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

2016-01-03 06:59: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一《《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训练》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一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训练》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二
《赋得暮雨送李胄练习》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三
《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应对诗歌鉴赏题实际上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资本的原始积累(感觉)——多背诵诗歌,多了解常识;

理解层面的知识支撑(条件)——构建有关内容和形式双方面的知识体系;

表述层面的具体操作(方法)——解题的步骤。

操作是过程,也是目标,然而,只有理解,才能表述,而感觉是正确理解与表述能否顺利完成的催化剂。

有关知识支撑,前已分别交待,今专谈解题步骤。

步骤Ⅰ. 理解

一.读内容——六看 薄——厚(微观) 分析(C)

1.看题目

看标题 想诗由 (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读诗就要先读标题,它可以向我们传达出作者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当时写作的场景等许多有效信息。

诗歌标题意含丰富,看懂了它,就等同于拿到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把钥匙。

诗歌本质特征是强烈的抒情性,而诗歌的题目的最本质特征是叙事性。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赋得暮雨送李胄》

例如:2001年全国卷中考的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标题中一“送”字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是送别友人抒发的离情别绪,而“暮雨”更是为我们点出了送别的场景,整首诗都围绕“离情”而展开,这样考生在分析语句时就能明确它的主要内容而不致使答案出现偏差。

再如:张旭的诗:“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标题《山行留客》,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望洞庭》《题李凝幽居》《望庐山瀑布》《咏鹅》《蝉》。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春夜喜雨》

2.看作者

看作者 想诗风

高考命题的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大家就应该比较熟悉,这些人,往往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其诗歌也往往有特定的内容,也就形成了特定的诗歌风格。要想答好鉴赏题,就应该做到知人论世,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诗歌风格。这些都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意,更准确地把握题意。

3.看意象

看意象 想情感(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

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作者客观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与主观所抒之“情”、所言之“志”的完美结合。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点。意象是诗歌鉴赏的窗口。

4.看炼字 关键词

看炼字 析关键词

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看语句表达

看语句表达——疑难句即句子的变形(倒装、省略、互文)及疑难词——更准确读懂内容 倒装——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重组

省略——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填补

互文——相互为文,合而见义

6.看注释——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看注解 想背景

一首诗歌,一旦给了注解,往往有重要作用: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时所处的环境,诗歌写作的背景。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在读完整首诗后,回过头去,结合诗歌本身细细阅读注解。

非名家的名作

但凡注解,多与答题有关。

例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选入了宋朝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诗后注解为:①谢枋得:宋朝末年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试题的第一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就可以从注解入手,作者在写此诗时,已是抗元失败后十年,此间他从未回家,即使是被俘,也是绝食而死,决不卖身求荣,由此我们得知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情及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二.定类型——四定 厚——薄(宏观) 综合(C)

(一)题材类型:(1)直写情感(2)咏物(3)叙事(4)怀古(5)写景

(二)手法类型(1)直抒胸臆;(2)托物言志;(3)叙议抒情结合;(4)借古讽今;(5)借景抒情

⊙依据上述两点,我们综而合之,将诗歌分为如下五类。

(1)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

(2)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

(3)即事抒怀诗——叙议结合;

(4)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5)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面分述其基本特征:

1.不借助外物(直写情怀)——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

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

快,引人共鸣。

(1)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清•诗丐《绝命诗》)

(3)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晚唐•罗隐《自遣》)

(4)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名氏《四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1)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④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绘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与情的关系。

(3)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4.借事

(1)借今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先叙事再抒情议论。 ▲鉴赏即事感怀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人写的是什么事。感怀诗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如苏轼的《定风坡•沙湖道中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

②体味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感怀诗重点在于其“抒怀”的性质,也就是诗中作者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③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在赏析感怀诗“抒怀”的特点时,不仅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更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作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名家却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鉴赏时要细细体会。

