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山西马国才

山西马国才

2016-01-12 10:58: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山西马国才篇一:中国文化读本知识点 ...

山西马国才篇一:中国文化读本知识

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 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 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

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81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3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1 2 《周易》的基础内容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据传先后有三位圣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伏羲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

4.《周易》成书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5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

7

孙子兵法

1. 记载孙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6000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

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 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记载慧能的思想的《坛经》是禅宗的最重要著作。

2.

禅宗主要思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天坛

1. 北京的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年)。

2.

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两次,春季和冬季。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寰丘则是冬天大祭的地方,时间在冬至日。有时遇到旱灾、火灾,皇帝也会带文武百官来祭祀。

3.

天坛以蓝色为主色。蓝色的天幕中显露出蓝色的天坛,就是设计者追求天人和谐的境界。 4. 紫禁城以南门为正门,天坛以西门为正门,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5. 天坛中古木参天还突出绿色。绿色代表庶民,蓝色代表天,绿树烘托蓝天,表示地上的芸芸众生怀着敬慕的心情,环拱在天的左右。

6.

天坛是靠今天的地方,天坛是收缩性的结构。

7.

丹陛桥是天坛中长360米,宽30米的通道。走到末端通过祈年门就看见祈年殿。 8.

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

9.

三才:天、地、人。

汉字

1.

世界上早期文字:苏美尔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汉字。都是象形文字。 2. 汉字的创造方法: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表达。如“信”)、指事字(就是通过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强某一点来表达。如“刃”)。形声字占汉字八成以上,由声符和形符组成。

3.

复旦名字取自《尚书大传》。

4.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学子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

5.

大篆是通常说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字体。 四大发明

1.

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加以广泛运用大概是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北宋时期,指南针被用于航海。

2. 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与庄子是朋友。惠子是逻辑学家,很有学问,人们说他“学富五车”。当时的书刻在竹子上。

3. 东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

4. 有人说印刷术是文明之母。

5. 印刷术的前身:碑刻拓印。印章。

6. 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展阶段。

7.

山西马国才篇二:中国文化

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 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 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

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81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1

2 《周易》的基础内容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据传先后有三位圣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伏羲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周易》的核心内容是八卦。

4.《周易》成书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5.《周易》的基础是阴阳。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周易》讲变的道理,易是变化的意思。

7.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孙子兵法

1. 记载孙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6000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

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 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记载慧能的思想的《坛经》是禅宗的最重要著作。

2.

禅宗主要思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天坛

1. 北京的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年)。

2. 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两次,春季和冬季。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寰丘则是冬天大祭的地方,时间在冬至日。有时遇到旱灾、火灾,皇帝也会带文武百官来祭祀。

天坛以蓝色为主色。蓝色的天幕中显露出蓝色的天坛,就是设计者追求天人和谐的境界。

4. 紫禁城以南门为正门,天坛以西门为正门,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5. 天坛中古木参天还突出绿色。绿色代表庶民,蓝色代表天,绿树烘托蓝天,表示地上的芸芸众生怀着敬慕的心情,环拱在天的左右。

6.

天坛是靠今天的地方,天坛是收缩性的结构。

7.

丹陛桥是天坛中长360米,宽30米的通道。走到末端通过祈年门就看见祈年殿。

8.

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

9.

三才:天、地、人。

汉字

1. 世界上早期文字:苏美尔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汉字。都是象形文字。

2. 汉字的创造方法: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表达。如“信”)、指事字(就是通过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强某一点来表达。如“刃”)。形声字占汉字八成以上,由声符和形符组成。 3. 复旦名字取自《尚书大传》。

4.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学子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

5.

大篆是通常说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字体。

四大发明

1.

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加以广泛运用大概是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北宋时期,指南针被用于航海。

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与庄子是朋友。惠子是逻辑学家,很有学问,人们说他“学富五车”。当时的书刻在竹子上。

3. 东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

4. 有人说印刷术是文明之母。

5. 印刷术的前身:碑刻拓印。印章。

6. 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展阶段。

7. 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先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8.

公元11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9.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将雕版印刷术介绍到欧洲。

10.

