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

2016-01-14 08:53: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一《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希望能帮助到你。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一
《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7-2-22 12:51

提问者: 玉脂窟 - 一级

网友推荐答案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

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采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贷款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97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

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计划结束时的197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97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计划期间(197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事件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971年至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六五”计划(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1984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计划(1993年~1998年)”。在此计划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97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97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政府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计划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政府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97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7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资源匮乏国家,战后节约资源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资源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政府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政府主导是指政府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政府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政府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

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计划,以自由与计划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计划。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政府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政府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政府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政府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政府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计划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政府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政府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政府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政府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97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政府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政府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采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二
《韩国与朝鲜的差异化比较》

韩国与朝鲜的差异化比较

韩国与朝鲜是朝鲜半岛的两个国家,是邻居兼兄弟,共同属于同一个民族。50年前,朝鲜人要比韩国人富裕,因为。朝鲜的工业相对于韩国要发达许多。为什么发达呢?原因是,朝鲜半岛,的朝鲜部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共同被日本人统治期间,半岛北部得到了更多的开发,因为有可以被开发的东西。比如,修了大量的水电站,一些煤矿,等其它矿藏。有了能源与矿产资源,就可以开发工业了,因此,半岛北部工业化程度高一些,自然要富裕一些。虽然朝鲜战争时,这些东西基本被打毁,但是,停战以后,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基本都完全恢复了。因此,50年前的朝鲜人要比韩国人相对要富裕。2005年的形势就变了。从汇率GDP上看,朝鲜人均GDP几百美圆,韩国人均GDP达到1万多美圆,已经变成发达国家了,成为东亚第二个发达国家。而朝鲜变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连平均智商比朝鲜人低21点的印度,其人均GDP也可以达到600美圆。

2005年韩国有人口,4856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2005年朝鲜有人口,约2400万。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6人每平方公里。 从韩国的人口密度对比中,可以看到,朝鲜人均土地面积是韩国的2倍多。朝鲜处于优势。两国气候类似。

人均土地面积大了,可能,就人均矿产资源多,从概率上看,应该如此。但是,朝鲜半岛的资源分布,竟如此不均。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朝鲜境内。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常与银、铜等矿共生。菱镁矿和石墨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

另一个地方的内容,铁矿石以茂山铁矿为首的20多个矿山进行生产。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是年生产能力达800多万吨的朝鲜最大的铁矿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 特别是菱镁矿的埋藏量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在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石墨,重晶石,萤石等7种。应该是世界前十位。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很吃惊,原来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如此丰富。几乎每种矿物的储量都比韩国多,有些是远远的多。韩国人口总量是朝鲜的二倍,朝鲜人均矿产资源,就更比韩国多了。一般是,朝鲜人均比韩国人均矿产资源多10倍以上,有些会更多一些。一个小小的朝鲜,竟然还有占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前十名的就好几个,还有第一名的,可见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是多么不均。拥有资源确实是好现象,因为有利于自己经济的发展。从矿产资源上看,朝鲜相对于韩国很有优势,应该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

朝鲜半岛没有石油,这对于韩国与朝鲜都很平等。从能源上看,朝鲜拥有几乎足够用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据韩国统一部统计)。主要缺乏炼焦煤。而韩国是那种煤都缺乏。

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 000万千瓦以上。韩国大概就没有这么多水能了。毕竟朝鲜多山,且国家面积大,在气候相似时,水能一般要多一些。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那么,朝鲜人均的水力资源,就比韩国更多了,应该至少多一倍吧!这看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一个不小的优势。

淡水资源,也是朝鲜人均比韩国大。不过,淡水一般都是过剩的资源。因此,人均多一些淡水资源,也不见得占多大光。

朝鲜的森林面积在2005年大概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640万公顷。

朝鲜森林面积比韩国的多29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几乎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小优势。

在朝鲜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只占16%(1997年总耕地面积约为185万公顷),因此,可以估计出2005年的朝鲜的人均耕地。耕地2775万亩,人口2400万,人均耕地1 .16亩。韩国2005年有耕地2925万亩耕地,人口4865万人。人口密度49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 .6亩。朝鲜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韩国的2倍。考虑到朝鲜的气候冷一些,朝鲜耕地就是打八折,打折以后,朝鲜人均拥有的耕地照样也比韩国的多。这应该也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前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都很快。短短几十年内人口就翻番。现在韩国人口,由于生活富裕,生育率已经很低了。朝鲜的生育率依然比较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比大陆与韩国要大一些。

如果从上面的各个资源对比中,可以看出,朝鲜要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真的能决定自己的人口数量的话,那么,朝鲜相对于韩国,人口的压力应该更小。如果韩国没有人口压力,那么朝鲜就更应该没有人口的压力了。韩国现在确实是没有人口压力,因为,韩国在大力鼓励自己国民生育,如果有人口压力就不会这样做了。既然,这样。那么朝鲜就更不会有人口压力了。比朝鲜人口密度更小的大陆也不会有人口压力了。但是,朝鲜的现状是那么的不理想,人民经常饥饿。按照大陆的人口理论,就是朝鲜人口太多了,资源太少了,需要减少人口。看来,朝鲜如果想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似乎只有学习大陆,通过计划生育减少自己人口这一条路了。大陆现在应该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计划生育经验输送给朝鲜。或者把寄生系统的人员或者专家,输送给朝鲜,来解决朝鲜的讥饿问题。如果朝鲜只有很少的人,就不会有讥饿现象了。并且,朝鲜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

朝鲜与韩国的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见,制度是多么重要。私有制度加市场经济,与勤劳节俭的民族相结合。其力量神奇无比。纵使有再少的人均资源,也是不愁经济发展的。计划生育理论在这里显的非常滑稽,也许就是无知与无能的结晶。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三
《(朝鲜--韩国)的发展概况及全面比较(事实胜于雄辩,比较产生公平)》

