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向暮时节

向暮时节

2016-01-05 03:09: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向暮时节篇一《2014 12 初三语文月考卷》 ...

向暮时节篇一
《2014 12 初三语文月考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江阴市璜土中学阶段性测试试题卷

初三语文2014.12.

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糟蹋(tà) 绮丽(yǐ) 火燎(liáo)燎 纷至踏来 ...

B、黑黝黝(yōu) 曙光(shǔ) 埠头(bù) 磕磕拌拌 ....

C、憋气(bēi) 虔(qián)诚 雄踞(jū) 急不暇择 ...

D、吝啬(lìn) 斟酌(zhēn) 皱缬(xié) 明眸善睐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 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 满腔怒火?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 起来。

(4)“嫦娥三号”沿月球椭圆轨道飞行多日,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A、徧:通“遍”,遍及。 B、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信:信任 D、福:保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代....

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

C、读经典作品,就得深度静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得其精髓。 ....

D、这则广告,是一则别出心裁的公益广告,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触动人心的警示。 ....

5、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

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①②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

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

③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

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

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6、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醒能述以文者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以怪之矣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

9、翻译句子。(4分)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二)(4分)

送 友 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⑪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2分)

答:

⑫概括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三)(5分)

色彩是魔术师

①颜色会让人产生错觉。

②不同的颜色即使处于同一位置,带给人的距离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如果跟着一辆蓝色的车就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

③其实色彩也是有重量的,相同的两个箱子,会使人感觉黑色的那个格外重,而浅色的就稍微轻一些。这就不难解释,搬家时浅色的纸箱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④日本色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两个人分别放入蓝色系和红色系墙壁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后再出来,结果发现红房间的人42分钟就出来了,而蓝房间的人70分钟后还没出来。可见,人的时间感受也会被周围的色彩所扰乱。 ⑤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带黑线条的深绿色重新油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劳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他们的疲劳感减轻了。

1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色彩是魔术师”的具体含义(2分) ....

答:

12、第④段划线句子除了举例子,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四)(4分)

①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②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独、两人、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机测量并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当他们单个人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组应是126公斤,三人组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但实际上测出的平均值,两人组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比叠加值少248公斤。这项实验证明了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林格尔曼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他说,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③林格尔曼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别的社会现象。我以为,“责任分散”现象在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由于“官多兵少”,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背后拆台,弄得“三个和尚没水吃”。

④但是,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林格尔曼的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社会现象。在抗洪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人少了是不成的。一旦“管涌”出现,需要成千上万个沙袋、石袋投下去,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蜂拥而上。由于事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全力以赴,终于众志成城,这不正是人多力量大的真实写照吗?

⑤所以问题不一定在于人多,而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

13、综观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正面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

答:

14、文章论证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后,接着又论证“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

必”,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五)(14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

睡。”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5、第③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4分)

17、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8、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根据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

(3分)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蒹葭凄凄, 。 (《诗经·蒹葭》)

②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③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⑤黄河远上白云间, 。 (王之涣《凉州词》)

向暮时节篇二
《宿城区实验高中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第二次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15-10-25

一.语言应用题(16分,1--4每小题3分,5题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惴栗(zhuì) 悄无声息(qiāo) 施施而行(yí) B.攒蹙(cù) 徜徉(cháng) 箕踞而遨(jī)

C.游弋(yì) 绿林豪客(lǜ) 引觞满酌(shāng) D.慵懒(yōng)驯服(xún)毛骨悚然(sǒng)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作者以他的祖父为原型塑造的,虽然祖父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那种临危授命、视死如归的精神使他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B.整个运动场上,彩旗猎猎,叫喊声和助威声不绝如缕。

C.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独特,气势磅礴,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动容。外电评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卓尔不群,美不胜收。

D.徐祥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他这种一言九鼎的行为,令人敬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人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堵阻假文凭的使用渠道,最近省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对送来的3500多份文凭进行了鉴定,竟然发现其中有800多份是假的。

B.面对国内的严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9.9%。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患失眠症、抑郁症、精神障碍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怎样根本解决尚待探究。

