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016-01-12 09:36: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一: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一: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教基二[20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二、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坚持促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推动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

严谨有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4.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评价的各个环节,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5.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

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品德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业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3.身心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4.兴趣特长养成。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学业负担状况。主要考查学生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可以通过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

各地要在涵盖以上5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照20项关键性指标,按照小学、初

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完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见附件)。要收集学校教师队伍、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等影响教育质量相关因素的数据资料,为全面分析教育质量成因提供参考。

(二)健全评价标准

要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等开展质量评价。对于目前操作性还不强的评价标准,要积极研究探索,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

(三)改进评价方式方法

1.评价方式。要通过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

2.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测试和调查都要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不针对学生个体,不得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避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评价工作。

(四)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1.结果呈现。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

2.结果使用。要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对于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要给予帮助和扶持。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学校,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逐步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四、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体

育、艺术教育教学。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

(二)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

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纳入有关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范围。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教研部门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专业评价、监测机构。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评价队伍。

教育部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资源共享。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评价工具,为开展评价、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保障经费投入

各地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当地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

五、认真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评价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工作机制

教育部将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抓好一批实验区,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按照评价指标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对照检查,切实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围,避免交叉重复评价,防止加重中小学校负担。要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评估)、教研等机构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作用。要通过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教育部将对各地改革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大力宣传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

各地可依据本意见精神组织对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年6月3日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二: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平台

《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平台》解决方案

一、信息化背景

《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系统》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深度融合,基本功能覆盖中小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信息化。本软件产品研发的政策背景是:

1、国家连续下发有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2010年5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

2013年6月8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意见中指出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各地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当地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

2、国家教育部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

2011年8月26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发出通知,成立“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任组长,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

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3年7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17号,要求以省为单位组织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推荐2-3个地(市)申报实验区。

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2013年12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就高考改革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进行了相关解读,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

二、产品使用价值

《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系统》,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能够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率最大化,支持特色办学及其教育理念的实现。

1.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破解素质教育难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点突出,理念先进,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完整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及完善的评价过程,是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使用评价系统,能引领学校做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内在成长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引发学习兴趣,实现自我发展、全面发展,达到“以评促进”的目的;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搭建完美的人格架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上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能让学校找到破解素质教育的密码,改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学校教育增值。

2.实现教师、教辅人员评价及绩效考核信息化,解决绩效工资发放难的问题。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打造卓越教师队伍。其主要作用: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四是激励培养优秀教师;五是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提供权威依据。

3.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与评价系统》,将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均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解决了新生入学分班不均衡、大型考试安排费时费力、成绩统计速度慢、学籍管理不方便等实际问题,优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真正实现了效率革命。

4.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教学资源共享。

这款产品,通过手机版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能根据用户自己权限进入系统进行学习和工作,真正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

本产品目前,已累计为北京、武汉、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等省、市共500多所中小学校提供了数字化校园产品与实施服务,并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广泛的实用性、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和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功能等特点,赢得了众多中小学校的好评。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已成为用户用来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首选,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措施。

三、平台建设内容

1. 平台网络架构图

架构图说明:

² WEB服务器配置双网卡,在校内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校外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

²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Raid1磁盘阵列,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2. 学校应用平台

校园应用系统采用B/S结构,asp.net 4.0、Ajax主流技术开发,采用SqlServer 2005数据库。各模块之间采取高内聚、低耦合设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业务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安装、实施。

学校应用通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园日常办公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教师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推素质教育。 系统总体结构图

(1) 校园办公

应具有校园特色的自动化办公平台,帮助用户实现无纸化、零电话的现代化办公模式。内置功能包含信息发布、日程管理、留言管理、请假管理等校园的基础业务系统。

(2) 教务管理

主要包括教师岗位编排、课表管理、教师备课管理、批改管理等功能,方便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管理工作,提高日常办公效率。

(3) 班级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工具,包括但不仅限于常规检查,如:早自习、教室卫生、早操、晚自习等等,通过在线录入和信息统计,能够自动计算排名情况,便于各班级日常管理和评比。

(4) 学籍管理

学生学籍的建籍、封籍工作,替代以往手工编排造成的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等问题。

(5) 成绩管理

可对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统计分析,跟踪多次考试学生和班级的成绩变化,数据通过表格和图形形式展现,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6) 专用场馆管理

