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2016-01-06 10:11: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一《高三信息卷解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供大家学习参考。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一
《高三信息卷解析》

高三信息卷解析

一、诗词鉴赏

送卢举使河源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译文:

朋友要向边地进发了,一个人骑着马,就在今天,不能耽搁。漫漫的长路越过关塞山川,不知何日才能走完,这满堂的丝竹乐声也在为您哀愁啊。

别滁⑴

花光浓烂柳轻明⑵,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⑶,莫教弦管作离声⑷。

注释译文

⑴别滁:告别滁州。

⑵浓烂:形容鲜花灿烂。轻明:一作“轻盈”。

⑶且:一作“只”。

⑷离声:指别离歌曲。

译文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3]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二、作文解析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敢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文体自定,标题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审题须抓住关键词“向前看”,且须明确“徘徊”“沉思”“落泪”等不是勇于面对人生的行为和态度。

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很美,只要当在树下徘徊时,在雨中沉思时,在黑暗中流泪时。

换个角度去看待,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景色,相信自己的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或许会有酸甜苦辣的过程。可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敢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问题引刃而解,而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立意:

①人生尽管有坎坷和缺憾遗憾,但希望还在,不必彷徨、不必消沉、不必黯然神伤,勇敢地抬头仰望星空。

②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而不在于忧伤踌躇„„因为,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③经受风浪的考验,学会积极面对人生,放眼前方,人会变得更坚强,人生会更精彩。

把握自己的命运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

生活中,我们总要面临一些挫折与失败,然而,我们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首先应该做些什么呢?神奇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从外界借助多少他人的力量,而是要选择一种良好的心态。

那么,良好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我想它应该是河蚌忍受沙粒的痛苦而选择育出珍珠的心态,应该是蚕蛹为冲破重重阻碍而奋力破茧的抉择,应该是小草头顶着大石头的压力而挺起脊梁的刚毅,应该是海燕不畏汹涌澎湃的风浪的袭击而毅然飞翔于蓝天时的勇敢„„ 河蚌、蚕蛹、小草、海燕,这些原本渺小的生命尚能做到如此境界,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创造人

生的辉煌,为此,我们选择积极的拼搏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人生态度,常常能使我们走出逆境,把握自己的命运。 忍受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着《史记》;双耳失聪的贝多芬谱出了令世人震撼的《第九交响曲》;还有那既听不到,也看不到,还说不出的海伦居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女性教育家这一切,让我们常人看来近乎不可能之事却都发生了,为何?一切都缘于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把困难当成垫脚石的大勇,有把缺陷当成上帝赐予的礼物的大气。

良好的人生态度,常常使我们的人生化平淡为神奇。

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命运,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辉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刘翔从小刻苦训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世界“栏王”的称号反观他的人生,要是没有挑战人生的心态、没有为国争光的念头,他能成功吗?他能有自己如此般灿烂的人生吗?今日“篮王”姚明不也正在演绎着这个真理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啊,谁不想拥有自己的辉煌人生呢?但是,请你首先拥有良好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别忘了“态度决定一切”!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二
《诗歌鉴赏222》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三
《诗歌鉴赏》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四
《古代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春光好 欧阳炯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

1.①及第者(中榜者),落第者(作者自己)。2、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

送春

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山居秋暝

1.王维/诗人自己 2.B

塞上听吹曲

1.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2.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钓雪亭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意思对即可)

旅夜书怀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 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宿建德江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夏 意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2、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菩萨蛮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大意对即可)

早 梅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伤桃源薛道士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菊 花

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 江郎山和韵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意思符合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春草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五
《诗歌鉴赏2》

专题

20

[分点训练]

一、单诗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采用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使那本来很美的“满川风月”也是一派愁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做后面题目。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的新奇。作者抓住月亮抬头可见、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征,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光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秦 观

①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

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穷秋:夏历九月,晚秋。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事物,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耒阳溪夜行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答案]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赊,空阔。

(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自语”两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①②③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注]①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②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③齁齁(hōu hōu):打鼾声。

本曲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简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典,对比。借陶渊明嗜酒、陈抟贪睡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同古人一样,有着与世俗不合的志趣。将“此时”与“当时”、“今日”与“向日”作比,表明今天的仕途更不如往日,对现实的批判由前面的含蓄转而变得明确、直接。 ....

