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朱宁波?

朱宁波?

2016-01-12 10:48: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朱宁波?篇一:朱宁波论文要求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朱宁波?》,供大家学习参考。

朱宁波?篇一:朱宁波论文要求

这些同学的论文指导老师是我(朱宁波)

可以供选择的论文题目有:(你们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只要和计算机相关的题目,最好和你们的专业或实习相关的题目)

一、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温度报警控制设计

目的:理解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

的各个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硬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要求:

1、用Protel等软件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图设计制作,温度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图。

2、由原理到PCB图设计

3、硬件仿真调试

4、控制算法设计和测试。

5、分析展望一些控制现场可能出现突发故障以及应急处理和调试的方法技巧。 注意: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处理抗干扰等得原理设计

二、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防盗报警控制设计

目的:理解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

的各个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硬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要求:

1、用Protel等软件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图设计制作,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图。

2、由原理到PCB图设计

3、硬件仿真调试

4、控制算法设计和测试。

5、分析展望一些控制现场可能出现突发故障以及应急处理和调试的方法技巧。

注意:防盗报警的相关传感器的选择,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处理抗干扰等得原理设计

三、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定时作业控制设计

目的:理解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

的各个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硬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要求:

1、用Protel等软件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图设计制作,计时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图。

2、由原理到PCB图设计

3、硬件仿真调试

4、控制算法设计和测试。

5、分析展望一些控制现场可能出现突发故障以及应急处理和调试的方法技巧。 注意:相关传感器的选择,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处理抗干扰等得原理设计

四、住院病房管理系统(MIS)

目的:理解掌握MIS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的各个

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应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整个MIS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MIS的设计开发。

要求:

1. 库文件至少有病房床位表、住院病人登记表等;

2. 应用系统的功能有:

住院病人住院登记(姓名、性别及人数、来源、证件等); 安排病人住院床位;

病人住院费用结算(姓名、单价、天数、费用等);

3. 打印病人住院费用结算等。

4. 要求将ER图及关系模式表述清楚

五、大学考试安排系统(MIS) (注:每门课程的考场任意排定) 目的:理解掌握MIS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的各个

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应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整个MIS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MIS的设计开发。

要求:

1. 库文件至少有班级表、考场(教室)表、课程表等;

2. 应用系统的功能有:

对班级的各门课程安排考试地点与考试时间;

在安排过程中对班级时间冲突情况进行检查。

3. 打印所有课程的考试安排表等。

4. 要求将ER图及关系模式表述清楚

六、基于数据库的家庭理财系统

目的:理解掌握MIS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系统规划的各个

阶段的步骤特征。掌握应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了解

整个MIS系统的开发流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的MIS的设计开发。

要求:

1、库文件中要有家庭人员信息表,家庭收入表,家庭日常支出表,大件购置表,投资理财表

2、应用系统的功能有:

家庭人员登记,

收支平衡检查,

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投资理财情况统计等等。

3. 打印家庭收支情况和投资理财统计情况等。

4. 要求将ER图及关系模式表述清楚

七、基于C(或java)语言的矩阵运算的算法设计

目的:掌握实际问题的算法实现,包括问题的抽象,计算机语言的相

应描述,算法的程序框图的设计;熟练关键问题的算法具体实现。并且懂得对算法进行实例验证,调试和分析。

要求:

1、矩阵的C语言定义,

2、矩阵运算的算法程序框图

3、矩阵运算的C语言关键实现

4、矩阵运算的数值分析

朱宁波?篇二:教学论_朱宁波_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朱宁波?篇三: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_朱宁波

第30卷第3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0 No.3

            

2007年5月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y 2007

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朱宁波, 张 丽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存在对其界定不清楚、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范畴、特征、影响因素和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术语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做系统概述和分析,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关键词: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7)0320066203

TheReviewofPracticalKnowledgeofTeachersHomeandAbroad

ZHUNing2bo,G(SchoolofEducation,LiaoningNormaly,,)

Abstract:Teachers’practicaldevelopment,whichisimportanttotheirprofessionalaboutthisknowledgesuchasclearlessdefinition,un2systemeticon.theresearchofthepracticalknowledgefromsuchperspectivesasdefinition,scope,theunderstandingofthekeywordsofteachers’practicalknowledge,whichisfavorabletofurtherresearch.

