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2016-01-06 10:31: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一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天仁中心小学校 邓延红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对于培养学习习惯的了解和掌握十分匮乏。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处于无指导状态,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全市小学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此课题将在学习习惯研究的理论指导、内容、原则、评估手段、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和操作样式。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改革,它将影响和带动全体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一二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每堂课提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上课所需的资料、学具和文具,整齐地摆放在书桌的左上角。

2、预备铃响后立即入位,端正做好,听从文艺委员安排,或演唱歌曲或诵读诗文,等候老师上课。

3、每天在家预习后,逐一清点是否有遗漏,书籍、文具、校服、红领巾等是否齐备。

4、放学后彻底清扫教室,为明天上课作好准备。

(二)、学会倾听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一二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上课要集中注意力,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专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要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3、学会如何倾听,注视发言人,对他人意见自然地给予回应(如点头示意或给予赞许的目光)。

4、尊重发言人,耐心听老师或同学讲话,不随便插嘴,要等别人说完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5、细心听,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能找出问题,评价同学的发言时,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提出新的想法;

6、虚心听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7、用心听,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三四五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多问“为什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4、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5、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四)、与人合作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三四五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五)、自主读书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三四五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3、坚持每日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能写出读书笔记。

4、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5、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六)、积累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一~~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课内积累:背诵每篇课文中精彩的句段。(课堂内完成)

2、课外积累:每日积累成语、歇后语、古诗、格言等,主动对课外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做笔记、摘

记、剪贴等。

3、生活积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五、六年级的学生从日记中选取素材,写每周一文。

(七)、认真书写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一年—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的“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铅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字的笔画、间架、结构。

5、卷面整洁。字字正确清楚,行行排列整齐。

C、教师操作指要:

1、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的“三个一”。

2、反复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一、二年级先描红,再写字;三、四、

五、六年级临帖。

3、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个笔画,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平时注意自己的板书书写习惯,亲身示范。

(八)、自评互评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五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能正确地认识个人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经常换位思考。

2、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责任感,能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战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3、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全过程。包括对学习活动开始之前的计划、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学习活动结束之后的成果、经验、教训进行自评、互评。

4、能正确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应包括对知识、技能、习惯、态度、人格成就等。

5、学会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手段,重优点,轻不足,指方向。

(九)、搜集资料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三四五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A、重点实施年段:

一年——六年段

B、学生训练指要:

1、按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2、写作业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写作业时,要认真、迅速、保证质量。

3、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想办法自已解决,不能依赖他人。

4、做完作业认真检查。

5、做好明天课程的预习,写好预习笔记。

研究策略:

(一)、做好学习准备习惯的培养策略

1、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二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哲学家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对他终生受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出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等等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马虎对待,将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层面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

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书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1.2良好习惯,从小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

1.3注重细节,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

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1.4家校配合,共同监督。从开学到放假,学生每天在学校时间一般是6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家。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1.5发挥自主,养成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2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主要培养

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2.1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预习功课,并有指定作业,每天早上有检查。

2.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首先上课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形体语言辅助口语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 其次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

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2.3培养学生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课堂上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重点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2.4大胆发言,主动参与,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三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研 究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发展背景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前身为江夏区流芳中心小学,地处武汉市城郊结合部,始建于1936年,借庙为学,时为私塾。1948年收为国立小学,定名为武昌县油坊岭小学。解放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56年洪山区人民政府拆庙兴建校舍。后划归江夏区管辖,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2005年,武汉东湖高新托管后,流芳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根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2007年9月,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红旗小学、前锋小学、沧海小学与光谷第三小学组建了光谷第一学区。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东、南两面与富士康厂区接壤;西面与湖北省最大的农民还建社区——佛祖岭社区仅一路之隔,北与中芯国际相邻。方圆五公里遍布高校及高新企业,如: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富士康、中芯国际、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藏龙岛科技园区等。由于历史悠久、又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校舍陈旧,一直难以扩展,设施设备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富士康等高新企业的快速扩容,佛祖岭社区入住人数的不断攀升,使得学生数逐年递增。(目前新校正在建设中)

随着学区的建立,光谷的发展,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这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来源也就显得多元化了,学生既有村民的孩子,也有街道居民的孩子,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周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子女。

课题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复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整体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及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研究。

