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村发展报告

村发展报告

2016-12-07 12:48:3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村发展报告(共9篇)村级发展调研报告XX村村级发展调研报告任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XX镇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XX村村级发...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一篇

XX村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任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XX镇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XX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本人现将这段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现状

1、XX村地处XX镇北部山区,隶属XX办事处,与XX区XX镇XX村相邻。全村有460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4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2、XX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7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3、XX村村内企业很少。目前,村内仅有一家供销超市、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一家爱民棉花加工厂,可解决本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这些企业都是本村村民个人投资或与他人合资兴办的,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低,根本解决不了本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

(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4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村内企业少,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

【村发展报告】

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市、镇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

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

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

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全村种植花椒600亩,但是规模小,种植

零散。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花椒、核桃是两大主栽经济树种,而且这两个树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棉花、地瓜、经济林木种植业。

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二篇

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村主任助理 XXX

我是一名2009年9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大学

生村官,现担任滇滩镇XX村主任助理、滇滩镇团委副书记和XX村团总支书记。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腾冲县城43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五个自然村,共分成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37户,总人口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3798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村主路全长13公里,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

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3947亩(其中连片2506亩,零星1441亩)。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1厂6车间,特色养殖户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2万元,占36%;畜牧业收入305万元,占24.8%;渔业收入2万元,占0.2%;林业收入20万元,占1.6%;二、三产业收入359万元,占29.2%;工资收入100万元,占8.1%;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

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

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XX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

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

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2009年底村440户通自来水,97户饮用井水,537户通电,437户通有线电视。【村发展报告】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

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难于实施;四是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致使接收新信息、新事物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

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XX村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三篇

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村党支部副书记:XX

2010年12月29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中央政府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镇“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按照党委政府要求,为加快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人对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北依XX公路,南靠XX河,XX铁路穿镜而过,距离镇区仅三公里。目前,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共有 XX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达XXXX人,其中党员人数XXX人。2010全村经济总收入X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据调查,XX村农业方面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小麦、玉米)和养殖业(家禽、鱼)为主。在上一届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2010年XX村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修的XX路、XX路和XX大桥、XX桥以及多个田间水利桥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条件。二是农业产业稳定发展。XX村现有耕地XXXX亩,水田XXXX亩,2010年全村整理、复垦土地近XX亩,很大程度满足了当地老百姓生产发展的需求。农业产出上,通过引进高产优质良种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也积极提高高效农业在农业产出的比重。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健全。

【村发展报告】

目前,XX村现有卫生医疗站3个(具有行医资格医生13人),图书馆、文化站1个(藏书1500本),农家超市1个,幼儿园1所;2010年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XXXX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XXXX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XXX人。

二、存在问题

据调查,在上届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下,XX村各项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

1.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耕地荒废现象多

农村居民点主要是以自然村的形式存在的,农村普遍人口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同时缺乏村庄规划设计的指导控制,很多村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致使旧房闲置增多, 新房多占宅基地, 村庄建设无序, 占用大量的耕地, 浪费土地严重。同时,因家中无人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耕地荒废较多。

2.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收入比较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文化水平不高,农民素质不容乐观,小农意识较强,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高低。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还主要有:一是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优质农产品比例不

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较少。

3.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

由于农村居民点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 农村的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农村居民点分散、规模小, 且由于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 牲畜粪便及各类生活垃圾随处堆放, 工副业废水随意流淌 , 甚至渗入地下, 污染水源, 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无法维持诸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道路网、绿化系统、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运营, 因此很难在每个村组都做到配置适当的公共服务基础性设施, 这就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 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4.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缺乏监护管理和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作为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关于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和制约我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将本人对

我村未来三年发展做如下几点建议:

(一)村级组织建设

1.村级班子建设。

2010年10月,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发展1到3名党员,三年内至少发展1名女党员。

(二)产业发展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抓住国家重视 “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家生猪、牛羊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中、小型养殖,包括发展家禽养殖,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2.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生产发展特色农产品,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的比重。

3.加强组织培训力度。每年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好党员之家、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讨发展道路,引导并联合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发展致富。

(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争取资金的方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继续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在未来三年内陆续完成村主干道的硬化,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

