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2016-07-30 10:42: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共5篇)青藏地区教学设计《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二)教材内容

本课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的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产、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的最好素材。而且已到了初中地理学习的最后阶段(因为八年级下学期所学内容较少),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与梳理,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

本校属农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的学习地理能力差别就更明显了,而且学生讨学现象在进一步蔓延。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圆满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

采取“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小结本课——练习巩固”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教师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其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谈话法

六、教学准备:地理资料(每位学生一份)、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问:今天是几号?(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圣诞节)圣诞节是哪一宗教的传统节日?(基督教)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国家宗教文化最浓厚的一个地区——青藏地区。他们信奉什么教?(藏传佛教)他们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和我们这儿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

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小结本课]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

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 [作业布置]

1、填充图册P7-8

2、夺冠百分百P5-6

九、板书设计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十、教后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上述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关连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的,它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此外,教师精讲过程中仍讲得过余全面,并删减的内容还不够,如:航空等一些不重要的知识,一些内容重复讲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认真钻研,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提高课堂时率性。

【学习目标】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一课时 青藏地区

1、读图确定青藏地区范围,记住该区与其他区域的界线。

2、记住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湖、植被、自然资源),特别是其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4、了解该区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牧区及主要牲畜)

5、了解该区的能源和矿产、主要交通路线的分布、主要的旅游资源,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练习】

一、地理概况:(课本第87、88页)

1、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阿尔金山——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

山脉以西。

2、 范围: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青海省和_____________省的西部。主体是有“世界屋

脊“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______________,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________左右。

4、 民族、宗教:民族以__________为主。多信奉___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是著

名的圣地。

二、自然环境(课本第87、88页)

1、 三江源头:_______________、黄河和_________________。

2、 珍稀动物:______________、雪豹、野驴等。

三、高原农牧业(课本第88页)

1、 农业区:_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_________谷地。

2、 主要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油菜等。

3、 主要牲畜:____________、藏绵羊、藏山羊等。

四、交通和经济(课本第90、91页)

1、 公路:_________、青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公路。

2、 铁路:___________铁路(北段:___________——格尔木,南段:格尔木——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_最高的高原铁路。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3、 航空: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4、 经济:目前,_____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_____、林芝等地的工矿业已具相

当规模。

【当堂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 B.纬度最高的高原 C.气温最高的高原 D.海拔最高的高原

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是( )

A.珠江、怒江 B.黄河、海河 C.黄河、长江 D.黑龙江、长江

3、欢欢暑假去“世界屋脊”游玩,回来后高兴地与同学们讲述着可爱的“高原之舟”。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蒙古马 B.骆驼 C.驴 D.牦牛

4、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光照强 D.土壤肥沃

6、我国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比较,气温要低得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主要地形区有

①东南丘陵

③华北平原

A.①② ②柴达木盆地 ④青藏高原 B.海陆因素 D.人为因素 7、“十五”计划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所经过的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关于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二、综合题

9、读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路线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交通线路名称:

① 公路 ② 公路

③ 公路 ④ 公路

⑦ 铁路,该铁路的起点是 ,终点是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二)
八年级地理下册 9.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

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参考课本P85——P86图文资料 )。

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

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

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

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1)藏族的 “高原红”。(2)太阳能资源丰富。

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

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如有疑问,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学生在课本P85图9.3青藏地区地形图上圈出主要的山脉时,一个学生自愿到前面大屏幕上演示。其他同学补充。描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时,也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描,其他同学在课本P85图9.3上描,并补充。

教师:抽学生到前面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画图,其他同学补充。

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小结所学内容。

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思考问题:

问题5: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问题6: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问题7:“蓝猫”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这与西北地区有何不同?

问题8: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问题9:案例分析: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屏幕展示探究要求:请各小组组长做好分工,记录员简要记录关键词,最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要求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语速适中。比比看,哪组同学掌握得又快又好!

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抽小组代表到前面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过渡:高寒的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做代表,大家一起展示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藏族的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高寒的气候还影响藏族居民的生活(服饰、主食、民居等)。

教师:出示“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青藏地区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

(2)铁路名称、起止点。

(3)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学生读图思考问题。

教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游人越来越多,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挑战。要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

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三)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构成和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读图方法和从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治理学生态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三江源地区在学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方法。

难点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竖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法指导】

运用上节课学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来理解三江源地区水源的来源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三江源地区是青藏地区的一部分,具有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这里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学习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如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或者湿地萎缩的实例,这样能够加深对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问题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江源地区水系图、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恶化的图文资料等。 学生: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河流部分内容和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本节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划分】

1课时

探究新课堂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展示水塔的图片(如右图):哪位同学能够解

释水塔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一个村庄或者工厂提供水源。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但是你们听说过“中华水塔”吗?

