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学长度守恒的教具

学长度守恒的教具

2017-04-14 11:00:44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 ...

    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长度守恒的教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长度守恒的教具

  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

  活动目标  如何写幼儿园教学目标

  首先要了解领域的特点,再从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学目标最好是幼儿的发展目标,就是目标制定的主体是儿童,尽量避免从教师角度去提出的目标!

  在导案、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该如何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多种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实验学校教师的共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字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当然,“做中学”也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特别是在每位学生都有一册系统传递信息并体现着培养要求的教科书,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上网或到图书室或到家庭藏书中去浏览查阅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规划主要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学长度守恒的教具相关热词搜索:教具 长度

1、 1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 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3 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初中物理能量转化和守恒教案(2015-08-15)

2、文明是一条河,总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或者说化旧为新,化新为旧,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重组和再造。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西方、东方的文化传统遗产,只是把它们作为资源,作为创造者的现文学顺变与守恒演讲稿(2015-11-08)

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5 1质量守恒定律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5.1质量守恒定律(2016-01-10)

4、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篇一: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实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2016-01-11)

5、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学案篇一:《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学案(2016-01-12)

6、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共5篇)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2)通过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让学生领略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2016-07-22)

7、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共5篇)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 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 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 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2 在列举事例过程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2016-07-30)

8、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共5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2016-09-23)

9、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反思(共8篇)《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高三专题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基础知识梳理】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 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________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__________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 2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内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反思(2016-12-07)

10、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017-03-29)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长度守恒的教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长度守恒的教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8187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