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错误

2016-01-04 06:47: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郑愁予错误篇一《错误 郑愁予 赏析》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郑愁予错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郑愁予错误篇一
《错误 郑愁予 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美丽的故事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美丽的修辞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一句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后两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美丽的结构《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

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彩。美丽的语言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体现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中说,“郑愁予是中国的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现代化的”.可谓切中肯綮之论。美丽的主题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未免太肤浅了。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时至今日,岛内的台独势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郑愁予错误篇二
《郑愁予 错 误》

郑愁予错误篇三
《郑愁予 错误 教案》

《错误》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一、导入:

1李清照《一剪梅》

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 剪梅》吗?(记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

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那么请问大家“思妇词”中的思妇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呢?

——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很多人评价它可以跟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介绍作者

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

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范读课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四、整体把握诗歌

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大家对这首诗的词语句子有什么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但我有一些疑问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一下。我打江南走过的打字是什么意思? ——打,从。

那等在季节里的。。。向晚,向晚又是什么意思呢?

——向,接近。晚,晚上。向晚,接近晚上,也就是黄昏。

跫音不响的跫音又怎么理解?

——脚步声

其实粗略地看,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大意还是不难理解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这首诗并给它分一下段,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每一段说的是什么。

1段落大意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暗示思妇漫长等待。(我是一位打江南经过的游子;莲花比喻少妇的容颜,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二写思妇的长期寂寞,揭示思妇坚贞的节操。(你是一位闺中思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出现了很多意象。请大家画出能够表现思妇心情的意象。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你”(思妇)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马蹄达达——打江南走过 惊喜 美丽错误

季节容颜——莲花开落 失望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期待

寂寞的城——街道向晚 封闭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 寂寞)

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这我就不理解了5、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呢?说 “错误” ① “我” 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②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说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 ,打破了原本生活的死寂。)

五、总结(本文写了?)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见《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

六、课后作业

今天这首诗就讲到这里,“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大家回去之后仔细思考资料上的那些词,指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下节课回来评讲。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五、话题讨论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六、知识延伸

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师问: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师问: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幻灯片显示“美丽的错误”。

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同学们齐读诗歌,沉浸其中。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庚答:首先,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其次,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郑愁予错误篇四
《错误 郑愁予》

郑愁予错误篇五
《郑愁予__错误__赏析[1]》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地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赏 析

一、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弄清该篇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文章的赏析与了解是必须而且是极为重要。抗战时,

作者的父亲到前线,他独自和母亲住。因战地不停的转移,他从小就懂得流亡,从江南到江北,又从江北到江南,每天与一位不停盼望丈夫归来的妈妈相依为命。二十岁左右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美丽的错误>。 由此可知这首诗,是作者捕捉妈妈期盼父亲归来的心情,转化而来的一则真情浓意的佳构。所以诗人认为这首诗的成功并不在构思、音韵或警句,而是表达了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人道精神。

这种闺怨诗是过去许多主要诗人创作的题材,而且常是他们的代表作,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这种知性创作往往和诗人的生活际遇、时代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文学的鉴赏活动是透过读者的想象和体验,做「再创造」的过程,进而了解作品中的弦外知音、韵外之致。但也因个人的阅历及体验不同,角度的切入有异,有时会引出比作者的原意更丰富的意境,但有时也会曲解背离作者的原意。像这首诗,有人就认为是代表一种政治现象,并曲解为一种过客思想,是对台湾没有感情的象征。

作者认为:这种「部落意识」不是为了诗的真正内涵,而是为政治现象服务的观点,这种观点假借新的概念价值,会将人类许多精美的文化「异化」,对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在鉴赏一篇文学作品,若能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自能免于走偏或误解而成「不美丽」的错误。

二、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思想理路:

