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016-01-04 02:53: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中国近代史篇一《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中国近代史》,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国近代史篇一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选择填空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弛禁派:穆彰阿和琦善;禁烟派:林则徐、邓廷桢和黄爵滋。香港是鸦片贸易的中心“中国的鸦片店”, 损害了鸦片商人和棉纺织资本家利益;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岭(满族)江在镇江战死疆场。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虎门条约》。 3、1843年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4、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天理教(白莲教支派)李文成在河南滑县起义。

6、1841年5月《广州和约》,1844清政府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内容:利益均沾;扩大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进一步确定;进一步侵犯中国领海权,兵船可以巡查贸易;通商口岸建楼,设立教堂、医院;12年后修约。刺萼尼:中法黄埔条约,建造教堂、坟地和取消天主教禁令。

7、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新式企业。 二、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在林则徐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广东虎门海滩主持集中销毁缴获鸦片的历史事件,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魏源:鸦片战争时经世致用派代表人物,抨击时弊,倡言改革。编著《海国图志》《圣武记》等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标志。

3.租界: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取得的独占控制地区。1845年英国首先在中国上海获取租界。租界实际上是独立于中国行政、司法等主权之外的“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 文化上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象征之一。

4.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外国侨民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由本国领事仲裁,它是一种扩大了的治外法权,是片面的而不是对等的。

5.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英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英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它始于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是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奴役中国人民的重要手段。

6、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入广州市郊的三元里行凶。结果被义愤填膺的三元里人民层层包围,各个击破,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串,狼狈不堪。

7、关天培:关天培(1781-1841),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1841年关将军在靖远炮台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

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

9、升平社学:社学是元明清的地方学校,是民间幼童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元里人民为抗击英军,联合北郊近百乡农民组织抗英义勇,成立了升平社学。不久扩展到300余人,继而成立西湖、石景等13社学,形成了以升平社学为首的抗击外国侵略军的群众武装组织。在社学的领导下,广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

三、问答题:1、战前的中国状况

经济方面: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方面: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

军事方面: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方面: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鸦片输入的危害:①鸦片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道德败坏,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②流毒全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③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④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中英《南京条约》(英舰“皋华丽”)

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允许英国派驻领事。⑤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4、林则徐禁烟抗英斗争的历史评价?

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地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标志着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伟大起点。表现了林则徐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者精神,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当时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这场斗争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志气,也进一步也暴露了统治阶级妥协退让的反动本质。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6、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前期的胜利发展 一、选择填空:

1、19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1851年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宣告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 1851年9月,洪秀全分封诸王是在攻占永安后。分封的诸王包括: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翼王石达开。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以载垣等八人辅政。11月,慈禧和奕忻暗中勾结,发动宫廷政变,下诏将载垣、端华、肃顺等处死,其他人充军或处死,从此慈禧掌握了大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9.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1月,清政府为适应同资本主义列强建立外交关系的需要而设立,它主管外交和通商等事务,首次任命奕忻、桂良、文祺等三人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它的设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外交和内政,1901年改为外务部。 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鼻祖。

3、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4、《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5、《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没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6、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二、名词解释:

1、拜上帝会:清代中国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是拜上帝会的理论基础。

2、乡官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县以下的地方官称“乡官”,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3、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曾国藩创建发展起来的。1853年,他以湘乡地主罗泽南等的“湘勇”千余人为基础,扩编为一支凶悍的地主武装——湘军,1854年2月湘军正式建成,共17000余人。

特点:按地域以封建宗法关系维系起来;确立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建立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灌输反动的程朱道学思想;水路并重,互相依托,有新式武器,战斗力强,成为清朝军队的主力。 4、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参加“团营”的会众“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有公款开支,一律平均。” 5、厘金: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1853年7月江北大营在扬州开设厘局,向商贾征收厘金,它是一种工商税。对坐贾征收商品交易税,称板厘,对行商征收货物通过说,成活厘,按规定皆为值百抽一。 6、洋枪队:为对抗太平军,盘踞在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建了由美国人华尔任领队的洋枪队。

