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

2016-01-09 09:48: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一:那声音,常在心田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希望能帮助到你。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一:那声音,常在心田

那声音,常在心田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总是欠缺些什么,因为我们,离开了自然太远,太远。

——题记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我妈妈胃不好,为了调理身子,每天都要喝中药,每天晚上八点钟,这种声音便会如约地响在我的耳畔。

刚开始的那几天,我几乎是不愿进家门的,每次刚一打开门,一股令人作呕的刺鼻的中药味便会涌入我的鼻腔,简直是令人窒息。苦苦的味道就像一团阴云笼罩在我们家的上空,整个屋子感觉灰蒙蒙的,闻着这种味道,感到十分压抑,大脑也无法正常思考……正值夏日,本就酷暑难当,熬中药散发出的热量,竟使空调的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

过了两天,连楼道里都弥漫着这种味道。

这些天,咕噜咕噜的声音也成了我的睡前催眠曲。

渐渐地,闻到中药味,我的胃好像也不是这么敏感了。听到那咕噜咕噜声,也觉得亲切起来了。

那天,我帮妈妈熬中药。打开一纸袋子的药倒入锅中,我凑上去看了看,为主的药材是一种长得像狗尾巴草一样的植株,还有些并不认识的树叶、树皮之类的和很多干掉的昆虫,这些东西才真正是“绿色无公害”的。

妈妈的胃就这么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中药,之所以区别于西药,是因为中药取自自然。药材生长在深山中,生长才丛林中,植物动物就是它们的肥料,原始的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家园。采药人跋山涉水,走进自然深处,用铲子小心翼翼的汲取自然的精华,经过复杂细致的加工,才制成了中药。

现在,人们常常会生病,就是因为我们离自然太远,离我们的“家”太远。西药治表,中药治本。中药之所以能根治许多慢性病,大概就是因为它源于自然,使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接接地气儿,换一种途径回到自然。亲近了自然,经过了大自然的调理,我们便找回了健康。

现在,在放假的时候,我常喜欢回老家走走在麦田中,在大山里穿行,因为那里,离自然最近。

如今,我开始喜欢闻中药的味道了,开始喜欢听那咕噜咕噜的声音了,在其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那声音,常在心田,久久地......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二: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1.2015年济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赏析

第一、在选材方面,“声音”一词,对选材方向的限制其实不大,我们看一看,我们生活中哪些“声音”可以留在我们的心田?

1、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父母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嘱托,邻里的问候,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这道声音,可能是小贩的吆喝声,路人的提醒,激动人心的演讲等等。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哪些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

这一类的声音,比较容易思考,但是选材撞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可以考虑让人物要素特殊化、环境背景特殊化等方式,形成角度比较新的故事。

2、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悠的鸟鸣,低沉的犬吠,轻轻地风声,潺潺的流水声,河水解冻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低落的身影,叶子落地的声音,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等。我们循着自然的脚步,聆听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

这类声音,写出来生动形象,比较具有美感们可以在语言上多有雕琢。

3、动人的乐器、歌曲、戏剧等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悠扬的钢琴声,清幽的笛声,沉醉的萨克斯,激昂的架子鼓,清新的民谣,动听的流行歌曲,历史悠久的戏曲等等。

这类声音,既优美,又生动,还有许多故事感悟,一语双关,寓意悠远。

4、内心的声音,也是我们聆听的对象: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等,虚写一种精神、品质、文化、理念等也是可以的。

这类声音,直指我们内心世界,可以写出深度、广度。

第二、立意方面,“声音”为什么“常在”?还是在“心田”,这道声音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声音让我们感动、温暖:这道声音,在我们遇到困难、麻烦、苦难等情况时,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我们重拾信心、动力。如亲人、倔强的小人物、朋友、老师、陌生人、动物间的感人声音等。

2、声音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有这样一些声音,它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事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等等。如琴声,父母的教导,名人的话语等,给我们的成长添彩。

3、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碧海蓝天,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4、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生活中、自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

第三、关于“声音”这篇文章的布局考虑:

1、可以考虑用触景生情引出回忆——叙述展开故事——回到现实的布局形式。

2、可以考虑小镜头小画面连缀的形式

3、可以考虑虚实结合的写作结构,实写画面与虚写画面结合

4、可以考虑写想象类文章

总之,《那声音常在心田》这篇文章,构思难度不大,选材创新难度较高,

2.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从形式上看这是个主谓短语,此类作文,考生可以通过关系来审题特点。

审题时,要看三方面:对象、重难点和限制词,其实就是根据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入手。

一、审题对象——那声音

这个主语是声音,考生需要审出指代内容,很多考生会立刻定位于人的话语,这就会限制了声音的外延,而内涵也就限制了。“那声音”的中的“那”方内容向可指几种范围:

首先,自然方面,如:乡村里春天鸟儿的啁啾、夏夜的蛙鸣、秋夜里的虫鸣等;

其次,物的声音,如:学校的铃声、爷爷破旧的自行车吱嘎生、拨浪鼓的声音等

最后,人的声音,但是人的声音,要看几方面:

1、声音发出者是说给“我”听的,也就是有意图地针对“我”

比如:孩子,做事情就像剪纸,要静心„„

2、声音发出者不是说给我的,而是说给大家的„„

比如:吆喝声„„

3、声音发出者是针对某个人说的,“我”听到后的震撼„„

比如:爸爸对妈妈说:“虽然我身体不好,但是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比如:留守儿童对大山喊:爸爸妈妈,我听话了,你们回来吧„„

二、审准限制词----常

题目中“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中有个限制词:常

常是个副词,可以理解为:常常、经常的意思,是个频率词。在写作时,考生要扣住这个副词来进行构思。所以,写作时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点面结合。如果考生只是写了一个事件或者一幕,然后匆匆结尾,会出现偏题现象。

