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016-01-12 09:42: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一:浅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一:浅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所属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摘要:

本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指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良习惯,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常规性、创造性和互助性三个方面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对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时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1 前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 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1选题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生

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养成他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让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善于积极思考,善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人工查阅与网上查阅的方式查阅了成功学、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 学论的书籍,90年代(国外80年代)以来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论文近50余篇。全面的了解了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确定本研究的基本框架。通过对《自然辩证法》、《普通逻辑》和《数学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书籍的研究学习,掌握了理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研究设计、研究手段为本课题的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对青海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采取面谈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访谈。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专家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

2.2.2逻辑分析法

对于一种学习习惯的研究,一般是由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也是如此。通过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来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学习习惯的内涵 学习习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的动作行为。学习习惯不能依靠学生自身去形成,而应该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相互磨合,逐渐培养而成。

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种: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学习的习惯,包含专心听课,练后反思,观察,合作研究等习惯;课后认真及时复习的习惯,包括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思考,阅读自学,总结归纳等习惯。以上学习习惯共分为三类,即课前,课堂,课后,每一类中学习习惯被再细分。其中课后的习惯,还可以对其进行延伸,它包括:爱惜时间、定时定量、用参考书、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资料积累、诗文背诵、学思结合、检验学法、学习卫生等。

3.2不良学习习惯的内容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上课前不会预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不愿动脑;做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好作业不会自

己检查;还有一些学生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平时不会预习和系统性的复习;考试只关心分数,不会分析失误的原因,等等。

3.3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及培养途径

3.3.1常规性学习习惯及培养途径

3.3.1课前预习的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也可以尝试做一两道题,看哪里有困难,等等。上课时,学生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3.3.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专心听讲一是要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要听懂新的知识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概念、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和板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们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判和必要的补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3.3.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验算的习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要过多依赖家长完成作业,更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3.3.4工整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 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的过程。我校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就将书法列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数学 学科,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1)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第几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

(2)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3)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4)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

(5)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6)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3.3.5仔细阅读的习惯

看清题目,仔细阅读,对审清题意,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3.6认真对待考试的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在学生考试之后,分析试卷会发现,几乎每次考试,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本不该错的题目却做错了,不该丢的分却丢了。于是,总是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不认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二: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分析

2011  NO.24

教育教学方法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分析

迟延高

(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  山东青岛  266200)

摘 要:对于没有较强自我控制力的小学生来说,良好习惯的形成主要依靠外界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最终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广大数学教学者一直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此就学生习惯的培养做一些阐述,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关键词: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085-0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仅对其学习会造成深刻的影响,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儿童阶段作为人生中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在以下内容中将作具体的分析说明,提出相应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的评价工作。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真完成课后的习惯:第一要规范作业书写,保持良好的作业卷面清洁度;第二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练习;第三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细心运算,主动验算;第四要学会自觉的检查作业是否完成。

2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数学学科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之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2.1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思维具有逻辑性,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有条有理,思路清晰的逻辑思维习惯。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体现的逻辑性。在数学题型或者是知识点的讲解中,善于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明确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程序和步骤。再者,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能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比如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明确哪一个条件是重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对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帮助等。2.2敢于独立的提出问题

思维不仅具有逻辑性同时还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学生比较善于发问,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不敢问、怕问。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容类型的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用鼓励启发的方式诱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才能产生出属于自己的见解,才能更好的交流,才会更乐于参与到新的思考中。

1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在于规范学习方式

1.1课前预习学习内容的习惯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预习指导:下次上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今天上课学到的知识能不能解决;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号,预习之后可以自己试着完成课后习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上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新知识,课堂学习的效率将会大有提升,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内容的预习过程会比较枯燥,因此,教师要表扬能够自觉预习的学生,让他们为其他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榜样,对其他学生的自觉预习起到一个激励作用。1.2上课认真听的习惯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重要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时候要一边听讲一边思考,重点的地方要学会做记录,对于老师的重点难点点拔要记牢,既要掌握好新的知识点,又要能够与旧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观点、回答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1.3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以后要靠课后做练习来进行巩固和进一步掌握。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指导首先要提出一个明确的作业要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作业作为示范。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反馈,认真做好学生作业

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并用,枯燥无趣的学习也将变得生动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价值的所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由形象具体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的过渡阶段,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借助感性材料的辅助才能完成。因而,小学的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观察,触觉体验,动手操作、积极发言提意见、发问等等来取得新的知识。比如关于角的两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寻造各种和角有关的物件,然后在课堂学习中拿出来讨论,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用处,角的大小是因为什么而定的,怎样去确定大小等相关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就是要拥有良好学学习习惯。但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学者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长期坚持。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法和手段,注重专业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明,曾风友.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

创新能力培养例谈[J].中国基础教育学刊,2009(4).

[2]李建国.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教育教学文论,2002(6).

[3]孙克莉.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4).

[4]蒋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

能力[EB/OL].小学数学专业网,2009-12-26.