(朝鲜--韩国)的发展概况及全面比较(事实胜于雄辩,比较产生公平) 《朝鲜与韩国的人均GDP对比表》对比数据,时间横跨44年(单位:美元)均按实际可比价格计算。(本文章相关权利属于1960年:朝鲜253---韩国82 韩国不足朝鲜的1/3;   1970年:朝鲜400---韩国410 韩国追过朝鲜;   1980年:朝鲜700---韩国1592 韩国是朝鲜的2倍多;   1990年:朝鲜980---韩国6482 韩国是朝鲜的6.5倍;   2000年:朝鲜130---韩国8840 韩国是朝鲜的68倍;   2004年:朝鲜86----韩国12431 韩国是朝鲜的145倍;   那么,又是什么让物华天宝的朝鲜落得如此“悲惨”?   1990年,波兰、东德及前苏联相继崩溃,朝鲜从此失去了苏联老大哥的长年性“输血”。而此时又正迀上“伟大领袖--金太阳”“驾崩”,也是其权力“世袭”给儿子“金二世”的关键时刻。同样是那个年代,同胞兄弟韩国,结束了1960年以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人独裁政治,和因此而带来的国家动荡和官场贪渎,民主政治体制基本成型,并正好迎头赶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西方传统制造业,向东方的大转移,又时逢了高科技革命的浪潮。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民主政治和社会法治互相融合互动,外加高丽民族的进取心和坚韧不拨,韩国经济昂然驶上了快车道!   还是同一年代,比朝鲜条件更差的越南,及中国这个“二哥”,也分别在“革新开放”和“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快马加鞭。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仅是可怜巴巴的245元(而且还是人民币),朝鲜却已达到约600美元,远远高出中国。可到了1990年代,昔日的小“二哥”中国,借助改革开放的大潮,早已名至实归。而内忧外患,外加痛失改革机遇期的朝鲜又在干什么呢——正大力推行所谓的“先军政治”——一切以军队为优先,一切以军人为优先,誓死保卫领袖,保卫人民政权。 朝鲜人口2200万,坐拥军队110万,号称“世界军事第五强”。外加工农赤卫队350万。养军队要钱,国防的建设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实力打底。以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86美元的人均GDP(2004年),养如此庞大的军队,百姓不闹饥荒才叫怪!没有经济力何来国防威慑力——但朝鲜这个底气不足的“兄弟”,却反而继续在加强军事力量上烧钱,于是乎,其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时光一晃已到了2005年,此时的形势已发生了戏剧性的巨变,从GDP的实际可比价值和购买力来看,北朝鲜的人均实际GDP,已从建国初的200多美元,恶梦般降到了目前的80来美圆;而韩国则从建国时的80来美元,一路疾升至

了1万3千多美元。韩国的经济已从原先不足对手的三分之一,发展到超过对手160多倍的骄人经济奇迹,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对比呀! 现在的韩国,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人均GDP超过1万5千美圆的世界经济强国了,而其“兄弟”朝鲜,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则变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由此可见,造化弄人,这其中经济杠杆和自由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呀! 朝鲜半岛上的韩国(南朝鲜---大韩民国)与朝鲜(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原本是一个国家,但现在却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他们彼此对立,又是敌人,又是兄弟。朝鲜原有人口约2400万,连年的天灾人祸,致使病饿而死了至少200万的人口,现人口为2200万左右。朝鲜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9人每平方公里。韩国有人口4856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朝鲜半岛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含量尤丰,但分布很不均匀,其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朝鲜境内。朝鲜半岛在被日本人统治期间(1910年---1945年),北部得到了有效开发,那里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和煤矿。有了能源后,北方的其它相关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虽然惨烈的朝鲜战争把北方的工业设施都基本摧毁了,但停战以后,北朝鲜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工业很快就恢复了,并且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当时的北朝鲜要比南朝鲜富裕得多! 北朝鲜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矿常与银矿、铜矿等共生。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菱镁矿和石墨储量更是雄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占全球储量的40%~50%。排在世界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重晶石,萤石等7种。由此可见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多么的不均。 北朝鲜从能源上看,拥有足够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其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而韩国则煤炭资源很少。 北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000万千

瓦以上。韩国根本就没有这些水能。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所以朝鲜的人均水力资源,比韩国的要多很多,这本应是朝鲜对韩国的另一种优势。 北朝鲜的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64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优势。 北朝鲜的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2750万亩,而且只占其农用可耕地的16%,按其人口最高峰时算,人均耕地为1.2亩。韩国有耕地2925万亩,几乎占了其全部可耕地资源,人均耕地为0.6亩。朝鲜已开发的人均耕地面积就已是韩国的2倍。这应该又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很吃惊,原来北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是如此的丰富,而且几乎每种矿物的储藏量都要比韩国多得多。韩国人口总量虽然是朝鲜的二倍,但其国土面积却要比北朝鲜少得多,而且大多是丘陵、山地。从天然资源上看,北朝鲜的人均资源占有率是韩国10几倍以上,有些还会更多,可见朝鲜相对于韩国拥有太多的优势,本应是该经济发展的更快才对,但情况却恰恰相反。 如果仅从上面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北朝鲜恳定要占绝对的优势。但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往往不是靠人均资源占有率来决定的,如果是由人均资源占有率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那么占有这方面绝对优势的北朝鲜,则早就应飞速发展,远远超过韩国才对,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现在的事实是韩国不但没有人口上的压力,而且还大力鼓励自己的国民生育,甚至订岀了从生一个孩子到生十个孩子的鼓励生育细责,每多生一个孩子,奖金就多发一倍......而本该亳无人口压力的朝鲜,人民却经常忍饥挨饿。如果按照吾国的人口理论来解释朝鲜和韩国的这一反差,则是根本解释不通的!看来制度、管理、教育、文化和拥有自由思想的人民,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韩国”经济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韩国政府成功地推行以增长为主的经济政策,70年代之后正式走上发展经济的轨道,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到80年代,韩国一改贫穷与落后的面貌,呈现龇比俸透辉5木跋螅晌适谐∩弦桓鼍哂芯赫Φ墓摇H缃瘢檬盗π酆瘢痔⑵怠⒃齑⒌缱印⒎闹纫殉晌闹е担渲性齑推抵圃斓刃幸蹈窍碛澜纭:牡缱庸ひ捣⒄寡杆伲澜缡蟮缱庸ひ倒

弧=昀矗厥樱桑圆担欢霞哟笸度耄桑约际跛胶筒烤邮澜缜傲小?nbsp;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工业主要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浦项钢铁厂是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2002年汽车产量320万辆,居世界第6位。造船订单标准货船吨数759万吨,重新成为世界第一。韩国人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自律和爱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与效率、竞争、民主等现代理念交融,成为韩国实现经济起步和迈向未来的重要精神资源。在韩国人心中,本国产品质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最适合本国人使用。因此,韩国人日常使用的物品从手机、电视机到汽车等大都是本国的产品。正是民众的这种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2006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次飞跃,经济总量达7684.58亿美元,在全球的经济实力排名为第11位。预计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8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万美元,在全球的经济排名将提升至第9位。 而吾国要想达到韩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还得至少需要30年! 而过去了的那30年,正是“伟大领袖”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融融的疯狂年代!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四
《韩国和朝鲜之比较[1]》

韩国和朝鲜之比较

2014-02-19 作者:白志强

本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有过她的辉煌。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两个小国,且两国局势一直紧张。

近期笔者简略地对韩国和朝鲜的有关资料做了简单梳理,数字如下——

韩国人口5000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朝鲜人口约2500万。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6人每平方公里。

从两国的人口密度对比中,可以看到,朝鲜人均土地面积是韩国的2倍半多。朝鲜处于优势。两国气候类似。

人均土地面积大,人均矿产资源多,从概率上看,应该如此。但是,朝鲜半岛的资源分布,竟如此不均。资源大部分几乎全分布在朝鲜境内。

(此为复制粘贴的资料原话——朝鲜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

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常与银、铜等矿共生。菱镁矿和石墨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占全球储量的40%~50%。)

(另一个地方的内容,铁矿石以茂山铁矿为首的20多个矿山进行生产。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是年生产能力达800多万吨的朝鲜最大的铁矿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特别是菱镁矿的埋藏量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排名在世界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石墨,重晶石,萤石等7种。)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们会很吃惊,原来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如此丰富?几乎每种矿物的储藏量都比韩国多,有些是远远的多。韩国人口总量是朝鲜的二倍,朝鲜人均矿产资源,就更比韩国更多了。一般比较为:朝鲜人均比韩国人均矿产资源多10倍以上,有些会更多一些。

