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

2016-01-12 09:13: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一: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一: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

石桥中心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区属于寄宿为主的学校,生源分布面较广。多年来,我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经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取得了点滴成绩,但还缺乏集中性、系统性,缺少由点到面的辐射。为努力实践“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根据实际现状,经反复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开始,结合集中性、系统性的原则,形成“学生成长导师制”,让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力度加大,从而力争达到预期转化效果。

二、预期目标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后进类型,做好针对性辅导。

2、通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导师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切实及时地体会到自己的变化,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通过集中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成绩、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和不良行为习惯。

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成长导师制氛围,让校园充满爱心,让全体教师用“人本”教育理念来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一份真情。

三、具体措施

1、学生的确定。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推荐出4—5名学生上报教务处确定。

2、导师制的结对。

教务处将各班名单汇总,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个性和特长,对应学生的不足分别到所任的班级名单里选择两名学生为结对学生。(科任导师原则上优先)

3、辅导时间安排。

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1)学校安排每周三下午第4节课为“成长课程”(30分钟),该时间为定时辅导时间。(2)另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及晚休时间为不定时辅导时间。建议开展“三个一”爱心活动:邀请孩子到自己家做客一次,为孩子的生日赠送一份小礼物,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次。

4、辅导的地点。

周三下午定点以各导师的办公室为主(也可自主选择较固定的场所上报教务处),其他时间的地点不固定。

5、导师辅导的要求。

导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每周至少要辅导所带的学生一次以上。每次要将辅导的大致内容及学生近期情况作记录分析。同时,各指导师也可采取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撰写1-3篇教育随笔、德育案例等,作为个人教科研的重要素材。

6、辅导的内容。

导师要从做人、处事、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加以引导和帮助,并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要从学科知识上辅导,心灵深处里交流,情感尊严上呵护。辅导的方式有鼓励谈话、作业辅导(可适当为其选择教辅练习本)、学习方法引导、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

7、开展活动。

学校将在第3周举行成长导师制结对仪式大会,第8周举行专题心理辅导课,第12周举行理想教育课。校园社团文化节期间将专门安排学生的一些比赛活动,增强自信心。

8、档案建立。

对学生每人设立一份档案袋,每单元的测试试卷、优秀作业作品等均收存保留。学期结束进行总结:⑴总结出全校进步最快的学生若干名;⑵总结转化工作方法等。

四、考核与奖励

1、《成长导师制手册》指导师要如实填写并每月上交教务处考核评定。(占月专项考核的50%)

2、学校班子成员将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于周三下午的“成长课程”时间进行巡视考勤考核。(占月专项考核的50%)

3、学校每月加设“学生成长导师制”专项奖金80元,按考核情况给予发放。每学期期末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进步情况、行为习惯转变及“档案袋”的材料完整性再发放“成长导师制期末专项奖”。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二:中学导师制方案

七(19)班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

班主任:干桂霞

一、指导思想

我校由于近年来的规模化发展,生源分布面较广、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还缺乏集中性、系统性,缺少由点到面的辐射。为努力实践“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让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力度加大,从而力争达到预期转化效果。

二、预期目标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后进类型,做好针对性辅导。

2、通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导师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切实及时地体会到自己的变化,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通过集中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成绩、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和不良行为习惯。

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成长导师制氛围,让校园充满爱心,让全体教师用“人本”教育理念来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一份真情。

三、具体措施

1、学生的确定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确定

出4—5名后进生。

2、导师制的结对

班主任将后进生一一与班级授课教师结对。并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3、辅导时间安排

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1)每周五最后一节课后,该时间为定时辅导时间。(2)另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及放学时间为不定时辅导时间。建议开展“三个一”爱心活动:邀请孩子到自己家做客一次,为孩子的生日赠送一份小礼物,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次。

