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2016-01-13 10:37: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供大家学习参考。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一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浅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内容提要】公务用车,即公车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用国家公共财政购置的,用于公务活动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的车辆。根据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公车制度,造成了财政负担沉重、效率低下、公车私用等诸多弊病。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对当前公车制度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用车制度的有益经验。并以此提出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期望对当前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以此达到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之最终目的。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制度、车改

2011年03月25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近些年,中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每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沿袭了解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弊端日益突显,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严重障碍,成为公共财政的严重包袱。由此引发的效率低下、公车私用、运行成本高等现象,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人民群众对此意见甚大,严重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中央党政机关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对当时公务用车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先后在广东、黑龙江、北京、江苏、等地开展公车制度改革的试点和探索,

并形成了公车改革的三种有效、结合地方实际的模式:货币化改革、半货币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每个模式都有一定的利弊成分存在,关键是地方车改如何适应、结合当地具体实情,来制定有效的公车改革的方案和对策。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关于公务用车的先进经验,在公务用车监控、数量、补贴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要全面系统进行车改,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公务用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刚性财政预算机制的建设,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为中国公车改革提供系统、全面的支持。不断优化车改方案,严格公务用车的编制和配备,加强公车使用管理。稳步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和适当交通补贴的积极配合。重视车改后期的反馈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现状 中国当前的公务用车制度,是沿用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控制、编制管理、单位所有、按需配给的模式。在当时经济发展条件下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被老百姓称为“屁股下一座

楼”“车轮上的腐败”“马路上的腐败”等,中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其四:

(一)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沉重

据了解,每一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包括司勤人员的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

政支出的比例6%-12%,有些地方的支出更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左右。远远高于国防、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比例。

(二)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 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 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三)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据调查, 在许多地方公务车存在新“三三制”,即公用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公车不“公” 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 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 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 让在编司机

“休息” 。目前很多单位大量购买高档小汽车, 公车私用相当普遍, 公车成为私家的小汽车, 老婆不开丈夫开, 丈夫不开妻子开。

(四)超编配车,盲目攀比

按照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部长以下官员不能配备专车,但是在地方许多乡镇领导都有专用的公务车。全国党政机关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2008年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达800亿元左右,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由于没有严格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与监督法制法规,造成了违规越权,超编超支配车。“官本位”思想使公务用车成为领导之间进行盲目攀

比、贪图享乐的工具,成为特权、地位的象征。在人民群众中已经形成恶劣的影响,也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除此以外,目前公车制度导致中国汽车产业的畸形发展;大量占用城市道路资源,造成道路拥堵不堪;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与我国创建“两型”社会相悖等诟病。

二、中国公务用车现状弊端的原因

(一)公务用车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国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起源于前苏联,按照干部级别和编制配备公车。由于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基本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这种制度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逐渐成为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障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包袱。

(二)既得利益集团的“官本位”思想造成的阻力

恩格斯:“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在中国这个 “官本位”思想深厚的传统国家里,如何破除和更新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带来思想及行为上的变革,是车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之处。中国现行公车制度与行政职务、级别挂钩,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公务用车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加重了官员的“官本位”特权意识。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政府是车改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定位,所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异常艰难的。正如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分析,公务车改革的失败说明,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凡是

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凡是政府改别人的,都非常神速;凡是改政府的,都异常艰难。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公车即官车,让官员自己来革自己的命,让官员不再享受官员的特权,这样的改革没有任何可能。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中国当前还没有专门规范公务用车的法律,公务用车的相关规定存在于政府颁布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不仅数量少而且效力较低。不能有效对我国公务用车行为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同时还表现在公务车使用上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公务用车的费用支出没有建立起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不能正确、及时的反应财政支出,不能受到人代会及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其他的相关方面原因

除以上三点因素外,城市化、全球化为公务用车的扩张提供了推动作用;落后的公共交通体系,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公车管理存在着难度大、问题复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公务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在建立在总结中国以往公车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实践上,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同时要借鉴外国公务用车管理的先进经验,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能够被人民群众所认可的公务车管理制度。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二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

为稳步推进职务消费改革,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和控制财政经费支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决定在全市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下简称车改)。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发展、稳妥、务实、规范”的要求,通过改革现行公务用车制度,逐步实现公务用车规范化、社会化、市场化,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积极构筑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平稳、有序的原则。

2、坚持公开、合理的原则。

3、坚持节约、规范的原则。

三、车改范围和对象

(一)车改范围

市级机关部门、市直属单位和承担行政管理、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全市各镇、街道党政机关及所属承担行政管理、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市人武部(预备役营)、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工商局、市道路运输管理所、市港航管理处和市公路管理段暂不列入车改范围。市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民政

局下属事业单位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劳动监察、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暂不列入本次车改范围。

垂直管理单位要求参加车改的须经该垂直管理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车改领导小组)审批同意。

(二)车改对象

实施范围中科(局)级及以下的在编在职工作人员。部门、镇、街道党政正职确因工作需要可暂不参加车改,具体由本人向市车改领导小组提出申请。

四、主要内容

(一)公车处置

1、保留车辆。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振东新区管委会、濮院羊毛衫市场管委会、崇福皮毛市场管委会、高桥新区管委会、临杭经济区管委会原则上各保留一辆招商用车,如确需增加招商用车的,需报经市车改领导小组批准,市纪委保留一辆办案用车。对其他确需保留的特殊专业用车,必须按照从紧的原则由所在单位报市车改领导小组批准。保留车辆的经费来源按原渠道列支。车改单位的其余公务用车一律不再保留。

2、评估拍卖。对核减下来的车辆,由市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车改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开择优的原则,确定评估、拍卖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拍卖。拍卖所得款项扣除评估、拍卖费用后,统一收缴市财政,具体方案详见附件二。

