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对鱼的描述

对鱼的描述

2016-01-02 07:51: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鱼的描述篇一《关于鱼的介绍》 鱼类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对鱼的描述》,供大家学习参考。

对鱼的描述篇一
《关于鱼的介绍》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所以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编辑摘要目录1 分类 2 分系 3 研究 4 特征 5 新物种 1 分类1.1 进化 1.2 介绍 2 分系 3 研究 4 特征 5 新物种 6 相关词条 7 参考资料 鱼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已探明的约2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钓鱼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此外,某些鱼类如食蚊鱼等对消灭疟疾、黄热病等传染媒介,有益人类健康。 鱼类 - 分类鱼类一般分无颌和有颌两大类。无颌类鱼类脊椎呈圆柱状,终身存在,无上下颌。起源于内胚层的鳃呈囊状,故又名囊鳃类;脑发达,一般具10对脑神经;有成对的视觉器和听觉器。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有心脏,血液红色;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偶鳍发育不全,有的古生骨甲鱼类具胸鳍。对无颌类的分类不一,一般将其分为:盲鳗纲、头甲鱼纲、七鳃鳗纲、鳍甲鱼纲。 有颌类具上下颌。多数具胸鳍和腹鳍;内骨骼发达,成体脊索退化,具脊椎,很少具骨质外骨骼。内耳具3个半规管。鳃由外胚层组织形成。由盾皮鱼纲、软骨鱼纲、棘鱼纲及硬骨鱼纲组成。其中盾皮鱼纲和棘鱼纲只有化石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栖息于低纬度海区,个别种类栖于淡水。现存种类分属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约600余种,中国约180种,以南海为多。全头亚纲有3科6属约30余种,中国约2科3属约5种。硬骨鱼纲内骨骼已骨化,具骨缝,头部常被膜骨,体被硬鳞或骨鳞。是现生鱼类最繁茂的一大分支,可分为总鳍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亚纲等3亚纲。辐鳍亚纲是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除鲤形目分布于淡水、鲑形目多为溯河性鱼类外,其他各目主要分布在海洋。当今世界渔业生产中以鲱形目和鳕形目

的产量最高,鳕类次之,两者产量接近当年世界渔业总产量的一半。中国近海的硬骨鱼类有2000多种,淡水硬骨鱼类有700多种。鱼体构造和生命活动鱼类虽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已具有骨骼、肌肉及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神经感觉等相当完备的器官系统,能够进行极其多样化的生命活动。其形态构造除与系统发育有关外,更反映了对水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最早产生的鱼类是无颌鱼(无颌总纲),他们出现在奥陶纪时期(4.9忆~4.43忆年前),后来就逐渐进化出具有笨重甲壳的鱼类物种。其中便包括异甲目物种,他们与现存的盲鳗目(盲鳗)略有关联。这种底栖滤食动物栖息在浅海中,其头部和有鳞的尾部都覆盖着皮甲。到了此后约0.5忆年的志留纪,首次出现了有颌的化石记录。其中包括异棘鱼在内的刺鲛类群就生活在志留纪到二叠纪的时期内,人们也常称它为“棘鲨”。刺鲛虽然灭绝了,但另两个与之不同的类群却幸运的存活至今,那就是软骨鱼纲(软骨质鱼)和硬骨鱼纲(硬骨鱼)。硬骨鱼纲的物种在所有鱼类物种中占比例超过95%,在所有脊椎动物物种中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介绍外部形态和运动 鱼类的体型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在水体上层生活的鱼一般呈纺锤形,在海底生活的鱼呈扁平型,珊瑚礁鱼类多为侧扁型,营潜居生活的呈圆筒型。某些在海藻中生活的鱼表现为拟态体型,金枪鱼呈鱼雷形体型,适宜快速游泳。鱼类的运动主要靠按节排列于身体两侧的肌肉交替收缩,使体躯与尾鳍左右摆动而前进,其他鳍起平衡与转向作用。某些鱼的鳍经变态后还具有攻击、自卫、摄食、生殖、发声、爬行、滑翔、跳跃、攀缘、呼吸等功能。鳔能调节鱼体比重,帮助浮沉。皮肤、鳞和体色鱼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几层活细胞组成,其间分布粘液细胞,以减少摩擦和保护机体。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与繁殖活动有关。少数鱼类的毒腺和发光器是表皮的衍生物。鱼鳞分盾鳞、硬鳞和骨鳞。软骨鱼的鳞片称盾鳞。硬鳞与骨鳞通常由真皮产生而来。骨鳞覆瓦式排列便于行动和保护鱼体。不少快速游泳与营潜居生活的鱼,鳞片常退化或消失。鱼类的体色常是背部深腹部浅,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但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往往有艳丽的色彩和斑纹,一般分保护色和警戒色两种。骨骼和肌肉鱼类具有发达的中轴与附肢骨骼,对于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体驱以及整个身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中轴骨骼由头骨(胸颅与咽颅)和脊柱组成。咽颅是围绕