目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其地域的不同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产生不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理论依据 (一)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它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见《辞海》),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习惯的形成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叶圣陶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他认为小学生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训练的措施和方法作了周到详尽的论述,在阅读、说话、写字、作文、计算、劳动等训练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对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四)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上网查询可知,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许多学校比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养成研究,从已有研究看,往往将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一同研究,而纯粹从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方面着手研究的不是很多。在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并不多见。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道德行为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行为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对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在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小学潘来强提出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个着力点,他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后,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具体指导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和多次重复,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巩固,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熏陶感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国内像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理论研究,真正落实到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还不够具体、细致,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题的界定

(一)习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出了如下的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2、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348页。)百科名片中习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二)策略 百科名片中策略一般是指: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3、优化班级学习氛围的策略

四、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寻找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3、通过研究摸索小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新时期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常规习惯,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习惯;二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2、归纳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应遵循的原则。

3、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三)研究主要过程及方法

2006年8月学校接到了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学校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调查研究。

低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中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四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五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2009-08-22 20:37:26| 分类: 教书育人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格的培养。但是,综观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不少弊端。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

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没有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

学校为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很有必要。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学习习惯,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

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本课题国内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策略和评价策略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

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研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小组。学校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以保障,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教科室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为加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工作,我校还将制定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索课题研

究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目标

(一)、教师教学目标:

1、加强对教材教法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学生课内外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指导策略研究,让学生敢创新,会创新,促进创新人格

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对学生评价策略的研究。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要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学习目标:

1、自觉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姿势端正。看书时,身要坐直、书要放正,眼睛离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写字时做到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身子离桌一拳。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用标准的普通话。课堂上不随便回头、说话,不做小动作。书写要认真,正确率高,课堂作业要及时完成,

家庭作业要认真完成,不抄袭他人作业。

2、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功课,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对不明白

的问题及时记录,做好标记,待老师讲课时认真学习。

3、在教师鼓励下,自觉学习,善于学习,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问,大胆质疑,乐于与同学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有成功体验,能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学好。

4、在学习活动中,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大胆猜测,具有创新激情,会与同学合作,有克服

困难的愿望和体验,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六、研究内容及对象

(一)、研究内容

1、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2、各科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3、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的研究。

4、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研究的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

七、研究原则、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人员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研究

成果经得起科学验证。

2、主体性原则

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中,学生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

高认识,积极承担学习任务,主动实践,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实践性原则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形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学习活动,是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

各项学习活动,使之在实践中形成培养策略。

(二)、研究方法

结合本校实际和已有研究实践,本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要求实验者要广泛查阅文献,从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于传播学等领域和古今中外的已

有相关理论中寻求理论指导。

2、行动研究法:

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

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3、总结经验法:

在实践中,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实验中的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突出重要的,有特色的和创新的内容,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

度。

八、研究的实施步骤、成果形成及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6月—10月)

1、调查现状,论证定题。

2、成立组织机构。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培训师资。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0月)

1、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教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提供充足

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展系列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积累一系列的研究案例,并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和推广应用。

3、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

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1、收集整理成果材料。

2、撰写实验报告。

3、邀请县科研负责人来校指导结题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4月—6月)

1、准备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

2、申请结题。

3、总结提升课题研究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二)、成果形成

1、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2、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论文展示。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展示。

(三)、保障措施

1、参与培训,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2、聘请专家来指导课题研究;

3、组织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交流、研讨;

4、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总结会,及时交流实验中的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5、利用家长学校,取得家庭、社会的协助;

6、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加强资料管理;

7、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8、学校要给予研究、实验等工作上的支持。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田洪友,全面管理课题的实施。

副组长:

田宝江,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会议、研究、协调、培训等。

课题组中心成员:

袁其军、朱洪福(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穆春新、刘芝凤(数学学科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董守兰、曹秀娟(英语学科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田凤东(常识学科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侯合秀(综合学科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2-02-22 16:41

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研究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书·贾谊传》)。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六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的习惯、思的习惯、写的习惯。学的习惯主要指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说完整话习惯;思的习惯指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写的习惯指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的习惯。经过课题组教师(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历经两年的实践研

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比较:

1、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比较强烈,有一定的倾听能力,会思考简单的问题。但倾听的持续时间较短,说的话不完整,思考的问题不全面,书写和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同伴间不会合作,往往我行我素。

2、目前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说的话不完整,难以让人明白;不会阅读;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与人合作时要么自己一个人做,要么坐在旁边“袖手旁观”,往往好同学包办了一切,弱势学生只能充当听众与观众。

