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

2016-01-10 17:59: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一:用预应力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的探讨 ...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一:用预应力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的探讨

用预应力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的探讨

(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苏州215002)

梁的结构分析,介绍了其负弯矩区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对连续结合梁施加预应力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采用张拉高强钢筋,必要时辅以支座标高调整法施加预应力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比较合理。

【关键词】连续结合梁:负弯矩:预应力【中图分类号】TU757.1

一~笋

【摘要】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处理不当会导致开裂,从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通过对连续结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702(2009)10—0065—04

Discussion

on

PrestressDealingwithNegativeMomentAreaintheContinuousCombinationBearn

zHANG

j洒

(Suzhou

Construction

Quality

area

Supervision

Station,Suzhou,Jiangsu,215002,C^i叫

lead

to

Abstract:Dealingwithnegativemoment

affectsbeatingcapacityprocessofthenegative

inthecontinuouscombinationbeamincorrectlywill

the

structure

cracking,andalso

andsustainabilityofthestructure.Analyzingmoment

ofthecontinuous

combinationbeam,treating

areaisintroduced.Based

to

on

projectpractice,treatingprocessofthecontinuous

combination

beam

bearingprestress.Practiceshowsthatitisrational

adopthigh

strengthstretchedsteelaidedwithmethodofadjustingbeatinglevel

andprestressdealingwithnegativemomentarea.

Keywords:continuouscombinationbeam;negativemoment;prestress

在桥梁工程中,把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的受弯构件,称为钢一混凝土结合梁,亦称联合梁。它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梁结构,通常其肋部采用钢梁,翼板采用混凝土板,两者间用抗剪连接件连成整体。连续结合梁是在连续梁结构中采用结合梁,充分利用其结构特点,达到降低梁高,减轻梁重,加大跨度的目的。但连续结合梁作为超静定结构在其中间支点附近区域内承受负弯矩,在此区域混凝土桥面板会因承受较大拉应力而开裂,引起钢筋及钢梁腐蚀等严重问题,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连续结合梁的负弯矩区做适当的处理。1钢一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分析

钢一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可以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进行计算,但在连续结合梁的负弯矩区,钢梁承受的剪力较大,同时弯

作者简介:张俭.男,高级工程师.现任站长,长期从事市政工程(桥梁)建设和市政工程质孱监督工作。

曲应力、局部压应力也较大;钢梁的腹板还会受到较大的轴向压力作用,此时,结构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

通常情况下,钢梁的腹板高度由抗弯承载力及控制变形的要求所决定,实际剪应力大大低于腹板纯剪状态下的临界应力。如果不考虑腹板的实际受力状态,仅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加劲肋,有可能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降低工程的经济性。对于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的设计通常由抗弯承载力的要求所控制,因此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就是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来决定是否采用预应力。

2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的处理方法

目前对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桥面板开裂的处理办法主要有:①设置体外束,在钢梁内设置体外预应力束,通过张拉体外预应力束,来给桥面板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②设置体内束,即在桥面板混凝土中设置预应力钢束,通过张拉桥面板混凝土中的预应力束,给混凝土桥面板自身提供足够的预压应力;③体外束和体内束的联合设置;④在负弯矩区采用钢板桥面;⑤研制新型材料。

连续结合梁负弯矩区的处理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

.65.

万方数据

研究探索

大类:不施加预应力和施加预应力。前者包括设置接缝、在受拉区用钢板代替混凝土板和配纵向钢筋等几种方法;后者又可分为张拉高强钢筋(包括钢丝束、钢绞线、高强粗钢筋,以下含义相同)施加预应力和不张拉高强钢筋施加预应力两种。在法国、前联邦德国、前苏联、瑞士、奥地利等许多国家,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应用得较多。下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对连续结合梁施加预应力的处理措施。

3不张拉高强钢筋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3.1支座标高调整法

支座标高调整法,是通过在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结合前后升降支撑(永久支撑,临时支撑)来施加预应力,使钢一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受拉区的混凝土桥面板受压,并充分利用受压区的混凝土桥面板的方法(见图1)。随安装条件不同,施加预应力的具体过程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受拉区的混凝土桥面板受压,以防止其开裂。

列依斯桥、叶尼塞河上的基辅那库尔斯克桥、前苏联列宁格勒国立交通桥梁设计院设计的公路连续结合梁、英国的列依夫桥、前苏联公路设计院基辅分院设计的等高度连续结合梁以及我国首条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合宁线襄滁河特大桥连续结合梁都采用了支座标高调整法。以我国襄滁河特大桥连续结合梁为例,大桥跨度为(32+40+32)m。钢梁为双箱单室结构,钢梁的两箱中,D,gE为4.6m,两箱拼装后其外形尺寸为上项宽度7.4m、下底宽度7.08m、高度2.7m,钢梁的总重量为520t。桥面板采用C50现浇混凝土,其厚度为20~35cm。施工中,先将钢梁纵移到位,当中线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即进行第一次落梁,安装两端支座。按照要求,桥面板混凝土分正、负弯矩区两次浇筑。第一次同时浇筑正弯矩区混凝土,形成

AB

(1)架设钢粱

L———j£==二二===3=—~一.1

(3)灌注桥面混凝土

“)中间支点下降

图1

支座标高调整法施工顺序

.66.

万方数据

组合截面,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两个中间墩位置顶起钢梁20cm;当其龄期大于20d后,浇筑第二次(负弯矩区)混凝土,待负弯矩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落梁并安装中间支座。其中,顶梁位设在两个中间支座附近的梁底,各设4个顶位,起顶设备为8台2000kN的电动液压油泵千斤项,其最大行程为200mm,施工中可在其有效行程的80%内安全使用。每次起顶高度实际采用10cm,每次落梁的高度对应为10cm。项落梁的关键是,两箱梁起顶高程应时刻保持一致,特别是落梁时桥面板混凝土已经浇筑,相对高差超限将引起桥面因受扭而开裂,且会使钢梁发生变形,造成严重后果。对这种施加预应力方法的经济性计算表明,在桥梁河道中建造较高临

时支撑的费用,通常要高于通过施加预应力所节省的钢

材费用,因此,只有当临时支撑(通常位于河滩或干谷上)的费用不高时,采用该方法才是合算的。

当对较长的多跨连续结合梁采用支座标高调整法施加预应力时,会出现施工中不容许的支点位移量,为此提出了Roik方法。Roik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某些跨度内设置临时铰或断缝,将较长的连续梁分为几个不长的超静定梁段。铰或断缝附近的预应力可以借助位于混凝土板平面内的千斤项来实现,也可以设置临时支撑将这些铰在竖直方向顶高来实现,而其余的梁段可以通过在永久支座上方发生不大的竖直位移来施加预应力。日本大阪的毛期伦大桥、前联邦德国的Rothof大桥和Liedbachtal桥以及前苏联公路设计院基辅分院设计的5跨连续结合梁桥都采用了该方法施工。

支座标高调整法,是改善结合梁内力,加强混凝土板和钢梁结合的最为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大部分预应力连续结合梁不但可以采用本方法,而且还可以和后面的张拉高强钢筋法同时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沿梁全长均

施加了预应力,尽管该方法不如张拉高强钢筋法经济,但是施工起来较简单(在冬、夏季都可以施工,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缺点是由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较大,为此支点复位可分数次施工,或者尽可能晚一些复位,以使混凝土有充分的硬化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

际情况,升降端支点往往比升降中间支点更为方便。

3.2预加荷载法

预加荷载法是由比利时工程师Lip--Ski于1949年提出来的。其方法是,首先架设钢梁并浇灌受压区的

混凝土,待其硬化后,在受压区预加静荷载(可以采用混凝土砌块、钢锭、砂、碎石、水袋中的水等),同时浇灌

受拉区的混凝土,待其硬化后撤去前预加荷载。尽管加上的荷载与撤去的荷载大小相同,但由于浇灌受拉区混凝土前后梁体截面刚度发生了重分布,故在大多数截面内的内力并不为零,而在受拉区混凝土内的压力

就是所期望的预应力(见图2)。

加载弯矩图

图2预加静荷载法弯矩图

由于采用预加静荷载法施工时,必须将压重加在结构上,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压重数值,必须间断地铺设桥面板等,其施工极不方便,且工作量也相当大,因此,此法现在极少采用,而支座标高调整法则应用得较多。

3.3其他方法

如在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结合前,用水平布置的千斤顶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板施加压力、使用膨胀混凝土等,但这些方法应用得较少。

4张拉高强钢筋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

在连续结合梁桥、刚架式结合梁桥以及其它体系的结合梁桥中,通过张拉高强钢筋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节省钢材,保证受拉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而且还可以和其它预加应力的方法配合应用。该方法可分

为三种,具体如下。

4.1仅对钢梁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

前苏联汤姆桥和顿河桥以及前联邦德国的南腾巴赫桥采用了张拉高强钢筋对钢梁施加预应力的方法。现以前联邦德国的南腾巴赫桥为例:该桥跨度为(37.8+100.8+37.8)m(总长176.4m),高强钢束为直径72mm的封闭式钢缆,按照弯矩图的特点,从正弯矩区的下翼缘平面直至负弯矩区的上翼缘平面连续布置在曲线形导引槽内,并用粘稠的润滑油覆盖。在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前张拉高强钢缆施加预应力。这种构造保证了钢束检查通路的畅通。需要注意的是,在钢梁腹板内侧要对导引槽进行加固。

