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

2016-01-01 16:24: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一《诗歌练习及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余干旅舍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一
《诗歌练习及答案》

送别诗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你觉得哪两个字用得精彩?请赏析。 答: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 的。此联中的“ ”和“ ”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 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了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 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请赏析首联中“吐”“对”二字的妙用。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 本诗运用了烘托、反衬、对比的手法,

烘托:以 、 、 等意象烘托 之情 反衬:以 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 对比:作者同 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答:营造了 的意境,流露了作者 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简要赏析“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的作用。

(2)“把酒沃愁肠”,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四、

(1)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一、1.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的“穷”和“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2.诗歌第三联既是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尾联说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二、1.首联第一句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第二句用一“对”字,其意思是面对华筵,除去频举金樽的意绪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于沉静中更见别意深沉。 2.①运用典故。“琴瑟”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②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

羁旅思乡

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情;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 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 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 的意象,随着 不断叠现,从而使 逐渐浓化。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 。后两句运用 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 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 。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 手法,以 之景衬托 ,突出 。

4、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答案: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4答案: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答案: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咏史怀古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诗人选用 等意象,用 的手法,描述了 的意境。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之感。同时借古讽今,用

的历史来讽谏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 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1、“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那些景象?

答:诗人站在北固楼上,看到 的景象。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词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 ,实际上谴责 。

表达出作者 。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诗歌前两联写的是什么景象?

(2)、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二
《羁旅乡思练习答案》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三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西安市一中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桎梏(ɡù) 葭(jiā)苇 垣墙(yuán) 戏谑(nuâ)

B.鼙(pí)鼓 潺湲(yuán) 扁舟(piān) 比(bì)及

C.箜篌(hóu) 霰雪(xiàn) 伛偻(lóu) 皓(hào)腕

D.雪霁(jì) 殷红(yān) 弱冠(guān) 伶官(lí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逸豫 户牖 麾下 女娲练石

B.去逝 箜篌 豆蔻 轻歌曼舞

C.班驳 溽热 黍离 雕栏玉砌

D.阴霾 修茸 碣石 钟鼓馔玉

3.

上海对“美国”、“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会取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面对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中国3G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解答】答案 A (A项"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B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含贬义,多用于不当目的而造成的后果C项.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D项"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A.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今年8月7日遭到特大泥石流的袭击,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B.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塑造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技发展水平则是

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标志。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昨日午夜,朔风骤然而起,犹如脱缰的马群传来阵阵的嘶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幅经典的雪中美景图,映入了我的眼帘,似梦非梦。

①许多原来色彩各异的建筑都披上了银装

②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

③黎明,窗棂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

④风伴着雪,雪随着风

⑤精雕细琢的图案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惊喜

⑥狂吼的寒风仍然在急速地行走

A.③⑤②⑥④① B.③⑤②①⑥④

C.⑥④①③⑤② D.①⑥④③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6.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

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

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

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

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

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8.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

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

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

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

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5.A (解析:首先,根据首句中的“昨日午夜”可推断出③应填入第一处横线,显然⑤

应紧跟在③后,其次根据观察角度的变化可判断②应跟在⑤后,根据“一幅经典„„”可判断①应填入最后一处横线,最后⑥和④很容易判断出⑥在④前。)

6.C 解析:C项中的“标准官帽”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

7.B 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C项,

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带明朝乌纱帽为果。

8.C 解析: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B.“玉饰越

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乌纱帽上没有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于文无据;D项“巩固清朝政权”错,于文无据。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

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师鲁为文章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为国以礼 以吾一日长乎尔

潞州人至今思之 此天之亡我也

王文康公荐其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

答案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米粒的人冬。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羞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咸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四
《2011年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奢靡 / 风靡一时 行草 / 行将就木 干劲 / 疾风劲草 仿佛 / 佛口蛇心 ........

B.团结 / 开花结果 纤夫 / 纤毫毕见 里弄 / 弄巧成拙 煞尾 / 凶神恶煞 ........

C.调遣 / 风调雨顺 暴露 / 出乖露丑 着重 / 不着边际 积攒 / 攒........

D.角色 / 群雄角逐 度量 / 度德量力 横祸 / 横行霸道 伺候 / 伺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陆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目前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

B. 2009年4...交地闹起来。 .

C.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她每揉一下,我就好像芒刺在背。 ....