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组骨骼,用来支持口和鳃。脊柱由许多块椎骨组成。鱼类的平滑肌和心脏肌与高等动物无大差别,但横纹肌分节现象明显,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躯干部肌肉按节排列呈弓形。摄食和消化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如鲢、鳙、沙丁鱼等食浮游生物;草食性,以草鱼为典型;肉食性,如鱤、狗鱼、乌鳢、带鱼、青鱼等;杂食性,如鲤鱼。鱼类的消化器官分为口、口咽腔、食道、骨、肠、直肠、肛门等几部分。鱼类食物的消化除与胃肠的收缩运动有关外,还受外界的水温、溶氧量、摄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状等因素有关。循环、呼吸和排泄鱼类鱼类的心脏一般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组成。血液由心脏经腹侧主动脉进入鳃区,经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离开鳃区分头向全身各处组织供血。全身血液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鳃的呼吸面就是鳃小片,其面积很大。鱼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由许多肾小管连接肾小体组成。液态代谢废物经肾小囊过滤后由中肾管排出体外。 繁殖和发育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成对。软骨鱼类一般为体内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数硬骨鱼为体外受精。所产之卵淡水鱼为沉性或浮性,海水鱼均为浮性。鱼类的性成熟与种类、营养、水温、光照等有很大关系,并由促性腺激素调节。受精卵经一定时间后孵化,仔鱼脱膜而出。鱼的一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未成熟期与成鱼期。其中仔鱼期死亡率最高。神经和感觉鱼类神经系统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它由脑、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为外周神经。脑分化为端脑与间脑,小脑与延脑。端脑是嗅觉中枢;间脑又称丘脑,与脑垂体相连。中脑是视觉中枢,小脑管理运动,延脑管理呼吸、循环等生理活动的多元中枢。脊神经又称混合神经。鱼的感觉器官构造具有适应水栖生活的特点。皮肤具有触觉、温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的功能,侧线主要作用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鱼类内耳起听觉和平衡鱼体作用。鱼眼与人眼构造差别不大,无上下眼睑和泪腺,是视觉器官。嗅囊通常由许多嗅粘膜褶组成并产生嗅觉,对鱼类觅食、生殖、夜间集群、警戒反应和洄游等有重要作用。味蕾产生味觉,但一般不太灵敏。 地理分布世界现存鱼类的分布极广,近4000米的高山水域与6000余米的深海均有踪迹,其中海水鱼与淡水鱼的种数之比为2∶1。影响鱼类地理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盐度、温度、水深、海流、含氧量、营养盐、光照、底形底

质、食物资源量与食物链结构,以及历史上的海陆变迁等。海洋鱼类约80%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特别是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等温线与海鱼的分布关系极大。在寒带与亚寒带海区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鳕、鲑、鲽和鲭等;在亚热带海区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鱼、鯵和鲐;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则分布金枪鱼等。中国近海区的海洋鱼类区系可划分为5个分区:[1]渤海、北黄海分区,以暖温性鱼类为主。[2]南黄海、东海近海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3]东海外海分区,处于黑潮主干流经海区,主要为暖水性鱼类。[4]南海大陆沿岸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4]南海外海分区,多为热带性珊瑚礁鱼类,总数近千种。淡水鱼类通常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前者如鲤形目等鱼类,后者如丽鱼科以及其他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活的鱼类,比较能耐半咸水环境。中国的淡水鱼类区系可分为5个分区:[1]北方山麓分区,分布冷水性鱼类,如茴鱼、狗鱼、江鳕与杜父鱼等。[2]华西高原分区,以冷水性、地向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条鳅、河鲈等。[3]宁蒙分区,以冷温性、古老性鱼类为主,如刺鱼与雅罗鱼。[4]江河平原分区,以暖水性、静水性鱼类为主,如胭脂鱼科与鲤科的大部分种类。[5]华南分区,以南方暖水性、急流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鲃亚科与平鳍鳅科等。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优良养殖鱼种。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水面众多,雨量充足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优越条件。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2万4千种。在海水里生活者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2千5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鱼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适于游泳的体形和鳍。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脊椎和头部的出现,使鱼纲发展进化成最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这是因为水有深浅之分,各处所承受的压力有差异,海平面为1个大气压,而深海区可达1000个大气压。淡水

