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

2016-01-12 08:44: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一:镇赉镇中学2012-201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一:镇赉镇中学2012-201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2年七年级上长春版语文期中测试题2012.10.27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一) 基础知识。(5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倜傥 (2)威吓( ) (3)奢侈( ) (4)酣然入梦( ) ....

2.文学常识填空。(3分)

(1)《孩童之道》的作者泰戈尔是 (国籍)诗人。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

(二)名句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10分)

3.海内存知己,

,闻道龙标过五溪。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人们常引用李煜《相见欢》中“出的头绪。

8.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有一诗中,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题(4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是知也( ) ..

11.学习能使人心情愉悦。在第一则语录中,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2.“吾日三省乎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你谈谈这么做的好处。(2分)

13.《论语》八则中的每一则都蕴含深意,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你一定有所领悟。请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3分)

上联:学思结合益处颇丰;

下联: 受益匪浅。

(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呆役

①②呆役解罪僧赴府,临行恐忘记事物,细加查点,又自己编成两句曰:“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步步熟记此二句。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一查看,包

③裹雨伞有。”摸颈上曰:“枷有。文书,有。”忽惊曰:“哎呀,和尚不见了!”顷之 ,摸自光头曰:“喜得

和尚还在,我却不见了。”

( 选自《传家宝》)

【注释】①解:押解。②枷: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③顷之:不久。

14.文中“呆役解罪僧赴府”中“赴”的意思是(1分)

15.呆役的行为令人捧腹,文中是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役之呆的?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两点。(2分)

16.从呆役酒醒后的一惊一喜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二) 现代文阅读(25分)

捡拾一地暖

那个时候我还小,家还在农村,我家是村西的第二户,第一户是几年前从唐山搬过来的一家。那户人家很穷,虽然当时每一家都不富裕,可他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只有一个人的口粮地,产的粮食甚至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从田地里用马车往回运粮食,他家就更显落寂。每当有马车从门前的土路上经过,他家的两个孩子都会眼巴巴地望着。车过后,他们便冲到路上,去捡那些从车上掉下来的玉米棒谷穗什么的。整个秋天,他们捡的粮食数目也是极为可观,甚至够他们一家维持大半年的。这让我们很是眼红,于是也想着在车经过去时去路上捡,却被大人们严厉制止。便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捡,我们却不行。

有一次,帮叔叔家收地,拉了一车的玉米棒回村里。我和叔叔坐在马车上,身下是金黄的玉米棒子。从村西刚一进村,路过那户人家门前时,叔叔故意用脚把一些玉米棒子 瞪下车去。我问:“你这是干嘛?”叔叔不让我回头看,说:“他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又不好直接给他们,只好这样做。你没发现吗?咱村里的人家,田地在村西的,往回拉粮食时,都会在他家门前故意掉落下一些!”

多年以后,在一个城市当邮递员,常去十公里外很偏僻的一个军营去送信件。由于熟悉,所以每周要去的时候,我都会搭乘军营在城里往回拉煤的汽车。在军营附近,有几户人家,很破败的草房。有一年冬天,我坐着他们的军车去军营,车上拉的依然是煤。经过那几户人家时,开车的小战士,不知怎么便将车开得极为不稳,其实道路倒是很平整的。小战士告诉我,这样做只为了从车上颠下一些煤去,给那几户人家。而且,他们每一辆车的司机都会这么做,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大家觉得,这几户草房,看起来极像他们的家乡,给他们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觉得,那几户人家一定也知道经过的每一辆军车都是故意这样做,因为坐在车上,我会看到他们望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也暖暖的,仿佛整个冬天都变得不那么冷。

有个朋友曾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那时候她上班到很晚,下班时正好赶上末班车,冬天的时候,天便早已黑透了。她坐车一直到终点,终点在一条街的尽头,二她家,就在正对着街的一条深巷子里。她说:“我都是最后一个下车的。而那车也不开走,依然亮着前灯,正好照进通向我家的深巷子,我便一点也不害怕了,踩着那一地明亮的光走向家门!直到我进了家门,公交车才掉头开走。”她也知道,那个好心的司机一直这样默默地关照着她。虽然那个时候,她的一切都很不如意,可是却从没丧失过希望,就是因为寒冷的路上,那一束暖暖的光。