(一)传统闺怨诗都由正面描写,诗的视角为守空闺的少妇或女子,而<错误>一诗的视角则移为过客身上,视角的转换,为全诗别出心裁的地方。

(二)<误错>这首诗,开始的两行比其它行低二格,这二行是此诗的小序,用来说明写作的旨意,有「自序」意味。「我打江南走过」--暗示我是「过客」不是「归人」,同时这句短句也暗示「走过的匆匆」;「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思妇的春意满怀,结果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肠断,如莲花几度绽开、凋零,几度灿美、消损与和莲花般对爱情的坚贞自守。同时这句长句,以音响的延伸暗示意义:季节漫长,等候亦似漫长。

(三)第一段「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方面交代事件发生时间背景,一方面则以外在的景物暗喻内在的心境。情人是「东风」,思妇是「柳絮」,情人「不来」,所以思妇的心「不飞」。情人的「跫音不响」所以 思妇的「春帷不揭」,显示女子对情爱的坚定与执着。接着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来形容女子坚贞自守的心。这三句譬喻句,从「城」而「街」而「窗」,由大而小,有层递中的递减效果。??????????????

(四)由于「你底心就好像东风不来柳絮不飞」,「你的心就好像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因此,「我达达的马蹄」才有可能造成「美丽的错误」。第二段的首句呼应了「跫音不响,春帷不揭」,马蹄既来,春帷揭开,这是喜悦,这是美丽,然而这也是个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思妇难掩失望之情,期盼多时却仍然落空,跫音久不来,来的却是过客的达达马蹄声。且一再重复这个「美丽的错误」让「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怎不令其肠断。(句末的删节号可做如此联想)

(五)「错误形成」的几种看法:

1、只因思妇的心扉有所属,他也另有所盼,误过客跫音为「归人」。

2、「我」极可能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然而「我」只是过客「打从江南走过」并不停留,她误会自然又失望又伤心,「美丽的错误」是「我」一手造成。

3、错误不是「我」也不是「女子」,而是两人在时空交错中,没有「交集」,错失良机。一方面她「心扉紧掩」造成「归人」变成「过客」;一方面「我」看到「春帷不揭」,以为她另有所盼,不敢作「归人」,只好又当「过客」。???????

前序? 我打从江南走过?????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时间 --三月?????????? 地点 --江南--城--街道--窗? ????错因 --春风不来? -- 寂寞

的城??? 果?--柳絮不飞? --青石的街道向晚?? 误因 --跫音不响? --???????? 果 --春帷不揭? -- 窗扉紧掩?? 因--不是归人是过客的马蹄声

三、探究作品艺术之美

(一)空间的处理:? 本诗的布局在于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变短;空间由大景到小景,由远景到近景的焦点层递,与唐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层是广大的江南背景,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的联想,尤其采莲歌的联想。第二层空间压缩到小城,也是女主角等在季节里的所在地。第三层镜头移转到街头,青石的街道。第四层是帷幕与窗户,这令人联想起<古诗十九首>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有限空间的无限哀愁。最后焦点投注于马蹄,而且由前面的视觉印象陡变为听觉印象。结果是一个不会驻足的过客--镜头又渐拉远,窗扉、春帷、街道、小城……。最后回到江南广袤的空间,而与首行「我打江南走过」呼应。

(二)意象的经营:??? 吴战垒在<<中国诗学>>中给「意象」的定义是:? 「意象」就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体,便于观照玩味。从语义的角度说,意象是诗歌抒写情志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诗歌语法中的「词」?? 诗歌是诗人内在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投射,意象是诗人透过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诠释,是诗人的形象思维。是诗的主体,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诗的生命的活细胞,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简单的说,意象是诗中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句象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郑愁予善于转化传统诗词的意象,撷取其中最为引人的词汇,加以活用。此诗中「江南」、「莲花」、「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都是古诗旧词习见的意象,将其转而铺排出古典婉约之美。? 这部分是情意教学极为重要的地方,讲授时,当与修辞技巧结合,藉由意象的安排,做诗中语感的联想,指导学生经由触发进而体悟物外之趣与情意的学习

