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2016-01-11 10:42:1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一:历史练习1 ...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一:历史练习1

历史练习1

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当地劳动力缺乏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5.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 )

A.动摇了清朝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6.1912年2月,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签订《清室优待条例》,保证了清帝退位后的相关待遇,这一协议的达成有利于

A.南京临时政府获得列强承认 B.袁世凯掌控清廷军政大权 C.革命党人排除旧官僚的干扰 D.迅速结束辛亥革命后动荡局势

7.1961年3月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贸市场,停办了公共食堂,实行了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规的提出 B.庐山会议的召开 C.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 D.“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8.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

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 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9.1832年、1867年英国两度进行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资格的标准,减少农村的议员名额,增加大城市的议员名额。对上述变革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

①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②体现出英国工人宪章运动的重要成果 ③显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的扩大④表明了经济的发展是议会制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曾说:“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位大使所说的“击败美国”指的是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 越南战争美国的失败 D.西亚产油国一致提高油价,引发美国经济危机

12.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3.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

(1)①经济上: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2分)

②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2分)

③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不矛盾。(2分)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分)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2分)

(3)因素: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②传统道德观念浓厚;

③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

④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⑤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8分)

(4)①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分) 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2分)

③离婚率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2分)

历史练习2

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2.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3.“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 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4.“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 )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6.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人民公社 C.走农村合作社道路 D.实行包产到组

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罗斯福“新政”期间,罗斯福内阁成为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新政”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参与,“思想库”一词由此而来。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强化了美国内阁制度的发展 B.加强了总统和国会在国家的权威

C.加强了美国学术界干政的趋势 D.推动了美国思想和文化的繁荣

9.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仁爱 B.创新 C.节用 D.齐物

10.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大抵洋人之在泰西,数百年来互相吞并,无非夺彼国商民之利,然后此国可以得志。其来中国也,广设铺头,贩运百货,亦欲逞彼俊俏之诡谋,隘我商民之生计。军兴以来,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加以三口、五口通商,长江通商,生计日蹙,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今若听洋人行盐,则场商运贩之生路穷矣;听洋人设栈,则行店囤积之生路穷矣;听小轮船入内河,则大小舟航水手舵工之生路穷矣;听其创办电报、铁路,则车、驴、任辇、旅店、脚夫之生路穷矣。就彼所要求各事言之,惟挖煤一事,借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二:高二下期中模拟卷3

伊川县实验高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历史模拟卷(三)

命题人 王文瑞 审核人 何光展 1、读《秦王朝郡的设置图》(下图)。图中“0”为咸阳,“1”为内史,其他数字分别代

(

)

①该图反映了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情况 ②“1”地不设郡可能与该地为秦国都管辖有关 ③秦朝疆域“西至”的临洮为图中“46”郡管辖 ④图中设郡密集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欧阳修的《新唐书》中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

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说明了 ( )

①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②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 ③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 ④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 《旧唐书》载,“长庆、太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

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

宜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可以看出 ( )

①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②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③封驳制度降低了决策的随意性 ④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按照1787年宪法的原则,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做了八年总统(宪法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后卸任,为美国民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填补了宪法内涵上的空缺。这种“总统轮着坐,明年到你家”的文化

( )

①源头在古代雅典文明中 ②近代英国是通过责任制内阁实现的 ③罗马法始终贯彻该精神 ④体现这种精神的古代雅典法律原则是陶片放逐法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

5、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

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7、 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而形成的留传后世的、西方价值和文化的综合体的法律瑰宝。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

( )

A.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 B.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C.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 D.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8、 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其中的“宪法”是指(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10.《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

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 C.浓厚的神权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

1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

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12.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

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13.“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14.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

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15.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

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B.分封诸侯王

D.设置尚书令

16.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C.枢密院

B.参知政事 D.军机处

17.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

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18.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

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19.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②最初是临时机构 ③始终由高官任职 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1年10月《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

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 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21.《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

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22.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

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士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2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

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三:荆州中学2013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卷

荆州中学2013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 2012.1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庭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宗祠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分封制度

