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获奖人物通讯

获奖人物通讯

2016-01-11 08:50: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获奖人物通讯篇一: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_以2009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获奖人物通讯》,供大家学习参考。

获奖人物通讯篇一: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_以2009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

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以.. .. .. 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 刘九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约研究员# . 。。% #& 我国通讯大都与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分不开, 尤其是建国以来, 以典型宣传来树立典范、引导舆论、确立主流价值观, 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向前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诸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焦裕禄》以及新时期以来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的一些典型报道, 都已存人新闻事业的档案, 那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已成为一种历史符号, 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人物通讯的典型性与人物的典型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较之上世纪, 新时期的人物通讯所报道的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这些典型人物是个性化的、平民化的和人性化的。所谓个性化的, 就是他是活生生的个体, 他的生命体验符合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要求。斯大林说过, 一千万人死去只是一个统计数字, 一个人死去可以写成悲剧。为什么能写成悲剧. 一个人的死是独特的、具体的, 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终结, 其个性化是构成悲剧情节的基础。新时期优秀通讯作品中的人物典型, 只能是“这一个人” 而不是“ 这一类人” 。就荣获..仪& 年湖北新闻奖的人物通讯而言, 《楚天都市报》推出的“暴走妈妈” 陈玉蓉, 仅从“暴走” 这一网络符号的赋予中就体现出人物行为和性格的个性化特点( 再如, 该报在推出长江大学英雄群体时, 曾进行过两次价值发掘) 第一次是以“ 人梯精神”揭示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本质. 第二次又提炼出‘, .. 后”一一有关部门要求当地媒体不予报道, 文字、图片及音视频均不能见报、不能外流至网络, 以个人身份的博客、微博及在论坛上均不得对此有所反映。其实, 从利益追求角度看, 《新京报》等媒体无疑收获了巨大回报, 但从媒体良心, 即新闻伦理角度看, “静默” 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 因为警方没有也不会披露案件信息, 报道本身与实际情况有出人, 真实性存疑。其次, 媒体的大肆炒作, 不利于受害者早日走出伤痛阴影, 会毁掉二个少女以后的生活。联系媒体对“福建南平伤害学生惨案”的报道可以看出, 我国媒体目前犯罪报道呈现出无序状态, 一方面没有国外那样可供具体操作的法规细则, 另一方面媒体炒作之风颇盛, 没有法律制止或者法律没有制止, 使得媒体报道犯罪案件时经常显得随心所欲。这既严重伤害了被害人, 对新闻媒体自身的公信

力、责任感形象也造成了损害。媒体应该克制、自律。有责任感、格守新闻伦理的传媒及从业者, 必定会拒绝此类行为。三、坚守良知, 克服“ 新闻泛娱乐化” 新闻传媒的重要功能, 是通过报道事实为受众提供信息、对社会进行隙望并以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干预社会生活。但如果将传媒功能任意发挥, 毫不顾及社会效果, 一味猎奇, 显然也是有违媒体形象的。《长江日报》、《武汉晨报》先后刊登《猫妈生了一只“狗娃”》的新闻, 报道在稀水洗马镇一偏远山村, 一只.. 岁的猫产下一只狗仔的奇闻, 所不同的是, 《长江日报》的报道相对客观, 而且明确表明这则“传闻”在科学上的荒谬, 而《武汉晨报》的报道则使用大篇幅, 尽力渲染细节, 通过大量似是而非的所谓证人目击, 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件根本没有可能性的“事实” 。猫和狗属于两个物种, 是不可能结合繁殖产生后代的, 所以这则新闻的基础本来就不存在。媒体在明知荒谬的前提上, 仍然派出特派记者, 投人精力采访、投人版面刊发, 令人深思。类似的报道还有《武汉晨报》关于“ 神猪“ 的新闻。报道披露一头猪因为外形特殊受到众人膜拜、成为“ 神猪” 的所谓事实, 价值取向明显出现偏差一。在当今传媒语境下, 受众对可读性比较强的软新闻发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与之适应, 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 满足读者需要, 如几乎成为武汉本地纸媒“标配“的版面—清感倾诉。除此之外, 新闻价值的取向也更加轻松, 甚至娱乐化。如果容忍这种趋势进一步泛滥, 有放弃媒体社会责任, 将新闻伦理、媒介伦理置之不顾的危害, 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是一种严重冲击。有论者认为, 经营、发行量的压力使一些传媒走向了媚俗化, 忘却了舆论引导者的身份和社会责任感。处于转型期的当今中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政治因素、商业因素和资本因素, 媒介以及媒介从业者的职业良知、操守时时面临挑战, 时时处于无所适从状态。我们以为, 媒体偏离新闻伦理的诸多案例,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部分媒介和从业者关于新闻的基本理念被严重扭曲, 缺乏职业理想和荣誉感。终日忙忙碌碌挣工分的“新闻民工‘ , 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老一辈新闻人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必榔..夕+