张拉高强钢筋对钢梁施加预应力的方法,虽然可以节省一定数量的轧制钢材,但其缺点也非常突出: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必须采取许多独立的作业段,这样会大大延长工期,增大造价;另外在钢梁上翼缘布置并张拉高强钢丝束受到限制,也使工作难度增大;同时由于摩阻较大,很难得到设计的预应力。由

万方数据

此可见,张拉高强钢筋对钢梁旋加预应力的方法对结合梁来说,通常并不是合理的方案,而只能认为是一种大型工程的特殊施工方法。

4.2仅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

高强钢筋仅布置在混凝上板范围内,受拉区的混凝土板可相对钢梁上翼缘错动。对混凝土板施加预应力后,再将其与钢梁结合在一起。采用该方法的桥梁结构内力如图3所示。

铁道专业设计院设计的高速铁路上承式连续结合

梁以及前联邦德国的乍那河公路桥采用了仅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以前联邦德国的乍那河公路桥为例,桥跨度为(75.5+106.5+85.5)m(总长267.5m),桥面板为装配式。上部结构钢梁由相邻5.9m的两片主梁和上下翼缘的管形联结系组成,梁高沿整个桥长不变。钢梁的梁段采用汽车运输,在右侧引道上拼装而成。钢梁拖拉采用了21m的导梁,拖拉后,中间支座上部结构的底部高程比设计值高1.6m,而桥台高程等于设计值,也就是钢梁受到了预弯。装配式混凝土板块在工厂预制,而后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铺设时采用带叉式抓钩的起重机起吊。在受拉区将钢丝穿过孔道(孔道在制板时由管段形成),再用混凝土灌注横向接缝。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受拉区两端用千斤顶张拉钢束。当完成所有有关混凝土板和钢梁结合的工作并且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中间支座上方1.6m处的梁体降落到设计位置,从而使受拉区的混凝土板进一步受压。施加预应力的大小,以混凝土板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拉应力为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对混凝土板进一步预压,例如在永久支座上方调节梁体等。

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将钢梁沿整个桥长架设,然后铺设混凝土板,再将混凝土板与钢梁结合在一起,在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并防止钢筋锈蚀。采用这种

N。=j亡==±L—————仨=‘

NNN

图3仅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的结构内力图

.67.

4.3对整个结合结构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结合梁

超静定体系中张拉高强钢筋。之后管道压浆以确保钢

研究探索

方法施加预应力有一些与跨数有关的特殊性,为此分别研究三跨以及多跨桥梁。

1)三跨连续结合梁

以比利时的瓦洛尼公路桥为例,桥跨度为(50+109+50)m(总长209mo上部构造由12片变高度

钢主梁组成,行车道宽47.5m,桥面板采用装配一整体灌注式。整个近岸跨钢梁采用起重机直接从工地上吊装(设置两个临时支座),水中跨钢梁从两岸悬臂拼装。上下翼缘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腹板采用铆接。架设钢梁后将梁体放置在桥台上,并在受拉区铺设混凝土桥面板。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桥台处的梁体发生竖直向上的位移至设计位置,从而使混凝土板受压,然后张拉高强钢丝束使整个结合结构受压,最后孔道压浆并铺设受压区混凝土桥面板。

在三跨连续结合梁超静定体系的中间支座上方张拉高强钢束具有其特殊性,即无论是在负弯矩区还是在正弯矩区(由运营竖向荷载产生)都出现了反向弯矩(见图4)。超静定体系的负弯矩区特别需要施加预应力,从节省钢材和受拉区混凝土需要预压的角度来讲,在超静定体系中张拉高强钢束更为合理;在没有采取其它辅助设备(如在河道中设置临时支撑,预加静荷载等)的情况下,为减小正弯矩区跨中高度(为增大桥下净空),在超静定体系中张拉高强钢束更为合理。

2)多跨连续结合梁

一般情况下,在多跨连续结合梁中不仅通过张拉高强钢束施加预应力,还采用其它方法使混凝土板进一步受压。以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莱茵河桥为例,桥跨度

为(6x72)m。为了使受拉区的混凝土板进一步受压,采

用了辅助高强钢索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分布在钢梁高度范围内。其主体的施工顺序是,架设四片等高度钢主梁一安装受拉区钢主梁间的联结系一整体灌注受拉区的混凝土板一张拉该区段的纵、横向钢束一铺设受压区的混凝土板并在受压区施加横向预应力。桥梁每跨的跨中都设置了临时支撑,当受压区整体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撤除临时支撑。铺设桥面板后,张拉暗槽的钢索(钢索沿钢梁布置)使整个结合结构进一步受压。

5结

综上所述,钢一混凝土结合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和钢材抗拉强度高的特点,具有强度高、塑性好、刚度大、经济适用等特点。但连续结合梁在外荷载作用下,负弯矩区中处于受拉状态的混凝土板常因拉力过

.68.

万方数据

,茸

I'--'1

I<"-.t

静定弯矩

超静定弯矩

鹏矩刎叫呷?甘

轴力图4对整个组合结构施加预应力的内力图

大而开裂,导致梁体刚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必须处理好结合梁的负弯矩问题。在修建大跨度连续结合梁时,以下方案是比较合理的:除不适于施加预应力的情况外,应在桥梁受拉区张拉高强钢筋,对结合结构施加预应力。高强钢筋应布置在混凝土桥面板范围内,必要时辅以支座标高调整法。这也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等)目前发展的趋势。

由于对结合梁施加预应力通常分几个阶段进行(较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复杂),在任一个阶段发生错误,均会造成最终的应力状态与设计值有本质的差别。因此,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对力的测定(如支座反力、千斤项中的力、预加静荷载的重量等),要采取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应变和位移值,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

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3】江见鲸混凝土结构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项海帆.高等桥梁结构理论t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Bradford.MA.Numerical

analysisof

continuous

compositebeams

underservice

loading[J].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2002.

【6】钟善桐.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J】.钢结构,

2000。(4):41--46.

[7】薛伟辰,等新型预应力结合梁的力学性能pl同济大学学报,2003,(3):

268—272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二:负弯矩区预应力钢_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特性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三:体外预应力钢_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承载力研究

 第38卷第11期 2005年11月

土 木 工 程 学 报

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

Vol138No111Nov1 2005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负弯矩区的承载力研究

陈世鸣 孙森泉 张志彬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力试验,研究了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开裂和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负弯矩区组合梁施加体外预应力后,可有效提高截面的开裂弯矩。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预应力增量很小,可忽略。一般情况下,对负弯矩截面施加体外预应力,不会提高截面的屈服承载弯矩。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受失稳控制。把预应力作用作为等效荷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BS5400:Part3关键词:体外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承载力;失稳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31X(2005)1120014208

LOADL2CONCRETECOMPOSITEBEAMSWITH

LTENDONSUNDERNEGATIVEBENDING

ChenShiming SunSenquan ZhangZhibin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estshavebeencarriedouttostudythecrackingbehaviorandtheloadcarryingcapacityofsteel2concretecompositebeamsprestressedwithexternaltendonsundernegativemoment.Itisfoundthatbyprestressingthecompositebeamswithex2ternaltendons,thecrackingloadofthebeamscanbeeffectivelyincreased.Theincreaseoftendonforceofthecompositebeamsundernegativebendingissmallandnegligible.Normally,prestressingofthecompositebeamsundernegativebendingcanhardlyincreasetheyieldmomentofthecompositesection,andtheloadcarryingcapacityisgoverredbybucklingofthewebindistortionandtheflangeincompression.Themethodtoevaluatebucklingresistanceofthecompositebeamsisdis2cussed,andbasedontheBS5400method,thebucklingresistancesofthetestbeamsareassessed,treatingtheprestressasequivalentload.