4、导师辅导的要求

导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每周至少要辅导所带的学生一次以上。每次要将辅导的大致内容及学生近期情况作记录分析。同时,各指导师也可采取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撰写1-3篇教育随笔、德育案例等,作为个人教科研的重要素材。

5、辅导的内容

导师要从做人、处事、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加以引导和帮助,并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要从学科知识上辅导,心灵深处里交流,情感尊严上呵护。辅导的方式有鼓励谈话、作业辅导(可适当为其选择教辅练习本)、学习方法引导、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

6、档案建立

对学生每人设立一份档案袋,每单元的测试试卷、优秀作业作品等均收存保留。

2015年1月20日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三: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姓名:鞠玉翠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陆有铨

2003.4.1

摘要.

教育改革声势浩大、教育理论空前繁荣,对于教师“应该如何”,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探讨;但是,仅有“应该”或者过于看重“应该”而忽视现实,会使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失去立足点。本研究运用叙事探究的方式,把目光投向教师日常工作的情境和言语、行为,试图挖掘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因为所有的政策、理论、培训都要经过它的过滤才能对教师发生作用,它体现了真实的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

本文无意提出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而是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与当前教育研究中大量的从既有理论框架中推演出某种论点并加以论证的所谓“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更倾向于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并以前者为主的策略:走近教师的生活世界,倾听教师的声音,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保留实践中的情境、流动、机缘、感受,邀请读者一同倾听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理解,也期望通过立足中国现实土壤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本土化做一点哪怕微不足道却是扎实的工作。

本研究讲述了六位教师的故事。期望由此了解不同学科、具有不同教育经验、专业知识背景尤其是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其个人实践理论的异与同。在本文的最后,从人与知识关系的视角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大体表现出“游移和极端化——加法——保持张力”这样一个逐渐成熟的序列。

在对影响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发现,一般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形成与变化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实践性因素”,而教育理论培训等“理论性因素”则作用甚微。这使得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往往处于一种未加批判的状态。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按照某种理论所揭示的一般模式、达到某种理想化的标准。如果转变对教育理论的要求,将其视为开阔视野、深化认识、促进反思的工具而不是必须照办的僵化的教条: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胸怀理想,以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为根基,把它作为可以依靠、但是存有疑问的可能性和假设,并参照专业理论和他人经验所提供的多种可能性逐步加以批判、改进,教师的成长才成为一个更加理性的、自为的生命历程,而不是任由外部力量裹挟的、完全被动的过程,这才是既有立足点又有发展张力的实现教师可能发展的途径。

叙事探究作为教育经验的一种理论方式,在理解与更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本研究中已经有所体现。关键词: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叙事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Abstract

TheeducationaIreformisoverwhelmingandtheedueationaltheoryiSprosperous,andwediscussalotaboutthequestionof‘‘howtheteacher

ourshoulddo”,butwewilllose

ifwestandingpointevenignoretherealityjustputouremphasisoroveremphasisOn“shoulddo”.Thispaper

onemploysthenarrativeinquiryapproach,andputeyesthesituation

oftheteacher’Sdailylife,includingtheirbehaviors,conditions,andmakesanattempttodigoutthebeliefthatteacherbelievesin…….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becauseitsiftsallthepolicies,theories,andtrainingmaterialsandthentheproductionsofthefiIterwillaffeetateachers.Itincarnatestherealeducation.anditiSthestandingpointoftheteachereducation.

Thispaperhas

principles,butnointentiontoputforwardtheubiquitouseducationaltheintentiontohaslook

SOfortheeducationalsignificanceinthesituation.Againstthewaycalled‘‘toptodown”

bywhichmostoftheeducationalstudydeductthecertaintheory,thispaperpreferstousethecollaborationofthewayof“toptodown’’and

tothewayof“bottomtoup”.butthepreferablewayis‘‘bottom

gonearup”:Itheworldoftheteacher’slifc,listentothevoiceoftheteacher,

anImakeattempttokeeptheteacher’Stealsituation,motion。chance

anearandfeeling.1welcometoinvitereaderstogivetotheirstories

andunderstand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also,expectmetodotinybutdeep—groundtaskforverbalismintheeducationalstudybystandingthepositionOiltheChinesereality,