和海水盐的含量幅度从淡水到咸水是0.001~7%。此外,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水温差和含氧量的差别也很大。由于这些水域、水层、水质及水里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等水环境的多样性,故鱼类的体态结构为适应外界不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较圆口纲更高等。 鱼类 - 分系鱼类是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一类,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本类是有颌类的开始,故为有颌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纲。这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分类类群,远在泥盆纪就已派生出很多的边缘支系,发展和演变至今成为各种复杂体形的鱼类。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鱼类一.软骨鱼系(Chondrichthyes)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其主要特征是:[1]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2]体表大都被楯鳞。[3]鳃间隔发达,无鳃盖。[4]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二.硬骨鱼系(Osteichthyes)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其主要特征是:[1]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2]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3]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4]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5]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鱼类最早的鱼是4.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圆嘴无颌的鱼。鱼类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它们组成了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总数为5万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万2千余种。 并不是所有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是鱼类。例如:鲸,就是哺乳动物。然而,所有的鱼类都能很好地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用鳍运动。鱼有两对鳍━━胸鳍和腹鳍,分别位于身体的两则;还有一个尾鳍,生长于尾部;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在背上生有一个或两个背鳍,在臀上生有一个臀鳍。它们有一个充满气体的囊,叫做鳔,它使鱼能够在水中沉降、上浮和保持位置。只有鳐鱼和鲨鱼没有这个器官。鱼类还有用来呼吸的鳃,大多数种类的鳃被鳃盖骨覆盖。鳃位于头的两侧,嘴的后方,用来过滤从嘴吞入的水,从水中获取氧,然后从被称为鳃裂的开口处将水排出。不同种类的鱼的大小差异很大。它们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皮肤上覆盖着鳞片,其大小和数目不同。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做侧线,是感觉器官,用来确定方向。一

对鱼的描述篇二
《鱼体测量及描述》

实验五 鱼体测量及描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鱼体测量及描述的一般方法;熟悉鱼类分类学所习见的某些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以便为鉴定鱼类分类奠立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1、实验材料:鲨和鳐 鲤或鲈

2、工具:解剖盘 镊子 分规 直尺或鱼体测量板

三、观察内容

(一)测量项目 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算单位。

1、全长 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或标准长 自吻端至尾鳍基部最后1枚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的垂直距离。

3、叉长 由吻端至尾叉最凹的直线长。

4、头长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

5、吻长 自吻端或上颌前缘至眼前缘的垂直距离。

6、眼径 眼水平方向前后缘的最大距离。

7、眼间距 头背部两眼间的最大距离。

8、眼后头长 自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自眼后缘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距离)。

9、口裂长 由上颌前端量至口角的距离。

10、口长 上颌正中至口角处的垂直距离。

11、躯干长 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生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

12、体高 鱼体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3、体宽 鱼体左右侧的最大距离。

14、尾部长 自肛门(或泄殖腔)后缘至最后一椎骨(用手拿尾鳍向上折弯处)的垂直距离。

15、尾柄长 自臀鳍基底后缘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的垂直距离。

16、尾柄高 尾柄部最低的垂直高度。

17、尾鳍长 尾鳍基部至尾鳍末端的垂直距离。

鲨、鳐类除上述测量项目外还有些项目:

1、口前吻长 自头腹面吻端至上颌前缘距离。

2、唇褶长 口角裂状沟,上颌口角处为上唇褶,下颌口角处为下唇褶,唇褶的有无及其长度是分类特征之一。

3、背鳍 ①背鳍长,背鳍前缘长度或称背鳍前缘长。②背鳍高,背鳍上角至背鳍基底的垂直高度。③背鳍上角 ,背鳍向背上方的角。④背鳍下角,背鳍向后方的角。⑤背鳍后缘,背鳍向后方的边缘。⑥背鳍下缘,背鳍下角末端至背鳍基底终点间的距离。

4、胸鳍 ①胸鳍基底长,胸鳍基底起点至终点的距离。②胸鳍前缘,胸鳍基底起点于胸鳍外角的前缘长。③胸鳍后缘,胸鳍外角沿后缘至里缘的界缘。④胸鳍里缘,自胸鳍里角后端至胸鳍基底距离。⑤胸鳍外角,胸鳍斜向后外方的角。⑥胸鳍里角,胸鳍斜向后内方的角。

5、腹鳍(鳐类) ①前瓣和里瓣,有些鳐类腹鳍呈足趾状,其外侧部分为腹鳍前瓣,里侧部分为腹鳍里瓣(如鳐科)。②前缘、后缘和里缘,腹鳍前瓣的外缘部分为腹鳍前缘;里瓣外缘部分为腹鳍后缘,里侧的里缘部分为腹鳍的里缘。