[5]宝塔区实验小学,王晓梅.论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N].延安日报,2010.

3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喜欢的目的在于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比较抽象和枯燥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85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三:专题讲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0-2011学年专题讲座)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讲稿)

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 彭玉林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 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预习中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会自然地让学生联系起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预习中实在读不懂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确定课堂上主要精力应集中在什么地方,使注意力更加集中,精力更加充沛,同时也使各自的学习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和较强的针对性,不仅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能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课前预习不仅为学习新课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使 学生为自己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能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会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 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 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拔下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 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不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 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专心上课、主动探究习惯

很多老师片面认为,学生上课只要安静坐着听,不闹就是专心在听讲了,其实不然。课堂上的南郭先生还是很多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比如“车站„”,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教材提出了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并要求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既学会了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又复习了前的面分数应用题和比的知识。

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 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 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 力如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 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 习内容。为此,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1、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2、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树立学习的榜样;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并且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学生欲罢不能;4、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使学生始 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5、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 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 课后读书习惯

在小学阶段乃至今后,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从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而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教师不重视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课本只是起到“习题集”的作用;更有甚者,练习题或写在小黑板上,或打在课件上,一堂课都不让学生打开数学课本。这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甚至示范课上屡见不鲜。这着实让我们迷惑,若平时上课都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恐怕真的不知道数学书有何用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悉心培养,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对阅读课本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 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让学生理解性地反复阅读教学内容,找出课堂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地方,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加 深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新课结束后,不要及于布置作业,要加强读的指导:或精读,或略读;或自读,或导读;或默读,或朗读;或快读,或慢读。具体采 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平时的习惯而定,但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和关键处,有必要让学生放慢语速,甚至咬文嚼字,使学生弄清楚哪些是重点,哪 里是难点,哪里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养成抓住关理解数学知识的读书习惯。

四、勤思好问习惯

勤思好问是指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干质疑问难,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的充分表现。勤思好问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端正求知态度。

教育要以人为本。有的学生由于胆怯心理作祟,有了疑难问题不愿问、不敢问;也有的学生由于智力还没得到较好的开发,使得思维能力水平低下,不能意识到疑难问 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查颜观色,揣测学生心理,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最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 论,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沸腾起来,使课堂上没有弄懂的地方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而达到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勤思好问 的习惯,而且也为教学增添了活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四: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养目标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具体措施

1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如:(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的习惯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维、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培养。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五: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崔家小学 窦吉健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 ,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七: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

津南区新房小学 王树生 付春秀

学科:数学

内容摘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从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怎样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两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习惯 培养 基础

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

改成五四制以来,本人有幸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已三年

了。学制未改之前,我也一直担当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多年。从中我深深地体察到,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因为眼前个人利益的的影响,导致我们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踏踏实实地完成,这也是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概括得好: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他们对于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也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为眼前利益,而为长远利益着想,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可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

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专心听讲的习惯。

1.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教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大胆地挑错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和各种活动;3.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儿、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

(二)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1.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肯于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己的错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2.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3.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成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4.纠正儿童懒于思考,事事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等不良习惯。

(三)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从长远看,一个人获得知识,主要是靠自己阅读书籍,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四)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检验、自觉订正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对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好处。

(五)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严格,统一格式,甚至字写多大,哪道题写在哪个格里,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减少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时,要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毅力。

(六)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习惯。

(1)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复述题,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

(2)完整地、有次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3)纠正儿童半句话及使用非数学语言的毛病。

(七)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八: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工人家庭和附近的农村,加之近年来外来民工的子女纷纷涌入我校,因此,我校学生生源相当复杂。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习惯也千差万别。通过我们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懒散,不会倾听,书写零乱,计算马虎,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可效果很差,这与缺乏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法和指导策略有关。更主要的是纠正不良习惯远比培养良好习惯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试图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此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

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因此研对象为我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子课题。在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各年级段数学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异,我们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习惯”

面对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我们把养成良好课堂常规习惯放在首位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时,我们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会倾听。主要是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2)会表达。“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3)会书写。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4)会提问题。学生在听、看、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2、中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也想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想错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重要学习方式的良机。为此,我也定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即“五会”。

(1)会倾听。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会思考。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要让学

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会操作。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会表达。“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5)会合作。①学会收集。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②学会交流。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③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高年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再者,探究学生也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着力点,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高年级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他们的研究子课题。他们也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1)会倾听: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层是听见,更高一层是有思考地听,也就是用脑子听,如何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在思考中听是尤为重要的。

(2)会观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3)会思考: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4)会质疑: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 解

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会预习。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知识初步了解,并及时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这是学生经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然后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最后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6)会检验。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七、课题试验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调查现状,论证定题。

2、 成立组织。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 培训师资。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九:小学数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用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成就学生智慧人生

