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

2016-01-04 07:24:5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一《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一
《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把握。题目问的是"美丽的错误",抓关键词"错误",事情都有一个正解,在文章中父亲把歌词记错,我把燕子认错,因此产生了"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长城"和"燕子"寄托了父亲和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内容上选取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由"美丽错误"引出浓浓乡愁;结构上,《送别》往事是为了引出第二件我和"燕子"的故事。

13..(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应的语句,作者抱着孩子在南国阡陌,看到了安静的飞翔的黑鸟,想到了故乡的燕子和故乡的人,欢喜的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忧伤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要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反问,明确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然后结合句子中作者流露出的惊喜之情回答。

14.示例: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小时候我的奶奶曾给我一只绿色的手镯,我一直把它当”传家宝”收藏着。而今奶奶已经去世,那只1·2元的绿色手镯,却真的成了我心中的无价之宝。(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此题看似主观表述题,但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及情感的把握。一定紧扣文章中心作答,结合自身实际要切合中学生身份,可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谈即可。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二
《燕子席慕容》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胧的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

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9.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

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10.

(1) 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1.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的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美丽的误会,人们可以用它慰藉自己心灵的遗憾。如果可能就让他们一直误会下去吧,千万不要打破他们的谎言,让其重新陷入到遗憾中。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三
《《燕子》席慕蓉》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四
《席慕蓉《燕子》》

万方数据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五
《2013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 二十七、燕子》

二十七、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

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6、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2分)

二十七、12.(3分)(1)爸爸让我唱歌 (2)将“乌秋鸟”误认为是“燕子”

13.(1分)父亲可惜歌词中的“长亭外”不是“长城外

14.(2分)第一件事虽与“燕子”无关,但同样表现出了“思念家乡”这一主题,也为她后来理解了父亲的苦衷作了铺垫。

15.(2分)语气表达一步步强烈,很有力地表达出作者惊喜激动万分的感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6.有的时候,我们实在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17.(2分)作者“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勾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因为作者想借“燕子”把自己思乡之情传递给祖国,传递给家乡的亲人。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六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 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

1.举例说明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最根本标准之一?

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

2.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并请举例说明。

列举具体事例。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的独特感受、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再现、对失落环节的还原想象和意义空白的读者填充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3.寓言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以一篇具体作品为例予以说明。

寓言的鉴赏方法: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比如张天翼的寓言《狐》,品味这篇寓言,可以看出短小的故事中含蓄的揭露了狐狸媚强凌弱的奴才本性,体现了作家深刻的思想,给予读者有益的启发。

一、阅读题(答案要点或思路;任选一题.40分)

1.请根据词的创作鉴赏特点鉴赏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1.答题参考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年)、弟弟苏辙(1039-1112年)均以文学声名于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应该说,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同时,无论在宋词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全诗开篇即用如橼的大笔跨越时空,把读者带到极为阔大恢宏奔腾澎湃激流汹涌的长江之中,也将人们带回浩瀚历史的长河之中。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既点出了怀古之地点,也为下边的人物出现打下伏笔,继而把长江赤壁的险峻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发自肺腑的对江山,对人杰地灵的大好河山和辈出的人才的赞美,同时引出下阙的众多的历史上涌现的英雄豪杰。下阙开头五句,以浓墨重彩烘托主要人物周瑜并在重描赤壁之战之前,插入了“小乔初嫁了”一个“节外”的情节,以风姿绰约的当代绝美烘托英雄,更表现周瑜的潇洒英姿,一代枭雄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形象。接着抓住那场战争的特点,准确地概括了战争的结局。“灰飞烟灭”,寥寥数字便将曹军败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句,感慨人生短促,生死无常。“人间如梦”,表达出对生活的万般无奈。“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之句“酹”,是以酒洒地意。全词以咄咄逼人的磅礴气势,既写出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又呼唤人们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层思索,思想深度和艺术的高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俳恻之风的北宋词坛,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上分析均可,每分析出一个特点给10-15分。最高40分。言之 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请根据散文鉴赏要求鉴赏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

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问题:

①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5分)

②文章开头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10分) ③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15分)

2.《燕子》

①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得分。(15分)

②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

(10分)

③文中的主体部分主要使用了叙述的表达手法。同时还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映)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15分)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七
《阅读与写作1--形考平台答案》

中央电大形考平台----阅读与写作(1)答案

按照任务顺序: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阅读(41页)

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2.文化学阅读(46页)

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3.语义学阅读(54页)

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4.接受美学(58页)

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5.非线性网络思维(52页)

所谓非线性网络思维是指读者在网络中阅读电脑文本时因个性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思维形式。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6页)