7.永安建制:1851年太平军占领永安后进行了休整,加强了军事、政治建设,称为“永安建制”。主要活动有整饬军队,分封诸王、制礼作乐、颁布“天历”、清除内奸等。纯洁了起义队伍,为太平军进一步北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祺祥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遗诏六岁的载淳继位,

三、问答论述:

1、分析洪秀全的革命思想形成及其特点

一、近代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自幼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所受剥削和压迫有亲身的感受,对农民阶级摆脱贫困的愿望有了深切的了解。 二、他多次前往广州,对清政府的反动腐败,外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的痛苦,各地人民的武装起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另一方面,洪秀全又是一个农村知识分子,为了科举功名熟读四书五经,十余年读书和教书的经历,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接触孔孟之道最多的农民起义领袖;此外,洪秀全很早就接触到基督教教义,先后读了《劝世良言》、《新旧约全书》,在基督教教义的熏陶中生活了二十余年,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神学知识最丰富的农民起义领袖。 特点:把农民的平均主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义三者有机结合再一起。

2、北伐的失败教训与西征的特点怎样? 教训:孤立无援;没有发动群众壮大力量。

特点: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地区,以巩固天京,切断清政府与江南的联系。 3、《天朝田亩制度》分析评价

是洪秀全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激烈斗争的产物,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革命性:首先它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一、选择填空:

1、1858年分别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分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侵吞我国领土144万多平方公里,这些条约是:《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3、1860年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俄国。 4、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主要将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年轻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二、名词解释:

1、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十几名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污蔑广东水师侵犯了英国船只,要求放人并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放了人犯,拒绝赔礼道歉。这就是“亚罗号事件”,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2、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3、杜文秀:是由杜文秀是中国云南省永昌府人,回族,清朝民间领袖,

领导的一场反清政权起义。

4、张秀眉起义:秀眉,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人,雇农出身。1855年10月24日,在贵州台拱领导苗族农民抗税起义。

5、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捻军是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的农民秘密组织。

6、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

7、“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29日 非法侵入广西西林县活动的法籍神甫马赖被拿获正法,史称“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

8、“淮军”是安徽合肥官僚地主李鸿章组织的反革命的地主武装。它和外国侵略者紧密勾结,成为一支镇压太平天国的凶恶敌人,后来李鸿章派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淮军派生了以后的北洋军阀。 三、问答论述:

1、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各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14处等为通商口岸;(3)外国人可在长江各口往来通行;(5)修改税则。(6)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规定一年后交换条约批准书。

除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还增加:(1)增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给英国;(4)交还教产给天主教堂,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5)向英、法赔款各增至银800万两。

2、第二次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它?

答: 政治上,主张立法、用人得当。经济上,主张效法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文化上,主张兴办教育和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进行文化交流。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提不出科学的革命聊聊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领导集团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造成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③政权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④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⑤宗教迷信对革命的严重破坏⑥对列强缺乏正确认识

5、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削弱了封建统治势力,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过程3)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4)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5)揭开了旧民主主义的序幕 第四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选择填空题

1、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2、洋务运动举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包括:1872轮船招商局、1877唐廷枢开平矿务局、1879李鸿章天津电报局和1882郑观应上海机器织布局、1887李鸿章漠河金矿、1890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1893年:唐胥铁路。上海、天津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 3、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1898年在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宣扬。

4、洋务运动举办了1861年:最早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兵工厂是1865李鸿章、曾国藩在上海创办最大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1866左宗堂福州船政局(最精)、1867崇厚天津机器局,天津机器局(1867奕忻)湖北炮枪厂(1893张)

5、19世纪80、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

6、十九世纪70、80年代科技:数学:夏鸾翔三角函数;生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医学:中医顾观光《神农本草经》,吕震名《伤寒寻源》;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制造出中国第一部蒸汽机

二、名词解释

1、洋务派: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1860 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被称为洋务派。