B.农耕经济

C.尊亲观念

D.宗法观念

( )

A.参议院 B.总统 C.最高法院 D.众议院

9.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的选择是

(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0.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B.启蒙思想

D.牛顿力学体系和进化论

( )

2.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D.宰相权力的大小

( )

11.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书中指出: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 )

D.《二十一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3.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

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

4.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的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

( )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13.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

5. 某学者文采飞扬,他把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喻为航船,“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起锚扬帆后,„„经过500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劲的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句中“###”指代( )

A.魏晋南北朝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6. “(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引用此材料做论据,下面哪个主题文章最合适

A.谈封建经济在古罗马的发展 C.试论罗马法的实质

B.如何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D.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

1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 )

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1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体不同

( )

7. 2011年6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声明支持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引起国内民众抗议。以下对卡梅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卡梅伦一定是其所在党的领袖 B.卡梅伦及其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C.卡梅伦当选后要接受女王的任命 D.卡梅伦是英国首相,因此他是国家元首 8. 2011年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0周年,当时的法国具有对华缔约权的是( )

( )

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国家领导阶级不同

C.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17. 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毛泽东曾提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据此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是

( )

A.在美国,谁能够使广大人民致富谁就是能够执政的“财主党” B.美国两党在承认对方代表利益集团的前提下有合并为一党的趋向 C.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D.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民主共和政体,坚持共产党领导 18. 政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19.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 ( )

25. 2011年美国再次参与出兵推翻了利比亚政权,这是美国继轰炸南联盟、出兵伊拉克之后再次对主权国家政权的颠覆行为,这表明美国

A.担当起反恐怖主义的重任 C.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0. 2011年8月,我国第七批护航舰队经安理会授权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实施护航。这显示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什么特点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21. 2012年,美国与日、韩、菲律宾等中国周边国家举行多次针对中国的联合军演,中国媒体评论为这是二战后美“冷战”思维的继续。这种思维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集中表现为

A.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 )

C.世界经济事实上出现“半球化”

22.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忘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23. 1974年德国外长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反映了西欧国家

A.在国际关系中决心与美国决裂 B.已经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 C.开放放弃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D.希望摆脱美国控制,联合自强

2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 ) ( )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荆州中学2013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卷

姓名 2012.11。6. 分数: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9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 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主的临时革命政府。 ——瞿秋白“八七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需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四: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

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看出中共斗争策略有何变化?谈谈你对中共这一变化的认识。(3分)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5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的认识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的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摘自李强等著《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二: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

——摘自沈骥如著《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请回答:

(1)试概述两则材料中彼此不同的两种观点。(6分)

(2)你同意哪则材料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任选一观点均可)。(5分)

(3)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概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5分)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四:第二次月考试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考号,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这位高官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3.吕思勉认为,官有内外之分,内官即中央政府之官,是分事而治的。外官则分地而治。在其地界以内,原则上各事都要管的。秦朝内官和外官的最高长官分别是

A、太尉和县令 B、御史大夫和县令 C、丞相和郡守 D、太尉和郡守

4.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5.下列事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6.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利的大小

7.“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罗马帝国 B、雅典 C、拜占庭帝国 D、斯巴达

8.1804年《法国民法典》诞生,法国人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

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法国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主要是因为

A.罗马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B.由公民法都万民法,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要来源

9. 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

A.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B.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公社社员可以随时根据选民的要求罢免

10.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包括

① 国王统而不治 ② 内阁行使行政权

③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④ 内阁对国王负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割占中国领土 B.进一步向中国走私鸦片

C.打开中国市场 D.确立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14.“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民族主义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民主性 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15.“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得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对此,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6.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B C D

17.李泽厚这样评价一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一代天才最后落得如此悲惨被动,是由于他不能摆脱封建生产方式带给他的深刻印痕。”李泽厚评价的对象最有可能的是

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陈独秀

18.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

A.1840年-1842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1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0.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这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1.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的主要事迹是(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日军

C. 收复新疆 D.组织义军抗击日军占领台湾

22.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 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23.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大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4. 1948年底,国共双方正在进行战略决战。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其建议针对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5.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2分,27题20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请回答: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文献?(4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4分)

