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

2016-01-12 09:49: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五棵树镇小学 陆 兰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 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5、指名汇报,教师填写网状图。

(1)、说一说你们觉得水是什么样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

(3)、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用途呢?

(4)、水和生物有什么关系?

6、老师发现你们了解的真多,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教师板书水的特点。)

(三)、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想做一个找水的游戏吗?老师这有7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醋、空气和牛奶。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摸和掂就能判断出来哪袋是水吗?为什么?

哪些肯定不是水可以摸、掂的方法辨别出来?理由是什么?生汇报。

4、师:(出示记录单)大家看一下这张实验记录单,你能看懂吗?

5、师:你们在辨别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填好记录单。

(学生记录对于科学探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三年级的同学对于这样的表格记录还是初次接触到,所以在学生探究之前引导学生分析记录也是十分需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针对的进行记录,使记录的内容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使小朋友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6、师: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辨一辨,但是我要求:(出示合作的注意事项)

7、生:操作。

8、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9、师:同学们,你们辨别出这些物品在哪个袋中了吗?说说你们的方法和理由。

10、师:看来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辩别的是1号袋、5号袋、7号袋,那我们还得进一步的分辩,怎么办呢?

11、生汇报。

13、如果打开袋子不让看还可以怎么办?

用鼻子闻一闻

14、师:闻就知道1号、5号、7号袋分别装的是什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生汇报)

15、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用闻的方法来辨别1号、5号、7号袋分别装的是什么物品。记录员作好记录。

16、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检验,现在请大家打开袋子看一看吧!

17、生:打开袋子检验。

18、师:全部猜对的小组举手。

19、师:老师发现你们太会研究了,像个小小科学家。

(这一探究环节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应用各种感官进行别、探究,学生的发现,想法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现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必须的,学生只有在平常严格的规范自己的各种科学行为,才会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1、师:同学们,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储存,可以怎么分?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2、生:试着将七种物体进行分类。

3、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4、师:你们分的方法真科学,科学家就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你知道科学家这样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

5、生汇报。——(形态)

8、小结:通常,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就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板书)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出来,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宁夏和陕西一带,那里水资源及其缺乏,请看一组图片

2、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陕甘宁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录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知道全球淡水资源缺乏,从小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3、师:同学们,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水资源,注意节约用水,人人争当节水小标兵,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八、板书设计:

1、水

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二: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学设计

《水》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7个黑色袋子分别装红墨水、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空气;实

验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3个黑色袋子分别装水、白醋、红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一猜: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气泡图里。(出示PPT)

2、师:指导PPT,水是什么样的,颜色、味道。你在哪里见过水?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用途(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用途),大家边讨论边补充的气泡图(课堂作业本P38)。写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

3、汇报,让学生尽量地说他们说知道的水,不加以评价。(板书)

4、了解水的重要性,渗透节水教育。

三、水在哪个袋中

(一)、观察实验活动一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红墨水、空气和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闻一闻(指导扇闻法)

用手摸一摸(边说边板书)

2、师: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心别撒掉(一个一个袋观察)

观察结束后把袋子竖着放回材料盒。

师:想的很周到,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这些!(出示PPT)

开始实验.

生观察实验一

汇报交流

(二)、观察活动二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把水找出来?

生:看,闻、尝。

2、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我们已经知道水和醋没有毒,可以尝。

3、师: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几号袋吗?先说说!

生:先打开袋子看一看,这样可以区分出有颜色的红墨水,再闻一闻,这样

4、师:先看,再闻,这样的观察顺序安排的非常科学!注意实验时水不要洒出可以找出没有味道的水。 (生演示)

来,别忘了记录!

生观察实验二

汇报交流

(三)、小结:我们用摸、看、闻和尝的办法分辨出了这七种物体,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可以怎么分?

四、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同学们,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小组讨论并分类

2、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生汇报

3、师:标准不一样,分类也不一样,大家分的都不错!科学家们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这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板书)

五、拓展延伸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存在,你能找到它们吗?请课后继续研究。

六、板书设计:

水: 无色、无味、透明

辨别方法:摸 看 闻 尝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三: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学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四: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颗苹果、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 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通过我们昨天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三(5)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今天我想考考你们:(出示地球仪)认识吗?