一个小小的朝鲜,竟然还有占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前十名的就有约七种,还有世界排位第一名的菱镁矿藏,可见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是多么不均。天公的造化是多么的不平等。

拥有资源确实是好事,因为有利于这样的小国本土的经济长足发展。从矿产资源上看,朝鲜相对于韩国具有压倒优势,应该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

朝鲜半岛没有石油,这对于韩国与朝鲜都很平等。

从能源上看,朝鲜拥有几乎足够用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据韩国统一部

统计)。)主要缺乏炼焦煤。而韩国却是无论哪种煤炭全缺乏。

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000万千瓦以上。韩国压根没有这么多水能。毕竟朝鲜多山,且国家面积大,在气候相似时,水能一般要多一些。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那么,朝鲜人均的水力资源,就比韩国更多了,应该至少多出数倍!这看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一个压倒优势。

淡水资源,也是朝鲜人均比韩国大。不过,淡水一般都是过剩的资源。因此,人均多一些淡水资源,也不见得能沾多大便宜。 朝鲜的森林面积目前约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只有640万公顷。朝鲜森林面积比韩国的多29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几乎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优势。

在朝鲜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只占16%,因此,可以概算出朝鲜耕地面积2775万亩,人口约2500万,人均耕地1.16亩。韩国现有耕地2925万亩耕地,人口约5000万人。人均耕地只有0.6亩。朝鲜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韩国的2倍。考虑到朝鲜的气候冷一些,朝鲜耕地就是打八折,打折以后,朝鲜人均拥有的耕地照样也比韩国多些。这应该也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由于战争因素,这两个小国在二战后人口锐减。经过几十年来的休养生息,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都很快。短短几十年内人口就翻番再翻番。

目前韩国人口的增长率小于朝鲜,由于生活富裕,生育率已经

很低。

朝鲜的生育率依然比较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比中国与韩国要大一些。

如果从上面的一组数字对比中,可以看出,朝鲜要占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各类资源,真的能决定自己的人口数量的话,那么,朝鲜相对于韩国,人口的压力应该更小。如果韩国没有人口压力,那么朝鲜就更应该没有人口的压力了。

韩国目前确实没有人口压力,因为,韩国在大力鼓励自己的国民生育,那是韩国的国策,和我们的国策截然相反。如果存在人口压力韩国就不会这样做了。既然这样,那么朝鲜就更不会有人口压力。

但是,朝鲜的现状是如此的残忍或者叫做恶化,人民忍饥饥饿,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按照中国的人口理论,就是朝鲜人口太多了,资源太少了,需要减少人口。看来,朝鲜如果想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似乎只有学习中国,通过计划生育减少自己人口这一条路。中国也似乎应该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计划生育经验输送给朝鲜。或者把计生系统的人员或者专家,输送给朝鲜,来解决朝鲜的饥饿贫困问题。如果朝鲜只有很少的人,就不会有饥饿现象了。并且,朝鲜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

是这样么?!

否。

以下是经济文化及实力数字比较——

经济方面:

朝鲜人均一个月的工资折合人民币40元钱

韩国人均一个月的薪水折合人民币8555元

两国人民的工资悬殊是200多倍!

韩国2004年GDP是6670多亿美元。

朝鲜2004年GDP只是韩国的6%~12% 。

(查阅了很久时间,只有十年前的数据。现在的差距也许会更大!)

两国的经济实力悬殊是10倍!

如果按人均实力计算则悬殊更高。

文化方面:

“韩流”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我们没有听说过朝流。

似乎应该就两国的典型代表作品做一简略展示:

以电视剧为例,韩国生产制作出来的《大长今》,在世界各地影响力不小。当然这样的文化产品是赢利的,赢利多少?是生产制作成本的数倍。此数据也不好查阅,可能涉及商业秘密。

而电影方面,韩国瞄准的是世界市场,瞄准的是美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因为他们国内的市场实在太小,他们的文化产品只能在起步点上就必须盯着国际市场。

而朝鲜方面的文化产品为《阿里郞》。

这是一部集舞蹈、体操、杂技、歌唱为一体的大型广场演出作品。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五
《朝鲜经济》

由于资料来源的奇缺,很难确切把握目前朝鲜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的变化,更难评估其未来前景,这里只依据极为有限的资料做最为粗略的分析。

一、 朝鲜经济现状与水平

(一) 朝鲜GDP估算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 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 。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1999年朝鲜经济增长率为6.2%,9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据韩国中央银行一份报告称,去年朝鲜建筑业增长最为强劲,为24.3%,农业增长9.2%,矿产业和制造业为9.9%。 尤其是近年来停产的4000多个地方企业开机生产。这无疑是好的征兆。但是,尽管如此,朝鲜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极为低下。有的学者认为1999年的朝鲜经济依然仅达1989年的75%。 实际上,这是较高估计,其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只有当时50%左右。

(二) 朝鲜主要工业产量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

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 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三) 朝鲜粮食生产状况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 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 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

据韩方报道,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 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 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近两年朝鲜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如号召农民开垦荒地种植土豆,实行所谓“土豆革命”,粮食危机有所缓解。据朝鲜农业部门统计,2000年,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已达20万町步(每町步约合1公顷),若按每町步产量20吨计算,朝鲜去年土豆产量约达400万吨左右。据悉,今年,朝鲜计划再扩大20万町步的土豆种植面积。这样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将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人均粮食供应量从上年的150克上升到300克 。但仍不足满足所需正常数量。1999年11月出席世界粮食组织(FAO)总会的朝鲜农业副部长说,2000年将缺少粮食120万吨。200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FAO地区会议上,朝鲜代表尹寿昌说,“因春旱延误了插秧,粮食状况仍然困难”,请求国际社会继续予以支援。(四) 朝鲜外贸情况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 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 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五)朝鲜产业结构及现代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朝鲜已认识到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服务业比重增长较快,1990-1995年5年间增长了9.4%,同期重工业比重5年间下降了6.3%,农业林渔业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局面。

近几年又由于粮食危机和工农生产的急剧下滑,其工作重点放在恢复生产的正常化和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无暇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其经济结构基本上与90年代中期相近。在朝鲜经济结构中占份额最大的是农业,其次为制造业,第三是政府服务部门。如果按产业来划分,则第一产业即农业的份额为27.6%,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十水电气业)份额为42%,服务行业份额为30.3%。

从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鲜经济中占总人口37.6%的农业人口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7.6

%,这表明朝鲜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质地位。其二,第三产业(30.3%)中2/3的份额(20.7%)是政府服务部门,因此这并不代表第三产业的繁荣,恰恰说明朝鲜经济中的服务行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状态。

朝鲜的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钢铁、煤炭、电力、造船、纺织等部门。其经济部门比较齐全,并具有潜力。但是,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重工业中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和社会间接资本比重小;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还很低下,因此,从总体上讲,朝鲜属于典型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处于现代化低水平阶段。这与韩国国民经济结构形成显明对照。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朝鲜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也相当之大。据韩国发展银行估算,朝鲜主要部门工业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大约在17-25年。其中造船23年,钢铁20年,机械工具制造20年,汽车 25年,家电23年,计算机17年,纺织23年,食品饮料27年。二 、朝鲜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