Thispapertells

tosixtheteachers’storiesdifferenttomaketheexpectationofunderstandingeducationalbackground,teaching

experience,teachingcourses,especiallydifferentcomprehensiontotheeducationaltheoryasresulttounderstandthedistinguishanduniform

anbetweenpersona/practicaltheory.Inthefinalofthispaper,Imake

analysis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lationofmanandknowledge,thustofinditseemsforthepersonalpracticaltheorythatthesequ.eneeisgraduallyformedbythewayof“vacillatingandextremity—plus-dynamicaltransformation”,andtheprocessofthiswayiSincarnatedamongthedifferentteachers.

Thispaperfindsthatthemainfactorthata.f.fectstheformationandthechangeof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is“thepracticalfactor”,buttraining-theoryhasalmostlittleaffect,itimpliesthat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suffersun-criticized.

The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doesnotaccordtothegeneralmodeshowedbythecertaintheory.Ifwechangeollrviewsontherequirementtotheeducationaltheories,regardthemasthetoolsbywhichWecanopenourhorizons,deepenourunderstanding,impelUStoreflect;ifwetakecareOUrdreambasedonthereality,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becomesthepossibilitytomakethequestionandthehypothesis,andcriticizeandimprovetheirexperiencebasedonothers’experiencesandtheories,then,thegrowthoftheteacherbecomesaprocessoffullofreasonableandself-realizinglifeexperience,insteadoftheprocessof0bligedandforeedandpassivelifeexperience.Thisistheindeedthepossibilityoftheapproachthatthegrowthoftheteacherwillhappen.Abovearemysuggestionsonrenovationofthepersonalpracticaltheory.

Thewayofnarrativeinquiry,asthetheoreticalformoftheeducationalexperience,hastheuniqueadvantagesintheunderstandingandimprovementofthe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suchisincarnatedinthispaper.

Keywords

Teacher’Spersonalpracticaltheory,

Narrativeinquiry,

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

Teachereduca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妞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鞠五藓

日期:加Dj.q-.2.o导师签名:潞援次。日期:2.O'o{。牛.卫b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四:“学生成长导师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成长导师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发展性评价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倡、鼓励、表扬等赏识教育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模式。本文以仪征技师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为载体,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意义以及构建机制上进行了探讨,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 中等职业学校

【正文】

一、前言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开展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制度,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率先提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导师制的尝试。一般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长历程、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要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多元化、理想信念淡化、逆反心理强、学习动机不明,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等不良心里。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既适合目前仪征技师学院的发展战略和学生实际,又能较为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为班级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仪征技师学院第二轮的课程改革目标是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这一切都在呼唤着学校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建立起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新机制。

(二)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

“学生成长导师制”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心交心”的个别化的教育方式,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沟通,以多元方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能够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潜能开发。

(三)有利于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虽然仪征技师学院近年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引入了“6S”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缺乏自信、人生观迷失等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教师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差异,也造成了一定的两极分化,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四)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行为规范上容易产生偏差和失误。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较为主动的与教师谈心,接受心理辅导,树立信心,增进发展。

(五)有利于密切家校联系

“学生成长导师制”重点推行“以生为本”,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利于促成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形成联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在这层关爱中放开心思,建立更为密切的,健康的联系。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之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使教师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发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这一制度的最大优点在于针对性强,通过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一对一的帮助学生,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思想健康的人。

四、仪征技师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构建模式

(一)准备阶段

1、为保证“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全面实施,学校组建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校领导小组,以秘书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工作小组的管理网络。学校领导小组对工作小组起着领导作用,工作小组要对领导小组负责,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学生成长导师”的操作模式、运行机制,发挥“学生成长导师”的育人功能。

