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3篇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3篇

2015-12-04 14:53:08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上这节见面课的。一来我刚调到新的学校,对环境还不太熟悉;二来我几年没带语文了,任教学科改来来去,似乎对语文教学的套路又陌生起来;三来...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篇1)

  前不久,我参加了县优秀课的评比活动。翻开九年级语文教材选课时,我第一眼就看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之所以选这篇文章,理由主要有两个: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方法:二、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话题”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实则上就是为当前的教育补充进“情感与人文”的元素。本文就是如此,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审视爱情,审视身边的早恋行为。

  我深刻意识到本节课首先是一节语文课,要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学生的听、说、读、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说理写作方法;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又注意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爱情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正如我们的家长在孩子提问这个问题时不开明的表现一样,学生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敞开心胸,畅所欲言。这一点,是我在上课之前就有心理准备的,学生的发言不够踊跃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谁能要求刚刚进入青春的孩子们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不脸红、不害羞地大谈特谈爱情呢?虽然如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却真的很有收获:他们能自己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答案;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念参考书;他们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们掌握了讲述抽象道理的方法;他们还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能够用本节课所学审视身边的爱情……他们真的收获了很多,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能够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这么多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真的很欣慰。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篇2)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今天的教学中,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棘手的问题是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有人云:这不是“早恋”,而是“早熟”,或者“交往过密”。其实,这一现象说到底,就是由于中学生生理的成熟而对异性未知领域产生的好奇心,进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现象,发展成为所谓的“爱情”。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生动曲折的童话讲述了这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中所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不能把它简单的等同于性爱和繁衍后代。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童话故事中,讲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当上帝教给了他们如何筑造窝棚的方法,又把铲子给了男人、谷粒给了女人之后并且说:“生活下去,繁衍后代吧。”一年之后,上帝看的是“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而此刻的上帝感到迷惑、惊慌。五十年后的同一天上帝再次光临人类时,窝棚变成木造房屋,荒地变成果园,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儿女们在收割,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上帝从老头、老太婆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而且有一种新的东西“忠诚”。又过三年之后,上帝来到人间看到老头坐在土丘上,双眼充满忧郁悲伤,这是对去世的老婆的“心灵的追念”。然而在更远处则是金色的田野,火红的曙光,许多的青年男女构成一幅更为广阔灿烂的爱情的生活画面,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衷败的纽带。在西方人看来创了一切的“上帝”面对人类爱情的伟大力量时,也只能“怒不可遏”最后是不可理解,带着深深的沉思离去,而人却成了大地的“上帝”。

  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生动有趣的童话诠释了女儿的提问什么是爱情。笔者认为爱情的过程,是人类这种高尚情感的升华和结晶的过程,又是一种经得起雨雪风霜严峻考验的,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生产劳动并且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因此,爱情不是一时冲动、简单的海誓山盟、生死相随,而是经得起世纪考验的“忠诚”和永恒的“追念”。它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润滑剂和推动器。

  当今中学生“早恋”现象中所缺乏的对爱情价值的真正意义的正确认识,我对“早恋”现象进行了分析,大致有四种原因:1、多种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增加了学生“爱情”的信息量,挡不住的诱惑,成为他们的早熟的催化剂(由好感到爱情)。2、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生理发展大约提前了2年。中学生缺乏自控力,想象探索异地的奥秘(青春触动发展成爱情)。3、有的中学生只图享乐“青春年少”追求时尚(由享乐到爱情)。4、夫妻情感不融洽(或家庭教育有问题),使孩子相对孤独,想寻求异性的理解和保护(由同情发展到爱情)。而这些让中学生迷茫而过早步入了“爱河”,有的甚至不能自拔,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而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没有树自己的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对中学生中“早恋”现象进行抽样调查,初中生早恋的20对中成年结婚为零,高中生20对中成年结婚两对,离婚一对。因为初中生“早恋”影响学习和前途的为98%,高中生因“早恋”影响学习和前途的95%,20对夫妻离异家庭学生“早恋”19名,并且严重影响学习。有的甚至于离家出走。因此中学生“早恋”上演了中学生成长道路上一幕一又一幕的悲剧。然而,苏霍姆林斯基当十四岁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的时间,他却坦然地面对和女儿进行心灵的沟通,并用故事讲述了这一抽象又难启齿的道理。他对女儿说,“你在跨越这个界限,愿你幸福,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又何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正在跨越生理、心理的成熟的界限呢?