三、审题重难点---出题者意图

题目中“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中的补语是“我心田”

重难点1:为什么常在我心田?因为难忘、因为给我影响很大、因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启迪了我的人生„„ 重点难2:那声音可以直接让我产生感悟,也可以间接传达作者情感„„

审题之后,考生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和布局呢?这时候可以考虑到万象归四法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之前我分析过2012至2014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有的分为6种、8种、16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那么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如何运用这四个类型实现中考作文的千变万化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

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

1、成长感悟类

2、感恩感动类

3、励志素养类

4、审美感悟类

第一类:成长感悟

此类我们运用以小见大格式来写。选材上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写出在重要时刻,某人的话触动了“我”,启发“我”

做出改变,进而点面结合。

举个例子:

成长中,遇到的失败、坎坷、磨难的时候„„(此处省略)

人物出现,给你的启发如:

爷爷的一句话:“路要慢慢走„„”

这句话不能随便说,最好是:言在此而义在彼,不然,这句话的分量不大,也不深邃。

最后点面结合,扣题。

如:每当我„„的时候爷爷的声音仿佛„„在我心田,启迪我要踏踏实实勇于面对„„

第二类:感恩感动

此类我们可以运用尺水兴波法来写。选材上可以写亲情、师生情等。写出亲身经历的,侧耳倾听的,但是最好是侧面来表达自己情感。

如:父亲的话是:我要跟在孩子后面,不是怕他摔倒,而是让他踏实。

如何构思呢?

1、开始要点题:写父爱,然后父亲的那句话,一直流淌在心间

引出下文,接着如何写呢?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场景

比如,第一次学自行车

2、自然环境描写:当夕阳染红了整个广场,映在了„„此处省略

写自己跟父亲练习自行车

3、要埋下伏笔:我在车子上,父亲在后面扶着„„,但是车子走得很慢

后来稍微好些了,父亲跟在后面跑,但是停下来的时候,父亲的腿一直再抖„„

4、这个时候要转了:如何转,得用对话。不能让父亲说:爸爸是爱你的^„„这个样非常不真实,也不深刻。而是晚上休息时,我听到了客厅里妈妈和爸爸的对话:

“你别跟着孩子练习了,我来吧,你看你的腿病又犯了„„”

“他跟着我学自行车的,我在他后面不是防止他摔倒,而是让他安心踏实地向前走„„”

听到父亲的话,我的眼泪突破了感情的围堰,原来„„

5、然后要深化主旨

如何深化?不要点面结合,而是抒情议论

父亲啊,是您用坚实的肩膀,为儿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是您用一双温暖的手,为我铺平的前进的道路,是您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一本父爱的篇章„„

6、最后要扣题

时隔多年,父亲的那句话一直流淌在心田,让我理解了父爱如山,如火„„

第三类:励志素养

此类立意比较新颖,深邃,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很难驾驭。

如:卖糖人的老人的吆喝声,不仅仅说吆喝声多那么美,而是通过写吆喝声来到这个人,进而表现这个人的精神。

1、比如,开始你写:抢断,“卖糖人了,好看好吃的糖人咯„„”这个声音引入下文。

2、然后,运用欲扬先抑。写到这个吆喝声音的沙哑,或什么特点„„写这个老人的穿着朴实或者身体特征或残疾等,总之再配上这个吆喝声,给人一种:淳朴的声音,他的周围总是有一群孩子们围着„„

3、然后,你要写转折,如何转折呢?转折的话,要通过细节描写。比如,这个画面,好像得源练习过,看着老人的坐在破旧的板凳上,左手拿着„„右手一转,一朵漂亮的腊梅花在阳光熠熠生辉,迎风绽放„„老人看着自己的艺术品,看着周围孩子的眼睛,开心的笑了,„„老人在制作时,总是开心的笑着,„„

4、然后插叙:

再写老人的腿为什么残疾„„或者家庭背景„„突出的是老人的乐观,心中有花,生活才能开出花来

5、后来不见那老人了,但是老人的吆喝声常流淌在心田„„

无论身处何境地,都要微笑面对生活,心中有花,生活才能开出花来。

第四类:审美感悟

此类作文立意深刻,但是很多考生会不敢写,因为要写到关注自然环境、关注民俗、传统文化等

举个例子:

1、比如:写自然蛙声,小时候:跟着姥姥在乡下,夏夜的河边,蛙声不断,写到的„„的美丽。写一个特写雨后的蛙声最响亮,周围景色„„传来的气息„„重点突出的是,乡村的美。

2、现在,回到乡村,几近与城市差别不大,昨日的河流干涸了,剩下一席垃圾„„

3、那记忆中的蛙声何处去寻?难道只能在电脑里才能听到吗?在我的梦里,那甜美的蛙声常常流淌在心田,我知道流淌在心田的不仅仅是我无法回去的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田园。

总之,2015年济南市作文题目审题不难,但是想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话,还需要动脑筋。以上内容都是我们课堂上讲过的,相信孩子们发挥得很好。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模拟试题(二)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题

九 年 级 语 文 (2015.10)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强聒不舍(guō) 恪尽职守(kâ) 扶掖(yâ) 一抔黄土(póu) B.恣睢(suī) 栈桥(zhàn) 煞白(shà) 狡黠(xiā)

C.味同嚼蜡(juã) 诓骗(kuáng) 谮害(zàn) 腆着(tiàn) D.绾起(guān) 啐(sùī) 麾下(mào) 禀请(b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暄嚷 亵犊 一代天娇 吹毛求此 B.勋落 诘据 克尽职守 重蹈复辙 C.谀词 无与伦比 化为乌有 根深蒂固 D.逞辨 桑莘 豁然惯通 孜孜不卷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C.角色个性鲜明,是电视剧《新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习主席致力于严惩贪污腐败,目前已初具成效,但离否极泰来尚显遥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C.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5. 下列各项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发生在他身上的忠、义、勇、谋、骄的事情依次有: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C.《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鲨鱼的凶猛,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展现圣地亚哥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地衬托了他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D.在文艺演出中桑桑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自己赢得了尊严,所以在油麻地小学师生的眼中,他是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1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2分)