3、综观两个对象的学习习惯的现状,我们发现他们在学、思、写、做几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学习习惯恰恰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学的习惯虽然有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都面面俱到的话,反而没有针对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说完整话的习惯作为突破口。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在幼儿园我们的做法如下:

①教师的语言组织力求清楚明了。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因此我们在语言组织时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易被学生理解。因而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

②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在开展讲故事活动中,一个幼儿将自己在家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老师提出适合的问题,其余幼儿就会倾听得特别专注,对故事的理解就更深入,复述时也更完整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个办法相当有效,不仅能帮助学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③让幼儿在鼓励中认真倾听。幼儿对鼓励很敏感。老师的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自信,老师的鼓励也是幼儿自主活动成功的动力。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总以欣赏的态度,适时、巧妙地进行称赞,对倾听习惯好的幼儿加以肯定,并在评比栏中增设“红星”为认真倾听奖。从每天评一次到现在的每周评一次。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养成了耐心倾听的好习惯,评比栏上的“红星”也越来越多了。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题实施中,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①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发言时,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老师都会专心地去听,偶尔作提示,但决不打断。教师那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势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显现。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听老师的讲课,去听同伴的发言。

②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首先作出表率,我们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用面部表情或各种手势来表示自己对学生发言的判断。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点头就如同说:“你说对了”“你做对了”。有时竖起大拇指或OK的手势或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鼓励的信息,学生在得到这种信息后会继续保持住较好的学习习惯。

③教给学生倾听的姿势。在倾听同伴发言时,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两手东摸摸,西摸摸,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把头转到别处,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倾听。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两手放在桌上,眼睛尽量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黑板上,那么其他小朋友也看黑板,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书上,那就让学生看书上。这样实践下来,学生的倾听效果确实提高了不少。除此以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听了别人的观点后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赞同,则面带微笑,轻轻点两下头,如果不同意,就举手补充或纠正。

④结合雏鹰争章,设计倾听章,帮助学生强化倾听行为。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结合雏鹰争章,设计了一枚倾听章,分为“争章目标、达标要求、争章指南、争章足迹、考章记载”等几个栏目,很受学生喜欢,通过训练与实践,多数同学得到了这枚自选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应在幼儿园就开始培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幼儿园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①加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交流平台,促使幼儿获得更多发现。同时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使之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还注意培养幼儿一定的读书技能,如:按页码翻书,横排版与竖排版的阅读顺序,翻页的注意事项等等。我们幼儿园为此配备了一定数量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合理设置了图书角,并由幼儿讨论制定图书角的读书规则等等。

②加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升入大班我们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

实践下来,我们都有了这样的体会:幼儿能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肯定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处理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

在小学低年级,我们的老师着重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时提供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并教给一定的方法。

①多渠道培养一年级新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尤其是刚从幼儿园入校的一年

级新生,只有当他们充满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因此,我们坚持从一年级新生的“需求出发”。首先漫画阅读,激发兴趣。借助他们手中的《好儿童画报》等刊物,利用他们爱看彩图漫画的心理,每周用一到两个中午的时间,让他们在精彩的漫画故事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其次,我们先行一步拼音教学,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为了让学生真正领略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利用下午放学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拼音教学。现在大多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通拼音读物上的精彩故事。第三,经常采取师生各半阅读法,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好儿童画报》等刊物上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先给他们讲故事,讲到精彩处,嘎然而止,学生为了了解故事的精彩结局,势必如饥似渴地读下去。有了兴趣,读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②多方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第一,当学生注意分散显出疲惫之态时,教师马上停下,通过一些动作、提示要求学生重新注意集中。第二,提出明确要求。一年级新生注意力不集中,读书时有口无心,拖拖拉拉,一字一顿。教师就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但就这样干巴巴地要求他们这到、那到,等于白搭,必须动手训练,请他们拍拍自己的小脑袋,摸摸自己的小胸口,调动学生的情绪。第三,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良好的看书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首先,要求每个新生至少买两本拼音读物,然后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在校阅读时间,坚持每天读15-20分钟的书。时间一般放在下午16:00—16:30。其次,充分利用好《读书乐》及课文、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七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经分析思考,我认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二、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