对于朝鲜近几年的变化,如何评估说法不一,人们对朝鲜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表示认同,但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却了解甚少,认为变化甚微。实际上朝鲜自90年代末己逐渐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即将国家战略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其新战略的提出始于1998年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政论。该篇政论指出,朝鲜现在面临着建设强盛大国的新的宏伟目标。强盛大国首先是“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以人民大众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以领袖为核心,实现了自主、自立和自卫,摆脱任何支配和约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国家。 该政论发表后不久,朝鲜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举行金日成国家主席去世后的首届最高人民会议,修改宪法、选举金正日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完善了国家领导体系,结束了金日成去世后的政治过渡期,开始了建国50年之后的金正日新时代。“因此可以认为,朝鲜提出强国战略目标,实际上是以金正日为首的新的国家领导体制确立的政治宣言。” 从1998年10月开始,金正日在各地进行视察,一再强调建设强盛大国。此后(1999年)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先锋》共同发表的新年社论《让今年成为建设强盛大国伟大转折之年》,更加明确和具体地提出了建设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即“在不远的将来,把朝鲜建设成思想、军事、经济各方面具有最强大威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年社论不仅更加明确地提到了强盛大国应包括思想、军事和经济三个方面,而且尤为强调经济对建设强盛大国的特殊意义。2000年元旦社论对“强盛大国”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界定,并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因素。2001年元旦社论对强盛大国的内涵又进一步解释说,2l世纪是朝鲜实现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世纪。“依靠自主维护尊严,依靠团结争取胜利,依靠爱国和爱民族实现繁荣,这就是朝鲜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认为“经济实力是国家强盛复兴的基础,军事和政治思想威力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什么比提高经济实力更为重要。” 社论中,较以往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社论说,“21世纪朝鲜将以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姿态巍然屹立,2001年是开创建设强盛大国新局面的新进军和实现伟大转折之年。” 由此观之,朝鲜关于“主体社会主义强盛大国”,已经成为21世纪朝鲜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其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中心任务。这不仅标志着1995年开始进行的“苦难行军”和“强行军”政策的结束,也标志着朝鲜长期实行的“先军路线”开始向“先经路线”的转变。 根据金正日的谈话以及朝鲜报刊概括起来,比较突出的有如下几点:

(一) 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科学化

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是朝鲜为使国民经济在高水平上达到正常化、进而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改造而提出的战略目标。随着经济工作逐渐占据国家议事日程的中心地位,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对实现国民经济自主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把重视科技作为建设“强盛大国”的支柱之一,认为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已经成为再也不能耽搁下去的迫切任务。表示要“千方百计地发展科学技术,从而解决吃的问题,建设经济强国。” ,金正日强调,当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必须以新的观点和从新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所有问题。《劳动新闻》以“用新的观点和高度看待和解决所有问题”为标题发表社论,号召全体朝鲜人民在新世纪从根本上更新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最近朝鲜做出决定,为了加快提高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要改善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大大增加对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科技信息工作,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战略性地培养科技力量,及时将科技成果推广到生产领域。目前正在加强电子工学、生物工程等科技的开发,并着手建立自动化工厂和计算机工业,为解决经济困难大力开发实用技术。今年以来,朝鲜又多次强调,用现代科学技术重建国民经济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再也不能耽搁的中心环节。根据国家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特点有计划地推进技术改造,立足于尖端科学技术,大胆地抛弃能耗大、效益低的生产工序,用最新技术对投资效益高的生产工序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建设一批以最新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基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朝鲜对信息产业的重视与开发。

据报道,朝鲜政府已在平壤组建朝鲜电脑中心,全面负责电脑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普及。电脑中心下辖七个分中心,各分中心进行电脑技术开发和开展电脑知识的普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到电脑中心和分中心接受计算机知识培训。同时,朝鲜所有有条件的中学都开设了电脑课程,各大学开设了计算机系,专门培养电脑人才的电脑专科大学也建立起来。此外,还建成了朝鲜信息中心、金日成综合大学电脑科大、金策工业综合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等大中小型科研院所。目前,朝鲜已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计算机技术研发体系。在系统程序、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都取得一定进展。已基本完成了Windows2000操作环境下的朝文输入系统、多语种翻译软件程序、组建包含Internet和移动通信在内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器以及因特网服务程序等的开发。朝鲜上因特网的所有技术准备已经就绪。朝鲜国内网络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内阁各省、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及新闻单位都建成了自己的电脑网,其中不少实现了局域互联,从平壤到地方各道、市、郡的网络连接已基本完成。(二)更新观念、检讨旧模式

今年年初,金正日强调在“21世纪,要以新观念、从新高度出发对待、解决所有问题”,“要对过去其他国家的旧模式和一贯做法进行全面检讨”,指出“必须端正观念,不要抓住旧的落后的东西不放,要大胆进行技术改造”。 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先锋》就此发表联合社论强调,“要大胆实行变革”,“进一步改善朝鲜的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环境、新气候的要求”。提出“21世纪是巨变的世纪,创造的世纪,为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要对思想观念、思考方式、斗争风气和工作态度进行彻底的革新”。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朝鲜对学习和考察国外市场经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金正日多次强调,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首要课题是根据新世纪的要求,对思想观点、思考方式、斗争作风和工作方法进行根本革新。今年3月以来,朝鲜以推动创新和变革为目的,大力宣传金正日的“种子论”哲学思想。金正日曾说过“要学会同资本主义搞贸易挣钱”, 自1997年以来,在UNDP的支援下,已有215名朝鲜经济官员先后在中国上海、新加坡、匈牙利、美国、澳大

利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在贸易省下增设了“研究资本主义”的机构,最近又对经济干部提出“有必要研究资本主义的生存方式和大企业的管理能力”。 。

(三)实行 “实利主义”

抛弃旧有模式,就要在经济领域中实行所谓“实利主义”。据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的机关报《朝鲜信报》的网络版报道,朝鲜洪成南内阁总理在9月5日召开的最高人民会议第10届4次会议上所作的议政报告中指出“要在经济领域实现实利主义”(这是自从98年9月最高人民委员会第10届1次会议上修订社会主义宪法和重新整顿国家机构体系后首次在国家的最高主权机关最高人民会议上对内阁事务进行讨论。)信报报道说,洪总理指出要“按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部门特性有计划地推进技术改造事业,同时要大胆地抛弃耗电量大而且老旧落后的工厂以及利润不高的生产工厂,而要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建设投资见效高有利于民生的工厂等”。洪总理在议政报告中提出,引进现代技术和生产方式以及改善生产结构等就是“为在增产节约同时保证实现经济部门的利润所采取的优先课题”。信报还指出洪总理强调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下推进经济事业的发展.信报认为“在发展对外关系的同时,扩大对外贸易关系,并在人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建立出口生产基地.这是实利主义的一个例子”。洪总理强调要在经济部门正确地实现“代案(alternative)的事业体系”和“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信报认为“这也是在经济部门可克服主观和自私的毒害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繁荣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实利主义政策”。

