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2016-09-21 13:42: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共5篇)六年级 上 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2、过程与方法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一)
六年级 上 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二)
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三)
精神家园教学设计

精神家园——教学设计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余东光

【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目标要求】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先民留给我们的文物,给了我们很大的解读空间,教学过程可理解为一个“合理的解读”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认识原始社会的精神家园里开出了哪些“鲜花”。通过图片观察、问题分析、自主想象,内在推理,初步认识原始艺术、原始宗教、科学萌芽产生的原因。最后形成精神生产、生活的形成来自于物质生产生活的唯物史观。课堂重在生成,重在学生的“考证”,轻结论的科学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 复习上一课时,原始先民积累了那些生产生活知识。设问:他们怎么做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学生:工具生产、种植养殖、建造房屋、狩猎技巧、储存食物等)

(教师——强调人类发展的对美好的追求,对有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授)

2、教师提供一个设想:如何从高处向低处取水呢?(教师画一个示意图,并述说当时水中的危险,比如有凶猛的水生动物,人一靠近就遭袭击)出示课本小口尖底瓶,请同学解释其物理原理(重心移动,方向偏离)——

教师归结:这不是绝非偶然所得,一定经过思考再思考,试验再试验。在这创造传递过程中,人类开始思索就预示着开启了精神生活的大门——人类向精神世界迈进! 引出课题——精神家园。今天我们要了解先民们的精神世界,唯有寻找先民的遗物。

二、展开想象、探究成因

(一)岩画大欣赏——(四组)直观感受史料,

①《阿特米拉洞穴岩画》组图(在课本),这是反映原始人狩猎场景的岩画。

②《塔西里。那杰岩画》组图(撒哈拉沙漠岩石的石器时代的岩画)反映的人们采集的生产场景。

③法国拉斯科岩画

④ 中国岩画:(中国的岩画可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北方地区岩画多表现各种动物、人物、狩猎及各种符号,内蒙古阴山山脉狼山地区的岩画还有放牧、车骑、征战等内容。南方地区岩画除表现各种动物、狩猎场面外,还有采集、房屋或村落、宗教仪式等内容。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还表现农作物。中国境内岩画的年代目前还不大清楚。)

虎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刻

⑤在中国,贺兰山岩画中动物题材的作品占总数的大半以上,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动物图像是最普遍的崇拜形式。同时,在纯粹以狩猎为生的社会里,这种崇拜是与生活的来源有关,动物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之资;动物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这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出相应的宗教仪式来。)

教师补充年代及发现时间,强调这是史前时代,距今有数万年。

问题思考:这些绘画作品反映描绘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原始人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其画画的目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教师把他们的结论予以记录:

可能有:(1)记录生产场面,传授给下一代

(2)生活在洞穴中,记录一天的劳动成果

(3)相信动物有灵,刻画可以获得控制猎物的某种魔力,会带来更多收获

(4)为了娱乐,或教育下一代认识动物

教师归纳:了解先民的精神世界,就是分析其行为的思想动机。但是思想动机又是以现实为载体的。所以我们的推理尽可能地考虑当时的社会现实。要真正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必须了解他们是怎么去思考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看得见的自然界和看不见未知间。

过渡连接:因此,很多考古学家、社会学家都把目光转向古人如何思考“人类的起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五幅岩画。思考为什么要刻画“虎”呢?

(二)原始宗教崇拜大家谈

1、图腾崇拜——列举

2、祖先崇拜——列举几种人类起源说

日本的祖先起源

中国的祖先起源

以色列人祖先起源

3、自然崇拜——学生举例(山神、月亮、太阳、雷公电婆等)

问题:他们崇拜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目的就是人在寻找世界是什么,人从哪里来,怎么生存下去 ,到那里去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祈求让神灵保佑活着的人能很好地生活生存下去)

追问:想象一下,如何去祭拜呢?(学生说,教师记录:跳舞、唱歌、挂纪念物、化妆、画图案、念咒语、献祭物等)

这些图案造型有什么含义呢?

