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寻找咏梅的詩

寻找咏梅的詩

2016-01-04 03:23: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寻找咏梅的詩篇一《咏梅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寻找咏梅的詩》,希望能帮助到你。

寻找咏梅的詩篇一
《咏梅诗》

寻找咏梅的詩篇二
《咏梅诗词》

咏梅诗

1.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3. 《早春》 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 ,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4. 《梅花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5. 《忆梅 》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6. 《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7. 《梅花绝句 》 陆游(之—)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8. 《梅花绝句 》 陆游(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9. 《梅花绝句 》 陆游(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10. 《早梅》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11.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12.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13.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14. 《杂咏》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15. 《江上梅》 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6. 《梅咏寄人》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17.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8. 《梅花 》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19. 《雪里觅梅花》 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20. 《踏莎行》 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後。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21.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22.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23. 《山园小梅 》 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24. 《山园小梅》 林逋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25. 《梅花》 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26. 《冬日杂兴》 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寻找咏梅的詩篇三
《咏 梅 诗 词 选》

咏 梅 诗 词 选

咏 梅 诗 词 选

朝兰泣露 搜集整理

咏早梅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

南北朝·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 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 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梅 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庭梅咏

盛唐,张九龄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唐·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忆 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早 梅

中唐,朱庆馀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杂诗 之一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 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梅 花

寻找咏梅的詩篇四
《咏梅诗》

咏梅诗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 陆游 (之—)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乞腊梅 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寻找咏梅的詩篇五
《咏梅诗》

寻找咏梅的詩篇六
《到大自然中寻找诗情》

到大自然中寻找诗情---- 新教材诗歌教学一得翻开语文新教材,犹如走进了一片鲜美的芳草地,清香扑面。大量文思飞扬、景美情幽的古典诗词精品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师生们自可沉潜在诗歌的海洋中,含英咀华、寻幽探胜,在诗声朗朗中发思古之幽情;在心灵震颤的美感享受中,涵养心性、提升品位、构建人格。但遗憾的是学生缺少到大自然中感受万物变化、山川耸立、江河奔涌、风云异色所给予人的强烈震撼的机会。不少学生学习诗歌只是有口无心的死记硬背,无法进入诗歌的精神内核和诗人敏感多情的心灵世界,产生不了感情的共鸣,也就体会不到古典诗词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蕴藉之美,当然也就产生不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以他那绚丽多彩、变化莫测的美,给诗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心、诗情、诗性和诗魂。“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诗人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甘美的精神营养,在大自然中寻找浓浓的诗意,又在大自然中放飞昂扬的诗情。学习诗歌,只有成为自然之子,认真观察丽日蓝天、晴空鹤唳、云卷云舒的自然之景,用心体悟草长莺飞、柳絮轻飘、花开花落的自然之语,尽情欣赏大山之高峻、大江之奔涌、沃野之平旷的自然之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诗情画意。诗歌教育也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化人、启智”的目的。 一、读懂自然语言,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人创造了语言,但也容易迷失在自己的语言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默默无语,她把自己的至善至德,用另一种语言形式传达出来,只有贴近自然的心灵才能倾听它,只有热爱自然的诗人才能破译它。冰封雪冻的冬天降临了,天地间充满肃杀之气,万物凋零、草木枯萎。春风吹来,小草却又顽强地钻了出来:从岩石的缝隙里、在贫瘠的荒原上、在干硬的大道边。在小草的生长声里,大诗人白居易听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竹子扎根岩石,咬定青山,郑板桥感受到了它的不畏艰险、毫不动摇:“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松柏耐寒、挺拔屹立、不畏风雪。陈毅借它来表现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人们还从梅花的玉骨冰肌、晶莹剔透,竹子的瘦劲孤高、傲霜干霄,荷花的亭亭玉立、洁身自好中听出了高风亮节、铁骨铮铮。晋代王子猷租房居住,便让人种竹,家人问:“暂居何须尔?”子