(二)核定公务交通费

1、公务交通费标准。取消公务用车后,根据车改人员的职务、

职级、岗位确定公务交通费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市级机关部门、市直属单位和承担行政管理、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车改人员的公务交通费标准。

市级机关部门派驻市区以外的工作人员,根据驻地距市区的里程上浮公务交通费标准,浮动标准如下:

(2)全市各镇、街道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车改人员的公务交通费标准。

同时,根据单位驻地距市区远近适当上浮包干补贴最高标准,浮动标准与市级机关部门派驻市区以外的工作人员上浮标准相同。

(3)

(4)中层正职及以下人员和事业性质人员公务交通费标准由各单位根据各岗位工作性质分档确定,具体由各单位在核定的中层正职及以下人员和事业性质人员公务交通费总额内自行确定。

2、职务职级岗位认定。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级岗位以市组织人事部门的认定为准,军转干部按现任职务执行。

3、公务交通费使用办法和使用范围。

车改人员公务交通费以专用卡形式按月发放,实行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滚存、不得提现。使用范围为车改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交通费用,包括燃料费、车辆保险费、车辆维修保养费、检测费和租车费等。车改人员不再报销*****市范围内(含五县二区)的任何交通费用。

车改人员到******市范围以外特定地区执行公务活动,必须事前报请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实行公共交通费报销或交通费用补助,交通费用补助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三。

车改人员因公到*****市范围以外地区出差、脱产学习、培训和病假、事假等连续时间(含双休日和节假日)在1个月(30天)以上的,应按月停止该时间段内的公务交通费发放,对其中出差、脱

产学习、培训期间发生的交通费用按有关规定予以报销(不计入公务交通费额度内)。

4、工作人员职务或岗位发生变动后,从职务或岗位变动的下月起,按变动后的职务或岗位发放公务交通费。离开车改单位不在车改单位工作或退休(离岗、退养)的,自调离或批准退休(离岗、退养)的次月起,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费。

(三)建立公共交通专项资金

市财政按车改单位核定的车改人员公务交通费总额的5%,核拨作为车改单位的公共交通专项资金。各车改单位也可以在市财政核拨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核定的车改人员公务交通费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共交通专项资金。公共交通专项资金由各单位掌握使用,主要用于集体组织活动、特殊情况用车和公务接待用车等交通费用的开支,实行超支自负、节约滚存使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老干部用车按现有渠道给予保障。

(四)建立市机关车辆管理服务中心

市机关车辆管理服务中心由市机关事务局负责管理。按照务实、从紧、节俭、高效的原则,服务中心保留接待用车、应急用车和行政执法用车,实行集中管理、企业化运作、有偿使用。服务中心车辆主要用于市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接待、重大突发事件和市级机关部门、单位、镇(街道)重大活动、公务接待、突发性任务、行政执法、老干部活动、机要保密活动、无自备车人员公务活动等的需要。具体办法详见附件四。

(五)驾驶人员的安置

对各单位在编在职驾驶人员不再专职驾驶公车的给予转岗,对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三
《公务用车的改革制度》

摘要:公务用车,即公车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用国家公共财政购置的,用于公务活动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的车辆。根植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公车制度,造成了财政负担沉重、效率低下、公车私用等诸多弊病。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对当前公车制度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用车制度的有益经验。并以此提出对我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期望对当前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以此达到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之最终目的。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制度;车改

绪 论

2011年03月25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近些年,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每年“两会”热议的话题。我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沿袭了解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弊端日益突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严重障碍,成为公共财政的严重包袱。由此引发的效率低下、公车私用、运行成本高等现象,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人民群众对此意见甚大,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中央党政机关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对当时公务用车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先后在我国广东、黑龙江、北京、江苏、等地开展公车制度改革的试点和探索,并形成了公车改革的三种有效、结合地方实际的模式:货币化改革、半货币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每个模式都有一定的利弊成分存在,关键是地方车改如何适应、结合当地具体实情,来制定有效的公车改革的方案和对策。

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关于公务用车的先进经验,在公务用车监控、数量、补贴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要全面系统进行车改,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公务用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刚性财政预算机制的建设,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为我国公车改革提供系统、全面的支持。不断优化车改方案,严格公务用车的编制和配备,加强公车使用管理。稳步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和适当交通补贴的积极配合。重视车改后期的反馈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公车制度改革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途中,我综合应用了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在地方党委实习的见闻和感悟。采取了因果论证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的现状与原因,及国内外车改模式进行阐述,形成了公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公车制度改革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概况

(一)公车的概念

“公车”即“官车”,《周礼·春官·巾车》曰:“巾车掌公车之政令”,郑玄注:“公,犹官也”。汉朝以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后“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至晚清有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公车”,在当代特指“公务车”,不同于公共汽车。公务用车,简称公车,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用国家公共财政购置的,用于公务活动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的车辆。主要分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业务用车两大类。

(二)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历史

公务用车制度,是指关于享受公务用车的主体、公务用车的管理及对违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惩处等相关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在政府及各个部门颁布的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之中。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公务用车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中央层面的政策制度规范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试水车改。