9.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要点: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忆钱塘江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请你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想内容鉴赏示例: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帆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示例:①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②融情于景,诗人把自己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融入满江夕照和点点白帆之中。③虚实相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眼中亦真亦幻、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

二、比较鉴赏

11.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甲)梨花

汪洙

院落沉沉晓,化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乙)咏杏

佚名

争春花灿烂,须臾披风飏。

拂枝发团叶,红好让绿长。

(1)两诗同为咏物之作,但写法不同。甲诗吟咏梨花,首二句从视、嗅觉入手描写梨花的色与香;三、四句运用比喻,借人喻花,以贵妃落泪喻指梨花带雨的娇美可人,情趣盎然。而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同为咏物之作,但主旨有所不同。甲诗旨在写景,极写早春梨花的洁白美丽,表达诗人对梨花的喜爱之情;而乙诗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二句从视觉入手,写杏花灿烂争春,可惜花期短暂,不久就随风飘落;三、四句则运用拟人手法,本是花谢叶发,作者却写红花谦让,扶助绿叶生长,写景中蕴含理趣。

(2)重在托物言志,借对杏花争春后让位于绿叶的描述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功业有成的人在人生晚年要勇于扶持后进,让位于后来者。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六
《别滁》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作者信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欧阳修除了诗赋和散文在当时相当著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当时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译文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百姓)为我酌酒饯行,我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全篇感知

就像是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两岸春光明媚,赏心悦目。前两句譬如小舟始发,情趣初张,待到“我亦且如常日醉”,则如水忽湍急,飞流直下,令人不禁发声高诵,击节心领。平易流畅、言之有物,他以自身的实践来体现他反对艰涩雕琢的“时文”的一贯主张。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作的。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太守改任扬州,临别时写下此诗。诗人贬居滁州二年,颇有德政,因此当地父老对其离任恋恋不舍,他的内心自然也不能平静。但他一方面以醉酒来掩盖自己感情的激动,一方面则以坦然自若的语言来劝勉别人。所谓“常日醉”,是说他在滁州常常饮酒,有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作证,可今日则不平常。离声,指离歌,多在送别时演奏,曲调缠绵悱恻。诗人虽吩咐不必演奏,但他内心的悲哀已在这句话中渗透出来。 作品赏析

首句 花光浓烂柳轻明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

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次句 酌酒花前送我行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

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

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

后两句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

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

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整首诗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非常感人。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

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诗歌前两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艳、柳丝轻明的节令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姑且”和客人们一起开怀畅饮,借醉酒来进行自我安慰,来忘记别离的痛苦;写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实际上内心并不平静的痛苦心理。“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1.《别滁》中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离别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2.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做了怎样描绘?气氛怎样?

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烂、柳丝轻命明的节候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

3.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他透漏了是人怎样的情感?

“且”为“姑且”,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透露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实际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否则,怎么会“莫叫弦管作离声”呢?

4.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诗歌前两句写了为诗人饯别的场景,渲染了为诗人饯行的热烈气氛,作用是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②诗歌第三、四两句写出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也隐隐透漏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七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

语 文

命题老师:杨立龙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àn)影 花蕊.(ruǐ) 皱缬(xiã) 果实累.(léi)累 B.混沌.(dùn) 伶俜.(pìng) 葳蕤.(ruí) 一椽.(yuán)破屋 C.哽咽.(yâ) 窈窕.(tiáo) 颤.(zhàn)动 参差.(cī)错落 D.囚系(jì) 袅娜.(nuó) 愤懑.(mèn) 揠.(yà)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 羞涩 蓊蓊郁郁 没精打彩 B.骄弱 脉络 琼浆玉液 直截了当 C.迁徙 葱茏 涸泽而渔 疏疏落落 D.嬉游 敛裾 迷迷糊糊 泣涕连连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市的市长近两年来,夙兴夜寐....

,带领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终于把我市打造成全国 卫生城。

B.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

,表示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 起利欲的诱惑了。

C.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够见仁见智....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管锥编》。

4.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渐.车帷裳

渐:逐渐,慢慢地 B.女也不爽.

,士二其行 爽:差错

C.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波浪汹涌的样子

D.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与休息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用损害秦国的方法来有利于晋,只有大王您能谋划这件事了。

B.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译:荆轲残废了,才提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击中,刺在了柱子上。

C.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6.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楚辞》收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诗歌。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 手法。“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学界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贫乏必然造成

财富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属根西岛上,有个流亡者从大西洋的波浪里挺起身子,高高

地站立起来,仗义执言,大声谴责,喊出三个响亮的字:“我抗议。”

D.还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像我故乡的许多为贫困所迫无路可走的农民一样,孑然一

身,肩上背着一张当作行李的狗皮,下关东独自谋生去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4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

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

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

之乎 就:投身、屈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

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

执勤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观夫子之.

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

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

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

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

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③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4分)

三、默写与古诗鉴赏。(14分) 14.把下列空格补充完整。(8分)

(1),子无良媒。

(2)淇则有岸,。 (3) ,载渴载饥。 ,莫知我哀!