6、体盘长(鳐类) 自吻端至胸鳍基底终点的垂直距离。

7、体盘宽(鳐类) 两胸鳍外缘的最大水平距离(即体盘左右最宽处的距离)。

8、鼻孔间距 两鼻孔间最短距离。

9、喷水孔间距 两喷水孔间最短距离。

(二)计数项目(硬骨鱼类)

1、鳍式 记载鳍的性质和数量的一种方式,一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如鲈背鳍XⅡ,I—11—14,是表示鲈的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11—14枚鳍条组成。

2、鳞式 是记载鳞片数目的一种方式,记载方法为:

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侧线鳞是沿自头后起至尾鳍中部基底间侧线上分布的鳞片;侧线上鳞是背鳍基部前缘至侧线间(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侧线下鳞是腹鳍(或臀鳍)基底前缘至侧线(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

3、鳃耙 记载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记载方式有2种:①上鳃耙数(长在咽鳃骨与上鳃骨上的鳃耙数)加下鳃耙数(长在角鳃骨与下鳃耙数)。②记载第

一鳃弓的外鳃耙总数,而不分上、下鳃耙。

4、齿式 鲤科鱼类最后一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化为下咽骨,其上长有牙齿,是为咽齿;咽齿的数目,行列记载的方式为齿式,如鲤齿式为1.1.3/3.1.1。

(三)描述格式(以鲫为例)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 Cyprinus auratus Linnaeus 1758,Syst,Nat., ed.10,1:322(中国)。标本20尾,测量3尾,体长132-266mm,采自青浦县。

背鳍IV-15-19;臀鳍Ⅲ-5;胸鳍1,16-17;腹鳍1,8;尾鳍19。5-6侧线鳞27 5-6V 30;背鳞前鳞11-14;尾柄鳞15-16;鳃耙37-54。下咽齿一行4/4。

体长为体高的2.4-2.8倍,为头长的3.5-3.8倍。头长为吻长的3.2-3.4倍,为眼径的2.9-3.6倍,为眼间隔的1.8-2.6倍。眼间隔为眼径的1.6-2.1倍。

体稍延长,侧扁而高,头短小,吻宽大于吻长。眼大,眼在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平。鼻孔每侧2个,上侧位。口较小,端位,上颌骨后端不伸越眼前缘。鳃条骨3块,下咽齿侧扁,冠面有一沟纹。

体被中等大圆鳞,侧线微下弯,后部行于尾柄中央。背鳍1个,基部较长,上缘凹入;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距吻端小于距尾鳍基。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4-17分枝鳍条的下方;最后不分枝鳍条粗,鳍条部下缘凹入。胸鳍下侧位,后端圆,接近或伸达腹鳍,腹鳍起点距胸鳍起点小于距臀鳍起点,后端不伸达肛门。尾鳍分叉,浅凹,肛门恰在臀鳍起点前方。

头和体背侧灰黑色,体下侧和腹部银白色;鳃盖处有时有棕黄色斑点;尾鳍后缘黑色,其余各鳍浅灰色。

四、作业

1、依鲨、鳐及鲈的外形图,配合说明观察标本,熟记鱼体各部名称。

2、测量鲤的可量性状,计数可数性状记在草稿纸上,参照鲫的描述,描述鲤的分类特征。

对鱼的描述篇三
《广西鲿科鱼类的整理及一新纪录的描述》

对鱼的描述篇四
《湖南益阳部分常见鱼类鱼类形态描述》

鱼类形态描述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鲤形目,鲤科,鲃亚科.此亚科有三种

半刺光唇鱼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测量标本1尾;体长129mm;体高42mm;头长34mm;吻长12mm;尾柄长25mm;尾柄高14mm;眼径7mm;眼间距13mm;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6;腹鳍ⅱ-8。

体长为体高的3.1倍,为头长的3.8倍,为尾柄长的5.2倍,为尾柄高的9.2倍;头长为吻长的2.8倍,为眼径的4.9倍,为眼间距的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

体侧扁;头较小,鼻孔前背部稍凹陷,头后背部稍隆起;背缘稍呈弧形,腹部圆,较平直;吻稍突出而尖,吻皮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与前眶骨交界处有一裂沟斜入口角;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口宽约头宽的1/3;唇肥厚,肉质,上唇完整,与上颌之间有一缢纹;上下唇连于口角;下唇分左右两瓣,相互接近,在颏部有一狭窄的裂隙;下颌前缘有角质,外露于下唇之前;须2对,口角须较长,约等于眼径,吻须约为口角须的1/2长;鼻孔在眼的前上角,近眼前缘;眼中等大,侧上位;鳃盖膜在前腮盖骨后缘的稍下方连于峡部,其间隙约等于眼径;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胸部鳞片略小;侧线完全,较平直的延伸至尾鳍基中央;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具一狭长腋鳞。

