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反问句教案

反问句教案

2016-09-22 13:38: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反问句教案(共5篇)反问句教案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一、疑问句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二、设问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

反问句教案(一)
反问句教案

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一、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问句。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这种修辞效果不是肯定的句式所能及的。如: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三、反问句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末尾用的感叹号。

总之,疑问句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如何区别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

有一天,寓言作家伊索在乡间的路上走着,一个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是想请您告诉我,①还要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大概是疯子。”问路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伊索对他说:“两个钟头以后,你就能到了。”②“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知道你走的快慢,③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回答说。

这个故事中,①②两个打横线的句子是疑问句。有事情不明白,就提出来,希望别人回答,句子本身是没有答案的。在疑问句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陷阱里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故事中第③个打横线的句子就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 没有疑问而问,答案就暗含在句子之中,再不需要另外作答。(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意思就是“我没有办法回答你”。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林海》)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很爱钓鱼。一天,他正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 “怎么,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①“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准备罚款。

狄更斯反问道:②“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事业。”

在这个故事中,①②两处打横线的句子都是设问。问自答”,也是一种“明知故问”,先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思考,然后再把答案告诉人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们的课本中,用得也不少。例如:

1.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给自己写信的人》)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并马上作了回答。这个设问,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世界》)

这个设问,用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启示下文的作用。

疑问 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 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小窍门:

1:把句子改为相反意思。一般情况下,无“不”加“不”,有“不”去“不”。总之,把句子总体大的意思改为相反。有些句子不用加上或去掉“不”也能改为相反的如:第8题

2:在改为相反的词语前边加上反问词。反问词一般有: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或者有时候单单只有 难道 怎么 呢 吗这些词。

3:把句号改为问号。

例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应该为他庆功.

1:改为相反的词语是:“应该”改成“不应该” 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2:一般情况要在改为相反的词前边加上反问词,随便选择一个反问词,如选择难道.....吗,也可以选择其他反问词,句子变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3:最后不要忘记把把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句子变成反问句是: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注意这是一般的方法,具体到每个句子,就要先理解透彻句子的意思。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2) 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反问句教案

3) 晓彬是我的好朋友。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 看到你有苦难,我必须帮助。

6) 毒性拷打不算什么。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感动得流泪。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上这样的陡坡。

9) 我们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反问句教案】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11) 我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

12) 我们是小学生,要好好学习。

13)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4) 黄山的云海令人流连忘返。

15) 我们不被困难吓倒。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17) 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最会长蛔虫。

20) 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3) 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不会忘记。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26) 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不能离开这个对象。【反问句教案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29) 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以下的答案都是选用 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其中一个来反问词来做的,选用另外一个也可以。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2)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3) 晓彬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 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6) 毒性拷打难道算什么吗?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难道爬得上这样的陡坡吗?

9) 我们难道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吗?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特别喜欢吗?

11) 我怎么不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呢?

12) 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要好好学习吗?

13)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14) 黄山的云海怎么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15) 我们难道被困难吓倒吗?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17) 巍巍高山难道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难道会这样湿吗?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20) 登泰山看日出难道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难道能不闻不问吗?

23)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26) 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怎么能离开这个对象呢?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29) 难道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吗?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吗?

【反问句教案】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难道不赞叹不已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例句:

1、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2、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

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3、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4、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5、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反问句教案(二)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1.我今天讲的是反问句改陈述句,首先要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方法一: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难道我们能言而无信吗?

这个句子要去掉反问词“难道”和疑问助词“吗”,问号改为句号。 方法二: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例: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应该把句中的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

方法三: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例: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应该把句中的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

2.用两个例句来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例一: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把句中的反问词“怎么”和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把句中的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

改为:你不能这样做。

例二:难道这件事我不知道吗?

(把句中的反问词“难道”和疑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不知道”改为肯定词“知道”)

改为:这件事我知道。

反问句教案(三)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

搜集整理:宁南县朝阳小学 陈伟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

1、出示: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指名读

出示: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指名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

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

不同点:句式不一致

反问句带有:难道……吗 不知道 ?

陈述句带有: 知道 。

2、出示: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比较异同

生:

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

不同点:句式不一致

反问句带有:怎么……呢 能 ?

陈述句带有: 不能 。

3、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分析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而陈述句没有,反问句中,有反问词“不”“没有”而改为陈述句怎么没有,反之亦然,反问句的句尾点号为“?”而陈述句为“。”

二、方法总结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总结出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异同,那么如果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话应该怎样改?

生小组讨论

交流

师梳理总结

• 第一步是: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把 •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相信”

改为“不相信”,“能”改为“不能”等。

• 第三步是: “?” 改为“。”

2、例子训练

• 出示: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 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

• 基恩博士怎么会忘记老人对他所说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呢?

•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 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 是啊,有什么比这雄浑的大地更加让我激动的呢?

师指名回答

师讲解要点

4、题型训练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

5、开火车回答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

生讨论

交流

师梳理板书

• 第一步是:添加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相信”改为“不相信”。

• 第三步是:把 “。” 改为“?”

