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血糖稳态图

血糖稳态图

2016-01-12 09:19: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血糖稳态图篇一:人体的稳态-血糖 ...

血糖稳态图篇一:人体的稳态-血糖

血糖稳态图篇二:第二节血糖调节(中图版)

血糖稳态图篇三:人体的稳态

血糖稳态图篇四:内环境的稳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相比,成分的最大区别在于

A.葡萄糖含量 B. 蛋白质含量 C. 氧气含量 D. 水含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多,而像葡萄糖,氧气和水,离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再三者之间相差不大,所以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2.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 ①O2 ②抗体 ③肝糖原 ④血浆蛋白 ⑤血红蛋白 ⑥载体蛋白 ⑦胰蛋白酶 ⑧胰岛素 ⑨尿素 ⑩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⑧⑨⑩

C.①④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⑦⑧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肝糖原、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属于外环境成分,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试卷第1页,总32页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答案】D

【解析】略

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

【答案】D

【解析】略

6.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A.组织液中 B.血浆中 C.淋巴中 D.消化液中图为人体

【答案】A

【解析】略

7.下列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所处的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答案】A

【解析】

8.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混合后,水浴加热煮沸2分钟,溶液逐渐呈现

A.浅蓝色 B.棕色 C.深棕色 D.砖红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葡萄糖。

试卷第2页,总32页

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的鉴定,意在考查实验能力。

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恒定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A

【解析】B错在血红蛋白不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在保持不变,应该是保持动态平衡,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存在的内环境是只组织液,所以A选项正确。

10.如图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与此概念图相 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④代表C、H、O、N

B.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则①、②、③、④代表呼吸、消化、循环、免疫

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下图是某健康人饭后3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方向总趋势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1、3 B.2、4 C.1、4 D.2、3

试卷第3页,总32页

【答案】A

【解析】饭后3小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恢复正常。

12.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所以A不正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但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所以B不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传入大脑后形成渴觉,所以C不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以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1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在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突触间隙间的液体是组织液,A项正确;牛奶喝入胃,牛奶只能停留在胃表层,被胃壁细胞阻挡,吸收后才能进入内环境,B项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项错误;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输卵管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内环境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卷第4页,总32页

试题分析: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所以A选项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去路(图中⑤⑥⑦),抑制血糖的来源(②③),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血糖的来源(②③)过程,所以B、C选项错,而D选项是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属于考纲分析推断层次。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

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构成;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

++-17.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B.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K主要存在细胞内,故A错。动作电位(膜电位改变)的产生愈Na

试卷第5页,总32页

血糖稳态图篇五:第一节人体稳态--血糖调节

1

2

3

4

血糖稳态图篇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血糖稳态图篇七:血糖题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一、二节 内环境与稳态 血糖调节

一、选择题

1.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解析:A、C两项中淋巴和消化液不对。B项中的H应主要从肾脏排出。为避免渗透压过高,所以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答案:D

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

答案:B

3.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 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首先根据①与②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

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5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C

4.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解析:考查内环境的概念以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成分之一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肌肉细胞间可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5. 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

次是(

)

A. 组织液→血浆

B. 组织液→淋巴→血浆 D.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C. 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解析:食物中葡萄糖被吸收首先由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从血浆中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要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被吸收只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

答案:A

6.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

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血红蛋白及血浆蛋白的区别。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作用主要是运输氧气,不能在血浆中发挥作用;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药物的作用下使得实验组比对照组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只能是因为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若是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或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都不会使血浆中血红蛋白增多,只能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增多或红细胞数量增多。

答案:D

7.下列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

)

解析:胃液分泌到消化道中为外界环境。当喝大量水时,pH会明显升高,而不会像内环境一样维持稳定,但不会高于中性。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

解析:当血液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仍然会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体温会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出现波动。

答案:D

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答案:B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pH的稳定通过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来完成;人是恒温动物,因此其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中。

11. 某一长期出现糖尿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导致无效的可能原因是( )

A.胰岛素基因缺陷,丧失原有功能

B.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胰岛素分子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C.胰岛B细胞受损

D.下丘脑的某一部分传导失灵

答案:B

12.(思维拓展题)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而肌糖元不分解,能促进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分解、利用、储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答案:A

13.如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

①②③④依次是(

)