11. 北宋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更为广泛,国家将火药投入大规模的兵器生产中。

12.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条联系中国和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由于一开始以丝绸贸易为主,陈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末提出的。

2.这条陆上道路从中国长安(陕西西安)开始,经甘肃、新疆,进而到中亚、西亚。并一直连接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只有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和欧亚大陆诸国才开始有真正的交往。

3.丝绸之路更是连接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纽带,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

4lei2

5.张骞是西汉时宫廷侍郎,开辟丝绸之路。人称张骞是“凿空西域”。

6tian2)后,沿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传入中原。

7.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和伊斯兰教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8.

9.以克孜尔为中心的龟兹石窟群(今库车、拜城一带)被美术史学家誉为“杰作里的杰作”, “中亚艺术的顶峰”。

中医

1. 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2. 中医预防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重视“固本培元”,提出“不妄劳作”。防病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医预防学最重要在于保持精神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

3. 五脏:心、肝、脾、肺、肾。

4. 六腑: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

5. 中医将经络学说当做“决生死,祛百病”的关键。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中两个最典型的诊治手段,就是建立在经络学说上。

大唐气象

1. 琵琶来自印度与波斯,箜篌来自印度,筚篥来自波斯。

2. 唐玄宗游月宫回来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实是来自西域的《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改编而成,应看作是汉乐和胡乐融合而成的一项艺术成果。

3.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是在唐太宗时期。

4.

唐朝外来宗教还有袄教(波斯)和摩尼教。

山西马国才篇三:中国文化读本笔记

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

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

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

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81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3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1

2 《周易》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

4.《周易》成书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5德载物”。

6

7

孙子兵法

1.

记载孙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6000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

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

2

3

唐玄宗游月宫回来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实是来自西域的《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改编而成,应看作是汉乐和胡乐融合而成的一项艺术成果。

3.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是在唐太宗时期。

4.

唐朝外来宗教还有袄教(波斯)和摩尼教。

5.

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出发去印度,公元645回长安,前后17年,游历当时110多个国家,带回佛教经、律、论各类经典657部。

6.

玄奘口述《大唐西域记》12卷(由弟子辩机笔录)。当代学着季羡林称“是一部稀世奇书”,“早已成了研究印度历史、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的瑰宝”。

7.

义净年代晚于玄奘,他从广州出海,由海路经苏门答腊岛等地赴印度取经,从公元671到695,前后24年,带回梵本

8.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西长近万米,南北长8000多米,全城面积84万平方公里。城内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其中最宽的大街叫朱雀街,当时又叫天街,宽达155米。长安城内有百万以上居民,比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世界第二大)的人口还多出20万。

郑和下西洋

1.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帅208艘船下西洋。在28年时间里,他们在中东访问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最远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

2.

郑和出身穆斯林家庭,同时信奉佛教和妈祖。

3.

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4.

郑和的船队有宝船、粮船、马船、坐船(军用)、战船(护航)等。

5.

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

长城

1.

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16世纪,共有19个朝代在2200年的时间里修建过长城,所以长城累计都10万公里以上。三次浩大的修建工程分别在秦、汉、明。现在遗存主要是明长城。从东边入海口的山海关开始一直到沙漠深处的嘉峪关,全场6700公里。

2.

汉有匈奴,唐有突厥、回纥,宋有契丹、女真、蒙古等。

3.

长城跌宕起伏、回旋流动的气势和韵味在司马台长城(有35座敌台)体现得最充分。

紫禁城

1.15世纪以来个皇帝在这里行使权威。11

2.北京城面貌在明朝永乐皇帝帝都北京时基本确定。

3.北京中轴线长八公里,第一段最长,从城南的永定门到正阳门,节奏舒缓;第二段较短,从正阳门经过紫禁城到景山,这是它的GC;第三段最短,从景山至钟鼓二楼。

4

音乐

1.

编钟是中国早期典型的乐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使用。1978年湖北随州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现今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套。编钟分三层,65组件:第一层钮钟,19个;第二、三层甬钟,45个;另一个镈。

2.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容是“序”,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内容是“和”。

3.

