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

2016-01-11 09:23: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一:依靠群众建设美好乡村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一:依靠群众建设美好乡村

紧紧依靠群众建设美好乡村

虞爱华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发展,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安徽省安庆市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由民做主而不替民做主、强力推进而不强迫推进,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高度重视群众认同。美好乡村建设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得到农民群众认同,才能顺利推进。我们坚持所有重大事项都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选择中心村时,除了考虑经济基础、交通条件、村组织战斗力等因素,还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必备条件,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在村庄规划上,实行“三议三审”,即村民代表会商议、专家评审团评议、人大常委会决议和村民审议、部门审核、政府审批,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规划的编制情况。在村庄整治上,整治标准、项目、实施等都由村民决定,他们愿意的就干,不愿意的就不干,一时没想通的不硬干,坚决防止强迫命令。

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须把农民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有机结合,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

的事情做起,吸引农民群众参与。一是做好农民群众“愿看的”。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实行领导包点、部门帮扶,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筹措,把它们打造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以之带动整体工作。二是做好农民群众“想干的”。着眼于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环境整治。去年以来,共改造农村危房3.4万户、新修村组道路912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27座,让农民群众过上了“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污水不乱排、垃圾不乱埋”的新生活。三是做好农民群众“能赚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好旅游牌、文化牌、产品牌,着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去年以来,70%以上的示范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民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好处,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做到群众满意。美好乡村建设目的在于造福农民群众,其成效如何最终要由农民群众检验。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坚决守住“两个底线”即不新增村级债务、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一是防止“一窝蜂”。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适当加长建设周期,分步安排建设项目。在建设中,注意结合各村实际特点,让整治后的村庄保持自然和

文化特色。二是防止“一头轻”。坚持多予和少取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拿、项目整、社会捐、农民筹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避免增加农民群众负担。同时,在土地征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让他们得到应有回报并能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三是防止“一阵风”。构建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在中心村普遍推行成立一个村民理事会、开展一次民意调查、组织一场宣传发动、编制一张规划图、制订一份建设方案、出台一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档案资料的“七个一”工作模式,实现了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美可持久。特别是在环境整治上,通过“群众包干制”、“花钱买服务”等办法,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管护。

(作者为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二:20121123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美好乡村,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深化落实中央精神,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适时开展一项民生工程。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该项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虽然目前各地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政策保障、规划设计、有序建设、持续发展等问题有待解决,根据前段时间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各项保障工作。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苦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坚强决心,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1、提供组织保障。组建美好乡村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美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工作,建立各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加大政策保障。切实制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在美好乡村示范村创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复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3、给予必要资金保障。美好乡村建设单单依靠村集体和村民自己的力量来打造美好乡村,只能是“空中楼阁”。打造美好乡村绿化、亮化、美化的投入,交通、文化体育

等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村集体和村民自身力量是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的。所有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能人志士鼎力相助,帮助解决巨额资金投入的来源问题。

二、要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地方政府要根据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谋划,科学建设。

1、要把超前规划的理念融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推动镇村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相互衔接,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使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现特色。

2、要减少土地浪费、杜绝占用耕地,避免不合理规划、环境污染严重及不符合生态原则的规划,高举生态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对环境的关爱和对自然的尊重。3、要因地制宜开展规划设计。传统的村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孕育而生的,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避免出现“看了一村又一村,结果都像一个村,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结果。

三、要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长期的任务、艰巨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遵循规律,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在建设美好乡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来逐步实施美好乡村建设。1、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要到基层、群众中去,多做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审视乡情、村情,订规划,做决策。要认真分析美好乡村建设的特点、重点、难点,了解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等关

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最容易见效的事做起。真心真意办实事,实实在在抓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2、分期实施,逐年推进。要有一年干好几件事的决心,也要有几年干好一件事的耐心。要先期建设中心村,大力扶持边缘村。充分发挥示范的引导作用,有计划、有重点的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要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是净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村民素质、社会治安、文明风尚等软件建设,做到既有外表又富内涵。1、借助农村书屋,通过法律、农业等知识讲座方式,开展农村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2、通过送戏、送科技下乡及村民自发文艺活动等做法,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提升农村整体文明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的文体生活。3、通过新闻媒体,农民运动会、歌会等形式多渠道提升农民素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新风尚。使美好乡村的建设成果得到保护和升华。