(四)国民经济的自主化与发挥地方积极性

朝鲜把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自主化看作是建设强盛国家的首要目标。这不能不与它所处的特殊国内国际环境直接联系起来。苏联解体之后,朝鲜骤然间失去了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战略物资的主要进口来源和主要市场,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了瘫痪,而美国又未解除经济制裁。因此它不能不主要依靠本国自然资源重建国民经济,以摆脱对进口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严重依赖。实际上从1997年起,朝鲜已将恢复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将解决口粮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此,朝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举国上下掀起“土豆革命”,挖掘替代粮源,积极鼓励机关企业甚至个人发展副业,其中包括饲养家畜,如山羊、兔子等,养蚕、淡水养鱼和海水养殖等,不仅解决了口粮不足问题,还使人民饮食生活实现了多样化。加之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近年来提供的粮食援助,迄今,朝鲜的口粮危机已大大缓解。为解决电力能源问题,朝鲜号召全国地方企业单位大搞发电站建设。目前已建成的大、中型发电站有安边青年电站(二期工程已结束)、内坪电站、泰川电站、烽火化学工厂火力发电工程等。据朝鲜有关方面统计,截至去年底,已建成的大、中、小各种发电站多达5000余座,一定程度解决了工厂的生产用电,尤其是生活照明问题近期已有明显好转。

与此相联系,朝鲜政府设法调动地方积极性。长期以来,朝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几乎包办一切,各级地方、部门和个人形成了完全依赖上级计划被动行事的工作作风,没有地方和个人的自主性。为改变这种情况,朝鲜政府要求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并赋予了管理经济工作的更多自主权,以便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责任与利益关系,调动地方、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他们提出,“只有每个人、每个单位和每个地区都自力更生,国家才能繁荣强盛”。因为这意味着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切依赖中央和上级计划安排的经济生活方式。目前,朝鲜经济学界正在开展关于国家企业经营独立性问题的学术讨论,贯彻自力更生原则,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和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六
《朝鲜分裂成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朝鲜分裂成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结果。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各自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北方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而南方则有美国驻军。美苏双方首先是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决定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除朝鲜半岛,由朝鲜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由于金日成作为抗日英雄而获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该决议被美国否决。1948年5月南朝鲜举行了总统大选,亲西方的李承晚当选总统,但是苏联却拒绝了联合国临时委员会进入苏控区。苏方指责美国违反了波茨坦会议上的共识,当时的计划是由苏联、美国、中国、英国四国共同托管朝鲜五年后实现朝鲜的完全独立。美方在南朝鲜单方面举行大选,使得苏联也在北朝鲜建立了共产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为领导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撤除朝鲜后,朝鲜半岛就实际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在得到斯大林的首肯后越过三八线,突然入侵了南朝鲜。南朝鲜的军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首都汉城就沦陷了。

美军早在1948年9月就全部撤除南朝鲜,当时的南朝鲜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也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美国远东军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接受访问时,也将朝鲜和台湾划在美国在东亚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副国务卿迪安·鲁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

反观北朝鲜则是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机械化师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官兵,朝鲜军队的实力确实是南朝鲜所无法匹敌的。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驻日本的美国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27日再度下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防守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在苏联代表因抗议中国代表席位被蒋介石政府霸占而退席的情况下,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动议得到通过,联合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南朝鲜部队均归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麦克阿瑟将军被任命为总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北朝鲜的战役。

在战争初期,北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首都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南朝鲜军队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时美军第25师收到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9月15日,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从北朝鲜军队后方突袭,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美军越过三八线

美国原先将北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而有所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势追击,将共产主义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

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和苏联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次日美军部队就进逼三八线,10月1日南朝鲜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北朝鲜作战。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参战。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9月30日,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北朝鲜前,周恩来召集印度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我们要管。”10月4日,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中国共产党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中国必须介入朝鲜战争。

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北朝鲜如被占领,将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十分顾虑麦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朝鲜后继续向北进军,威胁到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政权。即使美军不袭击中国,一个与中国有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落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也是很大的威胁。而如果北朝鲜亡国,中国势必要让金日成在中国的东北设立流亡政府,但这对中国十分不利,因为将为美军侵犯中国东北提供了强有力的借口。同时,由于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共中止解放台湾的渡海战役,让中共直接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基于这些理由,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出兵朝鲜,抗击美国。

但是显然美国误解了中国的意图。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朝平壤进发。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开始大规模调往东北边界,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并定于10月19日渡江入朝鲜作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大举进攻前,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麦克阿瑟保证不会侵略中国,并且自信地表示中国“无意参加这场战争。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国软弱的时代,若中国部队渡过鸭绿江,我就要使他们遭受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屠杀。”他同时还认为战事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称要让美国的子弟兵回家过这个美国的传统节日。

当然此时麦克阿瑟是有理由对战事感到乐观的。10月11日南朝鲜军队占领元山,10月19日(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不过当时美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美军就已经占领了平壤,北朝鲜政府迁往江界。一些美军和南朝鲜部队已经到达鸭绿江边,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进入中国领空实行轰炸,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敌军发起攻击,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占领了温井,歼灭所有敌军。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正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

中国的参战

如上所述,中国高层在10月初就已经基本确定要派兵到朝鲜,但是由于苏联方面不愿意提供空军掩护,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9日周恩来亲自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讨论朝鲜问题。但是双方还是无法就该问题达成协议,甚至一度在10月13日宣布放弃,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高层讨论,最终还是决定出兵,但是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中国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

美军并未料到中国会真的出兵,而且此前前方的美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几乎是恐慌性地全面撤退。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美军被迫撤退到清川江以南,中方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战士。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的策略。

11月25日,中国发动第二次战役,很快就在12月5日重夺平壤。1951年1月初第三次战役后,中国志愿军已经抵达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也已经被占领。1950年冬天的这场战役对美军而言是个前所未有的灾难,整个部队几乎全部被消灭。麦克阿瑟原本说要在圣诞节前结束这场战争,但是1950年

的圣诞节却使成千上万的美国子弟兵丧身于朝鲜半岛。

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不顾政治目标,而仅仅追求军事上的完全胜利,这种行为其实会使任何一场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而这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动用原子弹以及邀请蒋介石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指令是先通过无线电广播发布的,可见华盛顿对麦克阿瑟是非常不放心。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因此美国在1953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是轻易取得的胜利使毛泽东相信,中国有能力将美国驱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

很快地,毛泽东就不得不对其决定付出代价。4月,战事再度大逆转,到5月份,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过三八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北纬三十八度线建立非军事区,直到50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战争伤亡统计

影响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在朝鲜有3万多人阵亡2,而且差一点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杜鲁门政府当时做出的将朝鲜战争的规模限制为局部战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经过了越南战争后的美国人,几乎已经遗忘了这场战争。因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

中国在朝鲜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3中国志愿军永远地葬身于朝鲜半岛。虽然中国参加朝鲜战争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但是由于朝鲜战争,台湾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获解决。此外,中苏关系在朝鲜战争中也首次出现裂缝,苏联未派大规模部队支援,仅仅提供了武器。苏联提供的武器是中共建立空军和海军的基础。苏联在战后要求中国支付武器的费用。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而苏联则乘机发展军力。但是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中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开始显现出破裂的痕迹。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西方阵营也开始团结对抗苏联。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七
《朝鲜半岛经济篇》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八
《朝鲜人和韩国人的差别》