学生:没有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硕大无比的“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水塔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二、教师展示一则材料:中新社西宁2013年6月4日电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教师齐铭4日在西宁表示,根据2012年度遥感监测结果,青海境内三江源区域的学生态环境较此前有改善迹象,这得益于近年来围绕该区域实施的一系列学生态保护工程,目前已显效益。

教师:同学们了解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吗?

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向三江源地区,全面了解这里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适当 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 利用时事材料导入新课,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地理和日常学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学生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同学们阅读地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份?

(2)三江源地区主要包括那几条主要河流?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2)三江源地区包括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简单,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锻炼其读图和阅读资料的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三江源地区通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把水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下游地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教师(设问):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三江源所在的青藏地区降水不多,为什么能够提供如此巨大的水资源?

学生(思考讨论):三江源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来自冰雪融水。

教师(总结点拨):冰雪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年温暖的季节,冰雪融水便源源不断的进入河流,经过湖泊和沼泽的调蓄,汇入大江大河,滋润中下游地区的大地,为人民的学生产学生活提供便利。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材料,了解湖泊和沼泽的作用

学生:独立阅读,相互讨论

教师点拨:湖泊和沼泽一方面可以吸纳大气降水,另一方面能够容纳冰雪融水,当水量大的时候吸入河水,水量小的时候放出河水,使河流的水量趋于稳定。因此湖泊和沼泽在三江源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水量构成,下面我们就开展一次模拟考察,去探寻黄河的源头,同学们合作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教师引导: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因素,对河流的考察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引出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

(成果展示)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答案

1.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河流的长度、流量和流域面积等因素。

2.1952年和1978年对河流源头的认识不同,考察的技术设备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了不

同的结果,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3.根据资料显示,卡日曲是黄河的源头,因为卡日曲无论从长度、水量等方面都超过了约古宗列曲和扎曲。

教师(转承):我国西部地区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进行保护,而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4页下面文字,说明三江源地区学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

教师(精讲点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学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分布图,找出本区有哪些珍稀动物。

学生(读图):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雪豹、白唇鹿等。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2013“我们与藏羚羊”部分视频)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藏羚羊,三江源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不仅对当地人们的学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学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同学们现在用的水源中,说不定就有来自三江源地区的水。 教师(转折):如此美丽而重要的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却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当然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图文资料,找出三江源地区存在哪些“天灾”和“人祸”。

教师(播放三江源地区湿地萎缩和虫鼠猖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点拨):所谓“天灾”就是自然因素,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缩小。“人祸”就是人为原因,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图片反映的就是湿地萎缩和虫鼠猖獗等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野学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教师引导: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6页活动题,讨论保护高原湿地有什么意义?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6页活动题。

教师点拨:三江源地区的学生态环境不仅对当地产学生重要影响,对河流的下游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成果展示):教材第96页活动题答案。

1.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这样冰雪融水减少,湖泊、沼泽对河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将使河流的水量减少和不稳定,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学生产和学生活,甚至会发学生旱涝等自然灾害。

2.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致使下游地区湖泊淤塞严重,河床升高,从而减少河湖的蓄水能力,增加旱涝灾害发学生的频率,影响下游地区人们的正常学生产学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活动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转折):由于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系统对全国的学生态环境会产学生重要影响,所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学生态系统。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图文资料,说说国家采取了那些保护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木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教师(总结):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启示

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学生态环境的保护。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四)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

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

《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 跑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

【设计意图】

多彩的画面和着优美抒情的歌曲,瞬间把学生带到了那一望无际,牛羊成群的内蒙古大草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请大家在学习中时刻牢记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请大家看图学习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书上和图上。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与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4、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描述位置、范围、地形等了解自然概况,学生们对此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指图)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2、(学生指图)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3、主要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

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原和盆地相见分布。

4、黄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的新疆境内有我国的两大盆地,有 “三山夹两盆”的特点。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本区位于内陆,气候十分干旱,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

教师(展示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图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说出本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从东向西,地表植被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课文先从原因讲起,一步步把干旱的特征和表现讲述的清清楚楚。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本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十分干旱。本位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教师简单介绍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4、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教师同时展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图片)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内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图片)。

教师: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下面我们就为摄影家拍摄的照片找找“家”。欣赏照片,完成P74活动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本区各地降水不同,地表景观必然不同,学生很容易理解。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B A C

2、A——乙 B——丙 C——甲

3、由丙到乙再到甲,年降水量逐渐减少。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B);降水很少、极端干旱的地方地表全被沙漠覆盖(C);A地降水介于二者之间,属于荒漠草原。 (P74活动题答案)

【转承】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有哪些著名畜种?