Keywords:externalprestress;continuouscompositebeam;loadcarryingcapacity;buckling

土在使用荷载下的开裂而增加刚度和强度,扩大弹性

概  述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混凝土受拉开裂目前主要

采用二种方法解决:1)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包括预弯,或作用预应力);2)采用高配筋率(>215%)。

[1-2]

Ayyub,Sohn和Saadatmanesh(1992)进行了5根预应力组合梁受负弯矩作用的荷载试验,为了防止钢梁受压翼缘的侧向失稳,试验构件分别在两端支座以及跨内LΠ4和3LΠ4跨位置对钢梁受压翼缘采用了侧向约束,并采用变形增量方法分析了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试验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对负弯矩区的组合梁施加预应力,可阻止混凝

收稿日期:2004203202

范围,提高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然而,施加预应力后,组合梁截面钢梁腹板受压区高度增大,截面转动能力降低,也增大了翼缘和腹板局部屈曲和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试验中各组梁均出现了局部失稳破坏,梁的极限荷载均没有达到梁的强度极限荷载。

组合梁钢梁上翼缘受刚性很大的混凝土板侧向约束,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在承受较大可变荷载以及不利荷载分布时,呈受压并会发生伴随钢梁腹板侧向畸

[3]

变的侧向失稳。Johnson和Fan(1991)的试验研究表明,连续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受梁体侧向失稳以及钢梁受压翼缘和腹板局部失稳的影响,通常低于按截面塑性极限分析计算的承载力。本文通过四组受负弯矩作用的预应力组合梁试验,研究体外预应力组合梁侧

 第38卷 第11期陈世鸣等・体外预应力钢2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承载力研究

[5]

・15・

向失稳性能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1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试件

(1)截面分类及试件制作

组合梁局部失稳与受压腹板和受压翼缘的局部失稳密切相关。钢梁腹板和受压翼缘的宽厚比较小,局部失稳在截面进入完全塑性状态后出现;组合梁的腹板和受压翼缘板的宽厚比较大,局部失稳会在截面尚处于弹性或刚进入屈服状态发生。由于失稳时截面应力状态不同,对组合梁承载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根

[4]

据截面所能达到弯矩强度,美国公路桥梁规范将组合梁分为密实截面和非密实截面。密实截面的局部失稳在截面屈服后出现,非密实截面的局部失稳则在截面屈服之前出现。满足下述关系:

腹板:翼缘:

tw

欧洲组合结构规范(EC4)将截面分为塑性、密实、半密实和纤细四类,这四类截面的主要力学特性为:1)塑性截面:具有足够塑性转动能力的截面;2)密实截面:受钢梁局部失稳控制其塑性转动能力的截面;3)半密实截面:钢梁受压翼缘屈服,受局部失稳影响不能达到全塑性弯矩的截面;4)纤细截面:钢梁受压翼缘在屈服之前被局部失稳破坏的截面。为便于设计,EC4根据截面翼缘和腹板的宽厚比进行了截面分类。截面分类基本区划了发生局部失稳时截面的应力水平。塑性、密实截面的局部失稳发生在钢梁截面屈服后,而非密实截面局部失稳在截面进入屈服之前发生。

(图B-C-D区),设计了两个组合梁构件。就截面抗弯特性而言,这类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情况。虽然与实际预应力连续梁受预应力次弯矩影响会存在一些差异,但连续梁负弯矩区段一般为跨度的1Π5,预应力次弯矩约为附

加弯矩的1Π4鶫1Π3左右。混凝土开裂后,截面中性轴下移,负

≤3176

y

(1)(2)

b≤013822tf

式中:Dcp为腹板塑性受压区高度;tw为腹板厚度;

bf为受压翼缘伸出长度;tf为翼缘厚度;E和fy分

别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弯矩区截面抗弯刚度减小,次弯矩则相应减小。在极限状态,次弯矩作用可忽略。

图1 负弯矩作用组合梁模型和截面形状

Fig11 Compositebeamundernegativemomentandbeamcross-section

                     土 木 工 程 学 报・16・2005年

试验采用组合梁截面倒置的布置方式,两端支座位置(相当于图1a中B、D点)的钢梁受压翼缘无侧向约束,与连续梁实际无侧向约束的自由长度接近。试件编号为BH1和BH2,梁长5150mm,混凝土板宽为1000mm,厚度90mm,板中纵向钢筋按受力钢

Φ25+2Φ10,钢筋截面积:Ar=筋配置(BH1为3

2

Φ25,钢筋截面积Ar=2453mm2),1629mm;BH2为5

集采用舒力强采集系统(200信道)。

距板顶35mm。横向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8@200),组合梁的跨中二侧的剪力钉布置分别为2<16@500和

<16@250(见图1b)。截面几何参数见表1。两个试件的翼缘均按密实截面设计,BH1钢梁腹板高250mm,为密实截面,BH2钢梁腹板高450mm,为非密实截面。

表1 试件几何尺寸测量值(mm)

Table1 Dimensionsofspecimens(mm)

试件编号

BH1BH2

Bc

Hc

btop

ttop

dtbot

b图2 (BH1)

Figinstrumentation

211171119

10001000

9090

120112115144818

517517

121512116

试件BH1和BH2均进行了两组试验。第一组试

验中,试件BH1和BH2的支座间跨度均为5m,加载至钢梁受压翼缘出现侧向屈曲。第二组试验是在第一组试验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卸载后,调整支座间跨度进行的。其中试件BH1调整支座间跨度为3m,试件BH2调整支座间跨度为316m。两组试件最后均为失稳破坏。

试件BH1:(第一组:L=5m)预应力张拉后,直接加载。初始荷载为3kNΠ级,当跨中负弯矩为4915kN・m,跨中混凝土板面出现开裂,混凝土板内钢筋应变出现明显拐点(图3)。随着荷载持续增加,在混凝土板初始裂缝两侧,相继出现裂缝,裂缝间隔为150鶫200mm,跨中负弯矩达到12517kN・m时,加载位置两边的腹板凸出畸变,受压翼缘出现侧向屈曲(图4),当弯矩达到16512kN・m,跨中钢梁受压翼缘屈服,跨中最大弯矩加至194kN・m,组合梁呈侧向失稳伴随腹板畸变,但钢梁受压翼缘局部失稳不明显。卸载后混凝土板裂缝闭合。

将支座间距调整为3m,进行第二组试验。由于试件在第一组试验阶段已经开裂,弯矩—挠度曲线基本呈线性,当跨中弯矩达到22914kN・m,邻近跨中的受压翼缘出现侧向失稳(图4),伴随加载区域腹板和受压翼缘的局部失稳(图5)。

试件BH2:(第一组:L=5m)预应力张拉后,对梁的跨中加载,跨中负弯矩增大至110kN・m时,跨中混凝土板出现开裂,混凝土板内钢筋应变出现明显拐点(图3),裂缝与梁轴线基本垂直。随着荷载增大,在距离第一条裂缝左右200mm位置相继出现第二、三条裂缝,裂缝出现的顺序与分布与BH1相

  试件钢梁均采用焊接钢板梁,每片梁采用两束j

<15124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Ap),直线布置,梁两端端部采用OVM工作锚具,端部锚固钢板厚25mm。

钢梁翼缘的屈服强度为32717NΠmm,极限强度为49216NΠmm,钢梁腹板屈服强度为40615NΠmm,

2

极限抗拉强度为59316NΠmm。混凝土立方体(150mm×150mm×150mm)抗压强度为4114NΠmm。钢绞线屈服强度为1680NΠmm,极限强度为1860NΠmm。

(2)预应力筋张拉

试件预应力张拉均采用后张拉技术,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为4114NΠmm。每根预应力束上布置两组应变片,张拉过程中通过千斤顶压力表控制张拉内力,并实时记录预应力束的应变。千斤顶卸除后,根据应变-张拉力标定曲线确定预应力筋的初始张拉力。各试

2

2

2

2

2

2

2

件单束有效初始张拉力分别为

11915kN(BH1)和12013kN(BH2)。

(3)加载装置与测点布置

构件(BH1和BH2)采取混凝土翼缘在下的截面

倒置方法,跨中采用500kN液压千斤顶,通过钢垫板,对组合梁跨中施加荷载(图2),梁两端混凝土板为简支,端部钢梁受压翼缘均无侧向约束。在距离梁跨中150mm位置的截面钢梁腹板、下翼缘和混凝土板内纵向钢筋均布置应变片,梁的挠度测试采用电子位移计,布置在跨中、LΠ4、3LΠ4和支座位置,梁两端受压翼缘设置侧向位移测点。梁端布置位移计测量端部滑移,梁端转角布置两个位移计测试。数据采

 第38卷 第11期陈世鸣等・体外预应力钢2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承载力研究・17・

加载。此试验阶段最大弯矩值为35018kN・m低于跨

度为5m时的最大弯矩。值得关注的是:第一组试验中,侧向失稳出现时,跨中相邻部位钢梁腹板出现明显的凸出畸变和局部失稳,试验卸载后,腹板变形大部分恢复,受压翼缘局部失稳并不明显。而在第二组试验中,随荷载增加,腹板的畸变持续增大,钢梁受压翼缘平面弯曲应变随荷载持续增大,跨中弯矩达到29013kN・m,梁体产生侧向失稳,受压翼缘也产生明

图3 跨中弯矩-混凝土钢筋应变曲线

Fig13 Moment2straincurvesofthesteelreb

ars

显的局部失稳。

图4为根据距跨中150mm处钢梁受压翼缘一对应变片(对称于梁轴线平行布置)所记录的平面弯曲应变曲线,,侧向变形的。图5为试验结束后6BH1和BH2的弯矩-挠度曲线,,图中纵、横坐标均采用无量纲处理,其中My和δy分别为截面屈服弯矩和钢梁屈服时跨中挠度。图中曲线显示:第一组试验中,混凝土开裂前后梁的挠度曲线切线斜率有明显变化,组合梁屈服前,弯矩-挠度曲线基本呈线性

图4 试件弯矩-受压翼缘平面弯曲应变曲线

Fig14 Momentvs.in2plane2bending2straincurvesof

theflangesin

compression

图6 组合梁跨中弯矩-挠度曲线

(My为屈服弯矩,δy为跨中屈服挠度)Fig16 Moment2deflectioncurvesofthespecimens(Myvs.yieldmoment,δyvs.mid2spanyielddeflection)