获奖人物通讯篇二:入情入理方能可信可亲_由一篇获奖作品浅谈人物通讯_生命_钱晨辰

获奖人物通讯篇三: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_以2009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

获奖人物通讯篇四:评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

书写平凡故事,讲述不凡人生

——评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的人物通讯

平凡人物是人物通讯的经典主题,对平凡人物的肯定体现着媒体价值选择中平民价值的回归,是对最广大社会成员情感与内心尊严的认同。新闻人物通讯纪录着平凡人物的生活与故事,并从中找到闪光点与“不凡”之处加以赞扬,这使得新闻作品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人物通讯共有十一篇,基本上选题有记者、军嫂、老师、藏族阿妈„„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来自于我们平常人的生活之中。然而记者却又能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发现生动的故事,在平淡中展现人物丰富的灵魂。综合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的人物通讯,可以发现人物通讯选材与写作的一些写作亮点——形象亲近、人物真实、注重细节、提炼思想。

一、形象亲近

通讯《老阿妈和她的国旗》中,次仁曲珍老阿妈是一位平凡的独居老人,仅靠着自己家几亩地维持着生计。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藏族老太太,每天会“趿着湿漉漉的球鞋,穿着黑氆氇的藏装,从地里挖满一筐土豆归来”。记者这样的描述,使一个平凡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次仁曲珍老阿妈就生活在读者的身边。而《乡村“土记者”,褒贬正民风》这篇通讯,记者把重点也就放在了记者的“土”上,没有这个“土”字,人物的形象就没有这种深刻的亲切感,读者也难以体会到人物的真实性,难以感受到文章中透露出的平民情感。正是因为突出了记者的“土”,塑造出了这种亲民的记者形象,人物与读者之间才多了一层感情的桥梁,这篇通讯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中大都选择了平凡的人物,即便是写英雄人物,也是从平凡人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在通讯《英烈父子》中就是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一父一子,一老一少,一军一民,一烈士一生者。记者不仅写出了李向群父子坚守抗洪第一线的英勇行为,更是深刻描绘出了一位毅然送子当兵的普通父亲形象,文章中父子感情的交流与回应,也使得这篇通讯越发感人和生动。

人物要亲民,他就要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存在,记者首先一定要将报道对象看作是一个普通人,而不能人为地对其形象进行拔高。即便是以宣传典型为目的的人物通讯,也要力求达到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富有人情味,因此必须塑造出能够让受众认同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读者在阅读时才能倍觉可

信。

二、人物真实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客观描述,呈现人物本色,不能拔高、夸大人物,更不要脱离生活实际,避免塑造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令受众觉得难以企及,从而只能将其供奉起来敬而远之,这就远离了记者写人物通讯的初衷。写想人物通讯写得成功,就要还原这个典型人物,人物是什么样就怎么写,不止写人物的突出之处,他所拥有的其他个性,即使是缺点,也可以展现给读者,这样才能写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人物,而不是一个虚伪的楷模与英雄。

在《人民的好记者 郝志宏》这篇通讯中,作者不仅突出了这个记者工作的努力工作而创造出的种种“奇迹”,也从另一面写出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矛盾与痛苦。“14年的记者生涯里,她只在家过了4个除夕。丈夫在南方工作,她常常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她在外县采访抗洪抢险,家里阳台进水,才几岁的儿子淘也淘不完,站在水里大哭;她去外地,儿子把钥匙丢了,夜里坐在楼道里睡着了,是好心的邻居把他抱回去;她让7岁多的儿子自己做饭,孩子把醋当酱油,油锅还差点着火„„每每忆起这些往事,郝志宏总是嘎咽着说不出话来。是啊,有谁不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能做到公而忘私,就必须牺牲小家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所幸的是,郝志宏有一个非常懂事、非常理解她的好儿子。如今儿子已上大学了,说起儿子,郝志宏仍是满脸的愧疚„„”通讯中加入了这些充满人性色彩的故事,人物才不再像是一个“奇迹”和“神化”,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成为一个真实平凡而富有血性的“人”。这篇报道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并很好地体现在了稿件中,造就出这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三、注重细节