(2)借古事古迹——怀古咏史——借古讽今——情在古事与诗人所处环境的相通处。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易逝,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概言之,借古讽今就是借用古代的事迹,从正面或反面讽喻诗人所处时代现实中的事,达到借古说今的目的。借古讽今,起到的效果是:委婉含蓄,富有说服力。

▲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弄清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如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桥•赤壁怀古》。

③推敲作者对待这件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不同的艺术技巧,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于同一历史题材诗人们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我们要仔细推敲诗人的态度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杜牧和王安石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诗中认为项羽如能忍辱负重,再回江东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尚未可知,惜叹之意溢于言表。在政治家王安石眼里,理智战胜了情感,王安石客观地指出了项羽大势已去。

④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桥•赤壁怀古》;有以议论引发的,如清•刘献庭的《王昭君》:“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三)情感类型,即明确该诗抒发了哪种情感。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

(1)忧国伤时

(2)人生志向

(3)人生感受

(4)思乡怀人

(5)长亭送别

(四)形象类型,即明确该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塑造的五种艺术形象:

(1)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狂放自负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临留别》。

(2)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

步骤Ⅱ:审题——两明确

一. 明确命题角度

任何一首诗都不可能处处都好,即便处处都好,限于考试时间,也不能处处都考,所以,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一道诗歌鉴赏题,它的问题都是具体的、个别性的。因而我们审读题干,首先就是要研究命题者的设问角度,即研究命题者问的是关于诗歌的哪个方面,是意象方面的,还是炼字方面的;是问的思想情感,还是表现手法;问的问题是关于全诗的,还是其中某一句的,等等。

(一)内容类试题

1.形象考查

(1)把握意象

(2)把握画面

2.情感考查

3.情景综合

4.层次划分

5.内容概括

6.相关考查(文学常识)

(二)形式类试题

1.语言的考查

(1)炼字的考查

①定向赏析型

②自助赏析型。

③比较赏析型

④换词比较型

(2)风格的考查

2.手法的考查

(1)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的考查

(3)结构作用的考查

(4)手法的延伸考查(表达效果)

答非所问是考生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有很多考生在完成对诗歌表层含义的理解后,在问题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做答,他们并不是看不懂诗歌内容,关键是没有看清或没有读懂题干。认真审读题干,实际就是在寻找答题的切入点,因为题干中往往会暗示出命题的意图和答题的方向,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才能得出准确而理想的答案。

二.明确所需知识

★举例:2006年高考天津卷选入的是张籍的《凉州词》(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试题的第一问为“‘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若要答好此题,必须要抓住“怎样”一词深入体会,找出答题方向。诗中已为我们描写了边塞景色,“怎样”一词实际就要求考生复述一下画面的内容,从而得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叮当清脆入耳”的答案。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四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

王一川

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摇撼和心灵震动。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来源: HTTP://WX.JTYJY.COM/]

1.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

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以诗情镜头将日常生活困境加以淡化,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加以拯救,意在突出生活诗情对困境中个体的抚慰。

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

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

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

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来源: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

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

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层面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叉渗透,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日:“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日:“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徙:调任。 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易之 易:轻率。 D.及堡成,乃发封自劾 发:打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9.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

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C.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4)题。(25分)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五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北中学

高 二 语 文 学 情 调 查 试 题12.9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2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 船棹(nào) 悄然(qiǎo) 卡脖子(qiǎ) 灯影幢幢(chuáng) ....

B. 溽暑(rù) 荆杞(qi) 扁舟子(pian) 玉簪螺髻(ji) ........................

C. 怆然(chuàng) 鼙鼓(pí) 迫击炮(pǎi) 云栈萦纡(zhan) ...

D. 花钿(diàn) 倥偬(kǒngzǒng) 青枫浦(pu) 蒹葭杨柳(jia)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揣摩 淬火 发牢骚 因徇守旧

B. 龌龊 宛转 座谈会 迫不及待

C. 安祥 膨胀 摄像机 不瘟不火

D. 戛然 悱恻 吊书袋 唉声叹气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神妪 谍血 萧瑟 蜡炬成灰

B. 阑干 何妨 婵娟 琼楼玉宇

C. 戍角 料峭 今宵 惨绝人寰

D. 黍离 合璧 寥落 昨夜星辰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处相思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跻攀分寸不可上:登 ....