D.作为中国第一例甲型H1N1不但有国家省市领导人去看望,而且在医院治疗期间,其盛况让这位患者简直有些踌躇满志。 ....

3(不超过40个字)(4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

4.看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题目: (2分,不能以“无题”命名)

(2)寓意: (3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民喜争,大姓怙.

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

结..

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A.① ③ ⑤ B.② ④ ⑥ C.④ ⑤ ⑥ D.① 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裁了向来飞扬

B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

D立庙。

8(10分)

(3分)

2(3分)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儿女共沾巾。((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4)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苏轼《赤壁赋》)

(5) ,血色罗裙翻酒污。()

(6)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沼 地

(日)芥川龙之介

,画家不是什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

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为什么呢?”

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五
《鉴赏诗歌的形象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 ——景物形象答案

回顾课本,例题引路

《山居秋暝 (王维)》 【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提到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案】:通过明月、松树、山石、流水山等景物,营造了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空山秋天的一种恬静幽美的景境。 《旅夜书怀》

【问题】: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描写了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等景物;首联景物的特点是渺小、孤寂,颔联景物特点是雄浑开阔。

首联营造了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的寂静凄冷画面,抒发了漂泊无依、孤独寂寞之情;颔联营造了星空低垂更能衬托着原野的辽阔无边,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月影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的一种雄浑阔大的 画面,反衬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感情。

链接高考,真题实练(宁夏卷、山东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问题】: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跟踪练习,巩固答题技巧

《余干旅舍 刘长卿》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军城早秋 严武[注]》

【问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六
《2014鉴赏诗歌答题》

2014届诗歌答题技巧大汇总 任菊 2014.3.2

板块一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常识】

1、 形象分类

2、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 互文等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三)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

(四)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五)从观察的角度 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 空间的上下结合 高低结合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小结: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⑥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等

⑦角度——远近、俯仰、上下、高低

⑧全特——点面、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题型——景物描写型

例、2014届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三)

醉桃源﹒春景 宋 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柳,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装,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8、古人评价这首词上片“描写芳春景物,极娟妍鲜翠之致,微特(不仅只)如画而已”。请结合景物描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画面优美,色彩动人。水的清碧,柳的翠绿,花的多彩,鸳鸯羽翼的明艳,如同画境,所谓“极娟妍鲜翠之致”。②有声有香,感觉全面。除了视觉描写,诗人还调动其他感官描写景物:水上落花,清香远播;鸳鸯啄花啜柳,喋喋呷呷。嗅觉、听觉与视觉共同感知,景象美不胜收。③动态之美,充盈画面。上片连下六个动词——拍、蘸、流、弄、噆、随,将春水、垂杨、花片、鸳鸯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十分生动,富于动态美。④景中含情,含蓄动人。上片中水、柳、花、鸳鸯四者之间以及鸳鸯与鸳鸯之间,亲密互动,表现了春的生机,洋溢着春的欢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果考生将第②点分作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回答亦可,也是每点2分)

3、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成为线索。

◎题型——意象型

例1、(2012年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孤舟联结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步骤二)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描绘一幅凄清悲凉的秋景,(步骤

一)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4、常见意境术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苍凉悲壮。 ◎题型——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解题思路:

①、牢记一个规律: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抓住意象特点,借助联想,找到“景物形象”(意象)和“作者感情”的契合点 ,揣摩主人公的情感。

③、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对我们鉴赏诗歌情感很有帮助。

传统审美习惯例举: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④、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抒情方法。同一个物象有时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如:

如: 由“蝉”构成的意象: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离愁别绪;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高贵圣洁的象征。

※景物形象鉴赏意境型的答题步骤: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1(2012年山东卷)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步骤一)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步骤二)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步骤三)

例2(2012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一)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

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二)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三)

板块二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常识】

1、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②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

【参考答案】 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③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

④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七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PDF版含word版答案》

2013年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72分,第Ⅱ卷78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晋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西晋文学的成就,刘勰《文心雕龙》云:“晋室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才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钟嵘《诗品序》在描述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后,接着指出:“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而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刘、钟二人都热情洋溢地描绘出了西晋文学的繁荣景象。