图5 BH1:卸载后腹板、受压翼缘局部失稳残余变形

Fig15 BH1:Residualdeformationcausedbylocalbuckling

inthewebandtheflangeincompression

似。当跨中弯矩达到27018kN・m,钢梁受压翼缘产生

侧向失稳(图4),钢梁受压翼缘屈服时,跨中弯矩为32111kN・m,此阶段试验最大弯矩增大至37818kN・m,梁端钢梁受压翼缘侧向位移显著增加,卸载后,混凝土板内裂缝闭合。

调整支座间跨度至316m。进行第二组试验阶段

图7为弯矩-预应力内力变化曲线,其中纵坐标为荷载引起的跨中弯矩,横坐标为两束预应力内力值之和。图7显示,随着外荷载的增加,体外预应力束中的内力是变化的。试件BH1在混凝土板开裂之前,预应力内力增量为负值,说明组合梁换算截面形心轴在预应力作用点的下方(倒置T形截面),当外荷载增大,预应力有减小趋势,当混凝土翼缘出现开裂,截面中性轴上移,预应力内力随外荷载增大。试件BH2在混凝土开裂之前,预应力内力变化很小,混凝土开裂后,预应力内力增大。总体而言,两组试

                     土 木 工 程 学 报・18・2005年

件的预应力内力增量均不大。其原因是由于在组合梁负弯矩区,体外预应力筋一般总是靠近混凝土板布置,预应力对中性轴的偏心距较有限,因此通常可不计体外预应力增量影响

的未开裂换算截面面积;N为轴向预应力合力;e为预应力作用点对换算截面形心轴的偏心距,符号记取以中性轴为y轴原点,向下为正;M为外荷载弯矩,

M和N均按正值计。鉴于负弯矩下预应力增量很小,

可忽略。根据(3)和(4)式,可计算出组合梁混凝土开裂弯矩(记为Mcrack)和受压翼缘屈服截面弯矩(记为My)。

表2给出了试件BH1和BH2的开裂弯矩(Mcrack)和失稳时跨中弯矩(Ml)以及钢梁受压翼缘开始屈服时截面实测弯矩值(My)。由于在第一组试验中试件均已开裂,第二组试验中,开裂弯矩显示不出。表中Mcrack和My(3)和公式(4c)达到混凝土抗拉强

2(ftΠmm)和钢梁受压翼缘应力2(mm)时的开裂弯(fy=32717NΠ

图7 试件弯矩-Fig17 Moment2tendonforceof试验中,增加而增大,,小于011mm。

矩和屈服弯矩。

试件BH1和BH2的实测开裂弯矩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BH1实测屈服弯矩高于计算屈服弯矩,BH2实测屈服弯矩低于计算屈服弯矩。与同类无预应力作用的组合梁计算值比较(表2),预应力组合梁开裂弯矩比普通组合梁有了显著提高,BH1增大了60%,BH2增大了80%。但在预应力作用下,BH1和BH2的计算屈服弯矩均低于普通组合梁的计算屈服弯矩。

BH1的试验最大弯矩超过预应力组合梁的理论塑性极限弯矩(Mp=18311kNm),BH2试验最大弯矩小于预应力组合梁的理论塑性极限弯矩(Mp=44811kNm)。根据公式(1)、(2)计算,BH1:2Dcp/tw=80183<3176

EΠfy=85146,bfΠ2tf=5119<01382

3 试验结果及讨论

对于后张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支撑,根据平截

面假定,负弯矩区预应力组合梁混凝土板面拉应力(σσc)和钢梁受压翼缘的应力(f)分别为:

σyc+yc-c=nInInAσybf+ybf+f=

I

I

A

(3)(4)

式中:I为采用换算截面方法计算的组合梁截面惯性矩,混凝土板开裂后,不计混凝土作用;yc、ybf分别为截面中性轴到混凝土板面和钢梁受压翼缘的距离;

n为钢与混凝土材料的模量比(EsΠEc);A为组合梁

EΠfy=9167,腹板和受压翼缘均满足密实截面长细比

条件,为密实截面;BH2:2Dcp/tw=134193>3176

EΠfy=85146,bfΠ2tf=5109<01382

EΠfy=9167,腹

板不满足密实截面长细比条件,截面为非密实截面。

表2 试验与计算结果比较

Table2 Comparisonoftestresultswiththecalculations

跨度

L(m)

Mcrack

Ml

试验结果

My

Mmax

计算结果

预应力组合梁

Mcrack

My

Mcrack1

试验编号

普通组合梁

My1

(kN・m)

BH1第1组BH1第2组BH2第1组BH2第2组

510310510316

4915

(kN・m)12517229142701829013

(kN・m)16512165123211132111

(kN・m)19410235143781835018

(kN・m)481648161141211412

(kN・m)15512155123401834018

(kN・m)3013

(kN・m)17412

Π

11010

Π

6315

Π

34412

ΠΠΠ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四:部分预应力钢_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第3!卷第5期3445年6月

文章编号:<444=>6>?@3445A45=44!!=4!

建筑结构学报

"#$%&’(#)*$+(,+&-./%$0/$%12

:#(83!9;#857$-893445

部分预应力钢B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余志武,郭风琪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5<44C!)

摘要D本文根据<6根部分预应力钢B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负弯矩区裂缝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试验表明,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为负弯矩区综合力比!E、剪力连接件间距"和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相对高度裂缝宽度越大;"越小,裂缝宽度越小。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建立了部分预应力钢B混凝土比#2F#0:!E和#2F#0越小,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形式上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议的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统一。

关键词D钢B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预应力;裂缝宽度中图分类号:GHI?68?

GHI<C8<

文献标识码:7

JKE1%+L1&/’(2/$,M#)0%’0NO+,/P+&&1-’/+Q1R1&,+&-%1-+#&#)

E’%/+’((ME%12/%1221,0#&/+&$#$22/11(B0#&0%1/10#LE#2+/1R1’L2

SHTP+O$9UHVW1&-X+

@Y#((1-1#)7%0P+/10/$%1’&,Y+Q+(J&-+&11%+&-9Y1&/%’(.#$/PH&+Q1%2+/M9YP’&-2P’5<44C!9YP+&’A

!"#$%&’$(*’21,#&1KE1%+L1&/’(2/$,M#)<6E’%/+’((ME%12/%1221,0#&/+&$#$22/11(B0#&0%1/10#LE#2+/1R1’L29/P1(’O2#)/P10%’0N)#%L’/+#&’&,1KE’&2+#&+&&1-’/+Q1R1&,+&-%1-+#&O1%1,+20$221,8GP1/12/%12$(/2+&,+0’/1,/P’/L’Z#%+&)($1&0+&-)’0/#%2#&0%’0NO+,/P+&0($,1,/P10#LR+&1,)#%01%’/+#!E+&&1-’/+Q1R1&,+&-%1-+#&92E’0+&-#)2P1’%0#&&10/#%2"’&,/P1%1(’/+Q1P1+-P/%’/+##)2/11(-+%,1%’&,0#&0%1/12(’R#2F#08[P1&!E’&,#2F#0R10’L12L’((,/P10%’0NO+,/P+&0%1’21,8[P1&"R10’L12L’((,/P10%’0NO+,/P,10%1’21,8GP1)#%L$(’2)#%0’(0$(’/+&-0%’0NO+,/P+&&1-’/+Q1R1&,+&-%1-+#&’%1E%121&/1,9OP+0P0#+&0+,1O+/P/P10$%%1&/0#,1)#%,12+-&#)0#&0%1/12/%$0/$%128)*+,-%.#(2/11(B0#&0%1/10#LE#2+/1R1’L;&1-’/+Q1R1&,+&-%1-+#&;E%12/%122;0%’0NO+,/P

矩区混凝土板的裂缝开展较大时,将导致混凝土板中

<前言

钢B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是城市桥梁工程、建筑工

钢筋锈蚀,影响梁的耐久性。因此,实际工程中常采取一些措施控制负弯矩区的裂缝宽度,其中,在负弯矩区的混凝土翼板中施加预应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自34世纪>4年代开始,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钢B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开展了部分探索性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64年代后,*7.H,.77^7G_7;J.‘等对部分预应力钢B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进行了两个试件的试验探讨,发现了一些试验规律,!!

程和管道支架等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钢B混

凝土连续组合梁与简支组合梁相比,其受力特点的最大区别之一是负弯矩区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当负弯

(!?6C644C)。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余志武C),男,湖南临湘人,教授。

《钢结构设计规范》(4.!**(+—度计算公式1%2#3。我国

也尚未给出组合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1’3。%**#)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影响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裂缝产生与发展的主要规律及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试件号,-./(,-./%,-./#,-./’,-./!,-./",-./+,-./&--./(--./%--./#--./’--./!--./"--./+--./&--./$--./(*

表#

’77

普通钢筋

试件设计参数

$CHIJK’()#’()#’()#’()$’()$!*)%!*)%!()"’()#’()#’()#’()$’()$!")"!")"!")"!()+!()+

$;IJK#$%#$%#$%#&"#$%#&"#&"#$%#$%#$%#$%#$%#$%#&"#$%#$%#$%#$%

$%&’(#)%*%+(,(*-./,(-,-0(12+(3-预应力筋%"0(!%"0(!%"0(!%"0(!%"0(!’"0(!""0(!%"0(!("0(!#"0(!("0(!#"0(!%"0(!%"0(!’"0(!%"0(!%"0(!

