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

2016-01-11 09:33: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一:奇妙的克隆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一:奇妙的克隆

一、课前准备 bīn( )临:

3、找出文中直接介绍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二、课堂学习

1、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填空。

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 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由鱼类到两栖类,即由低级到高级,按照 顺序说明,从说明内容的角度,本文属 说明文。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有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等,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 )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

请从以上句子或文中选择一句,说说使用这一说明方法的妙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囊( ) 蟾蜍( ) 脊椎( ) 两qī( ) 鳞( )片 胚( )胎( )

2、解释词语并给加横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相( )安无事: 繁衍( )

名言警句:人如失去了诚实,就失去了一切。 1 安全提醒: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三、随堂检测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

鸦,你如何劝阻他?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写两遍:

囊 ( ) 克隆( ) 繁衍 ( ) 胚胎( )

蟾蜍( ) 鳞片( )脊椎( ) 两栖 ( )

鲫鱼( ) 分泌( )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克隆书短命

四、拓展延伸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小仓淳郎通过饲养实验发现,体细胞克隆鼠的寿命要比一般老鼠短。这位科学家在2002年2月11日一期的美国《自然〃基因》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实验结果。论文说,他在1999年3月至9月间,使用精巢体细胞培育出12只雄性克隆鼠,然后在同样条件下对它们和普通老鼠进行饲养,以比较二者的寿命长短。结果是,在出生311天后第一只克隆鼠死亡;在800天内,12只克隆鼠死去10只,而7只普通老鼠在800天内仅有1只死亡。他解剖了死亡的6只克隆鼠的内脏,发现它们全患有肺炎,其中4只还出现肝脏组织坏死,其余2只并发癌症。他认为,克隆鼠的免疫抗体产生量比普通老鼠少,抵抗力下降,使得它们更容易得肺炎。自从英国科学家宣布世界第一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出现早衰迹象之后,克隆动物是否早衰,寿命是否较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科学家认为,小仓淳郎研究的克隆鼠是短命的,但其他种类的克隆鼠,以及其他克隆动物是否短命还需要实验进一步证实。

【考点】 材料探究题

【考题】 (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XX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名言警句:人如失去了诚实,就失去了一切。 2 安全提醒: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五、小结反思(可以小结本课重点内容,也可写学后反思)

名言警句:人如失去了诚实,就失去了一切。 3 安全提醒: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二:基础生命科学论文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李文章

摘要:所谓克隆就是指由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方式重复分裂或繁殖体所形成的一群个体。克隆动物即动物的无性繁殖。就是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胚胎学家1938年提出了动物克隆的最早设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动物克隆技术现已实现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本文就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景作一简单的探讨。

一、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在大陆译为“无性繁殖”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或群殖。 中文也有更加确切的词表达克隆,“无性繁殖”、“无性系化”以及“纯系化”。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港澳台的意译),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因此,高中一些练习题里将扦插排除在“克隆”之外。另外,花药离题培养成单倍体,不受精的卵细胞孤雌发育成个体如雄蜂雄蚁,叫做单性繁殖,严格来说也不算克隆。而试管婴儿由于有受精过程所以也不属于克隆。科学要求严谨,定义非常关键,有时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变化了,我们大部分人还使用旧有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混淆和混乱。 关于克隆的设想,中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当然是神话,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孙悟空能迅速的克隆自己。从理论上讲,猴子毛含有的蛋白质是指导该部分毛发合成的DNA的部分表达(与其内含子和外显子有关),可以进行逆转录,也就是可以克隆,但是事实上,我们的技术没有先进到这样的地步。

另外一种克隆方法是提取两个或多个人的基因细胞进行组合形成胚胎,出生后的克隆人将有提供基因的几个人的特征.

由于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所以它并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原

理而发明的技术。

虽然克隆很神奇,但是它诱人的地方也就是它最危险的地方。

二、动物克隆的原理

1、动物克隆的理论

动物克隆技术所依靠的理论基础是细胞潜在全能性。细胞所说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包含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在特定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可回到受精卵一样的状态,从头开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只有具备全能性的动物组织细胞,才可用于克隆动物。

2、动物克隆的技术核心

目前动物克隧的技术的核心就是核移植,根据供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细胞克隆和体细胞克隆。

2.1胚胎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是从初期胚胎内细胞团和附植后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胞,它具有全能性或多能性,可以发育为任何一种组织或器官的前体细胞,再由该前体细胞发育成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同正常的体细胞一样可以在体外进行增殖、克隆、冷冻、保存而保持不分化。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可利用的胚胎干细胞。1980年,Willadsen将从绵羊八细胞胚胎中分出的胚胎细胞,移入已经去核的同种绵羊卵细胞中,经培养获得胚胎,再将胚胎植入代理母羊子宫中,首次获得了胚胎细胞克隆羊。现在人们能将胚胎干细胞体外培殖传40—60代而不分化,而这样大量的细胞就为我们利用它奠定了基础。胚胎干细胞具有可操作性。在机体外人们可以对其从事遗传操作选择,如转基因、基因打靶、配合基因诱捕等一系列技术,再结合核移植技术,生产出入们所希望的动物。

2.2体细胞克隆

对于体细胞克隆来说,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全能性的潜能受到限制。虽然细胞核内的DNA序列没有改变,但基因在特定的细胞内所表达的蛋白质成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染色体组织改变和稳定阻遏核蛋白复合体阻遏以及相应转录激活的缘故。因此有效的核移植供体核必须像正常受精卵细胞核一样进行细胞周期活动,才能发育成新个体,那么作为受体的细胞质就要求必须有再程序化供体核的能力。对于启动供体核的再程序化过程中,ca2+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如MPF)也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一些无机离子、DNA的甲基化以及核质互作都会影响到细胞全能性的发挥。

三、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光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 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是克隆爪蟾。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万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毫不逊色。60年代,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78年又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己,既然鲫色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四、动物克隆的应用