对图书馆、实验室、音乐教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场馆使用的申请、审批、统计,便于协调安排各场馆的使用。

(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强调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需要系统能够自动形成贯穿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全面、科学、公正的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8) 教师档案

各类人事信息、业务信息管理,如基础信息、教学技能、科研成果、培训记录等。

(9) 校产管理

对校园涉及的各类资产设备实现分类精细化管理,与上级单位实现实时互通;

(10) 网上选课

学校自主拓展课程,在规定时间段发布到系统中,供学生选择学习。

(11) 图书管理

实现学校图书电子化管理,支持捐赠、返还、自主建馆等方案;

(12) 资源分享平台

校内资源管理,可实现不同权限共享、积分奖励制度、资源优化方案等;

(13) 教师评价

通过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潜能;

(14) 宿舍管理

与学籍、教师档案等模块结合,实现学生及教师宿舍的全面管理工作信息化;

(15) 心理健康

实现学生及教师在线的心理测评,与心理医生的在线交流,心理问题解决方案等;

(16) 校园安全管理

人员、车辆出入管理,与校园一卡通、报警器、监控设备等硬件结合实现全方位实时安全防卫及处理;

3. 家校通应用平台

家校通应用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学校应用平台产生和学生相关的数据,在家校通平台中可以展现给家长、学生,增加了家长和学校老师间的沟通,更好、更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相关情况及信息、班级动态、学校信息等。

(1) 沟通平台

建立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以实现实名、匿名等方式的信件沟通。

(2) 成绩查询

查询个人每次考试的成绩,并针对多次考试成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分析指标多元化,并生成饼图、柱状图、雷达图等图形。使分析更加直观。

(3) 课表查询

查询本学期的课程表。

(4) 作业查看

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相关信息,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管,同时也方便学生查看。

(5) 班级通知

班主任通过班级通知栏目及时发送班级通知消息。

(6) 学生评价

实现网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操作,同时学生可以查看个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运动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践与操作各方面的平时评价结果,及每学期的终结评价等级和积分、教师评语等情况。

(7) 个人信息

查看个人学籍的相关信息。

(8) 图书馆

通过系统实现在网上查看图书信息,图书预订,续借等操作。

(9) 教师评价

在指定的时间内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10) 网上选课

学校自主拓展课程,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网上选课。

4. 手机应用平台

手机应用平台主要配和现有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应用体验,服务主要的用户对象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三类用户借助手机应用平台分别可以完成如下工作:

教师:完成校园办公的信息发布、留言管理中及时信息的收发,完成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相关工作; 学生:完成个人学习、评价等相关信息的查看,通过留言系统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完成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工作;

家长:通过系统对孩子在校各项家长关注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通过留言系统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完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工作。

教师应用功能: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三: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的量化评价,占很大程度上的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根据,这样导致了中学教学评价的很多的变形和扭曲。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为评价标准,以人性化的评价为标准,以未来的视野为评价做标准,从只重视结果,到不光重视结果,也重视最初和过程,这也很重要。注重人文关怀,评价系统不光是看教的结果,也看到教的质量;不光看到学生的成绩,也看到这个主体的形成质量;不光只看教或学,而是将教与学结合起来。

关键词:教学质量 学生主体 人文关怀 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价值的取向造成我国目前的学生评价大多是以“分”量知识指标,忽略了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劳动技能多方面指标的达标情况,把学生的学习导向了极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评价的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弊端

教学质量评价,大家都叫着要改革,但现在评价系统却还是大部分继承着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且各项评价都同传统的评价体系挂钩,无论是老师关系最大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现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弊端:

首先,以学生的分数来做为教学质量最重要依据之一。

有句话叫“分分,学生的命根。”但现在有些时候也可以这样说:“分分,老师的命根。” 纵观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由于人们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价值取向不同,不难发现从古至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离不开以分为标准、用考为主要手段的模式。然而进一步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是以这个考试的分数为重要依据了。它在社会的某个局部甚至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舆论导向,这种由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的层层考核评价,形成了一种以分数为主轴的金字塔式的评价流程,无形之中,这种不科学的评价制度给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套上了一个牢固的枷锁。

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指标,以学生这个指标再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来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忽略了思想品德、身心健康、