所谓“一体两面”,说的是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任何一方,语文学习就会倾斜和失衡。因为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必须依靠阅读。而阅读就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和重构,写作是肢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与表现。阅读越丰富,吸收和重构的信息越多,写作是倾吐和表现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2.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体形态。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49——53)

(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58——60)

(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

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事实践,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文本的内容不能作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抓不住文本的主旨,在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狭窄的,不深刻的。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能力低下有关。

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求助于阅读和写作。因为阅读需要思维整合。作品是通过作者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阅读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它不仅需要理解语言文字,而且需要分析、综合、判断、推理。通过阅读,就能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而写作需要思维创造。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体现作者的得文字能力,同时还反映作者的思维水平。写作要求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完整连贯、条理清晰等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不断的写作,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所以,阅读和写作对提高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结合具体篇章谈谈文体意识对文章阅读的先导作用。

所谓文体意识,就是在进行写作和阅读活动是能主动确立和推断文本的样式、体制的意识。自觉建立文体意识对阅读具有先导作用。例如: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这是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的一段文字,讲的是凤凰、麒麟和蝙蝠之间的故事。如果读者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这种意识不强,那就只觉得它讲了三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不能更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反之,文体意识强的读者,就会觉得它是一则寓言,也就会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对作品的寓意和表现技巧做更深地挖掘和分析。它表面上看起来是些动物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主旨在蝙蝠和麒麟的“慨叹”上。

生活中的确不乏蝙蝠式的人物,他们时而“兽”时而“禽”,不断变换脸谱,其目的无非投机钻营,图谋不轨。

作者借此不禽不兽之蝙蝠来喻那些虚伪、圆滑、世故之人,显得含蓄而深刻,风趣而辛辣。

这就说明文体模式能给阅读暗示解码的方式,文体意识对我们阅读有先导的作用。

3.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觉。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有时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

02任务

一、名词解释

1.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绝句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诗4句,字数有五言、七言之分,故有五绝、奇绝两种形式。绝句为弯曲折,语言简洁、似绝而续,婉转变化。

3.意境

意境是诗歌和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4.散文(见85页)

以描写真实人物、事件为基础,其艺术特点是“海阔天空、抒情状物、散文不芨、易写难工”

5.戏剧(见143页)

综合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成份所构成的艺术。

二、简答题

1、词鉴赏

词鉴赏就是根据词的特点,在词所表现的具体的艺术画面中发现能引起当代人思想和情感共鸣的东西,开掘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化精神的鉴赏方法。

2、抒情散文的鉴赏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它大都通过片断的人、事、景、物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反映他完整的精神风貌,表现他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去发现辐射与整篇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5、科学散文的鉴赏方法(见102页)

科学散文主要是指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科学小品一类散文。它与一般科学普及文章相比,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科学散文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来解说科学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文章的一个重点

6、小说的文体特征(见114页)

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三、论述题

1、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将进酒》。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用韵上同中有变。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从情感上讲,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尽管诗中有明显的不满和消极的情绪,但主要表达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和情感。

从艺术的角度看,本诗大胆想象,如将黄河之水想象成“天上来”等等。

长短不一,整散结合的句式,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复杂而又激动的情感。

3、运用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巴金的《繁星》。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大多通过片段的人、事、景、物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和情感。鉴赏抒情散文,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捕捉辐射于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巴金的《繁星》由四个片段组成:一是从前在家夏季夜晚纳凉时仰望星天的情景,二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院看星天的情景,三是“如今在海上”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的情景,四是一个英国人指点我“看天上巨人”的情景。四个片段时空跨度之大,看上去并不连贯,但却以“星星”为线索,星星像母亲,星星像朋友,星星像巨人,给作者以亲切和温馨。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四个片段及中抒发了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3、怎样理解小说艺术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小说艺术的三要素,是因为这是由三者的关系决定的。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没有情节,人物的个性就没有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表现,使人物思想、情感、意志的外化。而环境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八
《三年级下册配套阅读文章》

三年级下册配套阅读书目

1.《燕子》配套阅读

席慕容《燕子》

2.描写春天的古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韩愈《晚春》

3.《荷花》配套阅读

冰心《荷花》

4.《珍珠泉》配套阅读:

吴然《爱唱歌的小溪 》

5.《翠鸟》配套阅读:

冯骥才《珍珠鸟》

6.《燕子专列》配套阅读:

《老人与海鸥》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配套阅读:

《特殊的葬礼 》《云雀的心愿》

8.《路旁的橡树》配套阅读

《沙漠中的绿洲》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篇九
《读写实用教程》

《读写实用教程》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 论述题:

1、举例说明应该怎样通过文字解读文章的内涵?(参考教材P34)

文字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章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例如,我国的成语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有的体现民族动物符号的文化内涵,如狐假虎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通过文字解读文章时,要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人手,紧扣文本的字句进行释读,就能够充分逼近文本的作者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文本的释读要依据字、词、句的语言媒介,而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2、举例谈谈怎样鉴赏历史故事。(参考教材P131)

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

1、 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情节内容,感受艺术魅力。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2、 用理性思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判断。举例可用教材P131《岳飞的故事》

3、举例说明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参考教材P7倒数3行—1行)

阅读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主题的概括、材料的认识、结构的梳理、手法的抽象、一直到最后的理性思考,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对牛弹琴”的故事本来是嘲笑牛蠢笨的,但我们却可以翻出新意,用来嘲笑生活中那些不看对象,专门喜欢在人面前卖弄自己“博学”“高雅”“深沉”人。我们在听话、阅读或者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悟出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形象,构造出新的世界,那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4、童话的文体特征是什么?举例回答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参考教材P117——118)

童话的文体特征:1、浓郁的幻想色彩;2、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3、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 因为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所以它必须有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的情节,使之成为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幻想富于幻想和想象既是童话的核心,又是创作童话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中的幻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先后历经了种种艰难坎坷,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在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这个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通过“丑小鸭”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终于变成美丽天鹅的艺术形象,正是安徒生自己艰苦顽强奋斗形象的生动写照。

5、举例说明你如何在阅读中把握其理论框架的。(参考教材P20——26)

在阅读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理论框架:

1、把握不同给文体表达手法。任何文体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表达手法。在阅读中应该找到文体主导的表达手法,从而确定文体定位。例如,《雨中登泰山》一文,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以及时间和空间转换,这种表达手法的文本就是记叙类文体。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文体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如时空交叉式、逻辑式、认识流程式、情感式、情节式、综合式。例如

《奇妙的人体》一文,是根据人们的认识的条理和程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常用于说明类文章,属于认识流程式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文本语体一般有四种: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和公文语体。例如《反对党八股文》一文是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进行阐述的语言体系,属于政论语体。

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文体的主题形态有:思想意义的间接凸现、观点主张的直接表达、知识信息的传递、蕴藉情感的抒发、充填主题的艺术空筐。例如《奇妙的人体》一文主题功能是揭示各种概念,传递知识信息,属于知识信息的传递主题形态。

二、阅读题

1、 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康桥是指英国的

剑桥大学,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1)作者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挚情感。例如描写的景物有: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夕阳、金柳、倒影,表现着对母校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写出了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写“榆荫》的—潭”,借物抒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含蓄深刻。

(2)该诗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 由“轻轻” 变为“悄悄”,含寂寞意,既可理解为不愿把寻梦之事说出,也可以理解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不带走—片云彩”,一是表现诗人的洒脱,再则是让康桥这个美好的感情世界以最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表现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

2、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并回答问题

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

士。《绿》是他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1) 作者描写瀑布,格调晴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通过描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一方面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情有独钟,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作者为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而兴奋和激动,反映出这个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联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文章中多次描写到“绿”,例如: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醉人的绿、奇异的绿等, “绿”象征着一种生命活力。作者在开头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结尾时加重语气地说,“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象征着梅雨潭的绿充满着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作业(2)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参考教材P136——137)

不论哪一种科学论文,其创造性是评价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灵魂、核心和生命力。科学论文没有创造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如果只是重复他人的见解和结论,那就成为介绍性的说明文了。因此,创造性是衡量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因此,写作科学论文之前,一定要首先论证一下你所选择的自然科学课题或社会科学论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即是否是前人研究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属于新开拓的领域,前人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这样你写的科学论文才有价值。

2、举例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的鉴赏方法:

(1)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鉴赏寓言首先要读懂故事,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

(2)咀嚼故事,领悟喻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要深入下去体会和理解本体包含的喻义。

(3)联系生活,思考哲理。理解喻义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将从寓言中获得的教育转化成为自己的认识,

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联系读书的实际,许多家长喜欢择校,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3、结合实例谈谈怎样阅读自然科学论文。(参考教材P146——151)

(1)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2)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3)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

根据教材以上三点内容,结合实例适当展开论述。

4、选择文本阅读方式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要根据具体阅读的不同需要、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如吟咏背诵法、对症下药法适宜于打基础,看序文目录法、泛读法、探险航行法等适宜于浏览,触类旁通法、读结论法、冷却法、跳读比较法、探查法等适宜于专业性阅读,日记法、逻辑的和体验的方法适宜于研究性阅读。这里没有僵化的条条和格局,阅读方式要因人因时因景而异。