2、官督商办:洋务派举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形式,由政府委派官员监督,由商人出资兴办。一般业务由商人经管,而领导权掌握在官方。这类企业带有浓厚的衙门习气,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结合。

3、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亦称“上海机器局”。1865 年李鸿章建成该局。是清未官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厂,依靠帝国主义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并受所用英、美、德等国技师和工匠的控制。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兵轮,是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1867 年由虹口迁高昌庙,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厂。

4、“福州船政局: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 在福州马尾创办。初期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两人一手经办,分任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并雇用几十名法国技师和工头。

5、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清末最旱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 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 年正式成立。总局设上海。 三、问答题

1、简述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答:(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大影响)③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④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答:中国工人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其特点:第一,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第二,人数虽少,但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大多数出身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4、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创办者大部分是拥有相当财富的官僚、地主和商人。 ②大多数企业资金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③企业的地域分布和部门结构很不平衡。

④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依附的双重关系。

5、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内容

要求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6、论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五章: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一、选择填空题

1、西南危机:英国侵略西藏、云南。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英国势力深入云南等我国西南地区,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利益。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2、中法期间,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

3、在中日甲午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冲撞日“吉野”舰,、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战斗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国捐躯。

4、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 5、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指的是:俄国、德国、法国。 二、名词解释:

1、黑旗军:刘永福领导的武装。1864年(同治三年)刘永福率所部二百多人加入吴亚忠天地会队伍时,曾在广西安德一处北帝庙前举行祭旗仪式,所用旗为七星黑旗。1867年刘永福带三百人进入越南六安州,正式创立“中和团黑旗军刀。所部经常执黑旗作战,人称“黑旗军” 2、徐骧:(?—1895)清末台湾抗日武装首领。台湾苗栗人。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他领导台湾南部的民团奋起抗日,在台南曾文溪阻击日军的战斗中阵亡

3、马嘉理事件:1875年2月,带领武装探险队,挂着游历的招牌,非法越过中国边境,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4、中俄伊犁条约:即《中俄改订条约》。1881 年(光绪七年)2 月24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伊犁地区及南境的领土,但仍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5、邓世昌:爱国将领,广东番禺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94年黄海大战中他率领致远号奋勇杀敌,当弹尽舰伤时,他命令全速冲向日本军舰吉野号,不幸被日舰击沉,他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成为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6、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由于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引起对中国东北怀有野心的沙俄的不满,于是俄国拉拢法国、德国共同出面干涉,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妥协,但要清政府支票3000万两白银作补偿。此后三国向清政府邀功请赏,沙俄趁机在中国东北扩大侵略势力。 三、问答题

1、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表明: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

上游/西部)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日本最早获得投资办厂合法权)

危害: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中法新约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①侵清朝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在中越边界指定两处通商,“一在保胜以上,一在凉山以北”,法国商人可在此居住,法国政府亦可在此设立领事;③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④日后中国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⑤法军退出基隆和澎湖。

意义:法国实现了据越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首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第六章: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斗争 一、选择填空

1、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2、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3、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4、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5、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及其实质

第一,要不要变祖宗之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这是双方论战的核心。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6、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7、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洋务派,于1898年在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宣扬。

8、维新派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1895第一份刊物康有为《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9、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俄法、英德、英德,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投资中国矿山和在中国开设工厂。 二、名词解释:

1、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国务卿约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的宣言:基本内容包括:各国互不干涉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既得利益;各国运往势力范围内各口岸的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关税率征税;各国在势力范围内,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和商品的铁路运费。美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权利,达到了“利益均沾”。 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的产物,也是各国争夺在华利益的妥协方案。

2、保国会: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发起,1893-年(光绪二十四年)4:月12日在北京成立。先后集会演说三次,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

3、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4、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1 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

帝,推翻新政,宣布临朝“训政”。并下令搜捕维新派和帝党人士。28日,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被捕的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同时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戍六 5、“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6、《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