有一年回故乡的县城,遇见了当初在农村时邻家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县城里开了一家电脑公司,闲谈间提及故乡的小村子,他对我说:“那时候我家,是那么多的好心人家帮了我们,要不,我和弟弟不可能总在我家门前捡到那些粮食„„”

是的,在长长的来路上,我们总会捡拾到许许多多的温暖,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度过那么多艰难黯淡的境遇。其实,是有许多的人,在摸摸底关心着我们,是他们在我们眼前的路上洒落了那么多的温暖。所以,我们也应该继续吧这份温暖洒落给别人,就像不经意间洒落下的种子,会在别人的心里开出最美的花朵!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偏僻( ) (2)巷子( ) (3)一束( ) (4)黯淡( ) ....

18.“故意”是有意识地去做。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故意”而为的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3分)

19.“为什么他们可以捡,我们却不行。”对这个问题当时“我”“想不明白”,品读文章后,请你给作者一个答案。(3分)

20.当拉粮食的车“路过那户人家门前时,叔叔故意用脚把一些玉米棒子蹬下去”却“还不让我回头看”,为什么?(4分)

.

21.“我觉得,那几户人家一定也知道经过的每一辆军车都是故意这样做”,“我”有这种感觉的依据是什

么?(2分)

.

22..“那时候我家很穷,是那么多好心人家帮了我们,要不,我和弟弟不可能总在我家门前捡到那些粮食„„”请结合文章,写出后面省略的内容。(4分)

.

23.文中村里的叔叔、拉煤的小战士和公交车司机这些普通人,尽管行业不同,但其行为却让人铭记在心。这些人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

24.自古道“好题一半文”之说,“捡拾一地暖”就是一个新颖独特、耐人寻味的文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文题的理解。(4分)

.

(三)名著阅读(5分)

25.请将左侧作品与右侧与之匹配的作者、人物或故事情节画上连线。

《西游记》 保尔

《繁星.春水》 三借芭蕉扇

《水浒传》 龟兔赛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冰心

《伊索寓言》 林冲

三、写作(60分)

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1)题目:一个美丽的约定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毕加索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在一般人看来,有位名人父亲做靠山,办事情会顺林得多,人生旅途也平坦得多。然而,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却不愿意用父亲的遗产和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不愿意沾父亲的光。她笑着说:“‘毕加索’的名字确曾使我轻易地克服了各种障碍,办事极为方便。”又转而庄严地说:“实际上,我不认为金钱和声誉能使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功。我认为,成功始终应该 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达到。”

于是巴鲁玛在她18岁时就毅然改变自己的姓名,将“毕加索”字样抹去,靠自己的本事闯荡人生。经过长期的努力,巴鲁玛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服装、珠宝设计师。

人们往往为物质所累,所以很多人都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毕加索的女儿并没有机械地继承父亲的遗产和声望,而是选择自己拼搏和努力,就是这样的精神使她成了一名成功的设计师。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一)1.(1)tǎng (2)hè (3)chǐ (4)hān 2.(1)印度 (2)朝花夕拾 鲁迅

(二)3.天涯若比邻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6.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7.剪不断 理还乱 8.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一)(甲)9.教育 10.(1)疑惑。 (2)通“智”智慧

11.经常复习,并去实现所学;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学问。 12.围绕“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回答即可。 13.示例:一日三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乙)14.奔赴,前往。 15.临行前仔细查点的事物中有他自己;将自己与几件必备的事物编成打油诗;押解途中不断地重复自编的打油诗;对罪僧无防备轻易醉酒使罪僧逃跑;酒醒后却不见了自己。 16.围绕“只重现象忽略本质或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来谈即可。

(二)17.(1)pì (2)xiàng (3)shù (4)àn

18.村里人故意在这贫困人家的门口掉落粮食;拉煤的小战士故意从车上颠下一些煤给那几户草房人家;公交车司机故意亮着前灯照着朋友走进家门。

19.因为这家贫困,村里人啦粮食时,故意在他家门前掉落,所以这家孩子捡的粮食多,也是大人不让我们捡的原因。

20.怕那户人家识破自己有意而为的举动,不再接受这种方式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这家捡粮食的孩子的尊重。