琴,又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丝弦乐器。

4.

《梅花三弄》取自两位艺术家王子猷和桓伊的故事。

青铜器

1.

青铜时代:公元前4000开始,持续1500多年。也就是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

2.

青铜器和权力等同起来,又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上刻铭文可传递权威。

3.

三星堆遗址在四川广汉。

4.

蜀国开国君主:蚕丛。

兵马俑

1.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

一号坑是四个中最大的。

3.

一号坑1974年发现;二、三号坑1976年夏发现。四号坑未建成。

佛像

1.

佛教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

2.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刻佛像。

3.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莫高窟建在敦煌鸣沙山的断崖上。

4.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

龙门石窟最大的而一个石窟奉先寺在武则天的主持下开凿。

书法

1.

刻在龟甲上的叫甲骨文;青铜上的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汉代后有隶书。隶书基础上产生楷书、行书、草书。

2.

中国书法艺术得益于两方面因素:汉字、毛笔。

3.

书法“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献之。他有存世名作《鸭头丸帖》 《中秋帖》。

5

山西马国才篇四:中国文化读本精炼[1]1

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 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 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

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81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3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2 《周易》的基础内容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据传先后有三位圣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伏羲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周易》的核心内容是八卦。

4

5.《周易》的基础是阴阳。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

7.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孙子兵法

1. 记载孙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6000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

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 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记载慧能的思想的《坛经》是禅宗的最重要著作。

2.

禅宗主要思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天坛

1. 北京的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年)。

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两次,春季和冬季。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寰丘则是冬天大祭的地方,时间在冬至日。有时遇到旱灾、火灾,皇帝也会带文武百官来祭祀。

3. 天坛以蓝色为主色。蓝色的天幕中显露出蓝色的天坛,就是设计者追求天人和谐的境界。 4. 紫禁城以南门为正门,天坛以西门为正门,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5. 天坛中古木参天还突出绿色。绿色代表庶民,蓝色代表天,绿树烘托蓝天,表示地上的芸芸众生怀着敬慕的心情,环拱在天的左右。

6.

天坛是靠今天的地方,天坛是收缩性的结构。

7.

丹陛桥是天坛中长360米,宽30米的通道。走到末端通过祈年门就看见祈年殿。 8.

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

9.

三才:天、地、人。

汉字

1.

世界上早期文字:苏美尔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汉字。都是象形文字。 2. 汉字的创造方法: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表达。如“信”)、指事字(就是通过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强某一点来表达。如“刃”)。形声字占汉字八成以上,由声符和形符组成。

3. 复旦名字取自《尚书大传》。

4.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学子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

5.

大篆是通常说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字体。

四大发明

1.

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加以广泛运用大概是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北宋时期,指南针被用于航海。

2. 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与庄子是朋友。惠子是逻辑学家,很有学问,人们说他“学富五车”。当时的书刻在竹子上。

3. 东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

4. 有人说印刷术是文明之母。

5. 印刷术的前身:碑刻拓印。印章。

6. 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展阶段。

7.

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先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8.

公元11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9.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将雕版印刷术介绍到欧洲。

10. 炼丹所用三种原料:硝石、硫磺、木炭。促使火药产生。

11.

12.

丝绸之路

1以丝绸贸易为主,陈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末提出的。

2.这条陆上道路从中国长安(陕西西安)开始,经甘肃、新疆,进而到中亚、西亚。并一直连接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只有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和欧亚大陆诸国才开始有真正的交往。

3明的纽带,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

4.传说中,黄帝后妃嫘祖(lei2)是养蚕创始人。

5

6.佛教于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tian2)后,沿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传入中原。

7

8文化交流的见证。

9.拜城一带)被美术史学家誉为“杰作里的杰作”, “中亚艺术的顶峰”。

中医

1. 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2. 中医预防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重视“固本培元”,提出“不妄劳作”。防病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医预防学最重要在于保持精神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

3. 五脏:心、肝、脾、肺、肾。

4. 六腑: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

5. 中医将经络学说当做“决生死,祛百病”的关键。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中两个最典型的诊治手段,就是建立在经络学说上。