A、以头抢地耳 撞 B、 休祲降于天 吉祥 不详 C、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 D、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说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8.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炊饭成糜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识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糜:粥。②著箄(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宾客诣陈太丘宿 (2)俱委而窃听 ..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大 人 与 客 语 乃 俱 窃 听

11.陈太丘如何看待“炊饭成糜”这件事?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送崔子还京

地,土豆成了帕门提尔在大牢里仅有的主食。3年的土豆牢饭吃下来,他成了土豆的忠诚拥护者。 ⑥恰巧,1770年法国遭遇农作物欠收,法国科学院办了一场论文竞赛,主题是“能够减少荒年灾难的食物”。帕门提尔毫不犹豫地寄了一篇土豆颂歌过去,一举得奖。据说,路易十六对帕门提尔说:“总有一天,法国会感谢你为穷人找到了面包。”

⑦土豆英雄终于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欧洲各地都开始推广这种便宜好吃热量高的食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中,人们能收获比原来多得多的粮食。由此,欧洲北部的人口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小麦总产量大约能供养500万人口,但在1840年,当地人口达到了900万。毫无疑问,土豆是这一结果最大的功臣。

⑧此时,大英帝国正处在跨越生物性限制的时代——新作物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改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英国各地纷纷从农业转向制造业,而爱尔兰地区的人民吃着土豆,为英格兰地区那些进入城市的工人生产农产品。

⑨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托土豆小英雄的福,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

②交河:指河的名字。

1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土豆被称为“英雄”的原因。(3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俱往矣, , 。

(2)四面边声连角起, , 。

16.第②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3) , ,射天狼。

(4) ,只有香如故。 (5) ,载不动许多愁

(6)马作的卢飞快, 。 (7)受任于败军之

际, 。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土豆英雄

①今天谁能想到,土豆刚抵欧洲便遭到冷遇。人们能够辨认出玉米是小麦的亲戚,辣椒和花椒很相似,唯独没见过这种“鸡蛋大小的球根”。《圣经》上也没有关于这种植物的记载。这让虔诚的神职人员犯了难:我们该吃这种植物吗?吃它是否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②不过,天生土豆必有用。比起传统的小麦等作物,相同面积上种植的土豆能产生2到4倍的热量,且只需3到4个月的时间就能成熟。在小麦欠收的年份,土豆往往收成不错。更何况,我们的小英雄能伸能屈,在任何形态的土壤中几乎都能茁壮成长。 ③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当时的草药学家。古代欧洲人也使用草药治病,并且有着“以形补形”的思想。不幸的是,面相丑陋的土豆成了一个绝佳反例:它表面粗糙,形状古怪,在当时的医生看来,活像是麻风病人的手。读多了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就是这么神奇:海洛因起初被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时被发明的阿司匹林反倒因为“不安全”被雪藏了几年;剧毒的水银自古以来都被中外医生当药用;土豆这顶“麻风病”的帽子一戴就是100多年…… ④直到饥荒与战争在欧洲蔓延。

⑤这回挽救土豆声誉的,又是一位药剂师。法国科学家安东尼·帕门提尔原本是军队里的药剂师,在战争期间被普鲁士人俘虏。此前,因为饥荒,普鲁士很多穷人都开始食用土豆。很自然

2

17.请指出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8.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思考“土豆英雄”这个题目好在哪里?(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黏嘴的苹果

倪 萍

坐出租车去三里屯,车很干净,师傅很健谈。

‚一听声音就知道你是倪大姐。‛师傅头也没回,说得很肯定。 ‚闻着车里的香味了吧?‛

‚嗯,闻着了。‛我嘴里应着,心里想着别的事。

一个苹果被师傅反手递到我眼前:‚正宗的‘金元帅’!我们平谷就出两样好东西,5月份的大桃,10月份的‘金元帅’。送你这个礼物,别看你是名人,你绝对没吃过。‛ 我笑着接过来:‚谢谢了,师傅。‛

师傅又说开了:‚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那果汁顺着嗓子流.

下去,比喝蜂蜜美!‛

我笑出了声儿:‚这么好的苹果,你们平谷怎么不拿到北京来卖呀?‛

‚还卖?开花那会儿就叫明白人包走了。我们吃的这都是有点小毛病的,就这还六块一斤!今儿不买明儿就不见了的好东西,就这么十几棵树。我们家买了一筐,我媳妇每天让我带俩上车。今儿早上我吃了一个,这个碰上你了,倪大姐有口福!‛ 妈呀,吃个苹果,算有口福。

我举着‚圣果‛回了家,进门把苹果切成四瓣。‚儿子,有什么话快说啊,一会儿嘴巴黏住了!‛

儿子问:‚黏嘴干吗?‛

‚这个苹果吃了之后想张嘴都张不开了。‛ ‚那你先吃,省得你再问作业的事。‛

妈、顺子、儿子、我,我们四个小心翼翼地吃着这四瓣黏嘴的苹果。 只有我妈捧场:‚真是黏嘴!‛ ‚姥姥,黏嘴你还说话?‛

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

吃完了,儿子还要,当然没有了。姥姥说:‚明天买去。‛

上哪儿买?有些东西你多有钱也买不到啊,可买不到的东西就值钱吗?

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本来都是些小道理,可一说出来就成大道理了;而有些大道理,说着说着就变小了。

第二天蹭小刘的车回家,说起黏嘴的苹果,小刘吃惊地看着我:‚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

怕,怕的是没有了信任,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现在仅剩下怕了,天哪,多可怕呀!