7.义和团:义和团的前身叫义和拳,义和拳是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清组织。随着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它逐渐由秘密的反清组织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团体。

8、东南互保: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勾结中国东南各省督抚,企图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在英国的策划下,张之洞、刘坤一通过大买办盛宣怀与上海各国领事议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其目的是阻止义和团向南发展。 三、问答题

1、义和团运动的主体是农民等小生产者,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相互勾结的本质;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2、变法内容:①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②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③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④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3、.试述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重点掌握)

答: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明确的纲领和口号,这是它自身所不能克服的,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意义:(1)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打乱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2)它冲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使人们更加看清了封建统治者反动卖国的丑恶嘴脸。(3)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证明了中国农民阶级将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4.《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和危害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称为:庚子赔款(2)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可以驻军。(3)拆毁大沽炮台及大沽到北京沿路的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危害最大的一款)(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窘迫,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允许外国驻军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军队的掌控之下;按照条约,清王朝一步步成为西方列强欺压中国人民的帮凶,并按照帝国主义的意图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

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的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教训)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幻想依靠光绪皇帝 通过和平 合法的手段 自上而下改革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第七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 一、选择填空

1、邹容在《革命军》的著作中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陈天华写下了《警世钟》和《猛回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2、1905年至1907年,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为代表的改良派,章太炎以《民报》和梁启超《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二、名词解释

1、华兴会: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5月国民教育会的黄兴从日本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1月4日他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取名华兴会,次年2月15日正式成立,黄兴为会长。

2、苏报案:1896 年6 月26 日《苏报》创刊于上海。1903 年夏,《苏报》发表推荐邹容《革命军》和章炳麟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论文,鼓吹革命。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 月底逮捕章炳麟,邹容旋亦入狱,《苏报》被封。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成为轰动清末著名的政治事件。后章邹被处监禁,邹并瘐死狱中。

3、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4、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孙中山联合华侨20多人,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 5、科学补习所: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4年由吕大森、刘静庵等人在武昌组成,会员共计四十余人,推吕大森为所长,借研究科学为名,在学校和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刘静庵等组织日知会,继续活动。 三、问答题

1、1905新政内容:经济: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文化:废八股、停科举、设立学堂、提倡出国留学;军事:改革军事,裁汰绿营,仿照西法编练新军。

2、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 3、简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答: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暴力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

中国近代史篇二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鸦片战争爆发 新中国成立前夕

一.概况:

1.中国近代史—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

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和近代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

1.背景:

中:封建制度衰落

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

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

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

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

(直接原因)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

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

(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3.影响:

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

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阶级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海国图志》)

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

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收复新疆

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 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

沙俄侵占伊犁地区

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

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

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附:新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新中国:1956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明治维新—日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侵华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支持侵华

2.经过: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黄海大战:邓世昌 旅顺陷落: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增加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便利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附:台湾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三国: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加强对琉球的管辖,纳入版图

清:前期: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年清军入台,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后期: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 签《马关条约》,割给日本

国民政府:年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

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基本方针

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打破隔绝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

1992年,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年,汪辜会谈——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一步

年,江泽民“八项主张”——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略加剧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

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人民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派兵驻扎北京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

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

④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的反帝斗争

不准中国人居住

4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 洋务运动————器物之变(技术之变)

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之变

新文化运动———思想之变

一.经济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外: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

内:太平天国运动——阶级矛盾激化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 内容:

(1)前期:“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

大船厂)

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2) 后期:“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

湖北织布局

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5. 结果:失败。 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 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

主观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西方政治民主思想传播提供了条件。为近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8.国外: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②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政治近代化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1.①社会条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2.:公车上书 1895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国闻报》(严复 天津)

团体: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光绪帝

内容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⑤训练新式军队

4.目的(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治)

5.结果:失败 戊戌政变1898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维新流血牺牲第一人)

中国近代史篇三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篇四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篇五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

4、(2012·福建)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12·福建)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B)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2012·福建)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各项规定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B)