2.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对老居住点要建垃圾收集点,定时定期把生活垃圾运走。扩大康居示范点的规模及完善其配套性服务设施。

3.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增购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感兴趣的书刊。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四)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XX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四篇

关于XX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为XX村的大学生村官,经过一年基层锻炼,使我对我村村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艰难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和的切身体验,就XX村村村级经济如何发展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 我村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基本情况

XX村全村人口830 人,耕地面积1200亩,人均1.5亩,由于我村村级经济基础整体偏于薄弱,村级经济的后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我村村级经济发展之实践经验

我村村级经济发展,以村为主,村民参与,政府支持引导,结合实际,出实招,打硬仗,共赢互利发展,闯出了一条村级经济发展的希望之路。 通过调查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是发挥村级协会优势,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实现双赢。 张刘庄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三、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政策因素。

二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匮乏。

调研发现,大部分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

经济土地发包数量小、经济来源少,尽管属长期、稳定、固定收入,但难以维系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得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哪里还顾及到发展村级经济。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办村级企业土地租赁转包资金投入太大,和村民土地纠纷不易协调,限制了村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村两委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经济漠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少门路、缺资金、无项目。

“要想富,先富脑”,没有技术,常常导致一些看好项目半途而废,有的因技术问题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三是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也就是事业化、责任心问题。

不少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主要原因是前些年村里盲目发展村办企业、盲目搞调整负债累累所致。债务

中既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集资借款,这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因素,使村干部头痛。因此,发展村级经济对村干部来说,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致村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停止不前。

导致村干部没有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村委换届周期短,一些村委成员不敢得罪人,做事缩手缩脚,没有长远意识、大局观念,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四、村级经济发展之对策思路

村级经济发展发展问题之多,难度之大,矛盾之尖锐是客观存在的,但解决的对策还是很多。

对策之一: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村级经济难题。

思想是行动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要有敢闯敢干敢拼之精神。看准事要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门心思,一抓到底,不达目的誓不休。在这方面,要把造就一支作风硬、思想正、素质高、责任强的两委干部队伍作为关键来抓。牢牢把握郭迎光书记《关于推进浚县农区工业化的几点思考》中的两个“坚定不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条腿”走路,发挥优势,以农兴工,多元发展,在农区走出一条工业化的富民创业之路。

对策之二:大力实施回归经济,招商引资,实现双赢。

一方面把本村在外打工并有一定技术和雄厚资金的能人请回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资金,在家乡投资办厂,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抓招商引资,合资联合入股办企业,实现互惠双赢。

对策之三:扶贫攻坚,打碎瓶颈。

采取领导干部包户对口帮扶、示范带动等办法,解决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躬下身子为群众发财致富谋点子、找门子、铺路子。

对策之四: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

同时注重为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致富创业提供平台,改变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当陪衬、摆样子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

大力推进农村事务“4+2”工作法,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策之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

希望上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

关于XX村的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五篇

关于东张孟乡北苏庄村的调研报告

(2012年1月30日)【村发展报告】

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村发展报告】

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

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

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影响农民增收。该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但规模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发展。该村还是采用以前的、低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增收,农民增收渠道少,增长缓慢。

三、关于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北苏庄紧邻309国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立足现有的沿路贸易和苏庄商贸市场基础,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村发展报告】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规划建设。高标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规划。在制订规划时,既要着眼于美化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

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另外,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得到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结合村庄建设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重点搞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瓶颈”制约,建立起适应群众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讯、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民居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教育培训好农民。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二是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倍增计划、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走出家门,闯市场、办企业、上项目,示范带动,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歌舞、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

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赌博、迷信和计划外生育等行为。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农村。

2016镇村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六篇

一、基本情况

村有7个村民小组,435户1829人,耕地面积3882亩,果园面积3486亩,年产量5157吨,产值1237.68万元,人均果业收入6767元。村有3个村民小组,182户746人,耕地面积2294亩,果园面积1492亩,年产量2238吨,产值537.12万元,人均果业收入7200元。

二、存在问题

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这两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经济基础较差,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的大多是和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家庭劳动力不足,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群众就业、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

