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黄巢咏菊英文

黄巢咏菊英文

2016-01-13 08:47: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黄巢咏菊英文篇一《黄巢的两首咏菊诗》 ...

黄巢咏菊英文篇一
《黄巢的两首咏菊诗》

题菊花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

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菊花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又题作:不第后赋菊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

”,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黄巢咏菊英文篇二
《黄巢》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⑴,我花开后百花杀⑵。   冲天香阵透长安⑶,满城尽带黄金甲⑷。 【注释】   ⑴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⑵杀:凋谢。   ⑶香阵:阵阵香气。   ⑷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译文】   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阳佳节,菊花啊,要盛开怒放,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的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秋菊在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作品鉴赏  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这就是《不第后赋菊》。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

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当时,黄巢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让人看到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4]作者简介   黄巢雕像[5]黄巢   (?—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能诗文,精武艺。曾应进士试,不第。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公元880年(广明元年)攻占唐都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因内部分裂、大将朱温叛变投敌等原因,起义军屡战失利,于公元884(中和四年)自杀于泰山狼虎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黄巢咏菊英文篇三
《黄巢诗作《咏菊》》

黄巢诗作《咏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即黄巢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杀害。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

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诗评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诗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是许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当年黄巢这首诗的影响。诗味上比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淡,而杀气更浓。古人说“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文与人风格迥异的情况,不过诗如其人倒是基本不会落空。可能因为好诗往往是思绪一瞬间的自然迸发,来不及作假。   黄巢一生爱菊,其现存可确定的所有诗句均为咏菊之作。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祖父苦思冥想,无以续接,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祖父忙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他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即黄巢另一首载入《全唐诗》的七绝《题菊花》。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潮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他终于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可是长安却经历了一场浩劫。黄巢的部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黄巢在第一次被小股唐军赶出长安之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掌握长安控制权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切齿痛恨,下令屠城。屠城之后,黄巢的部队失去了食品来源。在唐军四面合围下,只得“以人为食”,持续了一年多。   败退出长安后,黄巢一度围困陈州,陈州刺史赵死守不退。黄巢的军队缺粮严重。最后将掳掠到的百姓、战俘、以及战死的士兵尸体,都作为了“军粮”吃了。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惨遭失败。在泰山狼虎谷,黄巢挥剑刎颈自尽。   菊花在无数文人笔下是人格高洁的象征,比如陶渊明田园诗里的菊,黄巢却赋予它气势逼人的杀气。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黄巢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为什麽不用“九月九”而说“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字叶韵。一个“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待”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接应上句。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

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由此可见“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 不第后咏菊>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的黄巢就是文人杀性的最佳例证,他寒窗苦读,想着在科场一举成名天下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功名与他擦身而过,失望愤怒的他立誓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咏菊》)他发动起义后攻进长安,见权贵和读书人就杀,以泄他当年落榜之痛。透过历史的镜头,我仿佛看见黄巢在杀着满朝公卿时得意而变态的笑,醉拥美女问公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杀!”,我不由心颤,当初学孔夫子仁义道德时是怎么学的?当年应试可谓四书五经仁义道德锦绣文章,现在得意后就杀以泄愤,就为了当年的落榜?杀,泄了他的愤,也塌了他的江山。

黄巢咏菊英文篇四
《咏菊拼音》

yǒnɡjú

《咏菊》

báijūyì白居易

yíyâxīnshuānɡzhuïwǎqīnɡ

一夜新霜著瓦轻, bājiāoxīnzhãbàihãqīnɡ

芭蕉新折败荷倾。 nàihánwãiyǒudōnɡlíjú

耐寒唯有东篱菊, jīnsùchūkāixiǎoɡânɡqīnɡ

金粟初开晓更清。

júyùn

〔菊韵〕

--李师广—

qiūshuānɡzàojiùjúchãnɡhuālǐshīɡuǎnɡ

秋霜造就菊城花, bújìnfēnɡliúxiěwǎnxiá

不尽风流写晚霞; xìnshǒuniānláiwúyìjù

信手拈来无意句, tiānshēnɡyùnwâirùqiānjiā

天生韵味入千家。

chïnɡyánɡxīshànɡfùbáijú重阳夕上赋白菊

báijūyì

(白居易)

mǎnyuánhuājúyùjīnhuánɡ

满园花菊郁金黄, zhōnɡyǒuɡūcïnɡsâsìshuānɡ

中有孤丛色似霜。 huánsìjīnzhāoɡējiǔxí

还似今朝歌酒席, báitïuwēnɡrùshàoniánchǎnɡ

白头翁入少年场。

qiūjúshī

秋菊诗

chãnyì

(陈毅)

qiūjúnãnɡàoshuānɡ

秋菊能傲霜,

fēnɡshuānɡwùchïnɡchïnɡ

风霜恶重重。

běnxìnɡnãnɡnàihán

本性能耐寒,

fēnɡshuānɡqínàihã

风霜其奈何?

