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2016-01-11 10:46: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一:试题解析(对联)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希望能帮助到你。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一:试题解析(对联)

【试题解析】

二、补写对联题.这种题是在所给的对联上填上所空缺的字,使对联相对.

例2.(2014年北京市)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进行补写能力.这里我们根据对联上下联要相对,上联空缺的字我们可以依据下联填写,上联的“来”“往”是一对反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上联填写“乐”“忧”,下联所补写的,我们可以结合上联去思考,上联的“老范一千年”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可以结合对联的大体意思补写一个主谓短语,“大湖八百里”即可.

【参考答案】 B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结构相对应.

三、情境对联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定的情境,让考生根据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3.(2014年吉林省)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

【解析】 做好本题,考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对照上联,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或组织词性相同的词语,对出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古道边伤心忆故人.

四、古诗对联题.这类题目是依据古诗的名句来应对上联或下联的.

例4.(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解析】 本题命题非常新颖,既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又考查古诗默写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考生在针对《沁园春·雪》中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名句,进行填写,填写时同样也思考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参考答案】 江山如此多娇.

五、赏析对联题.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对联内涵意思的理解,写出对对联的理解能力. 例5.(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谈谈你对它内涵的理解.

①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内容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结合对,抓住对联的主要内容去理解,对联①考生为人“宦官显赫”“家风儒雅”思考;对联②考生为人“个人修养”去理解;对联③围绕“胸襟”“志趣”去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 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祖上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②上联的“室雅”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个人修养,志趣高雅.③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下联体现其至大至刚的浩然志趣.

六、对联组合题.本类题目是让考生在给定的备选词语组合选择恰当的词语,结合对联特点重新组合,把对联补充完整.

例6.(201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扮靓 铺就 乡村 道路 康庄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与真情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依据备选词语重新组合补全对联能力.做好本题首先了解题干的的内容,然后考生在结合对联,研究备选词语的词性,依据对联的词性和字数的特点进行排列组合,做好词性相对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铺就康庄道路 靓扮美丽乡村.

七、名著对联题.该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能力.

例7.(2014年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位同学,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

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

人物: 情节概述:

【解析】 本题依据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本题首先分析对联中的人物,弄清楚该人物是谁,了解该人物的先关故事情节.结合上联看所写的人物的鲁达(鲁提辖、花和尚),然后我们在思考其人物的主要事件,及打山门、倒拔垂杨柳、闻潮信圆六和等.做题时主要不要写错字,故事情节的概况要凝练.

【参考答案】人物:鲁智深情节概述:打山门: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门前金刚,被长老打发到大相国寺.拔杨柳: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与泼皮饮酒,嫌树上老鸦吵闹,倒拔垂杨柳(绿杨),泼皮拜倒在地.闻潮信圆六和:鲁智深在六和寺夜闻钱塘江潮信,想起师父偈语,便在椅子上坐化.

【对法指要】

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可理解为仿写对偶句.一般来说,中考试题没有在语言的平仄等方面作更高的要求,只要符合宽对即可.因此,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能在中考时从容应对.

首先,了解对联的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符,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关注一些佳联,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课本中涉及的.

最后,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如“拆分法”,即把一联分成若干个词组一一作对,再合起来,就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试题演练】

1.(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忠厚传家久.

下联:诗书继世 .

2.(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⑴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这里曾经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只因这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⑵上联:今日称雄考场,谁拔头筹?下联:

3.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

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自 C.急 D.少

4.(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大赛现场要挂一幅对联.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幅对联.

上联:

下联:

5.(2014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市)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

下联:

6.(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假如你校将在山东省旅游网站用对联的形式发一条微博宣传推介莱芜,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上联:房干山上观流泉瀑布品山珍野味,嬴牟风景果然好.

下联:

7.(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对沈阳发展的赞叹之情.下面是他写的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昔日古都融古韵.

下联:

8.(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9.(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在娄底举行.红山学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

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

10.(2014年广西省梧州市) 热爱传承祖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把对联送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上联:汉字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下联:

11.(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下联:宅家中聚网友

【参考答案】

1.长(“远”等)2.示例:⑴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⑵[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3. B4.示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5. 示例:树正气,建和谐社区;育英才,享幸福生活.6.示例:雪野湖中赏水光潋滟听渔舟晚唱,莱芜大地就是美7. 示例:今朝新城谱新篇8.身教 家风9.示例:显(扬)湖湘热血精神10. 示例①现代科技异彩纷呈.示例②虚拟社区畅所欲言.示例③网络科技趣味横生.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二: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

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

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三:公开课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掌握对联的一般规则

3、学会对简单的对联

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学提示:

走进对联,了解对联的基本规则:

一、 字数相等,长度相同。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二、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仄起平落,即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平仄相协,富于

音乐美。

三、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着新装)

四、 结构相应,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断句一致。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如: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 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

五、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整体,但又不能重复。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巩固练习

一、词语对应

下面一幅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 《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忆往昔《朝花夕拾》深情怀旧周树人,

修改后的下联:

二、语句删节

1,改写句中画线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改写:

2,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纳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三、即兴发挥:

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贴在了右边。 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

四:当堂检测:走进中考(每题20分共100分)

2011年中考: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2012年中考: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2013年中考: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

2014年中考: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2015年中考. 上联:子 瞻 闲 赏 庭 前 月

五,作业

收集有关立志和勤学的对联。(5幅)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四:对联

对联

一、解题技巧点拨

1.明其特点

(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

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2)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3)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

类推。

(4)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

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5)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

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

忌。

2.使用拆合法。

明确了对联的上述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拆合法来既快又准地对出下联。所谓拆合法

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二、例题

1、(2014年吉林省)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

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

【解析】 做好本题,考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

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对照上联,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或组织词性相同的词语,对

出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古道边伤心忆故人。1、【2013年•吉林省】

2、【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

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下联: , 。

【答案】(2分)示例: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

三、练习题

1、【2013年•内蒙古省包头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

“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

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 ,太阳徐徐升起,

立刻对出了下联: 。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根据

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 。 下联: 。

3、【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

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

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 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4、.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5、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

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

联。

三尺讲台迎冬夏, 。

1、

2、片真情报恩师。

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难当,无法前行。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顺利西 行。(对联2分,故事情节2

分)

4、示例:联是个主谓结构,停顿格式4/4/4/3。前四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疾恶如仇”

为成语,“杀富济贫”是由两个动词并列构成的。最后三字为动宾结构。下联也应符合这些

要求,可拟为“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6

7示例: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上联停顿为4/3。“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

“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下联

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五: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来源:Zxxk.Com][来源:ZXXK][来源:Zxxk.Com]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

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六:吉林省2014中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来源:Zxxk.Com][来源:ZXXK][来源:Zxxk.Com]

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来源:学+科+网]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来源:ZXXK]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七: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

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

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八: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

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九: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17) (2014年广州市)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 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陈胜在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 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 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 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臵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陈叔达①,字子聪。尝赐食于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②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高祖喟然③流涕月:“卿有母可遗乎!”未几,丁母忧④。叔达先有疾,太宗⑤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 注释:①唐朝人。②唐高祖李渊。③喟然:感叹的样子。④丁母忧:母亲死。⑤太宗:指李世民。

1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执而不食( ) ②求之不能致( ) ..

15.选文中的陈叔达孝行可圈可点。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孝行的表现,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6.选文中的高祖虽然是陪衬人物,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依据选文内容评价高祖其人?(2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白发与脐带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是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母亲的遗物。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燠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五个素色纸盒,在一具用旧了的衣橱底层找到。母亲有五个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迹在东京出世外,我们四姊妹先后都在上海诞生。母亲生前没有谈起过这件事。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们讶异且感动。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家庭经历过多少次迁移,实在想不透,这许多年来的舟车转徙,母亲竟然完整地携带着分别安放的五条脐带!

我们各自辨认盒上褪色的钢笔字迹,小心翼翼分留下来。无需任何言语佐注,那五个纸盒本身就是“母爱”两字的最原始的诠释。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挲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分,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绺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拿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流不竭。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藉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包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起,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丰饶( ) ②吮吸 ( ) ③氛围( ) ④灼伤( ) ....

18.作者的语言深情而雅致,显示出精深的语言修养。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两处词语,请你在体会与品位时说说他们分别是指什么事情而言的?(4分)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 ...

19.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心爱的东西”是什么?既然是“心爱的东西”,作者为什么还会“害怕”、“逃避”?(4分)

20.作家在文章中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相互呼应,紧密交融,不停地展开时空转换,进行驰骋延伸,行文自由而不流于松散,请将这两条线索概括出来。(3分)

21.“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奥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是什么?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作者想象自己母亲分娩的情形时说:“在她获悉一个健全的婴儿已经诞生时,额上晾有晶莹的汗珠,眼中必有喜悦的泪光,嘴角恐怕还有骄傲的微笑吧。”请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说说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4分)

23.母亲给女儿以生命,以相貌,以性情;儿女的生命更是母亲生命的延续。经历了失母之痛的作者最终以“澄明平静”之心领悟了“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让我们体会出作者对自己的珍视,那么,身为儿女的你,读到这里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弟兄们正说李逵一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李逵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众人都替李逵陪话。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宋江道:“他是两个好汉,又有两副鞍马,你只独自一个,如何近傍得他?再叫燕青和你同去。”燕青道:“哥哥差遣,小弟愿往。”便去房中取了弩子,绰了齐眉杆棒,随着李逵,再到刘太公庄上。

24.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分)

25.“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论语》中孔子提出的考察一个人的主张。从李逵的行为和语言中,你能读出他的哪些性格??(2分)

26. 受到李逵的误解,宋江并没有严惩李逵,表现出作为一个首领的宽容和对兄弟的爱护。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能体现宋江这些品格的情节。(2分)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

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篇十: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来源:Zxxk.Com][来源:ZXXK]:Zxxk.Com]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

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66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