一个时代之文学,其思想内容、形式、风格及发展变化不可避免要受到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西晋文学的发展,同西晋的思想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玄学的兴盛,是西晋文化学术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西晋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西晋士人的心态与风度的形成均与其密不可分,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亦不可忽视。由于玄学的兴盛,其被视为此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的余绪,似乎儒学在西晋走向衰微。事实上,儒学在西晋衰微,只是从严格的经学意义的角度而言,尤其是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西晋实质上常被以后的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 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泰始四年诏》)。他还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复兴儒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实居太常之官,以重儒学”。处于低潮的儒学在西晋之初逐渐显露出崛而复振的局面。在西晋初期,士人尤其是那些出身寒素的士人又重新回归“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轨迹,掌握儒家的礼仪知识和具备儒家伦理道德成为士人入仕的重要工具。儒学思想在晋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作为一种为皇权所推崇的思想,儒学的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不可能不对百姓产生影响,也不可能不对晋初士人的心态产生影响,并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

儒家思想有很强烈的政治追求,儒学本就是积极入世的学说。孔子有治世之心,“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膝文公下》)。孟子与孔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在孔孟的影响下,儒家后学都有一种自觉的政治要求,都有学而为民生政治的信念。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官方的形式强化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儒学及儒学引发的自觉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西晋去汉不远,儒家士族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儒学在西晋的影响力依然极大,在儒家建功立业、追求不朽的思想指导下,晋初士人亦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

——取材于《重新思考礼乐社会》

1.下列关于“西晋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刘勰看来,西晋文学虽然稍微流于轻浮绮丽,但还是很有成就的。

B.西晋文学非常繁荣,其中公认的代表人物有张、潘、左、陆等人。

C.西晋文学的发展很独立,并没有受到当时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风尚的影响。

D.由于国家对儒学的倡导,西晋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一个时代的文学,受该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风格乃至发展变化。

B.儒学思想在晋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其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对士人和百姓必然会产生影响。

C.由于西晋时期玄学兴盛,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的余绪,儒学其实在西晋已经走向衰微了。

D.儒家思想本身的积极入世,加上汉武帝以官方的形式强化儒学与政治的关系,使儒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儒学衰微具有相对性,因为这只是从严格的经学意义的角度或者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的。

B.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并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这些行动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升。

C.晋初的士人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表明积极入世的儒学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仍然很大。

D.西晋常被一些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其最根本原因是西晋去汉不久,儒学基础依旧深广。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高祖为人,隆准①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尝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秦二世二年,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项氏起吴。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

臣。於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天下大定。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注释】①准:鼻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纵观,观秦皇帝 纵:随意 .

B.项王不听 听:同意 .

C.淮阴侯复乘之 乘:乘马 .

D.陛下慢而侮人 慢:轻慢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说明高祖能取得天下的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

①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②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③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④乃用陈平之计,以闲疏楚君臣

⑤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⑥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他看到了秦始皇,感慨叹息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B.项羽多次侵夺汉甬道,汉军粮食缺乏,项羽于是包围了汉王。汉王请求讲和,把荥阳以西的地方划给了项王。

C.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D.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5分) 译文: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余干旅舍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意象具体分析(5分)

答:

9.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表现思乡之情的?(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且放白鹿青崖间,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著名文学家。被西方社会誉为除孔夫子外,最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他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大师。

林语堂说:“我从未有写过一行讨当局喜欢或是求当局爱慕的文章。我也从来没说过讨哪个人喜欢的话;连那个想法也压根儿没有。”

1925年底,“首都革命”爆发,林语堂和群众一起,拿着棍子、石头等简单防御工具,与警察展开了肉搏战。他早年苦练的棒球技术发挥了威力,他投起石头来,又准又

狠。围观的群众不断叫好,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弹药”。搏斗中,他的眉头被击中,鲜血直往外冒,周围的人劝他回家休息,他坚决不肯。妻子看见林语堂满身是血地回来了,很是心疼,她不许他再上街。可一不留神,林语堂又偷偷地带了一袋石头出门了。 林语堂在美国留学期间受过胡适的资助。后来胡适任民权同盟北平分会的会长,撰文反对“释放一切政治犯”的主张。林语堂认为他违背了民权同盟的章程,不顾与胡适的私人交情,坚决赞成将他开除出会。