猷回答:“何可一日无此君?”方志敏的卧室对联是:“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其中真意,岂是我们这些封闭在象牙书斋,死啃教科书的学子所能理解?走进大自然,静观万物,仰视浮云,在欣赏中体悟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有助于培养你的松柏气节和云水襟怀。 二、走进自然真实,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现在的学生作文常常充满大话、假话、套话和空话,远离了生活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主要原因是单调的学习生活限制了他们的视野,缺乏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获得独特感受的机会。学习古诗,尽管有教参的言之凿凿,教师的精讲点拨,现代教育媒体的直观展示。但学生获得的感受仍是间接的,在别人圈定范围内的。须知年龄不同,气质不同,性情不同,心境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每个人获得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不同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去欣赏它、评价它所领悟到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所引起的联想和想象也是各不相同的。同样是写梅花,林和靖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显得端庄典雅;高启写道:“将疏尚密微轻语,似暗还明远在烟。”显得飘逸清淡;陆游的咏梅词则写道:“零落成泥辗做尘,只有香如故。”显得孤傲清高;毛泽东的咏梅词则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显得热烈高昂。同是咏荷,杨万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欣赏赞美之情;李商隐则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似乎包含着难言的隐痛;陆龟蒙却是:“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直叫人肝肠寸断。桃花是美丽的,人们往往用它来形容女子容貌的明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但也有人用桃花来形容女子的轻薄无情,丰舫写道:“开时不记春有性,落时偏道风声恶。东风吹树无休日,自是桃花太轻薄。”学习诗歌,只有走进大自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徜徉其中,静观自得,才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打开自己的视野,并由此而养成写真意,抒真情的表达习惯。脱离自然,死背词句,把鲜活旺盛的,充满灵气和灵性的优美诗词当做僵死的文字符号来处理,是永远得不到独特体验的。

寻找咏梅的詩篇七
《说诗的 避熟就生》

说诗的“避熟就生”

汉景天

看一下当今各种诗词网站和诗词论坛的发帖数量,就可知道当今的诗人和诗词爱好者们的写作热情有多高涨,一天写出一部全唐诗,这恐怕是会让古代的圣贤们惊呆连眼珠子都不知掉哪儿的事了。在为传统诗词的复兴迅猛到来以手加额称心快乐的同时,也深感大量诗词作品质量有待提高的迫切性。尽管如今通过发帖,无须浪费纸张,再说网络空间大得很,也不过就是带宽始终不足容易堵车的问题,浪费了等待的时间,要说诗词作品缺乏较高质量水平而影响社会稳定,那还不至于。但千人一面,相与重复,旧词旧意,老面孔,烂菜根,看了总让人生烦,更别说有何美感可言了。

如何减少这种陈腔滥调?一个很重要的诀窍是:避熟就生。

清人刘熙载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堕熟字界里”(《艺概•诗概》)。避熟就生,可以说是改变千人一面、永葆诗作新鲜活力的一大法宝。

避熟就生,就是别人嚼过了的话题没有新意我不嚼,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切入点,另辟蹊径。避熟就生,就是别人用过了的意象没能翻新我不用,添一个新的部件,找一个新的化妆师,另整颜容。避熟就生,就是别人说烂了的词句无法入味我不说,换一个新的句式,找一个新的发光体,另造神奇。

这就是说,避熟就生,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题材即内容方面,二是结构即手法方面,三是词句即语言方面。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 题材的避熟就生

题材方面的避熟就生,这恐怕是当前诗词创作之中最难之事了。因为,诗人的写作题材,除了情性,就是世事、人生,山水自然,天地万物。让人动情者,无非人间的恩怨、生离死别与两性之间的情爱思恋;让人激愤者,无非世事之不公、权利之不平等与权贵贫贱之间纷争不息的乱相;让人追求者,也无非生命之珍贵、生活之精彩与生存之永恒意义。是以,你所动情者,你所激愤者,你所追求者,别人也然。你所注意的,也是别人有目共睹的。你所想说的,也是别人所想说的。题材之同一,话题之重复,似乎在所难免。如何避熟就生? 我们先来看看高手如何在同一题材中避熟就生。

荆州诗人廖国华《霜下蕉》:

一夜褪红妆,为谁颜色减?