三、发展建议

相关部门与镇领导班子成员应和村上结成相对固定的对子,通过主动走访座谈等形式,直接与村上群众接触、沟通,建立经常性联系,听取群众的建议和要求,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群众搞好服务。鼓励农民建新果园,更新老果园,强化果园管理,以项目带动产业,坚持走好产业富民的道路。建议在村建设高标准矮化苹果园900亩;对村老果园进行改造升级,实施黑膜覆盖和麦草覆盖100亩,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6关于促进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七篇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和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于5月22日到联系点乡村,走访部分群众,对联系帮扶人刘占国进行了深入座谈,就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隶属县乡,位于县域东南部,南与南和县相邻,现有人口4500人,共1200户。村民们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部分家庭开设有家庭式小企业,多数村民没有固定职业,靠外出打工为生。是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两口子经营化肥、农药生意,芒种时节还利用大型拖拉机帮村民们耕地,日子过着红红火火,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参观家庭企业,同村民进行座谈、拉家常等形式详细调研,了解村民生活状况,对创业需求,以及对人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我发现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期农村,农民们有着渴求学习的愿望和渴望求职的心情,创业前景非常广阔。村里像刘占国这样的许多同志,虽然创造了部分财富,被村里誉为致富能手,但其家庭式企业规模的扩张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企业发展的后续工作,即专业技能、资金、社会保险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支持,严重阻碍着创业道路。如何促使刘占国以及其他群众家庭式企业规模得到有效地扩张,求职者实现就业,结合人社工作实际,为其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三、我们的思考

(一)进行普法教育,营造和谐社会。通过介绍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刘占国感受到树立维权意识的重要性,学习人社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印制宣传页和悬挂条幅以及上门赠送、沿街散发、当街悬挂等宣传形式,向农村劳动力灌输依法劳动、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并树立起刘占国带领大家学习法律法规的浓厚氛围,让大家都学法、懂法、守法,共同构建和谐的法制社会。

(二)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最大限度的梳理局各股室业务事项,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实施属地化管理,将办理事项下放到各基层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交流、调解仲裁、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作用,积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种人社事项。

(三)实施政策倾斜,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基层服务平台对辖区内各类劳动者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其求职意向和学习要求,分别开设相应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就业指导。在政策上要灵活运用,大胆施用,实施政策性倾斜,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技能鉴定,以及对其子女上技校、毕业后创业予以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四)规范从业行为,提供社会保障。积极引导他们规范从业,派出相关科室人员到这里送上政策法规,按照个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让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保障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方面,先让他们及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减轻他们用工风险压力,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因工受伤的赔偿待遇,从而避免劳动纠纷。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养老保险,保障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待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

农村劳动力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造美丽生活的重要力量,人社部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利用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于他们脱贫致富,维护家庭和睦,构建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015村发展思路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八篇

**村发展思路报告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县、镇领导及各兄弟村同事们。

您们好!

欢迎大家的到来,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今天大家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我村探讨未来发展之路。两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十八大给给了我们明确了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村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十二五”时期既是我村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是一个人文景观令人神往的地方,神秘的山脚岩曾经是周边祖辈的避难集居地。传说岩洞洞神借给穷人油盐柴米,锅碗盆灶等,虽然这是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但是,**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解放初到现在,各种农业科技项目的推广与应用,都在这里取得辉煌的成就,例如杂交育种,红苕大屋窖,温室两段育秧,旱地分箱轮作间套多熟制,玉米肥球育苗移栽等等。这些都在全县知晓。

今天,我想就当前我村实际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与支持。“两会”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力争在双百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定要实现。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给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形式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科教兴国。

科技扶贫,科技兴农是一项艰巨的战略决策。在我村,只有依靠科技,减少资源浪费,与掠夺的恶性循环分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振兴地方经济。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彻底改变观念。脑袋决定口袋,思路决定出路。

事实告诉我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才能使贫困人口尽早脱贫奔小康。

我村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全国、全省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干部职工的思想还不够完全解放,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资源浪费是我村存在的最大浪费;它集中体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上。

1、人力浪费表现为:主要劳力也是半年闲,有三分之二的人没事干,于是就整天围座牌桌,麻将桌,有道是赌博场中出盗贼,这部分人也给社会治安带来潜在危害;