有朋友可能会指出,这朝鲜人和韩国人是同一个民族啊!可我要说,亲兄弟还有性格上的差别呢!当然啦,通常一个民族里的性格不同的人都是混合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会把同一个民族内部的性格不同的人们分离开来。日本人占领朝鲜几十年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就在朝鲜族里分离出来了性格十分不同的两群人:朝鲜人和韩国人。朝鲜人和韩国人在性格上还是很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他们之间的差别有一点像大陆的中国人和台湾的中国人的差别。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啦,人们有了选择自立门户和被他人雇佣的选择。这选择自立门户的人们和选择被他人雇佣的人们是很不相同的两群人群。这里我必须给大家讲一点历史事实。当年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占领日本以后,在日本任用了几乎所有前战犯,在韩国也全盘重新起用了日本人占领朝鲜时建立的日伪韩奸**。虽然美国人也承认那是一个错误,但是美国人犯这个错误的理由是当时可以跟美国人说话的只有那些会说日本话的韩国人。还有一个不太被提起的故事是在抗美援朝结束时,中美都同意在朝鲜举行选举成立一个朝鲜**。因为朝鲜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像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人,因此没有理由分离朝鲜。但是由于美国人对当时跟他们合作的韩国**也就是前日伪韩奸们没有信心,就要求联合国来监督这个选举。中国不同意说联合国军跟志愿军是战争的双方在讨论停战协定因此是平等的,让联合国监督跟让志愿军监督是一回事儿!所以中国就要求找一个第三者来监督。结果中美没有达成一个选举方法,这个统一朝鲜的选举就没有选。二次大战结束,韩奸在韩国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维持了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得以重操旧业,只不过昨天的主子是日本人,今天的主子是美国人罢了。所以,今天的韩国**是当年的日伪韩奸**的继续,或者说今天的韩国**的前身是当年的日伪韩奸**。这也就是韩国的所谓惩罚韩奸只是罚款的原因,而且那些罚款也绝对到不了那些韩奸的总财产的某个百分比(比如说百分之十吧!就更别提一半啦!)这罚款难道就是民族性特别的强的韩国人对韩奸的惩罚吗?这难道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韩国人是绝对不会有杀韩奸的想法的,当年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恐怕也没有。在自立门户的道路上,选择了自立门户的人们有的发财致富、有的头破血流。在被他人雇佣的道路上,选择了被他人雇佣的人们有的发财致富、有的步入小康(应该没有头破血流的)。我们中国文明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胸怀和宽容。我个人以为自立门户的路上无小

人(哪怕他是一个小摊贩,因为他是主人!),而被他人雇佣的路上无英雄(哪怕他月月领着主人签发的“千万”支票,因为他给主人赚了至少“两千万”!)。国家的立国或叫立国之本也有选择自立门户和被他人雇佣的两种选择。虽然个人和国家都有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的自由,但是我还是认为挣扎在自立门户的道路上的人们是英雄。因为,被他人雇佣的道路是挣扎在自立门户的道路上的人们铺就的。“被他人雇佣”里的那个“他人”就是挣扎在自立门户的道路上的人们。如果没有了挣扎在自立门户的道路上的人们,也就没有了。“被他人雇佣”这个所谓“自由”的“选择”。所以,请允许我借用烈士成然的伟大诗篇说一说这些个人的和国家的选择的类似性:为选择自立门户的门紧锁着,为被他人雇佣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出来吧,给尔自由(还有洗衣机、冰箱、电视、汽车、等等、等等)。朝鲜的选择离“自立门户”比较接近,应该属于选择了“自立门户”。韩国的选择离“被他人雇佣”比较接近,应该属于选择了“被他人雇佣”。朝鲜的选择了“自立门户”和韩国的选择了“被他人雇佣”这个现象是一个历史现象,其历史根源就是日本侵略朝鲜。日本侵略和后来占领朝鲜先把不愿在日本占领下生活的抗日的朝鲜人给赶到了北方(也就是今天的北朝鲜),后来又把这些抗日的朝鲜人(包括金日成)给赶到了中国。这就是为什么朝鲜人在民族主义上要高韩国人好几头的原因,因为朝鲜人是抗日的朝鲜人的后代,而韩国人则是韩奸和没抗日的朝鲜人的后代。伴随着侵略这种类似的以内在性格分离人群的现象历史上经常发生,只不过以往的做法是将那些不肯就范的一类赶尽杀绝。再就是近几百年以来的殖民主义运动席卷全球,这类现象发生的就更为频繁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召集人们(往往只是男人)开个会,在会上仔细观察被占领的人们的反应,然后找出那些有不驯服表现的刺儿头拉出去杀了。我读过的就有俄国人在蒙古干过类似的事情。估计白人在非洲也一定干过。特别是,白人对非洲祖鲁人(Zulu)的反抗和他们的战士们的英勇至今仍有印象。和平的方法以内在性格分离人群的现象也有如战国时秦始皇的政策吸引人才去秦国类似于现在美国人常说的美国梦。今天在美国的人们也可以观察到南方的黑人就跟北方的黑人有区别。因为当年不能忍受奴隶制度的南方黑人都拼了命地往北方跑,现在在南方剩下的黑人就是属于类似与韩国人性格的不会反抗的人群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白人为

了维护其先进的奴隶制度对有受教育意识的或胆敢识字的黑人是加以吊死或者放他们跑一会儿然后打猎将他们抓回来再加以吊死。这种事情还往往是要加以庆祝的。通常是树上吊死着几个黑奴,白人的男女老少在树下party!“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人们常犯的错误。特别是研究树木还要多花一些力气。所以,当人们观察韩国人的时候在看到韩国人买东西的习惯的时候不要轻易地给他们戴上“民族性”强的桂冠。虽然“看到韩国人买东西的习惯”要花一些力气,而注意到韩国有美军驻军而且美军驻军还有时在韩国为所欲为却毫不费力,这并不能说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或意义。因为,韩国是一个依赖着外国军队的所谓国家(跟日本类似)是一个非正常国家,而居住在一个非正常国家的人们是根本不配谈什么“民族性”的。因此,“韩国有美军驻军”这个事实是森林,而“韩国人买东西的习惯”只是树木而已。至于韩国人对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友好行为则是由于朝鲜人是以抗日反美立国的而不得不作出来的样子罢了。韩国人对日本人之所以可以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友好行为是因为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人手下的两个小兄弟,有美国人看着一个小兄弟跟另一个小兄弟闹一点小别扭也是必须顾全美国人的大局的。再就是最近韩国人对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友好行为则是属于韩国人最近刚刚得到了一些尊重(还主要是从中国人那里来的)就火烧火燎的屁股发烧坐立不安还不知道怎么办好呢。就像任何一个人,当他刚发现还可以撒泼(一定是幼儿时期)而第一次开始撒起泼来的时候的第一个撒泼对象一定他自己的老子。这里我还要给大家提一下训兽的哲学或方法。我用“兽”这个词倒不是为了迎合现在很多中国人似乎对韩国人的“撒泼”现象有一点“感情用事”,而是确确实实是因为韩国人曾经(其实恐怕现在还是)是日本人训的一群“兽”,并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也确确实实是因为韩国人曾经(其实恐怕现在还是)是美国人训的一群“兽”,并在越南犯下滔天罪行。为什么我要给大家提一下训兽的哲学或方法呢?因为大家估计都见过动物表演,也就是“训兽”。但是,大多数人们对训兽的哲学或方法却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我以为有必要提一下训兽的哲学或方法。其实呢,我也不是提训兽的哲学或方法。我只是提一下训兽的哲学或方法的开始或基础。那么,训兽的哲学或方法的开始或基础是什么呢?或者说训兽的哲学或方法的开始或基础是谁决定的呢?我说出来答案大家不要吃惊啊。训兽的哲学或方法的开始