在中央,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各级政府部门公务用车也随之大量增加,并在配车盲目追求排量、档次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指出:“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离休、退休后享受部长级和省长级待遇的,不配备专车”[1],规定中首次明确不同级别干部的用车数量和配备标准,并限制对进口轿车的使用。对公务用车的无序状态进行一定的规范,并收到一定的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配车标准,减轻日益沉重的财政负担。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对副部级以下干部用车标准的规范。并规定了各个级别配车的价格限制,起到节约财政支出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明显的变化,汽车消费市场趋于完善和壮大,以往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2004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颁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明确了机关在公务车编制、采购更新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务车数量过度增加和采购频繁的问题。在创建两型社会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任务,2008 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具体措施的通知》中指出,正常工作日公务用车停驶20%,休息日全部停驶。同时进一步降低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从原来的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L(含2.0L)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调整为一般公务用车排气量在1.8L(含)以下、价格在16万元以内,机关业务用车排气量在1.6L(含)以下、价格在12万元以内。此外,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 鼓励国内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扩大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开始, 公务用车自主品牌不低于50% 。自主的新能源汽车, 政府部门要优先考虑采购。这不仅是降低公务用车采购成本, 鼓励节能减排, 控制公务车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有力举措,也是创建低碳社会、两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在地方,各地先后都对当前公车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贯彻中央的精神,切实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办事效率。1997年广东省东莞市是最早进行车改的地区,1998年02月黑龙江省大庆市率先在市直机关实行公车制度改革,在当时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1998年09月,中央启动部分国家机关和部门车改试点,并同时在北京、江苏、浙江、重庆、湖南等地试点。为以后公车改革的探索打下了的良好基础。2004年进入全国性公车改革高潮,广东、江苏、北京、黑龙江等20多个省(区、市)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2005年,杭州、北京等地公车改革在人民群众的质疑声中相继搁浅。2009年07月经过几年试点的浙江杭州正式启动市级公车改革,市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专车,并向公务员发放车贴,补贴标准根据行政级别分9档,补贴范围在300-2600元/月。参加公车改革的21个市级单位,两个月公车费用支出下降约32%。统计数据显示,凡是加强公车管理和进行公车改革的地区或部门,公务用车费用普遍比改革前减少30%左右。有效地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遏制了地方在公务用车方面不可控制的局面。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内容,将公车改革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年度计划,为我国的公车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表明中央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决心和力量。今年“两会”后,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

一)我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公务用车制度,是沿用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控制、编制管理、单位所有、按需配给的模式。在当时经济发展条件下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被老百姓称为“屁股下一座楼”“车轮上的腐败”“马路上的腐败”等,我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其四:

1.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沉重.

据了解,每一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包括司勤人员的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有些地方的支出更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左右。远远高于国防、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比例。

2.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 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 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3.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据调查, 在许多地方公务车存在新“三三制”,即公用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公车不“公” 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 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 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 让在编司机“休息” 。目前很多单位大量购买高档小汽车, 公车私用相当普遍, 公车成为私家的小汽车, 老婆不开丈夫开, 丈夫不开妻子开。

4.超编配车,盲目攀比。

按照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部长以下官员不能配备专车,但是在地方许多乡镇领导都有专用的公务车。全国党政机关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2008年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达800亿元左右,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由于没有严格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与监督法制法规,造成了违规越权,超编超支配车。“官本位”思想使公务用车成为领导之间进行盲目攀比、贪图享乐的工具,成为特权、地位的象征。在人民群众中已经形成恶劣的影响,也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

除此以外,目前公车制度导致我国汽车产业的畸形发展;大量占用城市道路资源,造成道路拥堵不堪;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与我国创建“两型”社会相悖等诟病。

(二)我国公务用车现状弊端的原因:

1.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起源于前苏联,按照干部级别和编制配备公车。由于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基本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这种制度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障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包袱。

2.既得利益集团的“官本位”思想造成的阻力。

恩格斯:“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在我国这个 “官本位”思想深厚的传统国家里,如何破除和更新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带来思想及行为上的变革,是车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之处。我国现行公车制度与行政职务、级别挂钩,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公务用车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加重了官员的“官本位”特权意识。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政府是车改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定位,所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异常艰难的。正如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分析,公务车改革的失败说明,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凡是政府改别人的,都非常神速;凡是改政府的,都异常艰难。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公车即官车,让官员自己来革自已的命,让官员不再享受官员的特权,这样的改革没有任何可能。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规范公务用车的法律,公务用车的相关规定存在于政府颁布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不仅数量少而且效力较低。不能有效对我国公务用车行为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同时还表现在公务车使用上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

公务用车的费用支出没有建立起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不能正确、及时的反应财政支出,不能受到人代会及人民群众的监督。

4.其他的相关方面原因。

除以上三点因素外,城市化、全球化为公务用车的扩张提供了推动作用;落后的公共交通体系,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公车管理存在着难度大、问题复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的管理

(一)国外公务用车的管理经验—他山之石

1.公车数量少。在芬兰仅有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享用专车待遇;新加坡给总统、总理和资政3人配备专车及司机,由他们上下班及公私出行使用。韩国首尔只有4名正副市长享用4辆官车,另有5辆礼宾车、18辆公用车、20辆多用途车;柏林市仅有公车92辆,其中个人专车37辆,一般办公用车15辆,送文件车辆23辆。日本总务省2000多名公务员,总计52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专车,另外28辆是公务用车,平时以租车解决公车不足问题。

2.严格监控。各国都明令禁止公车私用,美国惩罚为“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车权,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瑞典政府的公务用车载有“汽车监控系统”,对车辆的整个过程进行密切监控。博茨瓦纳的公务用车用“红底白字”车牌,还有专用的加油站,这种加油站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意大利墨西拿市市长因公车私用到400公里外旅行,被判处6个月监禁。

3.国产化、低排量。许多国家都规定公务用车一律使用国产汽车,而且严格禁止豪华、高排量车。印度政府强调,印度政府各级官员,包括总统和总理在内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禁止使用进口车。韩国的公务用车以国产品牌——现代为主。德国政府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

4.适当的交通补贴。国外政府大多是以距工作地远近来确定车贴数额,并大力提倡使用节能低耗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新加坡对于符合一定级别的公务员给予一次性购车补贴,对于普通公务员只给适当的交通补贴,并计入工资。法国政府规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公务员从住地到工作地的交通费用由政府和个人各负担50%;开私家车上下班的公务员,按每月22个工作日、每日在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往返一次的里程报销燃油费并发给一定数额的汽车保养费。