"9*)"(*)"(*)"(*)!**)"(*)&+()%’*)&(*)!+*)!#*)""*)##*)&"*)’%*)!+()*%*)!+*)!+

%%"*)"**)"**)"**)+#*)"**)&’*)&$*)’!*)!+*)#(*)+!*)!(*)!&*)+$*)!&*)"!*)!&*)!&

"*"!(%&*"!(%(**"!(%(**!"(*(**"!(%(**!"(*(**!"(*(%*"!(%(%*$!(%(%*’!(%(%*’"(*(%*$!(%(**!"(*(**"!(%(**$!(%(’*"!(%&*"!(%

%

!"#

试验研究

试验概况

(**((!(%%"0(!

本次试验共进行(&根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试验,其中&根为模拟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反向加载的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5,-./&,!6%)!"7),(*根为在中间支座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的两跨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

(--./(5--./(*,。试验的主要设合梁!6%8#)&’7)(#:$:;<#9$9;)计参数为:负弯矩区综合力比"96=(#>$>;)、部分预应力比%%"&#9$9(、剪=#:$:;<#9$9;)力连接件间距’、预应力筋类型(有粘结筋和无粘结

(直线筋和曲线筋)筋)和布置形式。其截面形式如图试验参数见表(。(、%所示,

!"!主要试验结果

%)%)(裂缝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本次试验表明,在负弯矩区混凝土受拉翼板中施加预应力后,其受力性能与未施加预应力的组合梁相比,最大的差别是预应力延缓了混凝土板中裂缝的出现,提高了负弯矩截面的抗裂性能和截面刚度。截面开裂后,负弯矩区裂缝发展与分布规律几乎无明显差别。第一条裂缝首先在负弯矩区支座顶部附近出现,并逐渐贯通整个板面。随着荷载的增加,在支座两侧对称出现第二批裂缝,裂缝数量基本对称增加。由于混凝土板内横向钢筋、栓钉连接件和钢梁本身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均较相同截面尺寸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小,图#、’显示了%根典型试验梁的裂缝分布图。对,-.系列试验梁,其平均裂缝间距变化范围为$&5(%$77,对--.系列试验梁,其平均裂缝间距变化范围为&!5(’*77。

从图#、在裂缝范围的外部区域,裂缝’不难发现,斜向朝中间支座发展,略呈八字形,其原因一是由于混凝土板内位于钢梁上部的纵向钢筋和外侧的纵向钢筋之间的剪力滞后效应;二是由于混凝土板内的横向钢

筋直接承受顺剪力。同时试验还发现由于负弯矩区弯

图(,-./(5,-./#2--./(5--./!截面

?@A)(,BCD@EFEG,-./(5,-./#2--./(5--./!

图%%

,-./’5,-./&2--./"5--./(*截面EG5!"

图#$%&’!实测裂缝分布()*+#

%,-./0)12,)342)5657$%&’!

图8$%&’9实测裂缝分布()*+8

%,-./0)12,)342)5657$%&’9

图C!<’">-;关系

()*+CDB=,=?-2)561B)<!<-60">-;

矩变化梯度大,在中支座顶部混凝土板内一般形成一

“主裂缝”条明显的。图!显示了E"个试件实测最大裂缝宽度与荷载的关系曲线(其中试件%%&’!仪表失

“主裂缝”效)。在负弯矩区外非预应力筋屈服前,宽度增长缓慢,但非预应力筋屈服后,截面塑性铰基本形成,随着荷载的增加,截面几乎按塑性弯矩方向呈塑性铰转动,变形集中于主裂缝截面,相应的裂缝宽度迅速增长。

试验表明,栓钉间距#对裂缝的发展也有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栓钉间距时的开裂范围和平均裂缝间距见表F。可以看出,随着栓钉间距的减小,裂缝间距也随之减小。这是由于栓钉的作用,开裂截面处钢筋应变的发展受到限制,钢筋的拉力通过混凝土传递给栓钉,必将引起栓钉处混凝土应力集中,特别是裂缝开展较大时,栓钉作用更大,能有效抑制裂缝宽度的开展。

G#H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相对高度比$1I$.

分析表明,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相对高度既是组合梁的特征参数之一,也对负弯矩区混凝土的受力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不管混凝土板面裂缝裂穿与否,钢梁和栓钉对混凝土板裂缝开展起非常重要的抑制作用。当混凝土板面裂缝贯穿整个板厚时,这种抑制作用较混凝土构件更为明显。

表$

栓钉间距!对裂缝分布与平均裂缝间距的影响45/-25’6-5.1&14&7)2&8)/0&,).+,2&,3/

栓钉间距I>>

CJ

9JKJJEFK

EJJEJJJEF!

9JC!JEE!

EJJ"!JE#J

EF9E8J

开裂范围I>>平均裂缝间距I>>

9JJEFE

%&’()$%*))++),-.+/0&,).+’.(-,.11),-.2/!.1,2&,3

图!

试件实测荷载’裂缝宽度关系曲线

()*+!:;<=,)>=62-?.4,@=1570)1<?-.=>=62-60.,-./A)02B

F+F+F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

GEH负弯矩区综合力比!<

负弯矩区综合力比!<是反映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截面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综合了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及钢梁相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裂荷载越小,裂缝间距!<越小,和裂缝宽度越大,反之亦然。图C显示了最大裂缝宽度显见,">-;与!<之间的关系。">-;随!<的增大而呈双曲线规律减小。

GFH栓钉间距#

#

!"#

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建立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原则

GEH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裂缝宽度计算

公式形式上宜与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的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协调。

GFH’!"

!"

表!

开裂荷载

序号#$%&!’(

本文

)"#*###$#%#&#!#’#(

文献1(2文献1)2

#)#"$*$#

试件编号,-./#,-./$,-./%,-./&,-./!,-./’,-./(,-./)--./#--./$--./%--./&--./’--./(--./)--./"--./#*--./#--./$0#0$

!;<345#**"*"###*#$*#’(#’*#**#**)*#$*’*)*)*#%*)*"*

裂缝宽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测点#

!#345#’*$#*#’*#’*$#*$%*$$*$)*#)*#!*#’*#%*#(*#"*$!’#)*#%*#%!$!*%**!**

!#3!6"789:388";89:388!$345*+!)*+($*+!)*+!)*+((*+(’*+’#*+"$*+!!*+&!*+&’*+&#*+!&*+!)*+(!*+!"*+%"*+&!*+(&*+%!*+!)

*+$#*+$$*+#"*+$!*+$!*+$#*+#)*+$#*+$&*+#(*+#"*+$#*+$#*+$&*+$**+$#*+$#*+$**+$**+#"*+$*

*+#(*+$’*+#)*+%$*+%$*+%#*+#"*+$**+$’*+#’*+$!*+%#*+%)*+$’*+$$*+$!*+#!*+$!*+#)*+##*+$*

#)*$&*#)*#)*$%*$!*$&*$)’$#*$&*$%*#(*$**$$*$)&$&*#"*#(!$’*’**(**

测点$!$3!6"789:388*+’!*+)%*+’’*+’!*+)&*+)%*+’’*+"&*+’&*+(%*+’’*+!&*+’&*+’)*+)%*+()*+!(*+!)*+((*+(**+)$

*+%"*+%**+$&*+%(*+%**+&$*+$(*+$%*+%$*+%$*+$’*+%"*+$!*+%$*+%#*+%#*+$"*+%**+%**+$)*+$’

";89:388*+$#*+%#*+$$*+%"*+%#*+%!*+$$*+$#*+%$*+%%*+&%*+&’*+&"*+%%*+$&*+%)*+$(*+%%*+$**+$$*+$(

"#$%&!"’&()*+#,-.)/)0(#%(1%#2&3(,#(45-32’5-2’&6+&,-*&/2#%,&.1%2.

极限荷载!6345$(!$"*$(&$(!$(&%*$%’#%*!%$’%%*%&"%#&%#$%$!%&$%*’%%$

(#)实现了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协调统一。

($)公式适用面广,不仅适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也适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不仅适用于预应力构且!及$件,也适用于非预应力构件。当式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均为*时,公式即蜕变为中裂缝计算的规范公式。!**#*—$**$)

(%)物理概念清楚,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精度。

(?.!**#*—$**$)建议式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公式相统一协调,且概念清楚,计算简单,适用面广,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1#21$2

版社,#")’+

.D,EF<GHIG7JK,LDMNODPQ9<9RSCKDLCTU5V=9<E+F9<7S9PPIB<V=7<V==VH;GW7SW6G6=;G8BG=S7VRV98=1X2+XG6<W9PGQ,7<6;76<9PTWYSWVV<SWY,D,-TK#")(K##%@"A+1%2

,DDUD0CD5T,LL98SH+T:BV<S8VW79P=76HIGQB<V=7<V==VH;G8BG=S7VRV98=1X2+XG6<W9PGQ,7<6;76<9PTWYSWVV<SWY,D,-T,#")"K##!@"AZ$%&)[$%’%+1&21!21’21(2

?.!**#(—$**%钢结构设计规范1,2+

郭风琪+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度及裂缝宽度研究1U2+中南大学K$**$+

赵国藩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1C2+北京:海洋出版社,#""#+

聂建国,张眉河+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裂缝的研究1X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AZ"![""+1)2

罗如登+高配筋连续组合梁裂缝研究1U2+长沙铁道学考文献

钟善桐+预应力钢结构1C2+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结论

@#A本文报道了#)根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

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指出了影响其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为负弯矩区综合力比$B,

栓钉间距%和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相对高度比#=3#;。

@$A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了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处钢筋应力、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的计算公式。

@%A建立了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五: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特性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六:负弯矩区预应力钢_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特性_王明忠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七:市政课件 预应力筋的制作8

1K412042 掌握预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板)安装技术

预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是一种结构较简单的装配式梁桥。

一、一般技术要求

1 装配式桥梁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和吊装就位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吊装强度,一般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不低于 30MPa 。

2 起吊前应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的应力是否符合要求.梁长 25m 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3 吊运工具、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应参照起重吊装的有关规定执行

4构件安装前应制定安装方案,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应经过验算。

5 构件吊运安装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6 安装构件时,支承结构(墩台、盖梁等)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承结构和预埋件的尺寸、标高及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桥梁支座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要求,其规格、位置及标高应准确无误

7 安装构件前必须检查构件外形及其预埋件尺寸和位置,其偏差不应超过设计或规范允许值

8 构件安装就位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焊接连接钢筋或浇筑混凝土固定构件。

二、安装就位的技术要求

1 构件移运、吊装时的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规定或根据计算决定.