林语堂的介直感动了陈友仁,1927年他邀请林语堂到汉口的革命政府担任外交部秘书长,地位仅次于陈友仁这个部长,但半年后林语堂即离开了武汉。这六个月,是林语堂一生中惟一的官场生涯。他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林语堂说吃植物的不能和吃肉食的在一起共事,于是决定辞官。

林语堂说:“我是农家的儿子,在山里长大,我心思和偏好都简朴。童年时与自然接近,足为我一生智识与道德上的后盾,使我鄙视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的势利。”

林语堂是中外闻名的学者,但他的天性中却充满了真稚。

林语堂曾一度心血来潮研制中文打字机,结果没弄成,几乎倾家荡产,只好寄居在朋友家中。妻子非常担忧,每天都重复说:“我们没钱了,我们欠人家钱。”林语堂天性乐观,他说:“我像一个皮球,你把我压在深水里,我还是会浮到水面。你别担心,我写过了不少东西,这支邋遢的笔还可以赚两个钱。”

在上海居住时,幼女林相如七岁生日那天,林语堂一早起来就跑到厨房,用糖霜在蛋糕上写上女儿的名字,高兴地像个小孩子。大家唱“生日快乐”时,他为女儿们甜美的歌声感动不已,流下泪来,他不停地亲着相如,并送给她一元钱。林语堂一家常年在国外生活,但他一直教三个女儿学习中文,亲自为她们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一次,林为女儿们讲授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诗中的故事,哭得涕泗横流,将书都打湿了。和女儿们一起读《红楼梦》,有时他也哭得眼泪汪汪的。

曾跟随林语堂编撰英汉词典的马骥伸说:“他从不矫饰,极少挑剔;对一切新鲜的人、事、物都充满了纯真的好奇,但大都浅尝辄止,并不耽溺。”

林语堂生活上不拘小节,在宴席上,他弄不清自己的酒杯和邻人的酒杯,经常喝错,看上去常常糊里糊涂。有一次,他和夫人应邀去一个美国朋友家中吃饭,结果弄错了日子,提前一个星期去了,二人知道弄错后还傻傻地一直坐在朋友家的客厅里,朋友的夫人只好马上准备饭食,胡乱给他们做了点吃的。

第一个将英文单词“humour”译成中文的是王国维,翻译为“欧穆亚”,此后,“humour”出现多种译法,林语堂译为“幽默”,最终是林的译法普及开来,他也被称作“幽默大师”。在上海,林语堂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提倡幽默文学。他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他在《一夕话》中还写道:“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庆龄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林语堂和鲁迅都加入其中。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八
《送别羁旅怀人诗学案及答案》

送别羁旅怀人诗学案

一、送别诗

(一)篇目

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4、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5、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6、《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7、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二)练习

1.(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①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2.(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二、羁旅行役诗

(一)篇目

1、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4、《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5、《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6、《江 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二)练习

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3. (20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①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三、怀人诗

(一)篇目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练习

1.[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九
《重庆八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第4至6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第1—3、7—20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 听力题 阅读题

一、听力部分(共10分)

1.听下面的文段,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填空。这段文字将读两遍。(4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蝴蝶意味着死亡之后的解脱,意味着 ① 、破茧之后的灵魂升华。正如电

影《金陵十三钗》那张刺目的“血蝴蝶”概念海报, ② 的血迹

③ 一只 ④ 绰约的蝴蝶,柔弱、唯美、绽放。

《金陵十三钗》确实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一群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子被抛弃在烽火连天、国破家

亡的动荡时局里, ⑤ 在世俗逃亡与道德救赎的煎熬与拷问中。由此展开的心灵剖析和人性诘问

所带来的痛楚是难以 ⑥ 的。故事描摹的对象虽然柔弱,但再柔弱的个体在面对强大到足以毁灭

自己的对手时,国仇家恨也会在最后时刻聚拢成暗涌的力量,从而实现瞬间的奋力一击。哪怕结局是 ⑦ ,那凄美的瞬间也应被视作生命的重生。电影中 ⑧ 着的悲痛决绝的情绪,无论是豆蔻死

后顺着发梢滴落不止的鲜血特写还是李教官独对敌人枪口殉国的情节,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民族正如一只血