Keywords:practicalknowledge;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国内外近20年来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做一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对策[2]。舍恩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受国外研究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引进国外对于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并努力使之本土化。

1996年,柯兰迪宁(ClandininDJ)和康内利(ConnellyFM)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舍恩(SchonDA)在《反思性实践———

的《专业知识场景中的个人实践知识》一文作为特约稿被译成中文,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在其影响下,国内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充满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的专业。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

[1]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他认为,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

1.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定义的研究

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探讨的活动始于加拿大学者艾尔贝兹(ElbazF)。她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开放性访谈于1981年开始对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学教师莎拉(Sarah)的故事展开研究。她通过检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以及让教师讲述他们的教学故事,理解这种知识的本质及规定性特征。经过研究,艾尔贝兹指

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是在学习理论和亲身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使用理论”。当在新的情境中面临新的问题时,教师会通过自己的“使用理论”与情境

(包括情境中的人,如学生、同事、家长、学校领导等)互动,共

同对面临的问题进行“重新框定”,进而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

  收稿日期:20062112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JA880020)

作者简介:朱宁波(19632),女,山东沂南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比较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张 丽19802,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66—

朱宁波等: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的知识[3]。

柯兰迪宁和康内利是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与艾尔贝兹相比,他们更强调教师知识的个体性,把教师的知识称为“个人实践知识”。他们指出,个人实践知识是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4]。个人实践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以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出自教师个人经验的、从个人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念体。在这里,可以看出,柯兰迪宁和康内利所说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个人经验”,他们强调个体性,也反映了这一反思和内化的过程。

从国内来看,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国内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陈向明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5]。李德华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实践者的生活史为背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的实践的反思基础上,解决,逐渐积累而成的富个的创意[6]。

,对教师实践性知,但它们都包含了3点要义: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基础;教师的反思,这是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这是实践性知识的核心,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指向教学实践,并为教学实践服务。

2.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范畴的研究

徐冰欧通过叙事研究,从教师的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教学方法和目的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6个方面来理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近年来,迪默尔(DiMayer)和帕克默兰德(PercMar2

land)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内容———关于学生的教师知

识做了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对5位资深教师的调查研究,对教师关于他们的学生知道什么、教师如何获得这类知识、如何运用这类知识进行了研究。

虽然各学者的研究视角和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围绕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范畴。事实上,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存在于教学实践中,具有动态生成性,我们很难获得一个包罗教师所有实践性知识的内容框架,只能从教师教学实践中去逐渐挖掘。

3.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特征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但并没有提出实践性知识的特征。日本的佐藤学教授通过参,,在《课程与:(1);(2)整合了多种立场与;(3)同不确定性占主流的情境相对峙“情境性知识”;(4)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

[7]

(5)以每个教师的个人体验为基础的“个人知识”。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实践性、缄默性、整体性、情境性、个体性、反思性的特点。另外,曹正善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道德性,指出教师实践知识的道德性为其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知识的正确运用方式和正确使用场所加以指导,使教师通晓所有知识的正确用途[8]。陈向明也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道德上的规范作用。教师的实践具有认知和行为上的意义,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社会规范和情感深入的特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必然包含有“理想”、“信念”、“态度”等规范意义[5]。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及时纠正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性知识。

4.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艾尔贝兹在提出实践性知识定义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应包括5个范畴:(1)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2)关于课程的知识;(3)关于教学法的知识;(4)关于自我的知识;

(5)关于环境的知识。这5类知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具有

整体性。其本身是静态的,但当它与实践发生联系时便成为一种动态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形成的。它们形成了实践,同时也被实践所形成。他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

5个范畴的研究为后人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要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布特(Butt)和贝默德(Baymond)以合作自传的方式对两个教师Lloyd和Glen2

da进行了研究。得出:Lloyd的个人知识是在“生存、安全和

视角和思路。

国内学者也对实践性知识的范畴进行了研究。陈向明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刘汉霞在综合、归纳各学者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实践知识的内容包括有关教师的教育信念、有关教师自我的认识、有关教师关于学科内容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与管理的技术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点方面的知识、有关反思性的知识。

成功”的概念中得出的,而Glenda的知识植根于她所处的国际背景和多元文化课堂,围绕着自我创造和自我决定的主题进行。同时,他们指出教师的知识受他们作为“孩子、父母、教师、文化背景、个人和专业经验、同龄人”这些经验的影响。

姜美玲和王赛凤从教师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学生时代的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经验影响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提升。刘汉霞在