21.因为我看到这几户人家的人望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

22.示例:虽然,我们是外来户,但村里人还吧我们当乡亲一样看待,感谢淳朴善良的乡人,正是有他们的无私帮助,我们一家才度过了那困难时期,现在生活好了,一旦村里有需要,我们一定会解囊相助。

23.善良、无私、淳朴、充满爱心和对人的尊重。

24.在文中捡拾的有粮食、没和通往回家路的明亮灯光,虽然这些都是寻常之物,但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却是雪中送炭,是叔叔、拉煤的小战士和公交车司机善良、无私淳朴的精神,给那些最需要的人们带来了温暖,以小事来反映人间的大爱。意对即可。

(三)25.《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繁星.春水》:冰心;《水浒传》:林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伊索寓言》:龟兔赛跑。

三、写作略。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二:善学善思,学思结合

善学善思,学思结合

说到“学”和“思”,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孔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是说,只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而自己不去思考,将会停留在迷惘之中而不知道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考而不利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那将一无所成。可见,读过书后不去思考或只去思考而不读书都是学不到知识的。

孔子作为先哲早就提出了学与思的重要性,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习近平主席也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学与思。

习主席指出,为政者需要学与思。《论语》写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有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主席还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怠于工作。有的对学习基本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没思考,忙于会议、活动、应酬,热切于“政绩”、“形象”、“进步”,说起学与思则用“忙”字来做挡箭牌。其实,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所适应,不思无以应对。领导干部要善于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明确远大的人生志向,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左传》有云,“政如农工,日夜思之”。古人还说“爱人如己”。唯有善学善思,才能把为政如农工般精耕细作,日夜思之;把为民如爱己般殚精竭虑,

日夜牵挂,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习主席的讲话涉及到为政之道,处处讲到学与思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是为政,连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能遇见这学与思之理。我们要想成才,祖国要想强盛,每个人都少不了要认真学习这学与思之理。

孔子和习主席都如此地重视“学”和“思”。那么到底学和思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有何作用呢?我认为,“学”是我们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环节,是基础。因为只有学,我们才能接触到前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材料,才能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学多了,知识积累也就多了。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有水平和能力进行思考,才能理智地分析所写的东西是对是错,进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即“思”是我们“学”的应用和提高,是更高层次的“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了解书本知识,再经过思考去理智化分析书本知识,进而从中得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一味地“学”,而不对我们所学的进行思考和消化,只会永远被动、消极的接受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而不会有惊人的成就和业绩。我们常说要发展前人的知识,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我们这样消极被动地“接受”,怎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一味地“思”而不去“学”,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到头来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孔子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天不喝不睡地思考,却没有什么收获,不如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不学而思是得不到多大的收获的。我们常说要继承前人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学而思,何言继承?因此,我们学习只有做到学思结合才可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他多次强调光学书本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看其能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看其符合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的我们采用,不符合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从理论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实践的成败不仅取 决于“学”的好坏,而且也取决于“思”的好坏。试想,如果毛泽东同志没有“学”马克思主义,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新中国的诞生也将不知被推到何年何月。如果毛泽东同志没有“思”马克思主义,那么也就没有“农村包围 城市”的战略路线的出台,也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夺取政权将会变的更加困难和艰辛。

牛顿说过,他的伟大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试想,如果牛顿只学“巨人”留下来的知识,而自己不去思考,那么,他永远也不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顶多是抱在“巨人”怀中的“宠儿”,一味的吮吸巨人的乳汁而不知自己赚取,地心引力的发现将永远不会和苹果落地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果牛顿只“思”不“学”巨人留下来的知识,那他只能站在地上,同样谈不上发现物理学上的举足轻重的牛顿三定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中学学习时我就发现,很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学而不思,

或学多思少。具体表现在做题目时查阅相关资料,写作文时参考范文或选章摘句地抄,复习时只看例题而自己不动手去做等方面。这样做肯定事倍功半,不见多大成效。可是,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时有出现在我们大学生身上。比如,有人认为,看书不必写读书笔记,有人认为作题目不如看答案来的方便,这就必然导致失败,读过书后不知书的真正价值所在,考试中题目眼熟不会做等问题的出现。就是只学不思或多学少思的最终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既要学又要思,在学习过程中把学和思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的基础上思、在思的成果上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