劳动技能多方面指标的达标情况,把学生的学习导向了极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分数的高低是受其测试的内容效度制约的,试题的种种因素均会影响到考试的信度,一张试卷只能从某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水平,难以标志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同时,应该看到分数仅仅是量化了的评价素材依据,而不是教学评价的本身,这种定量不定性的分析是难以与当前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目标统一起来的。

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简单地异化为学生的考试分数,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教师的努力程度、同行认同度、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等因素。由于囿于评价模式,极有可能使评价的监控和促进功能异化成教师为提高学生分数而教。

其次,由于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和区分功能,无论什么都用来做比较,例如:教育年限、学生成绩、培优辅差人数、担任工作职务,公开课的节数、获得奖项的大小等,把教学质量评价,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以人为本,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相悖。无论何从项目都要比较,这样评价标准是在相互比较中产生出来,是相对的、不确定的,不能客观反映学生成绩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被评价的学生无论知识水平达到何种程度,总有一半处于平均分以下。另外,组织考试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唯一评价主体,忽视了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原则,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结果公信度受到质疑。

二,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的思考

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具有监控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功能,是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科学、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激励教师积极主动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反,不科学、不合理、不公正的教学评价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上进心,最终将会导致不良教学行为的出现,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不能真正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功能所达到的应有效果表现出来。

(1)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做为主要评价内容之一。

教学质量首先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如果离开了学生,当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大家都知道,人的素质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知识、能力、思想、习惯、兴趣、意志等等。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科学研究认为:“智商”只占一个人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非智力因素,即个性品质、情感、态度、兴趣等。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潜能得以释放,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从而让学生得到主动、全面且

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才是现代教育所赋予的新的内涵。

(2)评价的价值取向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我们应当全方位地来看待评价这个作用力。所以评价应当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同时,促进学校文化的构建。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的选用主要源自评价目的的引导,最终服务于评价目的的需要。为此,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注重尊重教师的人格,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重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把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与外在的压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个人素质全面形成与提高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同时,促成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支配下,相互协作,追求卓越,自觉遵守程序和规范,逐步形成师生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做事方式的学校文化。使评价这一外在的要求变为教师主体的内在自觉,成为教师主体性发挥和自我实现的条件。

(3)是评价的内容全面,标准公正合理,程序方法规范。

对于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更要做的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成绩,或一些简单的硬性指标,更应当加上一些大家平时可能看不见的内容。把评价的范围应当更加适当地增大,把一些软性指标加上。例如:如何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面加上,有很多潜在工作量的内容加上,还有很多老师做了很多奉献,却不易形成成绩或体现在字面的内容也要适当加上。再者我们也要把标准定的公正合理,使评价的程序方法更加地规范,可行。

(4)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成为监控各课程实施环节和教学环节的效果,实现教学的有效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当然这些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相对来说难度就比较大了。但有些我们可以做,只有从一步步做起,中学教学质量体系评价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改观。例如,对学生而言,我们可以推广弹性考试制度,不再强调必须期末考试。所谓弹性考试制度,是指考试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可以有相应的改变,我们不必拘泥于期中或期未考试的概念,也不必一定要把各科的考试时间定的那样死;同时考试地点也不一定要设在教室,可以在实验室、机房、某种比赛舞台等;方式可以是笔试,可以是机试,可以是其他形式,可以个人进行,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考试形式可以客观性题目占多数,也可主观性题目为主体,允许有个人想法的创新和实践,也鼓励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开创一种以适合、灵活、创新为核心的考试制度,才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目的。再者,我们也可以把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例如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如果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的方面也可以做为评价内容之一。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千人一面的样式,我们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作为一个评价内容,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而又有各种各样特长的人等。

三,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关几环节的改进看法

(1)评价目标:以人为本,注重评价对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以及进一步开发教师的潜力为目标,同时把把如何使得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把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促进及发展作为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评价,可以使得中学教育教学得以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学校的管理者,老师,学生能够更加和谐地为发展一个更加美发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目标而前进。

(2)评价内容:我们在教学评价中,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一些能看到结果的量化指标,而不去关注在教学质量的最初和中间段,我们的评价内容我觉得不光要看最初的指标的到最终指标的一个变化率,同时也要看到过程质量的重要性。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上,不光是看一个教学成果的体现;同时也要让群体的满意度,当然也要包括家长的满意度给加上来;还有就是要加上教学的态度、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实施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加上公众的满意度。