“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在人物通讯中,细节描写如果做得好,不但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和事件的性质、意义,起到交代背景、烘托人物、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的作用,更是往往能够增添文章的灵气,用这些星星点点的细节,牵动读者的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小的阳台上开着金色的吊金钟,白色的菊花。老人趿着一双湿漉漉的球鞋,穿着黑氆氇的藏装,刚从地里挖满一筐土豆归来,身子骨健壮灵活不像年至耄耋。”短短的几句话,描绘出了次仁曲珍老阿妈的生活状态。这个深深地热爱着党的老太太,并非从党的手中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利益,相反,她只是一个非常

平凡的老太太,生活质朴,勤俭节约。在对比之下,她这样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就更加不寻常,更加令人敬佩。所以说,要写出优秀的人物通讯,就需要精雕细刻,把人物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竭力突出人物特征。细节多了,文章才不会像是远处看山,只有轮廓,没有实景,人物形象才更加充实,文章里才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四、提炼思想

人物通讯往往都是借助对特定人物先进事迹的报道,来宣扬某种价值观,提出某个问题,赞颂某种思想,提供某种经验。所以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内容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不能盲目地堆砌事例、罗列现象。思想是人物的灵魂。因此,记者在写作之前就要弄清楚自己选取的人物包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这一篇通讯想要传达什么样的观念。然后再结合自己文章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选择紧扣主题的典型材料,集中且深刻地表达主题。

在《人民的好记者 郝志宏》一文中,作者罗列了人物的各种平凡与不凡的事迹,平凡的是她只是一个低调的记者,一个不算称职的妻子和母亲,而不凡的是她极其“高产”、勤工、亲民„„作者选材很广,但从未偏离文章的中心,这些事迹都是为了推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学习郝志宏就是要学习一种境界,一种爱岗乐业、以工作为乐趣的高尚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完美地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正确处理好投人与回报、职业与事业、从业与敬业之间的关系。”通过选择报道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在郝志宏的精神境界。作者寓理于事,抓住了最能够表现人物思想的行为来刻画人物,将人物思想穿插在故事之中,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才丰满起来,文章中心也更加深刻地浮现了出来,也达到了用平凡人的不凡故事来启发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

小结

从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通讯着重报道的是人物的闪光点,升华了人物的精神与灵魂,但是这种闪光与升华并未脱离与普通人和基层群众相通的平凡基点。典型人物的报道要在遵循人物真实的基础上,突出其不凡的内涵与精神,才能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1]晓孙. 郝志宏 好在境界. 《新闻传播》1998年03期

[2]庄富文. 平民视角 情感切入 理性开掘——对深化典型人物报道的思考. 《青年记者》 1999年02期

[3]张卫平.让典型人物真正“立”起来. 《新闻通讯》 2001年 第01期

[4]王广新.人物通讯的力量在于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 《现代传播》 1986年 第02期

[5]刘畅.人物通讯要突出人物“个性”. 《新闻三昧》 2009年 第Z1期

[6]赵云生.人物通讯主题的提炼. 《新闻与写作》 1996年 第07期

[7]杨玉辰 .深刻的时代意义 感人的典型形象——评通讯《英烈父子》. 《写作》 2000年 第04期

[8]苏喜娥 .怎样“写活”平民人物.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年 第03期

获奖人物通讯篇五: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以2009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

获奖人物通讯篇六: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三小”与“三大”——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起

获奖人物通讯篇七:鲜明的主题思想是新闻作品的灵魂——两篇获奖人物通讯采写体会

获奖人物通讯篇八: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新特点探析_何宇达

摘 要

人物通讯在我国的新闻宣传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曾经的人物通讯所传播的典型人物如邱少云、张海迪、孔繁森等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事迹和思想鼓舞了一代代人。

进入新千年后,人物通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新闻研究、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笔者选择了2002年至2011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为研究文本,深入探析人物通讯的新特点。

在写作方面,2002-2011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的典型人物的选择发生了变化,典型人物不再高大全,也更加多元,涵盖了更多的职业和人份的人,包括孤儿、志愿者、学生、高龄老人、干部、医生、科学工作者、农民等等。在写作观念上也突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在写作方法上,新的视听观念介入了人物通讯的写作,让其产生了“镜头感”的写作方式以及“群像式”的写作方式。