动物克隆的应用前景是广泛的,有着多方面的应用。

1、 在畜牧养殖业上,它的主要用途是动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众所周知我国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和家养动物资源,国家花了不少钱进行保护,但效果不好,如果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技术比较完善就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来再现物种。动物克隆还是优良稳定的选育遗传种畜的理想手段。例如在动物杂种优势选用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哺乳动物无性繁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特别是费时少,而且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又如在转基因哺乳动物乳汁中分离出含有活性药物蛋白的实验,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英国某研究所和一公司联合培育出一头乳汁中含有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蛋白的转基因羊,这头转基因羊被一家公司以50万英磅的价钱买走;上海与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作也培育出乳汁中有活性的治疗血友病人的凝血因子LX蛋白的转基因羊。克隆技术如果成熟并与动物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大量培育这种乳汁中含有药物蛋白的“动物药厂”,既可以使更多的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又可为研究单位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2、动物克隆在挽救保存濒危物种方面的应用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克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某些濒危物种来说,克隆技术虽然不能使基因增多,但可培育出更为优良的个体,为保护这种物种开避一条有效的途径。从1998年暑期开始至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大熊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试验,他们采用比英国克隆羊和日本克隆牛难度更大的异种克隆技术,即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兔子去核卵中,目前已获得了融合胚胎,不久将来就会有克隆大熊猫诞生。

3、 在医学上动物克隆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动物克隆可以培植出人的乳房、耳朵、软骨、肝脏、皮肤,甚至心脏、动脉等组织和器官,供医院临床应用,这样既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移植器官短缺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异体器官移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比如可以对猪的基因进行改造“诱骗”人体免疫系统放过器官,培育一头带有人基因的猪再进行克隆,把猪的器官移植给人(大小与人相当),医疗界便可得到充分的器官。此外,在大量培育供给人类更好的食品等方面动物克隆也显示了诱人的前景。

五、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的结合

家畜基因改良培养高产低耗优质抗逆新品种(系)是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重要应用。如果对转基因动物进行时空四维考察体系,可以研究基因功能和发育调控等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籍此用作入兽疾病的实验模型,研究医学和兽医学问题;把转基因动物改

变成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可取代人体器官的直接移植;把转基因动物改造成为活体发酵罐,可使动物象工厂一样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生产预期的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的物质。但是,虽然对转基因整合、调控的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成本高和调控失灵,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当下以核移植为技术核心的动物克隆研究已历经半个多世纪,至1997年,以“多莉羊”的诞生为标志,确认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展示其遗传全能性,获得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突破和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动物克隆技术虽不能进行种质创新,但为种质创新效果的迅速放大提供了技术可能。

因此,依据目前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有迫切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种组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技术的重组、综合和优化,从而可望实现技术结合效应的膨胀。如体细胞动物克隆技术的成立,可以突破转基因动物制作的传统,大大降低转基因动物制作的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

可见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可说是转基因动物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它是以动物体细胞(包括动物成体体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等)为受体,将目的基因以DNA转染的方式引入能进行传代培养的动物体细胞,再以这些体细胞为核供体,进行动物克隆。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的应用,使基因转移效率大为提高,转基因动物后代数迅速扩增;应需动物数大幅度减少,比显微注射法所需动物数减少3倍(绵羊);同时,结合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可生产出所期望性别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产业上的应用前景也相当诱人,即通过转染的方法先将目标基因导入家畜体细胞,再利用克隆技术使携带目标基因的家畜迅速扩群。据此,笔者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将成为下一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生物工程领域的竞争热点。

参考文献:

1、康峰,贾清,动物克隆机理及潜在问题[J].当代畜牧,2005(6)

2、张文华,朱红英,黄祥辉,克隆和动物克隆[J].动物学杂志,2006(3)

3、李宁,李青,生物医药中的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开发[J].高技术通信,2000(11)

4、曹宏楷,动物克隆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4)

5、盛鹏程,苗向阳,朱瑞良,哺乳动物克隆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10年 028卷 013期

6、段芳,兰志刚,李卫娟,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黑龙江动物繁殖,2011年 卷 004期

7、李继连,王丽,胡满,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卷006期

8、无,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转基因克隆猪:极具医学价值,科技传播,2011年卷013期

9、苏童,转基因克隆猪:许人类一个未来?,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卷008期

10、何兰花,卢家现,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第1期

11、程乐平,景乃禾,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生命的化学》,2000 第1期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三: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

一、什么是克隆技术

克隆,是Clone 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 英语"Clone"一词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前不久报道的克隆羊多利(Dolly),就是首次

利用这种技术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多利羊的叫声响遍全球, 这只不同凡响的小羊是由英

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学院(Edinburgh‘s Roslin Institute)

的胚胎学家伊恩.威尔马特(Ian Wilmut)领导的科研小组从

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来的。

首先,威尔马特和他的同事们从一只不知姓名的Finn

Dorset种白色妊娠绵羊的乳腺刮下若干个膜细胞。通常,

这类细胞在10%的绵羊胎儿血清中能保持活性;血清是血

液的液体成分,它富含类似于食物的细胞营养物质。但是,威尔马特意识到,利用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的标准技术,即

将它们置于浓度降低为0.5%血清之中,不仅可以使这些细胞"忘记"它们是乳房细胞,而且能使它们"记住"发育成整只绵羊的遗传指令。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以前,其他科学家不理解使细胞遗传物质和接受细胞遗传物质的卵细胞二者在发育上同步

的重要性。以往,在其它实验室,基因在由卵细胞激活的发育过程中行进得过于超前。然而,威尔马特从Finn Dorset种母羊摘取的细胞并没有开始分裂DNA,并将之转译成绵羊特质(stuff of sheep)。处于休眠状态的乳房细胞的基因极易与卵细胞结合。然后,科学家从形体较小的苏格兰黑面

羊摘取卵细胞,通过手术去除其细胞核(DNA的载体)。 威尔马特及其研究小组把白羊的乳腺细胞放入黑羊的

已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以一种弗兰肯斯坦

(Frankensfein)式的技巧,用电脉冲使这些细胞的膜不仅结合在一起,而且两个细胞即刻合而为一。

下一步,利用标准的人工繁殖技术,将如此合成的卵细胞植入一只黑面母羊体内。4个月之后,这只举世震惊的小羊羔诞生了。人们发现它的颜色是白的,这暗示它与黑面母羊──它的生身之母不属于同一个品种。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DNA 测试,最终证实,多利确实是一个生物学复制品(biological copy)。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光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 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是克隆爪蟾。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

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万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毫不逊色。60年代,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78年又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己,既然鲫色的囊胚细胞核取

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1990年5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 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克隆一只山羊。1995年7月,华南师大与广西农大合作,克隆一头奶牛、黄牛杂种牛。1995年10月,西北农大克隆6头猪。 1996年12月,湖南医大克隆6只老鼠。同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犊。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率先提出了克隆大熊猫的设想。1999年,陈大元领导的小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克隆大熊猫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中的一个已经解决。

三、克隆技术的影响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四:【特色训练】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

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文章紧紧围绕文题

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了“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知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繁衍(yǎn) 囊胚(nánɡ pēi) 蟾蜍(chán chú) 哺乳(bǔ) 脊椎(jǐ zhuī) ........

