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2016-03-06 10:55:3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共5篇)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读 《亲爱的安德烈》 有感 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

篇一:《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 《亲爱的安德烈》 有感 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提议两人通信,于是这本书便诞生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母亲与自己儿子的不同的交往方式,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这种沟通方式使他们母子更好的了解彼此。在这本书中,大多数书信都是母子两人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从各自的十八岁的所见所闻,他们母子俩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同年代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理念。

他们母子俩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代沟,他们彼此有不同的思想。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在她眼里安德烈是一个自由的人,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是的她的儿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安德烈在一封信中写到:“是不是所有毕业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慢温温的留恋和不舍?我要离开了,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一辈的小镇我的“家”。我开始想,我的“家”,究竟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不是父母,是我的朋友。”龙应台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很理解他,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她说:“我很欢喜你心中有一个小镇,在你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这种宽容、这种 理解是的他彼此了解的更深,更安慰了迷茫中的安德烈,给了他正确的指引方向。 中国式的教育通常都是封闭了孩子不与外界交流,然而孩子不懂父母,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应该多沟通,要知道:“一切平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七(4) 王惠 37

篇二:《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了解和沟通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陆陆续续地终于读完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工作而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增多母子之间的联系,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邀请儿子以书信方式合写一个专栏,,以便来了解儿子的想法、内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为人母亲最求知道的—— 过得好还是不好?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母亲与自己儿子的不同的交往方式,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这种沟通方式使他们母子更好的了解彼此。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看到的龙应台是一个爱儿子的普通母亲,她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事也在努力地解释自己,三年的对话时成功的,母子都获得了巨大的幸福。

但我从他们的信件中也看到两代人的认识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差异。龙应台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海边的渔村里,十八岁那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不知道垃圾是要处理的……。而安德烈的十八岁,网络让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他们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可是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却很广,比如:民族信仰、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往往在同一个问题上他们母子都存在很大差距,有着不同的看法。正是所谓的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尽管他们母子俩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代购,彼此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他们都在思考、解剖,贯穿其中的是坦诚和爱。

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让我们觉得: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在她眼里安德烈是一个自由的人,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是的她的儿子可以无忧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宽容、这种理解是的他彼此了解的更深,更安慰了迷茫中的安德烈,给了他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正确的指引方向。

安德烈是个幸运的人,它是一个自由人,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不像其他的母亲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不允许,在她眼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母亲的无权干涉只能引导。而当安德烈失落的时候,她会安慰他,鼓励他。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龙应台用书信的方式了解儿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放下作为长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方式与儿子交换彼此的想法,没有批判、没有责怪,更多的只是理解和反驳,还有安慰。这正是我们要学习之处。希望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够认识距离、彼此沟通,因为一切平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宣叶君

篇三:《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女儿假期期间回来告诉我,在学校老师给学生还有家长共同推荐了一本课外书——《亲爱的安德烈》。女儿希望我在假期中间陪她共同阅读,并完成课外作业写一篇读后感。出了校门就再也没看过书的我,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也只好把阅读《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完成了。 谁知一打开书本,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了。这是著名作家原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三年间互通书信的结集。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激烈碰撞。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收入该书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我们。该书为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母亲与孩子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让我看向女儿的目光也柔了几分。浮现在眼前的是曾经柔软的躺在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自己的嘴角也不由自主的牵了起来。静下心来回想,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起,那个小尾巴变得不再叽叽喳喳了,她好像有了自己的世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界,渐渐的不愿意再和我分享她的世界了,反而是她身边的朋友、同学或许比我更加的了解她。自己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那几句话:‚吃好了吗?穿的冷吗?没事快去学习去‛,自己何曾关注过女儿成长的心理历程,看到书本封皮‛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好像也看到了女儿眼光中无声的责备。我恍然明白,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季节。我们又何妨不能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我想我们也该学习了,要跟上时代、跟上女儿的节奏。正如龙应台说的那样‚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

上女儿成长的步伐,努力和她做平等的朋友。在子女成长的路上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年幼时给她以守护,长大后给她以守望,并且,这守护和守望都是一厢情愿、自愿无私付出,微笑着看着她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自己,远远地站在她身后,祝福地望着她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篇四:《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彻悟,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二)