D.基于近期二代超薄CRT产品的强势市场表现,我市商业贸易局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全市超薄CRT电视市场的销售量将超过1.5万台左右。

4、选出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3分)(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到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4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对于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烟数量在控制,焦油含量也从每支近30毫克降低到12.8毫克,同时,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但李毅中亦坦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 受:同“授”,传授 B.弥竟川泽 弥:满

C.除武都郡丞 除:解除官职 D.甄善疾非 甄:鉴别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3分)( )

① 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他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曾带他见自己的母亲。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

视之如仇人。晚年任城门校尉,著有《左氏说》。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3) 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3分)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

答:

四.名言名句默写。(9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5)桂棹兮兰桨, 。 (苏轼《赤壁赋》)

(6)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攀援而登,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

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

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

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12、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3、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14、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5、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查看情况,然后说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

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本来等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 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那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洲贵族还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

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

向暮时节篇三
《高一试题》

滕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 一 语 文

2012.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题3分,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怪癖(pǐ) 百舸(gě) 炽热(zhì) 什刹海(shà)

B.菜圃(pǔ) 搭讪(shàn) 灰烬(jìn) 贫瘠(jí)

C.摭拾(zhé) 愀然(qiǎo) 汗流浃背 (jiā) 锲而不舍(qì)

D.舳舻(zhú) 打夯(hāng) 蛟龙(jiǎo) 倚歌而和(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廓 逻辑 枕藉 至高无尚 曝背谈天

B.矫饰 犄角 奇诡 毛骨耸然 怡然自得

C.商榷 静谧 悠邈 悲欢离和 概莫能外

D.斑斓 候选 桑梓 怨天尤人 魂牵梦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平的好处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 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②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

③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 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④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逐步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A.空白 蛰居 尽管 熟习 B.空闲 闲居 所以 熟悉

C.空白 闲居 所以 熟习 D.空闲 蛰居 尽管 熟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

B.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C.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

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D.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

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十七八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对父母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的幻想。

B.《相信未末》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C.诗人把他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送诸于笔端,显示出一颗绝望中诞生信念的灵魂。

D.父辈、祖辈不仅爱读毛泽东的诗词,而且青年人也喜欢毛泽东诗词中磅礴的气势、广阔的胸怀。

6.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 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 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③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之一,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李白《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C、《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夜游赤壁的时间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古代以干支纪年,这年为壬戌年)七月十六日。

D、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谪居永州,游览西山而作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羡长江之无穷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C.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

9、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9分,每小题3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冯(píng)夷,水神。 玄,黑。缟,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

B.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迫近,接近 .

C. 履巉岩 履:踏,攀 .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状如松江之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 归而谋诸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相与枕藉乎舟中 ..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描绘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登山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峭拔的江上及山间的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暮秋的景色,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初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 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 景色也因而繁复。

D、文中的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

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境,也反应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第Ⅱ卷(共114分)

三、(共28分)

13、翻译语句(10分)

(1)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3分)

(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3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6)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四、语言表达和运用(8分)

16.给下面的句子排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语段。(4分)

①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②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③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④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⑤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⑥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⑦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17、一位学生在作业中描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这样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

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使之读起来更具韵律感。(4分)

答:

五、(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18分】

江南无雪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摄氏)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他看、抬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后来,孩子又问:“爸爸,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天,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

向暮时节篇四
《高一语文试卷》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欲以权略致之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遂叱而缚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①既至,止于宾馆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11.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

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

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

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

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3分)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3分)

(3)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遣。(4分)

9.C(微:暗中,暗暗地。)

10.B(①连词,表相承;②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可以译为“用”。C项,副词,可以译为“于是”。D项,介词“在”。)

11.B(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

12.C(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四、(24分)

13.(10分)

(1)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3分,句意1分,另着重看“语”、“奇”的理解及省略的翻译。)

(2)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或“实在是死罪也不可饶恕”)。(3分)句意2分,其余主要看对“咎”的理解。)