(一)??? 莲花:象征思妇貌美、圣洁、坚贞,郑愁予用莲花的绽放和凋落,来比喻思妇容貌的明亮和黯淡。「开放」比喻在期待中的喜悦,「凋落」则是等待落空时的灰心失意

(二)?? ?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热闹的联想,杏花春雨的江南,群莺乱飞的江南,摇橹声中的江南,采莲歌声的江南,用来对比映衬思妇失望的寂寞孤冷。

(三)? ??东风、跫音:象征美丽希望的来源--归人。

(四)?? ?向晚、春帷:象征思妇心境。

(五)?? ?柳絮:象征女子芳心。比喻思妇的等待如同柳絮守候东风般,想做一季的飞扬。「东风」「柳絮」之意象虽陈腐,但藉由「不飞」「不来」,使最传统的意象拨见为最现代的敏感,而在诗意背后,隐见一段动人「本事」。

(六)??? 青石:象征女子坚贞,在色彩心理学上,「青色」属冷色系,给人清冷、凄凉的感觉,配合黄昏时空荡荡的石板路,其清冷、凄凉愈加强烈,为全诗伏下情感的基调。

(三)修辞的营造:??

1、譬喻:(1)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喻其贞定,「开落」依季节的反复及心中希望的升起、幻灭。(2)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寂寞的城」喻女子在寂寞的守候中「以礼自防」,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3) (你底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喻寂寞、落寞及青春不再、无人造访。(4)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喻自我世界的极度封闭(比小小的寂寞的城更进一层)。

2、象征 :(1)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象征等待中的女子永只钟情于某人,只有某人的出现才使他心绪飞扬,整个人活起来。(2) 春帷不揭--象征女子之坚贞。(3) 窗扉紧掩--象征女子之坚贞。(4) 寂寞的城--象征女子之空寂。(5) 青石的街道--象征女子之坚贞。?

3、映衬:(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与不是,过客与归人形成对比。 ??

(2)美丽的错误--思妇满怀欢欣,以为最「美丽」的「跫音」,没想到当雀跃迎上时,却是晴天霹雳的「错误」过客。

?

4、排比: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四)句法的表现

1、倒装句:

(1)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正常语序为「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

(2)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正常语序为「你底心是紧掩的小小窗扉」。

将词组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移位变形」笔法,是现代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如「稳稳抓住一个世界的下墬」,「下墬」经过移位变形后,我们立刻可以感受「下墬」的力量。凡是移动句首或句尾词组的变形,都可能引起主题或焦点的改变。[7]「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是时间副词移置句尾,还原为「恰若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如此只是平淡的摹状街景,失去时间的渐进性。移位后暗示「思妇」心境随着青石街道渐渐向晚,暮色渐渐四合而寂寞起来。

而在现代诗里,倒装句的功能除了可以加强节奏感外,也有加强「陌生化」(反熟悉化)的功能。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恰若向晚(的)青石的街道

未倒装前,节奏流畅,但纯粹是散文式的语言;倒装后,不但节奏跌宕,语言也因「陌生化」(反熟悉化)技巧的作用而摆脱了散文的平铺直叙,充满张力。「陌生化」(反熟悉化)是使现代诗避免散文化并增强诗语言张力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指的是在创作中选用新鲜的、不落俗套的、甚至是不合规范的语言来取代陈腔滥调,破除形式上和语言结构上的惯性化,使语言变得陌生,或将词类作不寻常的用法,或使不相干的事物产生新的关系,使习以为常的反应萌发新意,制造距离感、新奇感与惊喜感,表现新鲜的独特性与新的美感,以建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全新感受。[8]

??? 所以这两句倒装(一)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向晚」,暗示等待者日复一日地走向苍老、走入无边的寂寞;后者强调「紧掩」,暗示思妇此心的贞定及自我世界的封闭。一再的强调,目的是为了制造氛围,烘托主题。

