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

2016-01-10 16:44: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一:于丹讲座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供大家学习参考。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一:于丹讲座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我有许多答案,希望能帮楼主的忙

①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②要有快乐的生命,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才学习的。她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有兴趣的去学习,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其次她还讲了不要轻易放弃。挫折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成长经历,只有经过挫折的磨练,我们才会更加成熟。如果放弃困难,放弃学习,久而久之,你可能放弃生命。这话说得很对,现在的电视、报纸上经常报道有一些中小学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老师或同学闹别扭而自杀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使自己处于一种又快乐又朴素的状态,在逆境中自我修复,快乐成长。

我还明白了许多:我们要学会自立,学会感恩,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造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眼高手低的特点,这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人格培养。我们还要在逆境中学会自我修复,不要只会哭,因为哭是无能的表现。也不要凡事只求父母给,父母做不到的就说是他们无能。我们更要孝敬父母。

这个周日,我准时的在8:20分坐在了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河南台法治频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

③于丹讲座观后感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饿,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完这个讲座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个讲座总共分四讲:一是树立目标;二是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三是学会感恩;四是抵抗挫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讲与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教授讲了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是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每一个人,没一个事物。有的人想感恩却不会感恩。我来说说,当别人帮你时,及时说“谢谢”。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对父母也是感恩。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性。一次,于丹教授女儿的花篮破了,便嚎啕大哭。于丹教授把花篮用彩纸包起来,比原来的还好看。她女儿破涕而笑。我从中明白了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很可怕。要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可以换来飞翔、自由,挫折又何尝不是呢?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教授对现代青少年的主要病症,做一个积极奋进的快乐的自己。

④今天上午八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

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⑤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二:于丹视频讲座

于丹视频讲座《感恩教育》观后感

【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二】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

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

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

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卖钱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后来,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你又怎么了?”“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子、娶新娘,我却没有。”“那你把我大的树枝都看下来卖钱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外了,我却在家里待着。”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就把树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来,是因为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三:于丹讲座-心态与状态

[画外音]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有的人可以在这儿短暂的时光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成功的人生。而有的人却空有远大的理想,一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于丹教授认为,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我们如何才能打破世俗观念,以一个坦荡的好心态,把自己的人生活到最佳状态?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于丹<庄子>心得•心态与状态》。

人生百年,常怀千岁忧。就象古诗里面所说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生命里面的这一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程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用庄子的比喻来讲,如同白驹过隙,好像是一匹白马,从门缝里跑过去,那样的倏忽一瞬一样,那么这么短的流光,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善待生命,怎么样的生命才是人生最有效的呢?其实庄子面对这个问题,提供给我们一种态度,那就是达生。 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而心态决定人的状态。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什么是真正的旷达?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知之所无奈何《庄子•达生》。什么意思呢?真正对此生有通达之心的人,不务,就是不去追求,不追求那些生之无以为,也就是说我们不以为是的东西,我们认为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那么大家会说,我认为没价值我还追求吗?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为声名所累,有的时候我们趋同于社会的价值。人这一生自己心中无以为的事情,我们就了一口气去追求的东西还少吗?有的时候一个小孩子,为了他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可能在清华(大学),所以说我宁可服从调剂,在清华(大学)读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家长说,我儿子是清华(大学)的,孩子说,我别着清华(大学)的校徽,但他心中会有一种隐痛,他真正喜欢的专业可能在他第二志愿的那个学校,但是此生他错过了。也有一些爱情,可能为了娶一个绝色的女子,也可能是为了嫁一个富商,可能他真正舍弃了他心中以为此生正确的那个人,但是为了众人的眼光,如果说真正做到达生之情,能够不去追求生命中不以为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点;另外一点,什么叫达命之情呢?就是不去追求生活中无奈何的东西。所谓无奈何,也就是说那些无可奈何命运达不到的目标,或者说放下我们心中那些较劲的东西,不去跟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真正达不到的目的(于丹心语)。

