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2016-01-12 10:26: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态环境建设篇一:浅谈生态环境建设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生态环境建设》,希望能帮助到你。

生态环境建设篇一:浅谈生态环境建设

写作提纲

内 容 摘 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主要论述

一、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现状

(一)

(二)

(三)

(四)

(五) 在全地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大力发展高效农产品和生态农业。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环境执法检查,促进生态保护。

二、地区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植被稀少,缺少生态屏障,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退化严重。

(二)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设施相对薄弱。

(三) 经济发展仍然呈现粗放型,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形成。

(四) 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五) 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三、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保护天然植被,保证绿洲生态安全。

1. 一是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改善绿洲内部及边缘生态环境。

2. 二是严格保护草原、森林等植被资源。

3. 三是重视土壤环境的改善,科学治理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问题。

4. 四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3. 加强节约减排工作。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

(五)健全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环境 生态 问题 措施

浅谈协调发展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求社会各个领域,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败。

一、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效地促进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一)在全地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80年代开始地区在。。。。。。。市外围先后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绿洲生态保护工程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市及周边生态环境,确保了绿洲生态安全。其他各县结合实际,大规模地开展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美化等工作,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全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目前地区共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面积312.86万亩,保留面积207.6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超过107.55万亩,完成人工种草28.74万亩,改善草场34.4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1631.0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期的3.12%提高到5.81%,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388.29万立方米。与80年代初相比,无霜期延长5.3天,大风天数平均减少8.4gd ,平均风速降低0.52米/秒,沙暴天数下降60%,初步

实现了森林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逐步上升的历史性转折。

(二)大力发展高效农产品和生态农业。近年来,地区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整体谋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实现林地价值最大化。目前,全地区林果面积已达到336万亩,农民人均经济林面积达到3亩,林果业正逐步成为构建农民人均8000—10000元收入结构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杜绝了高毒残留农副产品进入市场还积极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企业,防止白色污染。目前,全地区通过自治区认证的无色害农产品基地50个,认证基地面积达215.9万亩,绿色基地面积4.46万亩,通过认证和初验的有机食品基地14个、25个品种,面积达28.2万亩。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总面积占到农业用地面积的47.2%。。。。。。。。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市),温宿县被自治区农业厅确定为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地区13个种植业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志认证。

(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近年来,地区大力推广沟灌、畦灌等农业常规节水技术和滴灌、喷灌及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新技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目前,地区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7万亩,平均每亩每年节水100立方米。同时,

加快了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达25.22亿元,有效地保证了塔河下泄水量,改良了灌区土地盐碱化程度,下游河道周边地下水位较治理前平均回升3米左右,两岸土地沙化面积由2005年以前的94%下降到现在的85%,恢复植被面积30万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开始显现。

(四)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几年,地区紧紧围绕“6122”工程的深入实施,加入了以。。。。。。。市和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为重点,其他县城为骨干、中心小镇相匹配的城镇化体系建设。。。。。。。。市围绕打造“水韵之城、人居最佳”的目标,积极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库车县围绕打造“龟兹故地、石化新城”和南疆北部中心城市的目标,启动了城北新区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旅游强县”。。。。。。。。市先后投入15亿元,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去年荣获西北省区第一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形成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一体格局。目前,全地区城镇绿地率达37.6%,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0.49平方米,城市空气和水质明显好转,2008年空气质量测定为三级,水的质量测定情况为两级。同时,积极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全地区已创建地区级环境优美乡(镇)35个,地区级文明生态村38个,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

(五)加强环境执法检查,促进生态保护。近年来,我们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深入重点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进行检查,对乱采滥挖和非法

生态环境建设篇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篇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 以人为本。

②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 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 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P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它包括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是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作用):

①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②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一预防为主方阵的落实。

③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④为国家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简要说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与特征。(P16)

概念:指将一定量的投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按照一个科学的程序,经过决策和实施,最终达到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它是运用一种规范的系统和方法所确定的在规定期限内达到特定目标的包括投资,政策实施,机构,技术设计等在内的经济活动。

特征:它除具备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①建设内容的丰富性,②

参与单位的多元性,③参与劳动和形式的多样性,④建设目标的特殊性,⑤建设项目具有相应的配套的政策。

6.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那些内容,如何报批。(P18) 概念: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①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②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③项目区概况:项目区自然状况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及现状,社会经济及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协作关系,政策,融资等外部环境。