(3)评价方法:在评价中,采取的评价方法多以注重人文化关怀,强化“传道者”“教”的质量的过程性评价为主,提倡对教师多做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是否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标准来评价教师工作,就是说重视教师的“过程性”工作,由此来改变过去惯以学生学业成绩来评判教师的不公正评价,从而实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的“三促进”的目的。同时注重科学考查,强化“受业者”“学”的质量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用处也不会太大。知识掌握上从最初的生存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道德范畴上从最初的公正教育到关怀教育的转变等等,这是由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建构所决定的。事实上在“人才”被推向市场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先有健康的身体,之后是健康的思想,最后才是健康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看到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也值得大家去商榷及改进。中学由于升学的压力,不可否认地看到,太多的地方依赖了“分数”,而且很多地方把分数作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导致很多的新的评价方法及想法不能在中学实施的重要原因,但这也不可能一下子所能改变得了的。有人说取消高考便可解决这一些问题,但事实上,说起来易的事做起来并不一定能那么顺利的完成。或许这也不是一剂良方妙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大家进行探究。但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建立起促进人的健康发展,适应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会不断地深入及开展,提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谋求评价方式的多渠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价值的多方位,从而构建出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定会逐步在各个中学实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教学评价》

2、邱均平 《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 》 科学出版社 2010-5

3、张根应 《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2009

4、杜威 《评价理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四: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五:2012年宝应县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考评办法

2012年宝应县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考评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为准则,以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改进管理方式,全面调动学校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评比对象:22所定点初中。 三、评比内容

素质教育质量考核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各项100分。

1.德育工作:主题教育及双月一节活动、崇德尚礼专题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德育效果等。

2.教学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上课、作业训练等。

3.体育工作:体育课开设,“三操”质量,体艺2+1(社团)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竞赛。

4.艺术工作:艺术课程开设,艺术团队(百人特色团队)建设,体艺2+1(社团)艺术活动,艺术节开展情况,艺术竞赛。

5.文化质量:以结对共进教学质量、中考成绩(含体育)为依据,考核质量。

四、评比方式

1.初查定基础:三月份初查,确定各校工作基础状况。 2.复查看发展:以后随机检查,视进展情况及效果评分。

3.综评定结果:将月度视导、常态检查、活动展示、成果绩效及文化质量等,汇总评分确定学校质量位次。

4.文化质量的考核:以结对共进质量考核评分。 五、素质教育质量分项评分表 1.德育工作评分表 2.体育工作评分表 3.艺术工作评分表

4.初中结对共进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宝应县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考评德育工作评分表

宝应县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考评体育工作评分表

宝应县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考评艺术工作评分表

初中结对共进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质量为核心,以考核为手段,通过考核,形成合作共进、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全面提高全县教学质量。 二、考核原则

以《宝应县中小学质量保障机制》为抓手,依据《义务学校教学质量结对共进实施方案》,在结对共进的平台上进行考核。 三、考核办法

1.考核指标及权重:以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为考核指标,权重分别为0.6、0.2、0.2。

2.考核形式:以校为单位,所有年级分四次考核,累计积分,最后以3:3:4的比例形成学校总积分。 四、积分方法

1.初一年级四次考核权重为40%、20%、20%、20%;初二年级四次考核的权重为25%、25%、25%、25%。初三年级四次考核的权重为20%、20%、20%、40%。

2.各年级第一次考核以各项指标在组内的成绩按比例得分。各组内学校成绩的比例为: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六: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意义 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教育质量管理,推动中小学转变育人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准确反映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提高政府部门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有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部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激励学校内涵发展。

二、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发展、职责明确、规范长效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尊重教育规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考察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个性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率。

科学规范。评价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综合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反馈改进落到实处。质量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全面可行。注重发展性、增值性评价,满足学生、学校多方面的发展需要,鼓励中小学办出特色。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积极探索适宜的质量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

三、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学生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应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负担等。

2.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品德行为、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艺术素养等。

3.学生成长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社会环境等。

具体将按照小学、中学教育的不同特点,分别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考察重点,细化相关内容,完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在再次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时,以“发展指数”来反映有关指标的纵向比较。

