预订、行中购买、行后点评,在手机移动端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都变得比以往更为容易。游客对移动端的接受度已经得到了提升,从这次爆发中,让人看到了移动端的趋势所在。

自由行和移动端可以说是互相推动,二者联系极为紧密。伴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自由行这一旅行方式也逐渐成为了主流,“边走边订”也成为了现实。淘在路上数据显示,其“边走边订”订单占到了十一期间总订单的67%,其中景点门票占“边走边订”订单总数的近一半,位居第一,体验、酒店套餐位居第二、三位。

2.民宿经济刚刚驶上互联网高速公路,前景无穷。

民宿的迅速崛起,和互联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宿经济的互联网化准备了条件,“互联网+民宿”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自2011年开始,包括民宿在内的非标准住宿领域内的一些专业的预订平台开始集中出现。通过互联网,游客可以在出发前了解各个城市和景区的民宿情况,利用网络支付手段,提前预订客栈民宿,并安排好以民宿为中心或节点的旅游路线和计划,与原来通过互联网来预订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一样方便。

当前,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根据易观国际《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年)》数据显示,2014年第2季度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规模达到1.3亿元,环比增长58.5%,同比增长333.3%。

从整个在线住宿预订交易市场来看,根据易观数据监测,2014年在线住宿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22.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的412.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6.8%,在2014年OTA市场整体交易规模2798.2亿元人民币中占比达到18.7%。由此可见,在线住宿预订市场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这其中,作为非标准住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不过,整体来看,“互联网+民宿”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行业。与传统酒店经营较高的互联化程度相比,相当多的民宿经营还处在较低程度的互联化水平。

曾有业内人士对国内古镇民宿的近期发展做过调研,发现许多古镇内的民宿信息化管理仍然很弱。一本本子、一支笔成了民宿老板“打天下”的工具。中国目前大约有40~50万个住宿单位。在这些住宿单位中,真正的星级酒店只有1万7千个左右,剩下的大部分则是招待所、民宿等,而在这一大部队中,大约有60%左右的民宿老板依然用传统模式去营销。他们不懂得使用互联网,还是用朋友推荐、上门推销等方式来经营民宿,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洼地往往孕育着生机。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机遇,旅游业者看准了商机,或加大对“互联网+民宿”的投入,扩大原有经营规模,或新

加入互联网民宿经济,打造全新的互联化民宿平台,推出互联网民宿产品和服务。

二、“互联网+民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主要模式

(1)类似Airbnb的C2C模式:例如小猪短租、蚂蚁短租以及爱日租等,这类平台上的房源以个人房源为主,通过信息展示而提供一个给房东与租客交流的平台。

(2)以途家为例的O2O+B2C的创新模式,平台会涉及从房屋出租到交易结束以及售中售后的各项服务、线下的物业管理等各条生态链。这些平台的房源以开发商和经营者的空置房源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民宿行业以“爱日租”为鼻祖,但爱日租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爱日租的失败证明了类似Airbnb的C2C模式在国内会因为市场过于分散和复杂,从而无法用有限的成本将碎片化的需求和供给集中起来。同时房东与房客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服务、安全、纠纷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真正的C2C很难实现。

2.部分民宿互联网平台和网站

(1)Airbnb

互联网民宿的成功先例非美国Airbnb网站莫属。用户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它甚至被时代周刊称为“住房中的EBay”。Airbnb所提供的点对点

短租模式正在席卷全球,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覆盖192个国家、超过35000个城市、更是超过20万处房源,并帮助逾1000万人寻得了短租之所。

Airbnb的颠覆之处在于用户可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私人住宅,为背包客提供短期租赁服务,这样花同样甚至更少的钱,可以选择更有趣的私人民宿甚至是树屋、古堡。

人们试图向客户出租的已不仅仅是房间,还包括办公场所以及驾车出行的座位。人们甚至将电钻、割草机等闲置资源变成收入来源。人们还会出售自己的时间,承接遛狗、取回干洗衣物或组装宜家家具等杂活。

Airbnb已一路疯长为全球最大的旅行短租网站,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亦引来诸多效仿者。自2011年,中国市场上开始陆续出现在线短租平台,如游天下、蚂蚁短租、小猪短租、途家网等。