④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根据规划提出分期建设意见,初选规模指标,初定防治范围,治理标准,类型区划分,初选总体布局方案,不同类型区生产发展及土地利用方向,工程规模等。

⑤技术支持。

⑥项目实施:简述项目实施的劳力,机械,材料等条件,初拟总进度和工期安排。

⑦项目组织管理。

⑧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外资来源的可能性;借入资金要大体测算项目偿还贷款的的能力。

⑨效益初步分析,重点说明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⑩结论与建议:简要总结上述成果,分析项目的主要问题,简述地方及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综合性评价结论,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

⑪附件: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对规划的批准文件或审查意见书,项目涉及省及有关部门对项目的书面文件,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方案及投资来源文件,其他有关附表和附图。

批报: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按隶属关系,先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城市或国务院行业主

管部门审查,由国家计生委审批,即按工程规模,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从建设布局,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合理性,技术政策方面,进行初审,提出意见投国家计委。国家计委从建设总规模,生产力总布局,资源优化配臵,资金支持可能,外部协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后审批,行业主管部门初审设有通过的项目,计划主管部门不能立项。

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小型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按隶属关系,由国务院行业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位列市计委依据有关政策,规划,投资,额度等进行审批。

7.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它主要有哪些内容和程序。(P19)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项目周期中的前期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报告既是项目上马后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又是项目竣工时验收的主要依据。

内容: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体:A.总论;B.市场预测;C.资源条件评价;D.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E.项目地址的选择;F.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G.原材料,燃料供应;H.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I.节能措施;J.节水措施;K.环境影响评价;L.劳动安全卫生与预防;M.组织机构与人力配臵;N.项目实施进度;O.投资估算;P.融资方案;Q.财务评价;R.国民经济评价;S.社会评价;T.风险评价;U.研究结论与建议。

②附表:固定资产投资表,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表„„

③图纸:项目区位置地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④附件:委托书,专家审评意见及评价„„

8.简述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评估与决策。(P20)

项目评估是在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着重的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全面系统的检查项目涉及的各个方面,对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程度做出评价,它对项目是否执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容:

㈠项目必要性的评估:

① 项目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规划和政策。

② 项目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发生活水平。

③ 项目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有发展前途。

④ 项目投资的总体效益如何,分析项目建设的三大效益,尤其要看项目

建设能否给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的效益大的贡献,从

而判定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㈡项目建设条件的评估:

①条件评估 (项目所需资源是否落实,是否适合项目要求,有无利

用条件和开发价值)

② 项目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评估

③ 项目产品销售条件评估

④ 科学技术条件评估

⑤ 政策环境条件评估

⑥ 组织管理条件的评估

㈢建设方案的评估:

①项目规模及布局的评估

②产业结构评估

③技术方案评估

④工程设计评估

⑤时序评估 (项目周期各阶段在时序上安排是否合理;项目的资金投入,物资设备采购及投放是否安排就绪;符合项目时间要求)

㈣综合效益评估:

①基本经济数据的鉴定(鉴定各项投入成本的估算,基本经济参数如贴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等的确定是否合理)

②财务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项目参加者带来的利益大小)

③经济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大小)

④社会、生态效益评价(结合具体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生态环境建设篇四:生态环境建设

2012甘肃兰州)22.(20分)认识国情

下面是小红在2012年第21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中收集的一些图片。

(1)说一说你看了以上图片后的感受。(8分)

(2)举行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活动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4分)

(3)在实施上述战略中,青少年能做些什么?(8分)

答案:(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树立节水理念。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节能、节水就是低碳,摒弃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大力宣传和推广节水的新技术新方法,普及节水型器具,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氛围。(言之有理即可。8分)

(2)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

(3)①树立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理念,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学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意义;③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④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落实绿色环保行动等。(符合主题即可。8分)

(2012武汉)33、【绿色行动】(4分)

保护环境,落实行动,请先完成下列宣传栏内容。

答:33.【绿色新行动】

(1)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等等。

(2)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环保作答,观点正确。示例:植树造林;低碳出行,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等。

(2012宁波)22.(8分)阅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一,说明我国大气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特点。(2分)

(2)从图表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分)

(3)试分析说明图表一与图表二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两条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4分) 答:22.(1)大气(或废气)污染严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2分)

(2)环保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环保资金占GDP比重不断增加。(2分。如写出“国家逐渐重视环境保护”等给1分。)