(3)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是官员之间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4分,句意1分,其余主要看对“附”、“饷”、“遗”的理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躯壳/金蝉脱壳 粘液/粘贴标语 处理/处变不惊

B.哽咽/狼吞虎咽 假期/假公济私 载体/千载难逢

C.标识/博闻强识 楷模/大模大样 揣度/度德量力

D.强迫/强弩之末 屏退/敛声屏息 落枕/落落寡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沃尔玛和家乐福先后宣布关闭店铺,退出韩国 市场,正是其文化受到韩国人民排斥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的必然结果。

B.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C.1956年,梅贻琦用清华在美的全部“庚子赔款 ”基金去台湾创办了新竹 清华原子能研究所,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竹清华大学。

D.新郑是一个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县级市 ,该市在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3.下面是奥巴马 获胜演说的第一段文字,奥巴马所说的“答案”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并对这段话加以点评。(5分)

假如还有人在那里怀疑美国是否真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假如还有人在质疑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假如还有人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1)答案:_____(3分)(2)点评:_____(2分)

4.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补写文段中空缺处,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湖山之间,我们只有一条窄路可以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那压在心上的重负,就是——进入文字的领域里,或者去读,或者去写,才能和“生命”取得些许的平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 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 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 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 、范仲淹 、富弼 、欧阳修 ,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3分)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敬慕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3)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5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 愈《师说》)

(2)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四十三年,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荡胸生曾云,_____。 (杜甫 《望岳》)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 (周敦颐 《爱莲说》)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 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 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

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 ——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 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 《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 《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语文参考答案

1.B(A躯壳/金蝉脱壳、处理/处变不惊,读音相同;C标识/博闻强识、揣度/度德量力,读音相同;D屏退/敛声屏息,读音相同。)

2.A(B“知识”与“提高”不搭配;C“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竹清华大学,”的主语残缺;D“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句式杂糅。)

3.(1)答案: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应坚信不移。(3分,每句1分)

(2)点评:有的放矢;开宗明义;排比句式;假设句,委婉而又坚定。(2分,任意两点,每点1分)

4.示例:那不该做而做了的,层层(或连年)堆积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评分建议:句式基本一致1分,文句通顺1分,衔接连贯 2分。

解析:句式基本一致,得1分;起句扣住“犯错”,又得1分;末句落在“山”上,再得1分;计3分。中间两句,依据与前后文句间的连贯、合理程度酌情赋分或扣分。

5.C(酬:实现。)

6.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 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7.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8.(1)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了”、“识”、“私”各1分,语意转折1分。 )

(2)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 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 、富弼 。(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向暮时节篇五
《暮春时节》

暮春时节,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生产调度楼仍然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尽情的在大地的怀抱中享受着那份和谐与安详,检验中心就设在调度楼一楼。

伴着清晨那抹绚丽,头扎一个马尾,身着一件白大褂的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就是检验中心二班班长彭发琴。

在外人看来,一长串的复杂的数据,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每天重复枯燥的化验工作,化验员面临的就是这样压抑的工作环境,但小彭却乐此不疲,为了做好检验工作,她乐意向老师傅请教,不懂就问,笔记做的一丝不苟。她主要是负责成品一铵、二铵项目的测定,但她还要肓负一个班组其它项目的监察,每一组数据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车间运转是否正常控制,成品一铵、二铵是出厂的产品,是要严把质量关的,她只要发现数据稍有异常,她就会从中查找原因,为了使数据更有说服力,她并没有急于报告,而是将样品重新做一遍,核定无误后才报告领导。

小彭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她的老公是我公司销售部的部长,长年在外地出差,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就都摞给了她,孩子,家务,上班成了她的三步曲,里里外外,她都干的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她就是这样一个言语不多,朴实无华的人。

她更热爱身边的员工,她所在的班组多为80后,她是她们口中的“啰嗦老太婆”,心里的贴心人,在检查工作时她近乎于“刻薄”,大到化验数据审核、劳保穿戴,小到试样的存放顺序、试样的称重顺序,直到员工们把每项操作都做的规范。每次发现员工情绪有变化,她就