在艾尔基尔这个地区,经常会有山里的一种猴子跑到农田里面去祸害庄稼,其实它们的目的,也都很简单,无非是储备一点粮食,也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所以艾尔基尔这个地区就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就是农民们在家门口放一点米,诱使猴子来最奥妙的绝密在于使什么样的容器来装这个米。他们那里有一种独特的细细的瓶颈,大口的瓶子,这个瓶颈的尺寸有奥秘,很细小,恰好是一个猴子的爪子可以伸进去,张着的时候可以伸进去,但是一旦它攥上拳头就出不来了。那么它利用的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在这个瓶子里面,有大把大把诱人的白米,猴子们夜里来偷米的时候,把它细细的爪子顺着那个瓶颈塞进去,抓起一把米的时候就出不来了。这个时候如果达生,那么你可以放下,爪子还能出来,怎么进去就怎么能出来,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愿意这么做。这么多年来,世世代代相传,用这种细口的瓶子装米,一定可以每天晚上捕到很多只猴子,早上起来都会看见一只一只猴子坐在那里,手里抓着一把米,在跟那个瓶子较劲,但是就是出不来。这仅仅是一个群猴图吗,还是一幅世相图呢?我们听到猴子这种故事,大家都会哑然失笑,但是我们有多少人生手中抓着一把米不肯放下,累了此生呢?也就是说,真正的达生在我们这里容易做到吗?

庄子说生命这个东西,“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庄子•达生》。生命这个东西来的时候,父母没有征求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带到世界上了,但是流光要把我们的年华带走的时候,同样不征得我们的同意,最后它自然就走了。看似来也无奈,走也无助,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是你心中怎么去看待你的生命呢?

[画外音]人们常感叹人生的短暂,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获取成功的事业,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

在《庄子》里面呢,又假托孔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去问孔子,说我曾经去过一条河,这个是一个深渊,这个深渊名字叫觞深,我在过它的时候呢,看见那个划船的人,他摆渡的技术太高明了,所以他说我看到他操舟若神,他划这个船完全在他的手里很听话,不管怎么样的波峰浪涌,他总是能把这个船驾驭得如同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他说你看我学学划船这件事能学得会吗?那个人很轻松就告诉我,说学得会啊,但是他又说了一个秘密,说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你学这个船就特别容易,你如果要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拿起桨来就敢划。他就想不明白了,说我要回去问问我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说我问那个划船的人,他并不回答我,只告诉了我这个道理。老师听

了以后说,那我给你讲讲吧,那么孔子说出什么样的道理呢?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经验。

他说一个真正会游泳的人,善游者就不怕水了,所谓善游者忘水也,一个能够横渡长江的人,水对于他来讲,像行走的陆地一样,所以他可以忘记水,这样他划船的时候,他不害怕,因为他即使是船翻了,他生命有保障。为什么会潜水的人,没见过船都敢划呢,是因为会潜水的人,他可以把波浪看成是陆地上的山丘,把一个深渊无非就看作是一个高岗,他无非把船翻了这件事看作是推车过岗的时候车翻了一样。所以船翻了有什么了不起,他连水底都能够潜,他还怕翻船吗?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学生,说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人如果有大见识,他再去学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于丹心语)。

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所以他说,这是由外在的一个事情跟内在的经验配合起来的,所以人生往往在越重大的抉择上,有些人越失手,并不是失给了对手,而是失给了自己,有很多人的失败,真正是败给了内心的“在乎”二字。这种在乎有时候会让我们战战兢兢,束手束脚,为什么越有人在每临大事的时候,就会惊惶失措呢?是因为心中过分患得所以患失。老百姓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就是说,大家同样面临一次竞技的时候,往往是光脚的人发挥更好,而穿鞋的人会次之,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中已经有所得就会有所顾虑,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我们可以去经验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了你的发挥程度。

[画外音]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我们会发现决定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状态。庄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道理,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所以庄子在他另外一篇《田子方》里面还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列御寇,就所谓御风而行的列子,这样的一个神人,他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去射箭的时候,意满志得,满是骄矜之气。他说你看看我射箭的技巧,搭弓上箭,然后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满满的一杯水,放着水的时候射箭,唰,眼看一箭射出去,来不及看清楚第二支箭跟着就发出去,再定睛一看,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搭着弓等着呢,而手臂上那杯水纹丝不动,看上去列御寇这个人像个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应该说这样的技巧不可谓不高啊,听起来有点像古龙小说里写的那种