大唐气象

1. 琵琶来自印度与波斯,箜篌来自印度,筚篥来自波斯。

山西马国才篇五:中华文化读本知识

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 的《论语》中。

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

4.孔子关于人的 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 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汉字,共 81 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以他为基础,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15 世纪左右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

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 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1.《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狭义的只指《易经》,广义的还包括《易传》。

2 《周易》的基础内容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据传先后有三位圣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伏羲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 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周易》的核心内容是八卦。

4.《周易》成书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5.《周易》的基础是阴阳。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坤卦 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周易》讲变的道理,易是变化的意思。

7.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孙子兵法

1.记载孙武 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 13 篇,约 6000 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他的最主要 的代表人物,记载慧能的思想的《坛经》是禅宗的最重要著作。

2.禅宗主要思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显现 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天坛

1.北京的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 年)。

2.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两次,春季和冬季。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寰丘则是冬天

大祭的地方,时间在冬至日。有时遇到旱灾、火灾,皇帝也会带文 武百官来祭祀。

3.天坛以蓝色为主色。蓝色的天幕中显露出蓝色的天坛,就是设计者追求天人和谐的境界。

4.紫禁城以南门为正门,天坛以西门为正门,这是受 到佛教的影响。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5.天坛中古木参天还突出绿色。绿色代表庶民,蓝色代表天,绿树烘托蓝天,表示地上的芸芸众生怀着敬慕的心情,环拱在 天的左右。

6.天坛是靠今天的地方,天坛是收缩性的结构。

7.丹陛桥是天坛中长 360 米,宽 30 米的通道。走到末端通过祈年门就看见祈年殿。

8.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 9.三才:天、地、人。

汉字

1.世界上早期文字:苏美尔和巴比伦 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汉字。都是象形文字。

2.汉字的创造方法: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表达。如“信”)、指事字(就 是通过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强某一点来表达。 。 如“刃”) 形声字占汉字八成以上,由声符和形符组成。

3.复旦名字取自《尚书大传》。

4.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 学子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 5.大篆是通常说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字体。 四大发明

1.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 加以广泛运用大概是在公元 9 世纪至 10 世纪。北宋时期,指南针被用于航海。

2.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与庄子是朋友。惠子是逻辑学家,很有学问,人们说他“学富五车”。当时的书刻在竹子上。

3.东 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

4.有人说印刷术是文明之母。

5.印刷术的前身:碑刻拓印。印章。

6.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展阶段。

7.唐咸 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先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8.公元 11 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9.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将雕版印刷术介绍到欧洲。

10. 炼丹所用三种原料:硝石、硫磺、木炭。促使火药产生。

11. 北宋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更为广泛,国家将火药投入大规模的兵器生产中。

12. 南宋,下级官员陈规发明了火枪。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 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条联系中国和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由于一开始以丝绸贸易为主,陈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 19 世纪末提出的。

2.这条陆上道路从中国长安(陕西西安)开始,经甘肃、新疆,进而到中亚、西亚。并一直连接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只有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 中国和欧亚大陆诸国才开始有真正的交往。

3.丝绸之路更是连接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纽带,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

4.传说中,黄帝后 妃嫘祖(lei2)是养蚕创始人。

5.张骞是西汉时宫廷侍郎,开辟丝绸之路。人称张骞是“凿空西域”。

6.佛教于公元前 87 年传入西域于阗(tian2)后,沿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传入中原。

7.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和伊斯兰教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8.这条文化大动脉还传 来了异域文化和艺术,高昌、龟兹、敦煌等地的石窟艺术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9.以克孜尔为中心的龟兹石窟群(今库车、拜城一带)被美术史学家誉为“杰 作里的杰作”,“中亚艺术的顶峰”。

中医

1.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2.中医预防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 重视“固本培元”,提出“不妄劳作”。防病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医预防学最重要在于保持精神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

3.五脏:心、肝、 脾、肺、肾。

4.六腑: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

5.中医将经络学说当做“决生死,祛百病”的关键。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中两个最典型的诊治手段,就 是建立在经络学说上。