我们最近在电视上、广播上经常听到“学理论,谈体会”这样一句话,其中的“学理论”就是学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即本本和条条,其中的“谈体会”即思的过程,“思”的结果就是你的体会也就是你学习该理论所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学理论就必须谈一下体会。如果你学会了理论,而无体会可谈,说明你没有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即学而未思,不免成了教条主义者,不学理论而谈体会无疑是空谈,从而成了空想主义者,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即我们在理论学习中必须要把学理论和谈体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和思的结合。其他学习同样如此。

我们学《论语》,再思《论语》。可以看到,孔子的“学和思的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用,即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所学,又要有所思。只有将“学”和“思”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从而得到孔子要求的不“罔”

不“殆”。

在现代时期,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养。而学习与思考,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思考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我们能尽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正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善学善思,学思结合。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依靠,我们才能全面的发展自己,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实力。 善学善思,学思结合。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三: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浙江省庆元县:毛明妫

今年暑期,我有幸参加第二批“国培计划——2010‘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虽然过得紧张、繁忙,但很愉快,有收获。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新同事,相互间探讨了许多班主任工作中的新问题。在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班级管理经验,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自身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与更新。作为班主任,我更加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工作之余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才能从容面对,结合本次培训谈几点体会。

一、要做到学而有所思、思而有所获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同一班级的学生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面对同事们提出的许多班级管理方法,我一直在深思,在吸取别人管理方法上的精华。虽然自己有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但是,有些问题从未想到过,也从未碰到过,直到别人提出了才觉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在矫正学生网络成瘾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样的班主任最富时代魅力?如何建立管理和使用‘三人行’网络班级学习”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我想,面对二十一世纪班主任工作,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一个人只是读书学习而不肯动脑思考所学习的一些知识,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去理解,读书学习的实际知识,就会感到迷惑。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才能提高自己的日常班级管理水平。

二、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班主任应该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管理工作上,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班主任要善于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用赞赏的目光把爱播洒给每一位学生,鼓励其进步;用宽容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和师爱的伟大。

三、要用平等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不但是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的引路人,而且是左右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风向标。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爱心、童心、平等、民主去爱学生,爱教育。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用善心去关爱学生生活,用爱心去感染学生思想,用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真正使学生得到爱的教育。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2010‘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同时也找到平时工作中的诸多不足。随着班主任培训班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和开展,我们将有更多的收获,而每一天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则是我们增长经验、提高能力的一线阵地。

注:本文于2010年9月份在《庆元县教育网》《庆元县知行班主任培训教学班简报》上发表过。

注:我愿意把我的文章发表在本网站上,并同意做相应修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有,任何

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师研修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四:学思结合,教学做合一

学思结合,教学做合一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育思想与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际,主要谈谈学思结合,启发诱导以及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思结合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1-01

一、学思结合,启发诱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倘若只知道学习而缺乏思考,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而如果一味空想却没有钻研与学习,则如沙上积塔,危险而无得。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思结合,多闻博学,积极思索,合理质疑,才能学有成效,正所谓“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更需学思结合,整体分析知识,思考与探寻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发掘本质。反之,如果缺乏思考,知识会杂乱无章,如一盘散沙,欠缺整体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学会,会学。

以数学概念、性质教学为例。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钻研教材文字内容,还需要发掘概念的深层含义,把握概念本质,这就需要深入思考,联系所学概念,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面理解概念。如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时,首先,

复习回顾函数、指数函数定义,归纳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思考:对一般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是否能将y当作自变量,使x 为y的函数?解释说明。然而由指数函数引出对数函数,并思考探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等。这样,通过比较学习,思考探讨,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也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辨析能力。

其次,知识学习是主动探索过程,死记与被动学习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但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方向性、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适时启发诱导,启迪学生智慧,使其透彻理解知识,而不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诽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也就是当同学们似懂却不甚懂,想说却说不出时,相机诱导,豁然开朗。

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注重“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学,学也不成学。”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首先,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