(二)国内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模式及优缺点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四
《公务用车管理办法2014(修改版)》

江西中业兴达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规章制度发布通知

2014年第 号

《江西中业兴达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已经于2014年 月 日 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经理:

二〇一四年 月 日

江西中业兴达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2014年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江西中业兴达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务用车管理,本着“安全第一、利于工作、厉行节约”的原则,控制车辆使用费用,规范驾驶员管理,贯彻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公务用车的管理。

第三条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 综合部负责公司本部公务用车统一调度和管理,负责建立(含所属各单位)涵盖行驶里程、油耗、维修项目等内容的公务用车管理台帐。车辆年检、保险费、修理费、燃油费等由综合部统一管理。所属各单位公务用车日常自行负责调度和管理,按规定填写车辆管理记录上报综合部。

第五条 公务用车实行单车核算,每年度核算单车运行成本(含保险、税费、维修、油料等费用),预算每月运行成本实施费用指标控制。严格控制车辆维护管理费用,严禁以换代修,切实减少开支,杜绝浪费。

第六条 车辆交通事故的协调处理以及各项考核工作由综合部、计划经营部及政治工作部联合进行。

第二章 公务用车管理

第七条 公务用车调度遵循“安全、经济、合理、快捷”的原则。

第八条 公司公务用车由调度员统一调度,调度员外出,由综合部主任或副主任兼管。

第九条 公务用车原则上由专职驾驶员负责管理和驾驶。专职司机不够安排时,可安排具有合法驾照的人员驾驶。

第十条 各部门(单位)因公外出用车,原则上提前向综合部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调车单,由调度员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出车,双休日原则上不出车。工作时段外公务用车必须在调车单填写工作事由,并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如需出市区,必须事先取得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 出省办理公务,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特殊情况需要时,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十三条 租用或对外租借车辆时,须经公司总经理同意,由综合部负责联系,费用按有关合同执行,阶段性工作租车不得超过30天。

第十四条 特殊情况用车,由部门负责人申请和联系,

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出车。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驾驶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学习和检查,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和公司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 驾驶员要切实履行责任,对车辆,包括安排兼管的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擦洗,发现故障及时报修,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七条 驾驶员严禁酒后开车和疲劳驾驶,出车途中遇有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驾驶员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并立即向交警和保险部门报案,同时向综合部报告,综合部第一时间向计划经营部通报并向公司领导报告

第四章 维修管理

第十八条 车辆修理本着“统一管理、定点维修、经济节约、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十九条 车辆修理原则上均需要到指定维修点维修。维修点由综合部、计划经营部以及政治工作部等职能部门联合考察选定,并由综合部牵头签订相关协议。

第二十条 车辆修理包括大修,三级(年检年审)、二级、一级保养及小修。综合部负责制定季度维修计划报计划经营部及公司领导,未列入维修计划的不得安排。

(一)车辆大修:根据车辆使用年限、行驶公里、车况,

由驾驶员和班长提出详细报告,经综合部初审后,向计划经营部报车辆大修计划,待计划经营部审定并报公司批准后,再安排大修。大修竣工后,要严格质量验收,验收人员由驾驶员、班长、车辆使用部门、计划经营部以及纪检有关人员组成,认真审核修理项目和费用,确认签字后,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二)三级保养:根据车辆实际状况,由公务用车班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后纳入季度计划安排。保养费用由驾驶员、班长、综合部负责人逐级审签,计划经营部审核并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三)二级以下(含二级)保养:由公务用车班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后确定,保养费用由驾驶员、班长、综合部负责人签字,计划经营部审核并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四)车辆零星修理,由驾驶员向班长提出,由综合部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一条 车辆维修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车辆维修一律按规定填写审签单。

(二)车辆修理需要更换单件配件,原则上应达到行使公里数规定(见附件),驾驶员接车时应将旧部件收回,交班长验收。

(三)车辆维修、保养、装饰等,费用在2000元以上(含材料、工时费)的,必须由班长造计划,由综合部联合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五
《修改稿——集团公司经营系列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系列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为加强和改进集团公司下属各部门、公司、报刊、网站(下称经营系列)公务用车的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按照报业集团加强和改进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经营系列的公务用车,包括集团公司下属各部门、公司、报刊、网站用于报纸采编、物资、印刷、发行、经营以及新媒体业务的机动车辆。

第三条 管理原则

集团公司经营系列公务用车,按照“三个有利”的原则进行管理:即有利于保障经营工作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益,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从业。

具体要求:有效、安全、经济

有效:充分满足报纸采编、物资、印刷、发行、经营业务及新媒体业务开展的需要;

安全:由指定的具备相应驾驶资质(驾照、驾龄)的人员使用,杜绝安全隐患;

经济:逐步杜绝公车私用,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私车公用。提高使

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第四条 管理对象

本管理办法将对集团公司车辆(现有及新增)、车辆使用者、车辆使用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车辆:经营系列现有及将来购置车辆及(及改为和比较好)其车况、保养、使用情况

车辆使用者:指定人员驾驶、相关人员乘坐。无关人员不得驾驭和乘坐。

车辆使用行为:(这个应该是车辆使用预算费用)按需计费使用,费用与收益挂勾。确有相关业务需要方可使用,不可用于无关事项及个人私事。费用按照上年使用情况核定,与部门、公司、报刊、网站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挂勾,按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超出部门由各部门、公司、报刊、网站自行承担。

第五条 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成立集团公司经营系列车辆管理委员会,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事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车辆管理会议,协商解决车辆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车辆管理委员会构成:

1、组长:

2、组成人员:财务、行政和各公司有关负责人

各公司要通过对改革车辆以往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当前车辆各项增资因素,按照本公司各单位业务实际需要,科学预算、综合平衡,分解本公司各部门的用车定额指标,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标准。