(3)国家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国家环保投资的增加,大气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环境逐渐改善)。(2分)例如: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依靠科技开发清洁能源;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等。(2分。建议可行即可)

2012重庆潼南)13.材料一: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 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继续稳步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

材料二:2011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受 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

(1)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国策和战略是什么?(2分)

(2)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你该怎么做?(2分)

答案:13.(1)要点: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答对其中一 点得1分。)

(2)要点: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树立资源节约意识,节约水电;参与植树活动等环保公益行动;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答对其中一点得1分,或结合某方面实际,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川广安)材料一 2012年3月31日,一年一度的自愿环保行动“地球一小时”活动拉开了帷幕,我国共有124座城市加入活动,全国有超过1400家企业加入这项活动。

材料二 广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实行音乐、美术、体育、微机教材循环使用,回收率达90% 以上。

材料三 从国际性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今年我国的两会,“低碳”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低碳”也渗透到老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我们身边也有愈来愈多的人成为“低碳”的践行者。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循环使用教材”、“地球一小时”活动、“低碳”体现了我们的什么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些国策?(3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上述战略和国策?(5分)

(1)为践行上述行动,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与大家分享。(3分,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1)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3分)

(2)这是由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现象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2分)

评分说明:其他答案能说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关系的也可给分。

(3)如使用节能、环保性产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3分)

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

(2012重庆)13.据《重庆晨报》报道,重庆市物价局公布了居民用电拟按三档收费(见下图)的试行方案。

中学生小张认为实行三档收费没啥意义,多用点电也多花不了几个钱,你认为呢?(4分) 答案:13.小张的认识不对。因为,实行三档不同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人们节约能源的作用;有利于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节约每一分钱,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4分)

(2012福州)28.环保聚焦

汽车尾气和发电厂烟尘的排放形成的颗粒物,污染空气,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所成效,但如果采用更为严格的PM2.5监测标准,我国会有约2/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注:PM2.5是指直径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l)材料说明我国目前环境的总体形势是怎样的?(3分)

2011年11月,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公众征求“是否要把对PM2.5的监测指标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意见。有人在参与讨论时,引用了“飞雁效应”理论来阐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2)根据“飞雁效应”理论,你认为政府要不要把PM2.5监测指标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答案:28.(11分)

(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见(3分)

(2)要。

理由:①空气的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②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③政府把PM2.5的监测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8分)

(2012广东梅州)25、材料一:2012年2月,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在市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包容开放,勇于改革创新,千方百计甩掉穷帽子,力争创新社会管理和改善民生有新突破,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2012年2月,我市教育局领导在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让校园文化公园化”活动现场会上,要求各校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再一次掀起“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绿”活动高潮;要以“3·12”植树节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自觉履行植树义务,踊跃参与“建设美丽家园,有你更精彩”绿满梅州大行动,为建设校园新环境,实现校园公园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合材料,探究分析:

(1)感悟材料:材料一中体现了梅州市委的工作中心是什么?实施什么战略?(4分)

(2)提升认识:你认为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让校园文化公园化”有哪些现实意义?(4点以上,4分)

(3)勇于实践:请你说说中学生在参与“建设美丽家园,有你更精彩”绿满梅州大行动中的一些可行性做法。(4点以上,4分)

答案:25、答:(1)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①有利于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有利于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③有利于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④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位,构建和谐校园;⑤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集体的社会责任感;⑦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感情;⑧有利于引导人们热心公益、回馈社会。(每点1分,共4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积极宣传“绿满梅州”大行动的意义,增强市民环保意识;②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③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④进行环保调查,向环保部门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⑤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每点1分,共4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2济宁)5.材料一:2012年3月5日,备受社会关注

的“PM2.5”一词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在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

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月25

日,环保部在《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中要

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

12月底前公布监测结果。

相关链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

颗粒物,不足人头发丝的1/20。这些颗粒物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随

呼吸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

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心系祖国:“PM2.5”首度写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国政府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郁闷YUMEN:如今,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城市生活如此令人焦虑,又何谈幸福感呢!