思考学生实际情况,如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然后以此为基础,精心创设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诱导学生手脑并用,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法,自主探索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空间,留出探索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由表述,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结合实际生活。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际运用,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经过思考抽象成有关的数学问题,促进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余弦定理》时,同学们对三角函数、正弦定理、边角关系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会运用向量方法探究余弦定理。但不少学生欠缺创造力与数学应用意识,也没有深入看待问题,所以在推导余弦定理时还有一定难度。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动手实践与探索合作,由具体问题概括抽象出现实模型,认识知识本质。同时,教师需要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组织者、参与合作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应用巩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譬如呈现实际问题:在某高铁路线规划中,会经过一座小山丘(ppt投影),于是需要开凿隧洞。于是问题出现了——测出山脚长度,但又不能直接测两山脚距离,如何才能得出山脚长度?于是技术人员想出如下方法(配合ppt演示):在地面上选出适当位置,标记为a,分别测出a到山脚b、c的距离,然后借助经纬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再求出山脚的长度bc,如果测出ab的长度是300米,

ac的长度是400m,请算出山脚bc的长度。

思考:技术人员是如何算出山脚长度的?引导学生化归,使之变为解三角形问题:已知△abc中,∠a=60°,ac=400m,ab=300m,求bc的长度。思考:利用所学解三角形知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吗?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发现难以运用所学的正弦定理来解决问题。提示:是否可将问题一般化。于是转化成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与夹角,要求第三边的数学问题:△abc中,已知ab=a, ac=b与∠a, 求a.而后回顾正弦定理推导过程,运用向量法进行定理推导,自主探究:△abc中,已知:①a,c与b,求b②a,b与c,求c.师生共同归纳余弦定理,并引导学生回到最初的问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五:学思结合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定稿 9.12

学思结合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 “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拓展培训有感 本次培训内容和形式给人以新的思维和思考的方法,受益颇多,心灵之旅等体验训练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感动和震撼,增进了家人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切实巩固和提高本次拓展培训质量,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物业部门举行了参与拓展培训心得座谈会。参加拓展培训的10人,个个依次交流发言,大家认真倾听、学习、消化好本次培训内容,切实巩固和提高了本次拓展培训的质量。通过座谈,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本次拓展培训,我的感悟是以下几点。

一、 要立足岗位,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训后,我们要回顾,要思考,要整理所学习的职业化素养等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经常联系自己实际的工作,对比工作,目前自己所处的岗位与培训的知识差距在哪里,如何缩小差距,这样,就能理论联系实际了。对照我们的工作,寻找差距,在工作的哪个环节薄弱,学思结合。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相连的。通过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内容值得借鉴。

1. 要正确定位。思路要清晰,目标要明确,定位要准确。不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

2. 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得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 要学会沟通,沟通时要讲究技巧和沟通原则。

4. 要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微笑一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要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做的更出色。

5. 提高团队执行力。西点军校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没有任何借口”,也是对执行力进行完整的诠释。要提高团队执行力,必须先提高团队凝聚力,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首先要培养忠诚度,关心员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公司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组织,也就是团队负责人,他的组织能力及人格魅力都能影响他带领的团队。因此,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必须要有卓越远见,才能体现出团队的气质和灵魂,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凝聚力。

6. 要关注过程,重视结果。结果不等于完成任务。没有运行良好的过程,很难有好的结果。

二、 要立足岗位,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行并进。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在工作中实践,把在培训中学习到的和感悟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查找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就是说,努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后期的工作中从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执行、积极配合,切实提高技能,更好的履行公司赋予的职责。

三、 要立足岗位,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实际工作。 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素养,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职业化素养、团队精神,就是要用它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公司的各项工作,说到底就是用。离开用,培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提高,使学习后劲更足,更有实效,更能持久。只有提高了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学习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措施不够具体,方法不够得力,部门配合尚需加强,执行力有待加强,团队建设急需稳步推进。

今后,在物业和运营管理工作中,一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带着感恩的心开展好日常工作;二是提高工作的计划性,不断总结、改进、提高,多从自身找原因,多看到阳光面,不要抱怨、推诿,改进自身;三是切实提高执行力。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这次“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取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拓展了的心灵、激情和意志重新面对崭新的每一天,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更要把这种精神感染周围的家人,在工作岗位中发挥中坚骨干力量,为枣阳百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业 蔡传祥 2013-9-12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六: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