性腺(xiàn) 胰蛋白酶(yí méi) 分泌(mì) 濒临(bīn) 孵化(fū) ......

二、词语释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夭亡:短命,夭折。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难能:不易做到。可贵,值得宝贵。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三、语句解读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

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以上语句充分表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四、作家作品

谈家桢(1909—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

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濒临( ) 蟾蜍( )免疫( ) 细胞(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性繁植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B.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

C.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拨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

假想)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

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

此)

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 ..

4.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

A.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B.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

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C.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二、整体感知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的不同点。

⑴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⑵科学家在鱼类、两栖类克隆成功以后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2.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⑴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

⑵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

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⑶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

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⑷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3.本文要向读者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开头却从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等说起,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4.“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文中也说“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

的进行曲”,而该部分的标题却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能修改这个标题,使之更科学合

理吗?

三、课内阅读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

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

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

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

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

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

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

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

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

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

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

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

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

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

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

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

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

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请用横线在文中直接标注出

来。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第3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美研究显示 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

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故目前没..

有可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 ...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

细胞进行克隆操作。研究人员共获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代孕动物体内后,这

些胚胎经过初步细胞分裂无一真正孕育。

科学家们对此分析发现,克隆猴细胞分裂看似正常,但细胞内染色体实则出现紊乱。

通常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可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结

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不仅如此,对克隆猴细胞纺锤体形成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蛋白

质也出现缺损。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已有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羊、鼠、猪、牛和猫等

动物,但研究表明,现有技术对灵长目动物并不适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灵长目动物繁殖过程

中,对纺锤体组装的要求,比其他哺乳动物“更为严格”。

匹兹堡神学院教授特纳评论说,沙滕等人的研究展示了灵长目动物克隆的难度,从而

为“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提拱了迄今最为有力的支持。

1.第一段中加点词“固有”“生殖性”能否去掉?为什么?

2.试分析第二段中“4”“724”“33”几个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克隆猴细胞分裂时其内部染色体出现紊乱。

B.在通常情况下,纺锤体有助于染色体的复制和排列。

C.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

D.蛋白质对形成克隆猴细胞纺锤体比较重要。

4.“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与“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

系?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合理?为什么?

☆新题探密

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

A.他把报纸撕破了。 改为:报纸让他撕破了。

B.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改为: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C.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 改为: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D.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 改为: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答案:C

☆写作小练笔

对未来世界,人们有许多预言:比如说,科学技术会如何先进,可能会出现克隆人类,是祸是福,众说纷纭;再如,某一天有外星人造访地球,或许会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或许导致人类的毁灭;再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会变得更美好,或者相反,更恶劣„„不过,不论你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世界的未来,你的明天,都是你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那么,你将如何预言未来呢?你将如何设计你的明天呢?请你以《××的明天》为题写一片段。

☆作文素材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奇妙的克隆答案

一、1.yǎn pēi bīn chú yì bāo 2.B(A项中的“植”应为“殖”,C项中的“溶”应为“融”,D项中的“拨”应为“拔”。) 3.D(临近、接近) 4.A 5.B 二、1.句子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第⑴句强调了鱼类、两栖类克隆成功的结果;第⑵句强调了科学家的追求。

2.⑴下定义⑵列数字⑶举例子⑷打比方 3.运用排比描述一系列无性繁殖现象,显得生动形象。列举人们熟悉的事例,让读者对“克隆”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认识。4.如“克隆技术意义重大”等。三、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2.A.精确 B.精心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列数字;说明了实验的艰难,表现了科学工作者面对困难不退缩,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四、1.不能。去掉“固有”,难以表明“缺陷”的特点;去掉“生殖性”,就变为不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克隆,结论错误。2.⑴表述准确,体现了科学工作的严谨性。⑵科学说明了目前无法生殖性克隆人这一论断3.D 4.二者是并列关系。不合理。文章把二者看成了因果,或被支持与支持的关系是不尽合理的,因为前者是伦理、道德、纪律范畴的问题,后者是技术问题。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五:动物克隆技术

动物克隆技术

姓名:李璇 班级:信管801 学号:200820930110

摘要:本文着力讨论动物克隆,植物克隆的基本过程,以及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它的争议的核心在于克隆人面世的潜在可能性,从生理和人性两个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触动了人的生命本质,人类由此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现状及克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克隆的利与弊作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 克隆; 发展现状;问题;利与弊

克隆,是Clone 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 英语"Clone"一词起源于希腊文

"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前不久报道的克隆羊多利(Dolly),就是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多利羊的叫声响遍全球, 这只不同凡响的小羊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罗

斯林学院(Edinburgh‘s Roslin Institute)的胚胎学家伊恩.威尔马特(Ian Wilmut)领导的科研小组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来的。

首先,威尔马特和他的同事们从一只不知姓名的Finn Dorset种白色妊

娠绵羊的乳腺刮下若干个膜细胞。通常,这类细胞在10%的绵羊胎儿血清中能保持活性;血清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它富含类似于食物的细胞营养物质。但是,威尔马特意识到,利用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的标准技术,即将它们置于浓度降低为0.5%血清之中,不仅可以使这些细胞"忘记"它们是乳房细胞,而且能使它们"记住"发育成整只绵羊的遗传指令。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以前,其他科学家不理解使细胞遗传物质和接受

细胞遗传物质的卵细胞二者在发育上同步的重要性。以往,在其它实验室,基因在由卵细胞激活的发育过程中行进得过于超前。然而,威尔马特从Finn Dorset种母羊摘取的细胞并没有开始分裂DNA,并将之转译成绵羊特质(stuff of sheep)。处于休眠状态的乳房细胞的基因极易与卵细胞结合。然后,科学家从形

体较小的苏格兰黑面羊摘取卵细胞,通过手术去除其细胞核(DNA的载体)。

威尔马特及其研究小组把白羊的乳腺细胞放入黑羊的已去除细胞核的

卵细胞中,以一种弗兰肯斯坦(Frankensfein)式的技巧,用电脉冲使这些细胞的膜不仅结合在一起,而且两个细胞即刻合而为一。

下一步,利用标准的人工繁殖技术,将如此合成的卵细胞植入一只黑面

母羊体内。4个月之后,这只举世震惊的小羊羔诞生了。人们发现它的颜色是白的,这暗示它与黑面母羊──它的生身之母不属于同一个品种。用几个月的时间

进行了DNA 测试,最终证实,多利确实是一个生物学复制品(biological copy)。

1.1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

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

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光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 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是克隆爪蟾。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