霜心似火眠,只待东风点。

芭蕉,历代有太多人吟咏过。金人姚孝锡《芭蕉》“凤翅摇寒碧,虚庭暑不侵。何因有恨事,常报未舒心”,明人吴宽《芭蕉》“老卉呈红娇,破叶留故绿。正当零落时,对此殊不俗”,明人汤显祖《忆光孝寺前看蕉花》“拜朔台前春色深,碧云江上几沉吟。霏红腻绿莲花女,抽尽芭蕉一卷心”,都是比较有名的咏芭蕉佳作,郑板桥的一首《咏芭蕉》更是脍炙人口:“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在同一题材的吟咏中,如何才能避熟就生?廖国华的妙手是将题材空间缩小,只写“霜下”之蕉。

这种题材空间缩小法,是避熟就生一种常见的手段。同样咏芭蕉,加了“霜下”二字就把范围局限到一个小小的空间,这就把读者的视线导引到一个较少去过的地方,陌生感就出来了。芭蕉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最大特色是叶子尽从蕉心抽放出来,由卷心到舒开,情趣盎然。诗人都把目光贯注在芭蕉的卷心上。显然,跳不出这个圈子,就无法将自己的诗作和前人区别开来。诗人于是将眼光放到霜冻期间凋零的芭蕉,终于吟出一首气骨清高、韵味悠远的好

诗。“霜心似火眠,只待东风点”,精警而富有哲理意味,当是芭蕉咏物诗中的最高境界。

在咏物诗中,题材同一最多的恐怕就是咏梅诗了。历代诗人都对梅花的高洁之风情有独钟,是以吟咏梅花的诗词可以说多得成为一个奇迹,据大略统计就超过一万首。那么,你要再直接写“咏梅”诗就很难从沉入大海中浮出海面了。湖南郴州诗人郭瞾敏一样也用题材缩小法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小空间,试读《鹧鸪天·咏梅遥寄友人同勉》:

瘦雪重烟难掩芳,一痕清影枕寒霜。

但凭明月知高韵,何屑东风送旧香。

魂傲雅,骨疏狂。冷看桃李效娥妆。

冰心不与三春嫁,懒听流莺道短长。

这词,撇开了那些“争春”、“报春”的老路子,尽管依然离不开梅花的高洁与疏狂,却是从与“友人同勉”的角度,咏出了新的韵味。而题目的“咏梅遥寄友人同勉”限定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这就有了避熟就生的陌生感。

再看福建诗人王翼奇的一首《梦登岳阳楼得句》:

巴陵胜状昔年闻,云梦潇湘此吐吞。

也拟登楼问忧乐,不知谁是范希文。

这诗,题为《咏岳阳楼》也无不可,可是作者用《梦登岳阳楼得句》也明显有避熟就生的用意,而且着一“梦”字就有虚实莫测之韵味,为作者的冷眼审视时下腐败成风社会乱象提供了一个进退两便的立足点。如果你浏览一下作者的诗词作品目录,你可以发现,这位诗人喜欢用一些叙事体的长题目,比如《括苍山中夜读李贺诗 》、《金陵薄游归武林后漫成一律寄白下友人》、《杭州马坡巷谒龚自珍故居》、《杭州马塍与魏新河寻姜白石葬处未得时杜鹃花盛开》、《象山花岙岛吊张苍水兵营遗址》,等等,这一类长题目的作品特多。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些啰里啰嗦的长句子作题目?原来,题目的定语越多,空间就越小,这就容易用题材空间缩小法获得避熟就生的写作效果。诗作一看,就是自家面目,不与人雷同,粗略一观已独具特色。