2、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特点,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的“四导”策略。因此在导师的选定上, 首先是要有高尚的师德, 自愿为学生的成长护航,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是需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知识, 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向上的愿望;最后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3、宣传发动。学校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议,集中对导师、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完善各种制度,广泛宣传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发挥自己的专长潜力,争做学生的成长导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人生价值。

4、教师申报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工作具体由各系部教务科负责,由符合条件的教师自愿提出申请并填写《导师申请表》,主要包括自己的个人简历、教育信念、教学特长、业余爱好、工作成果等,交所在系部审核。

5、学生申报

受导学生可以涵盖“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方面。由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并填写《学生选聘导师申请表》。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要注意拔尖,培养其特长;对于“学习有困难”、“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若干特殊学生群体,要注意疏导和关爱。

(二)实施阶段

1、严格导师准入制度

一方面要严格导师的准入标准。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明确导师标准,并积极鼓励共产党员和骨干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另一方面要严格成长导师的选聘程序,由各系部根据报名人数和相关材料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共同确认导师名单。

2、师生双向选择结对

学校本着优化培养, 双向选择的原则, 通过自主寻求、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寻求成长导师。根据“量少质优”的原则,一般按一位导师3—5名学生的比例结对。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后,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情况下进行师生结对,以保证每位导师指导计划的完成。

3、了解受导学生

首先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角度出发, 通过班主任先了解学生受导的原因,重点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受导原因;其次通过询问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再次通过和学生交谈,观察学生,从学生的答话和神态中揣测心理,观察学生最真实的表现;最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分析自己受导学生,同时通过聊天谈话、写信等让受导学生了解、信任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比较全面认识学生。

4、分析受导学生

在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对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形成初步材料,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用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多包涵他们的缺点,多挖掘他们的优点。

5、制订受导方案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应每月定期检查受导学生成长手册,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让学生能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依据整理的有关信息判断自己的进步。

(2)谈心辅导。导师每学期至少与每一位受导学生个别谈心辅导4次,集体辅导1次并记录辅导内容,谈话记录附于《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谈话主题、谈话内容纪要、谈话后记和其他并督促每一位受导学生每2周应向导师汇报一次生活学习情况。

(3)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话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适时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法,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4)个案分析诊断。导师应及时收集受导学生资料,分析学生受导情况,积累工作经验,每学期撰写导师工作案例至少1篇,每次个案分折都确定一个主题,有案例、有分析并提出诊断方案。

(5)阶段工作总结。每位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实际,制订导师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各系部每学期组织一次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建立导师考核制度

为了实现从导“学”向导“育”、从“导师”向“导生”的两个转变,导师制的实施需要依托新型的评

价机制,强化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质性评定等,营造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绩效评定内容和评定方式。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有:1、记录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工作意图;2、记录跟踪具体学生的家访、谈话活动;3、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受导学生的变化;4、记录导师指导工作的体会、经验和教训。总而言之,通过结合“导师工作手册”检查工作记录和评价, 听取受导学生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听取有关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导师工作评价的体系。

(六)总结表彰

以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要依据,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对共同进步的结对师生进行表彰,按导师辅导学生的数量和效果兑现相应的导师津贴,并把对导师的评价列入教师年度工作评价的内容, 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实绩之一。考核结果要与教师晋升、聘任挂钩。

五、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仪征技师学院近来推行的“学生成长导师制”,目前处于开展阶段,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导师积极性不高或者师资力量紧张或者部分学业困难学生较为被动等诸多情况。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正常处理好以下几点关系,使得“学生成长导师制”这项制度更加完善,成效更显著。

(一)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学的关系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学生成长导师制, 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 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导师高尚的师德修养至关重要,当然还要综合考虑教师作为导师的工作热情,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真正发挥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的目的。

(二)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 将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 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长效机制,两者相辅相成, 有效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三)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人生初期可起到“开天辟地”的导向作用。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最终成才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 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和极强的法律观念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正确处理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

