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

2016-01-11 09:10:4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一:统计学模拟题 ...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一:统计学模拟题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二:抽样法作业答案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三:统计基础知识补考试题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补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

2.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指标。

3. 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10、10、11、12、14,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4. 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位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112.5﹪ 。 5. 在两个数列平均水平 相等 时,可以用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6. 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分为 时期 数列和 时点 数列。

7. 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 样本统计量(x、p ) 、 概率度 t 。

8. 平均发展水平亦称 序时平均数 或 动态平均数 。

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各组变量值x 和 各组次数 f 两个因素的影响。

10.时间数列按其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 绝对数时间数列 、 相对数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列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 企业人数是连续变量。( × ) 2. 学生体重是离散变量。( × ) 3. 学生成绩是数量标志。( √ ) 4.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 ) 5.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 ) 6. 2006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 × ) 7.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指标。( √ ) 8.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4%,实际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4%。( × ) 9.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之比得到结构相对指标。( × ) 10.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 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D )

A、每个国有工业企业 B、所有国有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C、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D、每台生产设备 2. 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C )

A、平均数时间序列 B、时间序列 C、时期数列 D、相对数时间序列

3. 某企业今年试制新产品,试生产60件,其中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各占一半,则该新产品合格率的成数方差为( D ) A、50﹪ B、35﹪ C、30﹪ D、25﹪ 4. 某工业企业职工王某月工资为1500元,则工资是( B )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值 D、标志总量 5.下列数据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B )

A、学生的性别 B、学生的年龄 C、学生的专业 D、学生的住址 6.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职工人数 B、家庭收入 C、产品等级 D、人口年龄 7. 标准时间是指(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调查的起始时间 C、调查实际登记的时间 D、进行调查的时间 8.变量数列中,当变量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 )

A、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B、接近于大小合适的变量值 C、不授权数的影响 D、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9.统计报表一般属于( A )

A、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B、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C、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10.为研究某城市的居民收入情况,把该城市居民按人均年收入分组,其中最后两组是1800~2000元,2000元以上, 则最末一组的组中值应是( C )

A、2000元 B、2200元 C、2100元 D、2150元 四.简述题(共计10分)

1. 什么是时间序列?编制时间序列的要求?

2.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有哪些?

五.计算题(共30分)

1118+1304+1304+1455 5181

本年度平均每季的计划完成程度C==147﹪ 860+887+875+898 3520

2.某企业某年上半年个月月初工人数如下表,试计算上半年平均工人人数。

a=470

3.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中随机抽400户进行调查,得知400户中300拥有彩电。要求:在概率为0.9545条件下,计算(1)该地区所有农户中拥有彩电的农户比例,(2)若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0.0户本,至少应抽取多少户作为样本?

已知:N=5000 n=400 n1=300 F(t)= 0.9545 △P =0.02 求:(1)P的范围;(2)n=?

解: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四:抽样估计作业1

题目一:

1.某进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规定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

以便确定是否达到重量规格的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

2、已知某乡镇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0000亩,现以不重复抽样方法从中随机抽取400亩实割实测求得样本平均亩产700公斤,标准差72.6公斤。要求极限抽样误差不超过7.2公斤,试据此对该乡镇水稻的平均亩产和总产量进行估计并说明概率保证程度有多高?

3.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要求:1)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2)以同样的概率估计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职工人数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4、为了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5000户农民中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户进行调查,得知其中87户有彩色电视机。要求拥有彩色电视机户数比重估计的允许误差不超过3.88%,试估计:1)该地那么拥有彩色电视机户数比重的范围,并说明这一估计的可靠程度。2)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户农民?

1、

(1)解:依题意,需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k

M

为加权平均数: 

i1

i

fi

15030100

n

150.3

k

(M

s

i1

i

)fi

2

761001

n1

0.88

已知1- = 99.73%,Z=3,由于n =100,总体近似正态分布, 总体均值在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z

s

2

n

150.33

0.88150.30.264150.04,150.56

所以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平均每包的重量范围是150.04,150.56,达到”不低于150克”的要求.