—67

朱宁波等: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其硕士论文中从教师自身(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自我反思水平、教师的职业情感与动机)和外部环境(学习情境的设置、人际关系的互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因素。徐冰鸥通过深入教师生活实践,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儿时经验、个性特征、教学经历、人生价值、文化生态有关,但是并没有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横向上,应该从课堂内、课堂外、个人生活3个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来看,它贯穿于教师生命的始终,受教师知识的前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教师将来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5.对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关键术语的研究

在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关注。另外,从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来看,现有研究都是针对个别教师的小样本分析,但缺少大样本的深度的实证研究。

3.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有待系统化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作用、影响因素、基本特征等方面,缺少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场所、形成机制、传承条件及方式的研究,缺少对发掘和创生实践性知识的条件的研究。这也是今后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4.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范畴的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对其分

支的深层次研究

许多研究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范畴做了研究,但是缺少对其分支的深层次研究。只有国外学者迪默尔(DiMay2

er)和帕克默兰德(PercMarland)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

康内利和柯兰迪宁在关于教师知识的一系列研究项目中进行了17年的合作,在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专业生活素质和专业知识场景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他们通过分析一些实地考察纪录,包括现场笔记、研究采访、日志、交谈、自传材料、教师故事、家族故事、口头历史、简史、纪事、信件、照片、记忆箱等个人作品,提出关于个人实践知识的一些关键术语,包括形象、惯例原则和个人哲学、比喻、周期与节律、叙述连贯性等。,、和教师的信念3,但探讨还不够深入。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些关键术语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其内涵。因此,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术语也是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内容———关于学生的教师知识做了深入研究。国内还没有学者对实践性知识的分支做深入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后要。

总之,、多视角进行深入、,。

参考文献:

[1]SchonDA.TheReflectivePractitioners:HowProfessionals

ThinkinAction[M].NewYork:BasicBooks,1983:49.[2]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6):87.

[3]ElbazF.TeachingThinking:AStudyofPracticalKnowledge

[M].London:CroomHelm,1983:5.

[4]F・麦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研究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界定不同

个人实践知识[J].何敏芳,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2):6.

[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

由于研究者选取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实践性知识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尤其从国内来看,对实践性知识的称谓用语比较混乱,如实践知识、个人实践知识、个人知识等,同时缺少对相关概念的区分。因此,期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的结合已有研究和教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成果,以加深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在其界定和用语上达成共识。同时,应注意对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2.在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方法方面,多侧重于理论研

育评论,2003(1):1062107.

[6]李德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从教师生活史分析

[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26.

[7]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302.

[8]曹正善.论教师的实践知识[J].江西教育科研,2004(9):6.

究,较少关注实证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其研究应该

〔责任编辑:张秀红〕

—68—

朱宁波?篇四:2013教育学博士专业报考指南自己整理版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教师教育02、教育哲学03、教育原理04、德育原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师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书目:陈永明《教师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陈建华《基础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石忠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天津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课程论02、教学论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原理、教育学专业综合

参考书目: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出版社,2006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出版社,2001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教育史 研究方向:01、外国教育史02、中国教育史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原理、教育学专业综合

参考书目: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出版社,2006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出版社,2001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袁林博《外国教育史》上中下,1990

南京师范大学(共33)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教育原理02、教育社会学03、教育哲学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原理、中外教育思想史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教学论02、课程论0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04、体育课程与教学论05、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科目:一、英语

二、教学论

三、01、02方向:教育心理学

03方向:数学教育学

04方向:学校体育学

05方向:化学教育学

教育史 研究方向:01、中国教育史02、外国教育史

考试科目:英语、01方向中国近代教育史02方向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思想史

导师:胡金平、周采

德育学 研究方向:01、德育原理02、学校德育

考试科目:英语、德育学、教育学

导师:高德胜、孙彩平

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博士) 研究方向:01、教学论02、课程论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综合、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参考书目:叶澜《教育概论》2006

导师:李如密、李星云、吴永军

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博士) 研究方向:01、基础教育领导与管理02、高等教育管理

03、职业教育领导与管理04、教育政策研究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综合、教育管理学概论

参考书目:叶澜《教育概论》2006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2006

导师:张新平、程晋宽、关康方、胡建华、张乐天、顾建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02、教育哲学、03、教师教育研究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导师:戚万学、唐汉卫、于洪波、戚万学、高伟、于涛、赵昌木

华南师范大学

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博士)(招6人) 研究方向:01、学校课程与教学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研究