B分曹射覆蜡灯红:类,群。 夜雪初霁:烟雾 ..

C“染柳烟浓”“遥岑远目”都是倒装句。 ........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殷勤”,“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中的“山东”都是古今异义词 ....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记者了解到,一些银行发行的欧元理财产品受到波及,多款欧元理财产品遭遇零 。

② 如不能正确对待医患关系,先进的检查仪器难免成为缺乏责任心医生偷懒 的借口。 ③ 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A. 收益 推脱 批阅 B. 受益 推脱 披阅

C. 收益 推托 披阅 D. 受益 推托 批阅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10月20日,路透社最先报道了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

特落入执政当局武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身亡。

B. 申花俱乐部经过一番谈判和商谈,终于与法国名师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合同,至此,蒂加纳携手阿内尔卡成为现实,“法式申花”呼之欲出。 ....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

人痛惜不已。

D.按照去年的约定,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香山植物园,哪知这里已是春意阑珊,难觅桃花踪....

影。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B.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C.“绿领巾事件”和“红校服事件”都应引起教育部门的反思,教育应该围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中心,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8唐代诗人创造了平仄、对仗、押韵等规矩严格的诗——“近体诗”,但也有些唐代诗人喜欢套用乐府旧题或者模拟乐府诗题来写诗,下列作品均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①《将进酒》②《兵车行》③《赋得暮雨送李胄》④《燕歌行》⑤《春江花月夜》⑥《遣悲怀》⑦《钱塘湖春行》⑧《乌衣巷》⑨《雁门太守行》⑩《商山早行》

A. ①③④⑤⑦ B. ①②④⑤⑨ C. ②④⑤⑥⑧ D. ①②⑦⑧⑩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文章俱佳,《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他的代表作,“金陵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

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张若虚、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听颖师弹琴》作者是韩愈,《李凭箜篌引》作者是李贺。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秦观、辛弃疾、张孝祥等。

10.对柳永《雨霖铃》一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三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无言胜过有言,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C.“念去去千里烟波”三句寓情于景。由一个“念”字领起,所写的景象实中见虚,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妙在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中。

11. 对苏轼《定风波》一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用一个

“轻”正说明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

C.“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

D.“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

12.诗人常用“月”为意象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四句中的“月”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绕船月明江水寒

13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依次填入序号处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是( )。

溪涨清风 ① 面,月 ② 繁星满天。

数只船 ③ 浦口,④ 声笛起山前。

A拂 落 横 一 B袭 圆 到 声

C吹 明 傍 几 D掠 上 依 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 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玄宗奇之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

B.儿女饿殍者数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C.乃溯沿湘流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D.时琯为宰相 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

1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第二卷(共116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⑪“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3分)

⑫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4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7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 。 (《李白·将进酒》)

(2)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3)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6)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7) ,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9)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 (《姜夔·扬州慢》)

(1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12)梧桐更兼细雨, 。(李清照《声声慢》)

(13)六朝旧事随流水, 。(《桂枝香·金陵怀古》)

(14)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15)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

22、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的与古人的生活习俗有关,古人留下来许多精彩诗句,请从下面四个节日中任选三个,仿照例句,写出与该节日相关的诗(词)句一句。 例如,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4分)

春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分) ①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②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③青春时节,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铁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

④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⑤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⑥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8分)

母亲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六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课内部分(39分)

一、请找出划线处四个注音有误的字,并加以改正(4分) 浣(huàn)女 琴弦(xuán) 蘧(qú) 凫(hú)水扪(mãn)心自问 巉(chán)岩 沟壑(huò)咨(zī)嗟 红绡(xiāo) 羽扇纶(lún)巾 1 弦(xián) 2凫(fú) 3 壑(hâ) 4纶(guān)