(2)途家网

途家网成立于2011年12月,创始人兼CEO罗军,隶属于途家在线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途家网是一个定位于中高端的品质服务公寓预订平台,为旅行者提供旅游地度假公寓的在线搜索、查询和交易服务,旨在为旅行者提供优质的度假体验以及灵活的闲置资产托管增值服务。其度假公寓采用酒店式管理和服务,创造集酒店、家庭为一体的住宿环境。途家网强调居家体验、物超所值、房型多样、自在私密的特点,适合全家行、自由行、深度旅行和休闲养老。

途家网在中国结合本地化需求尝试着改变国外的HomeAway模式,

2016精品民宿调研报告
民宿市场上游 第三篇

【民宿市场上游】

2016精品民宿调研报告

发布者:表哥发布时间:2016-3-28 17:50:10 阅读:1479次

台湾的民宿业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和经验,从南到北可住宿、受旅游者欢迎的民宿多,也是很多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的理由之一。正因珠玉在前,旅游市场已经火热的大陆市场上,民宿业也纷纷涌现,不管究竟做得怎么样,牌子倒都是先立了起来。而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也纷纷予以热情拥抱。

根据“百度”词条的释义,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看起来,这和人们已经烂熟的“农家乐”没有太多区别。而行业内对民宿的定义也没有定论,有人称呼为精品民宿,有人称呼为非标准住宿产品,也有人说是小型精品酒店。

那么民宿到底是什么?

其实从去年开始,像国务院发出了很多积极发展客栈民宿、非标住宿等业态的这样的一些指导意见,以及说我们习大大也亲身下乡好几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

所以政策的红利和需求的增长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双推手,推动我们炙手可热的民宿业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应该说行径的非常快。不过中国大陆的民宿,在他的一个表现形式和他的运营模式上其实跟我们比较熟悉的像日本、台湾地区的模式都不一样。那么民宿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一种中国特色,我们为什么称【民宿市场上游】

从产品来看,总体来说民宿具有规模小、选址精、特色强的一个特点,但是民宿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不足呢?我们觉得除了一些非常可圈可点的作品以外,其实大多数民宿都面临着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盲点。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设计至上的误区,很多民宿都是设计师处于对作品的偏好所做的产品,非常注重外在的形态。其中不乏有一些跟风者甚至把莫干山的知名民宿的样子,照搬到其他一些地方去,形成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效果。但是我们发觉在消费者对于这种形态已经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消费群体对于民宿内核的追求正在不断地提升。

我们要提出的第二个盲点是什么?民宿不仅仅是住宿,譬如台湾或者日本那么那边的民宿更鼓励的是接地气的活动,甚至是说结合当地的人文、当地的乡村特征去展开的一些活动,但是我们的大陆民宿大多数在这方面做的应该说是相当有限的,把民宿的功能只局限在了住宿功能上面,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可能也是一

民宿的策划方案
民宿市场上游 第四篇

民宿的策划方案

一. 民宿的发展历史

民宿的由来源于

从乡村旅游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品味低端、产品单一、互动缺乏、消费力弱”等弊端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如何开发和经营兼具高端品质、互动性强、消费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是每一个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精品民宿”作为一类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必将承担起这一任务。下面就如何发展“精品民宿”浅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民宿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类型

【民宿市场上游】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从历史上看,民宿的最早发展源起日本。最早开始大规模发展民宿的地区是台湾的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当初是为了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思维活跃的先驱者则利用家庭闲置的住房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从此民宿行业逐渐兴起。在国内,民宿这一产业也早有发展,只是因旅游饭店的过分强势而掩盖和压制了民宿这一产业类型的发展。当前,在越来越多的群体追寻“简约、自然、个性、隐逸”的特殊要求下,民宿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被慢慢开发和利用。

从“精品民宿”产业的实际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和散户型精品民宿两大类。集群式专业经营民宿投资相对较大,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服务程序相对比较规范,精细化程度比较高,但和散户型精品民宿相比缺少乡间田野,返璞归真的农林气息,如隐若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的安缦法云酒店可认定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