导师:黄甫全、强海燕

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博士)(招6人) 研究方向:01、教育领导与管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

导师:吴颖民、扈中平、卢晓忠、谢少华、胡劲松、

胡中锋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02、教育与课程文化

03、小学课程与教学文化04、教育哲学

考试科目: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博士)(招11人) 研究方向:01、教育领导与管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二)、教育管理学

复试科目:教育实践问题研究

导师:涂艳国、王坤庆、杜时忠、范先佐、雷万

鹏、周洪宇、余子侠

教育史(4人) 研究方向:01、中国教育史02、中外教育交流史

考试科目:01方向英语、教育学、教育史(一)

02方向英语、教育学、教育史(二)

复试科目:外国教育史

导师:周洪宇、申国昌、余子侠

课程与教学论(4人) 研究方向:01、课程原理教学原理0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0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科目:01方向英语、教育学(一)、课程与教学论(一)

02方向英语、教育学(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03方向英语、教育学(一)、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复试科目:01方向教育心理学

02方向地里教育学

03方向化学教育学

导师:郭元祥、陈佑清、李家涛、王后雄

教育学原理(4人) 研究方向:01、教育基本理论02、教育哲学03、德育原理04、教育

法学

考试科目:01方向英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02方向英语、教育学、中外教育史

03方向英语、教育学、德育原理

04方向英语、教育学、教育法学

复试科目:01方向教育学原理

02方向教育哲学

03方向中外教育史

04方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导师:涂艳国、王坤庆、杜时忠、李晓燕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教育基本理论02、教育哲学、03、西方教育思想

考试科目:01方向英语、教育理论综合(一)、教育学原理

02方向英语、教育理论综合(一)、教育哲学

03方向英语、教育理论综合(一)、西方教育思想史

导师:孙俊三、刘铁芳、易红郡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02、课程与教学社会学

03、程与教学论史0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理论综合、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导师:张传燧、辛继湘、刘要悟、李三福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1-2人) 研究方向:01、教育原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基本理论、中外教育史

复试科目:外语、教育原理

导师:吴定初、巴登尼玛、曹正善、郑福兴

课程与教学论(1-2人) 研究方向:01、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科目:同上

复试科目:同上

导师:范春林、巴登尼玛、曹正善、张建琼

陕西师范大学

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博士)(3人) 研究方向:01、学校课程与教学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导师:司小宏、栗俊武、游旭群、陈鹏

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博士)(3人) 研究方向:01、教育领导与管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或管理心

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教育哲学02、教育基本理论03、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

04、教育哲学05、教育基本理论06、教育基本理论

07、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08、学前教育学原理

09、幼儿园课程

考试科目:英语、中外教育思想史、教育学原理

导师:柳海民、于伟、杨兆山、姚伟

课程论(2人) 研究方向:01、教师发展02、教师教育制度与模式

考试科目:英语、中外教育史、教师教育

学校领导与管理(教育博士)(4人) 研究方向:01、学校领导与管理

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原理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01、道德教育02、教育资源论03、教育社会学

04、行政与管理研究05、教育哲学

考试科目:英语、中外教育史、教育学

参考书目: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吴式颖《外国教育史》、叶澜《教育概论》 周浩波《教育哲学》、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傅维利《教育功能论》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傅维利《劳动力市场与教育调查问题》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

张人杰《西方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李德显《反思与实践教师文

化特质研究》、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社会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课程与教学研究02、教师教育研究、

03、教育测量与评估的课程和技术04、教师与学生评价

考试科目:英语、中外教育史、教育学

参考书目: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吴式颖《外国教育史》、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钟启泉《现代课程理论》、朱宁波

和陈旭远《新课程核心概念诠释》、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估》、

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

朱宁波?篇五: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 同伴互助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教师专化成长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长的有效途径,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同伴互助对应于英语中peer coaching。与peer instruction(同伴指导)、peer supervision(同伴监督)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关于同伴互助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不一。Galbrait等(1995)认为,同伴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的过程来达

到熟练旧技巧、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Minor和Preston(1991)认为,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

综上所述可知,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同伴互助具有互惠的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特征。

二、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一)组织型

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是多样性的,比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沙龙等。

(二)自发型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比如,同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或是师徒结对学习等。

三、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专业对话、协作、帮助这三种。

(一)专业对话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

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

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

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主要有

1、信息交换

教师通过一些媒介把自己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以此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提高认识,方式一般有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

2、经验共享

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分享经验的途径有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让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3、深度会谈(课改沙龙)