yǒnɡjú

咏菊

huánɡcháo

(黄巢)

dàidàoqiūláijiǔyuâbā

待到秋来九月八, wǒhuākāihîubǎihuāshā

我花开后百花杀。 chōnɡtiānxiānɡzhântîuchánɡān

冲天香阵透长安, mǎnchãnɡjìndàihuánɡjīnjiǎ

满城尽带黄金甲。

júhuā菊花

yuánzhěn(元稹)

qiūcïnɡràoshěsìtáojiā

秋丛绕舍似陶家, biànràolíbiānrìjiànxiá

遍绕篱边日渐斜。 bùshìhuāzhōnɡpiānàijú

不是花中偏爱菊, cǐhuākāijìnɡânɡwúhuā

此花开尽更无花。

tánɡwúlǚlěi唐·吴履垒

júhuā

《菊花》 càncànhuánɡjīnqún

粲粲黄金裙, tínɡtínɡbáiyùfū

亭亭白玉肤。 jízhīshíhǎoyì

极知时好异, sìyǔsuìhánjù

似与岁寒俱。 duîdìliánɡbùrěn

堕地良不忍, bàojìnìnɡzìkū

抱技宁自枯。

黄巢咏菊英文篇五
《咏菊》

古今咏菊诗词百首

1.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3.(东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答休上人菊 (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5.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6.东晋 陶渊明《饮酒诗》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7.菊 (晋)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8.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9.复愁 (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10.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1.秋菊 (唐)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12.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3.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14.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唐)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15.(唐)罗隐 登高咏菊尽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17.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8.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9.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20.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1.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 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2.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23.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24.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25.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26.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 堪笑儿童道过时。

27.戏答王观复酴糜菊(二首选一)(宋)黄庭坚 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糜白玉花。 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

28.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29.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30.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黄巢咏菊英文篇六
《黄巢》

别样菊花——满城尽带黄金甲

研究背景: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自从陶渊明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然而,唐末的黄巢却赋予菊花别样的意味。

研究目的:了解诗人所赋予的菊花的象征意义

研究内容:菊花象征意义的发展,作家的背景以及它所赋予菊花的象征意义

一、黄巢的菊花情节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 黄巢一生爱菊,其现存可确定的所有诗句均为咏菊之作。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祖父苦思冥想,无以续接,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祖父忙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他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即黄巢另一首载入《全唐诗》的七绝《题菊花》。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潮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

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即黄巢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杀害。

菊花在无数文人笔下是人格高洁的象征,比如陶渊明田园诗里的菊,黄巢却赋予它气势逼人的杀气。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黄巢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二、同时期其他诗人眼中的菊花

1.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2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诗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三、黄巢眼中的菊花——战士之花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

黄巢咏菊英文篇七
《咏菊诗》

东晋 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 陶渊明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 陶渊明 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晋 袁崧 菊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晋 鲍照 答休上人菊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晋 王淑之 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唐 骆宾王 秋菊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唐 杜甫 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唐 杜甫 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 白居易 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 李商隐 野菊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唐 李商隐 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 郑谷 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唐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 李白 感遇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 黄巢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 黄巢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陆龟蒙 忆白菊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唐 释皎然 九日与陆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 罗隐 登高咏菊尽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唐 吴履垒 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 太宗 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 元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公乘亿 赋得秋菊有佳色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宋 杨万里 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 范成大 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 黄庭坚 戏答王观复酴糜菊二首选一

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糜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 宋 苏轼 黄菊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宋 苏轼 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宋 苏轼 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 陆游 九月十二日折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 陆游 晚菊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采以泛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宋 朱淑贞 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 梅尧臣 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 史铸 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 韩椅 和崔象之紫菊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宋 刘克庄 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不须牵引渊明比,随分篱边要几丛。 宋 郑思肖 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赵师秀 池上朝来行药到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金 元好问 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疏烟。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将晚景前。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金 元好问 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菊 (明)李梦阳 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 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菊花 (明)李梦阳