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这不是大话,是小话,.....我的嘴被黏住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情节: ① →分享苹果 →谈论苹果→ ② 情感:不以为意→ ③ → ④ →感激不已 20.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谈谈你对下列三句话中“黏”字的理解。(4分) ①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 . ②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 ③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

3

(2)请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2分) ........

小刘吃惊地看着我:‚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21.文章结尾写到“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请谈谈你对“最好的苹果”的理解。(4分)

22.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4分) ......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四: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语文试卷分析

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评阅情况分析

“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评阅工作于2015年6月15日至23日在济南一中顺利完成。在此,对在本次语文阅卷中反映出的学生答题情况做简单归纳。

一、课外文言文

第9题 文言断句 2分。本题正答率较高,在70%左右。各种错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句意,从而导致失分;另一种为审题不认真,画了多处停顿,而非一处。

第10题 翻译句子2分。第一个分句的主要错误集中在对“尝试者”的理解上,很多考生将其理解为句子的状语“曾 经”“试着”等,而非一个名词“经验”、“经历”、“尝试的方法”等。另外,也有部分考生将句子的主语理解错,如“孙莘”、“我”等。第二个分句相对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考生对“有味”的理解出现偏差,如“另有它意”、“有怪味”等。

第11题 文意理解2分。得满分的并不多,多数考生只答出“多读”或“多写”中的一点,另外有些考生因不理解句意答为“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多请教别人”等。还有一部分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的“写作主张”的含义,答案为对欧阳修作品或其人的评价,完全偏离题意。

二、古诗鉴赏

第12题诗歌内容赏析共3分。得分率较高,失分因素主要是:①四种景物写不全;②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是找出前两句中的景物,但是有学生写的是第三句中的“东风”;③根据前两句所写景物概括春天的特点,不是从整体上去概括,而是只具体到单一景物本身的特点;④错别字的出现,比如“生机勃勃”的“勃”,出错率比较高。

第13题炼字共3分。失分因素主要是:①修辞方法判断错误或是没有明确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②解词出现生造词;③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有偏差,表述不准确;④没有仔细读诗文后的注释,因而在理解作者感情时,没有结合写作背景,出现错误;⑤在关键词语中错别字的出现,比如“拟人”写成“似人”,“惆怅”写成“愁怅”等。

三、名句默写

第14题名句默写共7分。

分别为:1、温故而知新;2、胜作一书生;3、乡泪客中尽;4、谁道人生无再少;5、身世浮沉雨打萍;6、断肠人在天涯;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从内容上来看:《论语》一则、古诗五句、现代诗一句,涉及较全面。

从答题情况来看:

1.学生书写的规范性亟待提高。体现为很多同学书写习惯不好,喜欢连笔,笔画不对,结构把握不准。导致阅卷时不易判断对错。

2.错别字严重。体现为句子能背对,但是字写不对。这与平时能否落实到纸面上有很大关系。

3.直接空白,句子没有背过。体现为没有填写、写上的不是这一句、是这一句但顺序颠倒等情况。这是平时学习时没有达到背过的基本要求。

常见出错情况:

1句中:答题较好。“故”的反文写成折文,写成“顾”、“固”等;“知新”写成“之心”。 2句中:答题一般。“作”常错为“做”;“生”写作“声”。

3句中:答题一般。很多没有背过,空白或写成“迷津欲有问”等;“尽”写成“近”,“中”写成“终”。 4句中:答题一般。“道”写成“到”,“再”写成“在”。还有颠倒字的顺序的问题。

5句中:“萍”是上下结构,但是有许多孩子书写不规范,写成了左右结构,这是错的最多的一个字,也是造成判断不准最多的一个字。“浮沉”容易写成“沉浮”和“浮尘”。“世”也容易写成“事”。 6句中:答题最好。非常简单,基本对一个的话,就是这一个了。“涯”容易写成“崖”。

7句中:答题最差。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现代诗歌没有背过,或者背混了。比如“一枚”写成“一张”,“小小”写成“窄窄”,“邮票”写成“船票”等五花八门。

四、说明文阅读

第15题概括文章内容,共3分。

答题要点: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通;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

此题3分,每个要点1分。在阅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研讨,我们补充了一些答案。 其中第一个要点“我国竹类资源丰富”,我们补充的答案主要有:①种类多 ②资源 ③种类等关键词

第二个要点“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通”,我们补充的答案主要有:①竹与生活的联系 ②竹的物质贡献 ③可分成两点来回答:日常生活方面、生活环境方面,这两点合1分,只回答其中一点不给分;④生活方面 ⑤用途 ⑥作用

第三个要点“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我们补充的答案关键词有:①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赋予我们的精神价值; ②竹的文化 ③竹的精神价值 ④文化历史 ⑤文化 ⑥文化史上等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整体感知、分析概括能力,如果学生逐段提取,列出超出4条以上信息,最多得2分。此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存在的问题是有不少学生逐段提取信息,列出很多条来,不能总体去概括把握。

第16题 词语赏析共3分

答案要点:① “之一”是“其中的一个”的意思,②准确的说明在竹类植物发源地中云南是其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此题共3分,词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语言特点1分。在阅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研讨,我们对答案进行了以下解读。

第一个要点“之一”也可以解释为“众多中的一个”等,大意对即可,如果不说词义,只说表限制,后面第2点的内容分析正确,也可以得这1分。学生回答为“多个地区中的一个”“几个中的一个”“„„的一个”“几个中的一个”等都算对了。

第二个要点不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也可以,只要学生能表达清楚要点的意思即可。 第三个要点语言特点也可以说成“严密性”“周密性”“严谨性”等,但不能只说“科学性“。 此题学生的得分率很高,有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之一的解释不清楚,比如解释为“大多数中的一个”“大部分中的一种”“几分之一”等,解释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没说语言特点。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多说把“之一”删去会如何,只要不影响答题要点,就忽略了,个别学生从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去分析。