(4)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15.阅读黄庭坚的诗,完成两个小题。(6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北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家去外地做官之时。杜涧叟是他的友人。 ②阳关:今甘肃敦煌一带。 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后二句中的“醉”与“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干渴的村庄 肖建新

①村庄的干渴是近几年的事。那些年,雨和童年一样率性,像杂草一样茂密,无拘无束,犹如一个无人看管、喜欢疯跑的孩子,把一年四季和村庄穿了个透。对于村庄,雨是一个熟人,用多种不同的步伐量过村庄的大小高矮,量过无数的牛蹄踏在村庄横截面上的深度。

②从村庄到田野,一场雨的距离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它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也可能是瞬息的景致。村里许多人的时光都是消耗在这段路上,按说这并不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他们的鞋烂了一双又一双,身体矮了一截又一截。它先是一点一点下在他们最外在的身体上,再下在他们有些皱褶的生活里,最后就完全打湿了他们的生命。

③在我的记忆里,雨总是等不及我走到一棵树下,或附近的一个檐下,就唰唰地落下来。有时候在树下等久了,还不见停,就只好冒雨往回跑,在路过藕地时,顺手折一枝藕叶顶在头上,这样,雨不至于完全打湿一个人的童年,总有一些地方和时光可以躲避。下雨时,我常把书藏在怀里,双臂抱紧,即使雨弄湿了胸衣和手臂,可怀里的书总是干干的,这多少会让我有一些小小的慰藉:梦想总是在一个温暖处。

④春天的雨是村庄最欣喜的事,干了一冬的村子会因一场春雨的到来而含情脉脉,油菜像小姑娘一样,水盈盈地在春风里摇曳,胡豆花幽灵般的小眼睛在滴溜滴溜地转,那些小动物们和人一样,跑到小雨里,让雨水落在身上和脸上,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温润。乡村父亲们的脸,在这时开始变得柔和,也许春雨洗净了他们内心的忧郁。

⑤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村庄的水分越来越少了,我看到一位母亲失去了往日丰润的表情。我甚至不明白,那些年,村庄像针管一样饱满的水分都去了哪里。它将一个村庄遗忘了吗?将那些在它的深处隐瞒的小路和在它的怀里生长的植物们都忘了吗?将一些反复踩踏过的童年也忘了?那些与它终日厮磨的乡村泥孩子呢?

⑥那些知道村庄每一个细节的雨,在我离开村庄的那些年,慢慢地少了,薄了,它覆盖的面积越来越窄,下的深度也越来越浅了。我不知道那些年,村庄究竟怎么了,它虐待雨了吗?树木也在我离开的那些年,开始慢慢退化,它们大多数的叶子落了下来,无法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在夏天里随风狂舞,深秋叶落的时候,薄薄的一层,再也找不到童年如踏海绵之上的感觉了,老人们也懒得去扫这些落叶,因为它们烧不了几个时日。

⑦然而,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他们不再看重那几颗微不足道的粮食,看重祖辈长期依存的地方。一片土地不再能养活一个家庭。宁愿土地荒着,也不想和他们的祖辈一样,在干渴的地里赶着干渴的牛做着干渴的事。对于他们而言,土地的产出

与他们的付出极不成比例,再说,他们的心事全不在乡村里,几颗粮食已无法让他们搭上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列车。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打算永远离开了。他们走时,一些老人会站在村庄最边缘的土窑上,目送他们离去,而不说一句话。

⑧多年以后,当我回到它的中间时,我见到了那些因长久未开而有些生锈的锁。它们锁在了一个村庄的眉头之上,锁住了一个曾经繁茂的村庄的脊柱。母亲走后,我家的房子也是用一把锁代替,钥匙放在隔壁的那家人那。有一回我找来钥匙,想找找那些年落在里面的东西,我看到了贴在墙上的那些陈旧的奖状——母亲在我小学时得到的最大的欣慰,它们见证了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可它们真的是奖给我的吗?那个满脸汗水和灰尘的少年,早已从村庄的小路上走失,这些奖状就像是一些钉子,要将这个少年钉住,他再跑,能跑出屋子里的那堵陈年的墙壁吗?

⑨其实,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我的一部分,许多人的一部分,还在那,还在由一些老人和孩子所守护的村庄里。我相信: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

(选自乐趣文学网2007-05-07,有删改)

16.本文的题目是“干渴的村庄”,作者在开头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前些年村庄的雨,其用意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7.在第⑦段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

(4分)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雨给村庄带来的“欣喜”?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

分析其作用。(6分)

19.最后一段作者说“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又说“我相信:

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否对“村庄的未来”做一点“预料”?(8分)

五、语言表达及运用(8分,每小题4分)

20.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对偶修辞手法)(4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广州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答: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七字对联,此对联适合挂在教师办公室。把对联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4分)

芝兰 座 桃李 绕阶 春 凝香 满园 锦绣 上联:

下联: 六、作文(60分)

22.请补充完题目“那一次,我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事件波澜,凸显人物个性。

16、(4分)

17、(4分)

号位座

号 考

级班

名姓

18、(6分)

19、(8分)

20、(4分) 21、(4分)上联:

下联: 22、(60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八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卷2》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卷(二)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画眉鸟两种生活状态,分别是什么? 2.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返影:太阳的余晖。 1.诗歌前两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空山”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三四句以光亮(返影)反衬深林的幽暗,对这一反衬手法,应如何理解体会?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么样? 2.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唇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阴。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景色。

2.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前两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如何?