2 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 60°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3 构件移运、停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在顶起构件时应随时置好保险垛。

4 吊移扳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的上、下面,防止折断。

5 每根大梁就位后,应及时设置保险垛或支撑,将梁固定并用钢板与已安装好的大梁预埋横向连结钢板焊接,防止倾倒。待全孔(跨)大梁安装完毕后,再按设计规定使全孔(跨)大梁整体化。梁板就位后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浇筑接缝混凝土

1K412043 掌握钢一混凝上组合梁施工技术

一、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构成

在城市桥梁工程中,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一般用于大跨径或较大跨径的桥梁结构,目的是减轻结构自重,尽量减少施工对现况交通与周边环境的影响

1 钢混凝土组合梁一般由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两部分组成。钢梁由工字型截面或槽型截面构成,钢梁之间设横梁(横隔梁),有时在横梁之间还设小纵梁。钢梁上浇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钥梁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设剪力连接件,二者共同工作。对于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或通过“强迫位移法”调整负弯矩区内力。

2 .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流程一般为:钢梁预制并焊接剪力连接件→架设钢梁→安装横梁(横隔梁)及小纵梁(有时不设小纵梁)→安装预制混凝土板并浇筑接缝混凝土或支搭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模板并铺设钢筋→现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束→拆除临时支架或设施。

3 钢梁的架设方法一般在设计时已考虑好,因此钢梁安装应按施工图进行。

二、安装方法

钢梁工地安装,根据跨径大小、河流情况、交通情况和起吊能力选择安装方法。城区内常用架设方法有以下几种:自行式吊机整孔架设法、门架吊机整孔架设法、支架架设法、缆索吊机拼装架设法、悬臂拼装架设法、拖拉架设法等。

三、安装前检查

1 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2 应对桥台、墩顶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方可安装

3 应按照构件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零件,查验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四、安装要点

1 钢梁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节段应测量其位置、标高和预拱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

2 钢梁杆件工地焊缝连接,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无规定时,焊接顺序宜为纵向从跨中向两端、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

3 钢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前,应复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高强螺栓连接前,应按出厂批号,每批抽验不小于 8 套扭矩系数。穿入孔内应顺畅,不得强行敲入。穿入方向应全桥一致。施拧顺序为从板束刚度大、缝隙大处开始,由中央向外拧紧,并应在当

天终拧完毕。施拧时,不得采用冲击拧紧和间断拧紧。钢梁落梁前后应检查其建筑拱度和平面尺寸,并记录在案,同时应校正支座位置。

1K412044 熟悉钢梁制作与安装技术

一、钢梁制作的基本工艺要求

钢梁制作的工艺流程包括钢材矫正,放样画线,加工切割再矫正、制孔,边缘加工、组装、焊接,构件变形矫正,摩擦面加工,试拼装、工厂涂装、发送出厂等。

1 钢梁制造焊接应在室内进行,相对湿度不宜高于 80 %。

2 焊接环境温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不应低于 5 ℃ ,普通碳素结构钢不得低于0 ℃ .

3 主要杆件应在组装后 24h 内焊接。

二、钢梁构件出厂时的要求钢梁构件出厂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 1 )产品合格证;

( 2 )钢材及其他材料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

( 3 )施工图、拼装简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 4 )产品试扳的试验报告

( 5 )焊缝重大修补记录;

( 6 )高强度螺栓磨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焊缝无损报告及涂层检测资料; ( 7 )工厂试拼装记录.

( 8 )构件发运和包装清单。

钢梁制造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焊接与涂装材料抽样复验报告等资料,均合格方可使用。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值的 1 / 2 。

1K412045 熟悉钢筋(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一、拱桥的类型与施工方法

(一)主要类型

钢筋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拱桥,按拱圈和车行道的相对位置以及承载方式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按拱圈混既土浇筑的方式分为现浇混凝土拱和预制混凝土拱再拼装。

(二)主要施工方法

按拱圈施工的支撑方式可分为支架法、少支架法和无支架法、其中无支架施工包括

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以及由以上一种或几种施工组合的方法。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法应根据拱桥的跨度、结构形式、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水平和方案的经济比较等内容,最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二、拱架的形式与要求

拱架种类按材料分为木拱架、钢拱架、竹拱架、竹木混合拱架、钢木组合拱架以及土牛胎拱架,按结构形式分为排架式、撑架式、扇架式、析架式、组合式、叠析式、斜拉式启在选择拱架种类时,应结合桥位处地形、地基、通航要求、过水能力等实际条件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主要原则是拱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要求取材容易、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制作及装拆方便,并能重复使用。

三、在拱架上浇筑混凝土拱圈

1 跨径小于 16m 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按拱圈全宽度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不能完成时,则在拱脚预留一个隔缝,最后浇筑隔缝混凝土。

2 大于或等于 1 6m 的拱圈或拱肋,应沿拱跨方向分段饶筑,分段位置应以能使拱架受力对称、均匀和变形小为原则。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或采用分段间隔浇筑

3 分段浇筑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称于拱顶进行。各分段内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故中断时,应浇筑成垂直于拱轴线的施工缝。

4 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其强度达到75 %设计强度,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筑。拱顶及两拱脚的间隔槽混凝土,应在最后封拱时浇筑。

四、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

1 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安装程序为:在墩台上安装预制的析架(刚架)拱片,同时安装横向联系构件,在组合的析架拱(刚构拱)上铺装预制的桥面板。

2 装配式桁架拱、刚构拱采用卧式预制拱片时,为防止拱片在起吊过程中产生扭折,起吊时必须将全片水平吊起后,再悬空翻身竖立。在拱片悬空翻身整个过程中,各吊点受力应均匀,并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不得扭转。

3 大跨径桁式组合拱,拱顶湿接头混凝土,宜采用较构件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早强混凝土。

4 .安装过程中应采用全站仪,对拱肋、拱圈的挠度和横向位移、混凝土裂缝、墩

台变位、安装设施的变形和变位等项目进行观测。

5 拱肋吊装定位合龙时,应进行接头高程和轴线位置的观测,以控制、调整其拱轴线,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拱肋松索成拱以后,从拱上施工加载起,一直到拱上建筑完成,应随时对 1 / 4 跨、 1 / 8 跨及拱顶各点进行挠度和横向位移的观测

6 大跨度拱桥施工观测和控制宜在每天气温、日照变化不大的时候进行,尽量减少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1K412046 了解斜拉桥的施工技术

斜拉桥有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钢斜拉桥、钢-混凝土叠合梁斜拉桥、混合梁斜拉桥、吊拉组合斜拉桥等。

一、索塔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1 索塔的施工可视其结构、体形、材料、施工设备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选用适合的方法。裸塔施工宜用爬模法,横梁较多的高塔,宜采用劲性骨架挂模提升法.

2 斜拉桥施工时,应避免塔梁交叉施工干扰。必须交叉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法,采取保证塔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措施。

3 斜塔柱施工时,必须对各施工阶段塔柱的强度和变形进行计算,应分高度设置横撑,使其线形、应力、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施工安全

4 索塔横梁施工时应根据其结构、重量及支撑高度,设置可靠的模板和支撑系统。要考虑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支承下沉、温差及日照的影响,必要时,应设支承千斤顶调控。体积过大的横梁可分两次浇筑

5 索塔混凝土现浇,应选用输送泵施工,超过一台泵的工作高度时,允许接力泵送,但必须做好接力储料斗的设置,并尽量降低接力站台高度.