2、物力浪费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浪费,部分土地荒芜,耕种的土地大多数也是一年只种一季。不懂得提高复种指数,运用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农副产品多以原粮直接出售,没有开发利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烧掉或者抛弃在地里,没有开发综合利用。

3、财力浪费表现为:科技含量低,舍不得投资,特别是智力和信息投资,不懂得如何投资理财,将有限的资金存放柜底,没有投入再生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结那些成功者的经验,最根本的是他们具有科技意识超前的精神,勇于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对看准的科技项目大胆引进,敢担风险,舍得投资。他们捕捉新的科技信息,学习最新实用技术,就像饥饿的汉子抓到香喷喷的烤鸡一样。

新一轮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加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们要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速度必须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高于我村以往任何时期,否则与全国、全省、全区同步进入小康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既要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更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我们已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全村干部群众都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拼敢闯的勇气,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创先争优,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村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成为农业基础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

为此,我村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我们提出了“环境立村、人才强村、科技兴村、农业稳村、旅游活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采取合作共赢模式。冲出地域界限,横向联合,纵向发展。以种植为龙头,以种促养,以养促加,以加带动运输,副食、餐饮及观光农业,旅游业等。集种、养、加、产、供、销的一条龙,良性循环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以期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技是成功的钥匙,信息是致富的桥梁。科技与信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救活一个倒闭的企业,可以脱贫致富,甚至可以绝处逢生。在党和各级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号召声中。我村将成立《武陵山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中心》将从严务实,求实创新,以科技扶贫为己任。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仅仅扣住当前市场行情和农业商品生产实际,开发在短期内能够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先进科学实用新技术及高科技新产品。推广实用新技术的同时,注重培育科技人才,发展科技示范户。振兴城乡经济。

面对新的形势,今后村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和省委的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为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和地委、行署“两带两圈”产业体系部署、“六个新跨越”目标要求以及“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环境立村、人才强村、科技兴村、农业稳村、旅游活村”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旅游观光产业化,着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率先在我村建成武陵山区经济强村。

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后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村级经济发展更快。

--人民群众受益更多。

--农村面貌变化更大。群众喝上安全水、住进整洁房、用上清洁能源。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我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牌桌,麻将桌上的闲散人员拉下来,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村”战略,促进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建成食品深加工厂,微生物厂。力争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百万元以上。

(二)必须深入实施“农村经济带动”战略,促进我村统筹实现跨越发展。

(三)必须深入实施“强农稳村”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营养”的要求,成立武陵山经济技术开发中心,打造中国西部绿菜之都,加快发展药食两用珍希蔬菜基地,有机优质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牧草基地、经果林基地、食用、药用真菌开发基地、优质油菜、畜禽良种繁殖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业户”、“专业示范户”,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到2017年,建成千亩无公害优质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及观光旅游区、经果林基地300亩、高淀粉红薯基地500亩。建立一批规模化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生猪存栏达到万头,出栏万头;肉牛存栏200头,出栏200头;肉羊存栏1000只,出栏1000只;家禽存栏万羽,出栏万羽。建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

(四)必须深入实施“旅游活村”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围绕“千亩无公害优质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的总体思路,以规划体验消费与生态观光休闲型旅游区,大力开发独具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

(五)必须深入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交通引领经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实现全村三网融合工程建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成3G通讯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进“数字**”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进一步提高信息覆盖深度和广度。

(六)必须深入实施“教育兴村”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着力突破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15年,建立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班)率达60%以上;新建农民技术职业培训学校1所。新建网络培训技校一个。