第七条 (第六条) 车辆管理和维护

(一)费用定额

各公司要通过对改革车辆以往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当前车辆各项增资因素,按照本公司各单位业务实际需要,科学预算、综合平衡,分解本公司各部门的用车定额指标,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标准。

(二)车辆使用办法

1. 公司按照参与车改人员的职位将车辆指派给用车人。(车辆的产权

归公司所有)

2. 已经指派车辆的人员,不得再使用公司的公用车辆。每月按规定

标准发给用车补贴,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归己。每月用车补贴包括车辆的保险、保养、维修、停车、加油、违章等一切费用。

3. 没有指派车辆的公司员工,办公时可使用公用车辆,公司不给予

用车费用补贴。也可以选择享受用车补贴,但不得再使用公用车辆,自行解决交通问题,并不得影响工作。

4. 指派的车辆,原则应满足至少50%用于工作的要求;公司如有需

要,每辆车每月至少10小时的公司公用,公用时由公司专业驾驶员负责驾车并依法承担安全责任。

5. 总经理级及其该级以上的人员可以由公司配备专业驾驶员,总经理级以下专用车辆责任人如出差外地,可借用公司车队驾驶员。

(三)日常管理

公务用车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

1. 车辆保险、维修、加油。实行集团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

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节奖超罚制度,降低运行成本。

2. 车辆停放。非工作时间和无公务活动,应急公务车辆一律在集团

公司入库停放。确因工作原因需在外停放过夜的,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确保泊车安全。

3. 车辆加油。实行持卡定点加油。特殊情况需在外加油的,报销时

须有用车人员签字说明理由,否则不予报销。

4. 维护保养。车辆维护保养分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两类。

日常维护保养由专职驾驶员负责,定期保养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专职驾驶员应把好安全技术关,杜绝车辆带病行驶。

5. 车辆修理。车辆修理参照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关管理规定

执行。

6. 报废车辆的处理。报废车辆须经市车管部门核准,按照有关规定

办理报废手续。

(四)驾驶员管理(单独列出一个一级标题,上面说是车辆的管理和维护,这里是司机的管理,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确保应急车辆行驶安全。

1. 因酒后开车、超速行驶及其他违法驾车行为,发生车辆安全事故

或受到处罚的,由驾驶员个人负责。

2. 严禁将应急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出借他人使用。

3. 对不服从调配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人员,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不再安排驾驶工作。

(五)交通事故的处理

1. 应急公务车辆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应首先作应急处理,然后迅速

与办公室管理人员联系,事后应提交事故报告。

2. 因驾驶员主观过错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按事故的性质

由驾驶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交通肇事后逃逸者,除由司法机关查处外,予以开除公职、辞退

或解聘处理。

4. 因应急公务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赔付不足部分,

可给予适当补助。

(六)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或经交警认定非驾驶员的个人主观过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六
《公司公务车辆管理制度(修改本)》

车辆管理制度

为使公司车辆管理统一合理化,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种车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更有效的控制车辆使用,最真实的反映车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以及对公司所有车辆的保养和维修进行控制,以确保车辆安全、良好的运行状况以及保养和维修的及时、经济、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各部门、各营业部的所有车辆及公司批准工作所用私有车辆

二、车辆档案管理

1、建立健全车辆档案卡(包含私有车辆工作所用),执行一车一卡。

2、详细记录车辆各项记录,如:购车时间、保养期限、保险时间、所有人、使用人等各项记录。

3、档案管理卡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并及时检查更新,以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

4、如有采购新车,行政部应及时对车辆进行登记记录。

三、车辆使用管理

1、职责

行政部负责办公室车辆派遣及使用,并对各部门用车进行审批、协调、安排,保证车辆的有效使用。车辆的有关证件及保险资料统由行政部保管。

2、公务车辆使用

⑴、公务车辆使用安排

行政部对审批通过的用车申请,申请人填制《车辆使用申请表》,将每次外出的各项内容记录并由申请外出人签字认可。

公务车辆申请人员在办理公司事宜时,应严格遵循车辆使用登记表中所填写的各项内容,并在公事结束后及时返回公司,如遇到特殊情况(交通阻塞或意外情况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情况)无法及时返回公司,应及时向行政部告明原因。

公务车辆使用人员返回公司后应将填好的车辆使用登记表及时上交行政部审核,审核无误存档。

公司公务车驾驶人及使用人不得擅自将车为己私用,办完公事必须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点且驾驶人员应妥善保管车辆,不得因私使用车辆。 ⑵、运营车辆使用管理

公司业务部配有专门用车,且车辆数量较多,应设专人管理,旨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营的同时,最大化的配置车辆运营。车辆出车、送货、售后服务应由车辆管理人员统一调度,公司任何人员不得私自调度车辆,更不能因私使用公司车辆。 车辆管理人员应根据公司总体的运营要求,对车辆的出车及保养进行合理安排,随车驾驶员应服从车辆管理人员的安排,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管理人员。 公司车辆驾驶人员须有驾驶证件,并且要熟知交通相关法规

公司所有车辆钥匙应有车辆管理负责人统一保存、管理,出车时连同《车辆使用申请表》一起交给需要出车的驾驶人员,驾驶人员应在《车辆使用申请表》上签字,表示钥匙已收到。

车辆管理人员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及时安排车辆出车,对需要出车的车辆应

填制《车辆使用申请表》。

车辆管理人员应对出车车辆进行登记,严格填制《车辆使用申请表》,当车辆返回时,应及时填写运行公里数并与公司GPS系统进行核对,并由驾驶人员确认签字。对出车异常的车辆应询问其原因,情况严重的应上报公司。

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及停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因交通违规所造成的罚款。部门间车辆调用应经部门经理批准,并报行政部门或部门车辆负责人备案。