在新闻性上,人物通讯的时效性通过与社会热点的结合而增强,新颖性也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而增加。在信息量上,新闻工作者已经力图表现人物的个性,信息量也在增大。

进入新千年后,互联网飞速发展,“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有了网络的“二次传播”。网络“二次传播”对人物通讯不仅是简单的转载,还通过改标题、内容重组、富媒体的报道方式对2002-2011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的内容进行改编。网络“二次传播”人物通讯对人物通讯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它们易保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使得人物通讯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总的来说,人物通讯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反映了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正在走向多元、改革逐渐深入。

关 键 词:人物通讯; 中国新闻奖; 典型人物;新闻性; 二次传播

I

Abstract

Personage's communication in China's news propaganda hist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nce the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of the spread of typical figures such as Qiu Shaoyun, Zhang Haidi, Kong Fansen and other image to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their stories and ideas inspired a generation of people.

After entering the new millennium, personage'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society and media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lso had the new change. The author chose 2002to 2011" China News Award"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as the research text, analyse the new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ge's communication.

In writing,2002-2011years" China News Award"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and typical character selection has changed, typical characters no longer as great as a hero, also more diverse, covering more of the occupation and serving people, including orphans, volunteers, students, elderly, cadre, doctors, scientists, farmers and so on. In the writing idea also breaks through the inherent thinking. In writing, the new audio-visual concept involved the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writing, let its produce" lens" way of writing and" portrait " type of writing.

In the news,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with the social hot spot with enhanced, novelty with the change of concept of news report an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because journalists have tried to express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lso is in increase.

After entering the new millenniu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hina News Award"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 communication as the second time ". Network" two communication" of personage's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a simple reprint, also by changing the title, contents, rich media reports on2002-2011years" China News Award"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content adaptation. Network" two communication"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of personage's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has stimulative effect. They are different,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characters,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value has further play.

In general, people have been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imes change, but also reflects the since 2002Chinese society is pluralistic, reform gradually thorough.

KEY WORDS: close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the China News Award; typical character; news; A Second Mass Transmission

II

获奖人物通讯篇九:人物通讯写作1

写作园地

人物通讯写作

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过去比较少,近几年开始多了,开阔了人物通讯报道的路子。

人物通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题,选择材料。

一般而言,人物的特点越鲜明,人物形象也越生动,他给读者的印象也越深刻。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

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

人物通讯与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物通讯要有新闻性,要能够体现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特征。这是我们提炼新闻主题时,要注意的问题。新华社名记者穆青曾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

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的关键。”

通过刻画新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

人物通讯很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境界,这就是说,不但要写出报道对象的行为事迹,还要注意写出他的行为依据。要表现报道对象的个性与思想境界,既要注意其行为事迹,也要注意其语言特征。

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任何一个新闻人物,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他与这个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言论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

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人物通讯特别讲究细节的描绘与情节展开。所谓情节,就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它是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好的人物通讯一般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波澜曲折,引人入胜。

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尽可能把人物通讯写活。要多作形象描写,叙述要与描写结合起来,以描写带动叙述,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抒情要缘

事而发,议论要点破即止,这些要多实践,多揣摩,方能运用自如。

(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刘海贵等著)

当今报纸、电视等媒体所报道的人物已经不仅只限于先进、典型人物,而且,从发行、收视、点击率的角度出发,有争议的新闻人物,尤其是要人、名人、明星,或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往往更受媒体追捧和炒作。

当然,作为党报、党刊的人物报道——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这一通讯形式所反映的人物对象,必须以先进、典型人物为主。这是党报新闻导向原则。

人物通讯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以文学化的语言,可视一为形,二为神。当然,人物通讯不是小说,但篇幅稍长或长篇通讯,应该上升到报告文学或准报告文学的高度。不然,人物是平面的,没有灵魂的。

因此,人物通讯要写出生活味、人情味、文学味。

生活味:让人物形象更真实

狭义上的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其实,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因为工作才有意义。

时隔40余年,如今重读穆青的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更觉感人。全篇文章感人之处甚多,但我感觉焦裕禄弥留之际的一段话,最足以体现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县委书记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崇高情怀。

“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 我„„没有„„ 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