湖南诗人熊东遨的一首《癸未元宵前二日友人约赴浙南看山车中有作》用了一连串的定语,题材所缩小的空间,保证古今诗词绝无第二首可以雷同者:

喜赴清风约,携春过北江。

不知山态度,先与月商量。

月道亏将满,山应翠覆苍。

明朝逢卫八,杯酒尽吾狂。

这首五律的诗题,时间限定:癸未元宵前二日;地点限定:浙南之山;情节限定:应友人之约赴浙南看山;写作方式限定:车中即兴吟咏。这一系列的限定便给读者一个强烈的感觉,这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人无法重复,自己也不能重复。诗的好坏姑且不论,仅此诗题的新鲜感、陌生感、趣味感,已先夺人眼球。

天津诗人江婴的一首《闻故乡淫雨为灾江淮泛滥然救灾中公款大吃大喝之风犹未稍减愤而歌之》,在题材的把握上一样用上同一种办法,把题材限定于一个较小的空间,其诗曰: 粤鲁川苏集一餐,圆台方桌满杯盘。

鱼虾自是江淮好,水困灾民酒困官。

此诗若用《救灾途中》为题也无不可,但作者把据以激发愤慨的具体事实都详尽地植入题目之中既可通过题材具象化缩小诗作空间造成避熟就生的效果,又可在题目上突出作品针砭时弊的特色,一举两得,让读者印象更为深刻。

再看四川诗人陈仁德一首《鼠年将至,鼠患方烈,不可无咏鼠之诗也,因赋此》: 官仓有鼠猛于虎,尖牙森然利爪舞。

双目如电黑尾摇,短须似针腥舌吐。

巨口大张比长鲸,贪物掠财不知数。 妇孺无粮健儿饥,日暮山空闻野哭。 淫威能令群猫降,白猫黑猫甘为伍。 自言踞此数十年,先辈凿洞颇辛苦。 江山代有鼠成精,代有鼠辈掌门户。 可怜官仓耗将空,复向它山觅替补。 爪牙所至尽成灾,肆虐不怕人天怒。 哀哉鼠患遍九州,举头何处是乐土? 吁嗟乎,举头何处是乐土?

这是一首针砭世俗、讥讽时政的古风,诗人借咏鼠之吟刻画当今“鼠患”之猖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纲纪乱失、贪腐公行和邪恶张势的愤慨。从题目来看,也属于“只此一家”的自家特色。作者将自己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植入诗题之中,这也有“避熟就生”的效果,这种类型可称为题材贴近现实法。

题材贴近现实法,不但有从大量雷同或同一的题目中游离出来达到避熟就生、抢夺眼球的效果,而且有引领读者快速进入作者思维空间、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作用。

上举陈仁德的诗词专集中,就有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诗作,仅从题目上就可以把作者从其他诗人中分离出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贴近现实的题目,既有别于人,也有前面所说的缩小空间范围、让诗题指向一个较小的切入点的作用。例如,《除夕前二日由巫溪经小三峡赴巫山舟中即兴》、《偶逢插队时友人》、《送巴山兄移居山东四首》、《大刀歌》、《文革四十年祭四首》、《日本汉学家鬼头有一教授来信告将于明年率团重访忠州,欣喜之余,以诗寄之》、《万州客居感兴四首》、《街市归来》、《梁上泉万龙生蒲健夫三君子为拙著《云气轩吟稿》赐序跋,赋此致谢》、《呼和浩特街头夜饮》、《与成都自贡诸诗友茗饮重庆叙旧茶楼,楼即陪都空军俱乐部旧址,凭窗俯看当日珊瑚坝机场,已荒草丛生矣,启宇兄诗先成,谨赓原韵》,等等,举不胜举。作者曾说,“我们今天的诗词写作,面对着比古人丰富得多的题材,社会大舞台给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的新面貌,有着取之不尽的元素,这一点我们比古人幸运多了。这正是我们创新的广阔空间”(《我的诗词创新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拾取题材,将现实生活的气息巧妙地渗透到题目上,这也是避熟就生的一大窍门。

