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2016-01-10 17:30: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一:201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一:201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1

2

3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 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6

7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2011)

八 年 级 生 物 上 册 教 案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 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

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特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

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 重点和难点

1、 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 四、 课时分配 三课时

第 2 页 共 21 页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1、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2、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咱环境。

二、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 3 页 共 21 页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21 页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 教学目标

1、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 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 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 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

第 5 页 共 21 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三: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

(生物教案北师八年级上)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事先布臵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

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课堂作业 (讲评) P9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2)草履虫——游泳 乌贼——游泳 野鸭——游泳、行走、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布臵作业 《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板书设计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

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骨连结——关节

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三、骨骼

1、中轴骨

2、四肢骨

四、骨骼肌

五、躯体运动的形成

学生学校情况

学校的实验器材有限,没办法每个人拥有一套,只能几人共用,这正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

第二课时 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第三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

(1)①√②×③×④√⑤× (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

布臵作业 《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二、教学策略

1、本节知识结构: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本节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本节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例1人工包头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 例2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②大山雀偷饮牛奶。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提前准备

提前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

三、教学策略:

1、教材分析:

①本节的知识结构:

取食行为(举例、意义) 领域行为(举例、意义)

攻击行为(举例、意义) 防御行为(举例、意义)

繁殖行为(举例、意义) 节律行为(举例、意义)

社群行为(举例、意义)

②本节教学重点: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

③本节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片断。

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取食行为

课件演示:多媒体录像播放: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

议一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

点拨: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得动物获得食物,并且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领域行为:

讨论: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

点拨: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

议一议: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

点拨: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

讨论: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四: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生 物 学 教 案

邓 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生 物 学 教 案

吴 学 川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

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四)练习巩固

(五)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线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

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蚯蚓的观察实验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通过讲解和图片了解蛔虫病发病时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五: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水螅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涡虫 身体特征

2、寄生 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

3、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特点

师:提出问题

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 探究新知

学习目标一:蛔虫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我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思考预防的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2) 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3) 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4)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作业: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6) 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7) 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8)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 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发达

二、 感染途径

消化道感染

三、 危害

四、 预防措施

五、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 常见的线形动物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家园的陆地生活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一看录像中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仔细观察录像,并例举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描述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质疑)

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 观察并说出当地陆地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干燥、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充足,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

4、概括出当地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师: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的?

生: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实验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二、蚯蚓

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等)。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

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练习

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__色、_____形,由许多____状的体节组成。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__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师:谁能说一说蚯蚓有哪些特点?

生: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配合肌肉协助运动;

生: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黏液。

师:蚯蚓的体表比较湿润对它有什么意义吗?

生:讨论思考后回答: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师: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因为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

师: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谁能描述一下蚯蚓的运动情况?

生: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湿润的土壤中„„;

师:除了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环节动物?

生:水中的水蛭、海边泥沙中的沙蚕„„

师:你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师:接下来请我们看一段录像(教师播放蝗虫的录像),请注意观察生活状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蚯蚓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六: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3、4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5、6、7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7、8、9 第四节 鱼

…………………………9、10、11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1、12 第六节 鸟 第七节 哺乳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3、14 …………………………15、16

…………………………17、18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8、19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9、20、21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2、23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3、24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24、25 …………………………25、26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6、27、28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8、29、30 第五章 病毒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33、34 第二节 从种到界

…………………………34、35 …………………………30、31、32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5、36、37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7、38

1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

教学过程

2

3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三)华枝睾吸虫(四)日本血吸虫

4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5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七: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精品教案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安排活动,作好必要的工作。

单元知识结构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④、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 ②、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

③、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④、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板书设计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课堂作业

(讲评) P9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

(2)草履虫——游泳 乌贼——游泳 野鸭——游泳、行走、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虫——爬行、跳跃、飞行

(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随堂练习:

1. 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2. 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猫头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3.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八: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

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生: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生活在水中。 师:质疑:你们能判断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吗?

生: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

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师:除去鱼类以外,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举例说明。

师:组织学生看书,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质疑: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师: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水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师:录像展示: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九: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动物的多样性

归纳总结出:

1、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2、动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3、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

(1)体型呈梭形、鳞片;

(2)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3)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

(1)鳃是呼吸器官。

(2)鳃的结构。

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二、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它们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学生根据书中的表格进行举例并填表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会报总结结果。

1、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报告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相互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

2、认真观察录像,分析理解鱼类的活动。

3、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4.利用CAI引导学生总结出鱼鳍的作用。

5、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提纲,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观察鱼的鳃丝。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鱼在水中呼吸的原理。

6、四人一组,根据实验和录像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点。

7、四人一组,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观察各种动物标本,并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利用录像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播放录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质疑:鱼为什么能适于在水中生活? 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分析鱼类的共同特征。通过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组织学生自主看书,观察标本并相互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拔、指导下,完成答疑、解惑。

质疑:利用录像展示水域污染情况,并提出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生: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生活在水中。

师:质疑:你们能判断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吗?

生: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fin)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师:除去鱼类以外,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举例说明。

师:组织学生看书,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质疑: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师: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水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师:录像展示: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

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

达标检测(略)

结束语:

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人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学习理念,这一点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陆生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并了解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蚯蚓

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栖息地的保护 1、观察并说出当地陆地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干燥、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充足,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

4、概括出当地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等)。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

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有关兔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兔的外部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推测对维持恒定的体温有关的器官系统)。

2、观察兔的标本。思考其前后肢的长度(思考推测兔的跳跃与前后肢长短的联系)。

3、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图片(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挂图(与人体的内部结构图进行对比,如心脏的位置和结构,消化道等,进而推测兔与人的食性不同及分类地位关系)。

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1、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片。

2、出示录像资料及观察的问题。

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和概括。

4、鼓励学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的运动情况井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

2、鼓励学生推测想像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3、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4、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

补充、引导。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

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家园的陆地生活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一看录像中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仔细观察录像,并例举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描述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质疑)

生: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十:2013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八 年级 上 册《生物》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第 一 周星期 三 累计 1 节 课 题: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

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消化腔。

2、水螅的身体有多种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腔肠动物:

(一)水螅的基本特征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水螅的形态特点

师:提出问题

1、 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 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3、 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 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辐射对称定义

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三)水螅的身体结构

水螅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题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

(四)水螅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有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五)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 海葵,水母,海蜇,

(六)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练习1、2、3题

八 年级 上 册《生物》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第 二 周星期 一 累计 2 节 课 题: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

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扁形动物:

(一)生活习性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涡虫生活在淡水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

(二)外部形态

1、 涡虫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 这样的形体结构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3、 涡虫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总结:涡虫的形态点

1、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体长一般1~1.5厘米;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前端: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3、腹面 :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三)华枝睾吸虫

由卵巢、精巢和子宫构成,生殖器官发达,营寄生生活

(四)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配套练习2、3、4题

八 年级 上 册《生物》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第 二 周星期 三 累计 3 节 课 题: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生物上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19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