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狂犬病例报告

2016狂犬病例报告

2016-12-20 10:35: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狂犬病例报告(共6篇)2016狂犬病防控指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年1 月29 日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6 年1 月29 日印发校对人: 李昱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6狂犬病例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狂犬病防控指南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一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 2 -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 年1 月29 日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6 年1 月29 日印发

校对人: 李昱

附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 年1 月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前言 ..................................... 4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 5

(一)病原学........................... 5

(二)实验室诊断 ....................... 7

二、临床学 ............................... 9

(一)发病机理 ......................... 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 11

1.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 11

2.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 13

3.诊断标准 ........................ 15

三、流行病学 ............................ 17

(一)疾病负担 ........................ 17

(二)感染动物来源 .................... 18

(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 19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 22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 22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 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 25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

标准 ................................. 27

(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 29

1.暴露前免疫 ...................... 30

2.暴露后程序 ...................... 30

3.特殊人群 ........................ 32

4.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 33

5. 疫苗安全性 ...................... 34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 .. 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 37

(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 38

(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 39

(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 40

(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 42

(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 43

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 44

(一)暴露前预防 ...................... 44

1. 基础免疫 ........................ 44

2. 加强免疫 ........................ 45

3. 使用禁忌 ........................ 45

(二)暴露后预防 ...................... 46

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 46

2.暴露后处置 ...................... 48

3.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 55

4.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 56

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 60

附表1 .................................. 64

附表2 .................................. 65【2016狂犬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 67

编写人员

周航,李昱,陈瑞丰,陶晓燕,于鹏程,曹守春,李丽,陈志海,朱武洋,殷文武,李玉华,王传林,

余宏杰

编写人员单位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周航,李昱,殷文武,余宏杰) 10004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陈瑞丰)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陶晓燕,于鹏程,朱武洋) 10005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曹守春,李玉华)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丽)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

审核专家

唐青,扈荣良,董关木,严家新,俞永新

审核专家单位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唐青) 13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扈荣良)

10005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关木,俞永新) 430060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严家新)

1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

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 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 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 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技 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

制技术指南(2016 版)》。本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犬病的病原学、 临床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 类、机理、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 预防处置方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犬病暴露 前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 使用等技术给出了推荐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 急诊科等专业人员。根据狂犬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 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2

Abstract

Rabies, caused by the infection of rabies virus, is a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 Its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resented as specific hydrophobia, aerophobia, pharyngospasm, and progressive paralysis. Reports on the deaths of rabies have continuously remained the top ones, among all the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which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on rabies in our country, to regulate the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rabies and to reduce the deaths caused by rabies,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s organized a panel of experts, in the reference with Guidelines issued by WHO, American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iled this document--“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 The Guideline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tiology, clinical

【2016狂犬病例报告】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diagnosis, epidemiology of rabies and provided evidence on varieties, mechanisms, effects, side-effects and security of rabies vaccine, as well as on other preparations 3

on passive immunity of its kind, on methods related to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 of exposure etc, finally to have come up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on the above mentioned various techniques.

The guidelines will be used by staff working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bies from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 all levels,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outpatient and divisions of infection and emergency control in all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The guidelines will be updated and revised,

follow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from home and abroad.

4

前言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

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 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 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 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 威胁。【2016狂犬病例报告】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世界 卫生组织认为,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 免狂犬病的发生。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 工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 控中心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 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 急诊科等专业人员。根据使用中反馈的问题和狂犬病的国内 外研究最新进展,本指南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5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属于单负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

属(Lyssavirus)[1]。狂犬病病毒颗粒呈子弹状,长100-300nm, 直径约75nm。病毒基因组长约12k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 链RNA,从3’到5’端依次编码5 种结构蛋白,分别为核蛋

白(Nucleoprotein, N)、磷蛋白(Phosphoprotein, P)、基质蛋 白(Matrixprotein, M)、糖蛋白(Glycoprotein, G)和依赖RNA 的RNA 多聚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or Large protein , L )。病毒颗粒由囊膜( Envelope ) 和核衣壳 (Nucleocapsid)两部分组成,基因组RNA 及外层紧密盘绕 的N、P、L 蛋白共同构成具有转录、翻译功能的核衣壳;颗 粒外层脂质膜表面镶嵌着G 蛋白以三聚体构成的纤突