导师不是受导学生的代言人,而是受导学生在校内的关心者、倾听者和成长促进者。因此正确处理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对于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具有积极作用。

(五)正确处理导师与评价体系的关系

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具有促进作用。荣誉和

物质奖励固然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它同时对评价的公正性提出考验。因此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导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即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下,严格执行考核评估程序,肯定“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的效果和导师付出的辛勤努力。

(六))正确处理导师与自我人能力的关系

教师应有高尚的情操, 强烈的责任感,从心里热爱学生,但是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因此学院要按照导师的工作职责跟进管理制度,每年集中时间对担任学生导师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导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实施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举措,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建立多元化、强调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科学评价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随着仪征技师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将积累更多的经验,获取更丰富的实证材料,科学的导师评价机制也会应运而生,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甑宏君.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的几点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

【2】陈海芳.“德育导师制”在我校的实施和思考[J].德育在线,2011(1).

【3】包诗忠.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及其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04(3).

【4】付晓杰. 高职院校试行“综合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2) .

【4】唐建生、刘红普.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5(11).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五:青年教师成长记录

赵国华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新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承载民族教育无上荣光的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自我认识,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 世人为何把教师比作“园丁”。那是交给你一把五颜六色的种子,而后期待你将一畦畦青涩的幼苗培养成一棵棵支撑人类未来理想的参天大树。于是,我把属于自己的绿色收拢起来,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耕耘。一天天,一年年,快乐与枯燥为伍,青春与单调结伴,理想与寂寞同行,我在耐心的等待,等待那绚烂多彩的夏天和果实累累的秋天。

二、基本情况

三、三年发展规划书

参加工作已经四年了,以前总是很迷茫,不知自己往哪个方向前进,总觉得把两个班的教学成绩拿出来就好。现在发现自己的想法太片面了。其实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挖掘,自己去把握,自己去巩固,自己去丰富的。很多东西虽然目前看起来离自己不着边际,但自己真的有心学,是可以把自己与那些论文、赛课衔接起来的。“年轻就是资本”,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我想自己是可以向“智慧性”教师和“科研性”教师前进的。现欲做自己以下的成长发展规划:

第一年(2010 -2011)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中学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1.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比如《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新世纪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有关的书籍。每天至少抽空半小时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时做好笔记和摘抄等等。 2.听课我觉得是自己进步最快的途径。要多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

3.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渴求新知。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六:张婍——叙事疗法导师

张婍——叙事疗法导师

一、专业背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应用心理学博士、博士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二、工作经历

京师博仁教育中心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事业部特聘讲师

京师博仁“心众筹”项目特聘讲师

澳大利亚达利奇中心认证叙事治疗师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讲师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美国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员

三、社会活动

心教育平台脱口秀节目特约嘉宾

曾从学术角度分析了孩子成长中不能忽略的两个要素:双语:“少儿不宜”不仅是黄色和暴力并在北京晨报上发表

曾在中国早教网上发表的文章(部分):

1.对待孩子,你有过“语言暴力“吗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婍与网友育儿达人妈妈非儿谈

3.育儿专家张婍: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应对

4.育儿专家张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四、部分论文著作

在SSCI、EI、核心期刊及国际和国内会议中发表论文十余篇:

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大众心理丛书)

《心理诊所》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

怀一颗感恩的心

五、主要事迹

主讲心理咨询实务操作、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督导、心理咨询入门实训等课程。主要从事后现代取向

的认知行为治疗、叙事心理治疗、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家庭治疗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网络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担任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资深心理咨询师,北京进取国际“心动力”情商教育专家顾问等职,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培训。 六、课程助益

助益心理咨询师:

1.学习叙事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叙事疗法在咨询中各阶段如何运用; 2.有效减少消极来访者的阻抗,使其愿意分享生命中伤痛故事,进而帮您顺利找到问题背后积极一面;