(2)已知n=100,p=70%,1- = 99.73%,

p(1p)

2

z

2

=3,

pz

n

70%3

70%(170%)

100

70%4.58%65.42%,74.58%

所以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是65.42%,74.58% 2、

解:已知n=400, =700,s=72.6, 未知,设为平均亩产量, 依题意,极限抽样误差z

s

2

n

7.2,z=7.2×20/72.6=1.983

根据-z

s

2

n

xz

s

2

n

,得

7007.27007.2,得

692.8707.2,即平均亩产量的区间估计为(692.8,707.2)

因此可得总产量的区间估计为(692.8×20000,707.2×20000),得(13856000,14144000) 由z2=1.983,由于1-=95%时, z=1.96

1-=95.45%时, z2=2

1.9831.9621.96

用插值法,求得1-=(95.45%95%)95%=95.26%

由以上可知概率保证程度为99.26% 3、

(1)依题意,需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k

M

为加权平均数: 

i1

i

fi

308040

n

77

k

(M

s

i1

i

)fi

2

4440401

n1

10.67

已知1- = 95.45%,Z2=2,由于n =40,总体近似正态分布, 总体均值在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z

s

2

n

772

10.6740

772

10.676.32

773.3873.62,80.38

(2)

已知n=40,p=

1640

=40%,1- = 95.45%,

z

2

=2,

pz

p(1p)

2

n

40%2

40%(140%)

40

40%15.4%24.6%,55.4%

所以以95.45%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是24.6%,55.4% (3)

根据第(1)题的计算结果,抽样极限误差z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为1.69,则 n= 4、

(1)由已知n=400,N=5000,p=

87400

s

2

n

= 2

10.6740

=3.38

(z2)s1.69

2

22

=

(2)10.671.69

2

22

=159.45

=21.75%,E=3.88%,可得

拥有彩色电视机户数比重的范围是 21.75%3.88%17.87%,25.63%

(z2)

2

p(1p)

n

(1

nN

)= E2(z2)

2

21.75%(121.75%)

400

(1

4005000

)= (3.88%)2

z2=

3.85=1.96

由查表可得1-=95%,即这一估计的可靠程度为95%

(2)若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即E=1.94%,则有以下

(z2)

2

p(1p)

n

(1

nN

)= E2(1.96)

2

21.75%(121.75%)

n

(1

n5000

)= (1.94%)2

n=1274.51275

题目二:

近几年某地区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均值为73分,方差为220.5分,

今年随机抽取由200名学生组成的样本,样本均值为71.15分,试问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问:

(1) 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往年是否处于同一水平?(2) 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比往年有显著下降? (3) 上述两种检验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利用置信区间的方法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检验?

解: (1)H0: = 73

H1 :  73

 = 0.05 =220.5

n = 200

F(z2)=1-=1-0.05=95%z2=1.96

z

0

n

71.1573220.5

200

0.11861.96

决策:不拒绝H0

结论: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往年处于同一水平。 (2) H0:  73

H1 : <73

 = 0.05 =220.5

n = 200

F(z)=1-2=1-0.1=90%z=1.645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五:第六章 抽样调查习题

一、单选题

1、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A、平均误差程度 B、可能误差范围 C、极差的大小 D、误差系数

222xX/s/n仍然服从s2、对于正态总体来说,即使是小样本,用代替以后,( )。

2A、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t分布 D、F分布 

3、若总体包含的单位数极多,则不重复抽样对总体各单位每次被抽中的概率影响( ),

故可按重复抽样对待。

A、很大 B、较大 C、甚微 D、等于零

4、成数方差的最大值是( )。

A、1 B、0.9 C、0.5 D、0.25

5、随机抽样的原则是( )。

A、总体内个体相互独立 B、总体内个体相互关联

C、总体应较大 D、样本应较大

6、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目必须( )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增加到四倍

7、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B、对全部单位一个不漏的进行调查研究

C、用抽样指标来推断全及总体的指标 D、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8、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 B、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

C、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 D、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省的方案

9、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

A、大于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B、小于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C、等于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D、不确定

10、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B、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C、不可以避免但可以控制 D、不可避免也无法控制的

11、抽样误差的定义是( )