第17题 说明方法共3分。

采分点:说明方法辨析(举例子、分类别)1分;(举例子的具体、真实、增强了真实性、增强了可信性;分类别的条理清晰)1分;说明的事理(竹子与生活联系的密切、竹子在生活中作用的广泛、竹子对人们生活提供的物质贡献大等)1分。

错误情况:

1.知识错误:①说明方法辨析不对,有些打比方,作比较的;②说明方法的作用不对。

2.答题思路有误:

①要点不全的,没有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或者是没有分析说明的事理。

②答跑题的,按照说明文语言的题分析该句的,还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该句子的。

3.其它:写错字的,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或是举例字等;语言表述逻辑混乱的。

第18题 说明文段落作用分析3分。

采分点:段落作用辨析(承上启下、过渡)1分;结合内容分析(承接上文介绍竹子在物质生活贡献大1分;引起下文对竹子在文化精神上贡献的介绍1分)2分

错误情况:

1. 文体混淆:按照记叙文的文体答题的,有写埋设伏笔、铺垫、承接或引出对竹子描写的等

2. 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不明白上下文分别是介绍竹子哪方面内容的。

3. 术语中“承”、“渡”写错的。

4. 不结合内容分析的。

5. 不按题目要求作答的,只是对第6自然段进行了复述。

五、记叙文阅读

第19题,题目的作用,共4分,4个得分点。

1.概括主要内容,例如:母亲给我送蒸菜、打电话、生病也不愿意给我添麻烦等。

2.思想感情。

母亲对我的关心、爱、关怀、体贴、关爱或者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关爱、感恩等等。

3.题目手法。象征、比喻、双关、线索(其一即可)

4.作用。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等。(其一即可)

答题问题

1. 主要内容概括不全,不明确具体。

2. 语言表述不准确,如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孩子对母亲的爱戴等。

3. 手法不清晰,或不点明手法,或出现错别字。

4. 4个采分点不全面。

第20题(1)赏析句子,共3分,3个采分点。

1.描写手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其一即可)

2.结合句意。

3.表达情感。母亲对我的关爱或者是我对母亲的感激、关心、心疼等。

答题问题::1.关键词出现错别字,表述不准确,如“外貌”写成“外冒”,写成“形态”等。

2.不写描写手法。

3.不写表达情感。

(2)品味词语,共3分,3个采分点。

1.解词,冲洗、洗涤、洗净、消磨、销蚀、洗礼等,符合语境即可。

2.结合句意。

3.表达情感。我对母亲的老去的伤感、遗憾、愧疚,对母亲的感恩、心疼、爱等

答题问题:

1. 不解词或解词不准确,不恰当。

2. 表述情感不准确,如我对母亲的怀念,我对母亲的爱戴等。

另外,学生答案写错位置,不能对应题号,乱涂乱改现象比较严重。

第21题,重点语句含义理解4分,4个采分点。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重点句子的理解。本题句意的理解是难点,对句子中“奇迹”的解释得分率很低,结合第三段分析答题情况较好,情感学生把握较好,尤其是“母爱的伟大”这一点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来,得分率较高。

第22题 写作手法及构思手法考查 4分,4个采分点。

本题从写作和构思角度设题,答案多样,充分体现了语文试题的开放性,题目新颖,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答案多样,主要集中在对插叙、对比、欲扬先抑、前后照应这四种写作方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结合内容体会情感,但对写法的独特作用分析不到位。另外少数同学不能从写法构思入手分析试题,答题方向有偏差,分析了文章语言特点,比如:修辞、人物描写等。

补充答案:

运用象征手法,“阳光”象征着母爱,含蓄的表达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和对母亲的感激。 文章前后照应,第一段中对阳光和描写和文章结尾对阳光的描写相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紧凑,表达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和对母亲的感激。

运用反衬的手法,用第五段优美的田园景色反衬岁月的艰辛、母亲的艰难,突出的强调了我对母亲的爱。

文章设置线索,文章以“温暖阳光”为线索,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扣住“阳光”来写,前后连贯,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段点出“温暖的阳光”,紧扣题目,突出中心,表达出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对母亲的感激。

欲扬先抑,文章开篇写母亲给我打电话我有些缠人,我对母亲每天9点给我打电话不理解,结尾写我理解了母爱每天主动给目前打电话问候,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突出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对母亲的感激。

六、作文

今年的作文《那声音,常在心田》既比较宽泛又给予考生必要的限制,贴近学生生活,倡导主体体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本题设题相对简单,构思难度不大,既可以写原有作文的转换,也可以进行创新,但选材创新难度较高。

“那声音”紧扣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体验,真实展现考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涵盖范围较广,透射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影子。

从考场作文来看,大部分考生能紧扣写作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写真事,抒真情,写出生活中的独

特感悟,涌现了一部分优秀作文。很多文章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文采等方面均体现出考生较扎实的作文功底。首先梳理一下学生的作文情况:

第一、选材

1.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父母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嘱托,邻里的问候,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这道声音,可能是小贩的吆喝声,路人的提醒,激动人心的演讲等等。

考生能把生活中那些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但选材较多的注重了亲情和友情,学生的视野较窄。

这一类的声音,比较容易写作,但是选材撞车比较大,考生在对作文进行处理上未能进行人物要素特殊化、环境背景特殊化等方式,形成角度比较新的故事,落入了亲情作文的老的路子和窠臼,突破和创新的占极少数。

2. 动人的乐器、歌曲、戏剧等声音;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低落的身影,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等。考生能从自然入手,写得生动形象,出现了不少的佳作。

3.内心的声音: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等,考生在这种选材上较少,个别堆砌历史故事,可见考生在思路上没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打开思路。此类选材的好文章很少。