大唐气象

1.琵琶来自印度与波斯,箜篌来自印度,筚篥来自波斯。

2.唐玄宗游月宫回来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实是来自西域的《婆罗门 曲》,经唐玄宗改编而成,应看作是汉乐和胡乐融合而成的一项艺术成果。

3.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是在唐太宗时期。

4.唐朝外来宗教还有袄教(波斯)和 摩尼教。

5.玄奘于公元 627 年 8 月出发去印度,公元 645 回长安,前后 17 年,游历当时 110 多个国家,带回佛教经、律、论各类经典 657 部。

6.玄奘口述《大唐西域记》12 卷(由弟子辩机笔录)。当代学着季羡林称“是一部稀世奇书”,“早已成了研究印度历史、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的瑰宝”。

7.义净年代晚于玄奘,他从广 州出海,由海路经苏门答腊岛等地赴印度取经,从公元 671到 695,前后 24 年,带回梵本 400 部。

8.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西长近万米,南北长 8000 多米,全城面积 84 万平方公里。城内有东西向大街 14 条,南北向大街 11 条,其中最宽的大街叫朱雀街,当时又叫天街,宽达 155 米。长安城内有百万以上居民,比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世界第二大)的人口还多出 20 万。

郑和下西洋

1.公元 1405 年 7 月 11 日,郑和帅 208 艘船下西洋。在 28 年时间里,他们在中东访问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最远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

2.郑和出身穆斯林家庭,同时信奉佛教和妈祖。

3.1492 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 年,达伽马耍你另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穿越印度洋;1522 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4.郑和的船队有宝船、粮船、马船、坐船(军用)、战船(护航)等。

5.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

长城

1.从 公元 7 世纪到公元 16 世纪,共有 19 个朝代在 2200 年的时间里修建过长城,所以长城累计都 10 万公里以上。三次浩大的修建工程分别在秦、汉、明。现在遗存主要是明

长城。从东边入海口的山海关开始一直到沙漠深处的嘉峪关,全场 6700 公里。

2.汉有匈奴,唐有突厥、回纥,宋有契丹、女真、蒙古等。 3.长城跌宕起伏、回旋流动的气势和韵味在司马台长城(有 35 座敌台)体现得最充分。 紫禁城

1.15 世纪以来 24 个皇帝在这里行使权威。11 世纪辽代开始,就在这里建都,元明清三代以北京为都城。

2.北京城面貌在明朝永乐皇帝帝都北京时基本确定。

3.北京中轴线长八公里,第一段最长,从城南的 永定门到正阳门,节奏舒缓;第二段较短,从正阳门经过紫禁城到景山,这是它的 GC;第三段最短,从景山至钟鼓二楼。 音乐

1.编钟是中国早期典型的乐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使用。1978 年湖北随州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现今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套。编钟分三层,65 组件:第一层钮钟,19个;第二、三层甬钟,45 个;另一个镈。

2.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容是“序”,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内容是“和”。

3.琴, 又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丝弦乐器。

4.《梅花三弄》取自两位艺术家王子猷和桓伊的故事。

青铜器

1.青铜时代:公元前 4000 开始,持续 1500 多年。也就是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

2.青铜器和权力等同起来,又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上刻铭文可传递权威。

3.三星堆遗址在四川广汉。

4.蜀国开国君 主:蚕丛。

兵马俑

1.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一号坑是四个中最大的。 3.一号坑 1974 年发现;二、三号坑 1976 年夏发现。四号坑未建成。

佛像

1.佛教公元

1 世纪左右传入中国。

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刻佛像。

3.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莫高窟建在敦 煌鸣沙山的断崖上。

4.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龙门石窟最大的而一个石窟奉先寺在武则天的 主持下开凿。

书法

1.刻在龟甲上的叫甲骨文;青铜上的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汉代后有隶书。隶书基础上产生楷书、行书、草书。