而德清三九坞的民间精品民宿和杭州市西湖景区范围内的“隐居西湖”就属于散户型精品民宿。

二、现代精品民宿蕴含的鲜明特点

(一)经营理念趋向于隐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润物无声的效果。随着民宿业态的发展,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有集群式专业管理和散户型自主经营两类。从经营的理念上来看,精品民宿都追求崇尚自然、追寻记忆、返璞归真、超凡脱俗这一意境。

(二)对外部自然资源的依托是发展精品民宿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从民宿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精品民宿的第一个显著特性,那就是利用原有村民的闲置空房,挖掘周边可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独特的生活意境。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绝大部分精品民宿有效地依托和利用景区资源,使民宿为旅客提供的居留空间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延展。

(三)特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让旅客轻松自在。“管家式服务”、“VIP接待”、“亲情式服务”在这里已经显然不再采用。为营造轻松、自在、无干扰的服务,精品民宿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打造。一是服务人员的服饰,统一着轻松生活服装;二是从员工的服务上,改变常规旅游饭店“五米起立、三米微笑、一米问好”的有声服务,全力营造一种“由你作主”的氛围。

三、民宿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发展方向,将“精品民宿”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精品民宿”必将成为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精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由于“精品民宿”在建设和开发之初选址的时候,大多选择能反映当地历史风貌、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地域,并且通过“精品民宿”的建设和发展这些资源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对特色领域的传承上起着很好的作用。二是“精品民宿”将更好地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武义现有的六个“旅游特色村”经营状况来看,对地方经济和百姓致富的带动作用并不强,按照“四统一”的要求政府指导价为60元每人每人,包含一宿二正餐一早餐,刨去经营成本,

利润的空间所剩无几。而“精品民宿”在少而精的思想引导下,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品质、人力资源的节约、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等等渠道提升的旅游附加值是农家乐无法比较的。三是“精品民宿”将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窗口”。

(二)推行政策实施,科学规划“精品民宿”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政府应在土地使用政策的处理、政策扶持的执行、当地住民民风的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的改造、沿线村容村貌的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为“精品民宿”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对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选择。武义县如南部地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家开发具有畲乡风情特色的“精品民宿”,县城周边则适宜发展具有温泉文化的“精品民宿”。但随着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前进,发展“精品民宿”的固有资源正日益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对资源的保护和维护是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在项目开发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前期的考察与调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产业规模发展过快,造成“精品民宿”遍地开花,流于一般的现象出现。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力引进品牌化、专业化连锁经营,带动武义“精品民宿”的发展。在武义“精品民宿”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地投资商对“精品民宿”产业的认识不深、思路不清、经验不足、决心不大等现象。作为政府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引进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专业化团队,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当地投资商的理念和经验的突破,从而引导民间资本融入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武义在保护好固有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国际知名的安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酒店管理前十强“浙江开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县内下山脱贫整体搬迁的旧村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周边环境资源好、可利用价值高的散居式农户闲置空房则可以引进“隐居西湖”、“裸心乡”等专业公司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融合民俗风情特色,开发武义独具特色风格的“精品民宿”。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类型,要求独具个性特色,与众不同,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精品民宿中展现当地固有的民俗和风情,装修和装饰尽可能简约、复古,使空间的整体感觉显现当地纯朴的山乡风情。武义则可以利用温泉文化、畲族风情、陶渊明文化等特有的人文资源营造精品民宿的氛围。二是要注重突出精品民宿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如服务【民宿市场上游】

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方面都可以下功夫进行挖掘,甚至应该考虑民宿的名称根据旅客的预订进行随时而合理地更换。三是精品民宿的饮食安排必须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培养,必须开发出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地方菜系,使用当地有机的食品原料进行独到的制作,让客人把当地的特色和味道带回家,同时提高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本文作者系武义县旅游委员会主任)

旅游目的地民宿发展展望,或将向多方面发展
民宿市场上游 第五篇

旅游目的地民宿发展展望,或将向多方面发展

民宿对内地游客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但家庭旅馆却被人熟知。游客在旅游时,时常能在旅游目的地见到多种家庭旅馆。综合来说,家庭旅馆是民宿的类型之一,民宿历史源远流长,类型也丰富多样。早期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宿的类型也逐渐丰富,除了一般常见的家庭旅馆之外,还有民宅、休闲中心、农家院等多种类型。