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长达

1.6万余字的长篇通讯,如果少了这百来字,文章将大为逊色。

显然,这段话,是如实纪录了焦裕禄的生活,而不是工作,但焦裕禄的崇高形象顿时因此在读者的心底树立起来,而且矗立成一座永久的丰碑,让人敬仰。“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的伟大的精神,也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的灵魂。 20余年后,想起穆青写焦裕禄的长篇通讯,就特别记得焦裕禄的“死后埋在沙丘上”和“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两句话。《焦裕禄: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假如作为编发此稿的终审编辑,我会用这一个标题。因此,写人物通讯的先进人物,写人物的豪言壮语,或大发赞语,往往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 人情味:让人物形象更可信

《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文汇报》江胜信2007年4月3日)是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一篇长篇人物通讯。获奖的理由除了必要的因素之

外,我认为,此篇文章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深得人物写作的三味:生活味、人情味、文学味。

方永刚生前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2008年“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但毕竟是一个“马列教授”,要写出彩,当然是个很大的挑战。

方永刚曾是个苦孩子,自小在农村长大,家中兄弟众多,自小食不果腹。因此,当年上复旦念大学时,每月有50公斤的饭量。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他无法成就上大学、参军入伍、成为军队政治理论教授等原本无法实现的梦想。他能选择三尺讲台,也是出于另一种几近本能的报恩。但就是这样一位坚信党的创新理论的年轻教官,却差点因为扛不住生活的重压而离开三尺讲台。父母兄弟节衣缩食,供出了唯一的大学生;他工作10年却无法给家人更多回报。咬牙之下,他曾4次提出转业,打算下海经商。

以至方永刚儿子接受记者采访“你父亲希望你以后考什么大学?”时,回答“复旦大学”,记者问“为什么?”他儿子说“他说那里的伙食不错”。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方永刚。

方永刚不为做理论家而理论,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答现实问题。就是说,他的理论是用来解答现实,而不是深奥玄妙的理论。他的动摇、选择以及终极人生追求。因为处处充满着人情、人性味。 文学味: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新闻是“易碎品”,难道一些新闻不可以成为“艺术品”?而在所有通讯写作中,人物通讯最可借用散文化写法。就是说,一些人物通讯最有条件成为“艺术品”。

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曾担任过新华社社长的著名记者穆青,就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从形式到结构上打破旧框框,旧模式,突

获奖人物通讯篇十: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附: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

——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文/黄佳熹 顾秀阳

一个理性、优雅、聪慧的美丽女人,放弃了在青春葱笼的雅致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她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真正想要什么。虽然教师之路并非万平的初衷,但从教之后,她真正认识到:自己如此热爱孩子,热爱教学,这是一条属于她的路,她是一名天生的师者,走在这条路上,她是踏实的,充实的,欣喜的,平和的。然而在28年的成功教育之路背后,万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二分的努力与艰辛。

1981年,万平开始从教,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孩子们日夜摸爬滚打,叫得出全校各班上百名小干部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班里所有小淘气的糗事„„所有的班会队会大队会、广播、晚会、庆典„„都是她和孩子们一同策划组织。1987年,万平到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带领学校新月合唱团的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了区、市、全国一系列合唱比赛的一等奖。作为指挥,她先后登台于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民族文化宫、北京音乐厅„„并在1993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吴灵芬教授,修习合唱指挥„„七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纪轻轻的万平连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是万平人生的转折期。这一年,她被调入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主动要求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自信,从“零”开始学习语文教学。从组课到校级优课,从接待课到研究课以至于区课、市课,大型活动展示课,从首届东兴杯大赛一等奖,到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语文学科一、二等奖,以至成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面对一个个挑战,万平总是以学习充实自己,以研究武装自己,以创新捍卫自己。她先后参加了北师大国家重点课题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教育部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北京市重点课题也是史家小学的中心课题“和谐教育的探讨”,以及市区重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学习与研究,用她所学到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写入科研论文,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组、教育部多元智能国际年会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在史家这片沃土中,十四年如一日,她就像一个农人,每一天都在田间耕耘: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寒来暑往,甘苦自知。这段“探求教师真味的岁月”,使万平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日记、博客: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1987年9月,万平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的班主任。还没有开学,她就听说班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比班里所有孩子年龄都大,留级两次了。“我的个子比较矮,同组的老师们开玩笑地说:你看起来还没有你的学生年龄大呢,别让他把你给欺负喽。”