2.中 国书法艺术得益于两方面因素:汉字、毛笔。

3.书法“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献之。他有存世名作《鸭头丸帖》 《中秋帖》。

4.墨猪:由于墨太浓,笔力太弱,笔画太肥,臃肿的样子,就像一头肥猪。就是没有将线条的活力表现出来,美在流动的气脉没有了。

5.狡兔暴 骇,将奔未驰——比喻书法之妙。书法要有势。

6.东晋著名书法家 蔡邕yong 疾 涩

7.乾隆最爱三件书法作品: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8.二王的书法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9.前任用“矫若游 龙”评价王羲之的书法。 10.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注重“藏”字。藏头护尾的颜家书风。《颜家庙碑》

水墨画

1.唐代诗人王维是中国第一位水墨画家,在他之 前,中国绘画都是着色的。到公元 9 世纪中后期 , (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年) 水墨画超过了着色画的影响,一跃成为中国话的主要形式。《雪溪图》

2.郭熙论画重“三远”:平远、高远、深远。

3.元代四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最典 型的有超然物外情怀)、吴镇、黄公望、王蒙。

4.元代山水重在空灵淡远的境界,而明清以来像八大山人《孤鸟图轴》、石涛,却重在自我个性的表现,总共在笔 墨情趣。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更重在突破传统范式,表达心中的宇宙。

5.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墨竹图》

唐诗

1.《全唐诗》清代所编。

2.杜甫 诗的沉郁之美。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

3.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李白诗的飘逸之美。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游”的两个内容:精神的自由超脱、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杜 甫说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王维诗的空灵之美。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明清小说

1.明清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和创作方法上来区 分,可以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著。

2.《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曹操被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称为“三 奇”、“三绝”: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3.明末清初小说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里人物的不同性格做过精彩的分析。

4.《红 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5.曹雪芹的人生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要寻求“有情之天下”。大观园就是他创造的“有情之天 下”。

6.《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瓷器

1.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釉陶是瓷器产生的基础。

2.宋瓷代表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当时有钧、定(白 瓷)、官、哥、汝五大名窑。

3.自元代开始,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

4.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5.哥窑(浙江龙泉)是宋代诸窑中追 求开片的典范。

6.宋代汝窑也追求裂纹的表现,但纹理与哥窑不同,重视脉络。

7.前人谈汝窑的特点时说: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

8.宋瓷以天 青、天蓝为贵。前人形容天青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9.青花瓷最能体现瓷器追求纯净优雅的美。

10. 明清两代景德镇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中心,皇家的官窑也设于此。

11.钴料是青花瓷成功的关键。

12.中国瓷器多体现儒家美学的特点。宋代时中国儒学复兴的时 代,也是瓷器成熟的时期。宋代瓷器的表现方式是“藏”,而不是“放”。元代景德镇开始创造的釉里红瓷器(原料氧化铜)

山西马国才篇六: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遗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 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秦、赵、燕三国。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

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

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高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百戏俑

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目前已修复的几件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腰间系着小裙子,为当时杂耍打扮,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百戏俑坑平面呈“凸”字形,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该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3]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主要概况

北京猿人

周口店遗址 中国主要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村西的龙骨山。距市区48公里。通常指龙骨山上8个古人类文化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地点。从1929年起,已编到第25地点,大多数地点在周口店附近。

周口店最早发现的地点是第6地点,是瑞典科学家安特生于1918年发现的。1921年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发现了周口店第l地点,同年发现了周口店第2地点。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遗址开始发掘,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参加发掘工作,并发现了周口店第3和第4地点,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也是新地点的发现者,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5、7、8地点,找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同年将已发现的地点,以“北京人”遗址为第1地点,其余的依序编号及至第9地点。在20号地点以前,包括山顶洞,或为裴文中领导下或为贾兰坡领导下发现的。第20至24地点是在贾兰坡领导下找到的。

“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村西。有两座东西并列的山丘,东边的一座有一个大山洞,俗称猿人洞,1929年后,叫周口店第一地点,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 况

山西马国才篇七:中国文化读本记下的知识点_百科百科~

中国文化读本记下的知识点

孔子

1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

4

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

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

181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

3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的状态

周易

1

2 奠基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周易》的核心内容是八卦。

4

5以厚德载物”。

6

7.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孙子兵法

113篇,约6000字。孙武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四库全书》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2.战略思想:.1、先计而后战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兵以诈立 4、不战而屈人之兵