五、要坚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1、美好乡村建设能为农村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带来新机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富裕了会使美好乡村建设变“输血”为“造血”,能长久发挥美好乡村的建设效益,还能促进农民自觉的推动美好乡村建设。2、美好乡村建设要坚持适工则工、适农则农、适商则商、适游则游,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着力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培育现

代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切实搞活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3、充分利用城乡融合、美好乡村建设等优势,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探索农家乐、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运作模式,拓展农业间接增收渠道。4、发挥生态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森林、水域、土地等资源的保护,推进生态林、经济林建设,扩大生态农作物种植面积,探索农牧结合、洁水渔业等循环农业发展。形成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保护和谐局面;达到在美好乡村创设中实现增收,以增收支撑建设的互补效果。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三: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

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 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四: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论文栏目: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14-2-23 10:42:26 1414

最新杂志:

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全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至目前,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以“统筹发展、分类指导,政府助推、农民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和措施,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013年,全区力争打造2—3个中心村的美好乡村

14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次,启动并建设示范点3个(分别为乡东瞿、和镇岗西村东风村民组),安排美好乡村建设项目9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3亿元,其中投入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专项经费8015.8万元(争取市级补贴经费15.8万元),已拨付美好乡村项目资金363.6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改造工程。

1、房屋改造。按照农户自选原则,由农户自行聘请施工队伍,在乡东瞿对意向申报房屋改造的142户房屋进行精确测量,预计投入资金550万元。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14户,包括屋面粉刷、危房改造,其中竣工验收47户约8650平方米(总费用待审计报告出来后确认),其余户正待验收。镇岗西村东风组房屋改造项目共涉及52户,在经过前期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后,目前已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已完成改造50户,平整村内休闲广场2个、停车场1个,村内道路修建、门前及道路绿化、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正在进行中。

2、绿化改造。根据绿化设计方案,一是完成了乡东瞿路和东瞿门前绿化景观栽、补植工作,工程总价约23万元,主要补植香樟树、桔子、柿子、石榴、李子等树木;二是通过政府招投标完成了东瞿路灌溉渠护坡绿化约1100平方的草皮补植工程,投入资金9.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东瞿绿化档次。

3、村庄环境整治。为配套房屋改造及绿化工程效果,对乡东瞿村、镇东风村民组两个示范点的村庄范围内小草堆、小粪堆、小厕所、小猪圈、小垃圾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拆除和清理,投入资金约62万元,清理2.2公里河道淤泥,清运各类垃圾200余吨,使村庄整

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亮化工程。通过争取市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实施了东瞿村庄亮化工程和镇雷水路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投入资金约30万元,新装128盏太阳能路灯,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过渠桥维修工程。投入资金约4.1万元,对乡东瞿村庄内20座过渠桥进行了维修、加固、粉刷,同时更换渠道破损U型预制板。三是人行道板铺设工程。投入资金约9.8万元,完成了东瞿路1.7公里的人行道板铺设延伸工

活动的举办,完善“美好乡村”公共环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12万元,在乡汪堰村堰西、卫冲村民组新建两座公共厕所。

5、厂棚整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大村庄厂房、棚户的整治力度,对不符合水源保护区及农村环境整治要求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对无证经营的棚户动员搬迁撤离。目前乡村庄内2座厂房已全部搬迁;镇十张村14户棚户区的活动板房已全部建成,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着力打造“艺术村”。

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积极打造乡艺术家创意村,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高品位、

电网、停车场和绿化景观改造及污水管网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明年举办桃花节、牡丹节、西瓜节等节庆活动夯实基础。 (三)做好美好乡村结对帮扶工作。