  其实中学生应在“成为有智慧的人”上下功夫。一个有“智慧”的中学生,他是不会目光短浅,只图享乐在前,他是不会妄自菲薄,沉迷于灯红酒绿,他是不会委身金钱利诱,屈服于暂时的困难。有“智慧”的中学生他应是把自己的学习和理想联系在一起,让自己学中的一个个近期目标组成自己的远大理想,把自己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在建设祖国的共同事业中去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同学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康的爱情观,仅有十四岁的女儿能够大胆地向父亲提出什么是“爱情”,同时得到父亲慈母般的回答,这本身就体现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女儿平等和谐的父子关系,蕴含着父亲平时对孩子循循善诱的教诲,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饱尝亲情的关爱。我们许多家长老师与孩子形成一道天然的代沟,以严父、严师的姿态对待孩子,让孩子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象这样的孩子有心理话,他能和你讲吗?他有许多的秘密能去告诉你吗?因此这样学生他只能在同龄人中去寻找倾诉的对象,于是久之便成知己,他们相互的不足又不能相互发现,有的简直是“臭味相投”、“一见钟情”难以割舍,就这样造成中学生“早恋”现象。此时如能遇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直面“爱情”和孩子坦诚交流,指导孩子正确对待“早恋”,处理好自己生理和心理成熟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能让中学生克服“早恋”,踏实学习,扬起青春的风帆,在实现人生远大理想的航线上,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篇3)

  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上这节见面课的。一来我刚调到新的学校,对环境还不太熟悉;二来我几年没带语文了,任教学科改来来去,似乎对语文教学的套路又陌生起来;三来我家乡方言重,勉强说普通话又很不自然,而我总想让课堂显得自然亲切,不故意雕饰,不为了公开课而公开课。于是,我在接到学校上见面课的通知后,对文本和文本所延伸出来的知识作了大量的准备。

  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选择回避、敷衍,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由于这篇课文是篇略读课文,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我们不可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因此采用学生自学与研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老师适当提示。课前,我利用朝读布置学生自己查找作者的简介,自己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且要求他们自己搜集有关爱情的故事、古诗、名言警句。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爱情这种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上,通过课前一系列的问题突破重点:如你了解童话中的爱情故事吗?你敢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爱情吗?你能说出历史上几个著名的爱情故事吗?本课的难点是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理解爱情真正的内涵。在难点的突破上,针对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又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对早恋的敏感,使他们不愿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课中,我们只能及时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从身边最亲的人父母身上认识什么是爱情,名人又是怎么理解爱情的,这些活动中,去突破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必须是在对文本的把握和解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对文本的轮廓有个了解,对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有个了解。文本中的故事就是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三种不同的东西,这三种不同的东西,彼此都有联系,他们共同来解释“爱情”。我用“读了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你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从而引出“文中作者对待女儿的问题的态度如何?”“作者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丽娅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在文本的解读和把握上,我认为至少要达到这么一个标准,就是学生闭上眼睛要知道文本的大致内容,能够把全文写了什么清晰地说出来、回忆得出来。课上,我把对文本的把握的几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也可以说,这些(包括课前要求预习达到的目标)是这节课最起码要掌握的知识。