(3)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在谈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材料三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材料四 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斗争的组织。„„ 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什么?(2分)19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6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6分)

(3)结合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6分)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五:必修一历史

河北景县中学 高二历史 试卷 必修一 第 一 章 使用日期 2015 年 11 月 30 日 命题人 孟宪彬

审题人 孟宪彬 题目: 单元一 考试时间: 90 分

必修一

一、选择题

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2.元朝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写道:“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在程钜夫看来 ( )

A.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 B.行省与割据势力无异

C.政府不必在地方普遍设置行省 D.行省没有起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作用

3.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4.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5.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7.“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

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8.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0.“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11.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B.“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C.“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D.“诸侯朝于天子约述职”

12.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1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主要是在批评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5.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下列对这幅图的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维护政治联系的主要纽带

16.关于清朝的边疆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事集权和小事放权是其基本原则 ②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③土司制度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④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18.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19.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20.《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2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

22.阅读下面材料,从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23.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4. 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

B.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

C. 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

25.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26.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对这一传说的解读,最准确是

A.夏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封制 B.江苏安徽一带战国兼并战争很激烈

C.古代的姓氏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传承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重

27.《乾隆实录》中记载:“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说明了雍正时期

A.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宰相权力被再度分割 D.君主专制体制不断走向衰落

28.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29.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30.隋唐以后,文化素养较高的“天下英雄”大多通过什么途径入朝为官(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1.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2.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 )

A.郡、县二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

C.路、州、县三级制 D.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33.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尚书台

34.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A.参知政事 B.枢密使 C.御史台 D.殿阁大学士

3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 皇位世袭 B. 家天下 C. 君权神授 D. 皇帝独尊

36.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37.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3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39.教育信息网:我国有15个省份男女出生比例在115∶100以上,其中有9个省份高达126∶100,还有部分

家庭因此破裂。下图现象考究其观念因素应根源于(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40.《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段材料表明

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

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 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

41.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42.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

A.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B.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43.《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4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的开端。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 )

A.社会形态转变 B.民族矛盾激化 C.革命力量兴起 D.文化途径迥异

45.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46.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47.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48.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六:湖南省洞口一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含答案

洞口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І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4.“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7.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理论基础是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9.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0.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9和图10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1.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经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体现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的历史事件有:①万隆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不结盟组织 ④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13.《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D.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14.2012年11月15日,马英九就十八大胜利召开分别致电胡锦涛、习近平,表示胡锦涛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复电中表示,

由衷期望贵我两党把握历史机遇,深化互信,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基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这表明

A.促进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心愿

B.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赞成一国两制的原则

C.两岸之间的和平交往是统一的基础,中国政府已放弃武力收台的方针

D.国共两党领导人在祖国统一的方针上达成共识

15.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 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 D.封建农庄经营

16.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②③④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①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②北魏时期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③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④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之风。这些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趋向及特点,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8.“civilization”(文明)一词在传统英文写作中本来只能用作单数名词,19世纪开始,英文著作中将“civilization”改作复数。而进入20世纪,“civilization”又开始用作单数。下列对导致“civilization”一词单复数形式变化原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欧洲思想界突破欧洲中心论,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故“civilization”作复数

B.19世纪前,欧洲和世界各地都不是工业文明,同为农耕文明,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C.19世纪前,欧洲人认为西方文明之外的国家都是野蛮的,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D.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西方工业文明一统天下,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19.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林肯为了反对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南方分裂势力战争

B.杜鲁门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援助欧洲经济

C.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

D.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国家,加入同盟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主导因素是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政策指导的失误

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D.自然灾害的影响

21.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2.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关贸总协定无法处理全球化时代日益增加的知识产权争端、劳务纠纷等问题

B.关贸总协定没有常设机构,不能及时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纠纷

C.关贸总协定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后冷战思维的产物,不适应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