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4、专题讨论

组织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丰富彼此的思想,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专题研讨会。

5、网上对话

教师通过英特网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可先收集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的话题放在网上,使教师对话更具针对性;网上对话的形式可定期开放,甚至每周都有这种沟通。

(二)协作

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

断受到一些启发。教师协作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集体备课

关于集体备课,根据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界定:其一,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同学科、相同年级教师之间,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商量和讨论的过程。其二,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组织到一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记录人或主持人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写成教案,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师则以这个教案为基础,再补充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教案的过程。

2、听课评课

所谓听课评课,是指学校内或学校外教师间相互听课和相互评课。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是教师生命呈现的主要场地,教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生态度等,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教师间相互学习,主要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技术、经验、机智和艺术;教师间相互帮助,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因此,在教师互助中要特别重视听课和评课。

(三)帮助

帮助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一般教师间帮助的方式有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即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

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师徒结对活动是促进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师父”要关心“徒弟”的成长,要通过传、帮、带指导他们钻研教材,备好课和上好课。“徒弟”应虚心向“师父”学习,多听“师父”的课,用“师父”的宝贵教学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会成长的更快。

三、同伴合作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关系下一代,关系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样,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学习,

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以典型引路

要注意发现并树立本校教师互助的典型,介绍他们的互助经验和效果,让教师身边真实的典型来影响教师。以此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互助”为“我要互助”。

(二)营造合作性人际关系

1、讲究领导艺术,创和谐人际关系

一所学校只有创设了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做到心胸开阔、清正廉洁、开拓创新,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同时,经常组织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带出一支热爱学校、忠于职守、团结友爱、踏实工作的和谐队伍,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2、合理调配同伴

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既有由学校用行政命令指定的,也有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学校指定安排的互助组多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学习组等。作为学校领导,应特别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帮扶组等人员的安排,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内容相对更集中一些,开展同伴互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组内教师间的差异是互助的动力,因此在人事安排时要精心考虑,合理调配小组成员,使组内形成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教学风格互补的互补性结构。

3、建立利于互助的评价制度

要促进教师主动开展互助活动,必须改革以往较为片面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既看工作过程,也看工作态度;既看课堂教学,也看教研活动;既看优生比例,也看转差效果,其中,工作态度、合作、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方面。而评价一个集体,如教研组是否先进,要将组内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业绩和协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单纯的个人竞争,形成

“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达到教师间积极互助,共

同提高。

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互助的时空

教师在校内互助交流的时间、地点、对象有限,有时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互助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难题,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建成校园网,开辟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等,为教师广泛合作交流提供一片广 阔的天地。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教师的“同伴互助”产生质的飞跃和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它既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研讨氛围,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实践证明,同伴互助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宁波等:“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 [4]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89 23 [5] 叶澜:“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

朱宁波?篇六:2012申报评审结果汇总表

附件1: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单

朱宁波?篇七:我恨妈妈

朱宁波?篇八: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及案例分析

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及案例分析

一.案例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个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放着许多新鲜蔬菜。上课了,王老师亲切的话语想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乘着同学们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走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蔬菜的名字叫错了!”

在学生经过观察,朗读蔬菜名字的活动后,王老师又说道:“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

„„„„

二、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观点概述

这个案例涉及到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这个环节,它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当然现代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但我们可以将这个五步教学法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里,同时赋予更多的涵义在这个概念中,把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拓展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一)学生有着鲜活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青少年一代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过多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必然违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我们可以做到课堂的“预备”。

学生在进入教育过程之前和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有着丰富的鲜活的生活经验与体验。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将学生的这些经验与体验剥离开,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也必须借助于每个学生不同的经验与体验才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发芽,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内容要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懂,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理论联系实际,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提示”作用。 以往的课程内容过多的关注科学世界,忽略了人现实生活着的世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难、繁、旧等。生活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具体,直观,丰富多彩的,它富于情境性、情感性和不规则性。于此相对应的是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基础之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这个理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科学世界”中,在一步步提示中,完成对理论的探索与认知。

(三)课堂内容要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有些学生会发现一些学科的知识会有联系或者有交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一起学习。还有时候,当学生解决问题遭遇瓶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通过其他事物来发现解决方法。因此,教