(二)提高教育综合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考察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情况;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自我分析、自我诊断,完善质量内控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推动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向教育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发展,推动统考统测向基于科学抽样的多样化的质量调查发展,以基于标准的评价体系替代以往相对评价为主的教育评价。

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以测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为主,以现场观察、资料查阅等为辅。测评和问卷调查要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坚决不搞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的统考统测。

(三)促进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

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形成以区域为单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分别反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予肯定;对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反馈兼顾改进教育教学、完善督导评估、引导社会舆论等三个应用方向。指导学校和教师提高评价教学的能力,加强基于实证的教育教学改进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督导科学化,提高教育督导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改变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奖惩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做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完善教育政策措施,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的理念看待学校、评价教育。

四、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领导 省教育厅成立由基教处、体卫艺处、督导处、省教研室、省教科院、省教育评估院等部门和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人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指导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制定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各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研究、解决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评价工作办公室,配合省厅做好省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稳妥推进本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

(二)建立组织与实施机构

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专业指导。

成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设在省教研室,负责教育质量评价、分析、反馈与指导等。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综合评价工作。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育督导部门组织,质量监测中心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由基教部门负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政策制订和业务指导;由教育督导部门研制实施指导意见,发布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并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适当充实力量,加强监测中心建设,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掌握教育质量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队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开展评价、改进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设立专项经费,确保质量评价工作的正常运行。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一览表

校务管理录入:金淙淙 责任编辑:金淙淙

上一篇校务管理: 2013年在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校务管理: 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任何评论

相关校务管理

没有相关校务管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Emaill

评价等级 1 2 3 4

5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七: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喀夏加尔镇学校党支部2014年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八:如何解决素质教育“评价、考试以及质量监测”问题.ppt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九:2014年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doc

2014年巴州一中初中段教育教学质综合评价方案

我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初中学段教育教学管理,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规范办学行为,确实做到“两开、两增、两减”(两开: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两增:增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增加睡眠时间,两减:减少课外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特制订对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提质、公平,学校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数与素质兼顾,教学与办学并重,当前与发展相照应,确保义务段教学质量合格率达到85%。

三、 评价机制保障:

1、成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刘长虹

副组长:丁银玲 、艾尼.买买提力

2、成员:郭怀生、邢印象、阿不来提•阿西木、潘伟杰、胡文华、 艾尔肯•吾守 、卡哈尔•克依木、钟庆举、贺凤芝、阿米娜•吐地

四、评价办法

(一)、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学生与家长问卷调查。

(二)、对教师的考评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全方位、多元化对教师作出评价,从而引导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评价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百分量化结合等级制 形式,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具体评价内容、方式、框架如下:

1、师德师风(5分):

以“敬业、爱生、奉献、自律”为主框架,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每学期或分学年召开家长会,在学生和家长中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以上的民主测评。学校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乱”(乱收费、乱补课、乱推销资料或商品)行为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一经查实,其中有一项则一票否决。

2、教学过程(45分):

(1)课堂教学(30分)。教务处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学期统一组织一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抽查听课、说课、评课、研讨活动,并进行教师间互评打分,可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取其均分;也可为该教师积总分。课堂教学只要达到“学生喜欢,负担不重,效果不错”即为好课。

(2)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与批改(8分)。按照教案的基本标准,

体现“实用、好用、管用”;作业数量适度、批改及时;每学期开展两次集中检查,经小组讨论后集体打分。

(3)辅导和转化后进生(5分)。

(4)试卷分析与整改措施(2分)

3、教学基本功及工作量(10分):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业务活动,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学科教学者,给与逐级加分(1—3分)。根据各学科标准工作量,按实际课时的比值进行计分。

4、教学研究(10分):

教学研究包括“学习、研究、运用、成效”四部分。检查学习笔记,教学反思随笔、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情况,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参加学术讲座、研究成果等。学校教务处组织骨干教师或评委集体打分。

5、教学业绩(25分):

(1)成绩(20分)。以期中、期末两次教学质量成绩的“离均差”为依据,初中毕业年级以中考成绩的“离均差”为依据。参照成绩可以是本校同一年级。

(2)荣誉(5分)。获得校、州、区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先进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逐级加分。