或基础是兽决定的。训兽的哲学或方法的开始或基础不是训兽的人(不管他有多高明或是天下第一)决定的。“因人制宜”和“知己知彼”嘛。用在“训兽”上就是因兽因人制宜。对于不同的“兽”的训兽的方法是因“兽”而异的。因此,大家大可不必因为我们在“训兽”的时候必须迁就“兽”而有什么感情上的障碍。对于韩国人嘛,因为他们以前还不知道“民族性”这个概念。你想一想,如果世界银行(其实就是美国啦)对中国干了类似与它对韩国干的事,中国人民会怎么做呢?也许中国人民不会象韩国人一样大捐献其戒指,那个我不知道。但是,我敢以我的性命担保中国人民不会象韩国人(还有日本人)一样对世界银行(其实就是美国啦)毫无(公开化的)仇恨。这里有必须提一下日本入常运动的意义。日本入常运动的意义和中国现在以身作则教育韩国人“民族性”概念的努力是异曲同工的。这样一来,日本和韩国都有外国军队驻军,也就是说连个“正常国家”都不是的这个事实就补课避免的凸现出来了。因此,无论日本人和韩国人想出或做出任何稀奇古怪的的事情或问题,那么日本人和韩国人都必须在解决所有那些稀奇古怪的的事情或问题之前解决它们都不是个“正常国家”这个问题。中国鼓励一下韩国(包括日本)人的“民族性”就可以把他们和他们膀的大款美国的矛盾推到桌面上来。这样,很多事情都好商量了。同样道理也适用与日本人拜他们的“神社”。这日本人拜他们的“神社”拜的时间长了,日本和日本他们膀的大款美国的矛盾必然会被推到桌面上来。因为日本人拜他们的“神社”是跟对美国人唯命是从有那么一点点矛盾的。“被他人雇佣”有“被他人雇佣”的好处,也有“被他人雇佣”的坏处。甘蔗没有两头甜嘛,还能让它们把所有好处都捞了不成?中国教育一下韩国(包括日本)人“自立门户”(也就是当“正常国家”)的好处就可以把他们和他们膀的大款美国的矛盾推到桌面上来。这样,很多事情也就都好商量了。当我们希望训韩国人的时候就要先了解韩国人,发现并利用各种问题和矛盾,因为训韩国人的方法是韩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决定的。我们中国人的任务就是“因人制宜”地发现训韩国人的最好方法。其实呢,训也有教育的含意,我们教育一下韩国(包括日本)人的“民族性”也有把它们文明一下的意思。现在,中国鼓励一下韩国(包括日本)人的“民族性”不仅仅是训韩国人(包括日本)的一个好方法还可以达到刺激一下他们膀的大款美国和还可以刺激日本(对于日本则

也是刺激俄国)的一箭三雕的效果。总之,“训”的哲学或方法是“训”的对象决定的,而不是“训”的实施者决定的。这个帖子我主要说了“训”韩国(顺便捎带上了日本,因为他们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我最后说说“训”(我这里用这些词是顺便不是不敬)非洲人。以往白人们在非洲(乃至整个世界)所犯的错误就是他们把脑筋都用在自己身上了,也就是发展武器(或叫加强自己的肌肉)。为什么呢,因为白人们以为“训”的哲学或方法是“训”的实施者决定的。由于白人们选择了征服的方法,也就是白人们没有把他们的脑筋用在了解他们“训”的对象上还特别是因为他们的方法还初有成效,所以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继续无止境地发展武器(或叫加强自己的肌肉)。也正是由于白人们的错误给中国人留下了机会,这也就是中国在非洲有着跟非洲一样大的用“和谐”之地的哲学和事实基础。这一点,毛主席不仅仅早就给我们开了个头了(现在中国**在继续),还给了我们一个“三个世界”理论。今天,H的“和谐”是为中国国内的,也是为世界的。毛主席的思想让我们中国人以致全世界都收益无穷啊。毛主席的“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用在这里就是我们要诱导韩国(包括日本)的内在因素从而削弱他们和他们膀的大款美国之间的纽带,或至少增加美国在维护这个纽带上花费的开销。

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篇九
《朝鲜经济问题初探》

朝鲜经济问题初探

对于朝鲜问题,首先就是绕不开朝鲜的粮食问题,朝鲜是现代社会发生大规模饿死人的地方,只要提及朝鲜的经济,必然会提到朝鲜的农业,但是对于朝鲜农业的历史和朝鲜农业的相关数据,则也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朝鲜的土地有限是众所周知的,朝鲜的人口有多少则说法很不同,朝鲜人自称有3、4000万人,而联合国的数据则出入很大,联合国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朝鲜人口总数在2008年为2405万。世界流行的数据是:2300-2400万人,而且在朝鲜战争开始以前就是这样的数据,这里面朝鲜人也提到了在95年前后的饥荒当中有饿死人和人口下降,流行的说法是饿死300万人,但是朝鲜人说他们有3000万人以上应当是有历史来由的,可能朝鲜的人口曾经达到过这个数字,从他们的3、4000千万人到后来的2400万人的下降幅度和建国后人口没有增长的情况来看,饿死人是很可能多于这样的数字。朝鲜人自己说当年在首都这样的地方都出现了两个月没有发一粒米的情况,大家要去找草根树皮,朝鲜如果真的饿死这样多的人口,当年的朝鲜肯定是人间地狱。据在朝鲜的中国人介绍:“朝鲜严重缺粮是肯定的,并且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甚至只能买2公斤大米。”我们注意到的就是朝鲜几十年来人口没有什么增长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因为朝鲜的人口寿命增加很多,目前的说法是60多岁,与原来的30多岁是差别很远的,自然的寿命增长就可以让人口大幅度增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当也是饿死很多人的。

虽然历史上饥荒严重,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现在的朝鲜儿童的营养状态普遍比较良好,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拉着儿童的家长,家长的身影经常是可以看出当年营养不良的影子的,因此我们应当可以相信朝鲜的粮食目前肯定比当年有很大的改观,面黄消瘦的父母和白白胖胖的孩子是朝鲜的普遍状态,说明当前粮食问题有所改善。