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

宁安一中 张彩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南。《纲要》中提出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也是“学思并重”。

学思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明地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他重视在教学中把“学”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思的基础,以思为学的途径,学思并重。学习和思考是基础和深入的关系,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能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能力。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表现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通过学思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不仅是学好中小学各学科的需要,更是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我认为首先要打破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包办代替”的格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要鼓励学生

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敢于对书本知识和老师进行质疑;同时,要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

在许多公开课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如: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 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当然视组员人数,还可灵活设岗。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

的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

“导入时合作激趣”、“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往往由教师一言概过,揭示新知。但如果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对旧知的复习中发现问题,则显得形式上较活泼,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

“新授中启发心智”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纠正错误。同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小结中评价提高”。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

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教师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投入热烈的探究、讨论之中。小组交流过后,教师当小鲸鱼,请各位“海洋动物学家”来解答,学生都非常热心地介绍,因为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接着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细心地讲了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是真正读懂课文了。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中去,时而讨论,时而沉思,时而疾笔如飞,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我设置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

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播,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同学剪下了一个角,把他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学生亲自参加实践,亲临其境地感受生活,要比教师重复讲解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数学实验手段,为学生提供不断探索创新的条件。

数学新课程有新的理念,要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并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知识最初都产生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比如: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漂亮的五棱柱的纸盒,在做纸盒的过程中,感悟“展开与折叠”,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出所有棱柱的共同特性: a、两底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b、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相等; c、底面多边形的边长与相接侧面长方形的边长依次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七:注重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八:孔子的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明辨笃行

学而不思则迷茫,习而不思则盲从;

学而不行则积压,习而不行则浪费;

思而不学则封闭,思而不习则空虚;

行而不学则粗野,行而不习则愚昧。

——新说《论语》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和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学习和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学”是占有知识材料,“思”是思考分析问题。因此,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就是说,光学习,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空想,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我们今天常说的死读书,就是学而不思;而那些漫无边际的幻想,就是思而不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应当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他曾经向学生介绍经验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想问题,没有什么益处,真不如去学习。这就是说,必须先有一定的知识材料作凭借,才能有效进行思考;否则,就是凭空胡思乱想。孔子主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是符合教与学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核心问题。但思维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必须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长学生的思考能力。

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上智”,但也强调“学而知之”。他自己就是“发愤忘食”“学而不厌”的。他对学生也是以同样的精神要求他们学习的。他曾多次称赞颜渊“好学”,而严厉批评白天睡大觉的宰予,说他不好学习,就会成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粉刷)也。”所以,孔子提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是,当你占有知识材料以后,一定要进行分析思考,才能消化理解。因此,孔子又强调独立思考,切问近思,追根溯源。他说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意思是,一个人遇事不想„怎么办,怎么办‟的,对这种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孔子批评那些“无所用心”的思想懒汉。因而,孔子把多闻多见作为求知的重要途径。他要求学生“多闻阙疑”,敢于发现问题。他还说过,好仁好智者,如果不好学,就会产生弊病:“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智不好学,其弊也荡。”由此可见,孔子学思结合的治学方法,是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的。

孔子反对不懂装懂,而要求学生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因此,他提出要做到,毋意(不主观臆断),毋必(不绝对肯定),毋固(不固执),毋我(不自以为是),反对主观成见。他还提倡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精神。

孔子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也反对唯心的苦思冥想的思维方法,而是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发挥思考能力。他的"阙疑"精神和宁缺毋滥的思想方法难能可贵的。他提倡“温故而知新”,知新就是从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或创造,从已知引申到未知。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赐也,。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回答说:“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纠正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孔子所谓“一经贯之”,就是把见到的听到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中心原则,成为一个思想体系,把全部知识贯穿起来。孔子用亲身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以身作则的教学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孔子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曾经有过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对孔子学思结合思想的发挥。只有广泛地学习,且坚守着自己的志趣,才能“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并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后来,孔子的这种学习过程被后人发展为五步学习过程,即《中庸》一书中的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属于“思”的过程,笃行就是属于“行”的过程。这种五步学习方法对于我国历代士子的学习影响很大。这种五步学习的方法,与近代英国科学方法论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所提出的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实验五个条件是相类似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能够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种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九: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