„„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你结合“郁闷YUMEN”的忧郁,分析国家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4分)

(3)国家应怎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4分)

材料二:2012年2月9日,在济宁市“两会”开幕之际,加快“生态济宁”建设,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将PM2.5纳入常规监测体系,消除异味污染,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4)为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倡导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活动。作为青少年,请就此发一条微博谈谈你的做法。(4分)

答案:5.(1)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防治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地引导公众健康生活、

生态环境建设篇五:2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4)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荒漠化的防治

【考点1】荒漠化的成因

(2012大纲全国卷36.)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

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12分)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农业的区位条件。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时关键是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为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从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去分析。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答案] 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

(3)说明该区域上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6分)

[答案] 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2分)

[答案]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考点2】荒漠化的防治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5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

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

3.(2012广东卷文综40.(3)一(4)) (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

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题。

(1)冰

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2)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卡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

【答案】(1)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没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害较少.

(2)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和探讨农业区位及影响的能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病虫害)等。结合该地的位臵组织回答。

(2)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合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要点。

4.(2012重庆卷文综36)(3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

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答案】①土地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

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若采用大水漫灌可引起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

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注意题干要求是回答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是环境污染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 。与我国西北地

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 。(4分)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亚寒带针叶林;高 ①热力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成的时间

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解析】 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远东地区降水比我

国西北地区降水要多,因此水分条件比我国西北地区要好;是从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有利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

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12分)

【答案】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是从土地资源和市场两方面回答中国某企业在俄罗斯种植大豆的

原因,回答此题可围绕我国人多地少以及经济发展迅速这两个国情进行回答。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解析】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可从对我国土地利用强度以及调整土地利

用结构两方面回答。

12.(2012山东卷文综、)(10分)【地理——旅游地理】

5.下图为我国某5A

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

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6分)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4分)

【答案】:【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价值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⑵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立意】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环境保护

【答题思路】(1)旅游资源的评价一般从其价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组合三个方面分析。

(2)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从植被保护、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环境承载量内、水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分析。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考点1】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2012安徽卷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题。

生态环境建设篇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原因

危害

2.

二、区域环境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为例:

(1)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使得地形变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致使土地数量减少,土

壤肥力衰减,田间持续水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第1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限制。水土流失使水库等水利设施淤积严重,同时,引水灌溉必然引沙,使渠道淤塞和良田沙化,

使本已紧缺的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 (2)对河流中下游的影响 泥沙大量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黄河的防洪安全。

三、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

1.

2. 第2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四、重点提示

如下图所示:

同样,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下图所示:

第3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善。 例1 读

①⑤A. 一点通:所以A

答案:①例2 态问题。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第4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层

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点通:在我国,除黄土高原外,还有许多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材料中以“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出现在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此地石灰岩分布广泛,但是,石灰岩形成土壤的速度缓慢,所以土层薄,表层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土壤极易流失,使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石漠”。在答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表信息,紧紧抓住石灰岩的特点。关于第(4)问,结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维线索,根据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区域社会经济

年相比自

1965 A. 经济压力 B. 人口压力 C. 环境需求 D. 政策变化

2. 洞庭湖对长江水流量的调节作用一度下降很多,主要的原因除了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的缩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A. 长江流域降水量逐渐增大 B. 洞庭湖区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

C.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湖中淤积 D. 洞庭湖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 一点通:本例是文字分析题,这类题目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或仅仅听说过的事件或现象,由学生依据材料现场分析作答。就本例而言,洞庭湖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许多同学可能听说过,但在解题时学生除材料外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依靠,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就成为解题的关键。第1题,其实从材料可以看出,洞庭湖从开发到保护,都围绕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如果看懂了这一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第2题,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湖泊是

第5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生态环境建设篇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三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建设篇八:大学生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应怎样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种发展很大一种程度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上的。同样,这种情况在世界也是很普遍的。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自始至终的目标。

如今,我国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并且促进当代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是目前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关系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并为之奋斗。

一.当代大学生要加强环保意识

当代大学生代表着现在社会的进步部分,应该树立环境保护

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和我国是否能不断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意识,并因此而有紧迫感。从环保意识的普及度来看,虽然人人知环保,却大多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对于这种问题,学校应加大力度,高度重视,做宣传教育活动。并增加相关关于环保的选修课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举办有

关环境保护的讲座,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环境现状,认清基本事实,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钟来。作为大学生,只有先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将环保的理念与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二、 以身作则,做保护环境的先行者