第二、立意

好的立意决定了作文的高度,这次作文,学生立意的角度有以下几类:

1. 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我们重拾信心、动力:如亲人、倔强的小人物、朋友、老师、垃圾工人的声音等。

2.声音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事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等等。如琴声,父母的教导,名人的话语等,给我们的成长添彩。

3.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4.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生活中、自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

特别是第四种个别考生能很好地把握,得分较高,此类文章也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第三、谋篇布局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文章布局谋篇上,大多采用的“起承转合”的作文思路,分段较为合理,今年考场作文,“老三段”的布局还有,但比去年游客较大的改观。但是鲜有创新。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这是下一步作文训练重点。

《那声音,常在心田》这篇文章,构思难度不大,选材创新难度较高,过于通俗、没有创新、感情不真挚的选材得分都受到了影响。

【答卷亮点】

1.审题精准, 切中要害。多数考生针对“那声音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或反省追忆,或感伤遗憾,或深刻思考,体现了考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追求。

2.立意深刻,颇具匠心。考生或对传统文化的回响,或对自强精神的坚守,或对美好情感的追忆,或对社会真情的赞颂,深层次的对“那声音”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做出思考与阐述,其睿智与理性折射出出当代中学生思想上的成熟。

3.选材广泛,角度多样。多数考生选材广泛,涉及到生活体验、心理感受、社会道德、自然感悟、个人成长、师生校园、父母长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大多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避开易选的材料,选取时新的话题入文,且能联系实际夹叙夹议,令人赞叹。

4.部分考生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学生的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不少考生旁征博引,语言呈现诗意化特点,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本次作文还呈现出鲜活的材料,流畅的文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答卷不足】

1.部分考生审题不严谨,部分作文没有扣住“常”来写,只在结尾部分强调“那声音”的重要,这显然是审题不认真所致。

2.出现部分四不像文章,似小说、议论文,但多数仅是虚构情节、泛泛而论,既无鲜明的主题,也无充足的论据,更无引人入胜的情节,味同嚼蜡。

3.部分考生语言贫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不清晰。语言欠缺条理性,缺乏生

动形象地细节描写,内容不够充实。

4.部分作文选材不新,素材雷同或陈旧。反映出学生平时读书不多,教材中的例子又不会活学活用,感悟生活的能力不足,缺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人云亦云。

5.文章套作现象时有发现,部分答卷,文笔精美却文不对题。

6. 从考生写作态度上看,绝大部分考生是认真极积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考生表现不佳。具体表现在:①只写标题,不写内容。②写了标题,也写了内容,但是所写内容不超过200字。③部分考生的作文 是直接抄袭了试卷前面的现代文阅读内容。

④书写质量不高,一部分答卷书写潦草,给阅卷造成很大困难。

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篇五: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考语文试卷分析

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评阅情况分析

“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评阅工作于2015年6月15日至23日在济南一中顺利完成。在此,对在本次语文阅卷中反映出的学生答题情况做简单归纳。

一、课外文言文

第9题 文言断句 2分。本题正答率较高,在70%左右。各种错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句意,从而导致失分;另一种为审题不认真,画了多处停顿,而非一处。

第10题 翻译句子2分。第一个分句的主要错误集中在对“尝试者”的理解上,很多考生将其理解为句子的状语“曾 经”“试着”等,而非一个名词“经验”、“经历”、“尝试的方法”等。另外,也有部分考生将句子的主语理解错,如“孙莘”、“我”等。第二个分句相对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考生对“有味”的理解出现偏差,如“另有它意”、“有怪味”等。

第11题 文意理解2分。得满分的并不多,多数考生只答出“多读”或“多写”中的一点,另外有些考生因不理解句意答为“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多请教别人”等。还有一部分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的“写作主张”的含义,答案为对欧阳修作品或其人的评价,完全偏离题意。

二、古诗鉴赏

第12题诗歌内容赏析共3分。得分率较高,失分因素主要是:①四种景物写不全;②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是找出前两句中的景物,但是有学生写的是第三句中的“东风”;③根据前两句所写景物概括春天的特点,不是从整体上去概括,而是只具体到单一景物本身的特点;④错别字的出现,比如“生机勃勃”的“勃”,出错率比较高。

第13题炼字共3分。失分因素主要是:①修辞方法判断错误或是没有明确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②解词出现生造词;③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有偏差,表述不准确;④没有仔细读诗文后的注释,因而在理解作者感情时,没有结合写作背景,出现错误;⑤在关键词语中错别字的出现,比如“拟人”写成“似人”,“惆怅”写成“愁怅”等。

三、名句默写

第14题名句默写共7分。

分别为:1、温故而知新;2、胜作一书生;3、乡泪客中尽;4、谁道人生无再少;5、身世浮沉雨打萍;6、断肠人在天涯;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从内容上来看:《论语》一则、古诗五句、现代诗一句,涉及较全面。

从答题情况来看:

1.学生书写的规范性亟待提高。体现为很多同学书写习惯不好,喜欢连笔,笔画不对,结构把握不准。导致阅卷时不易判断对错。

2.错别字严重。体现为句子能背对,但是字写不对。这与平时能否落实到纸面上有很大关系。

3.直接空白,句子没有背过。体现为没有填写、写上的不是这一句、是这一句但顺序颠倒等情况。这是平时学习时没有达到背过的基本要求。

常见出错情况:

1句中:答题较好。“故”的反文写成折文,写成“顾”、“固”等;“知新”写成“之心”。 2句中:答题一般。“作”常错为“做”;“生”写作“声”。

3句中:答题一般。很多没有背过,空白或写成“迷津欲有问”等;“尽”写成“近”,“中”写成“终”。 4句中:答题一般。“道”写成“到”,“再”写成“在”。还有颠倒字的顺序的问题。