A.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B.日本可在各通商口岸开设设厂

C.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D. 开埠通商

10、(2012·重庆)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与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最直接的一项是(B)

A、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冲击,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3. (2012·烟台)《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D)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2012·重庆)运用学习主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再认识。(11分)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0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中“170年前”、“150年前”、“11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3分)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恶劣影响?(1分)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略战争。(3分)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1分)请用史实加以说明。(2分)

同意。19世纪上半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当时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2分)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列出两例即可)。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意思相近都可以)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1分)

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具有因果关系;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一年预测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

8、(2012·福建)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0. (2012·苏州)右图这张毕业证上显示,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主任:廖仲恺。可以判定这张毕业证哪一学校颁发的?(C)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9.(2012·十堰)《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人认识正确的是( C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人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 (2012·乐山)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C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15、(2012·福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

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

文明之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绌,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 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 .....

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

月)

请回答: (1)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日独夫”?(3分)

(2)清朝时,体现黄宗羲观点的典型事例又有哪些?(2分)

(3)君主作为“独夫”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什么事件?(1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伦理的觉悟”的含义。(2分)“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2分)

15、(1) 废丞相,撤中书省,君权不断强化;设置锦衣卫、东厂等,对臣民监视加强;“八

股取士”,思想文化控制加强。(3分)(说明:①如答专制统治强化,实行特务统治,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可得2分;②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2分)

(3)辛亥革命(1分)

(4)“伦理的觉悟”:反对礼教,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独立等(2分)新文化运动 (2分)

一年预测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

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A)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一年预测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

8. (2012·苏州)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C)

A.血战卢沟桥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一年预测

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

一年预测

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三年中考

中国近代史篇六
《中国近代史》

目录:

主要内容;

一、何为历史?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历史”三、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四、为何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五、如何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1“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2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 3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4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说,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5“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6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一.“历史”详解

一1指已过去的事实2.过去事实的记载3.经历4.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5.指历史学科

1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2《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二1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动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2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3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4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5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历史”

• 史学家对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取舍,使之成为系统化的,具有思想和意义的知识

•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一)

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2、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3、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至今)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进行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这风云变幻的八

十年,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灾难和危机。

• 昔日的“天朝胜国”是如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中国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该如何行动?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征、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 饱受苦难和折磨的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中惊醒,开始了长期的、艰苦

的、曲折的反抗和斗争。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社会产生了三大政治力量,其政治代表分别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 五四运动为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座大山”是什么?三大政治力

量又是什么?他们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至今)

•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

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克服了前进和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经受住了重重磨难和考验,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 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

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成就和经验、教训?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3 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4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6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7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8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9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四、为何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 (一)总结经验教训,服务实践发展。

• (二)缅怀革命先辈,珍惜幸福生活。

• (三)承担时代使命,实现中华复兴。

1、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五、如何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 (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一定要把某一人或事放在当时的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去理解,而不能用今天的思维去衡量过去的人和事。

• (二)要多动脑思考,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发掘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线索。即透过历史的表象,探索其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

• (三)要多读书。

2、 如何读书?

1读书不是有学历者的专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2读书要有一股儿“钻”劲。也可以说是一种坚韧的态度或积极的精神。3毛泽东说:读书学习,4没有时间就“挤”,5看不懂就“钻”。6要像钉子钉木板一样7用一种“挤”和“钻”的8精神去读书学习, 9学得深、学得透。

• 就能(1)要读专业书。读书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即主要看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领域的书。

• 可以通过经典作品书后的参考书目和注释等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史”。 • 读专业书的基本方法:

• 先阅读导言(翻译作品还有译者序),明了其主旨;

• 次看目录,知晓其结构;

• 再读若干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一般作品没必要仔细通读;

• 最后看看参考书目或后记等等。

• (2)要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不是抄书,而应是与作者辩论。

• 若赞同作者的观点,列举你赞许的理由;不同意者,陈述自己反驳的根据。如此,使自己已有的知识、想法得以逻辑化、系统化。积累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篇习作乃至论文。

• 与此同时,重要的材料、观点等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抄录或标示,以便日后查找。

3、 第二讲----------主要内容

• 一、封建王朝由盛而衰

•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飞速发展和扩张

• 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史 • 四、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一、 封建王朝由盛而衰

(一)古老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经济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始

终跳不出一个“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兴亡周期”——封建制度何以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而不绝呢?