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过多的追求回报,只有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端正热忱的环保心,才能更多的去要求别人。1、大学生首先要转换自己还比较传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不污染环境,还包括“不浪费资源”,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自觉的把环保习惯融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让环保成为大家共同的生活工作习惯。2、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我们要意识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小事情,一步步的实现预定的小目标,最终,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 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法案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就必不可少的要深入到影响生态环境的实践中。俗话说“实践

出真知”,闭门造车,仅靠书本与媒体不能真切的感受到实际的生态环境现状,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紧迫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的融入生活,去实践调研,深入实地,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来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经过实地的考察提出方案,才能真正的解决我们出现的环境问题。

四、 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动员和组织的积极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材火焰。我们不仅要让自己成为环境保护的先锋,也要积极的影响身边的人甚至不认识的人加入环保的行列。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环保志愿者也是大学生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不需要你有多么专业的环保知识,也不必看重你是否有过人的环保技能,只要你拥有一颗热忱的环保之心,有一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要深入环保意识落后的地区,宣传环保理念,动员社会上的一切人员和力量来保护环境。

五、未来的社会,与本职工作相联系,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你、我、他的实际行动。需要我们积极承担起这份责任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

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自己,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去。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为了一个健康环保的社会而努力。

生态环境建设篇九: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发布日期: 2010-9-24 16:36:46 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态圈(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特点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点,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合理分配污染

确保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重点保护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防

,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区域绿化、“三边”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

保护与建设工程,提高生态服务功能。重点是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

险废物,提高空气、水体环境质量,尤其要解决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

后的突出问题,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确保水源安全,保持一流的生活环境质量。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

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按照《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

顿和新建扩建,高标准建设热带森林、红树林、珊瑚礁等自然保护区,形成由60个

自然保护区组成的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使我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系为框架,有计划地新建或扩大一批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

坡鹿等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廊道,将海南主要的自然保护区连片成网

,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和内部分区,实行规范管理,对现有的没有保护价值、不具备

护区,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取消或改为风景名胜区。加强对西沙群岛等珊瑚礁核心区的 以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地,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珊瑚礁的恢复。

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根据中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同类型区的生态功能,制定分区

理。对重点地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对一般地区,加强生

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

质资源保护。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建设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

理力度,严格控制掠夺式捕捞和养殖方式,加强对幼鱼、幼虾和海龟、玳瑁等珍稀海

护,实行伏季休渔,加强禁渔期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严禁非法猎杀

及乱采滥挖野生保护植物。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和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

重点建设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3个生态监测站。

种入侵。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生态安全研究,制

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从省外地区引入外来物种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

疫审批和监测监管,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的监督管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对

种产生不良影响。对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单一品种造林及推广林下产业等进行跟踪

,及时发展和研究解决有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已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理措施,保证生态安全。

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重点是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基干林带(含红树林)。按

理的要求,明确划定生态公益林范围。对现有林相较好的热带天然林进行封山护林,

木林进行封山育林。到2010年,封山育林面积保持23万公顷,逐步提高天然林的郁

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热带天然林体系,全省天然林覆盖率稳定在19%。将沿海基干保

加以严格保护,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破坏基干林带,对基干林带内养殖塘(池)及其他垦

退塘还林,加快基干林恢复。

4.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防护林工程。按照生态、经济、景观功能结合的原则,重点在海边、江河边、湖泊水库周边、城镇周边、村边、路边、田边建设防护林网,对沿海基干林带内种养占用林地实行强制退耕退塘还林。在海边推广椰树和木麻黄混交林,在江河和湖泊水库周边推广竹林,在村边推广热带经济果树林,在路边和城镇周边推广既有防护效能又有景观特色的热带树种。加强城郊环城绿化带、森林公园、风景林区建设和城市道路、河流林带林网建设,体现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景观及防护功能,形成“城在林中、林

在城中”的城市生态建设新格局。

实施重点生态区域绿化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科学制订规划,对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

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实施造林绿化和还林。

5.生态恢复治理。治理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重点治理昌化江出海口荒漠化区域,治理儋州、澄迈、文昌等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采用工程措施修建拦水坝淤土填沟,采用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牧草。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改造较陡的菠萝地,25°以下垦植的山坡地要按等高线修筑梯田,采用林间

间种的方式,并配套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矿区复垦。重点对沿海锆钛砂矿、石英砂矿、石碌铁矿、石灰岩矿等采空矿区进行生态恢复。依法强制