当代能从现实生活中拾取题材并写出好诗者,首推湖北诗人聂绀弩。像《嘲王子夫妇怕冷》、《过刈后向日葵地》、《排水赠姚法规》、《嘲王奇赶车》、《拾野鸭蛋》、《地里烧开水》、 《放牛三首》、《清厕同枚子二首》、《锄草》、《推磨》、《搓草绳》、《伐木赠懂汉芩》、《刨冻菜》、《挑水》、《削土豆伤手》、《脱坯同林义》、《割草赠莫言》、《背草赠李泽传王海》,等等,尽从细微处见眼力、注精神,生发出诗情画意,创作出空前绝后的诗篇,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在北大荒劳改期间的生活琐事,搓草绳、锄草、刨冻菜、挑水、削土豆、地里烧开水、给人送饭、路上遇狼、夜派看马、放牛、割草、排水、伐木、割麦、拾野鸭蛋、熏肥,所有那些杂七杂八的劳务干活,都被聂绀弩收拢在自己的笔下,吟成绝妙的诗章。你从《清厕同枚子二首》的题目即可嗅到一股前人所无、今人不写的诗文气息:

君自舀来仆自挑,燕昭台下雨潇潇。

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

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

从又脏又臭极端恶心的景象中,能吟出诗意来,这便让人叹服不已。而聂绀弩诗的独创性也就体现在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歌咏上。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事物,往往使人们失去对它的关注,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更难以成为文人墨客泼墨挥毫、俯首高吟的创作题材,而聂诗

正好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侧面挖掘出时代的情调,让特定的情感风干在时代的烙印上。“我以我诗行我法,不为人弟不为师。”(《答钟书》)这就是聂绀弩诗作的独特性,其避熟就生的写作题材,往往正成为受人追捧的最大亮点。

诗是诗人取材于生活,体现生活和感悟生活的精神产物。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风雨沧桑,会遭遇各种挫折磨难,诗关注个体,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与未来,其聚焦处就有人性的光辉,有民众的苦乐,有社会的多彩面,有现实的拼搏声,有未来的梦幻图景。诗人如果努力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细小情节,用心灵或情感的放大镜,把它放大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题目或者内容,就会有避免雷同、避免互相重复、避免千人一面的陌生效果。比如,邯郸诗人栗泽甫的《菜市场见闻》捕捉的就是一个细小的情节:

莱叶捡来犹带泥,夫妻下岗一何凄。

但忧邻里传闲话,每每逢人说喂鸡。

这诗写的可以说是极小的琐事一桩,但诗题已先引人注意。菜市场的见闻,那种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的邋遢地方,如何能有诗意?在没有诗意的地方寻找到诗,这就有陌生感了吧。再读诗文,首两句平淡无奇,须是读完正待噗嗤一声笑出来时却不知怎么也笑不出声音之时,才感受到了诗作的不同凡响之处。作者看似冷眼旁观,丝毫未露声色,却是用一支幽默之笔,把当代始有的下岗工人的艰难生活和忧馋畏讥心理表现得入木三分。诗人同情底层人民疾苦的人性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浸透于字里行间,读来心灵无不为之颤栗不已。这便是好诗。

再看上海彭璞一首《空巢老人除夕无眠》绝句,诗题已见当代特色。空巢老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外出打工潮席卷大半个中国之后方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而除夕无眠不关男女爱情而与空巢老人结体便有自家面目了:

世间谁识老人心,鱼肉金钱未动情。

彻夜无眠非守岁,欲听儿女叩门声。

一位留守“空巢”的老人,除夕夜食不甘味、眠无睡意、通宵达旦盼望着儿女儿媳回家的可怜情景,同样让人唏嘘不已。这也是题材贴近现实生活而避熟就生的好作品。

从这首诗来看,除了诗题的贴近现实而有了避熟的效果,就内容而说,还有正面不写写旁面的技巧。诗文写的是一位空巢老人,但涉及的是数以千万计的打工家庭。在这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比这字面上没有提及的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打工者的艰难处境,诸如春运买车票之难,过年凑不足回家的路费,以及可能工钱被老板拖欠、或者年底赶货加班放假太迟等等,都有可能招致打工者除夕夜回不了家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打工者自己本身的问题。总之这些都是更深层次的隐藏着的问题,作者不从正面切入而从侧面迂回,这正是传统诗词尤其是七绝的一大特点。正如刘熙载所说的,“绝句取径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 诗概》)。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这诗就有深味、有余味。这位老人空等一夜而绝望伤悲,读者便可结合当今打工人的种种艰辛、种种苦难去深化作者没有说出的涵义。

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对现实中的某一个细小情节同时投去关注的眼光,不是每一位诗人都能从生活的浪花中观察到阳光的色彩,是以,越是贴近单个现实生活的诗,雷同者少,面目相似者少,阅读时的陌生感就容易凸显出来。

诗评家们常说,诗词应该离政治远一点,离生活近一点;离古典远一点,离现代近一点;离物欲远一点,离心灵近一点。还应该加上一条:离别人远一点,离个性近一点。

个性化,也当是避熟就生的一个途径。诗是本性之灵气、心潮之血液、意象之泉水的浑然流泻与喷发,是灵感喷涌的词语表达。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是个人冥思苦想后的豁然开朗,是个人深思熟滤后的奇思妙想,是生活经验而凝聚的智慧结晶。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在灵感没有袭来之前,诗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写出什么来。因此,或许真正的诗从来都不是刻

意要表现什么主题与思想,更不能事先按照一定的理念设定画面而加以表现。真正的诗,也许只是随着灵感的喷发而冒出来的一连串莫名其妙的句子罢了。但无可否认,诗只有将翻腾的激情通过心灵的感悟和过滤,才能达成理性的高度。因此,将瞬间涌出的灵感纳入个性运行的轨道,使得每一首诗,都成为他生命整体的动态反映,成为他精神追求的组成部分。而他每一瞬间的情感迸发与人生感悟,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一个诗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设法保持创作瞬间的个性感受,也是区别他人、区别前我的有效途径。沿着这一途径,诗作的陌生感就会永不枯竭。

自号“书生霸王”的平民诗人赵缺,是“新国风”现实主义诗词的开创者,尽管其诗词作品并不被人看好,却是以贴近现实和彰显个性而独具一格。这种个人风格十分突出的平民诗词因其眼光向下和身处底层,大量创作的作品均有生活气息浓郁和题材新颖陌生的特色。举如,《于盗版书摊见淫书‘民工艳遇’,有褐衣者翻阅良久》:

久读街灯暗,津津且忘家。

奇文翻似水,小字乱如麻。

饱暖奔天下,风光隔海涯。

今宵疲惫后,得否梦桃花?

这种题材如此贴近现实生活和诗文内容如此浅白的律诗,独一无二,只有赵缺敢写和能写。下面这首《屡闻矿难而有感》亦然:

薄奠权浇酒一觞,迩来此事渐寻常。

欲争抚恤亲人闹,仍赴阴森工友忙。

客里谋生原有梦,田间困死更无偿。

拼将十亿平民血,赢得万夫奔小康。

原来中国改革总设计师所策划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美妙图景,是包含着以大量矿难为代价的惨象充当底色的。用“十亿平民血”造就万家大富豪,这就是诗人所看到的、所愤慨不平的社会现实。这一层现实性与实质性折叠在一块的厚味,读来震撼人心。也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诗作的陌生感,来源于现实主义创作立场。作者主张“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作者说,“不能以真实生活为题材,我们就必然失去在真实社会中真实生活的读者。于是,我们只能在互相赞赏,互相推许中麻木地曲高和寡着。” 你想,如果我们当今的诗人都满足于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满足于“在互相赞赏,互相推许中麻木地曲高和寡着”,又如何能写出避熟就生的好作品来呢?