四、 车辆用油管理

1、职责

行政部负责对车辆的用油进行监督、控制,财务部辅助配合监控管理。各部门应加强车辆用油管理,节约用油开支,使车辆均能在经济耗油的情况下有效的运营。

2、车辆油卡管理

⑴、公司将在油站建立一个总账户,并且所有车辆统一使用油卡加油,实行一车一卡制度。

⑵、公司车辆如遇特殊情况需现金加油时,须经部门经理、财务经理批准,并报车辆管理人员备案。驾驶人员在返回公司后应及时补充填写《现金加油登记卡》,确认签字并交至行政部审核报销。

⑶、车辆加油卡办理后,按车牌号与油卡号码进行备案登记,每月进行核对。油卡一经备案,不允许变更,如遇到特殊情况(油卡损坏、丢失)不能正常加油时,应报行政部门,及时修复补充或使用备用油卡加油。

⑷、禁止车辆间互换油卡,禁止使用其它车辆的油卡加油。

⑸、车辆管理人员应根据车辆需要办理备用油卡,在其他车辆所配油卡损坏或丢失的情况下备用,车辆在使用备用油卡时应做好备用卡使用记录,便于月底数据统计。

⑹、驾驶员在使用油卡加油时,应保留好每次加油的小票,小票要保持连续性,月底按顺序粘贴在《车辆用油统计表》上。

⑺、一车一卡,一车一表,行政部每月将对每辆车的油卡及《车辆用油统计表》汇总审核。

⑻、车辆在使用备用卡加油时,应收集好小票,并在小票背面注明加油车辆车牌号,交给行政部,并填写《备用卡加油统计表》,连同《车辆用油统计表》上报财务审核。

⑼、《车辆用油统计表》中的现金加油与备用卡加油应详细记录日期与车牌号码号。

⑽、特别注意事项:如发现使用本公司加油卡为非本公司车辆加油及使用加油卡兑换现金等现象,将对当事人开除处理。

3、充值流程

⑴、行政部应与油站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以便实时了解车辆油卡总帐的余额及用油情况,在油卡金额接近某一特定金额时由油站通知行政部,随后及时对油卡总账充值,避免因总账余额不足不能对车辆加油而造成的工作延误及停工。 ⑵、行政部对油卡总账充值时,须做好《车辆用油统计表》工作,并保证将《车辆用油统计表》及时上报财务,财务在对油卡充值审核时要对上次充值的用

油情况进行审核。

4、公司业务员工私人车辆用油管理办法

①、车辆所有者在进行业务工作时,应填写行车记录。

②、部门或分公司经理应严格把关,并每月末上报行政部门

③、行政部与销售部经理审核商议并报总经理批复后对车辆用油进行用油费费用支付(试用期油费承担支付标准、转正后油费承担支付标准)

五、 车辆维修、保养管理

1、 职责

⑴、对维修服务公司应选择大型正规,且与保险公司有合作的修理厂,并且需由行政进行考评选择,报由总经理审核批准。此举亦为简化费用支付程序及车辆维修程序。

⑵、车辆管理人员负责对维修质量进行验证,并保存相关的评定、维修质量、维修记录等资料。

⑶、车辆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查车辆状况,并处理简单的车辆故障。

⑷、驾驶员负责及时发现、检查故障;并填写《车辆维修申请单》;确认保养维修合格;保留更换部件交公司验审;对维修质量进行及时反馈。

2、 工作流程

⑴、日常检查、保养、维护

①、驾驶人员须做好车辆出、收车检查,保持车辆内、外清洁。

②、行驶中注意车辆是否有异常声响。

③、经常检查各润滑点,发现缺油或油变质应立即补充或更换。

④、车辆每月底进行检查保养。

⑤、每月车辆须对电瓶外表进行清洁,经常检查电瓶使用情况,保持电瓶周围干燥清洁和有效工作能力。

⑥、每月检查车辆消防设施。

⑦、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车辆造成机械事故及影响运输任务。

⑻、车辆日常补胎及小零件更换须在公司所规定维修点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如在外地或离公司距离较远,可就近维修),驾驶人员回公司后补充填写车辆维修记录,并提供修理费用同额正式发票,不允许抵票报销。

⑵、定期保养

①、驾驶人员要严格按照车辆保养相关规定定时对车辆进行保养。

②、保养维修必须在指定的维修厂进行,驾驶人员不得自行选择修理厂。 ③、根据车辆运行里程数填写运行记录,经行政部或部门车辆管理人员核实后,由部门经理安排车辆保养时间。

④、车辆负责人办理完审批手续后方可对车辆进行保养、修理,不允许先斩后奏。

⑤、维修保养操作流程:

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部门经理检查---审批(需要财务经理及部门经理审批)--凭审批后的《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一式两份)去指定维修保养地点进行维修或保养---维修或保养过程中如需增加其他项目,由部门经理确认---对

维修或保养车辆进行检查---索取维修保养厂家填写完整的《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一份维修保养厂家留存,一份交与行政部留存)----维修更换下来的坏旧零件交还公司 ------会计部对维修项目进行审核。

⑶、故障排除

①、在行驶过程中发现故障,驾驶人员应及时检查,查明原因并判断故障严重程度和对行驶安全的影响程度,主动设法排除故障。

②、如驾驶人员无法排除故障,须估算费用并征得部门经理同意就近寻找修理厂处理,对故障严重程度及发生故障的原因应及时汇报,请示处理方案。

③、发生修理后必须将更换的部件交回公司验审。车辆管理人员对车辆突发修理原因进行鉴定、审核。

④、突发修理的操作流程:口头向部门经理进行维修申请---获批准后进行维修(不能到指定处修理时,选择就近的修理厂)---补填《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对维修质量进行反馈和记录-----车辆管理人员鉴定、审核----部门经理签字----行政部门报销。