为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帮扶力度,区美好办制订了《区美好乡村建设联系帮扶制度》,通过前期对两个乡镇摸底排查和多次协调,共明确98家农户、14家残疾人创业脱贫户、29家示范户以及34家农家乐餐饮企业作为帮扶对象,由区领导、区直部门和街道,按每位领导或每单位帮扶2-4名帮扶对象的标准,对帮扶对象采取上门慰问、现场解答、政策支持、引导发展等方式进行帮扶。至目前,区招商局、法院、民政局等数十家单位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区民政局与帮扶户进行走访帮扶,区法院还将支部活动搬到帮扶点上,将党组织温暖带到困难党员户家中。 三、主要成效:

美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把“能不能干出成效”、“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工作首要出发点,在投入上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在实施中坚持群众主体,政府辅助,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和响应,极大的推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设美好乡村,规划是龙头。目前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中的规划有6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因地制宜设置了20多个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

服务向中心村集中。同时,依据《区美好乡村建设2014—2017年规划纲要》,对城镇控制性详规、中心村美好乡村规划方案等阶段性成果进行细致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二)宣传氛围浓厚,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建设“美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区、乡、村三级利用编印简报、宣传栏、党员学习会等形式,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多次组织党员、村民组长到创建成功的一些兄弟市、县参观学习,全区上下共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美好乡村示范点8批,400余人次;制作标牌横幅100余条(块);开辟专栏近20个;走访群众100余户,500余人;先后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10多次,传达省、市、区的文件要求,播放美好乡村专题片,让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有个直观感受,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工作中遇到涉及农户自身利益的房屋拆迁、改造、门前道路修建等工作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先确定1—2户作为试点,整治效果显现出来后,再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建的方式,使农户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极大的推进了工作的开展。在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房屋设计、拆迁等征求群众意见,发挥群众代表作用,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区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

年来逐渐流行的农村艺术文化上寻求新的突破,对乡艺术家创意村进行深度挖掘,鼓励一大批艺术家落户,吸引市民前来观光,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各级政府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诸如孟德山庄、禾润生态园、霖湖山庄等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区的美好乡村建设,有意识地保护和挖掘历史人文景观,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留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

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大工作载体,在原有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粉刷和亮化,修旧房变新区,在庭院和

道路边植树绿化,房前屋后重点开展“五小”整治,既节省了资金,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体

(四)强化保障措施,促进合力共建美好乡村。

1、成立组织,健全机构。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农林水务局设办公室,设立了经济发展指导组、规划建设指导组等7个工作指导组,从农林水务局等部门抽调专人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出台了《区美好乡村建设2014—2017年规划纲要》,制订了《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区美好乡村建设联系帮扶制度》、《区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等5项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调度、督查考核、结对帮扶共建、考评激励等机制,明确各部门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职能和具体要求。

2、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区政府将建设、环保、土地、农林等多个项目均纳入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安排范围,计划每年整合各类资金4000万元投入使用,由区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经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3、加强督查,落实监管。在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督促检查既是保证工程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区、乡、村三级联手,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几十次定期、不定期的排查、走访,到一线与农户座谈,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相关群众意愿,收集了大量的有利建议,促使活动按正确的道路发展,少走了不少弯路。

四、今后工作计划安排

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和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中心村环境整治项目。

1、乡东瞿整治续建项目。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剩余28户的农户房屋改造和已经完工的90多户验收工作;

2、村庄整治项目。该项目由省住建厅帮扶,省规划设计院负责项目设计,主要是对面积28959平方米的房屋进行刷白,修建门前道路,村庄内进行绿化,铺设污水管网,兴建人工湿地等设施。

3、镇岗西村东风组改造项目。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下一步除继续对村庄内剩余农户房屋进行美化改造外,做好房屋改造工程的验收审核工作,同时结合开办农家乐、水塘改造、菜园重整、道路修建、绿化提升等项目,加强对村庄环境的整治提升。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五:美好乡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1、美字当头,把村容环境搞整洁:力争早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