背鳍外缘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距吻端约等于距尾鳍基。背鳍不及头长;胸鳍略长于腹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相距4枚鳞片;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相对,末端达到或接近臀鳍;臀鳍紧接肛门之后,起点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基的中点或稍近前者,后伸接近或达到尾鳍基;尾鳍叉形,最大鳍条大于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

鳃耙短而尖,排列稀疏;下咽齿较小,稍侧扁,顶端尖而微钩曲,主行外侧第二和第三枚齿较膨大;鳔2室,后室圆筒形,末端尖细,为前室的2倍左右;腹膜灰黑色。

瓣结鱼Tor(Folifer)brevifilis

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测量标本3尾;体长127mm;体高31mm;头长34mm;吻长14mm;尾柄长23mm;尾柄高11mm;眼径7mm;眼间距11mm;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5;腹鳍ⅱ-8。

体长为体高的4.1倍,为头长的3.7倍,为尾柄长的5.5倍,为尾柄高的11.5倍;头长为吻长的2.4倍,为眼径的4.9倍,为眼间距的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1倍。

体延长而侧扁;尾柄较细;背鳍缘稍呈弧形;头较长,吻尖长,向前突出,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垂包于上唇基部,于上唇分离,

与前眶骨分界处有一深沟裂;口狭小,下位,呈马蹄形,上颌较下颌突出;唇肥厚肉质,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两侧有浅短的沟使呈分叶雏形;下唇分成两侧叶和一中叶,中叶呈舌状,后伸不达两口角的连线上,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连续;鼻孔在眼的前上角,近眼前缘;眼中等大,侧上位,偏于头后部;须2对,吻须为突起状或为口角须的1/2,口角须为眼径的1/3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鳞中等大,胸部鳞片稍小;侧线完全,入后略下弯后径直伸入尾鳍基中央;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外侧具狭长腋鳞。

背鳍外缘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有锯齿;其起点距吻端较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起点,相距4枚鳞片;腹鳍起点约为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肛门;臀鳍外缘内凹或斜截,末端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3倍。

鳃耙较短,排列紧密;下咽齿齿端尖而带钩状;鳔2室,前室近椭圆形,后室细长;腹膜灰黑色。

鲤形目,鲤科,鲤亚科,此亚科有两种。

鲤鱼Cyprinus carpio

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

采集标本5尾,测量标本1尾;体长114mm;体高46mm;头长34mm;吻长12mm;尾柄长16mm;尾柄高17mm;眼径7mm;眼间距14mm;背鳍Ⅳ-17;臀鳍Ⅲ-5;胸鳍ⅰ-15;腹鳍ⅱ-8。

体长为体高的2.5倍,为头长的3.4倍,为尾柄长的7.1倍,为尾柄高的6.7倍;头长为吻长的2.9倍,为眼径的4.9倍,为眼间距的2.4倍,为尾柄长的2.1倍,为尾柄高的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倍。

体长,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尾柄宽短,尾柄高一般大于眼后头长,约与尾柄长相等或稍大;头较小近锥形,头长小于背鳍基长及体高;吻略尖。吻长大于眼径;口亚下位,呈深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下颌骨后关节不显著外突,下颌骨长小于眼径长;唇发达;须2对,发达,口角须长于吻须;眼中等大,眼下缘通常在口裂顶端水平线之下;眼间宽突,眼间距为眼径的2倍以上;鳃盖膜在前腮盖骨后缘的下方与峡部相连。鳞中等大,侧线前部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

背鳍外缘凹入,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后缘带锯齿的硬刺,刺较粗壮;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起点,至吻端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臀鳍外缘微凹,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锯齿,起点在背鳍倒数第四至第五根分枝鳍条的下方,鳍条末端可达尾鳍基;胸鳍末端略圆,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伸达肛门;尾鳍分叉,上下叶约等长,末端稍圆钝。

鳃耙短,呈三角形,排列较稀疏;下咽骨较短,前臂短于后臂,主行第一枚咽齿为光滑圆锥形,大于或等于第二枚咽齿,其余咽齿呈臼齿状,齿冠具3道沟纹;鳔2室,前后室约等长,后室随鱼体增长而相对的缩短;肠较短,盘曲多次,肠大于体长;腹膜灰白至灰黑色。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

采集标本55尾,测量标本1尾;体长93mm;体高38mm;头长28mm;吻长7mm;尾柄长13mm;尾柄高16mm;眼径6mm;眼间距13mm;背鳍Ⅲ-16;臀鳍Ⅲ-5;胸鳍ⅰ-17;腹鳍ⅰ-8。