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万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毫不逊色。60年代,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78年又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己,既然鲫色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1990年5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 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克隆一只山羊。1995年7月,华南师大与广西农大合作,克隆一头奶牛、黄牛杂种牛。1995年10月,西北农大克隆6头猪。 1996年12月,湖南医大克隆6只老鼠。同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犊。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率先提出了克隆大熊猫的设想。1999年,陈大元领导的小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克隆大熊猫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中的一个已经解决。

2.1动物克隆的原理 2.1.1动物克隆的理论

动物克隆技术所依靠的理论基础是细胞潜在全能性。细胞所说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包含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在特定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可回到受精卵一样的状态,从头开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只有具备全能性的动物组织细胞,才可用于克隆动物。

2.1.2动物克隆的技术核心

目前动物克隧的技术的核心就是核移植,根据供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细胞克隆和体细胞克隆。

2.1.3胚胎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是从初期胚胎内细胞团和附植后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胞,它具有全能性或多能性,可以发育为任何一种组织或器官的前体细胞,再由该前体细胞发育成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同正常的体细胞一样可以在体外进行增殖、克隆、冷冻、保存而保持不分化。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可利用的胚胎干细胞。1980年,Willadsen将从绵羊八细胞胚胎中分出的胚胎细胞,移入已经去核的同种绵羊卵细胞中,经培养获得胚胎,再将胚胎植入代理母羊子宫中,首次获得了胚胎细胞克隆羊。现在人们能将胚胎干细胞体外培殖传40—60代而不分化,而这样大量的细胞就为我们利用它奠定了基础。胚胎干细胞具有可操作性。在机体外人们可以对其从事遗传操作选择,如转基因、基因打靶、配合基因诱捕等一系列技术,再结合核移植技术,生产出入们所希望的动物。

2.1.4体细胞克隆

对于体细胞克隆来说,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全能性的潜能受到限制。虽然细胞核内的DNA序列没有改变,但基因在特定的细胞内所表达的蛋白质成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染色体组织改变和稳定阻遏核蛋白复合体阻遏以及相应转录激活的缘故。因此有效的核移植供体核必须像正常受精卵细胞核一样进行细胞周期活动,才能发育成新个体,那么作为受体的细胞质就要求必须有再程序化供体核的能力。对于启动供体核的再程序化过程中,ca2+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如MPF)也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一些无机离子、DNA的甲基化

以及核质互作都会影响到细胞全能性的发挥。

2.2动物克隆的应用

动物克隆的应用前景是广泛的,有着多方面的应用。

1 在畜牧养殖业上,它的主要用途是动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众所周知我国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和家养动物资源,国家花了不少钱进行保护,但效果不好,如果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技术比较完善就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来再现物种。动物克隆还是优良稳定的选育遗传种畜的理想手段。例如在动物杂种优势选用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哺乳动物无性繁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特别是费时少,而且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又如在转基因哺乳动物乳汁中分离出含有活性药物蛋白的实验,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英国某研究所和一公司联合培育出一头乳汁中含有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蛋白的转基因羊,这头转基因羊被一家公司以50万英磅的价钱买走;上海与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作也培育出乳汁中有活性的治疗血友病人的凝血因子LX蛋白的转基因羊。克隆技术如果成熟并与动物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大量培育这种乳汁中含有药物蛋白的“动物药厂”,既可以使更多的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又可为研究单位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2 动物克隆在挽救保存濒危物种方面的应用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克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某些濒危物种来说,克隆技术虽然不能使基因增多,但可培育出更为优良的个体,为保护这种物种开避一条有效的途径。从1998年暑期开始至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大熊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试验,他们采用比英国克隆羊和日本克隆牛难度更大的异种克隆技术,即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兔子去核卵中,目前已获得了融合胚胎,不久将来就会有克隆大熊猫诞生。

3在医学上动物克隆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动物克隆可以培植出人的乳房、耳朵、软骨、肝脏、皮肤,甚至心脏、动脉等组织和器官,供医院临床应用,这样既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移植器官短缺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异体器官移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比如可以对猪的基因进行改造“诱骗”人体免疫系统放过器官,培育一头带有人基因的猪再进行克隆,把猪的器官移植给人(大小与人相当),医疗界便可得到充分的器官。此外,在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六:什么是克隆技术

什么是克隆技术

克隆,是Clone 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 "Clone"一词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

嫩枝"或"插条"繁殖。 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

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克隆技术即无

性繁殖技术。克隆羊多利(Dolly),就是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克隆成功的,它在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多利羊的叫声响遍全球, 这只不同凡响的小羊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学院

(Edinburgh‘s Roslin Institute)的胚胎学家伊恩.威尔马特(Ian Wilmut)领导的科研小组从

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来的。

首先,威尔马特和他的同事们从一只不知姓名的Finn Dorset种白色妊娠绵羊的乳腺刮下

若干个膜细胞。通常,这类细胞在10%的绵羊胎儿血清中能保持活性;血清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它富含类似于食物的细胞营养物质。但是,威尔马特意识到,利用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的标准

技术,即将它们臵于浓度降低为0.5%血清之中,不仅可以使这些细胞"忘记"它们是乳房细胞,

而且能使它们"记住"发育成整只绵羊的遗传指令。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以前,其他科学家不理解使细胞遗传物质和接受细胞遗传物质的卵

细胞二者在发育上同步的重要性。以往,在其它实验室,基因在由卵细胞激活的发育过程中行

进得过于超前。然而,威尔马特从Finn Dorset种母羊摘取的细胞并没有开始分裂DNA,并将之转译成绵羊特质(stuff of sheep)。处于休眠状态的乳房细胞的基因极易与卵细胞结合。然

后,科学家从形体较小的苏格兰黑面羊摘取卵细胞,通过手术去除其细胞核(DNA的载体)。 威尔马特及其研究小组把白羊的乳腺细胞放入黑羊的已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以一种弗

兰肯斯坦(Frankensfein)式的技巧,用电脉冲使这些细胞的膜不仅结合在一起,而且两个细

胞即刻合而为一。

下一步,利用标准的人工繁殖技术,将如此合成的卵细胞植入一只黑面母羊体内。4个月之后,这只举世震惊的小羊羔诞生了。人们发现它的颜色是白的,这暗示它与黑面母羊──它的