禅宗

1.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记载慧能的思想的《坛经》是禅宗的最重要著作。

2.禅宗主要思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天坛

1.北京的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年)。

2至日。有时遇到旱灾、火灾,皇帝也会带文武百官来祭祀。

3

4

5情,环拱在天的左右。

6.天坛是靠今天的地方,天坛是收缩性的结构。

7.丹陛桥是天坛中长360米,宽30米的通道。走到末端通过祈年门就看见祈年殿。

8.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

9.三才:天、地、人。

汉字

1

2象形的基础上加强某一点来表达。如“刃”)。形声字占汉字八成以上,由声符和形符组成。

3.复旦名字取自《尚书大传》。

4.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每一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世界蒸蒸日上,日日更新,学子们也应该以这样的精神去学习。

5.大篆是通常说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字体。

四大发明

1.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加以广泛运用大概是在公元

2上。

3

4

5

6

7

8.公元

9

10. 炼丹所用三种原料:硝石、硫磺、木炭。促使火药产生。

11.

12.

丝绸之路

1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末提出的。

2国。只有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和欧亚大陆诸国才开始有真正的交往。

3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

4.传说中,黄帝后妃嫘祖(lei2)是养蚕创始人。

5

6tian2)后,沿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传入中原。

7

8.这条文化大动脉还传来了异域文化和艺术,高昌、龟兹、敦煌等地的石窟艺术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9.以克孜尔为中心的龟兹石窟群(今库车、拜城一带)被美术史学家誉为“杰作里的杰作”,

“中亚艺术的顶峰”。

中医

1

2.防病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医预防学最重要在于保持精神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

345络学说上。

大唐气象

1

2和胡乐融合而成的一项艺术成果。

3

山西马国才篇八:长城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

一。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的位置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诱义渠王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杀之,起兵灭义渠,置北地郡。于是,秦国北部遂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平原东部);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

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每日教将士练习骑射,奖励成绩优异者;严守烽火台,并不断派间谍了解匈奴的动向;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

代之。新将采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燕国在筑长城以前,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不得不向强大的东胡媾和,并以大将为人质。这种屈辱媾和的办法,并不能使东胡完全停止南掠。自从燕昭王时秦开大袭东胡军,东胡北却千余里,并筑长城之后,东胡才不敢南掠,燕国北部才无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产。这也显示了燕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伟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汉书•李广传》:景帝时,广“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匈奴始终没有从这里进入长城。武帝时,韩安国屯渔阳郡,为匈奴所败;徒(录入者注:此字疑为徙)屯右北平,又数败。武帝乃以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守右北平,匈奴惮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广数出长城远征匈奴。这说明,战国燕长城仍有防御作用。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三、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秦始皇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蒙恬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

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三国长城还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首先,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将鼓舞着我们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勇攀科学高峰,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一个高度繁荣富强的国家。

其次,战国秦、赵、燕长城及其地下文物,是我们研究战国军事史的资料宝库。在今天战争仍然不断,和我国仍然处于战争威胁的形势下,研究战国秦、赵、燕长城,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其三,战国秦、赵、燕长城遗址,是长城沿线自然变化的历史见证。从它的断裂、侵蚀、湮没程度,可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代地震、风沙、泥石流的变化规律。我们了解了这些变化规律,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最后,在战国秦、赵、燕长城沿线,有着许多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绝大多数至今尚未开发。如果开发出来,将士我国的一大财富,并且是用之不竭的财富。我相信,它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 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 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 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 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 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 天工”的

山西马国才篇九:长城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秦国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战国之后,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缺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山西马国才篇十:长城

长城简介: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简述: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现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保护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还是客流量最多的。

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 《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为国家AAAA级建筑。

各朝贡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26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长城是中国坚

不可摧象征。

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

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缺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构筑方法: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

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

秦赵燕长城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 长城


山西马国才相关热词搜索:山西官场神秘组织 山西最牛违停司机 山西特大交通事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西马国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西马国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02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