师小结

2、例子训练:

•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 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指名回答

师讲解解题要点

4、句式训练:

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反问句教案】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总结

1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我们会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我们也会了,你们发现两套方法有什么异同?

生交流

2、你能总结一套他们之间互改的方法吗?

生讨论

交流

总结:

• 第一步是:加(减)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相信”改为“不相信”。

• 第三步是:把 “。” “?”互改。

3、句式训练

三、总结

反问句教案(四)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像那风雪中挺立的红梅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小组讨论)

例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4、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

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

1、教师出示例句,与同学讨论解决。

例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解决: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2、简单总结方法。

陈述句换反问句,有时用上“难道”、“怎么”、“岂不”等词。语气就强烈得多,这时句末应加上“呢”、“吗”等词和问号。

(四)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评,再集体反馈。对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提供练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

(五)活动。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抢答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参加到活动中来,并记分评比。

教师准备若干陈述句或反问句,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换成另一种句式,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扣分,最后小组评比,评出优胜小组。

(六)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反问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反问句教案(五)
反问句教学设计

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一、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

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

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

问句。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

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所以,

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这种修辞效果不是肯定的句式

所能及的。如: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三、反问句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

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

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末尾用的感叹号。 总之,疑问句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

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

号,也可以用叹号。

如何区别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 有一天,寓言作家伊索在乡间的路上走着,一个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

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是想请您告诉我,①还要

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大概是疯子。”问路人一边走,

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伊索对他说:“两

个钟头以后,你就能到了。”②“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

知道你走的快慢,③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回答说。 这个故事中,①②两个打横线的句子是疑问句。有事情不明白,就提出来,希望别人回

答,句子本身是没有答案的。在疑问句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陷阱里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故事中第③个打横线的句子就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 没有疑问而问,答

案就暗含在句子之中,再不需要另外作答。(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

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意思就是“我没有办法回答你”。反问是一种修辞

手法,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

如: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林海》) 下面,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很爱钓鱼。一天,他正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 “怎

么,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①“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

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准备罚款。 狄更斯反问道:②“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

故事是我的事业。”

在这个故事中,①②两处打横线的句子都是设问。问自答”,也是一种“明知故问”,先

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思考,然后再把答案告诉人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们

课本中,用得也不少。例如:

1.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给自己写信的人》)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并马上作了回答。这个设问,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

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世界》) 这个设问,用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结构

上起到了过渡、启示下文的作用。 疑问 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

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 设问 为了引起读

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小窍门:

1:把句子改为相反意思。一般情况下,无“不”加“不”,有“不”去“不”。总之,把

句子总体大的意思改为相反。有些句子不用加上或去掉“不”也能改为相反的如:第8题 2:在改为相反的词语前边加上反问词。反问词一般有:难道.....吗 怎么.......

呢 怎能......呢或者有时候单单只有 难道 怎么 呢 吗这些词。 3:把句号改为问号。 例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应该为他庆功. 1:改为相反的词语是:“应该”改成“不应该” 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2:一

般情况要在改为相反的词前边加上反问词,随便选择一个反问词,如选择难道.....吗,也可

以选择其他反问词,句子变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3:最后不要忘记把把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句子变成反问句是: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

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注意这是一般的方法,具体到每个句子,就要先理解透彻句子的意思。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2) 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

3) 晓彬是我的好朋友。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 看到你有苦难,我必须帮助。

6) 毒性拷打不算什么。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感动得流泪。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上这样的陡坡。

9) 我们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11) 我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

12) 我们是小学生,要好好学习。

13)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4) 黄山的云海令人流连忘返。

15) 我们不被困难吓倒。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17) 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最会长蛔虫。

20) 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反问句教案】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3) 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不会忘记。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26) 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不能离开这个对象。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

真是一个罪人。

29) 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以下的答案都是选用 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其中一个来反问

词来做的,选用另外一个也可以。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2)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3) 晓彬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 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6) 毒性拷打难道算什么吗?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难道爬得上这样的陡坡吗?

9) 我们难道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吗?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特别喜欢吗?

11) 我怎么不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呢?

12) 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要好好学习吗?

13)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14) 黄山的云海怎么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15) 我们难道被困难吓倒吗?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17) 巍巍高山难道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难道会这样湿吗?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20) 登泰山看日出难道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难道能不闻不问吗?

23)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26) 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怎么能离开这个对象呢?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

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29) 难道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吗?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吗?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难道不赞叹不已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

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

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例句:

1、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

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2、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 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3、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4、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5、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篇二: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1.我今天讲的是反问句改陈述句,首先要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方法一: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难道我们能言而无信吗? 这个句子要去掉反问词“难道”和疑问助词“吗”,问号改为句号。 方法二:将反问句中

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例: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应该把句中的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 方法三: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例: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应该把句中的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

2.用两个例句来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例一: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把句中的反问词“怎么”和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把句中的肯定词“能”

改为否定词“不能”。)

改为:你不能这样做。

例二:难道这件事我不知道吗? (把句中的反问词“难道”和疑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不

知道”改为肯定词“知道”)

改为:这件事我知道。篇三: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丰城市白土中心小学 赵英

一、教学内容:

反问句改陈述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反问句教案相关热词搜索: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反问句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反问句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57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