武侠,往往是一亮剑影,对方已经倒下了,根本看不清招数。这样的人,真正达到大境界吗?伯昏无人不以为然。

[配音]伯昏无人:你这种箭术只能算是有心射箭的箭术,而不是无心射箭的箭术,跟我来吧。 伯昏无人说,我现在想邀请你,我们一同去登高山,踏危石,临深渊,咱们再来射箭,我看看你射得如何。然后伯昏无人就真的去了,他走上高高的悬崖,脚下踏着风化的危石,一直走到深渊边上,转过身来倒退着向深渊走去,一直走到自己的脚掌已经悬在悬崖之外,站在这个地方,他作一个揖,请列御寇上来,在这里射箭。

[配音]伯昏无人:在这里你还能够自在地射箭吗?列御寇:哇,这里摇摆不定,我根本没办法射箭。

在这个时候,伯昏无人对他说了一句话: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种气不变《庄子•田子方》。说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所谓挥斥八极,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刻可以做到神气不变,也就是神色磊落,胸中气定神闲,他说我看呢,现在再让你射箭,你能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于丹心语)。

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科学家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屋子里面,铺了一条独木桥,那么他让很多实验者,说现在我领着你们从这个屋子里面走过去,屋子是黑暗的,你们只要跟着我走。他带了十个人,十个人跟着他如履平地当当当走过去,十个人都过去了。走到了那一端,停在屋子里,这个实验教授开了一盏灯,这些人定睛一看,十个人当时全吓趴下了,原来他们刚才走了的,不仅是一根独木桥,而且独木桥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里面有十几只锷鱼正在来回游着,大家简直吓死了,这个时候教授说,来,就是刚才你们走过的那个桥,我再走回去,你们还有几个人愿意跟着我回去,一个人都没有,全都叭在那儿,谁都不动了,说绝对过不去了。教授说我就要求你们一定要站出来,真正的勇敢者跟着我过去。

[画外音]为什么在黑暗中轻易走过的桥,当看到真实的情景时,就走不动了,最后有没有人又跟着教授走过这座桥?过桥的故事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着什么相似之处呢?

(重复,略)最后好歹站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走到一半儿就哆嗦了,最后蹲着蹭着过去了;还有一个人,刚走几步就趴下了,最后爬着过去了;只有一个人,哆哆嗦嗦地还算是走着过去了。再动员别人,剩下的那七个人说什么不动了,这个时候教授又把屋子里面开亮了几盏灯,大家又看到了一个事实,就是在桥与鳄鱼之间,还有一层防护网,教授说,现在还有几个愿意跟着我走这个桥呢?这个时候又有五个人站出来,因为知道有防护了,所以跟着他走过去,教授问最后两个人,说刚才你们不是从这上面走过来了吗?为什么现在死活都不愿意跟着我走回去了?那两个哆哆嗦嗦地说,我们一直在想,这个网子它就真的安全吗?它一定就牢靠吗?所以说什么也不走。其实这可能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的时候,你反而闯过去了,在你仅仅看到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它之间制衡的时候,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心怀恐惧,但还能战胜自我的走过去。其实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于丹心语)。 那么庄子还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人什么样的状态到达最好。他又讲了一个斗鸡的故事,齐王呢,喜欢斗鸡,所以他就让很多人为他来养这个鸡。有一个鸡正在被养着,要以后成为一个雄霸四方的斗鸡。过了十天,齐王就去问这个纪渻子,替他训练斗鸡的人,说我那个鸡行了吗?纪渻子告诉他说,还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鸡虚憍而恃气,大公鸡盛气而凌人,羽毛张开,目光炯炯,非常的骄傲,胸中有一股气。按我们一般人认为,这个时候斗鸡不正好吗,它这个时候雄风犹在啊。真正训练鸡的人说,这个时候不行,再等等吧。又过了十天,齐王去说,我那个鸡现在训得行了吗?告诉他还不行,尽管它的气开始收敛了,但是外在别的鸡一有响动,它马上还有反应,还想争斗,这还不行,再等等。又过了十天,第三次去问,我那鸡训得怎么样了,他说再等等,现在呢,虽然外头的反应它可以淡了很多,但是你看它的目光中,还叫疾视,目光太锐利,一有响动,眼睛就过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它还太敏锐,还有这种攻击心,不行,再等等。又过了十天,这第四问,说几矣,几乎可以了,这个时候虽然外面的鸡还有一些响动,但是它已经不应答了,这个时候,它像个什么样子呢?这就引出了我们生活中用的一个成语:呆若木鸡。说这个鸡现在已经训练得看起来像个木头鸡一样,而这个阶段把它称为全德矣。它的德性就已经内化了,都内敛了,所以呢,这个木鸡往那儿一站,任何鸡一看见它马上就会落荒而逃,说这个时候的鸡可以去斗鸡了。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四: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于丹专题讲座视频