实际上,这个不大爱说话的“大”学生也的确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头一个星期,他永远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眼一眼地瞄着前面讲话的她,在课桌底下鼓捣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正对着万老师的脸画素描。

万老师找到他谈话,他也没有什么话,心里仿佛有个闸一般,死死地关着。

“哪天我来给你办个班级画展吧!”万老师看着他上课给自己画的头像,觉得这个孩子喜欢画画是真的,倒不是为了上课成心捣乱,于是就试着与他沟通。

“真的,你说话算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眼中竟有了一丁点的光亮。

“因为我是汗手,小时候总画不好,一紧张,把纸就弄湿了,结果让老师批评。看到你画的这样,还真觉得不简单!”万老师由衷地说。再看到他的时候,他的那种阴郁淡多了。

第二天,他交上来一个本子,竟是一本日记。“这是我当教师之后看到的第一本学生写的日记。”错别字真是不少,句子也不是很通顺,但是他写得很认真。“这个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万老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孩子的信任。她一点一点地为他改了错别字,写了鼓励他的话,悄悄地将本子还给了他。

这样,他开始记日记,万老师天天为他批改。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了,没过多久,他的日记就写得有模有样,语文成绩也渐渐提高了。后来经过他的允许,万老师在班上讲评了他日记中的一些篇章,让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大多数同学不再用一种畏惧或鄙视的眼神看他,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集体了。

“从那时起,我坚信了文字的力量。”万老师开始了她的日记教学。

十多年来,万平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写日记,让学生们用小小日记本“以我手写我心”,并从未停止与孩子们在日记中的不间断地沟通与交流——无数节日记讲评课、无数个动人的成长故事、无数个为孩子们出版日记专版的不眠之夜、无数次与家长的沟通,几百万字的日记批改量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爱与温馨。万老师以她那慈母般的呵护,大姐般的细腻,挖掘着孩子们心底那温暖的爱意。 时光荏苒,万平老师在日记中的真切评语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写作的期待。在日记的伴随下,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有心人。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笔将自己看到的事物记述下来,学会了在写日记的时候用心思考,分析自己的言语或者周围事物,将自己的心得积累下来,将自己一颗小小的心灵中的真、善、美提炼出来„„而这一切,也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忆和童年的财富。

1997年,万平老师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她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迄今为止,《小木桥》出刊已逾270期,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她教过的所有孩子都珍藏着这份难得的宝贝。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圆了班上孩子的小小作家梦。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她点评的13万字 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著《马方日记》,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近十年来,她的学生曾先后五十多人获国家级、市级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一个淘气包的妈妈知道孩子春蕾杯获奖后曾给万平老师发来了手机短信这样写到:“一个曾经逃避写字,逃避上课,濒临厌学的孩子,居然获奖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奖!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您!因为您的包容、爱心、耐心、理解、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细致有效的训练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集班主任与母亲于一身的温情互动,职业与敬业的专业品质,理性与人性的完美体现——这一切是一个特写,却不会定格,我们感谢您,我们爱您!”

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才华,能更真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2006年8月起,万平为孩子们开通了班级教育生活博客《小木桥》,在那里记录着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为她建立了一个和家长、学生沟通的平台。万老师喜欢猫,所以这个博客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咪咪的乐园”。万老师称自己是喵呜,学生们是喵咪,家长们是咪妈、咪爸。

现在,博客已经成为万平老师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白天,万平老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班里,讲语文,改作业,教方法,聊天或谈心,她的心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感受着他们,听他们说,更深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需要的力量。夜晚,万平老师就在《小木桥》这个专属于她和孩子们的世界里畅谈天马星空的想法,交流近期的学习、心境感受,倾诉着那一个个平日里不能说的小秘密。

日记教学使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博客交流使得万平老师和孩子贴得更近了,这

条成功的教学之路,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甜蜜,也再次验证了: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是根的纵横,是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

以善为灯,以心为田,行在路上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它是一种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拥抱„„

如果说现在能够沉静地行走于教育路上的人不多,那么万平老师绝对是其中甘于沉静的一个。 为了孩子,万平老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除了生病之外,十几年来,在12点以前几乎没有睡过觉,每天仅睡4、5个小时。