2.若说这两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了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说明心情变化的情况。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怎样理解后两句中的“醉”与“愁”?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么认识?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秋,飞过青山影里蹄。

1.首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做简要分析。

2.尾两句又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手法特别新颖。写雨而不从“雨”字正面着笔,前两句写了什么现象?后两句写了什么现象?

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从这首诗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自叙

杜荀鹤

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____________;“不容真”,“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礼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

2.试分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1.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2.“将军白发征夫泪”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试分析前两句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2.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双调]折桂令

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九
《诗歌鉴赏》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篇十
《高二(文 理)语文试题》

2010----2011方城县机电信息职专中考试卷

高二(文 理)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咀(jǔ)嚼 诅(zǔ)咒 狙(zū)击手 人为刀俎(zǔ) ....

B.谥(shì)号 讣(fù)告 敲竹杠(gàng) 强(qiǎng)人所难 ....

C.歼(jiān)灭 媲(pì)美 流水帐(zhàng) 戛(jiá)然而止 ....

D.馈(kuì)赠 蒙(méng)骗 悭(qiān)吝人 风流倜(tì)傥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B.在近日举行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郑洁和李娜携手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第一次有两名中国球员同时跻身大满贯赛单打四强。

C.在电影《阿凡达》引爆3D热潮的同时,电视厂商均把目光瞄准3D电视市场这块“肥肉”,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CES),索尼、三星、海尔、海信等厂商纷纷展示了新款3D电视。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3.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百度“魔兽贴吧”里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调侃式的话,在短短9个小时内便引来了超过40.6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1.7万名网友参与跟帖。对于“贾君鹏事件”,我们在看到 “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和收益只是一时的,而对网络舆论 的破坏和对网友信心的打击则是长期的和持久的。 网络虚假事件被用来彻底否定网络舆论的真实性的情况层出不穷,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A. 几乎 计划 诚信度 因此

B. 近乎 策划 公信力 如果

C. 几乎 计划 诚信度 如果

D. 近乎 策划 公信力 因此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站在青海与白海间的山脊上,一眼望去,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青山绿水秀色可餐,....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片世外乐土。

B.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

C.多次饰演伟人形象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内心睿智而沉着,既有书生的儒雅又有帝王般的霸气,他的风度令人侧目而视。 ....

D.中国选手周洋打破冬奥会记录,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国内各家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各种报道甚嚣尘上。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B.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鉴于不久前发生的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安全,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C.为了应对眼下的经济危机,奥巴马表示:将推迟对富人增税的竞选承诺,关于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增强工人组建工会能力等棘手问题,也不会立刻着手解决。

D.2009年末,奥巴马总统决定再向阿富汗增兵lO万,在塔利班已然再成气候的今日阿富汗,区区十万兵力能否扭转乾坤,颇为令人怀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多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衰。如之何其可及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武叔毁仲尼 毁:诋毁,诽谤 .

B.犹天下不可阶而升也 阶:台阶 .

C.如之何其可及也 及:赶得上 .

D.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由:途径,办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不可及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 ..

B.言不可不慎也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C.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D.仲秋尼岂贤于子乎 当仁,不让于师 ..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叔孙武叔对孔子的诋毁和陈子禽提出的问题,子贡态度鲜明理智气壮地予以回答,否定了对方,高度肯定了孔子,维护了孔子的尊严和崇高地位。

B.在子贡看来,叔孙武孙对孔子的诋毁是不自量力的表现,而陈子禽说话不慎重,表现出了他的无知。

C.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和天,突出了孔子的才德,说明孔子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他人难以企及和超越。子贡的话表达了对叔孙武孙和陈子禽的不满,更表达了对老师的无限敬仰。

D.颜回的感叹时发自内心的对孔子的赞扬。孔子形象之崇高、思想之深邃、行踪之捉摸不定、教学之有方、弟子之难以企及等,都通过颜回的感叹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卷答题卡

第Ⅱ卷(共117分)

四、(24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5分)

——————————————————————————————————

(2)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5分)

——————————————————————————————————————

1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②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

相关热词搜索: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122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