体长为体高的2.4倍,为头长的3.3倍,为尾柄长的7.2倍,为尾柄高的5.8倍;头长为吻长的4倍,为眼径的4.7倍,为眼间距的

2.2倍,为尾柄长的2.2倍,为尾柄高的1.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倍。

体较高,稍侧扁,腹部圆,尾柄宽短;头稍小,长度小于体高,亦小于背鳍基部的长度;吻短,钝圆,其长约与眼径等长;口小,端位,弧形,下颌稍向上斜;下唇较上唇为厚,唇后沟长,延伸至中央几乎连续(或者留凹痕);无须;眼较小,位于头侧上方,眼间宽且隆起,为眼径的2倍以上;鳃盖膜连于峡部;鳞较大,侧线平直,位于体侧中央。

背鳍外缘平直或微凹,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的硬刺,后缘带锯齿,至吻端较之尾鳍基的距离为近或相等;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腹鳍略前;臀鳍外缘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亦为带锯齿的粗壮硬刺,鳍条末端几乎达尾鳍基部;胸鳍后缘钝圆,末端可达腹鳍起点;腹鳍不达肛门;肛门仅靠臀鳍起点;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端钝圆或略尖。

对鱼的描述篇五
《鱼类的介绍》

对鱼的描述篇六
《各种海鲜鱼类的介绍。》

鳀:

[形态特征] 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尾鳍叉形。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营养特征] 鳀鱼虽然个小,但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8~20.1克,脂肪5克矿物质2.0~2.5克,此外,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E。其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16种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和甘氨酸是鳀鱼味道鲜美的原因所在。鳀鱼脂肪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重要作用。

狮子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450毫米。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向前伸达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

小黄鱼:

[形态特征] 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6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 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营养特征] 原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龙头鱼: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26厘米、体重75~150克、眼很小,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背鳍1个,仅有鳍条,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

[生物习性] 生活于暖温性海洋的下层,运动能力不强,常栖息于浅海泥底的环境中。每年春季为产卵期。杂食性,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尤以浙江的温、台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 是中小型海产鱼类。

[营养特征] 肉松软,含水分高,不易保存或远运。鲜食味甚 美,也可加工成干品。龙头

鱼含蛋白质29%-76%(干基),脂肪14%~21%,钙500~650mg,铁6~18mg,磷2800~3700lug,其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超过牛奶,达10000mg,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占蛋白质量皆超过100mg,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的营养强化食品原料。由于其肉质柔软多水、不易贮运保藏等原因,目前国内除大部分就地鲜销外,剩余的只是加工成盐干品或作鱼粉原料、鱼饲料等。

黄鮟鱇 :

[形态特征] 体柔软,无鳞,头和体和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头大,平扁,呈圆盘状。口宽大,口底前部黄色,下颌有可倒伏尖牙1~2行。第一背鳍6鳍棘,第二棘位于吻背部,顶端有皮质穗。臀鳍具8~11鳍条,胸鳍臀状,脊椎骨29~30个,大者可达1000毫米。

[生物习性] 冷温性底鱼类 。常栖伏海底,以背鳍顶端的皮质穗诱捕小鱼等为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及渤海。

[营养特征] 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自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

赤鼻棱鳀: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背腹缘向后渐窄;腹部有棱鳞。吻显著突出、圆锥形。眼较大,眼间隔中间高。口大、下位。上颌长于下颌,上下颌有细牙。体被圆鳞。背鳍1个,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后上方。臀鳍基部较长,起点在背鳍后下方。尾鳍叉形。体背侧浅绿褐色,腹部银白色,吻端和头部背面桔黄色。尾鳍黄色,后缘黑色,基部散有黑色小点;其余各鳍色淡,体长一般在100毫米以下。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我国沿海,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小鱼。在福建每年3~4月和10月为主要捕捞季节,产量不高。

[营养特征] 小型食用鱼类,经济价值不高。

黄鲫:

[形态特征] 体扁薄,背缘稍隆起,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30克。头短小、眼小。吻突出,口裂大而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腹缘有棱鳞,无侧线、胸绩上部有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背鳍前方有一小刺,臀鳍长,尾鳍叉形,不与臀鳍相连。吻和头侧中部呈淡黄色,体背是青绿色,体侧为银白色。背络、胸鳍和尾鳍均为黄色,臀鳍浅黄色。

[生物习性] 栖息于水深4~13米以内淤泥底质,水流较缓的浅海区。适温5~28度,肉食性,主要摄食浮游甲克类,还摄食箭虫,鱼卵,水母等。产卵期南海2~4月,东海以北5~6月。卵浮性,球形。有洄游特性。