 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于丹专题讲座视频《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11月21日下午,礼号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

于丹老师在第一个主题中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让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在我国古代,孔子把孝敬放为道德之首,奉历生之首,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其次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带,需要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

礼号小学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意在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真正明白感恩的真谛,学会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看完了这个讲座,礼号小学的学生们知道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撰稿者 王延彪)

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更加自立、自强、自信,近日,市三小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家长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从三个主题诠释了感恩教育的核心: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们看过之后,纷纷写下观后感,五(4)班的齐子茵同学表示: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人生最重要是培养良好的人格,人格比学习更重要。六(5)班席肖妍表示: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说出的现代儿童的弱点,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知识丰富的自己。六(3)班王雨欣同学表示:于丹老师的字字句句使我懂得今后要珍惜父母之爱、同学之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做生活中的强者、生命中的感恩者。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五:观于丹讲座

观于丹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感

周六上午,观看了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我看后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受启发,作为父母,也是我们自身学习的一个好机会。

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三部分: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勇敢承担爱与责任。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让孩子成就别样的人生。

“正为本、孝为先”孝是什么?孝是一个人伦理的起点和一人幸福感的安顿。培养孩子的孝心,不要让孩子一味的享受父母爱和付出,觉得是理所当然。从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到周总理给老父亲喂饭,田进国给母亲捐肾——“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父母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台湾企业家赖东进跪着给你出父母喂饭——“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的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一个个生动的事迹感动着我,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只要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

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倍,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要想描绘出绚丽的色彩,就要让孩子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勇于承担爱与责任,做生活的强者。现在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点挫折就受不了,光能表扬不能批评,说是温室里的小花一点也不为过,今后,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勇于面对困难,作为家长也应放手让孩子多吃苦,在家帮忙干家务,自已的事情自已来做好。不能一味的包办、娇惯,让孩子有一种责任感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什么是成长?成长是把孩子放到人群中,是把孩子放到山水之中,是把他放到时他身体力行的发现和劳动之中,而不是让孩子在书桌电脑旁,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感悟。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不要仅仅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要让他全面发展,自由自在的成长!

总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共同进步!要有一颗爱心、孝心、充满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学习。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六:好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从培养习惯开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

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三班组 梁涛

2015年12月12日(本周六)早上8:02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我观看了节目的所有的内容,明白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也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当然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一、 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学习畏难情绪严重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怕吃苦,遇到困难则临阵退缩。随着困难积累,形成不想学或无法学的状况

2.注意力难集中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思想浮动较大,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以至于教学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日积月累,逐渐与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差距。尤其是一些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长监管,他们常常会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地学习功课。

3.学习生活无序

这类学生的物品摆放乱七八糟,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经常出现写作业时找不到作业本,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4.做事缺乏计划

正准备读书,突然想起有事还没有做,于是放下书本就走;学校举行学科竞赛,突然心血来潮要学习,买了好几本学习资料,结果没有看几页就扔在了一边,以后再也不提。因此,浪

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收获。 还有些同学在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三心二意,没明确目标的推动,也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抄袭作业成为习惯

有些同学从偶尔的抄袭作弊慢慢发展为经常的抄袭作弊,这种抄袭作弊习惯所产生的惯性作用又会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逐步形成虚伪、不诚实、害怕困难等性格。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二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要使孩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必须让他们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积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前预习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应该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专心致志听讲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

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热爱尊敬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6、学会切磋琢磨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制定一些严格的学习规范与制度,必要时可让家长监督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养成良好习惯。

8、善于提出问题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9、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10、学后反思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1、学会归纳整理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13、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14、客观评价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七:于丹专题讲座