主 讲 人:孙 娟

平 阴 县 龙 山 小 学

用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成就学生智慧人生

古往今来,关于习惯的研究从未间歇过。古有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墨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染丝说;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质疑观。近有著名教育家、学者楚图南先生“习惯决定成败”观;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学习习惯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观;教育家孙云晓“行为习惯决定人格”观。正是由于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学校已经将学习习惯培养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单纯从数学学科的角度上来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育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思维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即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现在请老师们静下心来回想一下自己教学生涯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看是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2.计算不准确,没有养成规范的计算习惯;

3.上课精力不集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4.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

5.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

6.作业只追求“量”不追求“质”,没有形成优秀的作业习惯;

7.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忽视复习的习惯;

8.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以上所提到的是多数学生存在的较集中的数学学习习惯问题,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正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就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各因素加以分析,说明在不同的年级段应有侧重地培养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给大家提出一些可行的培养策略,希望通过对习惯培养的探讨,让老师们认识到,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

老师们,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也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五、六年级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把握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关键期,在不同阶段着重于不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15—2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作为小学的起始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应主要培养学生听课、作业、书写方面的习惯,这三方面的学习习惯对后续学习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最初就开始严格要求、着重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生应具备的听课习惯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的小动作较多。在传统的教学中把这些特征视为学生学习中最大的缺点,有的学生还被认为是患了“多动症"。有时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求学生一动不动地听讲,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因此,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很容易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极不利的影响,甚至延误孩子的一生。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要求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精彩引入

一节课能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引入做得是否精彩,如果只是平淡地说今天要学什么知识,绝不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能针对低年级学生还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特点,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或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那么一定会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会很认真地听。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森林里有一位老牛奶奶,她没人照顾,于是小羊他们班就决定去看望牛奶奶。班里的同学集合完毕后,老师让小羊清点一下人数,小羊从第一名同学开始数起: ‘l,2,3……19’,接下来小羊不知道该怎么数了,你能帮助他吗?"通过这样的引入吸引学生,使他们都跃跃欲试,教师自然不必担心学生的听课问题。

2.巧用多媒体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当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例如,在“认识时钟”的教学中,单纯的板演教学会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学生认识不清的后果。而当借助于多媒体演示之后,教师可用动画生动地演示钟表的原理,能够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到什么是时针、分针、秒针,学会识表的方法。

3.重视动手操作

钱学森教授认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上课时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使摆的△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

△△△△△△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

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个△和比O多2△合起来的,进而理解4+2=6的算理。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设置游戏活动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知识时,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因而认为学习的必要性不大,无法形成学习的兴趣。据此,可以采用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首先,把一些商品摆在桌子上,如玩具娃娃、铅笔盒、铅笔、橡皮擦等物品,并由学生自己标价,之后选出售货员和顾客,当顾客选好要买的商品后,售货员要动脑算总价,告诉顾客应付款或找余多少,而顾客也必须进行计算,看售货员算对了没有,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认识变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积极性高。

(二)学生应具备的书写习惯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书写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

握笔和坐姿是否正确,既影响写字的美观和速度,又影响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的策略研究》

发布:张金梅 时间:2011-1-14 13:15:55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2081 讨论: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然而目前在我们学校多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具体表现:1、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 3、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4、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5、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6、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7、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8、另外,还有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生,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正如有些家长所言:“我的孩子越学越差,学前班考100分,到了一、二年级考90多分,三、四年级考80多分,五六年级考70多分,照此发展怎么办?”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非常大。归结起来,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

入手,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应达到的要求。形成各年级段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系列要求,并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探究、开放、自主的学习习惯,并把这些学习行为经过自觉操练或不自觉重复,最终成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习惯而爱学习,善学习,成为其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三、课题基本的研究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子课题。在我的组织协调下,各年级段数学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异,我们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面对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我们把养成良好课堂常规习惯放在首位,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时,我们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听。主要是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2)、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3)、学会写。首先是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其次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为此我们又制定了四个“步骤”。

(1)、认知指导。(2)、榜样示范。(3)行为演练。(4)、情感体验。

2、中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也想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想错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重要学习方式的良机。为此,我也定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会“表达”、会“交流”、会“倾听”。

(1)、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

(3)、提升“交流”的内涵。这里的会交流不只是会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会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形成小组的共同的观点,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3、高年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再者,探究学生也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着力点,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高年级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他们的研究子课题。他们也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会听、会看、会想、会提、会说、会做。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1)、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3)、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4)、会提:会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在听、看、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自己提出探究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也会发现问题。

(5)、会做。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多向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6)、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说也是做的提升,要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准确的描述出来,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五、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六、课题试验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 调查现状,论证定题。

2、 成立组织。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 培训师资。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2010年10月----2012年10月)

1、 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教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 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活动。

3、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究人员撰写论文。

1、 收集整理成果材料。

2、 撰写试验报告

3、 邀请区科研负责人评估验收。

第四阶段:成果延伸阶段(永久)

七、 成果形式:

1、 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

2、 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论文。

3、 学生优秀作业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83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