A.+,-,+,-

C.-,-,-,+

答案:B

14.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

图分析正确的是(

) B.+,+,+,+ D.+,+,+,-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解析:该题考查了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血糖的来源可知,口服葡萄糖后30 min内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的吸收。a的血糖浓度始终较高,很可能为糖尿病患者,b在120个 min后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被氧化分解,d体内血糖浓度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属低血糖患者。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_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二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6层。(3)血浆与组织液的最大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4)花粉过敏能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增大了组织液的浓度,组织液量增加。

答案:(1)②③ (2)自由扩散 6 (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

(4)③ 花粉过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16. 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

血糖稳态图篇八: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稳态与调节

姓名:

知识点一 人体的稳态与健康

考点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淋巴

(2)内环境的概念 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

(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 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

考点2 细胞外液的成分

考点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考点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巩固

1.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 (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 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D.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

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6.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7.体液含量较多的是 (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8.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0.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解析:肌肉细胞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组织液,故选C 2.(2006年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 ①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 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递质小泡存于神经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A

答案:1.D 2.D 3.D 4.C 5.B 6.D 7.B 8.C 9.B 10.B

考点5 对稳态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

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

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调节途径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

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示】 ①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另外,免疫调节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考点6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调节

(1)水的平衡

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

量减少。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特别提示 ①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②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特别提醒: ①中枢:高级中枢和渴觉中枢——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下丘脑。 ②抗利尿激素合成部位——下丘脑:贮存和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① 无机盐平衡的原因: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 ② 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③ 调节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从而使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④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⑤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⑥ 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补充:肾脏排盐的特点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

考点7 血糖的调节及其意义

(1)正长情况下血糖的去向有以下三种:氧化还原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胰岛素: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 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4)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5)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考点8 体温调节及其意义

(1)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2)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3)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 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 (4)体温调节过程:

(5)调节方式:

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 (6)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7)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考点9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又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包括: (1)感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2)分泌: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调节: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有血糖调节中枢等,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

(4)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例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分解,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解析: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考查人体的血糖和水盐调节的过程。(1)一次性饮入大量清水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因而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过程表示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对下丘脑的影响,属于负反馈调

血糖稳态图篇九:如下图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

如下图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_______分泌的[ ]______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分泌的激素[ ]______增加,这种激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③④⑤加快___________;二是抑制__________。

(2)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3)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异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中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序号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两种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体内环境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__________细胞合成分泌的_________会增加,进而促进图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等生理过程。

(2)人体的血糖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相对于神经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的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较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____________的特点。

(3)图中a、b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同时血糖调节过程中,b激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b激素的分泌,a激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a激素的分泌。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2.(12分)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

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

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6)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7)①内环境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

血糖稳态图篇十:20111215稳态

2011-12-15生物大练习10——稳态和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2、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

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

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

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

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6、右图为人体神经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③中的递质小泡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细胞含有染色体DNA的双层膜细胞器是②④

C.图中所示是突触结构共有5个,作用可能不同

D.图中④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7、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

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8、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1

9、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10、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12、人体在某种条件改变时,内环境中一些物质的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

图中的曲线可表示

A.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B.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C.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D.再次感染甲流病毒后相关抗

体含量的变化

13、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14、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

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

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5、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16、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C.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17、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8、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2

19、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20、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 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2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23、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

2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

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

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同

C. 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

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

中的碳

D.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25、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

B.图中A可以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可以表示

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

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微生物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其中它们的异化

3

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26、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程看,

各时期多种植物激素都是独立起作用的

B.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

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

C.小麦鲜籽粒质量鲜重增加的趋势与

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

更重要

D.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

较高,说明GA3对果实的成熟有作用

27、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

某种绿藻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定光照下产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的光照强

度必须相同

B.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须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

C.35℃是最有利于该绿藻生长的温度

D.若温度长期保持在40℃,则该绿藻不能生长

28、下列有关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NA是单链,不能做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 mRNA根据密码子依次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

C. mRNA的功能是将遗传信息转录为密码子 D. HIV的RNA中插入某些核苷酸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29、下列对图中有关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如果横坐标表示氧气浓度,则纵坐标能表示人成熟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吸收量

B.图2中ab段和bc段都能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相同

C.图3中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岛B细胞分泌随后增强

D.图4中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A点时的百分比

30、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

①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④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⑤病毒的成分、结构简单,因此高温难以消除培养基中病毒的侵染。

⑥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4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011-12-15生物大练习10——稳态和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31、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 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5


血糖稳态图相关热词搜索:血糖稳态 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图 双稳态触发器电路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血糖稳态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血糖稳态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77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