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 细开宜避世,独立每含情。 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二色菊 (清) 程先贞

黄衣彼美人,余有紫衣副。 不比炫春葩,姚魏敌门户。

游繁台 (清)李于潢

天清寺外是繁台,岁岁登高此地来。 蒲泽蓼堤看不极,菊花洞下坐衔怀。

白菊 (清)许廷荣

正得西方气,来开篱下花。 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白衣何处去?载酒问陶家。 王公子宅五月菊 (明)高启 秋英忽夏发,宛在阿戎家。 细认惊初见,高吟喜共夸。 不依寒竹雨,欲映午榴霞。 我意甘迟暮,樽前有此花。

六月菊 (清)袁枚

寒菊公然冒暑黄,苍蝇侧翅远相望。 东篱共讶西风早,秋士偏食夏日长。 试把一灯来照影,焉知六月不飞霜。 数枝冷艳当阶立,愁杀红莲不敢香。

元 胡布 墨菊彭泽归来日,缁尘点素衣。乌沙漉酒后,挂在菊花枝。

元 王恽 桃花菊泪洒明妃寄露葩,换根非为贮丹砂。黄轻白碎空多种,碧烂红鲜自一家。骚客赋诗怜晚节,野人修谱是头花。九秋霜露无情甚,时约行云护彩霞。 明 高启 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 沈周 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明 唐寅 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明 唐寅 题菊花图一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二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三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四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五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六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七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明 戴进 画菊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忽见钱塘着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明 文征明 咏菊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清 刘大槐 题菊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 陈鹤年 题画菊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菊谱:

(一) 忆菊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二) 访菊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四) 对菊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

飞度光阴。(五) 供菊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七) 画菊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八) 问菊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九) 簪菊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十) 菊影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十一) 菊梦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十二) 残菊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黄巢咏菊英文篇八
《黄巢诗集》

1、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赏析:据说,这是黄巢8岁的时候搞出来的.他父亲,在院中吟诗到第一句,8岁的黄巢,就接着他父亲的头,脱口而出,诗才敏捷,让其父惊异不已。才那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他后来登高一呼,应着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 ,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 “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 ,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

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2、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这不,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实,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为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故事也设定在这个年代。

3、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赏析: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就没有那么广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因为,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没有战死,后来还削发为僧了。但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黄巢本人写的,在我看来,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们还是不要简单地战死疆场为宜。他们若是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我们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

黄巢咏菊英文篇九
《咏菊名句》

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战国\屈原《离骚》)

2、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陶渊明《菊》)

5、菊寒花稍发,莲秋叶渐枯。

(北齐\刘逖《秋朝野望诗》)

6、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7、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唐\王建《野菊》)

8、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9、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唐\白居易《酬皇甫郎中对菊花见忆》)

10、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1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嘏《长安秋望》)

12、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唐﹨郑谷《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

13、莫言黄菊花开晚,独占樽前一日欢。

(唐\黄滔《九日》)

14、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

(唐\陆龟蒙《重忆白菊》)

1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1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17、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宋\梅尧臣《残菊》)

18、耐寒惟有东篱菊,金蕊繁开晓更清。

(宋﹨欧阳修《霜》)

19、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宋﹨王安石《残菊》)

20、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是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宋﹨苏轼《赵昌寒菊》)

2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22、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23、莫夸春光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

(宋\秦观《处州闲题》)

24、菊,花之隐逸者也。

(宋\周敦颐《爱莲说》)

25、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朱淑真《黄花》)

2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阴》)

27、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枝弄秋光。

(宋\陆游《晚菊》)

28、浓露繁霜著似无,几多光彩照庭阶。何须更待萤兼雪,便好丛边夜读书。

(宋﹨魏野《白菊》)

29、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紫竞春芳。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香。

(宋﹨唐婉《菊花》)

3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31、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

(宋\戴复古《都中怀菊隐徐渊子》)

32、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

33、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有谁知?

(明\俞大猷《秋日山行》)

34、孤怀原淡泊,独立未凋残。

(清\李果《晚菊》)

35、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

黄巢咏菊英文篇十
《咏菊诗十首》

1、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2、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3、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4、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5、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7、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0、宋·陆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 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 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觞。 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1、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2、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3、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4、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5、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6、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7、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8、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10、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黄巢咏菊英文相关热词搜索:黄巢咏菊 黄巢咏菊诗 咏菊黄巢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黄巢咏菊英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巢咏菊英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07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