1、民宿发展历史和国内民宿发展现状

1)国内民宿发展历史:

国内民宿起源于古代的借宿,并伴随中国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因民宿经营主体为个人,参与人群少,房源数量少而受关注度较低。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资源,当地酒店房足,导致客源外流。这时,民宿正补充了酒店行业的空白,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补充住宿源供给不方式。

2)国内民宿特点:资源丰富、集群效应明显、互联网化程度高

① 国内民宿市场资源丰富,存量众多。

在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周边,民宿资源丰富,存量众多,尤其以民居居多。在热门旅游城市重庆,据木鸟短租网显示,重庆房源共有1221套,同地区酒店数量只有短租房源的10%,不仅如此,在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这种现象均有出现,因此,国内民宿资源十分丰富。

② 集群效应明显

我国民宿资源丰富,且民宿聚集程度与旅游地热门程度呈正比,尤其以热门旅游目的地为主。在排名榜首热门旅游城市三亚,更是大量存在民宿资源,这些民居集中分布在热门景区附近,集中程度高,分布面积小。

③ 互联网化程度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宿+互联网更是拉近了游客与民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民宿市场的发展。从发展时机看, 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2014年第2季度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规模达到1.3亿元,环比增长58.5%,同比增长333.3%(数据来源:易观国际——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3)民宿市场需求与产品结构:

④ 民宿市场需求:

目前,短租市场的主力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使用频率高但客单价格低,而购买力最强的人群是中年人,他们使用频率低但客单价格高。这两类人群成为短租的主要使用者,但他们对民宿的关注点却大相径庭。年轻人好奇心重,重视民宿带来的旅行体验感高低,但他们消费能力弱,选择民宿时更重视价格。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购买能力强,对价格的重视程度稍弱,更重视民宿的带来的居住质量。

⑤ 民宿产品结构:

针对这两类人群,民宿在发展中出现多层次的产品,针对年轻人有低价格、高体验感的中低端民宿产品;针对中年人有价格适中但综合评分较高的短租公寓与高端的洋房。众多的分类满足了客源需求,又使不同类型民宿有了针对性的客流群体,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2、短租平台的布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众多传统行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用以开阔市场,民宿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民宿与短租平台合作,借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助力自己发展。伴随着短租平台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预订民宿产品的频率增强。

目前市场第一梯队中的短租平台有:Aiebnb、途家、木鸟短租等等,在这其中又可细分为:综合类民宿预订平台、自营民宿预订平台与境外民宿预订平台。

其中,木鸟短租作为综合类民宿预订平台的代表,旗下房源众多,种类丰富,富含民宿、树屋、海景房、高档别墅、高级洋房等多种房源。此类平台综合性高,跨年龄阶层长、满足多样需求,迎合游客出行住宿需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

以途家为代表的B2C模式短租平台标准化程度更高,主要针对中高端人群的住宿需求。途家以标准化的服务与特色房源相结合,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满足游客日益个性化的住宿需求。此类平台不仅适合出游住宿,也可满足商旅出行人群的需求。

作为短租鼻祖的Airbnb,虽已在中国设立公司,但它瞄准的是中国出境游人群,用自己丰富海外房源的优势来弥补中国境外住宿市场的差距。先以出境游人群为主,培养用户的依赖性后或将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3、目的地民宿市场的发展趋势:从住宿出发辐射多领域的增值服务。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旅游目的地民宿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开始逐步往规范化方向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及政府对当地旅游民宿业的支持,目的地旅游民宿市场发展潜力无限。在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齐头并进的发展中,民宿市场根据自身拥有的优势,可为游客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包车、导游等等。民宿主要经营者多为当地人,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可为游客有

偿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如当地人更熟悉当地的景点分布,作为导游可为游客规划更适合的线路,同时,当地人更加熟悉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特色景点、饭店的情况更了解,有助于游客体验深度游。