3.初步了解当咨询过程遇到反复与困境时, 叙事咨询师如何看待与继续工作;

4.给来访者看待同一问题的全新视角,提升您在咨询中的沟通水平和境界

助益心理老师:

1.带领学生找到问题背后的资源,培养困境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其受益一生;

2.学习完善操作技术,详解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施过程、操作方法);

3.学习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实用技术方法,简单高效切入问题要点

助益家庭婚姻中的您:

1.学习叙事疗法特有技术,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和深入交流;

2.用更积极的态度处理与伴侣、孩子的关系,促进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谐;

3.在婚姻生活中,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带动家庭氛围转化,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助益企事业单位的您:

1.了解用一种方法,助高压力人群(销售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进行压力释放并获得前进的力量;

2.认识一种技术,能激发团队正能量提升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协作精神,创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

七、适用人群

1.大、中小学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2.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工作者;

3.企业管理和培训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4.监狱管理、社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者;

5.艺术和心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6.心理学爱好者、期望自我探索的朋友。

八、学员评价 重新审视自己的咨询过程,给自己一个觉察,不假设认定“来访者是有问题的”,不再按照自己的判断引导,控制咨询过程。叙事疗法,使我提升,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

——祁* 青少年工作者 老师讲课的内容非常切合我的实际需要,让我从对叙事完全陌生到现在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觉得自己不仅是收获了一个助人的好方法,同时对我自己日常生活也有十分大的帮助,尤其是叙事疗法的人生哲学使我受益无穷,我很感激老师给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很感谢京师博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 ——段* 教师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七:校长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启动仪式的讲话

师生互动,共促成长

——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

大家好!为落实我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突出特色、求真超越”的办学理念,建立尊师爱生、积极互动、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从本学期起我校将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家庭、个人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良好的教育环境、优势的教育资源、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再是国家、政府乃至教育这一行业的提倡,应时而动的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开展。这一切都对当前的教育提出挑战,大班授课环境下的学校教育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在大班授课环境下,每个教师要面对四十、五十乃至更多的学生,不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受到个人精力的限制,只能针对大多数人采取大约的教育方式。同时,班级授课环境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教育氛围,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当然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当班级当中出现不良倾向时,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负面影响;再着,一个对班级来说良好的环境,也不一定适应每一个个体,因为人毕竟是有差异的。

第二,大班授课环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当老

师面对四、五十号学生时,他要做的不是让每个学生自由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展,而是要让这个整体都有一个较全面的共同的进步;同时教师个人的认识和喜好,也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的价值取向。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形成了“谁教的学生像谁”的情况。学生的成长,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中会有不同的需求,但在大班环境中,实现各取所需由于受到教师个人精力限制、班级环境影响,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能力的发展。

第三,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严重缺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一方面,全社会缺少大量的心理健康专业老师,不能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而言,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个体,难免会有所疏露,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当前,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单一的成绩为衡量标准,一考定终生,致使广大师生谈风变色,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

第五,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能真正落实,无法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学校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决定引进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直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直接选择学生。导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强化个别化指导,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导师制”,基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1、通过建立班级德育导师制,提高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德育管理水平,从而形成一支专业互补,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改变以往学校德育只是班主任、年级组、教导处的事,而任课教师只埋头教书,认为自己在德育方面没有责任,把德育推卸给班主任、年级组或教导处的错误偏向。促使任课教师都参与对学生的管理,走近学生,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注重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人人平等作为活动准则,使德育方式从“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任教不同学科的教师,一旦承担了德育导师的任务,就有了共同的工作目标,促使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从而使其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楷模。

4、为了教好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为了挖掘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促使每位教师挖掘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体现“人人都是德育

工作者”的德育管理教育性原则,达到“整体、合作、优化”的目标。

学校实施导师制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工作、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和美生活,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师生齐心,梦想成真”,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共同书写骆驼城初中新的一页。