生身之母不属于同一个品种。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DNA ,最终证实,多利确实是一个学复制

品(biological copy)。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

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光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

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

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

的爪蟾,这种爪蟾 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是克隆爪蟾。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万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毫不逊色。60年代,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78年又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臵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的科学家激动不己,既然鲫色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1990年5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 1993年,中科院发育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克隆一只山羊。1995年7月,华南师大与广西农大合作,克隆一头奶牛、黄牛杂种牛。1995年10月,西北农大克隆6头猪。 1996年12月,湖南医大克隆6只老鼠。同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犊。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率先提出了克隆大熊猫的设想。1999年,陈大元领导的小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克隆大熊猫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中的一个已经解决。

三、克隆技术的影响

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动物。 克隆多利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了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也可回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异源的细胞核的发育有调控作用。它对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 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一定作用。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

自克隆小羊多利成功后,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梵蒂冈教廷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对之发表了评论。有的人把它看作福音,有的人则把它视为祸水。 克隆技术取得突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在小羊多利之前,英国 罗斯林研究所曾培育出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这只羊,就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一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己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技术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最新传出的消息却令全世界尤其是伦理学家严重不安。一项以"治疗疾病、用于器官移植"为名的"克隆"项目,竟然第一次复制了人类胚胎,这对于人类是福是祸,实在难以预料。 当代史证明,克隆技术只能复制出外貌特征相同的,不能克隆出被复制者原有的才能。人的才能受后天的制约。所以,即使有人能克隆出酷似上的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人物,也仅在外貌上相同,却缺乏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气质、才能。

四、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以下就生产转基因动物和胚胎干细胞作简要说明。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动物生物工程领域中最诱人和最有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转基因动物可作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作为生物反应器,以及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创建疾病实验模型等。但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实际应用并不多,除单一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小鼠医学模型较早得到应用外,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的研究时间较长,已进行了10多年,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2例药品进入3期临床试验,5~6个药品进入2期临床试验;而其农艺性状发生改良、可资畜牧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家畜品系至今没有诞生。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成本过高和调控失灵,以及转基因动物有性繁殖后代遗传性状出现分离、难以保持始祖的优良胜状,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为转基因动物生产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为迅速放大转基因动物所产生的种质创新效果提供了技术可能。采用简便的体细胞转染技术实施目标基因的转移,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细胞来源困难和低效率。同时,采用转基因体细胞系,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整合预检和性别预选。在核移植前,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标记基因(如LagZ基因和新霉素抗生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培养的体细胞中,再通过标记基因的表现来筛选转基因阳性细胞及其克隆,然后把此阳性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最后生产出的动物在理

论上应是100%的阳性转基因动物。采用此法,Schnieke等(Bio Report,1997)已成功获得6只转基因绵羊,其中3只带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标记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3只带有标记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达50%。Cibelli(Science,1997)同样利用核移植法获得3头转基因牛,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当今动物克隆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就是高附加值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开发。

胚胎干细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分离到人ES细胞(Thomson等1998,Science),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胚,把重组胚体外培养到囊胚,然后从囊胚内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替代疗法。这种核移植法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干细胞治疗,而非得到克隆个体,科学家们称之为“治疗克隆”。

克隆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也是很有意义的,它为研究配子和胚胎发生,细胞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互作等机理提供了工具。

五、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

尽管克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离产业化尚有很大距离。因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克隆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都还很不成熟,在理论上,分化的体细胞克隆对遗传物质重编(细胞核内所有或大部分基因关闭,细胞重新恢复全能性的过程)的机理还不清楚;克隆动物是否会记住供体细胞的年龄,克隆动物的连续后代是否会累积突变基因,以及在克隆过程中胞质线粒体所起的遗传作用等问题还没有解决。

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很低,维尔穆特研究组在培育“多莉“的实验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细胞,仅获得了“多莉”这一只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时进行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实验的成功率也分别只有1.7%和1.1%,即使是使用“檀香山”技术,以分化程度较低的卵丘细胞为核供体,其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几。

此外,生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限。以克隆牛为例,日本、法国等国培育的许多克隆牛在降生后两个月内死去;到2000年2月,日本全国已共有121头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但存活的只有64头。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犊牛胎盘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长因子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有些牛犊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发育;克隆动物胎儿普遍存在比一般动物发育快的倾向,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即使是正常发育的“多莉”,也被发现有早衰迹象。染色体的未端被称为端粒,它决定着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每一次分裂端粒都会缩短,而当端粒耗尽后细胞就失去了分裂能力。1998年,科学家发现“多莉”的细胞端粒比正常的要短,即其细胞处于更衰老的状态。当时认为,这可能是用成年绵羊的细胞克隆“多莉”造成的,使其细胞具有成年细胞的印记,但这一解释目前受到了挑战,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医生罗伯特·兰扎等用培养的衰老细胞克隆牛,得到6头小牛,出生5~10个月后发现这些克隆牛的端粒比普通同龄小牛要长,有的甚至比普通新生小牛的端粒还长。现在还不清楚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为何与“多莉“的情况有巨大差别。但这一实验说明,在一些情况下克隆过程能改变成熟细胞的分子钟,使其“恢复青春”,关于这种变化对克隆动物寿命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除了以上的理论和技术障碍外,克隆技术(尤其是在人胚胎方面的应用)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公众对此的强烈反应也限制了克隆技术的应用。但几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国都不甘落后,谁也没有放弃克隆技术研究。这一点上英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对“多莉”研究小组投资后不到1个月,英国科技委员会就对克隆技术发表专题报告,表明英国政府将重新考虑这一决定,认为盲目禁止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明智之举,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规范利用它为人类造福。

一、克隆的早期研究

克隆一词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作为名词,c1one通常被意译为无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内所有成员的遗传构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仅见于有突变发生时。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一种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动物克隆的发生率极低,成员数目太少(一般为两个),且缺乏目的性,所以很少能够被用来为人类造福,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来生产高等动物克隆。这样,克隆一词就开始被用作动词,指人工培育克隆动物这一动作。

目前,生产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两种。克隆羊“多莉”,以及其后各国科学家培育的各种克隆动物,采用的都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谓细胞核移植,是指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或成体动物的细胞核,经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新组成胚胎并使之发育成熟的过程。与胚胎分割技术不同,细胞核移植技术,特别是细胞核连续移植技术可以产生无限个遗传相同的个体。由于细胞核移植是产生克隆动物的有效方法,故人们往往把它称为动物克隆技术。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七:相近鱼种辨析