“小学教师有你这样当的嘛?”家里人曾经这样问她,后来习惯了,不再问了。

“怎么这么忙?不亲眼见,谁能相信哪?”朋友们曾经这样埋怨,时间长了,就随她去了,连聚会都会紧着她这个“人民教师”。

“别老那么晚,活是干不完的„„身体还是第一位的„„”同事这样叮咛着她,深为她的健康而担心。

多年来,万平一直坚持记工作日记,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两周之后,便将全班学生的名单默写一下。一时想不起来的,可能就是自己日常忽略的,要在新的一周及时补救: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聊天、和他谈一些关切的话语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他的点滴进步都在老师的心里。

每个人的内心能够承载的东西并不多,在万平老师小小的心中,承载的最多的是对孩子们大大的义务、职责与惦念。这些学生们永远在她心中占有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 她曾经在她自己的个人博客《蓝喵呜》中写道,“我真的很怕离开孩子们,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忙点,累点,甚至烦点,都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在咪园看到咪咪们之后,我才会踏实。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惦念了,这就是感情„„是我和咪咪们之间的感情。在咪园我看见了让我惦念的咪咪们,放学聊天时,告诉我他们也惦念着我,仅仅如此,即便更忙碌辛苦,我都是快乐的。”

从选择教师这条维艰的道路至今,万平老师始终秉着一颗诚恳而纯粹的心,以一种刻苦与努力的态度和那份不为世俗瞬息万变的利益、荣誉所动的坚忍走她自己的道路,教育、关爱、感染那些天使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家人。这情、这意都是源于万平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对于教育的爱,对于工作的爱。

“成长”是孩子们共同的权益。“不忽略每一个学生!”这是万平老师对自己的要求。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对于万平老师来说,尽管可以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对待孩子,也不可能每个都照顾的周全,所以必须依赖与她合力配合且有行动力的家长,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切受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为了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她为班里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她先后与十几名程度不同的个别儿童家长进行过个案矫正的沟通,积累的教育记录近四万字。

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 ,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为了使这个孩子改变现状,健康地成长,万平老师与孩子的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几乎每天,她都与孩子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自己配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十二年来,万平老师先后为近二十名

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短期的一个多月,长期的竟达三年。

1998年开始,她又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从收拾书包做起》是关于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的,《快一步与慢半拍》是关于培养学习习惯的,《第一时间》是关于有效利用时间的,《举起我的手》是关于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阅读,思维的半径》是关于克服阅读障碍的,《不能忽略的„„》是关于优秀学生克服自身薄弱环节的等等。“家长沙龙”的举办使班级的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产生多元、立体的教育效果。

此外,万平老师还坚持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定期将班级整体情况向家长汇报;她坚持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倡导一种“科学、有序、积累、有恒”的班风、家风、学风,因人而异地科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浅入深地将工作循序渐进,坚信教育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规律,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科学的教育理念,个案化的细致指导,万平老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实实惠惠地将优质教育落实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孩子的成长就是教师的快乐。“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个个真心的笑脸,或者只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微笑,就能使我忘记烦恼,无比欣慰。我的心常常被孩子们感动,只因为那来自孩子心灵的诚恳,来自孩子天真的不遗余力的朴实的行动!”万平老师幸福地说道。

从事教育28年,万平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心甘如怡、倾尽心力地为教育、为孩子无私付出,把对孩子的爱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做到最好!”这是万平老师工作的座右铭,它伴随着万老师,在六个教学班的工作中将自己的黄金岁月深深扎根于300多名孩子的心田。

如今的万平老师,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年轻,无法形容的那份气质和修养使她更为美丽,永远对孩子保持灿烂的微笑,永远与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的心里,她是最慈爱的妈妈,也是最尊敬的导师,更是最值得信赖,可以与之谈心,讲小秘密的知心朋友。28年的教育历程,万平用春风化雨的辛劳滋润着每一颗快乐的种子。今后的育人道路万平仍将以一颗火热而纯粹的心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播种幸福,播种希望!