《于丹专题讲座》观后感

陈仓区实验小学 五(六)班 刘暄

今天,我兴致勃勃的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从一个寓言故事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对我的教育很大,使我感触很深。 这个讲座讲了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培养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四是培养孩子自强、自立、自信。其中第一个方面中的寓言故事,让我受益非浅。故事讲的是: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和一棵大树从小玩到了上中学,有一天男孩愁眉苦脸的对大树说:“大树啊,别的孩子都有玩具,而我却没有,也没有钱去买!”“噢,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来去卖,得到的钱你就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了。”大树说。于是,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换自己心意的东西。后来小男孩上大学了,不再来和大树玩了。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男孩长大成人了,一天又闷闷不乐的来到了大树身边。大树问:“你怎么了?”“别人都有房,可以迎娶新娘,而我却没有。”男孩说。大树:“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去盖房子。”于是男孩就砍下树枝,盖了新房子。又过了几年,男孩又来找大树:“别人都出海了,我却出不了。”大树说:“你拿我的树干做船吧。!”男孩如愿出海了。男孩一年年的变老了。又来到树桩旁。树桩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来干什么呢”?男孩依在老树桩旁:“我来陪着你,和你一起晒太阳!”老树桩笑了……

听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大树对男孩的良苦用心,父母对

孩子的爱和呵护。父母给予我们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我们更要珍惜这份沉甸甸的爱,好好学习,感恩父母。

于丹老师还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通过这一讲座,我深切的体会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要学会感恩,回报对我有过帮助、付出的每一个人,并且要学会独立抵御挫折。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信、自立的有用之人。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八:听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有感

感恩教育,我们能做些什么?

——观看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后的体会

看于丹教授的讲座,我陶醉于她那如兰香飘逸的言语,惊叹于她游刃有余的引经据典,受益于她那春风化雨般的字字珠玑。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不断在想:关于感恩教育,我们可以做什么?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恩教育,首先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的教育常常是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遭遇学生的麻木不仁、左耳进右耳出,为何我们的教育如此苍白无力,为何春风难以化雨?我想,与其我们范范而谈,不如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想必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上,一位儿媳给婆婆洗脚,小小的儿子看到后,也给自己的妈妈端来洗脚水,让她洗脚。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老师,我们的何不用身教辅助我们的言传,让教育的春风更添化雨的力量。

感恩教育,也应寓教于乐。我们曾看到过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都会辅助于游戏或者歌曲,孩子们就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较快的接受知识。感恩教育,是否也应寓教于乐呢?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比较切合自己学校或者自己班级学生实际的活动,如感恩歌曲比赛,感恩主题演讲,感恩文篇诵读等等主题活动。我想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们会受到更加生动、更加深刻的体会。

感恩教育,应举多方之力。进行感恩教育,单凭教师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实现较理想的效果,家庭教育的力量,社会的力量都不容

小觑。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一些亲子互动,一起去田里劳动,一起在家做家务,又或者是跟孩子讲些自己的儿时经历等等。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孩子可以跟家长更加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孩子们也许会从中更多的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也就会对自己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叩问,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而社会上,更多些正面的宣传,良好风气的营造,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出家门,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尽是些母慈子孝的正面现象,也会受到一定的熏陶。若尽是些反面教材的事例上演,想必也会受到荼毒的。

感恩教育,应当切合实际。感恩教育,不应只是我们应付的公示,不应只是我们炒作的手段。我们应把感恩教育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挖掘我们语文教材中可以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因素,经过设计让我们的感恩教育如蒙蒙细雨无声地涤润学生的心灵。

感恩教育,应长抓不懈。感恩教育,不应只是一时兴起,一时之风。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因知足而常常感到快乐的人;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与人为善和人相处融洽的人;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会宽容并能收获美好友谊的人。所以说,我们应重视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充斥于我们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让学生的人生路上时时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应当全面理解。感恩是一种心态,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加全面的理解,我们应教育学生不仅感恩父母老师,感恩祖国社会,感恩同学朋友,还应感恩世间万物,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磨难或

挫折。

关于感恩教育,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实践的问题。总之,感恩教育,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教师,应不断努力完成的使命。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九:于丹讲座心得

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在黑龙江七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小故事。把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孩子长大,时时刻刻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让孩子实现了愿望。孩子长大后,大树变老了,孩子知道每天陪着大树。这时于丹老师讲到了“孝”字。百善孝为先,要我们知道感谢父母,尊敬师长。“仁”字是要我们充满爱心,和善待人。“自立、自强、自信”是说孩子的成长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经验和悟性。