色蝴蝶一般在构筑自己的生命升华。

(1) (2) (3) (4)

(5) (6) (7) (8)

2.近年来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数量持续增长,今年高考艺术类表演专业考试报名更是空前火爆。那么,

作为一名表演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德国著名剧作家、诗人歌德在《歌德谈话录》曾谈及此问题。

请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分点归纳(4分)

3. 听下面一段短文,根据所听到的内容答题(不超过20字)。(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29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书澹斋事

黄宗羲

澹斋者,武林大佛头寺僧也,尝以杀人入狱,为狱吏所困苦,久之得脱。以为人世不堪无逾于囚,遂

舍身为僧,发愿以济狱中之人。每晨担粥饭,遍行各狱,聚囚而饭之。旬日则为具汤沐,夏则竹扇,冬则

席藁。诸凡丸子膏药、凉水姜汤、驱蚊杀虫,琐碎当厄之物,无不曲体备用。囚见其入狱门,欢呼如孺子..

之见慈母焉。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

岁戊戌四月,余宿昭庆寺,澹斋来求募疏,欲泥金佛首。一日,澹斋衔袖,堕一纸,拾之,则两人姓

名。余惊曰:“此某某妻与子也,汝何自书之?”澹斋伪为不知状。余固问之,始曰:“两人在仁和狱中,

僧因饭囚,故习之,知其为忠臣家属也。今开赎例,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世路悠悠,无可告语,书之.

以识吾愿耳!”余曰:“此吾辈事也,奈何累子?”时钱虞山亦寓武林,余弟晦木往告之,以五十金俾澹斋。

过三日,某某之子来告得赎。劝之他往,迁延不决,复见收捕。然澹斋之心尽矣。 ..

然从此以后,亦遂不相记忆。今岁丙辰,偶见范文园谈丛林事。余曰:“僧中之人,未必尽在丛林。”

文园曰:“某所交,如悟玄之拾字,澹斋之饭囚,皆以一事终其身,亦异人也!”余曰:“所谓澹斋者,得

非大佛头寺僧乎?”曰:“然。”余问近况何状,文园曰:“噫,死矣!澹斋自湖上迁城内小庵,去年鼓楼

火,澹斋与焉,又迁而卒,塔临平山。”又曰:“先生既识其人,阖一言不朽其人,俾某刻之塔上?”余遂.

诺之。 为说者曰夫圜土之设圣人之所不得已也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亦且详慎哀矜澹斋之所为皆有司之事也。①

此不为而彼为,可叹哉!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

(选自《黄宗羲文集》,有删节)

【注】丛林:寺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无不曲体备用 曲体:尽力 ..

B.僧因饭囚,故习之 习:习惯 .

C.迁延不决,复见收捕 迁延:拖延 ..

D.俾某刻之塔上 俾:让 .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澹斋“行任侠”的一组是( )(3分)

①发愿以济狱中之人

②聚囚而饭之

③欲泥金佛首

④澹斋伪为不知状

⑤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

⑥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澹斋在武林的大佛头寺出家,后来因为杀人而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备受折磨,出狱后,发愿要救

助狱中的囚徒。

B. 某位忠臣的妻子和儿子被关押在仁和县的监狱里,澹斋想赎他们出狱。在钱虞山的帮助下,澹斋

实现了这一愿望。

C. 杭州城的鼓楼失火,澹斋所居住的小庵也被烧掉,澹斋被迫又迁到别的地方。圆寂后,澹斋被埋

葬在临平山。

D.救冤补弊之事本是官吏应尽的职责,澹斋却以一己之力为之,这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作

者对澹斋的这种品质深表敬意。

7.(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4分)

②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3分)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3分)

为 说 者 曰 夫 圜 土 之 设 圣 人 之 所 不 得 已 也 不 得 已 而 救 之 于末 流 亦 且 详

慎 哀 矜 澹 斋 之 所 为 皆 有 司 之 事 也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

8.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分)

译文: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与默写(共1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余 干 旅 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这首诗通过描绘的感情。(2分)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7分)

(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小雅·采薇》)

(2)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3)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4)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之退秦师》)

(5)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6)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7)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抚摸乡村