师要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师不能固步自封,使学科走向自我封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经验加以引导。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经验是一个相互缠绕的整体,很难在其中分辨和区分哪部分是数学经验,哪部分是语文经验、哪部分又是关于艺术的,通常各种学科会交叉、缠绕、融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陷入学科中心主义,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相脱节。有些教师一味的强调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束缚了学生的联想性,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门学科来解决现有学科的难题,或者通过对于相关事情的联想来帮助解决问题。

(四)课程内容是师生共同开发总结的

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和接受者,而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总结者。很多时候,在教学进行到最后一个部分时,教师通常会进行一番总结,把之前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一股脑的“打印”到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传统的总结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厌倦心理,因为课堂变成了单方面的讲授,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和沟通。

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会使教学更有效。

(五)把课程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而不是只存在脑海里用于应付考试。这就体现了赫尔巴特最后一个阶段“应用”。

知识的运用有很多方式,首先它可以是以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即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完成有关口头和书面的作业题,也就是用言语去回答提出的问题或解答习题。其次,.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实现的。即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各种实习作业,实际操作中去。比如,学了物理电学后,去安装电灯,安装或维修半导体或电子管收音机;学生依据压力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去测定某一重物对支持物所产生的压力。还可以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学过化学后,参加化工厂的生产劳动,进行实际操作;或者运用所学的生理学、化学知识去从事某种农业技术的改革和品种的改良;运用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去进行工具改革等等。

三、我的看法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事先的准备(准备各种实体蔬菜),在课堂上提示同学们深入了解蔬菜的名字和特点,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整个过程体现了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并将教学分成了认知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三个层次。这对于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又更进了一步,充分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之间的生活体验。

第一,认知生活。书本中的字,词以及文字描述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提炼与抽象,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单纯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本,读单词,是很难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实物建立联系的。针对这个情况,教师要布置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创设的“现实生活”中。这个时候,课文中所要学习的单词不在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孩子们急于想认识的朋友。当学生在教室的提示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的单词的意思,欢乐的教学气氛就会弥漫整个课堂,学生就会对知识的追求产生很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促进良性的学习。

第二,探究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是与相应的探究生活的方式相结合,生活化的内容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操作、用心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在生活化

的场景中,教室不是限制学生的手脚,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在实际的探究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知识。

第三,表达生活感受。联系生活的课程内容不局限于字、词的认识,而是通过学生独自探究后自己发现“伟大成果”。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在将自己所学习的感悟表达出来,这是教师无法直接传授的。可以说,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表达是自己研究总结后的全面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达来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思维语言和逻辑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很多人认为,赫尔巴特的理论只能用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的思想,把他的思想融入到现代的教育环境中,而且他的这套教学方法让一个教师明白课程规划的重要性,由浅入深,一步步把课程推向高潮。我觉得最有用还是他五步教学法中的最后一点——应用。很多教师现在仍旧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塞给学生,学生只会背诵机械化的概念,却不会真正的应用。

比如,在小学课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候密切相关,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真正“活”起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估算。教师在教授这个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比如估算自己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最喜欢的玩具,最新的电子产品等等,然后教会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运用所学的估算知识来对物品进行一个估价,最后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购买这个物品。

虽然我现在还是一个师范的大三学生,但是通过学习赫尔巴特的一系列理论,让我对课堂的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知这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使课堂内容更具科学性,怎样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都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带给我的思索。

四、参考资料

1. 案例来源:黄荣军 《认识生活 探究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2. 刘冬岩 《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3. 朱宁波主编 《实践新课程——原理 案例 思想资源库》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4. 董远骞 《教学的理论与艺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朱宁波?篇九: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应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

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 前置性目标:

达到的目标:

1. 把握文章大意,扫除生词障碍

2.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课后习题。

3. 认真阅读短文,搜索相关话题信息。

可采取的阅读策略:

1.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2. 借助查字典的学习方式,理解障碍生词。

3. 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介,搜寻与话题相关的信息。

由浅入深的布置三个阅读任务:

1. Read and think (2-3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2. Read and collect(阅读中不理解的单词、短语、句子,在查字典或请教同伴后仍不能理解的,罗列到给出的表格中)

3. Read and discuss.如:Can someone who has wisdom or wealth become famous people? Why or why not?

前置性课前阅读任务可让教师从“教练”逐步变成“导演”,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教学生学习,变为学生逐步自己习得知识,变课后作业为课前自学作业,使学生先学后思再有所得.【1】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出发,多渠道挖掘各种潜在资源,积极地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拐杖”作用不容忽视.【2】

(二) 互动交流与检查反馈

上课先来个“free talk”,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直奔主题,谈谈读后感受,然后小组组长检查前置性阅读的作业情况,两分钟后组长汇报,然后共同讨论有无问题,结果发现一些单词或句子难以理解,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write them down on the whiteboard”。全班展示后,请一些学生能力强的学生读出单词的发音并说出汉语意思,这时要乘胜追击,总结出第一个阅读策略: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very useful in your study. When you meet some new words or phrases, you can look them up in it or ask for other’s help.