这与中国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的特点紧密相联。

(三)清朝正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历史转折时期。鸦片战争前夜,清政府衰相尽显,闭关自守,骄傲自大,古老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古老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三)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及其结构形式具有坚韧性。这在客观上限制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安于现状,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反抗力,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了每个人的自由活动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上,以宗族家长制为核心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扭曲和摧残人性,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三纲五常,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是典型的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封建社会中朝代的更替,兴亡周期不可避免地轮回上演。

(三)为什么说清末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历史转折时期?

封建清王朝在末期最少面临着三重危机:

1、封建制度自身发展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2300余年,腐朽成了酱缸,已没有活力和向前发展的动力了,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积累下来的弊端,在清末全部暴露。这是封建制度发展的危机。

2、清朝自身发展面临危机。政治腐败至极,阶级矛盾极端尖锐,农民起义风气云涌。

(1)闭关锁国。(2)骄傲自大。(3)思想狭隘。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思想都处于极端的腐朽落后状态之中。以至于有外国传教士认为,中国是一艘即将破落搁浅的大船,它之所以还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它有巨大的体积和外壳。只要外界稍加力量,这艘大船就会一触即溃。

3、世界大变局带来的危机。资本主义开展全球殖民扩张的时代到来,中国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16世纪以前,经济、政治、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落后,甚至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风暴如此缺乏了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如此表示。

二、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飞速发展和扩张

(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创立、发展

1、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即雇佣劳动出现。

2、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加速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也促使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兴起。

• 4、16-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大量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如圈地运动、贩卖黑奴等。西方殖民主义者通过充满罪恶的掠夺和剥削,完成了最初的资本主义积累。

• 5、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 6、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西方确立起来。

• 列宁:“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 7、殖民主义随之而产生,并疯狂发展,伴随着环球航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各民族都卷入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上的附庸——资本主义列强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和自由的资本投资场所。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挑战和深刻的生存危机。

(二)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 除了政治制度和经济技术上的落后,最主要的是在由封建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更新和前进发展。

• 例一:清朝康熙年间,当北京的国子监仍把“四书五经”作为唯一课程的时候,剑桥大学的课程已经包括逻辑学、几何、数学、法律、医学、修辞、音乐等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科学了。

•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思考。

中国近代史篇七
《中国近代史》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鸦片、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一,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二,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

配后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解释: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一再碰壁。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正因如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怀疑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恰是这种怀疑,推动了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途径,这就为他们尔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之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工人阶级迅速壮大起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而1917年的十月革命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到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到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推动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发生根本转变,首先因为两国国情相似,十月革命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走向胜利。其次,十月革命后的新俄国反对帝国主义,平等待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再次,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广大劳工和士兵群众广泛发动而取得的,这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革命方法上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这样,在十月革命之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力的潮流。其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经过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国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指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就变得不可抵挡了。**************************************************************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俄国革命为模式,屡屡在全国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武装暴动,却屡屡遭受失败。特别是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人连续发动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的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结果又遭到失败。走俄国人的路,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要遵循城市起义的模式?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在执行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走城市暴动的道路;另一条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应当说,中国革命战争所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正是不断地批判并最终抛弃城市暴动道路的结果。“城市中心论”来源于西欧和俄国的革命经验。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既不同于俄国,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便产生了。既然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那么党的工作重点,革命的战略基地就必须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大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统治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低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的道路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革命的胜利。事实清楚地表明,在中国的特殊条件和当时的特定