[产地分布] 分布干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常年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为旺汛,产量集中。

[营养特征] 可鲜销、制咸鱼干或鱼粉。产量较大,其个体小而肉薄,味鲜美,但刺多,含脂肪高,鲜食以干炸或干煎食用最佳,且宜于加工成干制品,在春季的晒干品为白色,秋季的晒干制品呈淡黄色。其咸干品的回食用方法也多以油煎或火烤,所以南方各地又称黄鲫为烤子鱼。性甘温,能和中补虚、利尿消肿、益气健脾、清热,有利老年视网膜。

小带鱼:

[形态特征] 体呈带状,极侧扁。体长约104~340毫米。体前部背腹缘几呈水平,向后逐渐细尖,尾部末端呈鞭状。头前端尖锐。眼中等大,眼间隔凸起。吻尖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微突出,牙发达,上颌前端有大钩状的犬牙4个,两侧各有10个较小的扁尖牙。下颌前端有2个大犬牙,每侧有8个小型的扁尖牙。鳃孔大。体光滑无鳞。侧线几呈直线状。背鳍很长,约占背部的全长。腹鳍退化呈小片状突起。臀鳍仅棘端露于皮肤外。尾细尖呈鞭状。全体银白色,除尾鳍黑色外,各鳍均为灰色 。

[生物习性] 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通常栖息于近岸浅海,咸淡水及河口附近。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营养特征] 带鱼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碘和多种维生素。带鱼能补益五脏,强身健体,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带鱼身上的银白色油脂,含有一种抗癌成分硫代鸟嘌呤,对白血病和癌症有辅疗作用。专家认为,吃带鱼时,最好不要将它身上的细鳞刮掉。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的人,应谨慎食用。

大头鳕:

[形态特征] 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腹鳍喉位。下颌颏部有1 须,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鳞很小。体长一般为21~70cm。

[生物习性] 食中、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冷水性底层栖息鱼类。通常栖息在水深50~80m海区,为我国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之一。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主要渔场在黄海北部、山东高角东南偏东和海洋岛南部及东南海区。

对鱼的描述篇七
《珠江主要鱼类品种的介绍》

对鱼的描述篇八
《鱼面的介绍》

鱼面的介绍

鱼面也叫垂鱼,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黄梅龙感湖是鱼面的发源地之一,有逾千年的鱼面加工历史。相传鄂东一富人,来湖区亲戚走访,送以鱼,富人恐鱼腐,系将鱼去皮、去骨,用石磨配以苕粉捣成泥,擀成面状,蒸熟、晒干。取名捶鱼。

作为一种地方特产,鱼面食品以鲜鱼、红薯粉、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民间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明朝时作为贡品连年上贡朝廷。后来经过多年来的优化、加工,鱼面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制作加工而成。产品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煨汤、烧、炒、火锅等都极具特色,适合各种年龄阶层的人食用,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哺乳期妇女食用尤为有益,能起到立杆见影的作用。

其做法为:去鲜鱼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酱状,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揉搓成面,将面分成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饼,然后卷成卷,放蒸笼猛火蒸20~30分钟,出茏后摊开,待冷却后用刀横切成薄饼,于日光下晒干即成。可单炖,加肉同炖,做火锅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炖熟为面条状,故

称鱼面。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无鱼味,实乃一绝。

黄梅龙感湖位于古语"不越雷池一步"的古雷池之畔,境内大源湖盛产鱼虾,鱼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独具风味的佳肴--鱼面。黄梅鱼面,相传有五百年的历史,是从明朝传下来的。其制作很有讲究。首先要选用青、草、鲢、鲤等鱼肉,和上等白面、精制红苕粉或玉米粉,按一比一混合捣细,再拌上麻油、细盐,经过揉、擀、蒸、切、晒(即压片卷筒,蒸熟、切丝、晒干)等工序精制而成,是喜庆婚宴的一道上好特色菜。鱼面形状似普通面条,但更精细,以"色香味形"著称,为湖北特产中的精品。

黄梅鱼面问世以来,深受食客欢迎,它具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多种功效,是一种低胆固醇、纯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又因味道鲜美,柔韧皆可。它色白如银,条细如丝,越煮越清,面越透明。烹调方便,可油炸,生炒,热煮。并可陪辅各种肉类和素菜,使主菜更为增色。易贮耐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一位北京来客品尝龙感湖鱼面后,赞不绝口,作诗云:半把煮一碗,犹如金黄散,久煮不浑汤,捞起悠悠软。

特别声明:

关 于价格问题小二想说明下,市面上十多元一斤的鱼面,我们的连成本都不够,其实,我们也可以生产那些出来,用粗制的粉,用量少的鱼肉,但我们宗旨:“惠选、 优选、放心、安全”。讲的是营养和味道,所以请亲们看清,必竟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如果有顾客批发那些产品,我们也能定制.