第二次读<亲爱的安德烈>感觉有所不同!我把自己和妈妈平时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一起带入书中,去感受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差别。

书中安德烈生活极其幸福,丰富,充满乐趣,他可以喝酒,聊天,开party,旅游……遇到挫折,会有很多人鼓励他,成功的时候,朋友就会为他庆祝。而身在中国的我们,聊天,开party只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每天都是早早起床,上学,写作业,复习预习,偶尔的娱乐和放松。安德烈可以做的事,中国和他同龄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渴望。我们也希望有那样放松的生活。

在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他们之间慢慢出现一座无形的墙,但在他们母子的努力下,这座墙,被击垮了。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而我们,极大多数的孩子都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他们之间的代沟无声无息地变得越来越大,把他们越隔越远。他们也有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有一些却只会更加地彼此伤害。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相差甚远,中国孩子从小就要努力读书,考大学,这段时间里,根本就像与世隔绝。()读大学就为了张文凭,可以找份工作吗?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学生没有工作?他们没有社会经验。在外国,他们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验,他们的适应能力才更强。西方国家是那么尊敬小孩,在中国,只要家长聚在一起,就是是讲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没有在其他大人面前表扬过孩子,而是讲他们做事怎么怎么不好,他们以为这是谦虚,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被深深地伤害!

真希望中国的爸爸妈妈们读读这本书,体会一下快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多给孩子一些放松的时间,让他们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事,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心为孩子好,帮他们打点一切,可我们也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啊。

真希望我们可以彼此了解!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00字(三)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时<亲爱的安烈德>作者之一的龙应台女士所写的。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合写的36封家书的合集,在这36封家书中,两母子以通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并征求对方的意见。信中还有许多引人深思,感慨万分的道理和句子,像第26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中,龙应台给安德烈举了一个例子,你是追赶坏的,还是去享受好的呢?还有在最后一封信<伟大的鲍勃迪伦与他妈>中,安德烈说了一句话“马克吐温说:‘我判断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这本书还有很多类似的引人深思的好句,激发人们的思维。在书中,我看到许多读者的来信,除了表示感谢,还有许多的认同与争论,读者与书本一起成长。

这本书非常的有益,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作为母亲,她们的担心,她们的关爱,她们的严厉等等,背后都藏着一颗爱我们的心。当然,这本书也谈到了许多世界时事,丰富了我的知识量,也让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有所改变,让我今后更加公平地去看待这类事情。

良书,就是益友,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妈妈。

篇五:《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在读一本课外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母子俩的三十六封家书。

龙应台是安德烈的母亲,当他们开始写信的时候,安德烈十八岁,龙应台之所以给安德烈写信是因为她想知道十八岁的儿子内心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就因为这,他们互相足足写了三年。

在读的过程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们不仅仅是母子关系而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之间彼此安慰,彼此关照,彼此聊天。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妈妈一样,以朋友的方式和我进行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

书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安德烈与母亲龙应台之间年龄相差近三十岁,他们之间对许多事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方是代表中国文化思想,一方代表德国。其实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每当这时,我都会仔细思考一下,看看谁说的有道理,就采同乡会谁的意见,我的妈妈平时比较尊重我的意见。

我还会细细品味这本书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二)

<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年纪、阅历导致的不同视野;有母子情感的联结……对母亲而言,儿女的长大总是意味着离开,束缚不是办法,唯有放飞才能成就儿女的自我。龙应台极力平视自己的儿子,对儿子成长中的困惑,她告诉儿子:“要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你要自己找出来。”而对儿女而言,成长并不意味着放任,安德烈这样告诫同龄人:“这世上任何事都紧跟着一个东西它叫‘后果’跟‘责任’。”

你可以看到龙应台跟孩子分享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那个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是怎么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你可以看到安德烈怎么扞卫自己喜欢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怎么从60年代的嘻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你可以看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你看到的,该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与子的辈份关系,很纯粹的交流着。

久违的龙应台,热情未减,在这本伪装成动人家书的畅销书里,拉着儿子安德烈的手,透过文字,把我们带到那个还有信仰,还有深刻人文关怀的地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三)

首先我要说,这对母子的关系可够铁的。“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mm”,哦,天哪!也许他们老外写信在名称前都必须写个“亲爱的”,总之在十年以内,我和妈妈还不会出现这种称呼。