这种增值服务不仅增加了收入,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为游客提供了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因此,此类服务的开通与发展更符合游客的需求,更有利于当地发展。成为当地民宿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仅游客可在当地获得服务,从民宿预订平台上游客就可获得关于民宿增值服务的信息,这种公开的、透明的模式,更便捷用户的预订,使民宿增值服务融入到民宿预订环节中,不仅有助于民宿产业的发函,更有助于短租平台向旅游综合类平台发展。

2016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民宿市场上游 第六篇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倾力支持,各相关镇常抓不懈之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思路不清、主业不明、融资困难、效益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路,转变方法,提高效率,对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概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匮乏,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加之农民老龄化、大量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转入非农产业,致使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增加。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示范园”目标,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配套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出“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这样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的好路子。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面积2.33万亩,流转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两个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晨合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中厂苗木花卉、卡子木瓜、卡子茶叶产业等示范园区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农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1、健全园区包联帮建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作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三是每个园区明确了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的措施狠抓落实。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县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围绕“11135”(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2000名职业农民,形成了“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推进,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县紧抓陕南移民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围绕农业示范园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按照整片区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山下建设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初步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聚集合力强化帮扶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帮助园区搞好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累计支持园区项目40多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撑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形成良好的支持企业建设的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从园区建设实际出发,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指导产业大户发展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融合助推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倾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促使农业产业增产达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入农业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村组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下乡建设,返乡能人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农融合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念,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态度,存在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衔接不到位,发展思路不明晰,定位不明确,主业不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持续高效发展。

2、经营主体力量薄弱。企业为主园区主体,在农业基础投入过小,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将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力量很难办到,必须注重培育新型园区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

3、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业主在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园区建设捆绑项目也非常有限,且项目管理的条件限制及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需抵押等具体问题,使园区建设失去自主性、科学性,支持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瓶颈。

4、园区功能尚需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等特点。目前,我县示范园区还处于基础建设,重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还未得到体现。最有影响力的天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注重生态观光功能提升,但还处于初始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较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园区产品销售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对市场评估也存在偏差,在建设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产品销售打开局面难。

6、科技支撑急需强化。园区经营者文化层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工人素质偏低,还没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队伍,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与生产工作需要青壮年劳力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撑,但是本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艰苦又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激励政策落实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有滞后性,建设主体需要大量垫资完成项目,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入园区建设见效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扶持措施;园区建设具体相关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园区建设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发展路径和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经营水平,促进园区在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动力,业主在产业选择上应与木瓜、黄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便于后期的项目资金的争取。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业态。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培育。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必须在培育产业基地上下工夫,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三是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努力构建生命力旺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体。在园区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由园区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产业大户在园区建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农民进场务工,让农民能够切实受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养一批能够建设、运营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一是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流转土地,建立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农民”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牵头创办园区。由村组干部或者是创业能人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的经营模式,兴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社员集中力量发展规模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三是农村社区规划创建园区。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要素聚集为基础,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为目的,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在新建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认真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四是家庭农场经营园区。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主体都可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来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经营意识的产业大户或创业能人,在示范园内建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能,实现园区规模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申报和资金争取,扶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要素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融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将融合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升观光功能: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建设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娱乐功能的等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统筹考虑建设和辐射区建设,如周边村庄可考虑延伸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景观等。三是活动提升。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庆活动。四是景观提升。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加强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营造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

5、抓好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应用新科技。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四是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按照市场需要哪类产品,引进哪类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提升。一是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农业环境等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好我县“光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市的“富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三是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等终端市场配送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抓好特色品牌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时机,做好网络宣传与营销。通过有效营销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运营管理机制。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营运管理要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释放土地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向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集中,解决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二是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和捆绑。三是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园区;一方面强化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

8、强化激励政策扶持。一是对农业园区建设业主,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给予减免相关税费,降低成本;对其发展其他经营项目也可相应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经营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反哺园区建设。二是政府制定园区建设奖励办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贡献的企业、镇村、能人大户进行奖励。三是在园区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措、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提高业主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编辑:华华)

2015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民宿市场上游 第七篇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5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5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15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15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1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2015年9月29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民宿市场上游》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民宿市场分析 民宿市场客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民宿市场上游”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民宿市场上游"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668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