二、请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词性或用法,并加以解释(12分)

1.青海长云暗雪山 暗,使动,使„„变暗

2.猿猱欲度度愁攀援 愁,意动,以„„为愁

3.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动词,距离

4.因为长句 为,动词,写作

5.艰难苦恨繁双鬓 繁,使动,增多 6.整顿衣赏起敛容 整顿, 动词,整理

7.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 名词,字

8、最难将息 将息,动词,调理。

9、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名词,容颜

10、可以横绝峨嵋颠 横,动词,渡过,越过

1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名词,英雄业绩 12、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名词,兄弟,这里指相提并论。

三、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1—4题(7分,1题1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日暮或傍晚 的意思。

1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 静 绘 动,绘声绘 色。

13.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 诗佛”,苏轼赞誉其诗达

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妙境

14.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五、默写(12分)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16.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山围故国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9.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2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2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4.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2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

2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六、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老师的讲授,加以赏析。(4分)

一、 课外部分(53分)

一、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1、2题(4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

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B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

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阅读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完成3、4题(4分)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七
《诗歌赏析附答案》

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1.对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结构布局奇变,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把上下两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过片(下片的开头)内容不变。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起一意;前九句是想象中的军容和雄心,末句却是现实情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了抗金的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这首词词题是“壮语”,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D、尾句是写现实生活,与前文的想象之辞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

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3.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效的抵御匈奴的入侵。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4.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

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5.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6. 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花秋月”即良辰美景,是词人昔日欢娱之时。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说春花秋月来去匆匆,词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萦绕在心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明上说故国的宫殿仍在,但自己已经衰老了,深层意义则表现“江东易主”之痛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以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喻多而深且连绵不断地愁情。

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借春花秋月之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留恋和向往,抒发了游子如春水一般永无止息的思乡之愁。

B这首词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和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感伤之情。

C词人通过春花秋月和流逝的一江春水,表达了时光易逝,美景难留,人生短暂的仇怨之情。

D这首词借“春花秋月”抒情,以“一江春水”为喻,表达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 这首诗后两句以“晴空”、“碧霄”勾画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秋景图,热情歌颂秋天,把它说得比欣欣向荣、充满生气的春天还好。

B. 作者虽然表达了与古人逢秋悲伤、寂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C. 第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是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好的原在:在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历发有为,大展宏图。 D.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写出了诗人充满豪情,努力进取的情感,表达了诗作的主题。

9.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0.阅读下面诗歌,选出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青海长云暗雪山” 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是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展示了戍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

B“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

D“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戍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军行”是乐府旧题。

B全诗四句借景抒情,真实的再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刻画了征人的心理活动。 C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环境艰苦,不惧战争残酷,誓死破敌,报国卫边的壮志。

D这首诗境界阔大,气势雄浑,格调高亢,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 12.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是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的忧伤。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别后的思恋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写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是借用神话传说,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并寄予希望。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

B诗的首联先写景,后抒情。以残春之景烘托出一种笼罩全诗的悲剧气氛。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此诗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

13.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

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4.(1)选出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来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射天狼”中“天狼”喻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统治者,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2)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

B.该词通过对特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C.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 D. 全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基本相同。

15.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两道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1.[解题导引]这首词和辛弃疾的其他词一样,格调是豪迈高昂的。末句是对前九句的大转折,使全词顿生悲壮之气,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其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这种艺术手法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本题答案是C。

2.[解题导引]这首词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内容曲折而含蓄,笔调跌宕而有致,在与侍女的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的流露出惜春的情愫,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因此答案为C。 3. [解题导引]《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这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答案是C。

4.[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

5.[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

6.[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

7.(1)B(2)D8.答案B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说法错误。

9. 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10.答案D11. (1)D(2)B 12.(1)C(2) B 13.B 14(1)C(2) D