想想自己,有时候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他们啰嗦。有时候他们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我总是不情愿。想到这里,我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而我却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今后有空闲的时候,给爸爸妈妈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学会感恩。

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最主要的,否则即使你考试得了100分,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讲师用他的心、用他的情、用他的才华、用他的智慧给大家作了一场既感动着现在也必将感动着未来的报告。平和的语调,感人的事

迹、热烈的掌声、激动的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短短的3个小时中,很多同学和家长流着热泪听完了报告。很多同学纷纷上台,说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上台同学那发颤的声音,感人的心声,激动的呐喊,让在场的领导、家长、老师与同学们热泪翻滚,台上台下一片激动。

“感恩”不能只用语言,而要用我们的行动。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当好榜样,为孩子塑人格、立信心、确定人生理想目标奠定基础。让我们的学生对老师、对他人、对社会以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充满爱的心感受生活吧,“感恩”的人生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篇十:于丹讲座

1第一句话是:“外面天气冷,让没有进来的孩子们都进来,没有座位的话,可以坐我旁边”。(排队的时候,听一哥们说他从七点钟等起的)

2一个人,孕育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未来,局限是自己造成的,围棋中最重要的是边边角件脚,而不是中间的那一块,最重要的是构建人生的框架

3希望同学们知道,生命的大自我是没有标准的,一个人出生本来是原版,活着活着就成了盗版,甚至山寨版,我们应该活出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成为自己。

4你既可以成为大鹏,也可以成为小鸟一个,庄子,期待值不要太高,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麻雀嘲笑大鹏鸟,,,而不是,,,胸怀是让自己更大,当压力来了的时候你还能拖的起来

5我们的心灵在哪?头脑在不断发达,心灵却在不断缺失。

6真正的爱好是以自己的卓越成就一个行业,是无限的创造力。正是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才使乔布斯改变了世界

7"见我心"是一种高档的事,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8每个人有三种角色,职业.伦理.自我,现代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这三者争夺着一天有限的的24小时

9木桶理论,从底线看起(从你最容易获得满足的地方看起)

10二人成“仁”,世界上最深的爱和最深的恨都产生于两者之间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现代人连基本的己欲人而活人都做不到(小月月) 12,仁爱,就是将心比心

13不要指望专业救国!

14财富并不等于幸福和安全保障(记不清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15人性是一枚种子,有善有恶

16口碑决定你事业的高度

17恭则不侮(过去的抚养子女叫拉扯,现在是供奉;),宽则得众(杨绛,《我们仨》),信则任人焉(社会上,生活委员干的比学习委员好),敏则有功(在嘈杂的世界中去获得生活的密码和信息,惠则足以使人(看到人的不可替代性)。

18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可摧毁的,是柔软的人格

19现在有种愤怒叫做符号性愤怒,即是优越性愤怒,有财富有地位却无事愤怒一下 20真实坦率能成就一个人的伟大

21当你还相信梦想,相信天真的时候,就尽量去相信,这会成为你温暖的回忆。当被这个社会打磨以后,你还有天上的梦想和地上的行动,你还有些力量和这个社会相抗衡,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22大学的爱情,没有那么多功利色彩,是最美好的事

23没有谈过恋爱,受过伤,没有过迷茫挣扎是遗憾的,失恋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插播一下,在这儿讲了一对夫妻相敬如宾,鱼头,鱼肉......百度可知,但是等老了时......有点遗憾......然后我前面一个叔叔和一个阿姨在抹泪

24学会好好对待一个女人,是一个男人的必修课(掌声雷动),恋爱需要懂得,是知人 25每个人的此刻都是你历史的积累

26最好的恋爱是七分爱三分包容,三分是你爱他的原因

27恋爱不是拥有了你我就拥有世界,而是拥有了你我才更爱这个世界。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在恋爱中会拖垮别人

28只有让自己更好,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29全体起立鼓掌,于丹鞠躬回礼

30今天有两件事特别让我感动,一是写的是卓志教授而不是卓志校长;二是我讲完后同学们自发起立鼓掌,所以我决定以后还会来西南财大

相关热词搜索:于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于丹心理讲座 于丹心理健康讲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于丹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11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