2007年9月17日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八:叙事疗法导师——张婍老师

张婍——叙事疗法导师

一、专业背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应用心理学博士、博士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二、工作经历

京师博仁教育中心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事业部特聘讲师

京师博仁“心众筹”项目特聘讲师

澳大利亚达利奇中心认证叙事治疗师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讲师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美国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员

三、社会活动

心教育平台脱口秀节目特约嘉宾

曾从学术角度分析了孩子成长中不能忽略的两个要素:双语:“少儿不宜”不仅是黄色和暴力并在北京晨报上发表

曾在中国早教网上发表的文章(部分):

1.对待孩子,你有过“语言暴力“吗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婍与网友育儿达人妈妈非儿谈

3.育儿专家张婍: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应对

4.育儿专家张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四、部分论文著作

在SSCI、EI、核心期刊及国际和国内会议中发表论文十余篇:

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大众心理丛书)

《心理诊所》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

怀一颗感恩的心

五、主要事迹

主讲心理咨询实务操作、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督导、心理咨询入门实训等课程。主要从事后现代取向

的认知行为治疗、叙事心理治疗、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家庭治疗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网络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担任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资深心理咨询师,北京进取国际“心动力”情商教育专家顾问等职,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培训。 六、课程助益

助益心理咨询师:

1.学习叙事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叙事疗法在咨询中各阶段如何运用; 2.有效减少消极来访者的阻抗,使其愿意分享生命中伤痛故事,进而帮您顺利找到问题背后积极一面;

3.初步了解当咨询过程遇到反复与困境时, 叙事咨询师如何看待与继续工作;

4.给来访者看待同一问题的全新视角,提升您在咨询中的沟通水平和境界

助益心理老师:

1.带领学生找到问题背后的资源,培养困境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其受益一生;

2.学习完善操作技术,详解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施过程、操作方法);

3.学习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实用技术方法,简单高效切入问题要点

助益家庭婚姻中的您:

1.学习叙事疗法特有技术,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和深入交流;

2.用更积极的态度处理与伴侣、孩子的关系,促进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谐;

3.在婚姻生活中,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带动家庭氛围转化,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助益企事业单位的您:

1.了解用一种方法,助高压力人群(销售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进行压力释放并获得前进的力量;

2.认识一种技术,能激发团队正能量提升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协作精神,创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

七、适用人群

1.大、中小学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2.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工作者;

3.企业管理和培训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4.监狱管理、社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者;

5.艺术和心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6.心理学爱好者、期望自我探索的朋友。

八、学员评价 重新审视自己的咨询过程,给自己一个觉察,不假设认定“来访者是有问题的”,不再按照自己的判断引导,控制咨询过程。叙事疗法,使我提升,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

——祁* 青少年工作者 老师讲课的内容非常切合我的实际需要,让我从对叙事完全陌生到现在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觉得自己不仅是收获了一个助人的好方法,同时对我自己日常生活也有十分大的帮助,尤其是叙事疗法的人生哲学使我受益无穷,我很感激老师给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很感谢京师博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 ——段* 教师

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篇九:成果八:德育导师制

实施德育导师制,激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研 究 报 告

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 德育导师 制度 思想道德 建设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转化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朱阳二中在全市范围内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干部、社会专业人士、教师、家长、村干部等担任学生导师,组成“专家德育导师团”、“教师德育导师团”、“社区德育导师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背景链接

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讲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1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条:学校全体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思想,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十三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第十四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要关心职工、居民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德育的地位,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齐抓共管,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目的的保障。

2、农村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偏差。不少学校不是全体教师都做德育工作,认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德育工作者,即班主任或政教员的事情。许多教师把教书育人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甚至只教书不育人,过分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学校以分论教,老师以分论学,学生只要学习好,一好代三好,诸如校园中的脏话、打斗、折花、玩水、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除德育