鱼面的营养价值

品 1、鱼面是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组成合理的营养食

鱼面中的蛋白质由三部份组成即鱼肌肉蛋白质、小麦蛋白质和蛋清蛋白质,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小麦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 等人体必需氨酸,属不完全蛋白质,与富含赖氨酸和苏氨酸的鱼肌肉蛋白质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后,鱼面的蛋白质消化率、生物价、净利用率、功效比和可利用赖氨 酸比率等营养指标均大幅度提高。

2、鱼面是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食品

鱼面富含钙、铁、锌、硒、碘、锰、钼、钴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鱼中钙含量可高达10%(以干物质计),且以人体易于吸收利用的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 在,所以鱼面是典型的钙营养食品或富钙食品。由于钙、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鱼面对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对防治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导 致的疾病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3、鱼面富含多种保健因子(即保健成份),具有保健食品的根本属性与特征

鱼面含有诸如牛磺酸、γ-氨基丁酸、多肽、磷脂和生长因子,以及EPA与DHA等多种保健成份,而且含量较高,来自纯天然。因此,鱼面是一种安全的天然保 健食品。牛磺酸是儿童脑细胞生长发育的必需成份之一,对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提高其学习记忆有重要作用;γ-氨基丁酸具有改善脑血液循环和护肝作用,是中 老年保健的重要成份;多肽具有降血压、调节免疫、抗肿瘤等重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不可缺少的成份;胆碱和磷脂对于生物膜的合成、降血压、美容等 方面功效明显;而EPA和DHA则是降血脂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成份。

4、鱼面是低脂肪的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安全食品

鱼面虽是由动物原料制成的食品,但它与猪肉等陆生动物制品有本质的不同,一是鱼面属典型的低脂食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有重要作用(脂肪摄入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高);二是鱼面的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且不含胆固醇,有益于人体健康。

5、鱼面是维生素组成和比例合理的富维生素食品 鱼面中富含维生素D3、E、K、B1、B2、B3、B6、B12和H,尤其是其中的D3含量很高

鱼面的几种常见做法 油炸

材料:食用油1-2L,鱼面200G

做法:先将食用油倒入锅中煮沸,再将鱼面开始放入油锅中炸5-10分钟(鱼面呈金黄色),再捞起等油温降下即可食用。

青炒

对鱼的描述篇九
《常见鱼病介绍》

对鱼的描述篇十
《四种常见淡水鱼介绍》

1.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 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 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 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见图)。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 特有鱼类。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 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 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 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 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 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 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 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广东民间用以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 可益眼明目。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作用,有祛痰及轻 度镇咳作用。江西民间用胆汁治暴聋和水火烫伤。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常有因吞服过 量草鱼胆引起中毒事例发生。中毒过程主要为毒素作用于消化系、泌尿系,短期内引起胃肠 症状,肝、肾功能衰竭,常合并发生心血管与神经系病变,引起脑水肿、中毒性休克,甚至 死亡,对吞服草鱼胆中毒者尚无特效疗法,故不宜将草鱼胆用来治病,如必须应用,亦需慎 重。 jì yú 2.鲫鱼,又称鲋鱼,鲫瓜子,鲫皮子。 鲫鱼(鲤科)Carassius auratus [地方名]喜头鱼、鲫瓜子、鲋鱼、鲫拐子、朝鱼、刀子鱼、鲫壳子、金鱼(江苏金坛)。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 15~20 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 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 臀鳍第 3 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背面灰 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

,体色深浅有差异。 腹部背部是白的,背部是黑的.天敌从水上方往下看,由于黑色的鱼背和河底淤泥同色, 故难被发现;天敌若从水下方往上看,由于白色鱼肚和天颜色差不多,故也难被发现;经常 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时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就是这个道理。属于保护色。 [产地、产季]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 2~4 月份和 8~12 月份的鲫鱼最肥美。鲫 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江苏、浙江一带称河鲫鱼,东北称鲫瓜子,湖北称喜头鱼等。鲫 鱼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鲫鱼的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 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cC)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 pH:9 的强碱性水域, 盐度高达 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3.鳝鱼(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 鱼 。 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约 15 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与真正的鳗鲡目 (Anguilliformes)无亲缘关系,而与鲈形目(Perciformes)近缘。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 体长约 20.70 公分(8.28 吋),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 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 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 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 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4. 黄鳝 (Monopterus alba):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 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 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 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 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描述钓鱼人的诗 描述鱼的诗句 鱼的描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鱼的描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鱼的描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39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