(三) 讨论辩论

可设置组与组之间PK,可操作如下:先自己阅读,然后组内合作设计问题看看能否把对方难住,学生兴致极高。学生也可从报纸、网络等媒介中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发问并论证观点,由此总结出第二条阅读策略:Collecting some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ways is good for your study.优点;竞赛机制引入课堂,不仅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还能培养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辨析过程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3】

(四)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新闻话题、图片视频等信息展示给全班,可以模仿唱歌、表演小品或魔术等,适当的鼓励如:“What a nice picture!”“It’s too amazing!”乘胜追击“So how and where did you get or find it?”因此,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报刊剪裁、网络下载等,所以总结出阅读策略三:So I believe you must get it online or read some newspaper to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which a good study habbit.这个步骤的优点:可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能

力,有利于构建知识化网络系统。

(五)总结归纳

“So much for these passages. It’s time for us to evaluate.”可以组建组内成员自评表和学习小组自评表,然后“So while we are reading, we can take different ways to improve our reading comprehension. Look at the table below, and choose your reading strategies.”

1. 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

2. Ask for partners’ or teachers’ help.

3. Work in pairs

4. Search on the Internet or newspaper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对阅读内容津津乐道时,课堂的效率也就达到最优化。【4】

参考文献:

【1】 邹丽,朱宁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

27—29.

【2】 黄海东.“英语课外阅读探讨” 【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12(5):16

【3】 程可拉,刘津开.中学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实例【M】.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5::22—23

【4】 潘洪建.教学知识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46—147

英语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1. 成立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小组,并制定学习记录表格

每个小组约5-6人,一个班大约有10个小组,设组长1名,阅读资料搜集成员1名,记录名1名

2. 阅读资料的搜集

原则(1)有趣实用,贴近生活(2)体裁多样,话题丰富(3)语言表达丰富,结构衔接严谨流畅。(4)难易适中,适当增加难度,既能完成任务,又有成就感,生词量不多于3%的阅读文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5)字数一般在250-350之间,阅读时大约10-15分钟。

3. 小组讨论和发现学习

选择合适的材料之后, 就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可从三方面着手:

(1) content——略读内容,抓住关键词与句子,掌握大

意。

(2) Coherence——关注篇章的连贯性表达方式,感悟文

章如何实现紧密的逻辑关联

(3) Communication——注意文章中用词、用句方面表达

的丰富性,标记好词忧句。

4. 知识内化迁移

阅读后有两方面语言学习收获。一是知识收获,主要指在词汇,句型和语法等方面建立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二是情感体验,主要记录自己阅读后的观点和看法,感受与体会。如:China Daily中被困矿工报道,学生记录:Poor management and carelessness led to the terrible mine accident.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such disaster from happening again.

5. 读写成果

主要形式有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 仿照原文,进行新话题的写作

(3) 改写某一段落,尽量体现表达的多样性

(4) 发表个人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5) 续写故事,学以致用

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交流,只有通过大量运用英语交流,学生才能形成自然流畅的英语思维。如:概括文章大意:

Many students cheat in school exams when (they are) under pressure to pass an exam.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caught cheating) will be punished more severely than elementary 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cheat.

6. 小组互动环节

交换自主学习表相互学习并评价,并且提出补充意见如上

7. 师生互动环节

英语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可定期及时收集学生的自主学习表,对英语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和写作情况进行了解,并作出综合性评价,如理解是否正确,恰当,写作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文章条理是否清晰,对原文概括是否正确,论述是否严谨和重点突出等。

结束语

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写作而言,犹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语言应用实例,是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种话题的作文素材积累使得学生对英语写作有了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语境中感知语言,配合适当的写作训练,逐渐帮助他们提升了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张英.英语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12(5):18-21.