2、确立支柱产业,把农业搞上去。

3、促进社会和谐,把文化生活搞丰富:特别要把“三留守”问题解决好。

二、美好乡村建设的模式

1、城郊型:靠近城市,为城市服务,接受城市辐射,带有深厚的城市建设元素。

2、项目型:靠近重大工程项目的乡村。

3、农业型:地处深山偏僻地方和传统农区的乡村,产业基础仍然是常规农业或特色农业。

4、工商型:一些非农业发展较快的村,本身具备“以工补农”的能力。

5、旅游型: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

三、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土地用管矛盾、资金整合问题、主导产业问题、环境整治问题、组织建设问题)

1、工作机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2、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首先是人才缺乏;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土地瓶颈。

3、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

4、农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

5、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解决方案

1、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方针政策的理解,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城里领导部门,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多手段宣传,加强农民培训。

2、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一是谋划好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三是实施好美好乡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美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四是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美好乡村拓展项目。

3、增强活力,进一步健全美好乡村建设的保障体系:一是长效管理机制,把环

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写入村规民约;二是考核评比机制,把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官员的绩效考核中;四是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4、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因点施策,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强化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5、培训园区经济,进一步增强美好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

五、美好乡村建设内容

(一)着力推进规划建设工程

1、完善村庄规划体系。结合集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培育特色文化村。充分挖掘文化旅游价值,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思想,结合我村实际,着力培育和打造“农业观光型”、“娱乐休闲型”的特色村。

3、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经、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二)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清洁工程

结合在农村组织实施的农村清洁工程等一系列环境整洁工程,突出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路通起来、村栽起来、垃圾收起来、秩序管起来、沟塘清起来”的目标,着力推进我村环境清洁整治工程。

1、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庄公共场地美化工程,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路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并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建成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广场。四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拆、清、整、建、管”的要求,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及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统一规范设置户外广告、门头招牌。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实现村内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和XXXX村内建筑物出新,实

现亮化工程。

3、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从现在起,在村内全面开展以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根据我村实际情况,采取“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的模式,实行垃圾集中无公害处理。建立我村垃圾处理保洁队伍,环卫设施和工作制度。确保垃圾处理实现完全覆盖。

(推进农村水资源保护;突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即施肥、农药,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三)着力推产业发展富民工程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2、提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我村环境特色、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

3、加强农民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在镇政府统一安排下,重点开展适用技术培训,使受训农民掌握种植养殖适用技术,提升培训实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工程

1、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科学技术宣传普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覆盖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活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农民文化体育生活。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等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乡村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求助制度,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合作医疗门诊费用报销范围与比例。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发放,高龄老人补贴发放等工作。

3、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切实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内要有村民议事、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和便民服务点等活动场所,我村XXXX村社区建设按“美好乡村”建设的三十一项硬性指标逐一实施,不断增强农村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积极开展“XX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大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众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基层自治制度。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六、工作要求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及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实施。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注重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创建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四)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六:践行群众路线 共建美好乡村

践行群众路线 共建美好乡村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4月11日上午,区纪委牵头组织广电台、粮食局、档案局、招管局等区直帮扶单位与永丰乡全体党员干部、村干部前往永丰村岭下苏中心村,一起开展美好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活动现场,大家拿着火钳、垃圾袋等工具,来到岭下苏村庄内部、主干道沿线、河道沟渠等地方,清扫、捡拾垃圾、清除杂草和卫生死角,帮助农户整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同时,向群众宣传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文明、舒适、优美的美好乡村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七:美好乡村建设调研体会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心得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

1、 现实基础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高度契合,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举措。

3、总体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

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总体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二.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是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新农村建设工作尚未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互动共建机制,各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扶贫、库区、财政、交通、水利、住建、环保、卫生、发改等部门都有类似项目,在实施中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少,各干各的一小块。作为部门主管单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关系不顺畅,难以发挥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参谋助手等作用,处于有办法没手段、有措施无力度的两难境地。新农办工作力量薄弱,处于无场所、无经费、无项目的三无状况。