中国近代史篇八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况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为了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扩大商品市场,英国先后挫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王”,在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它的下一个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 2. 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人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至4亿银元。鸦片走私不仅使英国鸦片贩子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惊人的暴利,而且英印殖民政府通过征收鸦片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通过中、印、英三角贸易,英国政府通过征收进出口税,都获得了巨额收人。 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滞销,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人民不满。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1832年,东印度公司派林德赛化名胡夏米由澳门乘船北上,测探中国沿海港湾及搜集情报。1835年,他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子爵建议对中国发动战争,而且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时间、路线等。在华鸦片贩子、伦敦东印度和中国协会、曼彻斯特商会和利物浦印度协会等,都曾经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马克思曾经愤怒地谴责“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4. 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中国人民强烈反对鸦片贸易,是理所当然的。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特别是钦差大臣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

行动。英国政府针对中国禁烟,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5.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是外国侵略中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八十年,也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八十年。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到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和越南的中

法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1900年到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等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次武装入侵 1871年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的军事侵略,1903年到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在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发生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权益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却宣布中立,说到底,是近代中国长期极贫积弱,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结果,使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又一次赤裸裸的武装侵略。 在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生的多次武装侵略的过程中,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社会的震动最大。因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现在可以看到八国联军侵占紫禁城时的真实历史照片,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有三大惨案: 第一大惨案是: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一次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的居民两万人; 第二大惨案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的惨案,这一次惨案的数字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估计也不可能有准确的数字,但据史料记载,仅在北京的张王府一处,就枪杀义和团民和居民1700多人; 第三大惨案: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64人惨案,这一次惨案沙俄军烧光了中国的村庄,杀死和烧死了中国的居民,把中国的居民赶于黑龙江活活的淹死。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签下了很多不平等的军事条约,大概数量有数百个之多,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7个: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它的表现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个是直接夺占中国领土;第二个是直接驻兵;第三个是设立租借地;第四个是划分实力范围。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得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上述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突击队。 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例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 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从清政府那里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这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的财政收入是每年4000万两银子;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了赔款2亿3千150万两的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3年收入的总和,当时中国中央财政的收入有8000万两白银;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及军需工业费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甲午战争后迅速膨胀起来,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历史上叫做“庚子赔款”,总额是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4-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勒索了大量的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2.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战争掠夺,如以英法联军为主的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掠夺,再如“八国联军”对清宫珍宝的掠夺。这两次浩劫几乎把明代以来京城的文物精华扫荡一空,其声势之大,无法以数字去统计。 二是多年以来,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大批盗取、骗取文物,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研究”、“考察”、“探险”过程中,大肆盗窃,非法挖掘。 三是来华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手段如骗买甚至直接盗窃等手段获取文物。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

的离宫圆明园。他们进园后就大肆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日军还从户部银库掠去300万两库银。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二、 政治控制1、损害领土主权A割让领土:《马关条约》后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沙俄夺走的中国东北、西北的土地。B 租界:在上海和武汉等地,划出的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不受中国法律制约,成为“国中之国”。C 租借地:德国强“租”胶洲湾等地D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野心, “三国干涉还辽”揭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序幕,随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个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有争夺也有互相暂时的妥协。补充资料:(根据上课情况适当补充)【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政府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通商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租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租界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各国在租借地不仅

中国近代史篇九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南京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郑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孙中山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答案:C

1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D

18、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1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答案:D

20、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答案:C

2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 )

A、商品市场

B、原料产地

C、劳动力市场

D、殖民地

答案:D

22、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 )

A、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B、晚于中国资产阶级

C、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

D、几乎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

答案:A

2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

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答案:C

24、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答案:C

25、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答案:C

26、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27、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C

28、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29、把长江流域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

C、德国

D、俄国

答案:A

30、把两广、云南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B

31、把福建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D

32、把长城以北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D

33、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

A、鸦片战争时的英军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

C、甲午战争时的日军

D、八国联军

答案:B

34、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 )

A、普鲁斯

B、赫德

C、金登干

D、李提摩太

答案:B

35、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冯子材

D、邓世昌

答案:C

36、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冯子材 )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近代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近代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72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