这种原始的宗教崇拜对人的精神世界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宗教促使道德观的形成) 承接:如何让这种崇拜做得更好呢? 这种崇拜靠谁去组织呢?

(土家族法师) 萨满教巫师

4、巫师的作用

(法国三友洞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岩画。画上画得是一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的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

人类的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尤其是巫师职业化,出现精神财富的生产者。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承接:教师根据学生的列举引申出原始音乐、原始雕刻、原始舞蹈等以印证(项链贝壳)、 (原始图腾像)这些东西

问题:观察玉雕龙,你觉得美在哪里?(自由谈)或利用课文P15第三题内容。 那么远古先民们为什么能创造出这么精美的物品呢?是什么促使其不断地完善呢?

三、先民的审美观念

“人在不断地改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满意”这就是原始美学的心理动机,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生产活动和宗教艺术活动中逐渐差生了审美观念。

1、想象一下:这种观念的产生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呢?

(可以提示学生为什么壁

画越来越丰富,雕刻越来越精美(可以出示中国的一些玉雕龙图片,让学生欣赏) 也可以提问课文P15的第三题,让学生明白原始先民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人类在精神领域追求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人类精神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四、科学知识的萌芽:——

问题:在艺术品方面人类在追求完美,那么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身体疾病防治方面的又将如何呢?你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①生活生产技能的传递和探究形成了科学萌芽。

②神农尝百草 ——医疗知识的积累,人类开始利用药物治疗疾病。(巫医同行) 问题:这些例子说明人类的科学知识积累有什么特点?(延续性、积累性、探索证明行等)

五、课堂归纳 感悟提高

1、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了解了哪些内容:(原始艺术、原始崇拜、科学萌芽等)。

2、 思考:在今天看来许多原始先民的精神生活太神秘了,至今留给我们很多迷,但一切精

神生活都有其源头,你认为源头是什么呢?(来自自然,来自生产,来自生活)

教师总结:本课走进原始先民的精神家园,在人类的初始去探究精神生活的根源,这一切源自于生产生活实践,我们可以少一分神秘,多一分理性。今天,精神生活已经进入思想的海洋,抚今追昔,你不得不感到人类创造的伟大,不得不感悟人类世界的美好。

2011-11-15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四)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与意义认识存在不足造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它。

放眼世界有很多宗教,其中,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可谓信仰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为什么,因为他们给了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让人们在烦恼的现实中可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信仰,都需要找到心灵的依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是,谁能给我们精神上的依托?谁能让我们在残酷的现实里找到心灵上的慰藉?是从原始文明以来,人类创造、积累的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让我们的精神有所依托。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天步履匆匆,物质的丰裕让他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然而,在心灵深处,总会渴望着一处宁静的精神家园。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那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存,会让浮燥的心灵归于宁静。所以,守护精神家园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源远流长,资源不仅丰富多彩,种类还异彩纷呈,是中国人民努力创造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过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深藏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轻视或蔑视的态度,或视它为一种粗俗的、幼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或认为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想文化,一种浸透着封建主义的迷信文化。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它是落后的思想形态的产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失去活力的遗留物。总之,隐藏于民族民间的、不大被人们觉察、留意和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向处于被忽视、被贬抑的地位。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对深藏于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大多数人对于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十分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富精神价值。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许多闪光的伦理精神,如公而忘私的“天下为公”精神,以义制利的“见利思义”精神,人格独立的“威武不屈”精神,虚怀若谷的“厚德载物”精神,清正廉明的“执法不阿”精神,艰苦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等等,至今像涌动不绝的清泉,滋润着炎黄子孙的生活,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情操。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情感和个性特征,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因此蕴涵着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我们必须珍视民族民间文化,承继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尤其是对承载着我们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认真地做好抢救与保护工作。要让全社会,特别是让老百姓都知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是古今广大人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