2是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首先是人才缺乏。因规划设计、农技人员普遍匮乏,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特别是县、乡都没有农村规划和建

设的设计与管理机构和人员,极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是投入不足。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制约,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个别乡镇负债搞项目建设,增加了负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土地瓶颈。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在集中建设安置点时,常常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影响到建设进度。

3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园区规模小,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规划

设计不科学,要素少布局不合理;合作组织覆盖面小,部分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新农村示范点中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是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

级政府要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新农村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有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是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

机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谋划好新农村建设

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

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

4要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新农

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

5是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

绕新农村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新农村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县级安排的财政对农业产业园奖补也应该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纳入奖补范围。

6是增强活力,进一步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管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体制,以“资金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管理涉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实现对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八:对美好乡村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九: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摘 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和主抓手。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农民群众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群众路线;依靠群众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立足我省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顺应新时期农民群众新期待,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实践。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推进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用实际建设成果来衡量各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美好乡村建设开展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

支持、拥护不拥护,关键看我们是不是真心真意、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谋利益。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多从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具体事做起,不断赢得农民群众的更多信任和支持。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在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多与农民座谈交流,系统了解他们对建设美好乡村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更应把各自联系点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经常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多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当地建设和发展积极出谋划策;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单位职能,发挥部门优势,进一步加强调研指导和联系帮扶,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意愿是美好乡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程序,健全制度,抓好落实。无论是中心村的建设模式、规划编制,还是建设内容、建设方式、资

金筹措、运行管护等重大事项,都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大的主意让农民群众自己来拿。对于多数群众不愿意干的,坚决不能干;应该干但部分群众暂时想不通的不能硬干,应通过示范引导等群众意见统一之后再干。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保障。建设美好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来,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五大工程”,全面考虑和满足农民的需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决防止个别地方借美好乡村建设的名义,出现强迫征用农民土地、强迫流转农民土地、强迫农民上楼、强制拆迁农民房屋等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和农民长远生计,合理提高占用农民土地、拆迁农民房屋等补偿标准。如结合土地整治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应确保土地增值收益大部分返还给村集体,并用于提高农民补偿标准和美好乡村建设发展。

注重做好统筹兼顾。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各阶段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制定政策、落实工作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各个时期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应学会统筹兼顾,灵活使用各种方式方法,正确处理群众的各种利益冲突。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方面,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引导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为实现自己长远利益奋斗的同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当前利益。立足当地实际,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为切入点,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经营农业理念,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使农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必须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判断、统筹兼顾农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既诚心诚意地代表全市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美好乡村建设受益面覆盖我市农村所有农民,又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农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美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村”,重点在“农民”,受益最大、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也是农民群众。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整个建设过程中来,使之成为建设美好乡村、管理美好乡村和享有美好乡村的主体。

宣传引导是前提。强化舆论的引导作用,将建设美好乡村的意义、目的、政策、内容、措施等宣传到位,让农民群众看到美好乡村的大好前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戏曲、大鼓书等艺术表现形式,宣传好政府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职责和农民的作用,使农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

民主决策是基础。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最有发言权。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从村庄选址、总体规划到房型设计、户型标准、房屋价格及质量监督等,必须充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决策的主体。在土地复垦中,无论是补偿标准的制定、拆迁时间的确定,还是奖励办法的出台,都应让农民群众享有话语权,在最大范围内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创新发展是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探索体现农民愿望、符合当地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发扬“村企共建”的优良传统,探索“政府+企业+农户”模式,