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由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步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五、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六、以身示范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七、师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你自己要成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师用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会乐意与老师合作,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一旦与老师有了感情基础,上课就能认真听课;课间就愿意与老师一起玩一起游戏,有时和老师讲,有心里话向老师说。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善意地提一提,这样学生既乐于接

受,也不厌烦。

八、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高年级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全面考查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九、同伴互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十、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用。阅读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八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指 导 老 师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毕 业 时 间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W440308223350009 2011年8月 : :蔡黎曼 :张晓冬 : :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 :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Ⅱ 引言„„„„„„„„„„„„„„„„„„„„„„„„„„„„„„„„„„„„„2

1.学习行为习惯的定义„„„„„„„„„„„„„„„„„„„„„„„„„2

1.1什么是学习行为习惯„„„„„„„„„„„„„„„„„„„„„„„„„„„„2

1.2学习行为习惯的对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2

2.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3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5

3.1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学习行为习惯条例„„„„„„„„„„„„„„„„„„„„„5

3.2设立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6

3.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7

3.4采用以一帮一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8

3.5教师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9

3.6通过学生、老师、家长的评价量化,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9

4. 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时要注意的问题„„„„„„„„„„„„„„„„10

4.1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0

4.2要把握学生的整体发展,互相促进„„„„„„„„„„„„„„„„„„„„„„11

4.3要正确疏导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11

5. 学习行为习惯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11

5.1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

5.2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也有了提高„„„„„„„„„„„„„„„11 结语„„„„„„„„„„„„„„„„„„„„„„„„„„„„„„„„„„„„12 参考文献„„„„„„„„„„„„„„„„„„„„„„„„„„„„„„„„„„12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引言:

“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数学新课标》也把“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数学思维的世界,使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这要求老师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认真思考、知难而进、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等学习习惯。

1. 学习行为习惯的定义

1.1什么是学习行为习惯?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多需要不断地学习。要提高学习的质量,就需要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从广义上说,学习习惯指的是主动学习、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科学管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而对于小学生,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学习,因此学习习惯应为上课习惯、预复习习惯、书写习惯、动脑钻研习惯、与人合作习惯以及有条理快节奏等具体并可操作的系列学习习惯。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1.2学习行为习惯的对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习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如果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倘若这是一种好的习惯,那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好多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因此控制和把握好这个阶段,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样,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就必须要培养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而要拥有这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定要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合理地运用

学习方法,及时改进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小学生做到“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2.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十来年了,在教学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这些优生普遍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都相当的好,不用老师或家长担心,他们参加校内外各种数学竞赛,都获得了很多荣誉。忧的是始终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对待作业马虎、书写很差、粗心毛病难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上课不认真、课前准备不充分……诸如此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发展。我认为优生与差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数学学习习惯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对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我决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关于数学学习习惯方面的行动研究,刚开始我觉得无从下手,现在也还是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但我尝到了甜头。

我为了能做好这方面的研究,我首先进行全面地了解小朋友们的学习过程中心理状况,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我采用了调查问卷形式,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调查问卷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1、你喜欢学习数学吗? ( )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2、每天上完数学课后,是否能及时进行复习整理回顾。 ( )

A、自觉复习 B、只有在老师父母督促下进行 C、从不复习

3、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是否能做到及时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 ( )

A、自觉整理复习 B、只有在老师父母督促下进行 C、不复习

4、做练习时,是否会去思考问题的不同解法。 ( )

A、会 B、只有在老师父母督促下进行 C、不会多想

5、做完练习后,是否能进行检查。 ( )

A、自觉检查 B、只有在老师父母督促下进行 C、不检查

6、题目做错了,你会怎么做。 ( )

A、先想一想为什么错,再改正 B、请教别人 C、马上擦掉重做

7、在平时的生活中,常会想一些数学问题 ( )

A、会 B、只有在有人提醒时才会 C、不会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发现:一部分学生确实数学学习习惯不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养成自觉复习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学生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或老师帮他们复习整理所学数学知识。

没养成自觉检查数学作业或考题的习惯。学生做作业老师批改,孩子做作业家长检查,这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了。很多学生数学作业做完便大功告成,至于检查作业对错那是老师或家长的事情,似乎和他们没有关系。

没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对解题兴趣不大,像“这道题我是怎么做出来的?还可以怎么解?还有没有更巧妙的解法?”等问题,很少去思考,总是想早点完成过多的作业,挤出时间来玩一玩。学生普遍关注的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