(二) 结构的避熟就生

题材即题目及内容方面的避熟就生,相信读者容易理解,这结构的避熟就生似乎就不大好懂了。难道为了避熟就生,象起承转合之类的结构形式都可以抛在一边了?

诚然,中国的传统诗词,尤其是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有相对固定的成篇模式,有因陈相袭的本体结构,有整齐划一的句式组合,这些结构形式是区分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的主要标志。但这些结构形式也有一些是可变的,一些是不能变的。不能变的如绝句的齐言四句体,律诗的齐言八句体,排律的齐言八句以上的偶句体,词曲的长短句依谱排列体,等等。可变的如章法上的起承转合格式。结构上的避熟就生,主要就指这种章法结构的改变。

起承转合是传统诗词比较常见的章法结构。“起”为一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承”是“起”的延续或深化,有总接或分承,有明顺或暗衔,但都保持上下句思路的连贯;“转”则别开生面,造成话题或思路的中断或转折,有蓄势而顿生波澜之作用;“合”是回到原来的话题,作为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种

寻找咏梅的詩篇八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广州市从化太平二中 韩玉梅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测试反馈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6页,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明确怎么考

3、 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分为那几大类?

二、过程: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阅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思想感情:抒写作者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愤懑。

方法1: 知作者

2)如果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把握思想感情就不难了。

例如:知道了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你能写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

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书写力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作者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感情。

(可以通过看注释和序,回忆以前学过的文章来了解作者。)

2、阅读下面的唐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关心以及对朋友的思念、牵挂 之情。

方法2 看标题 。

2)你能有“看标题”的方法,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吗?

抒发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因离别引起的惆怅之情。

3、阅读下列唐诗 ,思考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积极乐观和奋发向上的不屈的斗志。

方法3: 抓关键

2)用“抓关键”的方法,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怀?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用“抓关键”的方法,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怀?

“知作者、看标题、抓关键”几种方法相结合

总结:把握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1 知作者

2 看标题

3 抓关键

4( 悟景语 )

练习检测:

这几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在括号内写出你采用的方法。

(见另一张)

第二课时

一、巩固上节课内容:知作者 看标题 抓关键

二、把握诗词思想感情方法4:悟景语

1、 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熟知常见的意象(学生回忆,老师补充)

通过丰富联想,使语言文字活化成具体鲜明的生动画面,由形象画面的色

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2《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归纳方法4:悟景语

从7——9年级学过的诗词中选5首进行综合练习,掌握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

技巧。

三、 思想感情题型变式以及各种变式的审题。

(选各地中考有关思想感情的例题)

四、 如何规范答题拿高分。

五、 总结: 六、练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学案

广州从化太平第二中学 韩玉梅

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预习:

1分析广州市近三年中考、2012基测古诗词题:注意分值和考点

寻找咏梅的詩篇九
《专题十 古诗歌阅读》

专题十古诗歌阅读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阮 郎 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词的上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这些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者的情感,以及小注中对“讳愁”的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的作用不难得出。答题步骤:首先答出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结合②③①

全词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顿”“沉吟”等动作细节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情绪。答题步骤:首先点明“纷乱愁绪”,然后点明具体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 渔 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通过上一道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②①

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

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臵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②③①

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的抒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却从“雪”“日落”“寒鸦”等环境描写及“惆怅”“恨”等情感的表达入手,可见这首诗并没有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主要采用了烘托和渲染的间接描写手法。明确了手法之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的丰富意蕴。景物描写“日落寒鸦”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可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悲伤的情感,而从“沉吟”“却望”“独自回”等词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是落寞而又惆怅的。明确了这些,再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一下即可。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解析: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而用来研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泪”。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

参考答案: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寻找咏梅的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咏梅的诗句 咏梅的古诗 咏梅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寻找咏梅的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寻找咏梅的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73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