15.解析:“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答案:B

16(1)【解析】选项应是C。诗首联中“楚江微雨里”点出了“雨”,同时一个“里”字也暗示作者正身历其间;“建业暮钟时”的“暮钟”点明了黄昏时分,因佛寺中有早晚撞钟、击鼓以报时间的习俗,所谓“晨钟暮鼓”。“楚江”、“建业”(今南京市)均为送别之地。由此可见,本题A项的赏析是恰当的。这首诗的第二联中“漠漠”是“密布”的意思,细雨密布在帆上,帆变湿而重;“冥冥”是“迷漫”的意思,微雨迷漫,飞鸟在雨中翅膀沾雨所以飞翔起来就较为困难。第三联中“深”、“远”两字更着意地渲染了一种细雨迷蒙的景色。“海门”在诗中是指内河通海处,即海口,从建业东望海口处,自然深不可见;加上细雨纷飞,故只能是朦朦胧胧;“浦树”指江岸之树,远远望去,它们在霏霏细雨之中显得很湿润。这两联诗勾勒出了一幅极富立体感的画面,而且整幅画面笼罩在微雨濛濛之中。可见B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这首诗采用了一种烘托的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这种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因此,本题D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本诗尾联中的“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有“腾云似涌云,密雨如散丝”句。经过前面的铺写渲染,至此已经形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相送情无限,沾衣比散丝。”这里用了一个“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前文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这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而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所以C项的赏析是不恰当的。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韦应物的这一首诗虽然写的是送别,但主要篇幅却是写雨中之景,并将送别之情寓于景中。第9题就是从对韦诗这种写作方法的赏析引出的。选出其中也运用了主要篇幅写景,寓情于景这种写作方法的一首。A项选用的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骆宾王在易水边送客,自然会想到燕太子丹易水送荆轲的事,因此这首诗给人一种较为悲凉的感觉。诗的末句“今日水犹寒”似乎也有寓情于景的感觉,但从全诗看,它并没有以“主要篇幅”“写景”,所以这一项不能作为选项。C项选用的是贾至《送夏侯参军至广州》一诗。这是贾至送友人去广州的一首诗,从地理位置看,广州在衡阳以南;“由来”是“历来”的意思;“雁”是一种侯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又引申作“书信”讲。诗中讲夏侯参军到了广州之后,由于两地远隔,今后来往书信肯定要少了。诗用的都是白描的语言,无一句写景,显然也不是选项。D项选用的是雍陶《送陈标》一诗。诗中“行李”是指行旅之人,“白铜堤”是指古襄阳境内汉水堤名,又作“白铜鞮”。这首送行诗也完全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抒写作者对陈标的希冀,没有一处写景,故而也不应作为选项。B项选用的是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这首诗中“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首句写在青青竹林之中有一寺院,远远传来一阵阵晚钟的声音,您戴着斗笠踏着斜阳,一个人向青山深处走去!这首诗四句都写到了景物,而且对灵澈上人的感情都含在诗的字里行间,都寓于“竹林”、“斜阳”、“青山”这些景物之中,可见B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它的写法同韦诗相同,因此正确选项为B项。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八
《2014高三寒假试卷11答案版未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裂(jūn) 戏谑(nüâ) 怆然(chuàng) 心广体胖(pán)

B.刹那(chà) 扁舟(piān) 间断(jiàn) 少不更事(gēng)

C.蓦然(mò) 坼裂(châ) 角色(jiǎo) 稗官野史(bài)

D.静谧(mì) 炽热(chì) 解剖(pōu) 浑身解数(jiě)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B.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安倍晋三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暴露出日本右翼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危险动向。我国严肃敦促日方反省历史,改弦易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 回报给版权方。

③它深沉而执著,需要你敞开胸怀去感知,去 ,去吟咏,它是行动,是实践,期待你用一生去叙述。

A.考察 效益 品位 B.考查 效益 品味

C.考察 收益 品味 D.考查 收益 品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期间,湖北318家景点门票降价,云南全省景点门票打八折,山东曲阜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今年假期,各地景区门票不再是“涨声”一片。

B.新疆将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在冶金、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和物流等领域组建五、六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百亿”企业集团。

C.许多消费者面对种类繁多的食品发愁;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转基因,生活中有无可能完全避免转基因,那些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鉴别转基因食品的方法正确吗?