安德烈和我还是有些共同点的,我承认,我比他年轻一点,他比我帅很多。然后,我们都拥有一种令人懊恼的东西----过盛的母爱!就像她搞不懂在十六岁时,他妈上厕所前还要问他要不要也去上一下厕所一样。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再过一个月就要满十三岁的我,每次过马路妈妈还要强制性拉我的手,所以使尽全力把手抽出我妈的手掌心成为了每次过马路的必修课。

我并不贪心,说真的我妈要是有龙应台大妈的一半就很好,因为她已经认识到了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而我娘却把我完全当作幼儿园小朋友来照顾。

看了他们母子三十多封信,我感觉那不像是母子通信,而是两位老友在闲谈,又是表达政治立场又是闲扯时尚。龙大妈倒也强大,脏话脏字都敢往上放!尽管这种母子关系比起那种“儿啊!注意身体!”“娘啊!您辛苦了!”之类的要怪许多,但就我而言,我更向往前者,原因很明显,那更适合当代少年,不是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四)

首先,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似乎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被计划好了,我们需要好好学习,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于是,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身边的所有的环境都充斥着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但是,相比于安德烈,我们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将“性、药、摇滚乐”看做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自由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生在中国,饱尝着东方文化,我们确实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样的生活,有他那样的经历。但是我却想说的是,人生苦短,活的洒脱奔放而不留遗憾,才不枉来人间走这一遭。这也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鸿沟,也感受到了父母了解和认识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不离不弃的、贯穿始终的爱。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适当的形式和机会,以至于两代之间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会发现,虽然自己以成家,却发现自己越长大越孤单,渐渐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反而身边的朋友或许比父母更加的了解自己。我们不断的接触更新的事物,渐渐的从父母的世界中远去,偶尔的电话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无味。“最近好吗?”“还好啦。”“钱还够用吗?”“够。”仅此而已。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些。我想,我们的父母养我们长大成人,绝对不想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后让我深思,而且指导我如何面对每天在学校遇到的12岁左右的学生。每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是作为老师一日就得不断翻阅的书,而且是永远不会重复的书。这些书读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师的爱心、智慧及艺术了。好的老师应该是一名好的读者,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对我们来说,认识一群性格各异的12岁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得蹲下来,而且得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们自己,才能有空间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现代传媒迅猛发展,而世界发展日趋多元,很多事物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以不要带着标准答案与学生讨论,因为人人都不喜欢被说服。而且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有效沟通。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注意不要以权威自居对他们发号施令。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我们和父母、父子、师生之间也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对方世界的桥梁。雨后的彩虹,就会在桥梁的上空,绽放!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相关热词搜索: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亲爱的安德烈 1000字

1、【第一篇】:名人传读书笔记名人传》 伟大的心灵犹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 名人传读书笔记(共8篇)(2015-08-31)

2、【第一篇】:《呐喊》读书笔记呐喊》读书笔记鲁迅(1881 9 25~1936 10 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是 呐喊读书笔记(共9篇)(2015-08-31)

3、【篇一】: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文 郭庭辉在这个民不聊生,好人被诬害的年代。许多人都选择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有那 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共7篇)(2015-08-31)

4、读书感想1000字篇一《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 读书感想1000字(2015-12-28)

5、读书心得1000字!散文篇一《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000字》 读书心得1000字!散文(2015-12-28)

6、读书征文1000字篇一《读书征文1000字》 读书征文1000字(2015-12-30)

7、雪国读书笔记篇一《《雪国》读书笔记》 雪国读书笔记(2016-01-16)

8、摘抄1000字篇一《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摘抄1000字(2016-01-30)

9、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篇一《教师读书笔记4篇》 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2016-02-21)

10、西游记读书笔记3000字第一篇《西游记读书笔记300字》 西游记读书笔记3000字(2016-02-25)

11、篇一:《名人传读书笔记100字》 读名人传有感100字(2016-02-28)

12、篇一:《读书笔记5篇(1000字左右)》 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2016-02-28)

13、篇一:《童年读书笔记600字》 童年,阅读笔记600字(2016-02-28)

14、篇一:《巴金《家》读书笔记》 家读书笔记(2016-03-01)

15、读范爱农有感1000字(篇一)《读书笔记范爱农》 读范爱农有感1000字(2016-03-03)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5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2850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