注:保养、维修后的车辆须经车辆管理人员及驾驶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运行。

⑷、特别事项

①、车辆保养不允许用现金交易。

②、新车在规定公里时都有一次免费保养,公司及车辆管理人员注意利用。

五、车辆罚款及理赔管理

1、车辆罚款管理

驾驶员应在车辆运行及停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有意识的避免罚款的发生,当发生时,驾驶员态度应良好,争取少罚款或不罚款。因驾驶人员主观违反交通规则、酒后驾车、因私用车所产生的罚款由驾驶人员自行承担。

2、车辆事故理赔管理

⑴、车辆事故理赔是基于车辆保险的意外保证,驾驶人员应在提高自身驾驶技能的同时,认真遵守交通法规,鉴于公司车辆之多,理赔业务之多,特制定此办法。

⑵、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及时联系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进行事故鉴定,出具鉴定报告。

⑶、驾驶员应及时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点将车辆尽早修好,不要耽误正常工作,修理费先由驾驶员垫支或凭保险公司的事故受理单向公司借款支付。 ⑷、保险公司在受理交通事故后,会将一联写有理赔号码的受理单交于驾驶员,尔后保险公司系统会将该起事故的理赔号码发送至驾驶人员所留的手机上,驾驶人员应妥善保管。

⑸、驾驶人员应将正确无误的公司名称及银行帐号告知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受理事故后应跟踪保险公司及时将理赔款汇之公司帐号。

⑹、当公司已确定收到该笔理赔金额时,驾驶人员应凭载有理赔号的受理单或理赔号来财务部领款或办理冲账手续。

⑺、财务部应根据所报理赔号与银行到账凭证载明的号码与车牌号对应,确定相符后方可支付或冲账,否则不予办理。

⑻、下列情况,违反交通规则或造成事故的经济损失及责任由驾驶人员自行

承担:

①、无照驾驶;

②、未经许可将车借予公司外部人员使用;

③、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交通肇事;

六、公司车辆奖罚规定

为了保证公司车辆的正常运行,对公司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公司每个季度对车辆进行一次综合奖罚评定,评判标准参考如下:

关于奖励

车辆日常保养佳、车容整洁,公司予以一定数额的奖励。

季度内无违章、无事故公司给予以一定数额的奖励。

严格执行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给予可执行的车辆管理办法予以一数额的奖励。

关于惩罚

在公司规章制度范围内的违规行为按公司规章制度处罚。

如提出维修申请后,因相关负责人未认真对待而造成损失或违章事故的,对该相关负责人处以每次100元的罚款。

车容不整洁、没有对车辆及时清理,对相关车辆责任人处以100元的罚款。 驾驶人员因主观违反交通规则使公司形象受损者处以100元罚款。

七、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车辆管理中相关事务处理。

八、执行者

公司所有员工。

九、附则

本制度经行政部起草,经总经理核定、批准后发布施行,行政部对其负有解释权。

本规定中未尽事宜将在实际工作中将予以完善。

本规定自发行之日起正式实行,以往相关文件同时废止。

沈阳山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1日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七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消费问题上的腐败问题诸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报销私人费用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之所以屡禁不绝,其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公务消费基本上仍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公务用车为例,主要是按干部一定级别和机关单位在编干部人数配车,一般一个处级单位少则几台,多则上十台,有特殊公务的(如司法部门等)单位数十台,一个厅局机关少则十多台,多则几十台,不少单位不该配专车的配了,该配低档的配了豪华或超豪华的,各级财政每年用买新车、养车费用用越来越高,已成为各级财政的一笔沉重的负担。据对一些单位的调查,一部一般档次的公车,每年的折旧费约需2万元,维修费2万元,油料等消耗1万元,驾驶员工资、资金、福利等消费约1.5万元共计6.5万元,高档车一般开支则在7-8万元以上。某省某县财政全额拨款的40余个县直机关,共702人,每年工资总额为598万元,现有公车110台,每台6.5万元开支,一年耗费公款700多万元,大大超过机关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总额;某市市委、市政府机关21个单位共120辆公车,每年消耗840万元费用(这还不包括每年需要新购买的公车的费用在内),超过其900余名公职人员一年800万元的工资总额。节约几相机关单位的公车可以救活一个中小型企业。几乎所有车改实践都证明,改革公车制度一般可节约原有开支1/3以上,改革力度大的可节约开支1/2以上。不仅公车上的消费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公车消费还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黑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据调查,公车私用已成为一个难以遏制的顽症,一般一辆公车真正公用的约占1/3,其余1/3分别为干部私用,或司机私用,以致不少地方公车钓鱼、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接送子女上学,虚报公车维修费用等问题成风。

此外,公车使用上相互攀比,"吃大锅饭",还导致超支标准规模购买公车,没车不办事,违规使用专车,不合理用车,以及养车费用居高不下和干群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因此,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已势在必行。

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变计划经济的公务用车公共消费或"吃大锅饭"方式,为现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合理的个人消费方式。

第一种方案为按标准发放个人乘车票,节约部分可提取一定比例发给个人以鼓励合理的节约行为,养车则实行成本核算费用包干。例如:湖南省长沙县人大机关自1999年7月开始成功进行的"车改",将公务用车费用量化到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2万元/年,副主任为1.5万元/年,其他工作人员为2000元/年不等;公务用车按一定里程或时间计算车费按章交票;因私用车按高于公务统一派车,对驾驶员和用车实行科学管

理。车改实行一年多,费用减少近1/3,车辆减少1/2,机关作风、干群关系大大改善,公车私用基本杜绝,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第二种方案为公务用车社会化、货币化。 这种方式改革的力度更大些,即成立专门为机关服务的公务用车公司,按干部职级和工作需要发交通费,公务用车自费租车。例如长沙市雨花区检察院的做法;该单位共有56名干警,56辆车(12辆汽车,44辆摩托车),车改前年均车耗近60万元(还不包括每年新购车的费用),自1998的1月起实行公开拍卖公车,发入公务用车交通费,公务用车自费租车,单位不再向财政申请购买新车。改革实行两年多,每年仅节约用车耗费就达15万元。