今年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年既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实施“十八大”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十八大”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今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信心、增强责任,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相互促进;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村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和和省委会议,以及县委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环境立村、人才强村、科技兴村、农业稳村、旅游活村”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加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加强招才引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加速发展。扩大投资是我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今年要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和一批大规模的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加快推进的大好形势,牢牢抓住投资拉动这个“牛鼻子”和“重头戏”,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一是在项目策划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等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全村“十八大”规划项目的对接落实工作。同时,进一步谋划事关全局、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大项目,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能源建设等方面的好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地、县项目总体规划。二是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加强项目论证储备,提高项目编报水平,建立项目争取,加大上跑沟通汇报力度,争取得到更多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在项目引进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等招商引资平台作用,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力争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同时,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理念,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开展投资软环境专项整治,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完成通寨油路(水泥路)、通寨公路建设任务;力争加快完成全村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开工建设**坝上水利工程,全面完成水渠道建设任务;实施好以**坝上为主的农田重点村项目,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三小”水利工程等配套工程,抓好基本农田排洪除涝工程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二)做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物流、产业规划建设,完善基础建设和机构、政策、服务及资源等要素的配套,搭建好地方特色工业集聚发展的基础平台。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在多元化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突出抓好生物质能源开发项目建设。加快蔬菜及肉类加工等开发进程,力争2年内有1家企业投产。投入生产、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围绕提高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工程规划建设,着力将其打造高端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开拓客源市场。加强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努力开拓城乡市场,推进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使第三产业实现20%的增长目标。

(三)高度关注“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保证农产品供应安全。认真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巩固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坝上公路沿线,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示范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养猪新技术,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养殖污水零排放。无公害绿色蔬菜、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2年内发展生态农业百亩、经果林50亩以上、蔬菜50亩、完成人工种草10亩,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力争发展一个标准化微储圈养肉牛养殖场和高密度圈养山羊养殖示范户多个,年内肉猪出栏100头,大牲畜存栏50头,山羊存栏1000只,家禽存笼2000羽。同时,整合各项资金,加大基地的建设力度,努力将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大新的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力争良种良法普及率达95%以上;深入指导农户改良耕作技术、土壤条件和作物品种,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认真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原产地认定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财产性收入。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突出乡村经济带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建设“黔湘渝边区交通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托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联结点,推进以**大坝为龙头,鸡公田至**公路沿线为两翼,建制以组为支撑的各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功能特色的建设。一是完善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按照创建高起点、特色化的要求,认真做好控制性规划,用规划指导建设、引领乡村发展。二是全面推进建设。坚持以路网建设引领乡村发展,完善乡村功能,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设施和生态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狠抓项目建设。三是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加快以集镇为中心、行政村为辐射点的建设规划。**未来的小城镇建设;加紧实施各组垃圾处理工程。四是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把实施人才强村战略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区特色,科学确定和发展我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实现产业兴村,让商家进得来,有事干,留得住,不回流。五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探索集约节约的用地模式,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求。五是强化村综合治理。进一步巩固 “整脏治乱”。启动实施“国家级卫生村”,创建“省级文明村”。

(五)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等重点林业工程,确保全村森林覆盖率增长。扎实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完善荒山生态治理机制。对于招商项目,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村中心幼儿园;完成村职校、夜校建设工程,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实施好农村党员素质建设工程及社会青年素质教育工程;继续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切实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就业。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喜庆酒筵改革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抓好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双降”目标。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民主文明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会青年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积极支持各项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大民生工程”。一是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加大贫困户的帮扶支持力度,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就业和创业工程。完成部分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四是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我村低保动态管理。扩大生育保险覆盖。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农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改造任务。六是基础设施延伸工程。完成通寨油路、公路建设。解决全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我村有线电视网络联网改造及数字化整体转换。新建通信光缆,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个,新增各自然组通电话。七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开展“六进村”活动示范点、行政组庄整治试点1个,新建农村沼气池,沼气工程,农村沼气村服务1个。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村图书室和档案室建设。争取实施4个农家书屋工程项目。新建全民建身活动点2个,实施4个自然寨文体活动中心,建设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九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十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村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坚忍不拔的信念、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锐气、勤政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十八大”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展才是硬道理,各位领导,兄弟村的战友们,我们深信,有各位的厚爱和鼎力支持,有我们20余年累积的梦,有人杰地灵的**人民的奋力拼搏,小康之梦一定会提前实现。未来的**必将是祖国大地上的一朵奇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2016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村发展报告 第九篇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任初麻乡初一村驻村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初一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初一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

一、初一村现状

1、初一村地处**县东部山区,全村有204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2、初一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3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二、存在的问题:(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3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县、乡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


村发展报告相关热词搜索:村产业发展规划 高中生发展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村发展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村发展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685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