相近鱼种辨析

1,鳊鱼

鳊鱼,在我国为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的统称。这三种鱼皆属鲤科,体侧扁,呈菱形.头小,口小,只有养殖行家垂钓里手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长春鳊又称长身鳊、草鳊、北京鳊,体形较团头舫长。大约原产于北方的缘故,生长较慢,不怕冷,冬日和鲤鱼、鲫鱼一样,仍吃食,有时较旺盛。200克左右的雌鱼即可怀子,最大个体不过1公斤左右。三角鲂又称三角鳊、平胸鳊、缩项鳊等。宋代诗人陆游在《秋夜示儿辈》一诗中说,‘缩项鳊鱼晚收钓,长腰粳米出新砻 。’就指的这种鱼.它的头似乎缩在身子里,没有颈项,背上曲线不明显,腹臀明显成角形。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原产长江中游的粱子期,后驯化成家养鱼。它肉厚体肥,鲜嫩味美,吃食多,生长快。与长春鳊比,它怕冷,8℃以下水温冬眠基本不动不食;30℃一40℃时,鲤、鲫等鱼类避入深水,食少,它更活跃,吃食比30℃以下时还多还勤,且生长快,个体大,养殖水域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自然水域更大。由于这三种鳊鱼都是天气越热吃钩越勤,所以它是夏日垂钓最理想的鱼种。

团头鲂——武昌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重一斤左右或二、三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因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闻名遐迩。两侧各有十四根肋骨,比其它鳊多一根。主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最多,湖北省梁子湖所出产的团头鲂最为著名。

长春鳊——长身鳊、草鳊、油鳊、鳊花鱼,鲤形目、鲤科,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斤左右,最重可达4斤,是黑龙江、松花江名产“三花五罗”之一花——鳊花,吃起来,肥而不腻。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肌肉中脂肪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鲜。

三角鳊——平胸鲂、塔鳊、乌鳊,属鲤形目、鲤科、鲂鳊亚科、鲂属一般个体重1~1.5 kg,最大个体重达5 kg多(三角鲂与其他鳊鱼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其唇厚且突出,富有角质。)略呈菱形,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三角鲂的地理分布较广,尤以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最大。

江鳊——柳叶鳊、长稍鳊,长江及其支流的特色鱼种,常见的一般在1-2两的样子,最大半斤,一般不单独称鳊鱼,与鳊鱼很好区分。

2,白条

白条一般以为就一种,但是鱼钓多了,水域钓的多的并且细心的就会发现,有两种,很接近,但是有不同。最多的就是普通的白条,还有一种较少的,混杂于普通白条之间的就是柳叶餐,这种餐条在广东地区却很常见,当地叫做蓝刀。

普通白条——常见的餐条儿、刁子鱼就是,通体银白色,鱼鳍透明略带灰黑色,一般不足两,湖库最大的可以达到半斤,但不常见,常见的都是不足一两的很小的玩意儿。

柳叶餐——又名蓝刀鱼,鱼背呈隐约的绿蓝色,长得很像常见的普通白条,但是身体要薄一些,个体要小一些

此链接第77条有介绍:77(似鲛 鲤科toxabramis wwinhonis gunther (薄餐))

3,鲌鱼

一般叫做翘嘴,常见的三种,都是掠食性鱼类,除了蒙古红鲌尾巴尖儿是红色的很好辨认,其他两种小时候长得差不多,而且都很常见,还时常一起出没,食性相同,喜欢吃虾,所以一般不区别开来,但是要是仔细对比,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昂头青梢达氏鲌背部要更加的驼一点,相对要矮胖些,一般一斤以下,三斤就很矮胖了,像鳊鱼了,不再长长了,而且嘴圈微微的发红,嘴巴前方上翘60°左右;翘嘴红鲌则修长一点,嘴巴上翘的最厉害,差不多80°了,潜力巨大,体型不变,随着长大,身体几乎同比例增长,不会只长胖不长长,最大二三十斤,一米多长,所谓的米级巨翘只有可能是翘嘴红鲌,不可能是其他的翘嘴。 蒙古红鲌——尾巴下页红色的,最好辨认,嘴朝前不翘着

昂头青梢达氏鲌——驼背的翘嘴,最大三斤吧,一般不足斤的多

翘嘴红鲌——背部微微的驼,修长型的翘嘴,最大二三十斤,一米多长,小的不足两

4,鲫鱼

鲫鱼腹部为浅白色,背部为深灰色。天敌从水上方往下看,由于黑色的鱼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难被发现;天敌若从水下方往上看,由于白色鱼肚和天颜色差不多,故也难被发现,属于保护色。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已经产生很多新品种。 参考百度百科,可以看一下,有的鲫鱼最大一两斤,有的品种能长到六七斤,各种不同,多来源于人工选育、杂交等,不像上面介绍的都是中国本土的自然品种,所以没有仔细整理区分的必要。

5,鲤鱼

鲤鱼同鲫鱼一样,被选育、杂交等弄出来的品种极多,数不清,懒得分类,常见的我钓到仨: 普通鲤鱼——很常见,像鲫鱼而有胡须,下尾鳍带金红色,整体银灰色微带金黄色

德国镜鲤——又名三道鳞,鱼鳞不规则生长,鱼鳞的大小位置不一,有的皮肤大片大片的不长鳞,和其他鲤鱼很好区分

锦鲤——观赏鲤鱼,橙黄色、白色、黑色等都有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八:克隆是什么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 爬走 "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 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 "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 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 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 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做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 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 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 ―― 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 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 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 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光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先生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人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己,既然鲫色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

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人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人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克隆绵羊"多利" :

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 " 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 "苏格兰黑面羊" 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 "芬多席特" 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人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人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1996年7 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 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 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它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 千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 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己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最好的办法也是 "克隆" ,"克隆" 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 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克隆技术问答

1、什么是克隆?

克隆的定义是独立细胞繁殖系,指后代完全由一个细胞复制, 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它是特制一种生物学操作。

2、单性繁殖就是克隆吗?

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就是克隆。且不说植物, 就是许多低等动物,都可以在雌雄同体的情况下,进行孤雌生殖,由于有雌、雄配子的结合, 染色体进行了交换,它的后代的遗传表现产生了变化。 高等动物中,火鸡也可以自我孤雌生殖,且发生频率颇高。但那不是克隆。

3、无性繁殖是克隆么?

也不一定。即使是无性繁殖,也不能保证染色体不发生变化。

4、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挽救濒危动物吗?

