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09-24 23:23: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厘米毫米的认识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小学 赵星梅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毫米的认识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小学 赵星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三】: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肥西县严店学区中心学校 管世发

教材分析 :

1、本节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自我感知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二是在此之前已学了厘米和米,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尽量安排体验式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 教学过程: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四】: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 1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五】: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毫米,建立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

量数学书的长度 宽度 厚度 .你们会测量吗?在量之前请大家估一估.

量一量.你们是怎么量的?

2毫米的产生。

汇报.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除了直尺上一大格表示1厘米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 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1厘米=10毫米。(板书)

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

4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A实物感知.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

B动手感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看谁较准确.

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C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到底有多长?用一个字说出1毫米的特点.(短、细、小)

D合作完成: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E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F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三实践应用

1、量一量

2、填写合适的单位

3、有趣的游戏

4、事物量一量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六】: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太平小学 林筱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1-3

二、 教学目标:

1、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 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提高测量水平。

4、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方法,读出以毫米作单位的精确刻度。

三、教学准备:直尺、1分币、1角币、橡皮、磁卡等

四、教学预案:

(一) 创设情景,在矛盾冲突中引出课题。

1、师: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逐句出示)

※老师是个女的。

※老师的身高大约1米60厘米。

※这扇门高2厘米。

※ 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

生:对老师说的话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摇摇手,如果不懂举起你的小拳头, 师:“这扇门高2厘米”你们觉的什么错了?(单位用错了)应该用哪个单位? 厘米和米是什么单位?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师:“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你们觉得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毫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伙伴------毫米。

(二)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 认识1毫米的长度

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问: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的准确长度吗?

(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

理解: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 画1毫米长的线段。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 》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认知冲突出发,引出毫米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通过数尺了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然后便向学生呈现了几种大约1毫米厚的硬币和卡,让学生感受一毫米有多长。最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课后,我在反思,像上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这样的课,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在选择教具学具时,应该从选择学生身边的,且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且一定要拿在手上,即使是老师用的教具,也最好能让学生拿一拿,量一量。不能以为有些事物学生很熟悉,只要口头说说好了。直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因此,课堂上更应该加强训练,只有熟练了才能减少误差。

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新课标要求:在测量的学习中,应始终重视估测的重要性。估测有助于儿童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并获得对度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学生在估测方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他们将在实际问题中发展估测的策略,积累根据问题确定精确度的经验。因此,在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后,每一次测量之前我都安排了让学生估计的环节。

存在问题:

应该说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测量线段的长度时,总是出现误差,少则1毫米,多的3、4毫米。而当我询问该学测量的方法时,他却又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然后我看着他量时是能量对的,可是如果让他回座位上自己测量时又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也让我很是纳闷。也有的学生,厘米是对的,在数毫米时数不清。 在厘米和毫米的转换时,也老是有学生出错。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八】: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计算。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谈话引入法、矛盾冲突法、演示操作法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每小组的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人物,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孙悟空)

他带来了什么?(金箍棒)想看孙悟空表演几招吗?

看清楚了,变、变、变!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金箍棒越变越短,最后放进耳朵里了。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的金箍棒。

(1)出示木棒一根,来估一估它有多长?(生:一米长)

师:来现在让金箍棒变短。(变成后让学生猜有多长? 20厘米)

小结:刚才同学们在估计的时候用到了米和厘米,(板书:米和厘米)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2)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呢?比划一下。

看来我们同学心中这把尺子还是很准的。现在是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那大家猜一猜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啊?

生:不到1厘米。

2、动手测量

师:这是你的猜测。到底有多长啊,咱们用直尺量一量。在量之前回顾测量方法。(出示判断题)

(2)会了方法后同学们开始量一量吧!

你们测量的结果是……(生:7小格,不到1厘米……..)

3、导入新课

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已经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精确的表示出小金箍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九】: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桥小学 龚霞英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十】: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热词搜索: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kejian/503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