间的科技文化蕴涵着大量的尚待开发和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是祖先留下的极具历史价值的精神文化宝库,为我们后人的科技发明和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而一代又一代承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祭祀礼仪,甚至我们的风俗习惯所表达的是人类自己对现实的人和社会关注的一种愿望,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人类超越社会历史限定和时间空间限定的一种永恒的期盼和希冀。这是先人们开创的一种灵动的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的意识,我们就有了构建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基本动力。

近几年来,很多地方和个人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很少考虑文化的发展。急功近利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使许多体现古朴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顷刻间夷为平地,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冰冷无情的铁铲下,瞬间全部荡然无存。如果我们在全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加特别的关注和十分的留意,那么极具重要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我们而去。有很多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只能在古老的文献资料里才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但那也仅仅是影子而已。我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缺乏自觉保护保护意识,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呼唤文化自觉的意识,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必不可少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首先是传承文化传统,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和原始农耕文明中养育起来的,它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它深深扎根于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之中。从2003年开始,政府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全国各地开展普查工作。这项为耗资巨大的普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浩大工程就是要找到中华文明的源泉。我们寻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泉的目的是要更好地认识它的文化价值,并将它精心呵护,传承发展。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把旧有的东西当作“活化石”摆在博物馆里仅供展览,也不是把故旧的民俗事象简单地搬到现代生活中重演,而是要在深层挖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从而使我国新的文化成果更具中国特色,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纵深发展,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打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环境。这是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也是其保护的价值意义所在。可让人遗憾的是,这项伟大的工程起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仍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到位,仍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眼前流逝。一味死板的保护并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流传,而是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发展。

通过了解可以发现,许多民间文化被用来作为吸引游客的道具,像许多的民间祭祀活动本来应该是一个年一次举行的,而事实上几乎是只要有游客就有祭祀活动。这已经不能称之为一项活动了而是一种表演秀。为了经济利益完全忘了保护文化遗产。面对现阶段民俗文化保护现状,我们看到的是老手工艺人大多后继无人,老房子大片被推倒,老艺术日渐式微,民俗的东西正在流失。我们要抢救和保护,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内容之一,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鲜活的人文载体、社会的流动历史,但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而这也是中国是以“政府行为”来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吧。化遗产保护不能是单一的政府行政行为,而是应该发展为一种个人行为,它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必要需求,在民间有着强大的认同力和行为力。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思考该如何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虽然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在专业领域还是一个新兴课题,技术能力和观念能力都亟待提高。我们如何最大程度地规避损失,实施有效保护,为人类守护好精神的家园,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文化生态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一方面,使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追求,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和文化认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情感积淀,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维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具有辩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根据实践的要求来甄别优劣,以实践为标准来决定摒弃什么、继承什么,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明确它的地位和意义。我们在压力很大的社会中生存需要给我们的精神一个栖息的家园,可以让我们在身体忙碌的同时得到精神的休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吧!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五)
2015版思修教案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案]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自觉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导语]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理想信念,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而一个理想信念远大坚定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忠诚爱国的人。同样,一个真正爱国的人,也必然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人。因此,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谈谈爱国问题。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容易群情激昂的话题。每当看各种体育比赛,我们谁不希望中国队取胜,如果败了,我们都会非常惋惜;每当看到祖国山川俊美、经济发展,我们都会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每当看到别国攻击、侮辱中国及中国同胞,我们都会义愤填膺,奋起反击;等等。

那么什么是爱国?在当前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爱国爱什么?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如何理性地爱国?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这些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章主要学习和讨论三个大问题:第一节,重精神;第二节,民族精神;第三节,时代精神。我们先讲第一节重精神。