一般来说,不可以。挽救濒危动物需要提高他们的繁殖能力。 而克隆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得到遗传结构完全相同的后代;而且克隆技术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降低繁殖能力的办法。 但是,中国科学院的陈大元先生的想法有些道理。尽管可行性还不明朗。感兴趣可以看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当尽快保存那些濒危动物尽量多个体的活细胞,也许技术的进步可使他们在以后得到挽救。

5、克隆是遗传学的重大突破吗?

克隆不是遗传学范畴的事情。他是一种繁殖技术。大家现在所说的克隆,实际是指核移植。就是将一个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并发育生长。

6、什么是核移植?

就是将一个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并发育生长。我国的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早在90脑袋初就成功地进行了牛胚胎细胞核移植,小牛生长情况良好。

7、为什么说英国罗撕林研究所克隆的多利养是一个突破?

过去的看法认为,高等动物的成熟个体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已经不能够再象最开始的胚胎细胞那样,继续分化。但是多利羊的获得改变了这一看法。当然,他们采取了一定技术措施使分化后的提细胞核休眠。

8、对于哺乳动物,都有那些克隆的方法?

有一些克隆是天然的。比如同卵双胞胎,就是一个胚胎,由于某种原因裂为两个, 他们各自形成一个个体。 胚胎切割也是一种克隆的方法。将一个有几十个细胞的胚胎切成两份、四份甚至八份,每份都可以成长为一个个体,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技术,70-80年代就很成熟了。有技术高超者,左手拿放大镜,右手拿刀片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胚胎细胞的核移植是一种方法。成体细胞的核移植又是一种方法。

9、克隆有什么实际意义? 克隆出来的动物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结构,他的意义在于: A生物学和医药研究。B获得更多的优秀动物个体用于生产。C成体细胞核移植的意义在于,他可以复制生产高价药物的动物。这也是克隆技术发展的动力所在。 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叫羊、牛、兔子等动物产的奶中含有非常值 钱的药物的方法。 但是他们的后代却不在有这样的能力,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现在看来,克隆-成体细胞的核移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0、可以克隆人吗?

当然可以,用胚胎切割的方法就可以了?嘿嘿,我知道你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即使是成体细胞核移植,在理论上也是可以的。技术上还没有看到什么不可逾越障碍。韩国的科学家已经做了先导实验,成功了,不过他们没有让这个"人"长大成人。但是,很多国家都禁止这种克隆人的产生。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近几年来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基因重组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已能

按照人类的需要,将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断即目的基因,在离体的条件下利用生物酶的特有功能进行剪切分离、嵌接组合,然后将此人工重组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进行大量复制,并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高效表达,从而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例如,在工业生产上,尤其是新医药业,利用大肠杆菌生产激素、胰岛素等产品。我国将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小麦、棉花、马铃薯、烟草等作物,抗性效果达60-80%,可增产10%左右。同时可相应减少60-80%的农药使用量。将聚酯纤维基因导入棉花,可生产抗绉棉绒,且棉绒长度提高,强度增强。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杂交稻,使稻田除草剂杂方便有效。我国抗赤霉病的小麦转基因新品种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将金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鲫鱼中,产量提高达20%。美国育成的转基因烟草,可生产药用葡萄脑苷酯酶、单株含量相当于2000-8000个动物胚盘。荷兰育成能分泌含有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奶牛,用其牛奶加工成特种婴儿奶粉,年产值达50亿美元。此外,科学家已在研究将象、鲸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猪、牛、羊而生产特大个体的家畜。据报导,台湾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巨鼠已经问世。

转基因技术有赖于更多的切接酶的发现。目前已发现可利用的切接酶只有200多种,人们所能有效获得的转基因品种还十分有限。随着新切接酶的不断发现,转基因技术的前景将更加难于估量。因为常规的育种技术,培育一个新品种平均要10-15年,而基因工程的出现,已导致育种革命。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进行技术设计,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而且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和降低育种成本。

酶工程

酶是一种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其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数百万倍以上,生物酶专一性很强,一种酶往往只对某一类物质具有催化作用和产生一定产物。而且其催化作用的条件要求也非常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又有可调控性。因此,在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医药和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至今已知有1000多中酶,但已认识清楚并得到应用的还十分有限。

酶工程则是指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例如,日本把酶工程用于酿造业使酱油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酶工程在麦芽糖、酒、醋的生产中也大有可为。我国利用葡萄糖异购酶生产的葡果糖浆,含果糖在40%以上,堪称“人工蜂蜜”,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糖果等食品工业中。应用酶工程还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为人类提供营养、多品位的食品和饲料。

微生物工程

从人们日常饮用的酒、乳酸、调味的醋、酱油,到抗生素、激素、疫苗等,无一不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微生物工程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减少土壤里的残毒,增加土壤肥力和制造对人无毒副作用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饲料。

利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治作物的病虫害就是一种无污染的新兴生物农药。科学家闷通过大量研究,已发现1500多种微生物或微生物的分泌物具有杀虫效力,人们据此可以将其制成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或细菌杀虫剂。如目前常用的井岗酶素,不仅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极佳,对棉花、蔬菜、豆类、小麦等立枯病也十分有效,而且成本低廉,施用方便。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单位,通过人工的精细操作,使细胞原有的某些遗传性按人们的愿意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革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包括细胞质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融合技术等。但不管在细胞的那一层次进行融合,能否成功,都要以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

从广义说,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交配和杂交的成功率,目前已广泛采用的人工授精技术,也是卵细胞与精细胞的自然融合施以人为作用的技术。日本利用雌鱼细胞核发育激素控制鱼的性别,使大马哈鱼和比目鱼都变成雌性,因其个体比雄鱼大1-3倍,从而使产量倍增。美国采用荧光分拣X、Y精子,使奶牛场和肉牛场所繁殖的后代各得其所,节约了大量繁殖成本。而克隆技术则是用同体体细胞(如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代替精子融入卵细胞,使其形成子代胚胎。最终复制出外貌、体态等均与自体十分相象的新个体。克隆技术自1997年2月4日英国科学家公布克隆羊“多利”以来,目前世界各地已相继克隆出猪、牛、羊以至猴等多种动物。这种技术不仅对于优良纯种的保存和拯救某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中华鲟等等是有效的而且把它用来克隆动物或“人体器官”,在医药上将有效地解决器官异体移植的生理适应的难度和大幅度地降低器官异体移植的成本。生物克隆技术现在已从细胞克隆向分子克隆推进,它将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含有培养对象所需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常用血清胚胎提取液和琼酯配置而成)内,并放在有适宜温度的洁净环境中(如玻瓶),进行连续培养而成所需要的物质、细胞、组织、器官或个体。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的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申请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专利以来,全世界经组织培养的植物种类已数以百计,其中1985年日本用此法生产的紫草素,售价每千克达4500美元。美国在20世纪中期应用组培技术而获得的芹菜苗已成功地取代了种子繁殖的传统方法。我国目前在番茄、辣椒、马铃薯、生菜、人参和许多花卉、果品生产中也已广泛投产应用,其规模和数量逐年都在大幅度上升。