6、学生、家长(10分):可采取召开学生座谈会或填民主测评表的办法进行部分或全员学生参与评价(5分);召开家长会或采用家长联系单等形式进行家长投票的办法(5分)。

三、对学生的考评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制定对学生的考评办法。

1、评价内容:

(1)个人道德品质(10分):①、爱亲人、爱劳动、爱科学;②、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③、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觉;④、乐学、勤奋;⑤、对个人行为负责,对社会有责任感。

(2)个性与情感(10分):①对生活、学习有积极情绪;②积极乐观对待任何事情;③宽容大度,勤奋独立,自强不息;④追求自由,但不任性;⑤与人和谐相处;⑥行为习惯良好。

(3)交流与合作能力(10分):①具有团队精神;②能与他人合作并共同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③尊重他人并了解和理解他人的观点;④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与方法与他人协同进步。

(4)学习能力(45分):①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兴趣;②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③能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④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与创新精神。

(5)学业成绩(25分):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②作业认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③语言表达大方、流畅,参与学习和问题意识强;④对各学科内容认真钻研,并理解快、掌握得好;⑤个性突出,坚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素质;⑥考试成绩优良。

2、评价方式:(总分100分)

(1)学生自评(10分)。(2)同学互评(20分)。(3)教师评价(30分):要做好操行评语的记录。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评价比重各占一半。(4)家长评价(10分)。(5)学业评价(30分):平时考核占30%,期中测试占30%,期末综合测试占40%。

按等级制计入《学生素质报告书》。A(85分以上)、B(70——84分)、C(60——69分)、D(60分以下)(注:D级不得超过班级总人数的5%)。

巴州一中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篇十: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认知

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认知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快速的进步,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家长和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的需要、实现四化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的全面的深入的进行、教育理念的不断拓展更新,中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也应不断自我完善。现在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学习研究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心得体会谈谈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认知。

一、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要以党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为基本内容,以中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制度为保障。要有利于引导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要有利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全面、科学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原则

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注意对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有机统一,也要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全面和个性特长相结合。评价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公平、

公正、公开、程序透明化、评价客观化。激发中学生的潜在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意义

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中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改正自我。促进中学生在原有综合素质水平上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学生素质评价对中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性和可塑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也严重桎梏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特征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它也决定了素质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四、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施办法

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重大的责任,也同样的伴随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在评价实践中胆大心细、敢于创新,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责任,为培养全面综合性现代化人才而努力拼搏。

(一)、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是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

健康发展,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手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前社会和中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以及学校的校规校纪和具体要求制定的。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分开学、期中、期末三次时段性评价。主要途径是通过中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和课业学习态度进行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让中学生参与到综合评价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他们学校主人翁的精神。作为评价教师应该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中学生,同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做到更加公正、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应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测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对于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依据各自学科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形成综合评价,依据学生测评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及学科态度进行学期总评。从上课准备、听课认真度及提问、回答问题情况、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学习的主观努力程度、学习规律的把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并进行综合性评定。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评,各学科教师依据客观事实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为兼顾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测评中做到全面综合和个性化兼容。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辟一条具有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三)、运动与健康评价。运动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每周对学生进行卫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性评比,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对中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和评定,促进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健康的评价,分为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评以体检结果和体育课成绩为评价依据,每学期进行二次体检和一次体育达标测评。心理健康测评以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道德测评为根据。

(四)、审美与表现评价。审美与表现指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审美与表现包含审美与表现记录袋、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审美与表现他人评价、审美与表现工具评价四部分。为能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求做到:记录要翔实充分、自我和他人评价要客观、工具要具体。并订立档案为以后完善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五)、建立中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足迹。促使他们把握契机、努力拼搏。档案记录了他们的每一个瞬间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谈心、班会、书信等形式了解他们

的想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给予足够肯定和赞扬,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树立自信和形成良好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讲求平等和爱,它不仅是学生间的平等、师生间的平等,也是主体平等和客观平等的相统一。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爱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学习和生活各个层面关爱他们,只有教师圣洁的、真诚的、无私的爱方能培育出有爱心的博爱的使者。 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中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能够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教师要用全面客观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征和个性发展需求。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敢于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不断鞭策自己,奋发图强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总之,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否?将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兴衰荣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工作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81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