6 必须避免上部塔体施工时对下部塔体表面的污染。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八:精讲通关10

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精讲通关

主讲老师:康拥政

支架法、移动模架法和悬臂浇筑法预压方法设置预拱度

支架长度弯矩零点附近模板平面尺寸、高程、预拱度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九: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中支点负弯矩段混凝土预应力施加技术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篇十: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试验研究

第15卷第l期

2002年】月

中国公路学报

Vot.15N0.12002

ChinaJournalofHighwayandTransport

Jan

文章编号:1

OOl7372(2002)(1—004406

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试验研究

宗周红1,郑则群1,房贞政1,车惠民2

(1.福州大学土7;建筑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3.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进行了积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夸连续梁的静载全过程试验,分析了荷载一跨中变形特征、沿梁长度的滑移分;亨规律、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顸应力筋应力变化以及连续梁的内力重分布机理、破环模态与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简化计算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舍较好。关键词: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试验研究;非线性分析中圉分类号:U44

3.35

文献标识码:A

Expm‘imentalstudyofexternalprestressedsteel—concrete

compositecontinuousbeams

ZON一71Zhou—hon91,ZHENGZe—qun、,FANGZhen—zbeng。,CHEHui—min2

(1.SchoolofCivilandArchltectura[Engineering.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l

2.Scho<一lofCivil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ate

Abstract:Inthispaper,continuousprestressedcompositegirdersandload—stressincrementofprestressedtendonsthespanofgirde

are

tested.Theload—deflection

load—slipalong

are

comparedandstudied.The

andthestraindistributionalongtheheightofcompositesection

ultimatestrengthofthe

analysed.

are

Themomentredistribution,thefailuremodeand1he

struetnre

also

studied.Thevalu二spredictedbythenonlinearfiniteelementmodelandthesimplifiedcalculationmodelKey

are

found1O

correlatewellthemeasureddata.

prestressing;steel

concrete

words:extp.rnal

composite

continuous

beams;experimental

Study;nonlinearanalysis

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在组合结构的钢构件上施加中心力或偏心力,使其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相当数量的工程实践证明‘1.3,g.12.16]:预应力组合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t:好、施工简捷等优点,其综台经济指标要节约10%~20%,与钢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预应力组台梁已在北京西客站、福建会堂“1、广州内环线L】“、深圳北站大桥等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此外,体外预应力技术用于加固既有组合桥粱被证明是一项高效、实用而又简便的技术“1;预应力组合结构将是2l世

纪广泛应用的结构彤I:之一。

较多,对预应力组合梁的研究集中在简支粱的受弯和疲劳特性方面¨“卜““。;而对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包括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送审稿))与“欧洲组合结构规范”(EC.4)都没有关于预应力组合梁的规定,日本组合结构规范”1中只给出了预应力组合简支梁塑性设计的若干规定。因此,开展对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试验和理论研究,适应工程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进行了5片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静载全过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不同参数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全过程受力特性,如截面应变分布特点、预应力筋应力变化规律、负弯矩区混凝

目前,国内外对普通组合连续梁”。“”“”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1—02一01

基金基目:国家自然科学譬鱼项日(59338130);搦建省鞋蚕项目t1A99126作者简介:宗周红11966:,男.江苏如皋^.福州_尢学剐教授・丁学博上后

第l期宗周红,等: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试验研究

而当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板处于受压状态或其拉应力小于规定值;(d)混凝土顶板宽小于规范规定的有

效宽度;(e)连接件破坏不先于组合粱稳定破坏。两批共设计试验了5片连续梁.其中CBl、CB2为型钢组

土开裂及裂缝发展特点、界面剪切滑移效应、弹性和

弹塑性变形特点,以及破坏机理、内力重分布机制和极限承载力等,研究成芽-可为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

合连续梁的非弹性设计提供参考。

l模型试验

预应力组合连续梁模型实验粱初步设计的基本原则为:(a)当对钢梁施加预应力时,应保证组合梁的

整体和局部稳定性;(b)内支座处形成塑性铰时,预应

合粱,其余为焊接组合粱;梁中栓钉连接件设计按照

GBJl7-88规定,采用中16栓钉.在剪跨内均匀布置,

连续梁在内支座两侧】.5倍钢粱高度范围内不布置连接件;每片梁设计配置2根7中5无粘结体外索,混凝土板类型及配筋见表l,模型梁尺寸及构造细节见图1;此外,作为对比,设计一根普通钢一混凝土组合

粱连续梁PSC一0。材料力学性能见表2。

力筋未达到屈服状态;(c:在使用荷载阶段,负弯矩区无须应力作用时馄凝土括的裂缝宽度应小于规定值.

表l

组台粱编号

PSCPSC

02

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尺寸与构造

钢橐类型

铜粱

16

Mn

月l板

挥《

PSC一2PSC一3CBll

Q235

CB2

注:①负弯矩棍凝十扳JJn配4)705无粘结钢筋;②负弯拒混凝上板加15%~2o%体积比的铜纤维

表2材料力学性能

混凝]力学性能/MPa

紧号

PSC-o

30:2

92×101

010

335

00

526

00

870×10—

钢材力学性能/MPa

弹性模量

钢材类型

抗压《i艘

劈拉强度

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511

00

弹性模量

1.970xl(js

6Mn

PSC.1PSC一2

53.:

PSC-3

56

3.56×10‘

08

287l670

00

432

00

2040×10

705口10

00l860.00436

10

1.950×】0—2.035x10

中间段

CBl

33

355×104020×10‘

两嫱部中问段

CB2

49.:I2~705

329.55687

60

451.10872

00

1.886×10,9h0×10,

132×10‘355×104

两端韶

Il

机自动走焊;再焊接加劲肋板和端承板,最后焊接栓

翌!!竺旦翌11丝旦

..

钉连接件,调直钢梁。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法:CBl、CB2先张拉钢粱预应力然后浇筑混凝土顶板,其中

CBl先浇筑中间负弯矩区混凝土,21d后利用预埋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索对混凝土板张拉预应力,加载时通过调整支座高度来实现体系转换;PSC一0~

纵横

PSC一4为先浇筑混凝土,然后再通过约束内支座张

拉钢梁预应力,则负弯矩区混凝土板中也能建立一

定程度的预应力。张拉钢梁预应力时采用分批分段张拉的办法,保证两根钢索中的拉力相差不大于

图l

t!删粱/mm

0.5%。表3给出了各梁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值(张拉后3~5h测得的平均值)。

焊接钢板粱采用16Mn铜板拼焊而成,采用焊

表3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值

国公路学报

2002芷

验证;笔者采用该模型进行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全

i张拉力

盲技预《,力j占垭应力铀屈服

/MR

^预直力筋极限

过程非线性分析计算,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2.1

—鬲i—『一r可—r——i——]_—了———鬲i1丽—际『广—ii——广—1夏■一

。k。

桀号il强度的百分刚“i强度的百分比7“

裂缝分布和破坏特征

CBl与CB2梁是在经历了200万次疲劳试验

后再进行静载破坏试验的,由于初始预加力与负弯矩区混凝土构造的差异,在疲劳阶段,负弯矩区混凝土的裂缝分布明显不同:CBI粱只有一条主裂缝,而CB2裂缝较密,分布范围较大,裂缝宽度都已经达到

或超过0.2mm;在静载破坏阶段,这两片粱的裂缝

—鬲i『_■ii■广而『广—ii■——广—iI-

~鬲五_一1五iT五i『广—i面——。广—ii_啊一

一面_T而—广i夏■__——五丁—1——iFi了_丁丽—赢■r—I再■——广—ii一

力增量、一跨内的相剥滑移分布、支座反力等,其中截面应变由静态电阻应变片量测,导杆引伸仪测量

——{蔫磊磊i赢再茅i夏ji磊j;五j丽。i三

载,CBl、CB2梁在西南交通大学结构试验中心用国

产秦峰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进行加载,用日本NEC产7V13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数据;PSC一0~PSC一4粱

分布特征基本与疲劳阶段相似,主要是原有裂缝的延伸和加宽;cB2梁由于不存在预应力,其最大裂缝宽度达到2・4mm,而CBl粱只有1・3mm

PSC一1、

相对滑移,专门制作能荷载传感器测量支座反力和PSC一2和Psc一3梁的裂缝分布与CB2梁基本相似:

负弯矩区混凝土首先开裂并随着荷载的加大而不断

预应力钢笳应力.千分表测量挠度。采用两点集中加

发展,在内支座两侧大约3~4倍梁高范围内新裂缝不断出现,破坏时裂缝宽度都超过2-0mm。

破坏时CBl与CB2梁加载点下混凝土压碎,而

在福J州大学结构试验中心采用美国MTS电液伺服PSC—l、PSC一2和PSC3粱混凝土压应变都超过

2400微应变,所有粱正弯矩区混凝土出现纵向劈裂

加载系统加载.试验数据采集采用英国IMP数据采集系统及国产YJ一31采集系统。钢梁屈服前用荷载增量控制,屈服后改用位移增量控制。

裂缝;CBl与CB2粱内支座处钢粱分别出现翼缘和腹板NN音tlN曲・而PSC一2和PSC一3梁出现钢梁冀

z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

文献[133发展了I】时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得到初步

茎:筹譬嚣霎嚣雪裹蓍季笔姜拿妻羹姜墨

焊缝被拉断而提前破坏。表4给出了各片梁的特征荷载值。

加在点下钢婴受拉

屈服/kN

表4组合粱特征荷载值

开裂倚载

翼号

/kN

PSCPSC

0l

l80

内支座钢粱受压

同服/kN

破坏荷载

/kN

预应力筋极限

应力,。/MPa

/。与屈服强度之比/“

527

440390

472

677

ll51.06

32

68.93

PSC2210l50

1363l285

81.6377

00

PSC一36348572

【、Blf81

160L2n

385529622

840182l1421

80047

注:“一目加载系统敞障未能J口载到最后破坏;^束能测诿1ti采.