D.关贸总协定对违规的国家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24.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25.美国记者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有三个版本的观点:1492年到1800年,全球化处于1.0版本,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是全球化2.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公司。2000年后,光纤、互联网运用,全球化更新为3.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是个人。3.0版本将这个世界的竞争场夷为平地,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提供机会。对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早期殖民扩张,以直接掠夺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暴力殖民,推动全球化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企业输出商品和资本,获取利润的动力推动全球化

C.21世纪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即使以个人的力量也能轻易地融入全球化浪潮

D.全球化发展到21世纪,各种肤色、各个人种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七:上海市2013届元月高三一模考历史试卷静安区试题与答案

静安区201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13.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若他(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若他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应赔偿一米纳白银……若他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应折价赔偿。‛以上材料译自

A.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C.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 D.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2.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实施民主政治,但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

A.城邦贵族和平民 B.城邦成年公民

C.城邦男性公民 D.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3. “汉承秦制”, 汉初承得走样的是

A.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4. “诏不得以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居所官”。从语意判断,该史料出自

A.《魏书》

5.“莫道英雄起禁营,从前社稷赖屠城。浮梁巧取江南郡,杯酒轻收肘腋兵。”诗中的“英雄”是

A. 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钱穆先生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核心着眼点是

A.行政效率 B.监督力度 C.忠诚程度 D.勘乱能力

7.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从职能上看,元朝的中书省大致相当于

A.唐朝的尚书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明代的内阁 D. 清代的军机处

8. 以下疆域轮廓示意图中,明朝疆域图是 B.《汉书》 C.《隋书》 D.《旧唐书》

A

D

9. 《元史•卷202》载:“元起朔方,

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

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

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 “官” 的管辖权属于

A.宣政院 B.腹里 C.理藩院 D.驻藏大臣

10.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在这里,张瀚的议论方向直指

A.专制制度 B.内阁体制 C.朝贡贸易 D.八股取士

11.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12. “每个个人将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在《利维坦》中所说的“威权”指的是

A.联邦 B.国王 C.公社 D.国家

13.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牍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是一首歌咏新生事物的诗作。催生该作品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4.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说“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这反映托克维尔

A. 主张言论自由 B. 反对君主制度

C. 否定精神作用 D. 主张学习美国

15. 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流传一句话:“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却迎来了一位主人”。这位新的“主人”指的是

A.改革后的俄罗斯 B.统一后的德意志

C.革命中的法兰西 D.辉煌着的英吉利

B C

16.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个观点反映近代日本的一个特点,即

A. “脱亚入欧” B. “和魂汉才”

C. “师夷长技” D. “尊王攘夷”

17. 图像可以证史。钱病鹤的漫画《自作孽不可活》(右图)印

证了以辛亥革命的

A.必然性 B.妥协性

C.进步性 D.彻底性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表中的“?”)最有可能是

A.2 B.31 C.73 D.193

19.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引文出自

A.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梁启超:《新史学》

20. 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声明“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既与国家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由此发起了

A.国民革命运动 B.改订新约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21.‚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就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这位老兵的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3.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之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一百年之后的“它们”指的是:

A. 美国与苏联 B. 德国与日本

C. 英国与德国 D. 美国与中国

24.英国首相迪士累利(1804-1881)曾说:“当茅屋不舒服的时候,宫殿也是不会安全的”。基于这种认识,英国政府采取措施

A. 解放生产力 B. 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C. 加速城市化 D. 加快殖民扩张步伐

25.“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从条款内容判断,它出自

A. 《联合国家宣言》 B. 《开罗宣言》

C. 《北大西洋公约》 D. 《大西洋宪章》

26.右图《“摇翅膀叔叔”送糖果》(摄于1948年6月)反映

的历史事件是

A.古马导弹危机 B.经济危机

C. 柏林危机 D. 石油危机

27.以下经济改革,未触及土地所制的是

A.商鞅变法、新中国建立初土地改革 B.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宅地法

C. 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B C D

29. 2012年,中日两国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而恶化。而这一年,恰逢中日《联合声明》发表

A.10周年 B.20周年 C.30周年 D. 40周年

30. “ 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 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 《“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31-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我们评价孔子时常常会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

A.以较夸张的口吻肯定了孔子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B.一定程度上说明孔子对中华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