韩卫贤

①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

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

②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

字,抹掉一层厚厚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③抚摸乡村就是抚摸一段迷人的童话,纷飞的蜻蜓是它无序的线索。这些精致的生灵,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乡村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和平、悠然的气息。一根竹片和蜘蛛丝构成的网被我们高高的举在手里,欢快地奔跑;一只蜻蜓失落于网上,停止了飞翔的迹象;另一只又失落于网上,它们挣扎着向往自由的样子,颇似我们被束缚在教室、黑板和老师目光下的无奈。于是,我们将它们放飞,再跟着奔跑。整整一个季节,我们的游戏就是奔跑,乡村的概念就是奔跑,仿佛天空中大团大团的云,被自由的风牵引着,广阔地奔跑。最惊险的是遇见蛇,各种各样的蛇。其实它们的神态是友好的,但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用树枝和石块把它们打死,再悬起来挂在树枝上,企图恐吓那些胆小的同伴。以至来到城里见到人们惊奇而小心地围着卖蛇人指手画脚一脸迷惑的样子,我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当然,我们还具有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把陀螺打得飞转把铁环滚得狂奔以及在清澈而深奥的河里像鱼一样穿梭的本领。尽管童年的乡村贫瘠得让我们腹中时常空虚和饥饿,我们还是被玩性硬撑看玩“奏奏什么羊,老倌老奶烤太阳”那种一上一下的跨越式跳跃,把奶奶的炊烟震得猛烈地咳嗽。我们还会用老牛踩出的窑泥,做一个小小的砂锅,嘴里喊着“砂锅砂锅格通洞”,再把手中之物猛烈地摔在地上,听那种清脆的响声。每每抚摸乡村这些童话都会震颤我的指端,童年的乡村是那样的宽容和放纵,任我们把滚烫的火盆在空中舞成一个个红色的圆圈,烧红乡村冬日的凛冽。

④半个月亮爬上来,爬上乡村清朗的额头,浮躁的蛙鸣变得深沉起来,唯有秋虫一望无际地开始了狂欢。乡村如一位待嫁的闺女,成熟了,却不透彻;萌动着,却不直白。一些爱情的故事在清凉的夜色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又被谁家的犬吠泄露了天机,古板的乡村常因此而发脾气,把年关的唢呐声吹得一波三折,哀哀怨怨,犹如月宫里嫦娥的无端诉说。乡村的夜晚,月色和着来自土地深处的虫呜,缓缓地爬上草垛和房顶,挂满童话的房檐。我们偎着苍老的奶奶,坐在菜园里,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山默默地缓延着,看笼着村庄的土地止不住地成熟,把清冷的月光映出暖暖的色调。四处是大自然的乐音,那么和谐,那么动听,还有我们嘴里吟出的“月亮月亮光光,骑马烧香”之类无序的歌谣,还有我们偶尔玩起的“做大媒,过家家”,与月色中真实的爱情共同构成乡村动人的细节。夜晚的乡村是一

幅潮湿的画,轻轻地抚摸,都会惊扰色彩里的人物和事物;夜晚的乡村是一根布满音符的弦,谁的手,谁的手拨动了琴端又悄然垂下。

⑤抚摸乡村,那无尽的劳动是乡村无尽的血脉。春风被老牛散漫的印迹染得碧绿,清明的雨水临空而降,像叙说不完的豆豆,布谷鸟最后一次梳理柔顺的羽毛,劳动就爬满每一条栅栏,“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

⑥抚摸乡村我不敢挪动轻薄的手臂,每一个简洁的形象都像一个粗糙的老茧,使人疼痛。我无法把单纯而又厚重的乡村轻轻地描述穷尽,就像时光这把挂在土墙上的筛子,总是把乡间最精细的情节漏掉,让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都激动不已。抚摸乡村,我总是捡拾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然后把它们一簇簇地收藏在乡村这条盘杂的宿根下,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

11.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各自突出了乡村怎样的特点?(6分)

1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3.文章第⑤段写到“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4分)

15.文中最后写到“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6.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通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17.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观点,不超过25个字。(3分)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篇十
《外国小说欣赏期中测试题》

高 二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低碳‛不一定‛环保‛

袁志彬

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效应早已超越了经济全球化。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件事像气候变化那样,把全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还有人对是否存在全球变暖的事实存有怀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以及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势必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别让气候变化掩盖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事情。两者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共同交叉的地方就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低碳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同的地方更多,比如水污染和垃圾等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就不是太密切。