如何有效利用高中英语顺序选修教材

一、 引言

高考复习一轮针对1-8册语言知识,尤其是1-5册,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强化,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但是有些学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他们接受能力强,学得快,学习能力很强,所以,仅仅停在原有的教材内容的复习巩固上,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言水平会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甚至下降,不利于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英语素养的提高。

二、 问题解决方案及依据

对于A层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充分,对英语知识的需求不仅仅限于高考,经组内协商教研讨论,决定为A层学生选用选修9-11册的教材内容,每周2课时,作为阅读拓展训练。

依据:1.遵循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2.符合新课程的设计思路(必修选修相结合,必修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

朱宁波?篇十:教育理论

从宏观的视野看问题:

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

人生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

为什么把题目确定为《在教育理论阅读中超越自我》。

基于三个切身体会:

一是,工作能成就自我。我们与工作同发展。

二是,读书能打造优势。阅读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

三是,自我超越能使生命增值。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我们在一次次我自超越中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的教育人生更美好。

一、价值论:教育理论阅读的价值何在

l 三大基本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指向价值层面,

“是什么”指向事实层面,

“怎么样”指向技术层面。

搞清楚“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有句话是心态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但心态也好,态度也好,都归结为认识。

所以,认识决定成效。

一个人对事情认识的高低就已经决定了所做事情成效的大小。

一个人对工作的理解程度就已经决定了他在工作上的终身成就。

l 那么,教育理论阅读的价值是什么?

科学理论是实践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行为是盲目低效的。通过教育理论阅读,我们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少走弯路,早出成效,让学生受益,让自身受益,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教育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考视角。

一是关注前提,通向根基。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借鉴(成效不明显,前提条件)

二是关注过程,透视现象。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不起来,自主学习)

三是关注背后,揭示内隐。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组际交流(不敢发言,学习品质培养)

凭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是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一辈子都在河里摸。

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是乘着船舶过河,可以快捷有效地渡过河。

教育理论功底深厚了,就可以对教学工作、学校管理等应付自如。

l 名言: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说,是实践的精髓。

——波尔茨曼

l 理念:以理论扩展视矩,靠实践增长智慧

二、本体论:教育理论阅读的三个问题

(一)两个基本概念

1.阅读是什么?看书=阅读吗?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阅读是看并领会其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不能简单地把看书等同于阅读,阅读强调要领会其内容。

2.教育理论是什么?教育随笔集=教育理论专著吗?

l 教育理论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现代汉语大词典》:理论是指系统的理性认识。

百度搜索: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l 教育理论是什么?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

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

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的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是必须有概念、判断,有推理形式,有系统性,高于实践。教育随笔集≠教育理论专著。

从相对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就是对教育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有些教育随笔文集可以看作是教育理论。

今天在这里所探讨的教育理论是相对意义上的。

(二)教育理论阅读的三大阶段:

彭慧老师认为,教育理论阅读的三阶段:杂志、文集、专著

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可以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跟上时代步伐。

阅读教育随笔文集,可以分享智者的教育感悟,丰富感性体验。

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可以拓展自己的教育视矩,提升理性认识。

当然,三阶段的教育理论阅读是有水平高低、理解深浅的层次之分。

三种读物可以交叉阅读,同期进行。

读什么书是战略,怎么读书是战术,战略与战术同等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择书。读教育理论专著,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有理论支撑。

(三)教育理论阅读的四大问题

管锡基主任认为,教育理论学习的四大问题:

其一,不深刻,过于肤浅——不能深度思考;

其二,不系统,过于零碎——不能系统思考;

其三,不整合,无法形成体系——不能创造性思考;

其四,不表达,缺少交流分享的意识、空间和平台。

三、实践论:教育理论阅读的有效方式

(一)吸纳式阅读:蚕食摘录法、鲸吞提纯法、蝶化查阅法

l 蚕食摘录法

l 蚕食摘录法:像蚕食桑叶那样慢慢地阅读、慢慢地消化,每天少读一点,但能长时间地坚持;对于书中的重要处、精彩处、论点、结论、佳句、警句或重要资料、案例等,要边读书,边摘抄;对于精品文章和教育经典,像牛反刍一样反复阅读,把所阅读过的内容嚼细嚼烂,逐步消化。

l 理念:成功源于执著。

l 名言: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

l 事例——加拿大著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睡前15分钟阅读。

“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

阅读时间

阅读速度

读书数量

一分钟

300字

十五分钟

4500字

一星期

3.15万字

一个月

12.6万字 一年

151.2字

20本书

半个多世纪

8235万字

相关热词搜索:杨晓 黄丽娇 陈大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朱宁波?”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朱宁波?"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99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