组织培养技术由于其生产方法独特,且都是在人工无菌操作和控温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培养和工厂化生产,对保质、保纯和反季节生产有着特殊作用,因而已成为农业工厂化的基本内容,发展十分迅速,预计在本世纪将形成大产业。

太空农业技术

太空农业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资源与产业开发能力的提高,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以后,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包括以“三S”技术即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体系的空间遥感监控地球农业,用于作物检测与估产、病虫与自然灾害的监视和气象预报,并由此形成信息化精高真确农业;利用卫星或高空气球携带、搭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样品,在太空宇宙射线、空、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作用下,诱发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快速有效地选育新品种的空间诱变育;利用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用于解决太空人员的食物来源,甚至返销地面以补稀缺。这些都已不是天方夜谭。

1997年俄罗斯在一间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进行太空蔬菜水培试验,已成功地种出“月球生菜”、“宇宙胡萝卜”、“外太空番茄”等。同年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国家宇宙局在“和平号”太空站上的太空温室里试种的’太空小麦“又获成功。目前美国而后日本的科学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篇九:如何来挑选鲤鱼亲鱼

如何来挑选鲤鱼亲鱼

要养好锦鲤,选鱼是关键,把10—20厘米规格的小鱼买回来,能养活的成功率最高。选鱼时要看饲水是否太浑,鱼群里是否有几条溃烂的鱼,如果是这种情况,这池鱼都不用看了。要是这关过了,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雄鱼要选(看)胸部腹鳍和鳃盖较粗糙的,有珠星的。重要的是选轻压腹部时,有白色精液流出的雄鱼。有病的鲤鱼、鲫鱼,如鱼体受伤的、充血的,鳃盖、鳍条鳞片不全的,有寄生虫的,都不能选作亲鱼用。选丰鲤的亲本必须是纯系亲本的散鳞镜鲤和兴国红鲤。这亲本要专人登记,造册管理,不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鲤鱼混养,以免错种。更不能把过去培育繁殖的丰鲤当作亲鱼再用来繁殖后代。用丰鲤来繁殖后代,会产生优良性状再分离,出现四不像的后代。即有的像兴国红鲤,有的像散鳞镜鲤,还会出现红色镜鲤……生长速度也快慢不一。因此,必须选第二次性成熟的、0.75千克以上的雄性纯种散鳞镜鲤与第二次性成熟的纯种兴国红鲤进行杂交才能获得满意的丰鲤苗种。 而建鲤的繁殖,必须用过去培育好的建鲤作亲本来自然繁殖。 选建鲤的繁殖用亲鱼,可选1龄雄性亲鱼,雌性要2龄才可。 体质好且无病伤,二次性熟派用场,红鲤镜鲤得丰鲤,建鲤要用建鲤养。选好鱼后,记得要求店家为你的鱼充氧气,把鱼带家后,先不要急着打开袋口,把整个装鱼的的袋子,放在饲水水面上漂浮45分钟—1个小时,让鱼体慢慢适应饲水温度,

然后打开袋子,让饲水渐渐与袋中的水混合,才把鱼放出来。 亲鱼的选择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1、鱼苗阶段。从选择优良的亲鱼100组以上进行群体繁殖产生的鱼苗(约5000万尾以上)中,留出20~100万尾按亩有效水面放15~20万尾的饲养密度培育鱼种。

2、鱼种阶段。从鱼苗至秋片鱼种培育要进行三次选择。

第一次选择:是从鱼苗饲养至夏花的选择,鱼苗放塘后经24~27天的饲养,此时的鱼苗已长至全长达3cm左右的夏花,采用筛选的方法从20~100万尾夏花中筛选出生长快全长3cm以上的个体6~30万尾,按亩有效水面8000~10000尾的饲养密度继续饲养培育。

第二次选择:是从入选的夏花鱼种中选择,夏花放塘后,经33~36天的饲养培育,鱼种尾重多数已长至50g以上,采用手选的方法,从6~30万尾的群体中选出生长快、尾重达50g以上的个体9000~45000尾,选出后按亩有效水面放2800~3000尾的饲养密度继续培育。

第三次选择:是从第二次入选的鱼种放塘后,经100~110天的饲养,已育成当年生越冬前的秋片鱼种。按照选择标准的要求,采用手选的方法,从9000~45000尾的群体中,重点选择那些生长快、体形匀称、体质健壮、活泼力强、各部鳍条完整、身体无残、体色鲜艳,生长比群体平均值快15%以上,尾重达450g以上的个体2700~13500尾,鱼种选出后按亩有效水面放1000~1200尾的饲养密度越冬,待到来年继续培育。

3、后备亲鱼阶段。由鱼苗开始饲养培育至2龄鱼,在越冬前的一次选择。重点是在符合选择标准的前提下,在同塘饲养的群体中不仅要选出那些比总体测定值生长快15%以上的优秀个体,还要依据不同品种其尾重分别达到要求方可选留。乌克兰鳞鲤:尾重2000g以上;建鲤尾重1700g以上;框鳞镜鲤:尾重1950g以上;松浦鲤:尾重1850g以上;贝尔湖鲤:尾重1000g以上;兴国红鲤:尾重1800g以上;墨龙鲤:尾重1400g以上;普通锦鲤:尾重1200g以上。

4、初产亲鱼阶段。亲鱼从鱼苗饲养培育至2~3龄鱼临产前的一次选择,是亲鱼选择的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次选择,是决定所选留的亲鱼种质和种性的一次选择。为此,采用手选的方法按照选择标准的要求,严格细致地进行逐尾的选择。

5、产后亲鱼阶段。从历年应产亲鱼的群体中,按照选择标准,淘汰那些体形变异、生理异常、体质不佳、年龄老化等个别个体,选择时间在每年产前分池时都要进行一次。

相关热词搜索: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鲤鱼有胡须吗 胡须生长液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 完全像鲤鱼"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47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