没养成经常分析错误原因的习惯。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当他们知道题目做错了,会毫不犹豫的很快擦去原来的做法,立即重做一遍,而不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当然,不良的习惯远远不止以上几项,以上几项只是数学学习习惯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但以上几点习惯,却是由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习惯积累起来的:课前预习、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审题习惯、书写习惯、合作习惯„„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将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呢?我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方案制订:

1、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以便制定具体措施。

2、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实验内容。

3、制定方案计划,级部集体备课中讨论研究。

4、与家长交流,明确目标与方向,让家长监督与配合。

5、师生共同制定一套方便操作的数学良好学习习惯条例。

6、分小组合作与竞赛,争夺数学良好学习习惯标兵。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九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能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进行反复钻研、探究,能针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询问他人、请教他人,和他人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作业的完成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关键。

关键词:习惯 合作 质疑 探究 兴趣 学生创新意识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①]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促使着学校教育革新,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基础。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必备条件。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他们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而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手段。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劳,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生受益。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养学生良好习惯的:

一.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 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还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

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

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三..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

读。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施为过程为:

(1)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2)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思想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能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

(4)低年级,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教师要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

(5)中高年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在普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难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画,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怎样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应用题的关系,如何看懂各种图表等。

四.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②]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能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进行反复钻研、探究,能针对学习中的疑点问题询问他人、请教他人,和他人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这个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教师,利用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发挥自己意识,在自主探究中提出质疑,完成探究的任务,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五.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业的完成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学生能否认真及时完成作业,不仅影响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现在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是家长生活的主宰。除了生活上的许多事情是父母代劳,甚至学习上的有些作业也是父母帮着完成。许多孩子任性、自我、不爱劳动、怕吃苦、不懂得如何主动学习,自觉性差。 我班不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班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认真完成的习惯培养,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

1、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浓厚兴趣。

从教育的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推动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为此,在作业方式上采用了几种方式:书面作业、课堂口述、集体讨论、习题旧类编辑等多种形式。评析学生作业时,进行民主判断,激发自尊和自信,善于发现思维火花,给予鼓励和支持。

2、 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一些学生在作业时,碰到难题往往不肯动脑筋,敷衍了事,时有学生抄袭,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篇十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导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校风和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孩子启蒙抓起,把“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良莠由认知升华到情感再内化成行为表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交际上。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

那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在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题

(一)学生自身生理的因素。

(1)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

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很多时候都坐不住,他们的注意力也是极其容易分散的。从观察记录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思想容易开小差。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有的写几个字就去上厕所、喝水等等,不够专心,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

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比让自己发言难多了。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课堂中,许多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可是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完成作业时,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小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

(3)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

在一些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的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的内容和题目的要求完全无关。

(4)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题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5)缺乏学习内驱力。

缺乏学习内驱力也可以说成是对学习缺少兴趣。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

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部分家长也说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似乎学生很不喜欢学习这件事,至于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或者查找相关资料的学生就更少了

(6)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低。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初期,多数是在一、二年级。现在进入小学的孩子多数是六岁左右,孩子年龄小,生理的生长还达不到一些标准。他们对于认知的理解自然而然会差很多。即使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脑子的生长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容量,

(二)后天的习惯培养不好。

(1)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作业习惯包括写字姿势和习惯两大方面。学生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缺,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很多时候,学生写字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字迹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做作业的习惯没有养成好。

(2)其他的不良行为习惯。

①撒谎,②任性,③享受,④自我约束能力差,⑤没有吃苦耐劳精神,⑥贪玩,⑦不节俭,⑧缺少集体荣誉感,⑩自理能力差,⑾缺少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让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的一些原因。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

小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会形成的,而是一些因素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产生的结果。使得小学生产生这样不良习惯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觉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学习的对象。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另外,隔代教育的差异很明显。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宠溺,或者长辈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或者父母双方的教育方法没有达成有效共识。这些都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大,让他们养成不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其次是有学校方面带来的原因。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和保护伞,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成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

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手画圆,画出的圆似圆非圆;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现在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如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腐蚀着孩子。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色情,暴力,恐怖电视,电影,书刊,网络的不良信息都在教唆着孩子。其次,在价值观上,拜金思想还广泛存在。因此导致孩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苗头。另外,青少年的心理脆弱。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就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砺,因而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都很差,或者心理发育不健全,思想行为反常。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126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