第一节、重精神、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从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智慧之道、孝敬之道、治世之道等方面阐述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古诗词„„)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事迹、思想和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褒奖、景仰和铭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战国末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受小人所嫉,遭奸人所害,被楚王流放。但在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中,仍念念不忘祖国和人民,在《离骚》中表达了“伏清白以死直”的坚决态度,并在理想破灭、报国无门、壮志难踌后投江自尽,以死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的爱国精神流传千古,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所景仰。1953年,他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一起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

《苏武牧羊》写道:“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渴饮血,饿吞毡,牧羊北海边。”汉代的苏武,受皇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无论匈奴怎样威逼利诱,严刑烤打,苏武绝不动摇,最后被流放西伯利亚的贝加尔

湖一带牧羊十几年,表现了坚定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我们留下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坚决拒绝元军统帅、元丞相和元世祖的多次劝降,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最后慷慨就义。曹植在《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誓死顾如归”的爱国胸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以身殉难、慷慨赴死的爱国勇气;黄万里校友尽管被错划右派、下放劳动达20多年,但仍然不改忧国忧民、痴心报国的一片忠心。他们无一不表现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一片爱国之心。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代顾炎武。在我国历史上,大量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位卑未敢忘国忧”,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是突出的代表。

[案例12]范仲淹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一生三次被贬,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敢于直言相谏。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文学家欧阳修赞扬范仲淹是:‚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团结与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在病危之际,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展龙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后,也得出结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统一和分裂的演进趋势独具特色,而统一始终是其主流,并表现出统一时间越来越长,统一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程度越来越坚实,统一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等鲜明特点。而且,中国历史的分合发展特点及其趋势表明,任何时候,分裂的代价是沉重的,而统一的意义则十分重大。

香港回归(视频)。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能忍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敌侵略,各族人民总是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血战到底。

面对备受欺凌的半壁江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怒发冲冠”,发出了“还有河山”的呐喊,“精忠报国”,带兵抗击。他在《满江红》中写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诗朗诵《满江红》)明代著名搞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

六十日,多是黄戈马上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致远号管代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日本吉野号海军指挥舰,邓世昌和全舰250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悲歌,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优良爱国主义传统。那么这些优良爱国主义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什么价值?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第三个大问题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对每个人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不爱国是最可耻的和最不道德的。

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爱国主义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我们先来弄清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要弄清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先要搞清楚“爱国”的丰富内涵。

(一)何谓爱国?

爱国可能是使用得最频繁、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爱国?

……(思考讨论)

那么,什么是爱国呢?从字面上直观理解,爱国就是“爱”→“国”。爱国所爱的“对象”是什么呢?是国家,自己的祖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怎么对待国家?爱国要求人们要热爱它、建设它、保护它,即“爱”祖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爱国的内涵用下图来表示:

爱国内涵图解

对上图中爱国的内涵,需要进行几点分析:

1、爱国是爱“自己”的祖国,而非抽象的国家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由于地域、种族、文化、制度等差别,世界被分割为无数的民族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也有自己的国家(少数无国籍人士除外),因此,爱国所指向的国家不是抽象的“国家”,而是自己所归属的那个特定的祖国。爱自己的祖国,是爱国的首要含义。

2、爱国的具体内容是爱故土、爱同胞和爱国度

祖国(motherland)的本义是“祖先的国度”、“父母之邦”。根据《辞海》和《新英汉辞典》,“祖国”一词可以分开来理解。“祖”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初的意思,如万物之祖;第二层是指父母以上的尊长,如祖父母、曾祖、祖先。“国”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即国土,如land(土地、国土),country(乡村、地方、祖国);同时又涉及制度,是一个历史概念即国家,如nation(部落联盟、民族、国家),state(国家、政府)。现代意义上的“祖国”,是一个有着领土、民族、制度的社会共同体,一般称民族国家。国土、国民和国度是构成祖国的三大实体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国之不国”。国土是祖国存在的自然基础,它是民族国家赖以生产生活的特定区域,包括其内的土地、海洋、山川等自然风貌以及附着其上的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国民是祖国的主体和主人,是生活和活动于祖国领土上的民众,它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历史传统以及政治经济等组织起来的民族。国度是祖国的秩序与制度,即把人们组织起来的各种规则和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伦理道德、政治法律以及国家机构。因此,爱国的具体内容就是:

热爱故土。故土,就是故乡的土地,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热爱故土,就是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的热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个人总是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一定的地域,地域即是一个人的故土、故乡。每个人对自己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地形风貌都十分熟悉,故土对每个人都有养育之恩,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故土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和依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不美,家乡水”的“故乡情”。(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离开了原来狭义的故乡——出生地,自己出生地所归属的县乡、省区甚至国家最后都成了故土。因此热爱故土不能理解为狭义的出生地,而是概指自己所归属的的国家的整个领土。

热爱同胞。“民为邦本”。爱国的核心是热爱世代生息在祖国领土上的各族人民,即祖国的民族同胞。民族同胞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单个的人即具体的、活生生的每一个国民;二是由历史文化传统(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心理、道德伦理、法律制度、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等)组织起来的民族。民族是由许多民族同胞组成的共同体。因此,热爱同胞,就具体体现为对每个民族同胞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与自豪。

热爱国度。国度即国家的秩序与制度,主要指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实质上就是一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具有普遍性和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和规则。在现代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制度,并且建有以强制力为后盾保证社会秩序制度得以维持和遵循的国家机构——政府。因此,热爱国度,主要就是热爱自己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政府、秩序、象征以及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

3、爱国的不同形式和层次——情感型爱国、觉悟型爱国和行动型爱国

我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张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上大学后失去了奋斗目标,迷恋上了游戏和网络,经常逃课打游戏或上网,成绩一塌糊涂。张某在网上除了打游戏外,就是喜欢纵论国是,尤其是喜欢讨论中日中美关系。爱国者同盟、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等网站和论坛,张某特别爱上去浏览

和参与讨论。每当看到或谈论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张某都会义愤填膺,无限愤慨,大骂日本一通。有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中国同胞讨论中日关系的文章,认为其中许多观点是在帮日本说话,是在出卖国家利益,于是在网上大骂作者是‚汉奸‛、‚卖国贼‛,号召爱国网友群起而‚骂‛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张某的爱国行为?

[案例2]王晓东,美籍华人。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王晓东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师大,1985年赴美留学,1991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西南医学院担任讲席教授,并在著名的霍华德〃休斯研究所任研究员。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积极为国内的科技发展出力。他每年都回国教书,为北大和清华等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并受聘主持中国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入了美国籍,但我们毕竟是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是无可取代的,一直想为中国做点事。海外学子不管有多大成就,不管离开祖国多长时间,祖国还是祖国。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王晓东的爱国?

[案例3]“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在荣誉面前这样说道:“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成果。这说明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不但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至于我个人,只是尽力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那是很有限的。”早年在美国生活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思念之情与日俱增。35年后,钱学森回忆到:“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为了回国,钱学森历尽千难万险,经受了整整五年多时间的折磨。美国当局以判刑和罚款相恐吓,不准他离开美国,诬陷他是“共产党的间谍”,受到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他的家和工作室也受到了搜查,还被美国当局逮捕关押半个月之久。关押期间,他受到非人待遇和折磨。释放后,钱学森继续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五年变相的软禁生活,联邦调查局时常闯入他的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无论是金钱、地位、美誉和舒适的生活,还是威胁、恫吓、歧视和折磨,都销蚀不掉钱学森回归祖国献身人民革命事业的心志。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了三只轻便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后来出于中国政府和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才让钱学森回国。

[案例4]‚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数学家华罗庚,在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1950年,华罗庚就带领全家毅然回国。在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向全世界华人科学家发出‚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的倡议书,他写道:‚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爱护我们的家园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27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