摘要: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教师首先应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及其原则;其次了解学思结合的含义;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掌握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的方法:(1)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2)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原则(3)启发诱导(4)教学相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

关键词: 教学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并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我国是世界上学校教育制度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把教育现象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如:孔子、荀子、朱熹等,总结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这些思想遗产中有不少是符合教育活动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

因此,要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语音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录音机、广播、电视机等)进行教学,也要注重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到软件、硬件并重。那么,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及其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能力、性格、志趣)等,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各得其所、各尽其材。它要求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禀赋、爱好、性格、环境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对于后进生,要热情接近,关怀信任,耐心帮助,个别辅导;对于中等生,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对于优等生,应适当增加其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戒骄戒傲,向新的高度跨越。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我班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有针对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让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多帮助后进生,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对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断得到知识水平的提高。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其经验十分丰富。他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学生,“不可以不知人”。 他特别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

①的不足。怎样了解学生?孔子认为应“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②所安”,通过观察和谈话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因而对学生的了解较为全面、准确、深刻。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唐代的孔颖达提出了“师当随材而与之”的教学主张。他认为,教学不能按教师的主观意愿行事,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教授的内容和进度,如果教的内容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就宁愿停止;如果一味地“进而不顾其安”,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其实,现代教育也是如此,对低智商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往往是纸上谈兵。不少教师、家长往往忽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在志趣、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现实中,早慧与大器晚成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数学经常不及格,但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国外有一项有趣的统计发现,在大有作为的科学家、发明家中,小时候学习就特别突出的只占5%,而不突出的竟然占55%。有的学生虽然学业上暂时后进,其实智力潜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由于没有得到适当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华,或者没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对象而不愿意学习,或者没有良好的教育时机来发展其智力而已。假如我们无视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划一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教育的成功。实践证明,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们的老师中确实存在着不少违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现象。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不管学生是否听懂,一味地按书本或大纲的要求,按自己的预定计划和教学方法讲下去,结果造成少部分学生听懂,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大部分学生放弃学习;还有的老师强调所教学科有其学科特点、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而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结果也导致学生的厌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老师要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生、研究学生,甚至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和学生商量;同时,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用直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效,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理。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学生成绩不佳,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等因素有关外,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既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也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还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思结合的含义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疑惑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迷惑无所得。

朱熹认为,学思结合是学习成功的保证。他用学射箭来比喻学与思的关系:手中没有弓箭,只是思考射箭的摸样,自然不能掌握射箭的本领;手中有了弓箭,却不考虑应该怎样去射,同样无法提高射箭的技术,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王夫之对学思关系的论述也很深刻,他认为:学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帮助自己开阔眼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思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不至于墨守前人的成见。学与思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共同的体会,凡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是懂得学思结合,既注重原理的学习,又懂得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推理、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把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也认为,成绩突出的学生,都能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认真钻研知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的方法

(1)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楷模。他十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恰恰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应当继承和创新。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

③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

④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

⑤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虽然

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正因为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比如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鲁。”

⑥(《先进》)就是说他的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大有启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老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2)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首先提出并确立了“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并将此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育实践之中。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学习活动中,学和思是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学中有思,思中有学的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是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正确方法之一。 学思结合原则是指学生发挥思维器官的作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动地进行学习。学中有思,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思中有学,学习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学与思,两者不可分割,学思结合,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有勤奋学习的态度,“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勤奋好学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教育学生,特别是语文科,要多读多写多思多看,丰富自己的头脑。(2)独立思考与求师问疑相结合。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关键,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智能。例如我班的叶正龙同学,每次一遇到难题,就变成“长颈鹿”了,没有一点的独立能力了。学生还要主动求师问疑,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学有问,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例如,陈毅小时候读书,他早就知道学问学问,就是要多学多问,他说自己并不是什么“神童”。(3)要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旧传统,培养读活书的新习惯。读书要靠勤学苦练又不能单靠死学硬练,对于书本知识,应从各个方面加以思考,提出问题,反复推敲,不生呑活剥,不囫囵呑枣,不人云亦云。