朝鲜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初,粮食产量呈增长态势,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农资供给不足及劳动生产率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进入九十年代,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粮食产量的下降,1995年以后,粮食产量一直在250至280万吨间徘徊。1999年达到了1994年以来的最高产量422万吨。这个数字与朝鲜年最低需求的518万吨相比,仍有96万吨的缺口。对于朝鲜到底缺多少粮,各方数据同样差别巨大。据FAO2012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尽管有所增产,朝鲜依然严重缺粮,缺口预计达74万吨。而世界粮食计划署(以下简称WFP)驻华官员近期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透露,朝鲜今年粮食缺口41.4万吨。但如果今年夏天朝鲜发生水灾的话,这个数字会相应变化。对于朝鲜缺少的这些粮食,如果按照人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的就是这样的粮食缺口为人均30公斤,目前朝鲜的粮食产量据说达到650万吨,有关组织预计的需求是700万吨,朝鲜的粮食高产的时候是达到800万吨以上的,即使是650万吨,如果按照朝鲜2400万人口计算,也是人均540斤粮食,大大高于中国文革时期的人均400多斤粮食的水平,当然中国目前的人均粮食消费是900斤粮食,朝鲜的粮食依然紧缺,但是绝对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的灾难时期了。

对于朝鲜的粮食紧张,很多人提到了其耕地的缺乏,朝鲜人均可耕地约1.2亩,虽然数据上远高于南韩的0.6亩和台湾的0.4亩,但是土地的质量上的差距是巨大的,朝鲜只能是种植一季粮食,而温暖的韩国则是一季半到两季,台湾甚至可以种三季作物,韩国有些是可以种植柑橘的,温暖的洋流使得韩国的气候比同

纬度要好很多,而朝鲜则与东北的温度差不多,朝鲜半岛的温度气候变化是很大的。朝鲜多为山区,而韩国还有一部分平原,朝鲜在能源不足的情况下抗灾的能力低下,山坡地是难以与平原土地产量比拟的,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朝鲜的很多耕地是受到过战争的破坏的,当年大量倾泻炮弹的朝鲜土地种什么都难以生长良好,所以朝鲜的耕地人均水平看似比韩国要多,但是以实际质量论起来,二者应当是差不远的。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就是40%左右,所以朝鲜的粮食生产水平是不比韩国低的。世界粮食计划署驻朝鲜地区总代表让-皮埃尔·迪马杰瑞2007年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分析,朝鲜缺粮有许多结构性的原因。“一是朝鲜可耕地比例低,朝鲜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只有18%,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低的之一。还有,朝鲜缺少足够的化肥、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每年夏天,朝鲜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还有春季的干旱和秋季的台风,这些都是造成朝鲜农业很容易减产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的就是朝鲜的资源除了耕地不足以外,还非常缺少能源,石油一滴没有,煤炭没有焦煤,同时煤炭矿井埋藏深已经透水老化,开采成本很大,以前在苏联的体系之下,朝鲜是可以从前苏联得到能源的,而现在则难以得到任何的资源。朝鲜最主要的石油来源就是中国高价卖给朝鲜的每年几十万吨石油。

很多人把这些归结为制度,但是能量是守恒的,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打破科学规律创造出来能量,粮食的生产除了需要有足够多的耕地之外,更需要有足够的能量。现代农业革命实际的背景就是让能量转化为粮食!为了水浇地和排洪等抗灾需要能源,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也需要能源,而现代农业在基因技术之前能够高产的关键就是化肥的使用,化肥是需要大量的能源进行生产的。当代人类能够告别饥饿与化肥的使用后产量大量的提高是关系极大的。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1.3亩,中国的南方等地是可以多于朝鲜种植一季作物的,再加上中国有大量的化肥使用,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背后是中国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8倍,化肥的生产是高耗能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就没有灌溉、减灾和化肥,中国解放前亩产200斤的情况就会再现,当时中国只有4亿人还要饥饿!

很多人把朝鲜的问题归结为穷兵黩武,朝鲜有200万军人是占据了人口的十二分之一,也就是每12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军人,以此大家认为朝鲜的庞大军事人员是其经济的巨大负担,但是问题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朝鲜的军队是要干活的,朝鲜的筑路是军队在施工,而朝鲜在能源进口受到阻碍的时候,大规模的进行了农田的改造,为了抗灾和节省能源修建了大量的自流渠,这些都是依靠军人的军事化组织来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的铁道兵、工程兵等,军队的组织也是他们建设的力量,而且朝鲜在经济下滑期间没有那么多的就业的,军队也是一种就业,就如当年二战前德国失业率奇高,希特勒招募了600万军队,一下子解决了失业问题,目前朝鲜军队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到了作用,所以朝鲜的粮食状态在好转。

在朝鲜是一个信用危机的时刻,人与人处于非常的不信任,在危机下只有通过严苛的监督和残酷的刑罚来维持秩序,商业环境是被破坏的,大量的中国人到朝鲜做生意是得不到货币的支付的,就算支付给你了货币,你也无法从朝鲜拿走它,而朝鲜的通货膨胀非常厉害,很快你的货币就不值钱了。朝鲜的信用危机还体现在其国家信用之上,现代货币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家信用凭证,而朝鲜的货币一直处于一种恶性通胀的国家金融信用破产状态,朝鲜的货币的汇率兑换是混乱

的,朝鲜的货币不稳定是朝鲜的巨大经济问题,2009年11月30日,朝鲜突然宣布从12月1日起,全面推行货币改革,现有的100圆将改为1圆,每户限定换10万旧币。这样的改革是对于社会货币持有者的一个掠夺,国家的信用更加低迷。

中国与朝鲜的合作是广阔的,在朝鲜的信用危机下中国应当更多的给予朝鲜帮助,避免朝鲜倒向中国的竞争对手和有足够的地区实力来维持地区力量的平衡,中国需要的就是即时的在国家宏观政策上把朝鲜纳入与中国合作的信用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是有合作前景的,在朝鲜的国际贸易结算被美国监控的情况下,中国应当为朝鲜提供帮助,让人民币成为一个朝鲜国际贸易结算的手段,让银联卡能够在朝鲜使用,让国民更多的到朝鲜旅游给朝鲜带来外汇收入,同时朝鲜也有中国需要的丰富的资源,朝鲜森林面积丰富,矿产资源为东北亚之冠,矿产有煤、钨、石墨、磷酸盐、铁、锰、金、铜、铅和锌等,朝鲜已经向中国人开放了采金的许可。而朝鲜的这些矿产资源本身也可以作为他们国家信用的保障,与中国开展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借贷,与此同时朝鲜的经济也可以融入到中国的产业链条当中,给朝鲜创造更高的收益。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朝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未来的市场,朝鲜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大量电视剧,例如:《三国演义》、《潜伏》等剧目,受到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朝鲜的导游说孙红雷在朝鲜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被很狂热的崇拜。所以在现在的局面下中国进入朝鲜是一个最佳的时机,也是双赢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是一个没有竞争的共赢局面,在朝鲜的领导人权力交接完成以后,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应当更上一层楼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韩国和朝鲜的经济差距 韩国和朝鲜经济差距 朝鲜和韩国差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韩国跟朝鲜从历史上经济差距就那么大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34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