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篇十:多维度把握美好乡村建设

多维度把握美好乡村建设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加强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亿万农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建设美好乡村,重在建设,贵在美好,落在乡村。“生态环境优美、乡风人文和美、群众生活甜美”承载了“农村更像农村”的外在美和“生活不输城市”的内在好,更为我们集中展现了一幅美好乡村的优美画卷。如何实现这“三个美”,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多个维度去把握。战略高度与现实角度站得有多高,看得就有多远。这是一个战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写入报告,这四个字的光耀入眼和浓墨重彩的描述,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图愿景。无论是从经济建设或是社会建设,无论是从生态层面或是人文层面,无论是从城市发展或是农村发展,美好乡村都是“美丽中国”、美好安徽、美好合肥的题中应有之义。站高看远,方能奋步向前。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众所周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整个生态环境的提升、优化,既包含了农村,更离不开农村的支撑。而美好乡村建设恰逢其时,也大有可为,它作为一种抓手,成为逐步解决乡村种种问题的建设过程;它作为一种载体,将呈现种种乡村问题解决后的美好状态。所以,建设美好乡村绝不仅仅是换个名称的简单口号,绝不仅仅是不切实际的空洞目标,它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脉相承,又不纯属雷同,美好乡村规划的层次更高、建设的标准更高、发展的要求更高。建设长度与涵盖广度建设美好乡村,仅就时间而言,从2012年一直持续至2020年,长达八年。而这一时期正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期。时间的跨度如此之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从基础做起,科学设定战略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把美好乡村建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群众的持续热情。同时,美好乡村建设所涉及的范围、所涵盖的面十分之广,不是简单的堆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确定的目标构想,必须结合实际,做到环环相扣、逐一落实。首先,合肥在不少方面优势明显,主要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十一五”时期积累,已经为合肥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次,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产业的发展、城乡的发展、人的发展这三个层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弱项和问题,需要

在整体上加以统筹考虑。因此,只有全面分析市情,正确把市情,决策和实践才能更加理智、成熟,美好乡村建设才能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实践深度与操作力度只有人气足,美好乡村才能美得持久。合肥是省会,建设美好乡村理应有别于皖南山区和皖北平原等其他地区。必须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尽快展现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风貌和现代城市的气息。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村镇建设,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靓丽风景,让农村人生活过得美、城里人愿意来。面对农村空心化的趋势,美好乡村建设尤其要注重人口集聚。当前,城乡之间许多方面发展仍不均衡,农民居住条件有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公共服务,虽然在制度上已覆盖全体农民,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不高。只有把培育建设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性举措,才能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中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公共服务。只有产业兴,美好乡村才能好在实处。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坚持产村一体。对于广大乡村而言,很多地方发展二三产囿于条件,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更为现实。但一方面现在很多村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农业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龙头企业还需要向农村深度延展,农民收入在农业内部得不到大幅提升,广阔的乡村远未形成热火朝天的发展场景。村级组织作为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则力不从心。农民除了需要村级自治组织,还需要有能够带领他们进入市场的经营性组织,这就是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如果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业企业是龙头,千家万户的农民是龙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龙身,需要由其在龙头和龙尾之间搭建利益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以形成更多资产和现实生产力。求美誉度与达满意度打造美好乡村的美誉度要从外树形象入手,就是要在彰显特色中做到大同小异。大同,应用文化来统。合肥人文底蕴深厚,要深入挖掘合肥文脉,大力提升合肥文化品位,树立全域文化理念,并以此为母体进行项目化的整体运作,进行“大景区”式的整体规划,既彰显合肥的人文色彩,又凸显合肥的好人文化。小异,就是各呈异彩。区划调整后的合肥乡村区域更加广阔,各村在人口规模、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建设美好乡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创造好经验、好典型,采取由点状到轴状再到网状的推进模式,形成“一

乡镇一主题”的空间格局,努力打造一批能够彰显不同历史风貌、人文风情、山水风景和建筑风格的美好乡村。谋求美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要从内聚民心入手,就是群众的共建共享。建设美好乡村是为广大群众而建,其成功与否,唯一的标准就看群众是否从中得到实惠,群众是否满意。所以,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政策怎么制定,规划怎么编制,选点该选哪里,要建成什么样子,这些重要事项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愿,这些大的主意都要让群众自己来定,坚决防止“替民做主”。只有群众满意了、群众得益了,美好乡村才能获取真正的成功,也才能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来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家园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相关热词搜索:群众评价意见范文 美好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美好乡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评价范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44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