  另外,课上,我试图极力通过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大胆的讨论,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反正,这节课是这么设想的。至于课上对课堂的把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和效果,我总感觉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开始讲爱情故事这个环节,也许学生不敢说,不能大胆的说,用的时间太长;还有起初的“童话中的爱情故事有什么内涵?”这个问题放在开头,我是想通过学生熟知的童话感知爱情,突破重点的学习。但由于我对班上学生的学情认识不足,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觉得这个问题太难。这些都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特别是影响了后面对早恋问题的讨论,后面的探究显得十分仓促,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问题,听课的明眼人一看就能得出来。并且上完课就能够感受出来。至于评课中有人说的“到底是把文本的探究和学习语文知识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探究爱情的真谛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了,探讨了很多年,各科教学都有这个疑惑。我还是那句话,对文本的把握要到的要求是学生闭上眼,大致能勾勒出故事的情节即可。一节课也就40分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每节课40分钟),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只能是蜻蜓点水,反而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这又是何必呢?仅是演给观众看而已。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3篇相关热词搜索:女儿 教学

1、前不久,我参加了县优秀课的评比活动。翻开九年级语文教材选课时,我第一眼就看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之所以选这篇文章,理由主要有两个: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4篇(2016-01-10)

2、描述宝贝女儿(共5篇)一招搞定宝贝描述一招搞定宝贝描述 新开的店铺描述太乱,得重新整理, 这可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大家都知道,服装类目的图片简直是海量,一个产品几十上百张图片很正常,将这些图片全部排在一个版面上没有一定的功力很难做好它,所以我们的美工稍做几个产品就累得半死。 因为他们用的是photoshop来排版。(这里描述宝贝女儿(2016-04-18)

3、赞美女儿的句子(共5篇)30句赞美孩子的话30句赞美孩子的话赞美和鼓励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失的阳光与雨露。如果您想培养一位健康、自信、快乐并有主见的孩子,请您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点点滴滴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当然,过分赞美与不切实际的赞美也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别忘了,赞美要出自真心,要将为什么被赞美的具体事情说出来,孩子才能接受到正向良赞美女儿的句子(2016-05-09)

4、形容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共4篇)中考作文素材:表达父母牵挂思念儿女的句子中考作文素材:表达父母牵挂思念儿女的句子中考作文素材:表达父母牵挂思念儿女的句子1女儿乖,你是爸爸眼里的一池深水,我希望读到你心灵的深邃,我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温暖你的路,伴你快乐成长,时时刻刻。你是妈妈眼里的一朵百合花,她在秋风细雨摇曳的深处守护着你,形容母亲对女儿的思念(2016-05-12)

5、描写小女儿(共2篇)形容小女孩可爱的词语形容小女孩可爱的词天真无邪、童稚十足 胖嘟嘟的脸 嫩嫩的 捏捏一定很舒服 白白的 脸颊的一丝红晕胖嘟嘟的脸 嫩嫩的 捏捏一定很舒服 白白的 脸颊的一丝红晕 调皮、顽皮 活泼可爱、虎头虎脑、好奇、漂亮 天真烂漫、纯洁无暇、懂事、乖巧、可描写小女儿(2016-08-04)

6、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 词汇 方案一 1 Reading Advantage(3)Second Edition Casey Malarcher高中英语有效词汇教学案例(2015-07-13)

7、 教学媒体(Instructional Media)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2015-07-13)

8、本章的教学主要内容:核心问题:公共安全管理学原理课程定义与知识体系。该课与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的区别;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课程要求:学习方法、课堂要求、作业、考试;参考书。公共安全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48学时)(2015-07-16)

9、1、课程作用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一个日显突出其地位的新分支。项目管理学科主要探索、研究和发现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最佳实践。项目管理的对象----项目,《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15-07-16)

10、本课程的讲授着重实现三个目的:其一,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刻理解和领会法律解释的意义;其二,实践技能的训练,掌握法律解释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技能,能够结合案例将抽象的法“法律解释方法”教学设计 法学专业教案(2015-07-16)

11、本课程是环境学专业的(专业课、限选、任选等)。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法总论、环境法与相关部门法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环境法法律责任概念分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法学》课程教学大纲(2015-07-16)

12、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法学专业选修课,是根据专业特点而开设的任选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激发学生思索政治法律问题的兴趣,西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影像中的正义》(2015-07-16)

13、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是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强的重要基础技术课程。广告策划涵盖广告环境分析、产品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广告目标确《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大纲(2015-07-16)

14、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老师教案(2015-07-16)

15、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田家炳中学(2015-07-1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3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3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08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