他人眼中的×××例文四篇

***同事***

我眼中的何艳梅

文/闫瑾(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

她很好学。

同样爱书的我经常和她交流一些读书心得。我发现我和她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喜欢借书,她喜欢买书。而她买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她喜欢读书,且爱得有想法,有了想法就想写在书上,所以一本书看完,总会把书写得密密麻麻,就不能还了,所以只好买。

她很执着。

她不管多忙也会在学生的联系本上写留言,我看她做的效果很好,也想这样做,也曾用过她的“学生行为习惯记录表”,结果只用了半学期,学校活动一多就半途而废了。而她一坚持就是六年,终于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她的周反馈联系本,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都能认认真真地分析自己,语言相当客观,相当精彩。家长和老师的留言也写得很中肯,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很大。难怪她总是那么忙,写这些评语就得费多少时间啊?更何况里面还有学生的周统计图、月统计图的分析。

她很敬业。

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不管多累,多忙,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保证先做到。也许正因为如此,看不见她发火,学生却很怕她。怕她伤心、怕她一追到底、怕她较真。上学期末,学校成立了“何艳梅班主任工作室”,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跟她在一起很轻松,工作进步很快。我们虽然感觉压力不小,但能够学到知识,能够挑战自己,觉得很快乐。

她很幽默。

自从跟她一个办公室,笑声就没断过。听她说学生的趣事,听她讲书上的笑话,就连她买鞋出的差错也让我们捧腹。

她很实干。

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咱们干了,就得干出点名堂来。如果只图挂个名,还不如不干呢。

她很诚恳。

平时只要她看到什么好书,就会热情地介绍给我们。她常提醒我们要注意积累,还留作业迫使我们积累。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走过的弯路不能再让你们走,我吃过的亏不会再让你们吃”。 这就是我眼中的何艳梅,好学、执着、敬业、诚恳、幽默,跟她在一起,时时刻刻像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在推着你前进,这些都是她的人格魅力。

***学生***

“变形猫”

文/肖明尧(2008届毕业生)

说起变形金刚大家都听说过吧?就是经常变成机器人或汽车的外星人。而我们班的喵呜老师就好似一个“变形猫”,这么说有些奇怪吧? 接下来就让我解开迷团为大家细细道来。

喵呜喜欢“猫”,于是在我们班开博那天,她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喵呜”,我们则被她亲切地称为“咪咪”。她就是我们的猫妈妈。这个“猫”就是由此而来的。

变形之一:“猫”本色。此时的喵呜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儿,笑容可掬,温柔可爱。她总是笑呵呵地给我们上课,细致地关心每一个同学,耐心地指出我们出现的问题。记得有一次,为了让我解决三个问题——书包、水瓶和桌面,喵呜找我谈了足足一个小时的话。就在我过11岁生日时,喵呜还专门打电话给我,教导我如何摆正自己和父母、师长的关系。她说:“孩子你长大了,心里不能够总把自己排在第一个,你的前面还应该站着妈妈,爸爸,同学,集体。”她就像是给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变形之二:“虎”威。当然,“喵呜”也有变老虎的时候,那也是很可怕的哟!在一个被喵呜称为“黑暗日”的周一,发生了两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第一件事恐怕会让同学们大吃一惊,老师让我们背的《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全班竟有30个人没背熟!还有一件事更说不过去了,全班有不少同学没完成作业,只做了前面一页,翻过篇的没有看见„„。这下“喵呜”可就变成“老虎”了。她用犀利的眼神盯着我们,面部阴沉,脸都气圆了。那天,她不但罚自己没有吃午餐,还足足跟我们谈了一中午话,我们都低着了脑袋,不敢看她失望的样子。回家我也反思了一下,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可想不到的是,喵呜自己也在博客上进行了反思。第二天,我们诚恳地向老师道歉,凶狠的“老虎”终于又变成慈善的“喵呜”了!

不管“猫变虎”、还是“虎变猫”,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喵呜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怀。喵呜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是种子,她就是阳光,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如果我们是小树,她就是园丁,为我们剪去不良的习惯,给我们施肥,浇水,让我们茁壮成长。喵呜不断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我们进行鼓励和鞭策,使我们受益匪浅。

教师节就要到了,祝您教师节快乐,顺便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

***家长***

可亲、可敬的朱振云老师——一个特教生母亲眼中的好老师

文/杨晓薇(学生家长)

朱振云老师是新源西里小学特教的教学主任。我认识她那是在2001年的9月,我的孩子刚刚入学,是新源西里小学特教一班的一名试读生,当时朱老师正好是特教一班的班主任。

我的孩子彤彤在3岁时被多家医疗机构诊断为轻度自闭症。当时他与人没有语言交流,也不会与同龄的小朋友玩,每天只是自己一个人跑来跑去,无法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活动。而后的几年中我们就是在不停的求医和训练过程中度过的,然而孩子进步的效果不令人满意。直到他入学后我

相关热词搜索:人物通讯范文 人物通讯稿范文 获奖人物通讯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获奖人物通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获奖人物通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36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