(Spike),为病毒中和抗原及与宿主受体结合的部位,M 蛋 白位于外壳内侧和核衣壳之间,连接内外两部分[1, 2]。 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悬液中的病毒经56℃ 30-60 分钟 或100℃ 2 分钟即失去感染力。脑组织内的狂犬病病毒在常 温、自溶条件下,可保持活力7-10 天,4℃可保存2-3 周。 狂犬病病毒在pH 7.2-8.0 较为稳定,超过pH 8 易被灭活。狂 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过氧 化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 等敏感[3]。1:500 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45%-70%乙醇、1% 6

肥皂水以及5%-7%碘溶液均可在1 分钟内灭活病毒,但不易 被来苏水溶液灭活[4, 5]。

不同型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在犬、猫等哺乳动 物中传播,也称“街毒”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强,感染后一旦 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 传染病;而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对较弱。 直到20 世纪50 年代,RABV 一直被认为是狂犬病的唯

一病原[6]。通过对来自尼日利亚的与RABV 有血清学相关性 的病毒即LBV(Lagos bat virus)和MOKV(Mokola virus) 的鉴定,以及对1970 年分离自南非被蝙蝠咬伤病人的DUVV

2016-2022年中国狂犬病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二篇

2016-2022年中国狂犬病疫苗行业分

析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狂犬病疫苗行业分析及未来前景预

测报告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438123

【报告链接】/research/201608/438123.html

报告目录:

是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国内生产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主要有转瓶工艺和生物反应器工艺。转瓶工艺具有明显的缺点:培养细胞密度较低,污染控制难度大,收获的疫苗原液中有效抗原少。相比来说生物反应器工艺可以克服这一系列缺点:可以实现高密度、自动化、封闭式和管道化流程控制,培养的细胞密度大,生产全过程中可不添加任何抗生素。 成大生物公司采用生物反应器工艺,并且配合国际先进的高效纯化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杂蛋白残留和DNA等有害物质,大幅提高了疫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中检所批签发数据,2015年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销售企业共8家。2009-2014年,我国人用狂苗市场规模基本稳定,总容量大

约1200万人份,对应市场规模约为16-20亿元,其中成大生物占比约60%,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狂苗生产企业批签发对比(万人份)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狂犬病疫苗行业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三章。首先介绍了狂犬病疫苗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狂犬病疫苗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狂犬病疫苗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狂犬病疫苗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狂犬病疫苗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

2016狂犬病防治措施工作总结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三篇

狂犬病防治措施工作总结

一、加大宣传

1、以乡镇为主体,召开了村级疫情信息员培训。在行政村、农贸市场、人员密集集区张贴了400份《**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狂犬病预防工作的通告》。进村入户,发放1.5万份狂犬疫病防治资料。

2、利用媒体播放宣传标语达60天,新闻报道狂犬病防治工作3篇,召开狂犬病防治工作专题会议4次。

二、加强免疫

县局制定了科学免疫方案,出台了系列免疫措施。

1、建立局领导包片,片站包乡,防疫员包区的防疫机制,并层层签订了防治工作责任状。

2、各片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加强了工作协调和力量整合。

3、制定了免疫时间流程,确保5月30日前完成狂犬病第一轮免疫任务。加强了巡查巡免,在集中预防狂犬病的同时,同时做好五号病、禽流感补免工作。

【2016狂犬病例报告】

4、成立了专门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督查活动。

三、加强物质储备和人员保护

县局调运了充足的疫苗和免疫器械,配制了部分保定设施,同时加强了人员自身防护。

县畜牧水产局

2016疾控中心应急办传染病监测工作总结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四篇

疾控中心应急办传染病监测工作总结

按照绩效考核工作要求,根据2016年工作安排和总结,应急办2016年应进行疾病监测的传染病有:霍乱、O157、伤寒与副伤寒、乙脑、流脑、狂犬病、出血热、AFp、麻疹、破伤风、布病、隐形梅毒、艾滋病。目的是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早发现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和苗头,以便为及时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截止2016年底,我区已圆满完成霍乱、O157、伤寒与副伤寒、乙脑、流脑、狂犬病、出血热、AFp、麻疹、破伤风、布病、隐形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完成率100%。

(一)、霍乱、O157监测:

1、腹泻病人监测

2016年5-10月全区共监测疑似霍乱腹泻病人655例,检索396例,检索率为60.46%。所有样本经检验均为阴性。

(二)、伤寒与副伤寒监测:

我区疾控机构严格执行了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加强了监测点的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有效遏制了伤寒副伤寒的扩散和蔓延。

(三)、乙脑监测:

根据《**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要求加强乙脑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在乙脑流行季节,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按监测方案要求,加强对监测点医院医生业务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帮助掌握监测要求与方法,加强对监测数据、结果、复核检查,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四)、流脑监测:

由于我去的组织措施与疾病监测工作的得力,截至到2016年12月30日,我区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发生。

(五)、狂犬病监测: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报告等常规监测工作。

认真落实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卫生行政部门明确了狂犬病疫苗接种门诊,并在媒体进行了公示。组织承担狂犬病疫苗接种任务的门诊、医疗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相关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增强了其对狂犬病防治技术水平,能严格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要求,使用统一的"狂犬病门诊登记表",对每一例狂犬病门诊就诊者进行登记,及时、规范地进行动物咬伤后的处置工作。

(六)、出血热监测:通过疾病监测,2016年我区全年无出血热病例发生。

(七)、AFp监测:为有效控制脊灰疫情,加强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及时接种脊灰疫苗;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我区应积极开展AFp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点以各种形式开展预防脊灰的知识宣传,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八)、麻疹监测: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我区应积极开展麻疹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向社会群众宣传麻疹可防可治知识,教育家长尽量不要带婴儿到人员复杂的综合性医院和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保持空气清洁和流通;强化医院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的管理工作。(

(九)、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十)、布病监测:

(十一)、隐形梅毒监测:

(十二)、艾滋病监测:

2015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五篇

第1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

9、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

10、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第2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卫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通报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3、卫生院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时限及内容

1、报告程序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2、报告内容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3、报告时限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如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五)调查

卫生院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接到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六)卫生院及有关科室和个人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分配给科室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将负责人名单报信息管理科疫情室备案,如发现帐户和密码信息泄露,请立即报告疫情室,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后果自负。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疫情资料对外公布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如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质量控制

卫生院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应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承担疫情资料收集、上报和反馈工作。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和下级卫生所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九)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流行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4、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各责任报告单位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行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给予补贴。

第3篇: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南金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园长z为我园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副园长z为具体负责人;各班班主任为疫情报告人,幼儿园其她教职员工、家长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联络员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2、具体负责人负责指导卫生保健工作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全园幼儿的晨检、班级幼儿的出勤统计情况进行巡查;

3、各班班主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全园卫生保健工作,每天两次对师生做好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晨间检查时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全日观察中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园领导。凡发现法定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报告的传染病进行汇总后,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完整、清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报告卡送到同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在2小时内通知同安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人员。

5、乙类传染病(除上述病种外),应在6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6、丙类及其他要求报告的传染病,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7、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幼儿园报告,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建立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各班班主任要加强对本班幼儿的观察询问,如发现幼儿有发热、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幼儿请假时认真登记,并将存在有以上可疑症状的幼儿及时告知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幼儿因病缺勤情况登记日志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加强晨检,由值班教师负责对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问,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对因漏检的幼儿,各班教师应及时反馈给保健医生。

4、如果幼儿在治疗后返回幼儿园,教师应主动询问患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如经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患传染病的幼儿,须查验治愈证明

,并报告给园长,确定无传染性后方可入园。

第4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幼儿园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是幼儿园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类卫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随后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教育局——办公室、学前科;卫生局——儿保、疾控、卫监等、公安局——警署等)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并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幼儿园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文酌情处理。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园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关部门(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区儿保所、街道医院等)报告。(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区食品监督所)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要建立“来园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由卫生老师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记录上。如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园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2、班级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及时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

第5篇: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杜红梅

副组长:耿孝寅

组员:印志静、黄亦平、各年级组长与教师。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张薇),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对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和年终奖金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6篇: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工作制度。

一、校医为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本校常见病的诊治,就诊的病人必须登记在门诊登记簿上,传染病还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二、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三、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对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四、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报告人员报告,疫情报告人员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六、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20xx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二、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脑、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脑、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2016狂犬病例报告】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政教处配合、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由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统计后报告校领导,最后经确认和领导审批后由学校报告员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卫生室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或卫生工作人员→校领导→镇防保科和镇教委→区教委体卫科和区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201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6狂犬病例报告 第六篇

第1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四)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

、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查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zhèng fǔ 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相关热词搜索:莆田狂犬病例 新疆狂犬病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狂犬病例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狂犬病例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854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