C.准确评价了孔子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D.以假设的方式表明没有孔子中国文明进展将变慢

32.右图为二战漫画(说明:图右上方文字为“原谅我,同志,

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右侧卷面书写“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该漫画

A.主旨是苏联对德妥协以致自食恶果

B.讽刺德国在假和平幌子下暗藏杀机

C.嘲讽苏联谋求和平却忽略背后杀机

D.作者对德国外交大获成功特别欣赏

33.以下《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表》(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它说明

A.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致美国人口大增的同时土著居民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种族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C.先进文明的到来对土著文明而言不一定是福音而很可能是灾难

D.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是美人口大增和人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34.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李鸿章对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概括

A. 忽视了洋务派失误的影响 B. 涉及制度与人事等多方面

C. 没有触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D. 突出了自己领导失职之责

35.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以上两则观点都

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 认同英雄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英雄人物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八:学生: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课堂练习一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课堂练习一

1.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B.从世袭到任命 C. 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D.从分裂到统一

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 和“公天下”并存

3.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不能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扪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6.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

7.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见,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B.有利于专制统治C.传承文化的功能D.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

8.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公共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最为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9.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

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

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文中智果之言表明他( )

A.反对立嫡以长 B.主张立君以仁 C.反对任人唯亲 D.提倡实行分封

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 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

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1.“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

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

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1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

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造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唐朝国力强盛,宋代积贫积弱 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宋朝相对落后

C.宋代设转运使充实中央,地方财政困窘 D.宋朝经济困难,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14.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②废除丞相,以六部掌握

全国军政要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④百姓不得擅自出海贸易,外贸只能官方

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16.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

宋朝( )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17.《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

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18.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 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 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

19.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

息有:( )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

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4分)

22.(25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臵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城市的主要特色。(10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5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我们则对于政治上的一切制度,好像拿一种试验的态度来应付,而对此制度并没有进入共尊共信之境,空凭一个理论来且试一下,这问题就大了。甚至其他国家一两个月的新东西,或是几个人的新理论,我们也高兴拿来随便试,随便用。今天的共产党便是典型的例子。试问哪里有无历史因袭的政治,无传统沿革的制度,而可以真个建立得起来的?我们硬说中国历史要不得,中国社会须彻底地改造,把政治制度和革命推翻的口号混淆在一起。我们并不根据历史事实,而空嚷要打倒。其实这问题已转了身,已不是某种政治与制度该打倒,某种社会与经济该改造,而是全部文化该废弃了„„

政治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就近代历史看,算只有英国政治支撑了几百年,此外都是几十年一百年就垮台了。我们不能专看别人家,样样向人学。人家的法规制度,同样不能有利而无弊。但人家各自在创制,在立法,他们觉悟到有了毛病,还可改。我们则一意模仿抄袭,就更没有所谓觉悟了。„„若我们更大胆说一句,也可说整个西方人在政治经验上都比较还短浅。能讲这句话的只有中国人。中国政治比西方先进步,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民族夸大。这句话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摘引自1952年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所学知识,评材料中钱穆先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外此,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 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 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颁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⑴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4分)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11分)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篇九:高二历史4月份月考

安庆九一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西周时,齐国国君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大女儿甲,他的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乙,后妻子为他生了二儿子丙,妾为他生了三儿子丁,继承他王位的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和相关长官共商对策。但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官员提出应对调兵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汉代匈奴侵入河套

C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B. .宋代西夏侵入陕西 D.明代蒙古入侵山西

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 )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 “进步”主要表现在( )

A.实行郡县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分封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6.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真实的是( )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郎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8.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首辅权力失控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集权加强 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0.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C.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B.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1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1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13.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D.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14.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民主权力的滥用

15.“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

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评价的是( )

A.克里斯提尼改革 B.梭伦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万民法的实施

1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17.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18.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19.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法庭判案的依据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20.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 发展。这两种法律( )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21.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

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 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蝎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4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4分)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8分)。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相关热词搜索:对钱穆的评价 钱穆评价 名人对钱穆的评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648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