(3)启发诱导 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教师的要求只有为学生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动机,才能相应地转化为选择的行为。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老师恰当的启发诱导,要启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或只讲要点,不作具体的说明,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补充;或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钻研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或进行对比,把所学的知识相互对照,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或运用逻辑图示,把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表示出来;或用比喻法,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并喜闻乐见的恰当比喻进行说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例如,孔子特别善于运用这一方法,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⑦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就是很想把某一问题弄明白却还没有明白、心

中因此而烦闷的心理状态;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开导他,使他的思路畅通。“悱”就是思考某一问题已经心有所得,想要说出来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启发他,帮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时候去教导他,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否则就不再教他了。颜渊曾感叹他的老师的教学艺术高超:“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

⑧语·子罕》)。意思是说,孔子善于对学生循循然善诱,用文献去丰富学生的知识,用礼

节去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

又如,孟子也很注重启发式教学,他用射箭作比,来说明教师只能对学生启发诱导,而

⑨不能包办代替。他说:“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教师只是把弓拉

满,摆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却并不把箭射出去,用这种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特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但不能牵着他们走;鞭策学生,但不强行逼迫他们;为他们开个头,但不亲自带他们到终点,而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钻进文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朱熹对启发式教学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教师的任务只是:“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而不是事事都替学生亲躬。他经常告诫学生:“书要你自己去读,道理要你自己去探索,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朱子语类》卷十三)。但教师又不能被动地等着学生问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努力。因此,我们现代的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习。

(4)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其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师生活动,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育规律,它反映了教学双主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因果必然联系,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相长”对于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明确教也要学习,教也是一种学习,这是至理名言。作为教师,同样地,不是什么都精通(包括知识、教法等),只有勤奋刻苦学习(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才能对教学规律、教学手段、学生特点,教育状况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已有或未有知识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学生来说,不懂的东西更多,所以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教师的“教”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自学能力,正如《学记》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应该是“教学相长”的最理想解释了。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能力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奋发自强。语文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的传输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在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弱点,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生也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努力思考,不断强化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高。

教学,教学,教在前,学在后,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是根本。教无定法,只要学生学会了,怎样的教学形式并不重要,当然,追求形式美也是教学发展的必须。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也是教师教学追求的理想。目前,多媒体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画面、音乐、课件,给学生带来了异样的感觉,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但语文课堂中,练最为重要,必须增强课堂学生动笔的机会,做到说与做有机结合。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爱好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篇十:简论中国学思结合教育观价值与意义(终稿2)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简论中国学思结合教育观价值与意义指 导 老 师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写 作 批 次 :

2015年春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5年 5月5日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Ⅱ 引言(导言\绪论)„„„„„„„„„„„„„„„„„„„„„„„„„„Ⅲ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与核心„„„„„„„„„„„„„„„„„„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1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1 二、学思结合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 (一)终身教育„„„„„„„„„„„„„„„„„„„„„„„„„„1 (二)启发式教育„„„„„„„„„„„„„„„„„„„„„„„„„2 (三)行知结合,学思结合„„„„„„„„„„„„„„„„„„„„„3 三、中国学思结合教育观的意义与作用„„„„„„„„„„„„„„„„3 (一)中国学思结合教育观对个人的意义与作用„„„„„„„„„„„„3 (二)中国学思结合教育观对社会的意义与作用„„„„„„„„„„„„4 四、结论„„„„„„„„„„„„„„„„„„„„„„„„„„„„„5 注释„„„„„„„„„„„„„„„„„„„„„„„„„„„„„„„6 参考文献 „„„„„„„„„„„„„„„„„„„„„„„„„„„„ 6

摘要

俯观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去看待它。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学思结合教育观 教育

I

Abstract

Overlooking the views at home and abroad today, increasingly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ir 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how to construct an advanced culture with a strong vitality, is what every Chinese must think about thing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the role of,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a's future, so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is extraordinary. China's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we want to inherit the essence of dross, dialectical look at it. China's development needed to culture as a driving force, its importance is anything that can't be replaced. Its influence is to preserve the independen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out the intrusion of foreign cultures, and create one of its own national culture, to make China the world's cultural forest and unbeaten.

"Keyword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ystem of thought combining education education

II


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相关热词搜索:学思结合益处颇丰 收获颇丰 收获颇丰近义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70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