在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调低碳发展的同时,要警惕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加剧。例如,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许多城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加快电动车的发展。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如果过快发展电动车,尽管减少了传统汽车的尾气排放,但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如电池的回收及其导致的污染等。这说明,通过低碳发展有可能减少空气污染,但同时有可能加剧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另外,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已采取措施加快核电的发展,但过快发展也将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核废料的处臵等。还有盲目快速发展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与粮食争地等矛盾。

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般的环境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因此当前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主流‛大事来抓。我们国家不一样,除了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外,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环境总体上处于恶化趋势,不仅对国人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也影响和制约中国产业升级和出口贸易(各种环境标准和绿色壁垒的制约)。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时还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基本上属于本地化问题,可跨国转移的环境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往往受到国际环境公约的制约)。在这样的形势下,解决中国自己的环境问题,不能太指望国际社会,需要我们‚自力更生‛。当然,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过程中,要积极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总之,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低碳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中国除了承担必要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简单盲目地跟着西方发达国家跑。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联系与区别‛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环境的污染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所以环境保护对防止气候变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以及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而环境保护则只是各国自己的事情。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交叉部分。

D.水污染和垃圾等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而与气候变化没有联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要要求低碳发展。

2.下列各项不属于‛‘低碳’不一定‘环保’‛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化掩盖了中国的环境问题,使中国一些城市一味的追求低碳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B.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鼓励和加快电动车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电池的回收及其导致的污染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C.过快发展核电,将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盲目快速发展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与粮食争地等矛盾。

D.低碳发展有可能减少空气污染,但同时也有可能加剧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主流‛大事来抓,是因为他们早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般的环境问题已完全得到解决。

B.我国的环境总体上处于恶化趋势,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的。

C.在解决中国环境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简单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指望国际社会,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开创自己的环保之路。

D.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中国除了承担必要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简单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国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

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臵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同碇! 碇 <名> 停船时沉入水底用以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

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

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臶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

4.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 虚:弄空 B.各船臵火枪 臵:放臵 ..

C.径犯重围 径:直径 .D.乃别文焕东下 东:向东 .

5.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张贵勇猛‛的一项是(3分)

①被介胄,执弓矢 ②乘风破浪,径犯重围 ③大兵邀击,以死拒战

④出于不意,杀伤殆尽 ⑤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 ⑥力不支见执,卒不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6.下列各项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送给养,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B.张顺、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在军队招募敢死队时,二人被选为敢死队的首领。

C.在给襄阳城的守军送给养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虏。因为不屈服,他被杀。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5分)

(2)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8.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9.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3)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4)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5)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 平 的 镜 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炮群分崩离析,在三十门大炮中,十门大炮已无法使用。船壳板上的裂缝越来越多,船开始进水了。 ....

B.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

云霄,一瞬间,耀得眼睛发花,星星失色,而四周响起的嘹亮的回声。

C.‚我们走吧!‛丹科高叫着,他冲到所有人的前面的位臵上去,亭亭玉立,高高地举着那颗炽燃的心,给人们....

照亮着道路。

D.梳装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趋之若鹜地跑到索尼亚面前,看了她....

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B.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我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1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对我们的文化——中国文明,作一个全面的重新评估。 , 。 。 。 , 。

①写完这本文明史以后

②重新做一个评价,而且这个评价要客观、理性

③应该从我们的哲学、文学、艺术、音乐、戏曲各方面

④我们需要重写一部中华文明史

⑤要借助海内外所有的专家,一起来

⑥至少我们的大学里头,要好好地写一本教科书

A ③②①⑥⑤④ B ③②⑤④①⑥

C ⑤③②①④⑥ D ⑤③①④②⑥

16.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5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17.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两句话。(6分)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

1.C.解析:A 气候变暖说仍有争议。B环境问题不只是各国自己的事情,也有国际环境公约的制约。D 水污染和垃圾等问题只是与气候变化联系不密切,并不是没有联系。

2.A.解析:这只是一种提醒,不属于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余干旅舍刘长卿答案 登余干古县城阅读答案 余干旅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余干旅舍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余干旅舍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08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