不问个究竟不罢休,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工友们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化验室员工在工作中处处争优争先,争得了多次优秀班组。

她就是彭发琴,一朵红艳艳的山花装点着绿色大地。

向暮时节篇六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初三语文 2014. 1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2.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

3.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简意赅 (hāi) 吝(lìn)啬 B.物竟( jìnɡ)天择 胆怯( què)

C.急不暇(xiá)择 睿(ruì)智 D.芳草如菌 (yīn ) 取谛(d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 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 满腔怒火?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 起来。

(4)“嫦娥三号”沿月球椭圆轨道飞行多日,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A.开:放晴 B.薄:迫近

C.摧:折断 D.国:国家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

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

的明星。

C.读经典作品,就得深度静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得其精髓。 ....

D.这则广告,是一则别出心裁的公益广告,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触动人心的警示。 ....

5.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

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6.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

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

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

的情绪。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

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

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

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

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

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

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

①②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

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

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

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

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

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③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7.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醒能述以文者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以怪之矣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

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

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

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

10.翻译句子。(4分)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二)(4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1.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4分)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

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

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

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

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②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

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

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

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

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

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

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③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

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

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

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2.第②段中“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3.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四)(5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

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

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

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4.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静气”?(2分)

15.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向暮时节篇七
《102103期末》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原创】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 轻侮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帝久欲相准 相:任命为宰相

B、同列惧,欲退,准止之 同列同朝官员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 发:发兵

D、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 老:消磨意志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②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③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④今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⑤出遇高琼于屏间

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 ②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大举入侵的时候,寇准请皇帝亲临澶州,而同僚们却因为害怕,一味想着退兵。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而对契丹军队也起到了威慑作用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原创】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3分)

②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3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4分)

喜 不 以 喜 悲 不 欲 悲 有 所 喜 亦 所 忧 乐 一 时 之 喜 悲 一 刻 之 忧 何 故 尔 行 大 道 而 不 欲 也 去 之 等 闲 视 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大铁椎传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

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

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

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

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

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

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2 而进,客奋椎左.

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

B.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问 .

C.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期:限期 .

D.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 环:包围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以其雄健 以蓝手巾裹头 ..

B.久居,祸且及汝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C.故尝与过宋将军 客不得已,与偕行 ..

D.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子灿寐而醒 ..

【介词,跟。(A项,介词,因为/动词,用;B项,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顺承关系。)】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大铁椎勇猛的一组是(3分)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③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 ④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⑥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①是说宋将军的才能,③是说大铁椎的外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信之雄伟健壮,力气大,善射箭,与陈子灿是同学关系。

B.大铁椎平时是铁椎不离手,不携带其他东西,只是腰里带了很多的银子。

C.大铁椎因多次夺取强盗的财物,害怕牵连宋将军,因此决定离开。

D.作者认为,才智出众的人一定能在当世显露功绩声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3分)

②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3分,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1)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错2处扣1分。未断句或断句全错不给分。)(2)①我当初听说你的名声很大,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们这些人都不能承担大任。(闻:听说,1分;以为:把„„当作,1分;大意1分)②官吏把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故:原先,1分;识:标记,1分;大意1分)】

3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①②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洒脱不羁。②五柳,就是陶渊明。

(1)请简析首联写景的手法和所写景物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1)首联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山中秋景。(1分)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这是静景;时在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的潺潺作响,这是动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秋日宁静、不失生机的特点。(2分)(2)王维和裴迪就像陶渊明与接舆一样,超然物外的心迹是相近相亲的。(2分)表明了诗人对裴迪的由衷好感和欢迎,抒写对友人的真切情谊。(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

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 ——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4

里有酒, 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18.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9.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20.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21.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共15分

每个人都能走进“春天里”

王朝阳

①同一棵树,在不同的镜头里定格成迥异的风景。同一首歌,因为不同歌手的演唱,给人的感受亦大相径庭。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春天里》打动亿万观众。如果不是“旭日阳刚”的本色演绎,一首原本寄抒着感伤希冀的歌曲,或许很难让那么多不同阶层、职业和阅历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灵共鸣和深切的情感回应。