推广滨海锆钛矿生态化开发模式,避免采矿区生态退化。

(二)污染防治。

1.工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加速治理现有工业污染源,严格控制新污染源。按照全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的原则,把有限的工业污染源控制在限定区域内,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

限定指标内,实现全省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达标。

实行工业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水泥、制糖(酒精)、食品加工等企业重组进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规模化集约经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取缔、关停一批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

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企业,为大工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

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

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

和总量指标之内。

2.生活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区。至

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污染。城镇和开发区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处理方式,防治水污染。实行节约用水,推广中水回用,推行清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量。按照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原则,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先行建设市、县政府所驻城镇和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城镇的污水处理工程。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达标率,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有效运行。至2010年,完成海口、三亚、乐东抱由等城镇污水管

网以及琼海、儋州、文昌、东方、定安、澄迈和洋浦等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防治城镇生活垃圾污染。采取适合海南地理环境特点的处理方式,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建设。按照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推行焚烧发电、生物堆肥等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各市县政府应打破各自为政,建立区域化垃圾处理厂(场),实现资源共享。至2010年,完成东方、儋州、昌江、文昌、万宁、五指山和西沙等垃圾处理厂(场)建设,在有条件的城镇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解决好垃圾处理厂(场)

的二次污染问题。

防治农村生活污染。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民房改造,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使新建的住宅适当集中;结合推广沼气池和改水改厕工作,对人畜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定点集中堆放,利用人工湿地或土壤净

化处理系统处理净化生活污水。

3.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的重点是规模畜禽养殖场、农业面源和高位池养殖污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场和高位养虾池的污

染治理设施建设。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畜禽养殖业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在城镇、水源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周边划定畜禽规模养殖禁止区。合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废水,通过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

气进行资源化利用。

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实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推广应用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尽可能少使用化学农药,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大力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

防治高位池养殖污染。制订全省海岸高位池养殖规划,合理布局和规范管理高位池养殖。对海水交换能力较差的岸段,以及影响饮用水和农田的区域严格控制养殖规模;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研究制订养殖废水地方排放标准,加强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引进,有效治理高位池养殖污染。

4.旅游业污染防治。旅游景区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鼓励中水回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使用清洁型交通工具。山上各类旅游接待设施要配备环保型公厕、垃圾收集装置和简便污水处理设施。旅游酒店要提倡

绿色旅游消费,减少用水和一次性用品使用量。严格控制高尔夫球场的农药和化肥用量。

5.医疗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医疗垃圾收集与处置。完善海口、三亚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加强规范管理,对全省医疗垃圾实施分区收集、集中处置。合理制订医疗垃圾收集处置收费标准,实施有偿收集

处置。

实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加快建设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严格执行危险废物产生、交换和转移的联单

管理制度,严禁危险废物排放和擅自处置,强制实行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

加强辐射环境管理。重点要提高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对生活社区、学校、旅游区等场所电磁辐射强度的监测。加快我省放射性废物处置库建设,加强对放射源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放射性废物贮存、转移登记制度,规范放射性废物管理,建立放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6.海洋污染源防治。海洋污染源防治的重点是海上开发项目、船舶和倾废物污染。积极组织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在治理陆源污染的同时,加强海上污染的防治。到2010年,80%的岸段海水仍保持国家一类海水水

质标准;西部工业走廊岸段的规定排污口混合区以外海域水质控制在二类标准以内。

防止海上开发项目污染。加强对海上油气开发和钻探等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含

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回收残油、废油,防止对海洋环境污染。

加强海洋倾废区管理。严格管理海洋倾废活动,杜绝违反规定的倾废行为,把倾废活动严格限制在已划定的六个海洋倾废区内。对所倾倒的废弃物,海洋主管部门必须在装载之后予以核实。加强对倾废区的环境监测,

及时掌握各倾废区的水质变化情况,对不宜继续使用的倾废区应及时关闭。

控制海上船舶污染。加强对海上船舶污染物处置的监督,严格实行《海上船舶防止油污证书》制度,严禁违反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和压载水、船舶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实行海上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收费制

度,加强海上流动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建立海上油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防治海洋养殖污染。合理规划布局海洋养殖项目,推广适用技术,防止海洋养殖污染。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和加强海域使用审批管理,引导内海泻湖和其它海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海区内养殖企业与专业户转向发展近海

深水养殖业,减轻海水养殖对近海的污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生态环境建设》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态环境建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态环境建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948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