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公务用车改革的步伐必然加大,迟改不如早改,早改更利国利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的当务之急是应扫除改革的思想障碍,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深刻认识公务车改革对从源头上治理"车轮下的腐败"改进机关作风,节约财政开支,减少不必要的公车浪费的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意义,增强公车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要消除所谓"群众心理难承受"论,要大力宣传传车改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可将一部分车改节约的资金建立专门基金,用于补贴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八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一、【背景材料】

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按照这一方案,中国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社会化,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意见》用于全面指导公车改革,阐明了公车改革的意义,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细化了公车改革主要任务,对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车辆范围和车改任务。其中,车改的四大任务是:(1)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2)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3)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制定了规范处置办法。通过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这项工作一定要公开、规范,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归根到底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求政府的任何改革措施都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公车改革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在关键的方面都做得比较具体。这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3)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表明了政府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职能转变的决心,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需要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搞好公车改革符合党的根本性质。同时,公车改革要想抓出成效,达预期目标,要求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公务

用车制度改革,符合我国公车使用现状,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3)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把握这些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4)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把主要的事情办好。这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体现。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

三、【跟踪试题】

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此次公车改革的方案一经公布,便广受好评。据此回答1—3题。

1.公车改革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组织领导经济建设 ②致力于构建服务型的政府

③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2.上述公车改革具体措施的原因是:

①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我国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④我国政府坚持对国民负责的原则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此次改革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明确了车辆的范围,明确了改革的对象,也明确了货币化补偿的标准,在关键的方面都比较具体。这体现了:

①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②政府为群众求助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①是政府职能改革,以便充分发宏观调控的决定作用 ②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③有利于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④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这一改革:

①是实现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保障 ②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途径

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④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据此回答6—7题。

6.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革对树立政府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___决定的。

A.政府履行其职能的效果 B.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依法行政水平

C.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操守 D.国家的性质

7.公车改革要想抓出成效,到达预期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

A.科学执政,发挥核心作用 B.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D.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8.中央明确规定,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审计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分别属于: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

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的世界观依据是:

A.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世界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0.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上述公车改革的要求表明:

A.

B.

C.

D.

11.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这启示我们:

A.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B.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

12.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这警示我们: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C.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公车改革的步伐 D.要坚持适度原则,减少对公车的利用

13.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它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对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A 8.D 9.C 10.D 11.A 12.B

1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符合我国公车使用现状;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3)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把主要的事情办好。

(4)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取得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篇九
《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定》

关于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定

根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为深化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结合公司先期实施车改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原则

1、公车改革应有利于控制和节约车辆的使用成本,促进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各单位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含原有车辆处置和驾驶员安排方案),实施办法应经本单位党政班子讨论通过后报公司办公室批准备案。

3、车改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各方面员工的思想工作,特 别是驾驶员的思想稳定和安置工作。

二、范围和对象

车改实施范围和对象包括:

xxx年底前由公司任命且目前在岗位上的下属企业(含托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专职)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总工程师;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享受副职待遇)、纪委负责人(享受副职待遇)、工会负责人(享受副职待遇)。

三、补贴标准

1、购车补贴

上述车改对象自购车之日起,便可按规定领取购车补贴。补贴标 准为:

(1)正职:6-8万元.

(2)副职:4-6万元

(3)给予购车者不超过3万元的车牌照补贴费,并一次性发放。

2、日常用车补贴

(1)正职:2500 元/月

(2)副职:2000 元/月

①、日常补贴范围涵盖了与车辆使用相关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汽油费、修理费、养路费、保险费、停车费、驾驶员聘用费、乘车证购买发票等费用。

②、今后薪酬内含有日常用车补贴,下属子公司原享有日常用车补贴的领导人员逐步取消日常用车补贴,具体要求为xx年x月x日起,将现有补贴标准下降50%,x年x月x日起取消全部日常用车补贴。

3、兼任职务的按就高标准执行;除规定的补贴外,不得再报销 用车方面的其他费用。

四、实施规定

1、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各单位视实际情况可保留1-2辆备用车,其他原有车辆一律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处置,单位领导不能以任何形式购买本单位的二手车。除按规定保留的备用公车外,各单位不得再增加车辆,如遇旧车更新,则需报办公室审核批准。

2、在原单位已参加过车改(享受过购车补贴),现在车改单位任职的,不再享受购车补贴,“购车补贴”也不再补差额,但“日常用车补贴”可按新岗位标准执行。

3、属于车改范围的对象,均应按相关规定参加本单位车改。

4、用购车补贴购置的个人车辆,除置换新车外,自购车之日起 三年内不得转让。

5、本次车改实施后新任命的干部将不再享受购车及牌照补贴。

6、购车补贴以“分期领取”为原则,即,x年x月底之前购车当月可领取补贴额度的50%,在x年x月底取消补贴前发放完毕;如因个人原因离开公司(含退休),即停止发给购车补贴款。

7、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单位,应加强车辆管理,严格控制

备用公车的使用,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领导人员不得报销与车辆相关的各种费用。

8、实施车改后的领导人员,上下班及从事日常公务活动不应再使用单位公车,确因工作需要临时使用公车的,必须按有偿使用原则,由个人支付费用,付费标准原则上每次20—50元。

9、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单位,对本单位驾驶员应采取换岗分流措施,妥善安置。

五、车改时间要求:

1、x月中旬完成车改方案的制订并报备案。

2、各单位在x年x月x日之前上报本单位车改方案。

3、各单位在x年x月x日前完成车改。

六、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七、本办法由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学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车改后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31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