A、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B、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程度

C、样本的估计值与所要估计的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

D、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二、判断题

1、抽样调查虽是非全面调查,但要取得的资料却是总体的全面资料。 ( )

2、区间估计中,推断的可靠程度与精确度成反比关系。 ( )

3、由于抽样调查中既有登记误差又有抽样误差,所以比只有登记性误差的全面调查的准确

性差。 ( )

4、极限误差一定会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 )

5、抽样平均误差是指一个样本的指标值与总体指标值之间的差距。 ( )

6、抽样平均误差是误差的算术平均数。 ( )

7、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可以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而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和抽样误差无

关。 ( )

三、简答题

1、抽样调查相对于其他几种非全面调查的特点。

2、误差的种类。

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4、何为随机性原则?

四、计算题

1、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从10000个电子管中随机抽取4%进行耐用性检查,样本计算结果平

均寿命为4500小时,样本寿命时数方差为15000,要求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估

计该批电子管的平均寿命所在区间。

2、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中按重复抽样抽取400户,其中拥有彩电的

农户为87户,试以95%的把握估计该地区全部农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比例所在区间,又若

要求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0.02,问至少应抽取多少户作为样本?

3、有一批供出口用的自行车轮胎,共50000条,从中随机不重复抽取100条进行检验,测

定的使用寿命资料如下:

要求以99.73%%(t=3)的把握程度推断这50000条轮胎的平均寿命所在区间。

4、某手表厂在某段时间内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用纯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有20个废品。试在99.73%的概率保证下,估计该厂零件废品率所在区间。

5、成数方差未知,设全及成数与抽样成数的误差应不超过5%,在99.73%(t=3)的概率保证下,则至少应抽取多少样本单位才能满足要求(假定为重复抽样)?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六:统计学原理(5章)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七:统计学习题课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八:16个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

十六个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

一、表1是我国16个地区农民在1982年支出情况的抽样调查数据的汇总资料,每个地区都调查了反映每人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的六个指标.根据图表所给的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对这些地区进行分类.

16个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数据(表1)

地区 食品 衣着 燃料 住房 生活用品 文化生活

及其他 服务

北京 190.33 43.77 9.73 60.54 49.01 9.04 天津 135.20 36.40 10.47 44.16 36.49 3.94 河北 95.21 22.83 9.30 22.44 22.81 2.80 山西 104.78 25.11 6.40 9.89 18.17 3.25 内蒙古 128.41 27.63 8.94 12.58 23.99 3.27 辽宁 145.68 32.83 17.79 27.29 39.09 3.47 吉林 159.37 33.38 18.37 11.81 25.29 5.22 黑龙江 116.22 29.57 13.24 13.76 21.75 6.04 上海 221.11 38.64 12.53 115.65 50.82 5.89 江苏 144.98 29.12 11.67 42.60 27.30 5.74 浙江 169.92 32.75 12.72 47.12 34.35 5.00 安徽 153.11 23.09 15.62 23.54 18.18 6.39 福建 144.92 21.26 16.96 19.52 21.75 6.73 江西 140.54 21.50 17.64 19.19 15.97 4.94

山东 115.84 30.26 12.20 33.61 33.77 3.85 河南 101.18 23.26 8.46 20.20 20.50 4.30

通过spss分析可得如下的描述统计量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品、衣着、燃料、住房生活用品及其他、文化生活服务支出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等.可以看出食品的花费在农民的支出占很大比例,说明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由于标准差是33.31770,说明不同地区农民在食品上的花费有很大的差异.

由聚类分析可得如下图表:

上表表示进行聚类分析的有效样品是16个,无缺失值

上表表示聚类过程,由上表可知,聚类过程共进行15步.第一步,首先合并距离最近的12号和13号样品,形成G1,因为下一阶=6,所以在第6步G1和14号样品进行复聚类,因此在首次出现阶群集里,群集1=1,群集2=0.第二步,合并3号和16号样品形成G2,因为下一阶=3,所以在第3步G2和4号样品进行复聚类,因此在首次出现阶群集里,群集1=2,群集2=0.第三步,进行类类的合并.第一次出现类类的合并是出现在第9步.在首次出现阶群集里,群集1=5,群集2=4.其余的类似.另外,系数值伴随着聚类的进行逐渐增大,开始增大的慢,后来增大的快,表明聚类开始时,类间的差异小,结束时类间的差异大 .