2

工作者外无人问津、熟视无睹。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忽略不教,或教在纸上,写在卷上。这种德育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张皮现象,造成德育教育的许多空白。只有动员全体教师,全部参与思想教育工作,人人都来管,这样才能形成教育无空隙,处处有教育的良好局面。

(2)家庭教育不当,只养不教育,重养轻教。有一半以上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忽视道德品质教育,甚至认为教育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有许多家长出外务工,一年半年回家一次,对子女仅仅是交学费、留生活费负责,其余过问甚少,大量存在不知道子女到几年级,班主任是谁的现象。教育方法欠缺,教育失度:有些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包庇、袒护子女犯错,有的家长对子女却是粗暴打骂,关锁饿肚,认为“棒下出孝子”,有的家长言行不一,酗酒、赌博、偷盗等,不能给孩子起到好的身教言传作用。急功近利,学生失学,无视国法,让子女提前就业赚钱,荒废学业,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这样就造成学生教育,学校努力管,家长不会管,社会无人管的一面热现象,势必形成“5+2=0”的教育结果。

(3)社会的不良影响,商品经济,等价交换,使一些学生也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讲等价交换,如出钱雇人做作业、义不容辞送礼等,还有低级庸俗、黄色下流、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对学生侵蚀,录像厅、网吧、歌厅、低级的文化作品,给学校德育产生了极大冲击,使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状态。然而社会上大量德育教育资源却没能发挥作用,如社区中教学楷模的成功经验不能推广,身边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生从未耳闻,卫生、法律等大量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专业知识不能

3

适时教给学生,这样不良社会现象在腐蚀,优秀的教育资源却闲置。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次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人人行动,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教育网络和有效机制,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目的。为此,我校在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管理制度,来激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经过近三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际效果的教学理论与管理策略,是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的。

二、实施过程

2004年2月,我们面对差生面大、转化效果不佳的状况提出了潜能生培养导师制,让每个班级推荐8-12名潜能生,然后由任课教师与潜能生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帮扶关系,每个教师导师带4名潜能生,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等四个方面通过座谈、家访、辅导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每月一次考核总结,一学期为一个培养转化周期,对转化成功的,学校进行总结表彰,然后再为该导师挑选新的潜能生,对于在一个周期内转化不到目标者,可延长一个周期,直至成功。2004年全校50余名教师导师受益的潜能生有300余名。

2005年初,我们在上年潜能生导师基础上,提出了德育导师制,发挥校内全体教师的德育教育作用,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怀”的局面,首先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树立“德育工作靠大家,干好德育促

4

全面”的工作理念,明确“面向全体,相信学生个个都有才,相信学生人人能成才”的教育理念,然后把每一位教师导师分到班级,与班主任一起担任该班级的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每个班的德育工作者由原来的一人,一下增至3人或4人,并且还把单一的班级管理细化到小队管理,每个班以6-8人组成一个小队,形成9-10个小队,选出队长,每名导师再包3个合作小队,再加上原来包教的3-5名潜能生,这样就形成了班级管理靠团队,教师人人是导师,合作小队保管理,学生人人受关怀的系统,周密的校园德育教育体系。

2006年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德育教育中专业知识,社区活动失控的不足,又把德育导师制进行了完善扩充,聘请专家导师和社区导师,从教体局老干部、政府机关、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聘请了有丰富教育经验或专业理论知识的8名同志,组成“德育专家导师团”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心理健康、理想前途、安全等方面教育,一般一个月一个专题,使德育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也更深入有效。同时从朱阳七个管理区中分别聘请村干部、管区负责人、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等21人,组成“社区德育导师团”,把学生按社区分布、分为七个大队,设立一个队长,每个大队下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小队,选出队长,与社区导师一起负责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学生在家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导师还要协助学校解决本区域的家长培训工作及收集、反馈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或意见,从而实现教育无空档,时时有教育的德育教育环境。

5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成长导师制案例 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 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成长导师制教育叙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76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