②《春天里》何以令人心动?歌声中,不由人不作思考和解读。

③诚然,农民工的身份,“草根”的梦想,庞大的群体,相对改善却依然窘困的生存处境,足以令人关切同情。诚然,巨大的奉献,菲薄的索求,善良隐忍的秉性,诚实勤勉的付出,足以令人感慨敬重。诚然,少有抱怨却容易知足,少求回报却容易感恩,少作攀5

向暮时节篇八
《初三现代文专题》

现代文专题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1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4分)

13.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6分)

14.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的形象。(4分)

15.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6分)

16.说说小说以“梨花箱”为题的好处。(4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

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6分)

答: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很快就走出门。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⑾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

22. 请结合全文说出你对第(11)节加点句“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的理解。(4分) ...............

23.说说文章最后一节划波浪线句的作用(4分)

水车 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平凡的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它,是水车,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驼物,反而每一

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件农具。它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农各户,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一个阄给母亲。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打开阄时,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水车”两个字,她自然高兴,但当她看到最想得到水车的李伯因为没有抓到阄而神情无比沮丧时,母亲竟然将全队人视为神器的

水车让给了李伯。

③第二年开春时,母亲请来村里的老木匠罗秋生,为我家做一架水车。母亲把藏在老屋二楼上的一批准备盖新房的上好杉木料搬了下来,母亲说,水车是田喝水的碗,没有碗,田就会渴,经常口渴的田园,禾苗怎么能长得好呢?罗木匠是一个做农具的能手,村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是他和他和徒子徒孙们做的。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生活。他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车做了出来。崭新的水车静静在躺在晒谷场上,木香怡人。母亲望着它,脸上漾着笑意。

④从此,这架水车被父亲和母亲扛着从一丘田走向另一丘田,从一方塘转向另一方塘。在干旱的季节,在田地需要灌溉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把低处的水抬到高处,把远处的水拉到近处。很多次,在月朗星疏的夜晚,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我们踩得越快,水流就越大,踩着踩着,仿佛自己跑了起来,在茫茫的旷野里,水也跟着我们的脚跑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 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现在看来,水车俨然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可是又有谁注意到,水车从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到三国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提灌,至今已转动了1700多年。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抽水机的广泛使用,使水车悄然身退,母亲本想再修修这架老水车,但秋生师傅年事已高,早就收斧挂锯,马放南山了。五里八乡,再也没有人需要水车,也没有人会造水车了。母亲洗净水车身上的污泥和水草,郑重地将它收了起来,安放在老屋的楼上,与其他业已退休的农具堆放在一起,让它安享晚年。

⑦每一次回故乡,我都会爬上楼,看看那架老水车,凝望中,母亲踩着水车时那吱嘎吱嘎的转动声又我在心里响了起来„„

17.文章主要是写水车,为什么在开头还写到了其他农具和车?(3分)

18.请简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

②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19.文章第④段中“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它有何作用?(3分)

向暮时节篇九
《三门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门中学2011学年

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李文武 审题人:李金旁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怪癖(pǐ) 埋(mán)怨 炽热(zhì) 铩羽而归(shà) ....

B.摭拾(zhé) 愀然(qiǎo) 攫取(jué) 锲而不舍(qì) ....

C.菜圃(pǔ) 搭讪(shàn) 灰烬(jìn) 汗流浃背 (jiā) ....

D.舳舻(zhú) 打夯(hāng) 蛟龙(jiǎo) 倚歌而和(hè)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廓 逻辑 慰藉 至高无尚 曝背谈天

B.喧嚣 犄角 奇诡 毛骨耸然 贻然自得

C.贫脊 涟漪 游弋 魂牵梦萦 盖莫能外

D.炫耀 迷惘 宣泄 怨天尤人 妄自菲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

大了自然会解决。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

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 ,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②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

③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 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④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倒影 蛰居 尽管 控制 B.侧影 闲居 所以 抑制

C.倒影 闲居 所以 控制 D.侧影 蛰居 尽管 抑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

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在中央领导视察广州火车站的时候,承诺将在三天内开通北上的列车,让老百姓尽早回家过年。

D.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

6.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A.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B.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先生集》。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之首。与韩愈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属豪放派的代表。在散文方面,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刘禹锡、曾巩同属“唐宋八大家”。

C.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注明曲调;“长沙”是题目,标明所咏的内容。

D.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两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9. 学校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请为“课间体育活动”拟写一则提示语,注意语言亲切、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共14分)

江南无雪

①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

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0.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1.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12.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13.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4.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有趣 .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聚集收拢 ..