当群集数是2.5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第二类(江西、福建、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第三类(上海、北京).

当群集数是7.5时,可以分为八类.第一类(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第二类(江西、福建、安徽),第三类(黑龙江),第四类(吉林、辽宁),第五类(浙江、江苏),第六类(山东、天津),第七类(上海),第八类(北京).由图可得当选择不同的群集数时,分类的数目也不同.

Dendrogram using Ward Method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九:统计学习题课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篇十:统计学试卷

统计学试卷

二、单项选择(10分)

1、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A 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 B 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C 无名数 D 无名数和有名数

2、现有5名考生的成绩分别为55分、74分、78分、81分、92分,则可以说( )

A 5个变量的和为380分 B 5个变量的平均数为76分 C 5个变量值的一般水平为76分 D 5个变量的全距为37分

3、某工业局要观察所属25个企业的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5个企业的生产设备数 B 25个企业中的每一个企业 C 25个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设备数 D 25个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4、下列指标中哪一个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差异程度(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5、平均值标的分子分母必须属于( )

A 同一总体B 不同总体 C 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 D 无法确定

6、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 )

A 90.00% B 102.04% C 91.91% D 109.18%

7、某学校学生人数逐年有所增加,95年比94年增加8%,96年比95年增加15%,97年比96年增加10%,则95年—97年学生人数总体增长速度的算式为( )

A 8%×15%×10% B 8%+15%+10% C 108%+115%+110% D108%×115%×110% E108%×115%×110%-100%

8、据统计指数的内容不同,指数分为( )

A 个体指数与总体指数 B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D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9、众数是变量数列中( )的变量值。

A 中间位置 B 次数最高 C 变量值最大 D 最终位置

10、在回归直线y=a+bx中,b表示( )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三、多项选择(10分)

1、如果所计算的标志变异指标接近于零,则说明( )

A各个总体单位标志值没有差别 B 每个标志值都可以作为代表 C 所平均的标志值是可变的 D 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小 E 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大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E差异性

3、下列指标中哪些属于数量指标( )

A总产值 B劳动生产率 C工厂数 D职工人数 E流动资金

4、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

A总是大于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B总是小于平均抽样的平均误差 C有时大于有时小于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D在n/N很小时,几乎等于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E在(1-n/N)趋于1时,可采用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的方法计算。

5、以下指标是强度相对数的有(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平均亩产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平均工资

四.(35)

1、工厂数、商店数属于

2、某地区工业产值95年是94年的120%,96年是94年的150%,则96年比95年增长

3、95年我国国民收入中消费与积累的比例是73.2% :26.8%,这个指标是。

4、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

5、x

na 分别是和 的计算公式。 n

6、标准差是说明代表性大小,抽样平均误差说明的数据愈大,说明其代表性 。

7、从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是否相同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和 。

8、强度相对指标有与

9、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在于调查单位是责的 单位是 。

10、形成次数分布数列是由

五、综合题(30)

1、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5000户农户中采用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了400户进行调查,得知这400户中有彩色电视机的为87户,试以95%的把握估计该区全部农户中拥有彩电的农户所占比率。又,若要求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0.02,问至少应抽取多少户作为样本?

3、某百货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与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名称 基期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额(万元) 价格变动率%

甲 50 60 -5

乙 30 20 +8

丙 100 120 0

要求编制销售额总指数,物价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对销售额变动进行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

六、案例分析(15分)

2000年,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增加速度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生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9.6%,第三产业增长7.8%,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

2001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了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906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54亿元,增长7.4%。

2002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了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

2003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了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2004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2005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

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

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分布的我国2000年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部分资料看出这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趋势。

思考题

1、根据案例编制时间数列,并说明他们属于时间孰劣的那一种类。

2、并用案例说明所编数列的特点。

3、根据编制的时间数列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


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工工资水平调查 中国农民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41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