(二)音乐性、节奏感的增强:「晚」与「掩」协韵;「道」与「扉」不协。

2、因果句

(1)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2)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

浅说《错误》的几种解读方式

1、政治层面:

从政治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政治诗来解读。

做为父亲是国民党将领的郑愁予,小时候便随父亲奔走于各战区,在战火中送走了自己的童年。16岁的郑愁予,又来到了远离故土家园的台港。可以想像,在那个年代,在

那个年龄,年少的郑愁予是不可能有太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将来,自己的去向,一切都必须服从父亲的安排。成人之后,诗人怀着满腔的热情回到故国,却发现“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却发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或许是那个时代阶级意识的对立,或许是自己变得已无法接受那时的中国,或许是其它的原因,自己和故国之间发生了“美丽的错误”,故国和故国的人民对诗人紧锁心扉,不愿意接纳这个海外归来的游子。诗的最后,诗人不无感伤的自我解嘲,“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虽然这个“错误”在诗人眼中是“美丽的”,但毕竟是伤感的,诗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出身的错误,或许是悲叹这个大时代造成的错误,或许是嗟叹自己选择回乡的时间错误……

2、景色层面:

从景色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借景抒怀诗来解读。

江南美景令人向往,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文人墨客也都不遗余力的吟颂着他们眼中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中深情的吟唱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祖籍河北(一说河南)的郑愁予,自小便对江南美景有一种深深的向往之情。当诗人怀着寻梦的心情,“我打江南走过”时,江南的美景却冷艳的排拒了自己,“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至此,诗人才明白了,江南的美虽是独一无二的,但自己是个外乡人,“山川信美,非吾乡”。诗人才发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江南的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走近了,虽有几分亲切,但又是格外的陌生,无耐之下,诗人只得选择离开,离开这一曾经令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人最后吟唱出来的诗句流露出了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洒脱。

3、爱情层面:

从爱情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A、爱上你是我的错——《廊桥遗梦》式的爱恋

一个已婚女子苦苦的等待外出的丈夫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时,“我”骑马打江南走过,在这个孤寂的少妇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虽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但城门已在不易察觉之中,悄无声息地微微地打开;虽然“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但窗扉已在无意识中,被女主人默默地揭开了一角。“你”和“我”一见钟情,深深地坠入了爱河,并沉溺于甜蜜的二人世界中。但甜蜜是暂时的,甜蜜过后,现实又恶兽般的扑了上来,家庭、责任、丈夫,道德、良心、舆论等等,欲摆脱而无力。诸多复杂的感受涌上心头。“我”知道不能长相厮守,不得不也只能选择离开,至此,“我”有了一层淡淡的悔意,“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只因为对“你”来说“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篇六
《郑愁予《错误》教案

错误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及其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暮色已近,但翠绿的河岸与空灵的山水却未曾褪去半分的美丽。“吱呀”一声,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推开木窗,眼神急切而伤感,她在期盼着谁?又是谁的马蹄声惊扰了她寂寞的心?(课件展示江南美景图)

(2)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3)讲授新课

1、范读课文(播放教学录音)

2、逐节讲解并评价

(1)《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

(2)《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以及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

解析:这一小节,作者采用了过客的视角来展现思妇的忧伤之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的春天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

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帷不揭”对“窗扉”的烘托。

(3)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讨论:本诗题为“错误”,为何这是一个错误?

明确:(1)女子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问:诗中的过客与女子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

明确: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游子的出现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使她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课件演示)

(蹄声) (过客) 期待失望

(美丽) (错误)

迁移: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我们来分析并指出温庭筠《梦江南》中的“美丽的错误”。(课件显示)。

明确: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首词中,我们同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女子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郑愁予错误篇七
《郑愁予《错误》精赏》

郑愁予错误篇八
《错误 郑愁予》

郑愁予错误篇九
《错误——郑愁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郑愁予错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郑愁予 错误 郑愁予错误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郑愁予错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郑愁予错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82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