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则施施而行 侣鱼虾而友麋鹿 ..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相与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16.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日与其徒上高山 顺流而东也 ..

B.望西山,始指异之 舞幽壑之潜蛟 ..

C.自远而至 圣人之所以为圣..

D.入深林,穷回溪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7.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2分)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游览众山,是以众山作铺垫,突出下文写西山的怪特和游玩的独得之乐。

B.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C.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第一次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D.文章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向暮时节篇十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 学案 1008》

泗水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12.10.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24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遒.(qiú)劲 遏.(yè)止 彷徨.(huáng) 橘.(jú)子洲 B.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瓦菲.(fēi) 寥廓.(kuî) C.凄婉.(wǎn) 火钵.(bō) 惆.(chïu)怅 岁月稠.(chïu) D.凌侮.(wǔ) 漂泊.(bï) 磕.绊(kē) 笙箫..(shēng x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 C.揣摩 脸颜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表示较长停顿,“/” 表示较短停顿)(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1)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 的景象正好

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念。

(2)30年代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 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

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3)艾青对她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 的。 A.庄严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6.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次扫墓活动不仅让居民了解英雄,记住历史,缅怀过去那段逝去的峥嵘..岁月..,而且更好的弘扬了抗联精神。

B.30年转瞬即逝,当年风华正茂....的父辈们渐渐苍老,流水线上又迎来了一批更加风华正茂的新生代——他们的子女。

C.尤为可悲的是,那些无能且浅薄的“伪文人画家”,滥竽充数还要“君临天下,指点江山....”——当然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 D.其实大部分博士女是比较书生意气....的,对于科研学术她们津津乐道。可是对于一般社会常识缺一塌糊涂,很多人情往来的事情都不懂。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 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染病之所以能在爆发后蔓延,主要取决于它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

B.十年间,图书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C.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D.强调分组教学,本身无可厚非,但倘若仅仅是为了分组而忘了教学,则毋宁说是一种悲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

1

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而伤长者之意 D.愿大王少假借之 ....

12.从②③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

而匕首见 穷:穷尽。 10.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

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

2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于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第Ⅱ卷(共114分)

三、(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14.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题。(8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① “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哪些?②这些语句为读者用哪些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4分)

(2)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

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4分)

15.名句默写。(任选三个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 (4)风萧萧兮易水寒,

17.请体味下面对某些称谓的另类创意,在横线上补写出你对相应称谓的创意。(4分)

文人首先应该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① 。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②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最近我浏览你校网站,得知你们招聘数学教师,我决定应聘。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12届本科毕业生,本人才华横溢,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现邮去我的相关质料,如有需求,请随时与我联系。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

3

四、语言表达:(12分)

16.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②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20.第(3)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

21.文章第(4)段是怎样描写雪景的,并简要概括雪景的特点。(5分)

22.第(5)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23.题目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庙里的一块地板砖,对着受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像愤愤不平的佛像说:“我们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高高在上,受人礼拜,被人供奉,我却被万人踩踏受尽屈辱。”佛像微笑着说:“你出山之前,石匠师傅只是把你几下劈得方方正正,简单包装后就运来了。而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工艺家却对我精打细磨,精雕细琢,对我砍啊,凿啊,刻啊,磨啊,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我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出山之前我们接受的磨练不同,所以现在受到的境遇当然也就不同。”

请以“磨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4

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2012-10-16)

5


向暮时节相关热词搜索:秋收时节暮云愁 暮秋时节 暮春时节孔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向暮时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向暮时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94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