2、师:当你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蓝色)

3、师: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蓝色代表什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4、师: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

5: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6、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7、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地球导入,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境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现在请和你旁边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这一探究环节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应用各种感官进行别、探究,学生的发现,想法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现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必须的,学生只有在平常严格的规范自己的各种科学行为,才会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1、师:同学们,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储存,可以怎么分?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2、生:试着将七种物体进行分类。

3、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4、师:你们分的方法真科学,科学家就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你知道科学家这样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

5、生汇报。——(形态)

8、小结:通常,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就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板书)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

很少,在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出来,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宁夏和陕西一带,人们却把它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请看一段录像。 (播放课件)

2、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陕甘宁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录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知道全球淡水资源缺乏,从小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3、师:同学们,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请大家赶快行动起来节约每滴水。

八、板书设计:

1、水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五: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六:三年级科学上册.doc清清的水教案

《清清的水》教学设计

湖北省汉川市分水镇分水小学 荣莉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清清的水》一课中的活动一;活动二

教学设想:

1.通过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实验等探究学习方式,从中学会主动观察,自主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2.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观察到实验,认识液体及液体的特点,体会自然界的美丽等,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参与其中适当引导、指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3.把学会方法和培养能力作为本节课的教学核心,致力于观察、探究、实验和获取信息方法的教学,着重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性质和特点。

2、知道水的重要性。

二、探究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获取新知识及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护利用好家乡的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整理探究资料——表达与交流”的探究活动过程,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发挥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猜想、探究,从而找出水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准备:

1、 观察实验用:烧杯(多个)、白酒、白醋、纯水、牛奶、椰汁、各种形状的容器等。

2、 分组探究实验用:烧杯(多个)、盐、糖、油、小石子、泥、茶叶、气球、清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动画演示并电脑解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载人飞船,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并创了人类载人

航天的新纪元,当加加林望向人类的家园----地球时,不由得惊叹“啊!好美啊,地球是蓝色的!”

(1)刚才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说:地球是蓝色的!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蓝色”指的是什么呢?换成绿色或其它颜色行吗?

(2)地球上没有水,看上去还是蓝色的吗?试想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将会是什么模样?

(3)大家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什么性质和特点?

(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课件演示驱动页内容电脑配上对话)

波波、琪琪、方方和冬冬一起到浅海湾划船。他们玩了很久,波波觉得口渴了,伸手勺起海水正想喝,只见琪琪急忙说:“波波,不要喝,海水不能喝!”方方听了,很纳闷,说:“海水很清澈,为啥不能喝呢?”

同学们,大家想解开这个谜吗?有谁可以解释一下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开以上几个谜团。

三、 新课导学:研究水的性质及特点

(一)探究活动一:看一看、闻一闻、辨一辨

同学们,实验桌上放着三杯物品,标号是1、2、3,分别装有白酒、白醋、纯水,请同学们想一下,用肉眼能分辨出纯水来吗?(学生摇头,纷纷表示因它们颜色一样而不能用肉眼分辨出来)

1、那么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有部分学生说是白色,有部分学生说无颜色,意见不一)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牛奶和椰汁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物品的颜色,并与刚才的三种物品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纯水是无颜色的

3、大家来看老师的这瓶矿泉水,透过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吗?(能)这说明什么?从而得出结论:纯水是透明的(板书)

4、我们用肉眼分辨不出纯水,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小组讨论后,代表作答)

生1: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找出白酒和白醋,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生2:我还可以喝一点点,尝一尝,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酒味的是白酒,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5、据学生所答,老师强调: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6、学生作答: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远

远地闻,这样就可以分辨了。(老师立即作出肯定,并说这种办法叫“扇闻法”)

7、学生分组活动,分辨纯水。

8、请你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刚才的实验,告诉大家,纯水是什么味道的?

9、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纯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二) 探究活动二:给水变个样

1、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用手捧起水,水会怎么样?说明水是怎样的?(学生实验后作答,得出结果:水是流动的)

2、水究竟是什么模样的?有没有固定的形状?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学生讨论后交流)

3、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分组来做一个游戏:玩水球。怎样玩水球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复述强调)玩水球时,各组组长拿起桌子上的气球,放进盆子里装水,注意不要装太满,然后把气球的口扎实,最后组员轮流玩水球,挤压气球,使它不断改变形状。玩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把气球弄破,我们边玩边观察,体会水的形状变化。

4、学生活动毕,各组同学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果:水没有固定的样子,它随气球的样子变化而变化。

(三)探究活动三:给水定模样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七: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2009年9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

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八: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大树 小草

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九: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篇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第二单元 动物

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 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课时计划: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九课时完成,其中两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课 蜗牛(一)

【教学目标】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四、饲养蜗牛

第三课 蜗牛(二)

【教学目标】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85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