D.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

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开展合法正当的海洋活动无可厚非,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与中方一道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作出努力。

B.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元旦期间各大商场纷纷举行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降了四到五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不但认真学习了“两会”的文件,而且鞭辟入里地领会了“两会”精神,并决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经济改革浪潮中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辽宁舰于2013年11月26日从青岛某军港起航首次赴南海海域,进行了作战系统综合研试,组织了编队航行训练,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注】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②困于飞挽:指粮草运送不便。③元元:百姓,平民。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亲丧去,再训颍州推官 去:前往

B.史当夫极法 当:判罪

C.厌元元之望 厌:满足

D.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 中:符合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洞以布衣求上方略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B.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C.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从小与众不同,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名声响亮;赵元昊叛乱侵扰边境,张洞请求向皇帝进呈方法谋略,被宋仁宗召到舍人院考试,并得以提拔任用。

B.张洞调任颍州推官时,百姓刘柳鞭打妻子致其死亡被判极刑,张洞坚持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为死罪,朝廷评议结果与张洞一致;知州欧阳修十分器重他。

C.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

D.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凶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第Ⅱ卷 (共120分)

二、(2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3分)

(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3分)

(3)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6分,每空1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4)谨库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6)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风栖梧》)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8)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

四、(16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九
《2014年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江华职业中专学校高三年级2014年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锃亮zâng 憎恶zēng 裹挟人物pǐ ...xiã 臧否.

B.服帖院chǎng 摇晃然而止jiá .tiē 场..huàng 戛.

C.监生jiàn 踯躅zhí 蘸水zhān 量体裁衣liàng ....

D.毗邻pí 纰漏pī 唠叨lāo 蒙头盖脸mã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悚然 发轫 挖墙角 绵里藏针

B.膨胀 脉搏 舶来品 蛛丝蚂迹

C.蛰伏 冒然 捅娄子 声名鹊起

D.瓦楞 撤销 掉书袋 要言不烦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新一股冷空气的影....

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B. 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国赌上各自实力的....

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 中国游戏主机市场需求巨大,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入,必将打破由微....

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几个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D. 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府超前制定新能源....

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价格的总体下调,众多中等收入者加入更换手机的行列,而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买家的首选。

B. 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机构将电子技术变成了控制处方外流的手段,患者需通过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从医院获取处方。

C.一百年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而艾青这朵“大堰河”的浪花,却以虔诚的自省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净化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

D.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形成了围绕以湘绣、烟花、菊花石雕、陶瓷等为中心的八大优势产业。

5.下面一段话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一水一山,一柔一刚;一影一光,一阴一阳。微风徐来,波光点点。阳光照时,千点碎银拥波;倒影显处,万粒宝石铺翠。气柔涧静,静得仿佛听到那秋气掠水的气息声。如秋月恋叶,似晨露吻花。

A.比拟 对偶 排比

B.比喻 夸张 对偶

C.比喻 夸张 排比

D.比拟 夸张 对偶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纪传体史书是以传记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纪传体史书。

B.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柯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C.《再别康桥》是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先生的著名诗作。

D.《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6分,每小题3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8.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幹,幹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博涉书记 B. 幹善待遇 C .访以当时之事 D. 可以自娱

10.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B.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 .欲以立身扬名耳 D.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1. 翻译: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填空,完成12、13题(3分,每空1分)

1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13、氓之蚩蚩,____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篇十
《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目妙妙兮愁予 洞庭波兮木叶下 B.荒忽兮远望 朝驰余马兮江皋

C.岸土赤而壁立 如金山 、焦山 、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

D.罔薜荔兮为帷 合百草兮实庭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

诗类似的两项是( )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1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

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2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D 2.B 3.B 4.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5.D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3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ppt 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59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