5、举例说明寓言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P124)

教材P124“寓言的定义”下的一段。

二、阅读题

1、 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问题:

作者背景:席慕容(1943—),蒙古族人。台湾女诗人、画家。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以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含蓄地表达出来,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

(2)文章前部分举父亲例子的作用是什么?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通过父亲例子的铺垫,在“乡愁”上,父女俩不仅完成了沟通并发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而且与后面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成了“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又化为凯儿香香软软的唇间不成腔调的儿语,这样,由外婆到父亲到我和慈儿、凯儿,一根思想情感的红线贯穿了整整几代人,“乡愁”成了解不开、剪不断、渗透人们血液的一种深厚的情结!

 (3)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应)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

2、 解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写作背景:朱自清,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这篇作品写

于1927年7月,此时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

(1)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感情?

有以下4种理解:(自己选择一种)

a、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

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b、 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 c、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 d、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移景换、缘情写景;声色俱备、历历如画;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通感、移觉;文中的成串比喻;叠字。

例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

又如,文中的成串比喻: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再如,叠字的运用:“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 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着、“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

《读写实用教程》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3)

一、论述题:

1、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借鉴和重构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参考教材P5)

答:阅读过程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属于信息的获取,对文本的借鉴属于信息的处理与筛选,对文本内容的重组,则属于信息的创造。吸收是借鉴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又是重组的前提。也可以说重组是吸收和借鉴的结果。

2、语义学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要求举例说明(参考教材P37—39)

答:语义学解读引导我们在分析文章内容和手法的时候,不要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和推测,而应该以文本

为中心,尊重作者的本来意图。从字、词、句、章的分析人手,解读的结果就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可以更加贴近作品的原意。这样阅读教学可以更加求真、求实,更加科学化。

教材P38最后一段和P39第1段落,举了叶圣陶《读“飞”》一文的例子。

3、举例说明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教材P84—87)

答: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1、 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2、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

3、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教材在以上三点后面都举了例子,适当引用。

4、举例说明寓言最基本的文体特征。(参考教材P126—127)

答:寓言的基本特征是:

1、结构的双体性;2、比喻的故事性;3、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4、语言的凝练性。

教材在以上四点后面都举了例子,适当引用。

5、如何鉴赏长篇小说?(参考教材P99—101)

(1)把握复杂的故事情节,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和命运轨迹;

(2)了解人物生活环境,理解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3)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加深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4)综合分析人物完整形象,领悟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

教材在以上四点后面都有鉴赏体会,适当引用。

二、阅读题

1、 阅读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

写作背景: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这篇作品,在这段口吻语调极为平静的

故事叙述中,使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因悲痛而滴血的心灵创伤。

(1)小说中的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答:雨像征车祸,眼镜玻璃象征心灵,蝴蝶象征恋人樱子。

(2)举例说明小说中的照应手法。

行文与标题照应:标题是“永远的蝴蝶”,行文中把樱子比喻成蝴蝶,表现了“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永不磨灭情感。 结尾和开头照应:小说开头写“我”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母亲的信,结尾处才告诉读者给母亲信的内容。

行文间相互照应:行文间相互照应体现在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

(3)小说结尾揭示什么?

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2、解读《诗经.硕鼠》

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据传为孔子编定。《硕鼠》是《诗经》里的一首民歌。

(1)《硕鼠》中的“硕鼠”象征什么?

答:《硕鼠》中的“硕鼠”用来象征剥削人民、贪得无厌的奴隶主。

(2)民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源头,它通过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剥削者贪婪、残忍、寄生的本质,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意识,以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这对以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表达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间大同的社会理想。

(4)举例说明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比”就是打比方。例如,把奴隶主比做“硕鼠”,

把大同的社会理想比做“乐土”、“乐国”、“乐郊”。

作业(4)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对阅读中词语的再理解。(参考教材P42—43 )

阅读中词语的再理解是接受美学解读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第二,词语内海的再理解”一段中适当引用举例论述。

2、举例谈戏剧文学文体特征(参考教材P104—106)

戏剧文学文体特征:

(1) 反映社会生活受一定时空限制,情节高度集中而自由灵活;

(2) 具有强烈动作性的人物台词推进剧情发展;

(3) 通过集中的情节冲突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社会生活。


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相关热词搜索:燕子席慕容阅读答案 燕子席慕容 席慕容燕子读后感

1、席慕容燕子赏析篇一《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席慕容燕子赏析(2016-02-08)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燕子席慕容文章解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83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