由表4可知:尽管沲加预应力的方法不同,钢梁施加预应力后,负弯矩置混凝土开裂荷载明显提高,钢梁进人屈服被延迟,弹性范围扩大。在实际工程中,约束连续梁内支座一般比较困难.通常采用钢梁和混

凝土板分别施加预应力的办法比较简便和实用。

钢梁受压屈服后,内支座截面的转动能力增大,荷载挠度关系开始呈现非线性性质;在正弯矩区钢梁受拉屈服后,非线性程度明显加剧,所有粱均表现出良好的延性性质。由于钢纤维的阻裂作用,CB2梁负弯矩区刚度削弱缓慢,故到达荷载峰值时的位移要明显大于CBl梁,而CBl梁在下降段的性能又明显优于CB2梁,两者的极限挠度相差不大。PSC一2和PSC一3梁相比.剪力连接程度相差较大,结构延性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由表4可知,剪力连接程度对开

2荷载挠度关系

在负弯矩区混凝27.开裂后,荷载一挠度(图2)

的线性关系并不发生E】显改变,直到内支座钢梁受压屈服,这主要是因为‘稠梁承受主要荷载;在内支座

第1期

宗周红,等: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粱试验研究

至叠

巨厦0

唤逢10

20

30

40

挠度/ram挠度/ram

(c)PSC.2荷载一挠度

(d)PSC一3荷蛾一挠度

琏一

i薹悟o£—.—.—.—.—.—。一

fe)CB2巢荷载一挠度

圈2而霸一肿中挠厦鲫关系

1和PSC0梁相比,除了特征荷载值的明显

由于预应力钢索的变形与组合梁的整体弯曲变曲线形状相似,在钢梁屈服前为线性,其后为非线当外荷载为360kN,二者相差为6.3%,而当外荷载kN,二者相差达到19.7%。不论是正弯矩增加越快。

盔嚣鬻匕圣

。)PS啬黯兰嚣差舅‰关系(d】Pse顶应-2:fft力筋--f增Ⅲ应t/∞M增Pat关系

㈣200}[∥磊值,,f

0元100限有200-

300

400

预应力筋增量,MPa

(e)PSC.3荷戴一预应力增量关系

图3衙载一顶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关系

2.4界面相对滑移分布

预应力阶段的负弯矩区滑移分布(图4)和荷载阶段的正好相反,对钉栓受力有利;预应力引起的滑移量随着剪力连接程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施加外荷载阶段,正弯矩区界面滑移要小于负弯矩区的界面滑移,这主要是靠近内支座的混凝土逐渐开裂退出工作,明显地增加了滑移量,即开裂和相对滑移是相互影响的;在正弯矩区,直至破坏.混凝土还处于受压或少许受拉状态,界面相对滑移较小,而且,最大滑移并不在粱端;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界面相对滑移的分布规律,数值在负弯矩区与实测较为吻合,在正弯矩区小于测试结果。

巍rV三黼sio4r

㈣H

i】r

一¨

霉-0.8、高F、言而一

l-o卜v慕i雩’高矿有

姒向长度/ram纵向长度/rama)PSC.0组合粱界面

(b)PSC.1组合粱界面

,茎

蓦_

耋5I向长廑,ntm

纵向长度Immc)PSC.2组合蘩界饷

d)PSC.3组合粱界面

围4爨}长度方向上界向相对滑移分布

2.5截面应变分布规律

预应力阶段,截面应变(图5)较好地符合平面变形假定,预应力引起跨中截面钢梁下翼缘受压.而混凝土板受拉,在内支座截面,钢粱下翼缘受拉,混

裂荷载、钢梁屈服和极限荷载有明显的影响;钢梁翼缘和腹板的联合屈曲开始于荷载挠度曲线的上升

段。PSC差别外.结构延性也存在一定差别。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宴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预测预应力组合梁基本受力特

性。

2,3预应力筋应力增量

形相协调,因而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大小取决于连续梁正负弯矩区的转动能力和整体变形;从图3可知.荷载一预应力钢筋应)丁增量曲线与荷载一挠度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破坏时预应力筋极限应力一般能i!到其屈服强度的80%以上。PSC一2、PSC一3梁的材性、尺寸、初始有效预应力等均相同,仅剪力连接程度有所不同,PSC一2剪力连接程度为0.85,PSC一3剪力连接程度为0.53,在相同的外荷载下,PSC一3比PSC一2无粘结预应力增量来得大,其比值随着外荷我的增大而急剧增加,比如值为634区还是负弯矩区,钢梁中的预应力增量都会产生一个和外荷载效应相反的弯矩增量,这使得混凝土板中的应力增长减慢。预应:々筋的应力水平越高,反映组合粱的挠度变形越大,同时由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产生的抵抗作用也愈大;当组合粱内支座钢梁下边缘纤维屈服后.梁体变形增加较快,相应预应力增量

中国公路学报

2002丘

凝土翼缘板受压.即矗!应力效应与外荷载效应相反;在交界面可观察到一定的滑移应变差存在。在加载

阶段,正弯矩区截面6Z变在钢粱屈服之前为线性分布、只有在临近破坏旷才呈现非线性,交界面上有明显的滑移应变差存在;从CBl、CB2到PSC一1、PSC一2到PSC一4.剪力连接程度不断降低,但在临近破坏

时.加载点下钢梁上翼缘基本处于受压或少许受拉

状态,远未屈服,混凝土板下边缘已经出现受拉开裂,截面存在两个中性轴。负弯矩区截面受拉混凝土

退出工作后.只有混凝土板中的非预应力和预应力

钢筋与钢粱一起抵御外荷载,破坏时钢梁上下翼缘都已经屈服并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继续而发生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有限元计算能够预估塑性区的

分布范围,与实际测试接近。

E变

剧罐岳

誊霹l;烫

应变,“e

应变7¨6

fb)加载阶jX截面应变分布规律

罔5

i:而府堂分布规律

2.6内力重分布

试验研究发现:预应力组合连续粱中存在两种内力重分布现象.一是截面上混凝土和钢梁之问的内力重分布n“,另一种为正负弯矩区之间的结构内力重分布。前者是由界面相对滑移引起的.由于界面相对滑移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应变与钢梁应变并不同步,发生混凝土向钢梁的内力重分布,使得正弯矩

区截面刚度下降,混凝土应变增加减慢,而负弯矩区

开裂截面刚度却有强化现象;实验证明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导致的结构内力重分布很小,后者是在内支座钢梁受压屈服之后才明显发生的,一般是内支座负弯矩区向正弯矩匪重分布,但不排除在正负弯矩区之间的反复重分布现象。

定义弯矩调幅系数为:。一华,-<9:M。为

』y』・

实测塑性极限弯矩;M,为理论弹性极限弯矩(对应于钢粱屈服时的截面弯矩).则实测的各粱弯矩调幅大小见表5。由表5知道.内力重分布幅值变化较大,正弯矩区在24%以上,负弯矩区在29%以上。内

力重分布幅值主要受截面转动延性的明显影响.而

截面转动延性受钢粱截面类型、混凝土板尺寸驶配筋、初使预应力大小、加载方式、剪力连接程度、删向

支承等因素的影响;在弹塑性阶段,负弯矩区钢粱发生局部屈曲,使得截面转动延性降低,从而使得正弯矩区截面达不到全塑性内力。

表5弯矩调幅系数

理沧弹性轻限弯矩

蛮蒯塑性扳限考矩

耷矩调幅组合粱编号

M/kN・m

M。:kN-m

系数。%

加翦点截面

155

35

22971

PSC2

内支座截面l63lZ217

56

加莪点毂面

2¨22们7R

PSC3

内支座截面

2ll5729

76

加牡点截面

228

9lCBl

内立照毂面13759

加戴点截面

2l34324{)9CB2

内支座截面

195

5l

90.96

注:腿c-1粱由于焊缝拉睾I提前破坏.束知极限荷载.故束列出.

3简化计算模型

文献[12]发展了预应力组合梁正负弯矩区截面

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负弯矩区截面的塑性发展、正弯矩区钢梁上翼缘未能屈服以及界面剪力连接程度差异等特点,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取为其屈服应力的80%~90%。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结果以及塑性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见表6,其中塑性理论是按照截面应力塑性分布进行计算的。由表6可知,塑性理论在正弯矩区高估了截面承载力,在负弯矩区义低估了截面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介于实测值和塑性理论值之间,与实测更为靠近;简化模型的计算值能够预测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截面抗弯承载力,并与实测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4结语

(1)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有:正弯矩区混凝土能够压碎,而钢梁上翼缘并未屈服,混凝土会产生纵向劈裂破坏;负弯矩区能够达到全塑性应力分布,但会发生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或联合屈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截面的转动能力发挥,局部屈曲发生后,结构仍有一定的屈曲后强度;预应力钢索极限应力至少能够达到其极限强度的80%以上。

(2)施加预应力阶段,截面应变服从平截面假定;荷载阶段,正弯矩区钢梁受拉翼缘屈服之前.截


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相关热词搜索:钢支撑施加预应力 降温法施加预应力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调整负弯矩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26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