5句中:“萍”是上下结构,但是有许多孩子书写不规范,写成了左右结构,这是错的最多的一个字,也是造成判断不准最多的一个字。“浮沉”容易写成“沉浮”和“浮尘”。“世”也容易写成“事”。 6句中:答题最好。非常简单,基本对一个的话,就是这一个了。“涯”容易写成“崖”。

7句中:答题最差。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现代诗歌没有背过,或者背混了。比如“一枚”写成“一张”,“小小”写成“窄窄”,“邮票”写成“船票”等五花八门。

四、说明文阅读

第15题概括文章内容,共3分。

答题要点: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通;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

此题3分,每个要点1分。在阅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研讨,我们补充了一些答案。 其中第一个要点“我国竹类资源丰富”,我们补充的答案主要有:①种类多 ②资源 ③种类等关键词

第二个要点“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通”,我们补充的答案主要有:①竹与生活的联系 ②竹的物质贡献 ③可分成两点来回答:日常生活方面、生活环境方面,这两点合1分,只回答其中一点不给分;④生活方面 ⑤用途 ⑥作用

第三个要点“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我们补充的答案关键词有:①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赋予我们的精神价值; ②竹的文化 ③竹的精神价值 ④文化历史 ⑤文化 ⑥文化史上等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整体感知、分析概括能力,如果学生逐段提取,列出超出4条以上信息,最多得2分。此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存在的问题是有不少学生逐段提取信息,列出很多条来,不能总体去概括把握。

第16题 词语赏析共3分

答案要点:① “之一”是“其中的一个”的意思,②准确的说明在竹类植物发源地中云南是其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此题共3分,词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语言特点1分。在阅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研讨,我们对答案进行了以下解读。

第一个要点“之一”也可以解释为“众多中的一个”等,大意对即可,如果不说词义,只说表限制,后面第2点的内容分析正确,也可以得这1分。学生回答为“多个地区中的一个”“几个中的一个”“„„的一个”“几个中的一个”等都算对了。

第二个要点不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也可以,只要学生能表达清楚要点的意思即可。 第三个要点语言特点也可以说成“严密性”“周密性”“严谨性”等,但不能只说“科学性“。 此题学生的得分率很高,有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之一的解释不清楚,比如解释为“大多数中的一个”“大部分中的一种”“几分之一”等,解释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没说语言特点。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多说把“之一”删去会如何,只要不影响答题要点,就忽略了,个别学生从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去分析。

第17题 说明方法共3分。

采分点:说明方法辨析(举例子、分类别)1分;(举例子的具体、真实、增强了真实性、增强了可信性;分类别的条理清晰)1分;说明的事理(竹子与生活联系的密切、竹子在生活中作用的广泛、竹子对人们生活提供的物质贡献大等)1分。

错误情况:

1.知识错误:①说明方法辨析不对,有些打比方,作比较的;②说明方法的作用不对。

2.答题思路有误:

①要点不全的,没有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或者是没有分析说明的事理。

②答跑题的,按照说明文语言的题分析该句的,还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该句子的。

3.其它:写错字的,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或是举例字等;语言表述逻辑混乱的。

第18题 说明文段落作用分析3分。

采分点:段落作用辨析(承上启下、过渡)1分;结合内容分析(承接上文介绍竹子在物质生活贡献大1分;引起下文对竹子在文化精神上贡献的介绍1分)2分

错误情况:

1. 文体混淆:按照记叙文的文体答题的,有写埋设伏笔、铺垫、承接或引出对竹子描写的等

2. 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不明白上下文分别是介绍竹子哪方面内容的。

3. 术语中“承”、“渡”写错的。

4. 不结合内容分析的。

5. 不按题目要求作答的,只是对第6自然段进行了复述。

五、记叙文阅读

第19题,题目的作用,共4分,4个得分点。

1.概括主要内容,例如:母亲给我送蒸菜、打电话、生病也不愿意给我添麻烦等。

2.思想感情。

母亲对我的关心、爱、关怀、体贴、关爱或者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关爱、感恩等等。

3.题目手法。象征、比喻、双关、线索(其一即可)

4.作用。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等。(其一即可)

答题问题

1. 主要内容概括不全,不明确具体。

2. 语言表述不准确,如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孩子对母亲的爱戴等。

3. 手法不清晰,或不点明手法,或出现错别字。

4. 4个采分点不全面。

第20题(1)赏析句子,共3分,3个采分点。

1.描写手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其一即可)

2.结合句意。

3.表达情感。母亲对我的关爱或者是我对母亲的感激、关心、心疼等。

答题问题::1.关键词出现错别字,表述不准确,如“外貌”写成“外冒”,写成“形态”等。

2.不写描写手法。

3.不写表达情感。

(2)品味词语,共3分,3个采分点。

1.解词,冲洗、洗涤、洗净、消磨、销蚀、洗礼等,符合语境即可。

2.结合句意。

3.表达情感。我对母亲的老去的伤感、遗憾、愧疚,对母亲的感恩、心疼、爱等

答题问题:

1. 不解词或解词不准确,不恰当。

2. 表述情感不准确,如我对母亲的怀念,我对母亲的爱戴等。

另外,学生答案写错位置,不能对应题号,乱涂乱改现象比较严重。

第21题,重点语句含义理解4分,4个采分点。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重点句子的理解。本题句意的理解是难点,对句子中“奇迹”的解释得分率很低,结合第三段分析答题情况较好,情感学生把握较好,尤其是“母爱的伟大”这一点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来,得分率较高。

第22题 写作手法及构思手法考查 4分,4个采分点。

本题从写作和构思角度设题,答案多样,充分体现了语文试题的开放性,题目新颖,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答案多样,主要集中在对插叙、对比、欲扬先抑、前后照应这四种写作方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结合内容体会情感,但对写法的独特作用分析不到位。另外少数同学不能从写法构思入手分析试题,答题方向有偏差,分析了文章语言特点,比如:修辞、人物描写等。