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学生读读小资料“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2、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分布差异: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多;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只在降水较多的山区分布有高山草场。

3、本区主要草场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新疆的天山草场。著名畜种: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教师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

4、传统房屋是蒙古包。特点: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转承】

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

2、本区有哪些种农业区?发展种植业有什么优势?

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为什么瓜果特别甜?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本区的农业不同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通过让学生自学解答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区农业特色的理解。

1、本区由于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学生长的需求,所以本区的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以灌溉到的地方。属于灌溉农业。

2、宁夏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的山麓地带。

本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农产品:新疆的瓜果(哈密瓜、葡萄等)和优质的长绒棉。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此瓜果特别甜。(出示哈密瓜、葡萄和长绒棉图片)

【教师点拨】

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如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甘肃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教师:(出示坎儿井示意图):为了应对干旱,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坎儿井这种水利设施,设计的巧妙、工程的艰巨使它与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正是新疆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片片绿洲,呈现出一派学生机盎然的景象。直到今天,它还为新疆的农业和人民的学生活提供水源。你能看懂吗?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完成P76—77的活动题。

(指导学生看图讲述,老教师指导并作简评)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P77活动题答案)

坎儿井介绍: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组成。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利用山的坡度通过暗渠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灌溉农田。

1、那一个个的小沙丘就是坎儿井(竖井),由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气候十分干旱。地表沙漠广布,植被稀少,农田依靠坎儿井引出的水灌溉。

2、① 修建坎儿井首先要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② 要有一定的高差,水才能自流出来

③ 土质要坚实,不坍塌

修暗渠而不修明渠是为减少水的蒸发和防止风沙的侵袭、掩埋。

3、古老的新疆人民是勤劳、智慧、伟大的;

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怕困难、顽强学生存的精神值得学习

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五)
青藏地区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

学科: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第四章第三节《青藏地区》

课时: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复习青藏地区基础知识,复习青藏地区地图

二、复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农牧业的发展状况。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的变化。

4、运用所学知识为青藏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针对《青藏高原》一节,掌握内容主要有青藏高原的自然概况,包括山脉、河流、三江源、地形区;青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类型、主要能源、进藏公路、青藏铁路、农业类型、牧业、人口民族、信仰。 学习重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铁路、 青藏地区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中的地图、图表,加强学生掌握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把课本知识拓展出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

五、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课题研究拓展

六、教学过程

课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营造气氛

青藏高原.mp3

在悠扬婉转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青藏高原浓浓的民族风,以及青藏高原令人神往的高原风光,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新走进神秘的青藏高原。下面拿出导学案看到课前预习案,来巩固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导学案已经在前天晚上发下去,学生们已经根据自主复习提纲复习过课本。)下面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农牧业的发展状况。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的变化。

4、运用所学知识为青藏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以上复习目标由一个学生来读。)

课前预习案

根据下面提纲自主复习课本

对以上知识,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确、或不清楚的,请提出来,老师对重点知识精讲点拨。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填图题来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过渡到课内探究案)

课内探究案

一、掌握青藏地区概况

请在左图中填出

1、山脉A、B、C、D、E。

2、盆地F

3、河流a、b、c。

4、城市G、H、I。

青藏地区

二、入乡随俗——青藏地区的风土人情

(课堂探究案中设计一次虚拟旅行,假设我们到青藏旅游,住在藏族小女孩家里,深入藏区内部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状况和社会人文状况。以此过渡到这一环节,并播放图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1、如果你到藏族小女孩央金家做客,你将会看到藏民住什么样的房子?她的家人会拿什么好吃的招待你,你能喝到她家的什么饮料?

(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展示图片)

is=&istype=#pn11&-1&di75044197320&objURLhttp%3A%2F%2Fpic1.nmgnews.com.cn%2F0%2F10%2F18%2F43%2F10184384_93

n=18&rn=1&di=26108832915&ln=1980&fr=&fm=&fmq=133092785418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5240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