补充答案:

运用象征手法,“阳光”象征着母爱,含蓄的表达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和对母亲的感激。 文章前后照应,第一段中对阳光和描写和文章结尾对阳光的描写相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紧凑,表达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和对母亲的感激。

运用反衬的手法,用第五段优美的田园景色反衬岁月的艰辛、母亲的艰难,突出的强调了我对母亲的爱。

文章设置线索,文章以“温暖阳光”为线索,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扣住“阳光”来写,前后连贯,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段点出“温暖的阳光”,紧扣题目,突出中心,表达出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对母亲的感激。

欲扬先抑,文章开篇写母亲给我打电话我有些缠人,我对母亲每天9点给我打电话不理解,结尾写我理解了母爱每天主动给目前打电话问候,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突出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对母亲的感激。

六、作文

今年的作文《那声音,常在心田》既比较宽泛又给予考生必要的限制,贴近学生生活,倡导主体体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本题设题相对简单,构思难度不大,既可以写原有作文的转换,也可以进行创新,但选材创新难度较高。

“那声音”紧扣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体验,真实展现考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涵盖范围较广,透射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影子。

从考场作文来看,大部分考生能紧扣写作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写真事,抒真情,写出生活中的独

特感悟,涌现了一部分优秀作文。很多文章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文采等方面均体现出考生较扎实的作文功底。首先梳理一下学生的作文情况:

第一、选材

1.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这道声音,可能是父母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嘱托,邻里的问候,队友的加油,同伴的呐喊;这道声音,可能是小贩的吆喝声,路人的提醒,激动人心的演讲等等。

考生能把生活中那些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但选材较多的注重了亲情和友情,学生的视野较窄。

这一类的声音,比较容易写作,但是选材撞车比较大,考生在对作文进行处理上未能进行人物要素特殊化、环境背景特殊化等方式,形成角度比较新的故事,落入了亲情作文的老的路子和窠臼,突破和创新的占极少数。

2. 动人的乐器、歌曲、戏剧等声音;自然界中优美动听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竹子拔节的声音,蝉鸣,蛙声,蛐蛐的叫声,雨水低落的身影,荷叶在风中舒展的声音等等。考生能从自然入手,写得生动形象,出现了不少的佳作。

3.内心的声音:名人的话语,梦想的声音,坚强的声音,感动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历史的声音,文化的声音等等,考生在这种选材上较少,个别堆砌历史故事,可见考生在思路上没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打开思路。此类选材的好文章很少。

第二、立意

好的立意决定了作文的高度,这次作文,学生立意的角度有以下几类:

1. 给我们以感动、温暖,让我们重拾信心、动力:如亲人、倔强的小人物、朋友、老师、垃圾工人的声音等。

2.声音让我们成长,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人处事的方法,走出困境的道路,成长道路上的坚持等等。如琴声,父母的教导,名人的话语等,给我们的成长添彩。

3.声音承载我们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些声音,每当它们响起,我们脑海中就会有那似曾相识的欢声笑语,就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4.声音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生活中、自然中有这样一些声音,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对生命、人生、生活有更深的思悟。

特别是第四种个别考生能很好地把握,得分较高,此类文章也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第三、谋篇布局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文章布局谋篇上,大多采用的“起承转合”的作文思路,分段较为合理,今年考场作文,“老三段”的布局还有,但比去年游客较大的改观。但是鲜有创新。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这是下一步作文训练重点。

《那声音,常在心田》这篇文章,构思难度不大,选材创新难度较高,过于通俗、没有创新、感情不真挚的选材得分都受到了影响。

【答卷亮点】

1.审题精准, 切中要害。多数考生针对“那声音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或反省追忆,或感伤遗憾,或深刻思考,体现了考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追求。

2.立意深刻,颇具匠心。考生或对传统文化的回响,或对自强精神的坚守,或对美好情感的追忆,或对社会真情的赞颂,深层次的对“那声音”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做出思考与阐述,其睿智与理性折射出出当代中学生思想上的成熟。

3.选材广泛,角度多样。多数考生选材广泛,涉及到生活体验、心理感受、社会道德、自然感悟、个人成长、师生校园、父母长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大多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避开易选的材料,选取时新的话题入文,且能联系实际夹叙夹议,令人赞叹。

4.部分考生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学生的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不少考生旁征博引,语言呈现诗意化特点,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本次作文还呈现出鲜活的材料,流畅的文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答卷不足】

1.部分考生审题不严谨,部分作文没有扣住“常”来写,只在结尾部分强调“那声音”的重要,这显然是审题不认真所致。

2.出现部分四不像文章,似小说、议论文,但多数仅是虚构情节、泛泛而论,既无鲜明的主题,也无充足的论据,更无引人入胜的情节,味同嚼蜡。

3.部分考生语言贫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不清晰。语言欠缺条理性,缺乏生

动形象地细节描写,内容不够充实。

4.部分作文选材不新,素材雷同或陈旧。反映出学生平时读书不多,教材中的例子又不会活学活用,感悟生活的能力不足,缺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人云亦云。

5.文章套作现象时有发现,部分答卷,文笔精美却文不对题。

6. 从考生写作态度上看,绝大部分考生是认真极积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考生表现不佳。具体表现在:①只写标题,不写内容。②写了标题,也写了内容,但是所写内容不超过200字。③部分考生的作文 是直接抄袭了试卷前面的现代文阅读内容。

④书写质量不高,一部分答卷书写潦草,给阅卷造成很大困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那声音常在心田 那声音常在心田600字 那声音常在心田800字
  • 1、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2016-01-1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那声音常在心田结尾怎么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185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